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优秀3篇)

教学课件内容要具有直观性,要使媒体内容一目了然,在课堂上常常直接出示本节课的主题,直观性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传承教学资源。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优秀3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篇1

一、谈话引入课题

数学故事:《生死签》

很久以前,有一个犯人被带到国王面前处死。这个国王喜欢抽签,而且盒子里只有两张签,一张是“生”,一张是“死”,抽到“生”就可以获救,抽到“死”就会被杀死。请问,如果这个犯人只抽一张结果会是什么?一定吗?

但是陷害这个犯人的官员故意把盒子里的两张签都写上了“死”字,请问,这时犯人只抽一张签结果会是什么?一定吗?他会抽到“生”签么?一定抽不到也就是不可能会抽到。

板书:可能(不一定) 一定 不可能【可能性】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老师这节课为大家安排了一个摸球游戏,让同学们共同学习和探索可能性的知识。

1.介绍学具,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一个纸箱、8个黑球、1个红球(两种球的大小和轻重一样)。

2.【猜想】请想一想:摸到的球可能是什么球?摸到的什么球的可能性更大些?【出示课件】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测,并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组内的同学填在书上。

三、探索研究,得出结论:

实践探索。

(1)【操作体验】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摸球游戏,把每次摸得的结果记录再下表中,然后把球放回去再摸。每人摸5次,并把结果记录在表格里(组长负责)。

(2)【验证】统计摸球的结果,看一看;摸到什么球的次数多?摸到什么球的次数少?

(3)【深化认识】各小组将摸球的结果进行交流,看一看是不是得到同样的结果。实际摸到的结果与原来的猜测是否吻合。初步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4)延伸:如果要一定摸到黑球,该怎么办?

如果要黑球和红球的可能性一样大,怎么办?

四、实际应用

1.试一试(1)先让学生按题中要求进行摸球游戏活动,然后思考题出的问题,小组内交流。接着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试一试(2):让再次经历“猜想——实践——验证” 的探索过程,进一步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街头转奖的骗局)

(课本85页练一练)

2、分析从下面四个箱子里,分别摸一个球,结果是哪个?连一连。【出示课件】

学生在分析的时候可能很容易找到“一定是白球”、“一定不是白球”这两个该连接的盒子,但是对于“很可能是白球”、“白球的可能性很小”会有一些争议。这里需要通过演示活动来帮助学生辨别“很可能”与“可能性很小”两者表达事情发生的程度大小。

3、问题:下面三个地方的冬天下雪吗?请用“一定”“很少”“不可能”说一说。

【出示课件】首先可以和学生说明:北方地区冬天比较寒冷(冬天会下雪),内陆地区如:江西省的冬天怎样?(学生回答),南方沿海如广西、海南等地属于亚热带气候,冬天不太冷,不会下雪;让学生说一说“武汉”、“海南”和“哈尔滨”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查一下这几个地方的气候特点以及各季的平均气温,然后让学生分析,“下雪”时,气温的特点!再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各地下雪的可能性!

4、说一说活动

【出示课件】

五、全课小结

在今天的活动中,我们学到了很多有关可能性的知识,在平常生活中很多事情也具有可能性,请同学们留心观察,把结果告诉爸爸、妈妈,好吗?

自我问答: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使枯燥的知识趣味性,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究之中。与此同时,也关注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篇2

教学内容:

义教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87-88页,及练习十九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了解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掌握24时记时法读法与写法,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间.

(二)能力训练点

1.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熟练运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

2.学会计算一日以内经过的时间,能够正确区分时间与时刻.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树立较强的时间观念.

教学重点:

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

教学难点:

区分时间与时刻,计算一日内经过的时间.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电视机、录像机、线段图.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什么是一日.(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不肯定也不否定答案并组织学生讨论.指名学生回答讨论结果,并概括总结:“一日就是一昼夜,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一天一夜.”

教师:那么,一日有多少小时呢?(板书:一日=24小时)

拿出钟面模型,请同学演示一日时针所走过的时间.

教师:刚才××同学操作演示的非常好,下面哪位同学能在钟面上调出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的时间?(指名学生操作.)

教师:谁能告诉我这是几点?(7点)这样说准确吗?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几点?(晚上7点)

引导学生说出电视台的叔叔、阿姨预告节目时是怎么说的呢?(19点)为什么要这样表示时间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24时记时法)

[由设问入手,联系学生的实际引出课题,激发兴趣,引起注意.]

二、探究新知

1.24时记时法.

教师讲解:交通、邮电、广播等部门在工作中需要很强的时间观念.为了计算简便,不容易出错,都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记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记时法.

教师:24时记时法是怎样计时的呢?现在我们看钟面.

教师:春节是我们每个小朋友最喜爱的节日之一.那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除夕夜晚新年的钟声在什么时间敲响?(生:夜间十二点.)

教师:把时针调到12时.对,夜间12点,是旧的一天的结束,也是新的一天的开始.作为一日的开始,我们把这一时刻称为0时.

