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新时代意识思想宣传4篇范文

【导语】: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为实现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宏伟奋斗目标不懈奋斗、砥砺前行。那么,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增强新时代意识思想宣传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增强新时代意识】范文一

崇高的理想追求是共产党人的不变初心和力量源泉

马克思恩格斯描绘的共产主义社会美好理想,昭示了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深刻体现了人们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憧憬,是共产党人的最高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把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作为自己最深沉的初心,明确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同时,我们党又是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论者,始终强调共产党人既要朝着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不断前进,又要立足现实为实现党在各个历史阶段的最低纲领而努力奋斗。

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指出,共产主义这种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是自有人类历史以来,最完全最进步最革命最合理的。共产党人要实现这个远大理想和目标,就必须坚持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胸怀远大目标和切实做好当前工作的统一,扎扎实实地做好现阶段的每一项工作。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社会主义信仰的感召下,无数革命先烈以大无畏精神,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在不懈奋斗和艰辛探索中,我们党带领人民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教育广大党员干部,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正是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感召下,广大党员在锐意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增强党性觉悟,不断增强先进性和纯洁性,破除了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他指出,我们既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也要胸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矢志不移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做好当前每一项工作。正是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感召下,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我们党带领人民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纵观97年来我们党团结奋斗的历史,不难看出,坚定的理想信念从来就是我们党的政治灵魂和精神脊梁,崇高的理想追求从来就是共产党人的不变初心和力量源泉。有这样的远大理想和不懈追求作保障,我们党在前进的道路上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坚守政治灵魂、挺起精神脊梁

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已经雄辩地证明,什么时候理想信念的旗帜高高飘扬,党员队伍素质就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就强,党和人民事业就兴旺发达。今天,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迫切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坚守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

只有坚守政治灵魂、挺起精神脊梁,我们才能积极主动地应对新时代的新变化。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这就是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面对新的矛盾、新的挑战,只有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我们党才能团结带领人民攻坚克难,解决好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更好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这个目标,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它迫切要求我们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在实践中切实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以党的坚强领导和顽强奋斗,团结激励中华儿女同心共筑中国梦。

只有坚守政治灵魂、挺起精神脊梁,我们才能赢得伟大斗争的最终胜利。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任何贪图享受、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在新时代,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这些年,我们查处了一些领导干部,他们违法乱纪,最后堕入犯罪的深渊,从根本上来说是理想信念的防线崩溃了。领导干部一旦丧失了理想信念,就会把握不住自己,就会迷失方向,不仅会越过做党员的底线,而且会越过做人的底线。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大家必须做到信念过硬。只有不断坚定理想信念,不断锤炼过硬党性,才能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确保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从而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根本保证。

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

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全体党员牢记党的宗旨,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理论清醒方能信念坚定。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只有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深入观察世界发展大势,深刻体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才能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在新时代,要想真正筑牢理想信念之基,最重要的就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准确把握“八个明确”和“十四条坚持”的丰富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深刻领会其中蕴含的坚定信仰追求、历史担当精神、真挚为民情怀、务实思想作风和科学思想方法,真正用这一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

精读深学,严守党章党规。各级党组织要把党章作为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的基本标准,引导党员尊崇党章、遵守党章、维护党章,坚定理想信念,对党绝对忠诚。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自觉性学习党规、严格遵守党规,对照党规规范自己的言行,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时,要坚决同一切违反党章党规的错误行为作斗争,自觉维护党章党规的权威性。

不断强化党员党性修养。只有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才能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方向、保持政治定力。要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真正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提倡共产主义道德,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从革命传统中汲取养分,自觉传承红色基因;要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不断强化纪律规矩意识,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始终绷紧政治纪律这根弦;要善于从外国和外国政党的兴衰成败中,从我们国家和我们党的历史中,从这些年党内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中,汲取经验教训,加强党性修养,用实际行动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理想信念和高尚人格的强大力量。

扎实推进理想信念教育。人无精神不立,党无精神不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必须进一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要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积极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抓住“关键少数”,抓实基层党支部,保证广大党员以身作则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自觉将坚定理想信念与坚守初心、牢记使命结合起来,不断锤炼党性,自觉筑牢信仰之基、挺起精神之脊、把稳思想之舵。

