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教案【最新9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这里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备课教案【最新9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备课教案 篇1

昨天,全县聚贤创优集体备课现场会在樱桃园镇中心小学举行。我做为五年级数学教研组的业务组长感到这次教研会开展的非常成功。我们组的全体教师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激情。那种热烈的研讨场面使我感到震惊,我没有想到我们组的教师会对教案的使用能提出这么多的有针对性的见解,会对信息条中的问题分析的如此透彻。通过本次活动,教师不仅对两周的教学明确了自己的教学方向,而且还解决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疑难问题。

会后我分析总结了一下,之所以集体备课研讨会能开的如此成功,可以用四个字来总结:熟能生巧。

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教师首先要对教材熟悉。教研会前,教师必须对照教材先看教案,再针对本班学生学习情况修改教案。由于每班学生学习情况不同,所以聚贤创优教案并不一定适用于每一位教师,只有事先对教案进行修改,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集体备课研讨会上教师才有话说。

另外,教师要对信息条中的问题熟悉。教研会前,信息条中的问题不仅要求组长、主备人了解,所有本组教师都要对信息条中的问题了如指掌。只有这样,集体备课研讨会上,教师才能发表自己的见解,谈论自己的教学方法,剖析存在的问题,以求互相取长补短,做到互相提高。

我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聚贤创优集体备课活动一定能越办越好。不久的将来,我们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一定能更上一层楼。

备课教案 篇2

俗话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院。只有搞好集体备课才能从整体上提高教学质量。集体备课是集众人智慧采众家之长,加强集体备课可以提高教学效益,实现资源共享。

我认为集体备课优点颇多:第一,集体备课集众人的智慧与经验于一体,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第二,有利于教师的取长补短,这样能站在更高起点上发展,加快了专业化成长的进程。第三,促进教师间的团结协作,营造轻松愉快的工作氛围。

虽然集体备课对课程改革、学校发展、教师成长所起的作用不可否认,但集体备课在实施过程中的形式化、低效化、教条化现象也日益严重,使集体备课流于形式。目前集体备课最主要的问题是教师的积极性、参与度不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集体备课应该如何进行才更有效?

集体备课的实施应做到以下几点:

1、我认为应该在完成这次集体备课情况下,确定下次集体备课的时间、地点、内容、中心发言人。

2、要做到“六统一”: 要统一进度;统一目标;统一重难点;统一每一节课授课的共性内容;统一作业(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题,作业难度分三个层次);统一单元检测试题。

3、基本程序: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课后交流、反思。

4、集体研讨 在集体研讨活动中,主备教师要提供给本组教师统一的教案,然后由主备教师(中心发言人)说课,说课要涵盖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

5、修正教案 在集体备课中,中心发言人说课,老师们共同探讨、相互补充,使得教案内容更加充实、完善。但教案千万不能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否则就没有创新精神。

6、.教学实践(重点跟踪) 经过备课组研讨过的教案是否可行还有待于考证,因此,有必要进行跟踪听课进行检验,以便得到总结、提高,备课组成员之间要互相听课、取长补短

7、课后交流、反思 。 一个完整的备课过程应有五个阶段:准备阶段,分析阶段,创造阶段(编写教案),提高阶段(二次备课,调整和修改教案),总结、反思阶段。课后交流,就是对备课的总结阶段。备课组教师在集体备课情况下授课,要进行交流,对教学进行反思,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以扬长避短,促进今后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备课教案范文 篇3

一、教师的准备

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过程中应做好哪些准备呢?笔者认为,主要做三个环节的工作,即精选案例―研究案例―预设教学。

1.细致选择案例

案例选择好坏关系到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老师必须细致选择案例,一般来说,思品课案例的选择要把握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真实性。案例的真实性直接给学生带来的是兴趣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真实的信息的兴趣远远大于虚假信息,尤其那些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又有生动的情节的事情。选择真实的案例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从而也为进一步学习以及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做基础。