(录像显示,配有时钟,时针、分针不断转动.)0时,夜静悄悄的,同学们这时都早已经进入了甜蜜的梦乡,在梦中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时针继续移动)到了6时左右,天已经亮了,小鸟在枝头鸣叫,太阳公公也露出了笑脸,这是我们也该起床上学了.7时30分,同学们进入了教室,开始了一天紧张而愉快的学习生活.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同学们结束了上午的学习.中午12时,这时同学们大概正围坐在饭桌前,香甜地吃着午饭.

师生谈话:同学们请看,现在时针走了几圈?(1圈)经过了多少小时?(12小时)

(继续看电视画面.)时针指向了下午1时的位置.

教师:大家请看,钟面上现在表示的是几时?(生:下午1时)

教师讲解:在一日内,由于第一圈走了12小时,所以时刻在走第二圈时,我们就要把时针指的钟面上的时刻数分别加上12,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24时记时法.比如,现在钟面上是下午1时,根据24时记时法就应该是?(13时).

(继续看画面.)这时,同学们已经帮助父母收拾好了碗筷,准备进行午休了.下午2点30分,同学们又开始了下午的学习生活.

提问:这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应该是几时?(14点30分)

16时30分,同学们结束了一天的学习,回到了家中.时间一晃就到了21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夜间九点.这时我们又该上床休息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又是午夜12点,夜深人静,一天又过去了.

教师讲解:这个时候,一般称为“晚上12时”,用24时记时法就是“24时”.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一下,24时又正好是第二天的几时?(0时).因为24时正好是第二天的0时,所以我们习惯上常常只说0时,而不说24时.这时,一昼夜就结束了,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引导学生明确时针走了两圈,走了24小时.

启发学生举例说说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也采用了24时记时法.

[熟悉的场面,悦耳的音乐,生动的解说词,使学生赏心悦目,联想活跃,兴趣浓厚.]

2.24时记时法的写法.

教师讲解24时记时法的写法(投影出示)

上午8时30分 写作8∶30上午 12时24分 写作12∶24

下午8时30分 写作20∶30 下午9时10分 写作21时10分

3.反馈练习.

(1)第88页第1题.(2)练习十九第2题.

4.教学例1.

一列客车18时20分北京开车,22时40分到达石家庄.路上用了多少时间?

由于出现的时刻都不是整点,把时刻变为时间是复名数;学生列式较困难.所以,只要求口答.

同学们拿出线段图,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

教师:谁能说说18时20分是时间还是时刻?(时刻)22时40分呢?

教师:从图中看到列车从18时20分到22时40分中间所经过的这一段表示的是什么呢?(是这列客车在路上行使的时间,一般用“几小时几分”表示.)

指导启发学生看图,计算时间.可以分组讨论,并说出是怎么想的.

概括总结:可以将18时20分到22时40分分成两段,看下图

从18时20分到22时20分,中间相差4小时.

两段合起来就是4小时20分.

反馈练习:(投影):从上午8时到11时50分经过( )小时.

5.教学例2(阅读教材第88页例2并讨论).

(1)右图牌子上用的什么计时法?

(2)怎样来计算今天的营业时间?

教师可适当提示将营业时间分为上、下午计算.

(3)第二块牌子又是什么计时法?又该怎样计算今天的营业时间呢?

概括总结学生的计算方法.

[借助线段图,使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三、巩固发展

1.妈妈每天8时上班,16时下班,一天工作( )小时.

2.妈妈每天上午9时上班,下午5时下班,一天工作( )小时.

3.选择填空:小平去看电影,电影从15时放到( )

①8时 ②17时 ③5小时 ④17小时

4.抢答题

(1)小华每天早上7时半到校,11时50分放学回家,他上午在校多少时间?

(2)一个展览馆上午8时开馆,下午5时闭馆,每天开放多长时间?

联系学生的实际设计练习题,题目有层次,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性.

全课小结(略)

四、作业

教材89页第1、3题.

五、板书设计

24小时计时法

三年级语文上册22课课件 篇3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2课课件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用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写出了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可爱的地方。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全篇文章可按总、分、总的记叙顺序分为三段。第一段是全文的总述,写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第二段是分述,按照由上到下、由近及远的顺序从海面、海底、海滩和岛上四方面描述,具体写出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第三段是总结,写守卫在岛上的英雄儿女必将使西沙群岛变得更加美丽和富饶。全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这种总、分、总的叙述方式不仅体现在全篇文章中,还体现在段落、句群和句子中,形成这篇文章结构上的突出特点。

此外,本文开头结尾的相互呼应,使文章显得结构完整。

本文不仅有总分关系的段式,还有因果关系、并列关系的段式,是中年级进行段的训练的好教材。

本篇文章语言生动、具体,作者运用了贴切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可爱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积累新词:

富饶岛屿 海防 前哨 交错五光十色异常高耸 低陷

峡谷绽开蠕动威武千奇百怪无所不有庞大栖息

重点理解带点的词语。

3.学习把句子的意思写得更具体。

4.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总起分述的记叙特点。懂得“总、分、总”、“并列”“因果”段式分层和概括段意的一般方法。

三、教学设想

充分利用本课教材,突出段的训练。教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段式,了解连句成段的方法,学会给典型段式分层,概括段意。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生字词,重点理解带点的词语,理清文章的脉络。

第二课时: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重点进行段式训练,了解连句成段的方法,学习给典型段式分层,概括段意。

第三课时:总结全文,完成课后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出示“珊瑚、海参、大龙虾、贝壳”等实物标本和“飞虎鱼”、“气鼓鱼”等挂图。

问:谁认识这些水产品?它们都是什么?谁知道它们产在什么地方?