理想信念只有见诸行动才有说服力。全党同志必须按照十九大的部署,知行合一、言行一致,始终保持对理想信念的激情和执着,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严守党章党规,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坚守政治灵魂,挺起精神脊梁,矢志不渝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

【增强新时代意识】范文二

中国倡议“符合潮流、顺应民心”

将时钟回拨一年。“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我们要主动作为、适度管理,让经济全球化的正面效应更多释放出来,实现经济全球化进程再平衡”……2017年1月17日,作为首次出席世界经济论坛年会的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主席在年会开幕式上作了《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全球发展》的主旨演讲。

时至今日,人们依然能清晰地记得,习近平主席强调要坚定不移推进经济全球化,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促全球发展。

时至今日,人们依然能感受到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方案的感召力。“习近平主席去年在年会上的演讲体现了他作为一个大国领导人的担当。在面对困难时,他没有丧失信心、推卸责任,而是积极直面困难,带领国际社会共同挑战。”巴基斯坦外交部长阿西夫对本报记者表示,“习近平主席的演讲内容也由近一年来世界经济发展的状况得到了印证,即经济全球化、自由贸易、互联互通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唯一出路。中国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和继续推动全面对外开放的立场也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充足动力和十足信心。”

“由于特朗普的胜选,去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人们对美国的保护主义忧心忡忡,而习近平主席却在达沃斯坚定捍卫自由贸易和全球化,他的主旨演讲具有里程碑意义。”瑞士财经杂志《资产》近日刊文如是评论。

优秀的理念与方案往往更容易获得认同与支持。“最新的盖洛普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的领导力更受欢迎,这一变化显示出中国倡议更符合潮流、顺应民心。”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安格斯·迪顿说。

联合国负责经济与社会事务的副秘书长刘振民表示,在经济全球化面临发展不平衡,保护主义、民粹主义抬头的现实挑战下,习近平主席敏锐地意识到了全球化带来机遇,他的精彩演讲也得到了联合国的支持。“联合国高度赞赏中国对经济全球化的坚定支持,因其减少贫穷和发展鸿沟,促进南南合作和多边合作,促进各国全球化的公平、平等参与。”刘振民说。

“中国在促进经济全球化上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领导力,带动了一大批国家和地区共同发展。中国奉行多边主义,强调包容发展,注重区域合作,也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秘书长基图伊发出由衷赞叹。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在世界上落地生根”

“只要我们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携手努力、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就一定能够让世界更美好、让人民更幸福。”习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讲中强调。

世界经济论坛本届年会主题为“在分化的世界中打造共同命运”,与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促进经济全球化再平衡等重大主张相呼应。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施瓦布更是对此亲自解读:“今年论坛的主题延续了习近平主席去年出席论坛年会时论述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的演讲是中国与世界关系的重要转折点。”

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总干事穆勒认为,年会主题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高度吻合,说明这一理念“正在世界上落地生根”。

“在西方衰弱,美国逐渐放弃领导地位的情况下,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在平等、多边主义、尊重主权和地区差异的国际关系基础上,为保证和平与安全提出的‘新思维’,这也使世界发展进入了新时代。”瑞士媒体21日刊发评论文章如是称赞。

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对记者表示,“我们彼此相互需要。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设想,坚持多边主义、平等对话,这为世界朝着更包容、更高效和更优质的方向发展提出了一个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

中欧论坛创始人戴维·戈塞对媒体表示,当前的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呼吁全球领导人以长远发展眼光,坚持多边主义,积极参与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行动中来,共渡难关,携手勾勒未来世界的发展蓝图。

“当前全球发展面临很多挑战,例如社会与经济转型问题、包容性增长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都是单个国家或组织所不能解决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则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必须方式。”已连续8年参加世界经济论坛年会的天合光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纪凡对此深有体会。

对中国与非洲国家合作情况十分了解的席勒研究所非洲问题专家塞巴斯蒂安·佩里莫尼十分钦佩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他认为“一带一路”建设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撼动了保护主义、民粹主义等极端保守思想的根基,缓和了地区和民族冲突,为世界经济发展、人类进步及地区和平造就了坚实基础。