第二,生活性。《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强调,“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善于开发和利用初中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组织教学。”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学习起点回归生活,让学生的学习内容贴近生活,让学生的学习成果指导生活。因此,在案例教学中,尽量缩小教与学之间的空间距离、心理距离和情感距离,选择、使用来自学生身边真实的案例,使用学生熟悉的、现实的、直观生动的感性材料,才能让学生“有感可发、有话可讲”,增强主动探究的意愿和积极性。

第三,目的性。运用案例的目的是为了使抽象理论具体化、教材知识生活化、分析问题本质化,从而有利于学生理解接受、活学活用。切忌案例牵强附会,或纯粹为了进行案例教学而选择案例。所以选择案例之前教师备课必须备《思想品德课的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从三维目标、重点、难点等方面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第四,启发性。一个好的案例必须蕴含很多启发性,能启发学生的思考,给学生留下较多思维空间,并且教学效果也会很好。案例教学最忌用所谓标准化的、唯一的答案束缚学生的思维空间。

2.认真研究案例

选好案例后教师还要认真研究案例,目的是掌握尽可能多的案例所涉及的知识,教师对案例资料和相关知识掌握越充分,在教学中就越主动。为了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在课上讨论的激情,教师必须比学生知道得更多。因此,面对案例教师要对其反映和包含的知识、理论背景及材料进行深入分析,同时有意识地从报刊、论著、参考书中收集更多与案例相关的材料。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案例中的重点问题是什么?它涉及哪些课本的基本知识点,要拓展哪些课本以外的知识?对于案例应该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置什么问题来引发学生的讨论?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对这个案例能分析什么?如,在苏教版“与诚信同行”一课中,我就利用央视曝光“老皮鞋,老酸奶”的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企业的信誉与形象是其重要的无形资产。从而明确一个缺少诚信的企业,最终会被消费者抛弃。从而引导学生懂得诚信对一个人、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3.精心预设教学

精选、研读案例之后,接下来教师要对整个教学过程做细致地预设。案例教学是一门艺术,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其内容涉及教学的各个环节,预设教学过程必须要将案例与教学内容很好地链接起来。我去年在九年级课上利用案例教学的形式上过一次公开课,题目是“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我利用当时的社会热点“问题”,组织同学们了解掌握我国的国情。受到听课老师的好评。我大体的设计思路如下:

第一步,请学生们看一段新闻,并且启示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分析新闻内容。

第二步,学生阅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这一节的知识脉络。

第三步,为学生们设计了一个特定的情景,请学生模拟外交部发言人回答记者问题。

第四步,师生共同分析外交部发言人的实际的回答,要求用教材中的知识语言帮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

二、学生的准备

1.自学相关理论知识。在做案例教学准备的时候,课前要布置学生预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为案例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案例教学要将实际案例与教材的理论链接起来,要运用我们教材中的静态的知识来分析动态的案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所以,在案例教学课程之间,务必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力求对教材知识有一定的掌握。

2.搜集有关案例的资料。案例教学强调预设,也很注重教学内容的生成。为了实现教学内容的优化,提倡学生在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过程中能够搜集有关案例的资料。学生们对与案例相关的资料掌握得越多,就越有利于他们理解教学内容,也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相互撞击,产生新的火花,使课堂教学充满魅力。

3.组建学习小组,积极参与讨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是孔子两千多年前的论述。在新课标中也十分关注“合作学习”这一理念。因而,在正式开展课堂教学之前组建学习小组,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开展案例的学习准备活动是不可缺少的一环。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启发、补充,集中大家的智慧,共同解决案例难题。同时,小组学习的形式还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缩短案例准备的时间;最重要的是,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学生能够意识到,合作能力以及吸收别人之长、弥补自己之短的能力。学习小组的建立,一般应当以学生的志愿选择、自主结合为最优。学习小组的规模,不应当太大,一般4~6人为宜,最好不要超过10人。小组讨论的时间也不一定要很长,有15~30分钟就可以。

备课教案范文 篇4

其实,教师备课与写教案是两码事,但不写成教案的备课,又怎能证明教师认真备课了呢?这似乎给管理者出了一个难题。管理本身是向善的,无论让教师抄教案也好,耗时间也罢,其出发点是不错,其苦衷也不言自明。可为什么管理不能切中要害,却往往为行为的异化推波助澜呢?