(二)揭示课题。6.富饶的西沙群岛

审题:什么是岛?什么是群岛?

出示中国地图

简介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

这个课题的中心词是什么?(富饶)

从课题中你知道什么?(全文应主要围绕“富饶”来写)

(三)听录音。

思考:西沙群岛是什么样的地方?

(四)自学生字新词。

(1)提出自学字词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重点检查

a.读音

绽(zhàn)开 蠕(rú)动 一簇(cù)栖(qī)息

b.区别字形

c.理解词义

通过挂图和实物理解;结合上、下文理解;查字典。

(五)阅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

思考:①全文共有多少小节?每节写什么?

②哪几节具体写出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③开头一节和结尾一节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④按“总——分——总”的结构怎样给文章分段?

⑤分述部分是从哪几方面写的?按什么顺序写的?

2.分段朗读全文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全文共分几段?是按什么分段的?

(二)讲读课文。

1.指名朗读一段

问: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说的什么?这两句话的关系怎样?(并列)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2.默读第二段

思考:第二段是从哪几方面具体描述西沙群岛的?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从海面——海底——海滩——岛上四方面具体描述西沙群岛的是按地点的变换,由上到下,由近及远的顺序写的)

①指名读第二节

问:这一节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什么?

问:这两句话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因果关系)

问:作者在表达时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先果后因)还可以怎样表达?

练习按照先“因”后“果”,先“果”后“因”叙述本段内容。

www.haozuowen.net 讨论这一小节如何分层。(一层写海水色彩不同,另一层写海水色彩不同的原因)讨论如何概括段意(因果关系的小段在概括段意时是抓“因”,还是抓“果”应当因文而异)

本课主要写什么?(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根据这个主要意思概括段意应抓第几层?(第一层)

练习概括段意(西沙群岛海面风景优美或西沙群岛海水异常美丽)

小结:因果关系的小段,一般分为两层,一层写原因,一层写结果,概括段意时一般应抓结果部分。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②默读第三节

问:这一节主要写什么?本节共有几句话?写了哪几种水产品?(1句写珊瑚2句写海参3句写大龙虾4—9句写鱼)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并列)写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可以怎样分层?(一方面内容为一层,本节可分为四层)

指名读一、二、三层。

提问:作者怎样把珊瑚,海参、大龙虾这三种事物写具体的?(作者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写出它们的形状、动作、样子等)

指名读四层。

这层共有几句话?仔细阅读,找出总述——分述——总结的句子。这层的几句话之间是什么关系?(总、分、总)

看幻灯:鱼

总:一群群穿来穿去

分:有的……有的……飞虎鱼……气鼓鱼……

总:各种各样数不清一半……一半……

怎样概括这一节的意思呢?

小结:可以用一句话概括(西沙群岛海底水产品丰富),也可以把并列的几方面都归纳进去(西沙群岛的海底有珊瑚、海参、大龙虾和鱼)

指导自学第四节第五节

提示:每节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什么?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给这两节分层,概括段意

指导朗读四、五节

小结:第二大段从四方面具体写西沙群岛美丽富饶,这四方面是并列关系,练习概括段意。(西沙群岛海水色彩美丽,海底有丰富的水产,海滩上有贝壳和海龟,海岛上是鸟的天下。)

3.指名读第三段。

问: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什么?与第一段有什么联系?

指名读首尾呼应的句子。

这段写什么?(岛上儿女保卫建设西沙群岛)

(三)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1、2、3

2.背诵第二、第三节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二)课堂练习。

1.课后练习2学习把句子写具体(1)大龙虾样子挺威武。

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比较前句和后句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哪种写法好?为什么?课文怎样把句子写具体的?(写出大龙虾的'样子和动作)

(2)海滩上有许多美丽的贝壳。

用同样的方法比较出后种写法好。

怎样把一个总述句写具体呢?(可以从贝壳的大小、颜色、形状、姿态几方面分述)

2.课后练习3

结合课文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是否准确。

(1)西沙群岛是南海上的一个岛屿。(应改为:西沙群岛是南海上的一群岛屿。)

(2)西沙群岛只是鸟的天下。(应改为: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本题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要求通过辨析来判断句子在表达意思上是否准确。

3.看幻灯填空

( )的花朵 ( )的山崖 ( )的珊瑚

( )的峡谷 ( )的树林 ( )的海龟

( )的地方 ( )的鹿角 ( )的贝壳

海底的珊瑚像( ),像( )。

飞虎鱼的周身像( )。

气鼓鱼鼓起气来像( )。

4.看幻灯总结几种常见段式分层和概括段意方法

5.写出本文2、3、4、5小节的段意

(三)听录音《富饶的西沙群岛》。

(四)评析。

哪些地方写得好?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段落和句子读给大家听。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