一带一路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新思路

“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但“一带一路”建设的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是中国支持全球化和全球合作的具体表现,是中国为改善全球治理作出的贡献。近5年来,中国同80多个国家和组织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政府间协议,倡议框架下对有关国家投资已超过500亿美元,一系列重大项目落地开花,创造了近20万个就业岗位。

巴基斯坦总理阿巴西在本届年会上指出,“一带一路”倡议与今年的论坛主题高度吻合,“‘一带一路’倡导人员、商品和资本的自由流动,是非常了不起的开放文化”。

“‘一带一路’是人类近代史上最具变革的倡议,是包含海、陆、空、港口与金融贸易等全方位互联互通的宏伟设想,体现了互利共赢的积极理念,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新思路,这一倡议注定令世界发展面貌焕然一新。”阿西夫对记者表示。

与会政商界人士认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将极大推动全球范围内贸易、资本和人才的互联互通,为世界各国共同发展提供健康、可持续的动力。

刘振民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为区域合作和全球化提供新思想、新动力、新形态,“联合国认为这一倡议是全球实现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部分,是对全球化的实质性推动”。

“正如19世纪末的东方快车象征着第二次工业革命欧亚文明的交流,‘一带一路’体现了新变革下经济互通、文化相融的时代潮流。”在谈到“一带一路”时,麦肯锡高级资深合伙人、麦肯锡全球研究院院长华强森表示,“新东方快车”将满载沿线地区人民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之梦,驶入中国与各国紧密相连、共享机遇的新疆域。

“我们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抱有信心。”基图伊说,在全球投资大幅下降、贸易增长缓慢的背景下,“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对经济全球化发展理念与方法的创新,将带动全球资本流动,为沿线国家和地区融入全球价值链、实现区域融合发展、促进科技和人才交流作出卓越贡献。

【增强新时代意识】范文三

思想的穿透力:为彷徨困扰的世界指明方向

“习近平主席那次讲话具有历史意义。”时隔一年,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施瓦布回忆起习近平主席的演讲,依然感叹不已。他强调,今年论坛确定这一主题,就是希望可以继续顺承习近平主席去年演讲时所提到的“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

2017年初的世界,正处于关键当口:开放与封闭、合作与对立、前进与倒退等各种力量交锋,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化遭遇逆风,不确定性如浓雾般弥漫全球。人类社会何去何从?习近平主席的阿尔卑斯之旅,备受期待。

达沃斯年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为世界经济走出迷途“把脉开方”,为处在十字路口的全球化进程指引方向。容纳1700人的全会厅座无虚席。演讲结束时,观众起立致敬,掌声经久不息,饱含对这位中国领导人深邃思考的认同与赞许。

日内瓦万国宫,一场名为“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级别会议同样牵动世界。面对人类社会何去何从的时代之问,习近平主席给出中国答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47分钟演讲,30多次掌声。讲到关键处,几乎句句赢得掌声。

从达沃斯到日内瓦,两场历史性演讲,从哲学高度阐释人类命运前途的时代命题,跨越千年历史,发出中国强音;它们如同指引航船的灯塔,散发出跨越时空的思想魅力。

领导力、塑造力、影响力,构成国际媒体对两场演讲的核心印象。路透社评价,习近平主席的演讲在特殊历史时刻展现了中国的“领导力”。英国《每日电讯报》说,习近平主席娓娓道来,如同一位“哲人”。西班牙《国家报》指出,以达沃斯论坛为平台,习近平主席成为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世界领导者”。

今年的达沃斯论坛上,习近平主席演讲的情景仍令不少与会者记忆犹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成为国际共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安格斯·迪顿说:“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个伟大的计划,我非常希望能够实现。与此同时,中国为实现这个目标所做的努力令人钦佩。”

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着眼“五位一体”,将人类共同价值和中华优秀文化弘扬光大,将中国自身发展与世界共同发展融为一体。这种深具开创性、普遍性的价值理念,不仅是中国思想对当代世界的重要启示,更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鲜明旗帜。

