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生活中,通讯稿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无论是在学校的学生会还是工作单位,有时候写通讯稿是必不可少的。那么拟定通讯稿真的很难吗?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立定跳远教案(最新3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一、厘清、规划体育测试项目,教学干预“学困生”
厘清体育测试项目之间的关系,整体规划,并合理分配在各学年、学期中,预防“学困生”。体育测试项目之间有关联如跳跃类,立定跳远、立定三级蛙跳、立定三级跳远,跳绳、跳远、跳高,教学安排可初一立定跳远、跳绳,初二立定三级蛙跳、跳远,初三立定三级跳远、跳高;学生有氧耐力和力量体能储备存在问题比较严重,2014年我校初一第一学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检测结果:一半男生耐久跑不合格、引体向上为0。教学干预耐久跑,除体育课外,体锻课每课必练,同时大课间也有练习v如跑操w;优先教学与力量素质相关度高的体育测试项目,立卧撑、立定跳远、立定三级蛙跳、立定三级跳远、男生引体向上和双杠双臂屈伸,女生双杠直臂前移和一分钟仰卧起坐等,可以是学生课课练内容、可以是家庭作业、可以是结合教学内容的学生选择性练习如单杆,斜身引体、直臂悬垂、引体向上或直角引体等三选二练习等。
研究体育测试项目规则、测试方法,单元教学计划备“学困生”教学干预措施。体育测试项目应尽可能有机地融合在必学内容、限学内容v省标w中如初一篮球变向运球教学之后篮球运球绕杆v测试项目w,学生运用变向运球技术进行运球绕杆,变向运球技能有助于学生参加篮球运动;学校体育竞赛和体育社团、体育运动队活动引领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整体构建“学困生”教学干预v耐久跑w:区别对待“学困生”,制定个人运动处方;组建班级“学困生”小组,确定小组召集人,运动量、运动强度要求有别且渐次增加;班主任、家长参与监管;举办“学困生”达标赛等。
二、 正确对待考试,倡导“健康第一”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学生良好的体育行为与习惯首要有正确的理念。一方面实施国家课程标准,不片面应试教学,体育测试项目教学目的不只是追求测试合格,另一方面倡导“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纠正不良思想抵制错误行为如不重视文化成绩落后的学生、学生体育课或体育锻炼课被随意挤占等。
室内课,除正常体育与健康知识学习外,介绍体育学科学业水平测试方案及教学安排,宣讲体育测试成绩意味着付出后收获,隐含进取等精神品质等,学生应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取好的体育成绩;倡导正能量,宣讲“学困生”逆袭的典型事迹如一位肥胖男生进校时第一次测试1000米成绩7′,在教师的鼓励、帮助下,自己不懈的努力达到校考项目合格、统考项目达标的好成绩。
体育课学生问题如学习任务未完成、练习不达要求等,不能置之不理,否则可能亡羊补牢;也不能简单处理,批评一下或交给班主任,否则体育教师可能渐失话语权。例一学生课堂表现消极,找谈话了解到该生升学无望而学习懈怠,围绕生活需要健康主题,开导他转变他,点燃他生活热情,他重新参与学习活动。
转变学生,共建班集体。例初三任教某班,学生集体热身跑、做操时一度随便讲话成风而且批评指正的效果甚微,较典型的某女生不仅不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而且闲言杂语行为反叛,在班主任的配合下整顿班风,耐心细致地做转化工作,该班扭转了学风、遏制了“学困生”厌学现象。
不放弃特殊需要学生,坚持融合教育。例某智障学生无法正常交流,而他对球类有兴趣,引导他参与球类体育测试项目学习,该生居然在篮球、足球项目中达标。
三、 区别对待,因材施教,悉心辅导
教学计划设计的合理性取决于教研组的研讨,教学计划的有效性在于教师体育课的组织与管理,学生只有掌握了运动技能,才能提高运动水平。在单元教学组织与管理、学生学习阶段方面,教师促进“学困生”学习运动技术,参与体育活动,发展身体、心理健康,并在体育运动中感受乐趣、成功, 强化学生身体锻炼的意识与行为。
1.小组学习分组学练,学生参与课堂组织与管理、组员之间互助互学
与讲解示范、整齐划一的集体学练相比,小组学习分组学练学生学习主动且能学习互动如统分交替教学,课前选好小组带头人,课上明确学习目标与任务、小组分工,学生运用各种学习方式学习。例一分钟跳绳,合格每分钟140次,学会跳绳且能快速跳绳,快速跳绳目标如45次M15秒、80次M30秒;改进跳绳方法控制失误,假如每失误一次记3秒,每秒钟计算3次,失误5次每分钟最多能跳v60秒-3秒×5w×3次M秒=135次;持续跳绳能力,持续跳目标如45秒、60秒、70秒。学生在自主学练的基础上合作学习,相互监督学习目标达成等;小组长负责小组学练、信息反馈,落实“学困生”帮扶等。教师巡回指导学生改进跳绳方法、分配体能办法等。
参加过体育比赛的运动员经历过比赛期间的紧张,过度紧张而应对无措乃至失误甚至失败,而紧张情绪源于外界压力、自己心理变化。巡回指导时发现:学生篮球运球投篮计时练习,一位学生没有投中,接下来的学生也会投不中,好像一下传染了。惩戒训练法能训练学生心理负荷能力,提高学生心理承受压力水平。小组长负责小组运用惩戒法训练,篮球运球投篮未达要求的练习者每组加练运动技术动作或身体素质练习如双手交换运球100次、10―15个俯卧撑等。