来到教学现场,走近教师身边,在听课与观察教师撰写教案的过程中,细细地与教师交换意见和心得,仔细考察关于备课、关于写教案的一些类型和特征。

其一,教师精心研究教材,探究学生成长需要,认真备课,认真撰写教案,从而整体把握教材因素,实现教学预设的最优化。在教学过程中,将属于自己的教学流程一一展示,并实现教学预设与教学生成的结合。

其二,教师不能够专注于备课,因此撰写的教案也大多是照抄所得,而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却完全没有考虑预先的设计如何,而是只就教学的知识点逐一突破,教学延伸则是信马由缰,没有目的性。

其三,教师能够专注于教案的撰写完成,却不是个人备课所得,因此,教案精彩也好,不足也好,都是属于别人的,而教师在执行教案的过程中便失去了自我,只是按照预设亦步亦趋,课堂上自然缺失了教师的生命体验和情感投入。

其四,教师备课与写教案分而从之,很多优秀教师一方面要在教学中展现自己的个性,另一方面还要应对包括教案在内的常规检查,所以他们写好的教案一概不用,有用的反而是脑中留存的经验以及概括性地设计的几个教学问题。

其五,教师备课与写教案都统一为个性化的教学设计,统一于自己的自作主张,达到这一境界的教师,备课、写教案包括与各种检查评估之间已不再矛盾,该写处则写,不该写时不写,一切以教学需要、学生成长所需为出发点,亦为归宿。

这是来自教师所持有的备课、写教案时的一般心态和做法,其中,即便回到教师的需要上来看,许多教师也是认可教案必须要写下来,因为这是上课的基本依据。为什么到了管理的层面上,反而找不到既让教师专注于备课,又能让教师不致于陷入为应对检查而抄写教案的桎梏呢?评估也好、验收也好,其出发点是“以教定评”还是“以评定评”呢?理论上我们是认可并坚持“以教定评”的。然而,“以评定评”却往往是制定评价标准的与实施评价方案的根本出发点,因为作为管理者的一方总有一个担心:评不到的地方没有人做;还有一个假设:平等对待才显现公平。

果真如此吗?当评价事无巨细时,被评者也只能是应付了。比如关于备课与教案应呈现的项目问题,我们常常设立这样一些检查项目: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分析、教法选择、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基于这些环节,如果教师必须将其规规矩矩写下来,那么,教师上课之余的时间可能大部分被备课、写教案占据,可是在评价中去掉哪一个好呢?权衡再三,无法去掉,因为去掉某一项意味着备课不考虑这一项,显然不行,于是就无奈地选择了全面,无奈地认可了:即便假一点,至少在理论上、在导向上没有问题。再者,平等对待才是公平的吗?显然,平等与公平之间是不对等的,公平是正义的第一原则,甚至被看作是第一德性,而平等则不是,因为公平是致力于每一个人得益的,而仅仅是平等却显然带来了更多的不公,使很多人牺牲个体需要而根本无法得到。所以,公平为“善”,而平等并不直接为“善”。

回到教师备课与写教案上,让教师有足够的时间来做自己所能做的,让其来预设和学生之间生命与生命的对话过程,才是真正的备课管理。可是,哪一个评价方案上明确写着“自己决定”呢?即便教师对自己的学生再熟悉、教师对自己再熟知、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再熟练,然而,在日复一日被动应付教学常规的过程中,教师原有的颖悟、灵性,甚至自知都消逝了。

或许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当前,关于备课改革的研究也呈燎原之势,其中的集体备课、电子备课、活页备课、同课异构、旧案新改等备课方式,都取得了一些形式上的突破。特别是在互助共享、资源交流等方面产生了很多有益的成果。然而,备课与写教案之间的矛盾却始终得不到一个学理上的论证和调整。