在第71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彼得·汤姆森看来,中国所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唯一未来”。

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各国人民的期待,更是复兴中国对变革世界的时代担当。

行动的塑造力:为共赢共享的愿景开辟道路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需要先进的思想启迪世界,更需要行动的力量改变世界。国际社会热议着中国为人类绘制的美好蓝图,也关注着中国以怎样的姿态将理念付诸实践。

习近平主席在日内瓦万国宫的演讲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五个坚持”,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和生态建设五方面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行动指南。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年来,习近平主席在国内外多个场合密集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目标,列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方略。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一年来,习近平主席与美国总统特朗普3次会晤,多次通话通信,稳定并指引着世界上这对复杂而重要的双边关系;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实现互访,举行5次会晤,使中俄关系成为维护和平、主持公平正义、倡导合作共赢的重要基石;访问德国、瑞士、芬兰,与法国总统马克龙和英国首相特雷莎·梅举行会晤,丰富和拓展中欧关系战略内涵。

为让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习近平主席一年来两次会见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与到访的韩国总统文在寅规划中韩关系走向。十九大后,习近平主席首次出访就选择了越南和老挝这两个邻国,多维度拓展合作,在“亲诚惠容”中汇聚起澎湃力量。

美国外交学者网的一篇文章评论说,“命运共同体”描述的是一个相互合作的世界,一种取代西方模式的新型国际关系策略。它以双赢为前提,不是那种受零和思维支配的旧思维。

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执行主任冈萨雷斯认为,中国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将自身发展寓于深度的国际合作和广泛的国际贡献之中:在区域合作方面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在气候变化问题上走绿色发展之路,在国际安全领域积极参加联合国主导的维和行动。

尤为世人关注的,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国际舆论认为,“一带一路”已成为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和宏伟实践。去年5月,中国举行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形成各国合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共识。迄今,中国同80多个国家和组织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政府间协议,在倡议框架下对有关国家投资已超过500亿美元,一系列重大项目落地开花,创造了近20万个就业岗位。

“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实现共赢共享发展。”习近平主席在万国宫演讲中这样宣示这一倡议的初衷。“一带一路”蕴含的命运与共意识、编织的互利合作网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全球化再平衡开辟了新路径,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劲而持久的动力。

协同的感召力:为命运与共的未来谱写新篇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源于中国,属于世界,是中国与世界的交响协奏。在这一饱含东方智慧与天下情怀的理念的感召下,国际社会同声相应、相向而行,携手为命运与共的人类未来谱写壮美乐章。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说,在习近平主席的领导下,中国已成为多边主义的重要支柱,“而我们践行多边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基于这种国际认同,这一中国理念去年多次载入联合国相关决议,产生深远影响。

2017年2月10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写入联合国决议;3月17日,载入安理会决议;3月23日,载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决议;11月2日,写入联大两份安全决议……越来越多国家意识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联合国宪章》精神高度契合,在应对重大全球挑战时必将凸显其时代价值。

一年来,从二十国集团汉堡峰会到亚太经合组织岘港会议,从美国政府宣布退出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后世界将目光投向中国,中国正成为完善全球治理最为活跃的动力。中国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

在当今国际治理体系面临分化挑战之时,中国提出并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国际合作共赢传递着强烈信心,广获各国认同,激发起同频共振、同声相应的合作共鸣。

刚刚落幕的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专门通过了《“一带一路”特别声明》,以中拉紧密合作的具体行动,践行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近年来,主要区域性地区组织都与中国建立了常态化的合作机制,提出构建中拉、中非、中阿、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等设想,通过互利合作,将一块块大陆紧密相连。

以曾经喧嚣一时的南海问题为例,中国与东盟过去一年来力排域外势力干扰,相向而行,接连达成重要阶段性成果。如今,中国和东盟国家已启动“南海行为准则”案文磋商,成为南海迈向和平、友谊、合作之海的新起点。

东盟国家普遍认为,中国与东盟各国相处时照顾彼此舒适度,与“强权模式”截然不同,有助寻求利益最大公约数。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说,如今已经不再是国家事务与地区共同目标相互冲突的时代,中国是菲律宾“患难见真情的朋友”。