2.单元教学学生学习分化时机分组教学
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发展空间存在差异,学习同一教材时常出现分化,这时可进行学习任务有所不同的分组教学如“学困生”不参与拓展练习。例山羊分腿腾越,学生同步学习助跑、踏跳、支撑,而学习推手、腾跃时出现明显分化,部分学生继续学习;而“学困生”可以观察其他学生腾跃、落地,之后接受老师专门指导。“学困生”在熟练助跑、踏跳、支撑的基础上,运用保护与帮助由低山羊腾跃过渡到高山羊腾跃、落地的学练。
教育需要等待,教师要耐心,尤其“学困生”遇到心理障碍时。例山羊教学时,学生不是不敢腾跃而是几次腾跃失败后没有信心再腾跃乃至恐惧。预防学生产生恐惧心理,低起点逐步提升至正常练习水平;而“学困生”出现恐惧心理后,教师好言好语的鼓励、细致的技术讲解示范、帮助他分析存在问题及应对对策。熟练至准确助跑、有力踏跳及动作衔接连贯;在保护与帮助下分步体验,随着技能累积引导学生不断尝试直至掌握完整技术动作。学生自己不断努力,增进自信克服恐惧,以至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阶段测试后及时分层辅导
体育测试项目规则简明、标准客观具有较强操作性,且教学效果容易检测。小组自测、模拟测试后针对性的分层辅导。例200米跑学练要求一定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学生在重复练习时感觉枯燥而不容易坚持,“学困生”则还在不断地感受竞争中的失败。辅导“学困生”时介绍200米跑的技能、体能分配方法如学会途中跑加速后保持速度而非一直加速,前后半程均匀的分配体力等;在学生跑时语言提示动作、节奏;练习间隙安排学生双手支撑膝盖、调呼吸休息,答疑解惑、评价、鼓励,转移学生的注意力,缓解无氧练习的疲劳感。
学生模拟测试时学生出现失误,纠错分层辅导如起跑“抢跑”,启动“应急”预案,介绍被召回学生及时放松肌肉、调节情绪方法,再次起跑。测试环境影响学生测试如雨后场地湿滑,实心球、篮球等再次捡回来是湿的;偶遇大风,跳绳、排球稳定性差。适时安排学生在不同条件下使用场地、器材,提高适应性。
4.依据小组学习反馈、巡回指导信息,运用个别辅导解决疑难杂症
小组学习反馈、巡回指导信息表明,小组学习、集体辅导仍存在“学困生”,这时学生多半遇到难题。例一女生问50米跑怎么老是差一点达标?而她与一位达标但运动成绩不是很突出的学生一起跑,起跑后始终就差陪跑同学一臂距离。观察、比较、分析该生起跑存在问题。
分析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主要源于体育教师容易怱视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体育课堂要么机械、沉闷,学生缺乏活力和运动的乐趣,要么课堂一片混乱,学生散漫、随意,完不成相应的教学目标。且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体育课堂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强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因此,我们需要正确审视教与学的关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注重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探索。基于此,我们构建了体育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师讲授示范-学生实践练习-教师设疑引思-学生带疑探究-学生巩固强化-教师指导评价。
2实验研究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2.1实验方法
以初中二年级课程《立定跳远》为例,在我校初中二年级体育课教学中,对八个班级的学生进行立定跳远测试,最后本研究选取班级人数相当、男女比例均接近1:1、立定跳远测试成绩没有显著差异的2个班级作为本研究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如表1所示)。实验组采用“教师讲授示范-学生实践练习-教师设疑引思-学生带疑探究-学生巩固强化-教师指导评价”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为了避免干扰变量的影响,两个班级安排同一授课教师,教学进度、学习目标均保持一致,教学时长为一个学期,力争使研究得出科学、客观的结论。
2.2实验步骤
实验组采取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具体实施过程如下:教师讲授示范阶段:本阶段的教学在室外操场进行。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任务驱动等方法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对学生进行讲解和示范。学生实践练习阶段: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和讲解,自主练习立定跳远动作要领,教师在此过程中及时用摄像机记录学生的立定跳远动作(包括正面动作和侧面动作)并记录学生的立定跳远成绩。教师设疑引思阶段:同一位教师讲授,学生年龄又相当,但立定跳远成绩存在较大差异,有些学生成绩接近满分,有些学生却难以达到及格水平。