比如,某地所大力推行的电子备课制度中,面对某一教学内容,几十甚至上百的现成教案在网络上点击一下即可获得,而教师要做的则是选择其中对自己最有效的教案,下载之后修改一下,便可变成自己的教案,即可使用。如此试行一年之后,许多教师却反应自己脱离了电脑,面对一个全新的教学内容时,根本设计不出一个完整的教案。而且,也不愿意再从整体上来看待并构思一节课,教师已习惯了在构建好的整体框架中加入自己的点滴灵感和智慧。如此一来,备非备,写非写,教学设计已不再具有设计功能了。

那么,备课与写教案是否真的成了教学常规管理之痛,是,但不尽然,备课过程的实用性缺失也是教师之痛、学生之痛,乃至是教育之痛。

可如何才能排解这种无奈呢?还是选择“真”的好!该是谁的事情就由谁来做,该是怎样的事情就怎样做。如此而已。

备课教案 篇5

集体备课让我们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分析理解,拓展教学思路。通过相互借鉴,相互启发,相得益彰,优化教学方案,减轻教师负担,增强课堂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自我成长的有效途径我们在集体备课活动中,强调了集体备课的重要性,集体备课的目的,集体备课的计划,展开了讨论,比如教案的流程,教案的格式,集体备课的时间,每个人承担的任务,如何合理使用集体备课的教材。现将这个学期的集体备课做一个阶段总结。

一、制定制度,进行操作

1、固定时间、地点、人员:以年级组为单位。

2、我们年组根据科计划制定年级备课计划,安排好备课内容和中心发言人,让每个教师都心中有数。这样,每次集体备课都有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集体备课时,我们主要讨论下周上课内容、重点、难点、注意点及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学策略等等,大家有备而来,发言踊跃,不管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还是刚刚步入教坛的新教师,都自觉把个体纳入到群体中去,集思广益,个人素质得到充分的展现与提高。根据具体情况,对教案进行修改补充,甚至再创造,力求体现一种共性和个性完美的结合。

3、及时反馈改进:人总是在不断的反思中进步的。为了吸取经验,总结教训。

二、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备课为课堂服务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把“教科研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的工作落到实处。

理论联系实际,我们不仅停在纸上,我们在集体备课中还进行了自已的得意片段教学,在集体备课中展现自已的特色,每个老师都通过集体备课进行了二年级课的同课异构,这样不但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又提升了老师的水平。上完课后,老师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充分肯定了这节课的优点,同时提出了意见。从这节课来看,集体备课是有质量的,集合了大家的智慧,同时也展现了个人的特色。

三、在集体备课中老师成长了

通过一个学期的集体备课,老师们认真钻研教材,自已先独立编写教案,然后给大家一起审核,老师们你一言,我一语,互相交流,积极讨论,在争议中成

长了,有了收获,然后带到课堂去,自已再进行加工。通过这样的活动,老师有了更多交流的机会,提供了锻炼的平台。这就是活动中老师们成长了。

四、及时总结反思,得到提升

这个学期快结束了,每个参与集体备课的老师进行及时总结反思,写出了这个学期来自已集体备课中的困惑,还认真写出了自已的总结。今后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共同做好各项工作。

备课教案 篇6

按照学校的统一安排,教导处于20xx年9月26日——9月29日对全校语文、数学学科所有教师教案进行了一次检查,检查资料包括教师电子教案和教师风格个案两部分,现将本次检查情景小结如下:

一、电子教案

(一)可取之处:

1、所有教师都能立足本年级教材和本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2、绝大多数教师能够按照学校要求超双周备课;

3、学习目标的设定总体上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可评价性;

4、教学流程都能够做到比较详实、具体,贴合学情;

5、大多数教师能够及时就教学实际进行比较有针对性的反思;

6、所有语文学科教师都有学情分析,教材分析;