两个月前,来自世界120多个国家近300个政党和政治组织领导人来到北京,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汇聚一堂,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美好世界”主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对话交流。各方一致通过《北京倡议》,开创了当今世界政党对话合作,共商全球治理和人类未来发展的新纪元。

中共举办的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吸引力为何这么大?摩洛哥议会第二大党真实性与现代党总书记奥马里一语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着眼全人类前途命运的证明。埃及自由埃及人党主席伊萨姆·哈利勒则笃信,如果所有国家团结一致,协同规划和实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必定可以实现。

历史是勇敢者创造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直面当今世界最重要的问题,为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指明了正确方向。深邃智慧的中国理念,必将穿透迷雾,直抵人心。共赢共享的中国行动,必将凝聚广泛力量,实现共同梦想;中国与世界携手并进,必将迈向人类共同的美好未来。

【增强新时代意识】范文四

又是一个声音交汇的“时节”。1月23日至26日,世界经济论坛2018年年会在瑞士达沃斯小镇举行,以“在分化的世界中打造共同命运”为主题,聚焦在地缘战略竞争加剧背景下国际合作的意义。“今年论坛的主题延续了习近平主席去年出席论坛年会时论述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施瓦布之言,将人们的视线转向习近平主席2017年在瑞士两个具有世界级分量的蕞尔之地留下的深深印记——

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主旨演讲《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全球发展》,强调要坚定不移推进经济全球化,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促全球发展。

日内瓦,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主旨演讲《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入分析人类过去100多年历史的启示,深刻、全面、系统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张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进程,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两篇主旨演讲,顺应时代发展大势,反映世界人民心声,在全球范围形成强大感召力。一年来,被誉为“世界经济风向标”的达沃斯论坛,持续释放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语风向;联合国舞台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次次被写入重要决议之中。令世人同感欣慰的是,在“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普遍困惑面前,中国理念之光,照亮了人类发展前程。

为世界打造一把精巧的瑞士军刀

2017年新年伊始,世界经济低迷不振,逆全球化暗流涌动,国际形势动荡多变。多事之秋,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主题确定为“领导力:应势而为、勇于担当”。回应施瓦布多次诚邀,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出席论坛年会。习近平主席对他坦言:“您多次邀请我来达沃斯,我一直在考虑什么时间来最合适。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当前,关于世界经济有各种议论,在这个时刻发出中国声音更有意义。”

1月17日,伴随如潮掌声,习近平主席登上世界经济论坛讲台发表主旨演讲。演讲回应了国际社会对加强全球治理能力、早日走出困境的殷切期盼,坚定了各国对全球化前景的信心,施瓦布誉之为“冬日里的阳光”。

“经济全球化确实带来了新问题,但我们不能就此把经济全球化一棍子打死,而是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让它更好惠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面对弥漫全球的反全球化迷雾,习近平主席深刻诠释经济全球化的客观必然性,强调到世界市场的大海中经风雨、见世面,主动适应全球化,“在游泳中学会了游泳”,才是正确的战略抉择。

“当今世界经济增长、治理、发展模式存在必须解决的问题。”在深度把脉世界经济突出矛盾的基础上,习近平主席强调:坚持创新驱动,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坚持协同联动,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坚持与时俱进,打造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坚持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四个方面的精辟阐释,既是高瞻远瞩的思考,又是着眼根本的方案,为世界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经济全球化曾经被人们视为阿里巴巴的山洞,现在又被不少人看作潘多拉的盒子”“世界经济的大海,你要还是不要,都在那儿,是回避不了的”“搞保护主义如同把自己关进黑屋子,看似躲过了风吹雨打,但也隔绝了阳光和空气”……一系列精彩论述,成为适应、引导经济全球化的有力宣言。

世界,如同忽然间发现了一座深邃的思想宝藏。

各国媒体闻声而动。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称:“习近平主席的演讲可以被视为中国扮演全球领导者角色的重要一步。”英国路透社报道的标题是《习近平在达沃斯论坛发表主旨演讲 充分展现中国领导力》。西班牙《国家报》评论赞叹:“没有人像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一样,在当前仍深陷金融危机后遗症及社会动荡不安的国际形势下,还如此捍卫经济全球化。”