教师针对这一问题对学生设疑:完整的立定跳远动作由预摆、起跳、腾空、落地四个部分组成,自己是否掌握了动作要领,针对目前的立定跳远水平,是不是存在可以提升的空间,怎样找到自身存在的问题,提高立定跳远成绩?学生带疑探究阶段:本阶段在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立定跳远动作要领图文详解、立定跳远动作示范视频、学生本人的立定跳远录像等)进行自主探究,通过以上资源的学习将规范动作与自身动作做对比,找到自身立定跳远动作存在的不足。学生巩固调整阶段:学生通过带疑探究发现自身立定跳远存在的问题,在室外操场继续练习,调整动作,巩固练习规范的动作要领。教师指导评价阶段:教师对学生的立定跳远动作进行指导,针对学生动作上的不足进行专项训练,并再次测试、记录学生的立定跳远成绩,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对照组采取如下的教学方式:对照组采取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首先,教师讲授并示范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之后,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和示范进行自主练习,教师根据学生动作要领的掌握程度和不同学生的具体掌握情况进行专项训练,以实现学生立定跳远水平的提升。
2.3实验数据统计与分析
2.3.1本研究统计产生了实验组和对
照组学生在学期结束时的立定跳远成绩。我们把男生成绩分成了1.70-1.90、1.90-2.10和2.10-2.30三个水平段,从表2中可以看出,实验组学生在1.90-2.10、2.10-2.30水平段上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在1.70-1.90水平段上低于对照组。我们把女生成绩分成了1.55-1.65、1.65-1.75和1.75以上三个水平段,从表3中可以看出,在1.65-1.75和1.75以上两个水平段上,实验组学生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在1.55-1.65水平段上,实验组学生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实验组男、女生立定跳远成绩都比对照组有明显提高。
2.3.2为了更准确了解信息化环境下
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本研究编制了学生课堂学习效果调查问卷,并对实验组学生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35份,回收有效问卷35份。如表4所示,上课期间,有86%的同学比以前能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对于这种上课方式,34%的同学表示很喜欢,46%的同学表示比较喜欢,另外还有3%的同学(一名同学)表示很不喜欢,说明我们采用的这一信息化教学模式被大部分学生所认可。针对选择“很不喜欢”这一选项的那位同学,我们专门进行了个别访谈,尝试了解其不喜欢这种上课方式的原因。这位同学表示,他认为体育就应该是户外活动,不喜欢体育课安排室内学习,自身也不擅长借助老师提供的资源自主学习,觉得这种学习方式对自身帮助不大。对于问题“在多媒体教室学习时,老师提供的资源对你帮助大吗”,绝大多数同学表示帮助大,只有9%的同学认为帮助较小,说明我们提供的资源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对于问题“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对学习成绩的提高是否有帮助”,高达51%的学生选择了很有帮助,也有46%的学生认为比较有帮助,认为帮助不大的只有3%,由此看来,这一学习模式促进了绝大多数同学学习成绩的提升。
3结论与建议
一、选拔阶段方案
选拔阶段一般在高一阶段,可以以音体美三科社团的形式,根据每个人的兴趣报名,组织体育社团,在社团内教一些球类运动,或者田径项目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兴趣,把一些身体形态好,爆发力好,灵敏性好的学生作为高三体育特长生的后备人才来准备。一般身体过胖的和身材较矮的学生不要,体重男生控制在130斤以内,女生控制在110斤以内,身材高度男生控制在1.65米以上,女生控制1.55米以上,过于矮的学生除非爆发力特别好可以考虑外,其他都得淘汰,同时运动员内不能有特异体质学生出现,如:先天性心脏病,癫痫等疾病,不然后患无穷。运动员选拔后,每位体育教师一般带20人左右为宜,超过30人在训练时看管不过来,人数过少没有气氛,同时要选拔队长,树立队规等。
二、打基础阶段训练方案
基础阶段的训练一般在高二时期,由于学生学习任务重,每天训练一次即可,每次训练课以每个项目的基本技术动作为主,项目不同,所学的动作也不同,如:1.100米和800米所要学习的技术动作有:摆臂技术,脚部着地技术,小步跑,高抬腿跑,后蹬跑,后踢小腿跑等,同时还要讲解100米和800米的起跑技术,途中跑技术,冲刺跑技术,撞线技术等动作要领。2.立定三级跳远技术有:单脚跳,连续蛙跳技术,跨步跳技术,蹲踞式跳远技术,立定三级跳远的摆臂技术等。3.原地推铅球技术:持球技术,蹬转挺髋技术,出手技术,拨腕技术,缓冲技术等。4.力量训练方法:提拉,高翻,挺举,抓举,提踵,半蹲技术,深蹲技术等。5.核心力量训练方法:仰卧起坐,背起,转体,挺髋以及一些静力性动作练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