7、郭挺圆、邵娜教师不仅仅有每一课的总目标,还有每个课时的分目标;

8、语文学科大部分教师教案有目标检测设计。

(二)不足之处:

1、极个别教研组长没有做到超双周备课,这样就不能给组内教师留下充足的二次备课时间;

2、普遍没有评价设计;

阅读全文升级VIP

师对教案认识不够,设计流于形式,部分教案详细阅读会发现对于实际课堂的指导意义不大,甚至毫无意义,不切合实际教学,或许只是为了应付检查。

4、大多数教学过程设计没有体现出让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理念。

备课中没有充分备学生,同时也反映出教学方式仍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

二、作业方面

(一)成功之处

本次检查整体上作业布置次数批改数量基本贴合要求,多数教师能够认真对待作业的布置及批改这一环节;批改及时、认真,对于作业完成出色或有提高的学生能够给出激励性的评语,调动了学生的进取性;对错误之处能做出适当的批示,写出批改日期和等级;作业布置题量适中。

(二)存在问题

1、个别教师批改作业不够细致认真,有的科目作业布置及批改次数过少,有的一道大题只打一个对或错号,批阅粗略;

2、对于错题没有明显的标记,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更正要求不严格;

3、上交作业本数不足;

4、个别教师批阅学生作文的评语过于简单,缺乏针对性的指导,显然,不足十个字的评语很难指出学生作文中的优点与不足。

这样也很难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与写作技巧。

三、今后努力方向

1、中心学校要加大检查的力度,增加抽查的次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交流、解决;教师要注重教学基本功的训练,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教案设计要体现新课程理念;要贴合“分层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后反思要及时。

3、作业布置量要适中,要分层;批改要更加认真,要全批全改,包括作文批改,保证两周一篇作文。

4、对错题要有明显标记,并及时督促学生更改,进行二次批改;批改作业时要有鼓励性批语。

备课教案 篇7

一个学期在忙碌而有序的工作中接近尾声。回顾本学期本年级的数学集体备课工作;我们四年级数学备课组紧紧围绕学校工作计划、教导处工作计划和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为了做到资源共享,加强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体现同伴互助的精神,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本学期认真组织本年级数学教师开展集体备课的一系列活动。现对该项工作总结如下:

本学期我门的集体备课是按“教案初稿———研讨初稿形成教案教案调整、实施教学课后反思、总结”这几个环节进行的。教案初稿:集体备课的第一个环节就是由主备课人选定课题,主备人的任务是首先熟悉教材,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书写教案初稿,并作好充分准备发表全面观点。

研讨初稿:利用单周星期二下午第三节课组织本年级数学教师对初稿进行讨论分析,在讨论之前主备人先说明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意图。然后由大家自由发言,就本节课的各个部分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主备人做好记录。

形成教案:主备教师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将集体讨论的意见整理,形成集体备课的教案设计。

教案调整、实施教学:每位教师利用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前,根据教师本人特点和所任班级的学生情况,进行教案调整,再运用于课堂教学。课后反思、总结:教师在运用集体备课教案进行教学后,对教学情况进行反思。

本学期的集体备课体现了以下优点:

1、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加强了合作与交流,互相学习,共同研究,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2、备课改革从实际出发,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让备课为上课服务。

3、教师把参与集体备课当作是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积极参与,在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有助于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使教师队伍成为研究型教师群体。

备课教案 篇8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3、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课前准备】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唐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的生平。

3、收集思乡的古诗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情感。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与“月”有关的诗词呢?

2、是呀,从古到今,月亮总是让人情不自禁思念家乡,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关于月亮的诗。

3、揭示课题: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板书课题,了解“泊”字字义,选择正确读音。)

二、交流资料,了解诗人

课前,你收集了诗人的哪些资料,请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

三、整体把握,初步感知

1、指名读诗,全班读,注意读准字音。

2、自己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3、四人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并说说你最欣赏诗中哪一句。

四、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刚才同学们说得最多的就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诗(出示),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2、请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生机盎然的春天的样子。现在请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在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景色呢?畅所欲言。

4、同桌互读,练说。

5、指数名学生说。

6、小结:

你们的回答真精彩!诗的魅力就在于能用简短的同一个语句在不同的人的脑海中勾勒出不同的画面。

7、请你用朗读把你脑海中勾勒的画面读出来,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草长莺飞、满目新绿的春天,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还能让你有更深入的理解。

9、指名说,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男女生赛读。

10、关于“绿”字还有一个故事,引导阅读“资料袋”。了解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11、看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触呢?

12、小结:

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一个字修改十多次,我们在习作中难道不该反复修改吗?记住:文章是改出来的。

五、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1、这么美的春色,谁不流连忘返呢?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其间了吗?

2、诗人想干什么?家乡在哪儿?引导学生从课题和诗句一、二行处理解。

3、请你在教室的地图上找找它们的位置吧。再好好读古诗。

4、学生上台指地名,然后简介王安石把南京称为故乡的原因。

5、你从哪里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家乡呢?

6、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

7、感情朗读。

六、回归整体,深化体验

1、漂泊在异乡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眷恋啊!让我们一起来感情朗读这首诗吧。

2、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一、回顾内容,谈话入题

古诗《泊船瓜洲》让我们体会到了王安石借春风问明月,何时才能荣归故里的千般惆怅?那么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呢?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受

1、读一读《秋思》和《长相思》,要求正确、流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弄清不懂的词。

2、指几名学生读,正音。

3、看看诗词题目,你发现了什么?

4、同样的思乡之情,但表达却不相同。和你的伙伴好好读诗,看看诗人们是怎么表达的?

5、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选一首读。

三、品读诗句,领悟感情

1、诗人那浓浓的乡情,藏在哪些诗句中呢:读,勾画。

2、指名答。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4、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5、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惆怅满怀的感觉。

6、诗中诗人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

7、小组内交流: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

8、引读“意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提示:头脑中想象情景)

9、这一次又一次的想写信、封信、拆信的过程,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的挂念。

10、感情朗读。

11、王安石见月惆怅,张籍见秋风而感慨。那么,纳兰性德又是如何将情藏于诗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吗?

12、小组内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13、全班交流,师引导体会“风一更……无此声”。

四、入情入境,深情朗诵

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也就不同。我们在朗读这些诗词时,一定要想象画面,要用心体会他们的感情。让我们再一起朗诵这感人的诗词吧。

五、找寻规律,识记生字

1、找出本课四个生字,读读相关句子。

2、用你认为可行的办法去记忆。

3、学生练写。

【点评】

重庆九龙坡区是我社第一批参加实验的实验区,它们从20xx年参加课改以来,通过抓集体备课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以上就是该区在暑假期间组织教师备课的全部成果。看了之后,我有一些话要说:

一、感动

这些教案是九龙坡区教师在区教研室的带领的帮助下,经过一个暑假的辛勤工作研究出来的,是冒着重庆的酷暑做出来的,这种团结、协作、奋斗的精神实在令人感动。更令人感动的人,他们愿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无私地奉献出来,给全国的实验老师提供备课的思路。所以,我想老师们在看到这些教案时,不应该窃喜又有了应付检查的材料,不应该产生偷懒的想法,因为这是彼时彼地的教案,不一定都适合你。老师们要感谢他们的最好方式是,对他们的教案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者提出自己的教案,这样才能形成共同研究的良好氛围。

二、感想

三、感慨

小学语文课改已经进入了第五年,第一批参加课改的老师和学生也用到了五年级上册教材。课程改革对老师观念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师生在此过程中的收获也是有目共睹的。但综观近一年多的课程改革的进展,使人不禁有“慢”下来,甚至是“走老路”的感觉。个中原因自然是很复杂的,但我以为大致有三:第一是经过课改初期的“激情燃烧”,这时已经有些疲塌了;第二越来越到小学毕业之时了,对如何考评尚不清楚;第三受某些专家的影响,加之一些瓶颈问题无法突破。而重庆九龙坡区的这些教案给我强烈感受是,老师的探索热情并没有衰减,改革的动力并没有消失,他们为自己前几年取得的成果而自豪,也为自己以后将取得的成果而充满信心。所以,参考、学习这些教案的老师,不光得到了某些备课上的便利,更应该为他们的精神而感动。

备课教案范文 篇9

[关键词] 装备保障信息化; 案例; 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19- 0080- 03

案例教学法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在车辆装备保障信息化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可以使军校教育贴近任职岗位、贴近实战需求,使学员在参与互动中开拓思维、增长才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1 案例教学法内涵

案例教学法(case study method)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它是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场景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1]。案例教学法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宗旨,属少研究性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注入式为启发式的教学方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能使学员在近似模拟的环境中了解、理解、掌握实际工作方法,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军队院校为推动任职教育转型建设、提高学员实际岗位任职能力,在代职骨干锻炼、到部队实习等实践基础上,加大了课程教学中的案例教学力度。

在车辆装备保障信息化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目的是使学员进入部队信息化建设及其面临的现实问题的场景,了解在部队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通过对部队承担信息化试点建设任务中遇到的典型问题的分析和抉择,形成对部队信息化建设进程中把握处理若干带有典型性和普遍性问题的真实体验,增进对我军基层部队进行信息化建设特点和规律的认识把握,提高处理此类问题的能力,锻炼学员在我军建设信息化军队的第一线——基层部队的信息化建设实践中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2 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2.1 有利于提高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以现实问题为牵引。车辆装备保障指挥专业学员第一任职岗位为维修分队排长,教员以岗位需求为牵引,结合基层部队车辆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面临的实际情况,将问题融入到教学案例之中,让学员亲身体验案例中的具体事件和现实问题,对其中的有关信息进行分类组合、排列分析,理清头绪,揭示问题的症结,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通过对案例逐层深入研究,有效提高学员面对部队信息化建设任务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学员的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的强弱不仅体现在学员对理论知识的接收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学员整合知识和经验的能力上,以及适应环境变化不断创新的能力上。在案例教学全过程中,应根据每个问题的内容特点及教学对象的不同情况,灵活地运用研究分析方法,使学员置身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具体矛盾之中,全面、深入地分析其中的深层次原因,引导学员既要从理论的高度进行深入研究,又要从实践的角度客观分析;既要考虑到部队的现实条件,又要考虑部队信息化建设的未来发展。经过反复多次的沉淀后,学员的学习能力就能得到显著的增强。

2.3 有利于培养学员的团队意识与协作能力

在案例教学中,有许多群体活动。这种群体活动使每个学员在参与案例讨论过程中,学会如何与他人沟通,体会到如何听取别人的见解,学会如何坚持自己的观点,如何去说服别人,体会到如何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体会到如何理解和包容想法不同、观点不同的同伴;学会如何才能心平气和地与他人合作,体会到如何才能与他人携手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因而,整个案例教学过程无形中培养了学员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2.4 有利于激发学员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一个人根据已知的信息,运用自己的智慧,决策出某种新颖、独特、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未知的结果[2]。装备保障信息化课程中的案例是将旅党委、旅首长在确定部队信息化建设的思路、途径和方法中面临的重点、难点与典型性问题展现给学员,使其进入情境,分析利弊,只有事实,没有分析,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因此,在课堂讨论中,学员围绕案例中的问题,积极踊跃发言、激烈辩论,形成热烈的互动局面,从而激发学员的创新思维和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

3 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与一定的教学方法相联系。从未来教学的趋势看,会不会用案例教学将是衡量教员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由于案例教学在军队院校开展时间不长书包范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对这种方法的学习掌握。案例教学不同于在教学当中的一般举例,它有一系列组织严密的实施步骤。必须包括教员课前布置案例、学员课前独立分析案例;教员课中组织案例讨论、学员课中参与案例讨论;教员课后进行案例总结评价、学员进行总结提高三大部分。

3.1 前期准备是搞好案例教学的基础环节

前期准备是搞好案例教学的主要环节。在此阶段,大量的工作是进行案例准备。案例教学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编写案例和案例的教学使用说明。一般的做法是自己编写案例或选择他人已编好的案例。教员需要熟练掌握案例内容及相关信息,根据对案例与相关信息的掌握,做出案例分析指导,根据不同教学对象灵活确定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在案例教学之前,要做好案例教学场地准备,案例教学场地大小和布局根据人员数量灵活确定,以便于教学为原则。提前1~2天通知学员借阅相关资料并做好教学分组工作,分组一般每组6~8人为宜,并提出相关要求。根据情况,准备必要的案例教学相关卡片。前期准备工作做得充分,就能为下一步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3.2 教学实施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主要环节

案例教学一般按照阅读材料、小组研究、集体讨论、小结讲评的步骤进行。教学实施具体时间划分可根据案例内容和课时安排具体安排。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员的角色是听讲者和知识的接受者,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在案例教学中,学员必须扮演一个积极的参与者的角色。课前必须仔细阅读教员指定的案例材料,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据以作出自己对案例的看法和结论。然后根据分组安排,进行小组讨论,得出小组结论。小组讨论可以使小组的每一个人都紧密合作,群策群力,充分锻炼学员的协作能力。

集体讨论可采用“报告询问式”和“对抗辩论式”相结合的形式进行。首先以小组为单位介绍方案,按照指定的顺序,小组成员全体到汇报席位就座,小组中的一位代表通过多种形式报告本小组的意见,时间一般控制在5分钟左右。待报告完毕后,教员组织其他学员对报告组成员提出质疑,可指定回答或自行确定回答人对学员们提出的问题给予现场解答,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进行补充解释说明,教员也可以询问有关问题。

小结讲评时教员首先应肯定学员在案例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认真思考,对一些可取之处应予以表扬。另外,要提出解决部队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合理解决方法和步骤。在此基础上,教员还应教会学员如何去抓住问题的本质,如何寻找问题的切入点以及如何去解决问题。

3.3 课堂掌控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

案例教学需要教员严格掌控课堂过程。一般说来,要组织好一堂案例教学课,至少要掌握两种技能:一种是调动学员参与分析、讨论积极性的技能技巧;另一种是在分析讨论中控制和引导讨论的技能技巧。教员要调动学员参与分析和讨论的积极性,一是在案例的选择上,根据教学需要和学员个体的实际情况,选择具有典型情节的案例、兴趣浓厚的案例或内涵丰富深刻的案例进行教学,典型的案例可以使学员集中注意力,有趣的情节可以增加案例的吸引力,而内涵丰富深刻的案例则能带给学员更多启发和联想。例如车辆装备保障信息化课程教学中选取典型案例“部队信息化建设的突破口在哪里”。二是要随时注意学员的情绪,尽量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善于激发灵感,适时调节,避免冷场。教员要善于提出问题、引导话题,要在出现沉默或间歇时,采取多种方法引导学员积极发言,参与讨论,发表意见。一般有3种情况需要教员来掌控:一是学员讨论不积极、话题单调、发言刻板、场面冷清。这时候就需要教员采用上面的方法及时调节。二是场面激烈、话题尖锐、攻击性强、发生争执和冲突、场面失控,甚至发生人身攻击的现象。这时候就需要教员及时介入,缓和气氛,控制情绪,化解冲突。三是由于案例教学要求大家自由讨论、畅所欲言,因此难免出现讨论偏离主题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员及时引导,扭转偏离的话题,把握讨论的方向,纠正出现的偏差。

4 结 语

案例教学法特别适合于军事任职教育和各级军官的进修培训。在装备保障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精心进行案例课前期准备,科学确定其实施程序,灵活掌控课堂过程。通过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切实增强学员在部队信息化建设实践中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