专家学者深受启发。联合国亚太经社会经济学家何塞·佩德罗萨—加西亚表示:“习近平主席作为首位参加达沃斯论坛的中国最高领导人,向全球化和多边主义释放出积极信号。”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名誉所长弗雷德·伯格斯滕说:“如果我们回看过去5年或10年,可以说这确实是一个转折点,中国向世界领导者的角色更近了一步。” 欧洲投资银行行长维尔纳·霍耶说:“在缺少领导力的国际背景下,尤其是在欧洲,习近平主席的话令人印象深刻。”

一天后,1月18日傍晚,世界还在热议达沃斯小镇传出的中国声音之际,日内瓦古朴庄重的万国宫内又掀热潮。一场名为“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级别会议牵动世界目光。习近平主席从历史和哲学高度释疑解惑,纵论人类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将到哪里去——“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

如何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如何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如何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的中国方案,描绘出人类本该身处的美好景象——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五个世界”,壮美蓝图,是人类的希望和出路;亦如一颗“启明星”,穿云破雾,指引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的正确方向。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热情回应:“联合国愿同中国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理想。”

“我推荐很多人去读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和万国宫的两篇演讲。我认为其中蕴含的信息非常清晰地表明了中国政府的政策走向。当中国最高领导人站出来并宣示自己的努力方向时,对于世界来说这是朝着我们既定目标前进的一大步。”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总干事穆勒的一席话,道出了习近平主席主旨演讲对世界的深刻意义。

“我第一次得到一把瑞士军刀时,我就很佩服人们能赋予它那么多功能。我想,如果我们能为我们这个世界打造一把精巧的瑞士军刀就好了,人类遇到了什么问题,就用其中一个工具来解决它。”习近平主席的精妙比喻,恰是一份诚挚初心、一片大国情怀,融入大国的担当和道义的力量。

聚焦“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唯一未来”

“2017年始于习近平主席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的演讲。”回顾2017年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时,英国剑桥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资深研究员马丁·雅克意味深长地说。

“这的确是现代国际关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现场聆听习近平主席演讲的瑞士驻华大使戴尚贤,近日对记者提起当时情景时如是感慨。

时间是最伟大的检验者,总能滤去不时泛起的沉渣,让真理的光芒愈发闪耀。一年前,那是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在世界经济上空聚拢重重阴霾的时刻,支持经济全球化的一方同逆全球化思潮持续“博弈”的当口,人们从中国智慧中获得了重要的思想启迪、信念力量。

“这是在一天中发生的一场革命,那一刻,每个人都爱上了这位中国领导人。” 塞尔维亚总统亚历山大·武契奇特意选择了“革命”这样一个充满力道的词语,来描述习近平主席达沃斯演讲所蕴涵的强大力量。

思想的力量到底能有多大?能征善战的拿破仑留下了一个答案:“世上有两种力量:利剑和思想;从长而论,利剑总是败在思想手下。”人类历史表明,那些能够把握历史规律、驾驭时代大势,并且对人类共同命运给予切实关怀的思想,是不可战胜的。

迷思面前,需要的是清醒和定力。习近平主席铿锵有力地指明“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告诫“打贸易战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强调“再大的困难,都不可能阻挡人类前行的步伐”。站得高,方能望得远。很多人感慨,习近平主席的论述堪为“对经济全球化的标准界定”,已成“新的全球共识”。

挑战面前,更当明确方向和路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中国方案强调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关键点上破题,扭住了牛鼻子。第七十一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彼得·汤姆森盛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由衷地说道:“对我而言,这是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唯一未来。”

人们日益理解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反映了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类利益格局从输赢分化到休戚与共的变化趋势,契合了世界各国对发展的共同诉求。正如马丁·雅克所评价:“中国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这就是摒弃丛林法则、不搞强权独霸、超越零和博弈,开辟一条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文明发展新道路。这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也是改变世界的伟大创造。”巴西共产党政治和国际关系书记若泽·雷纳尔多·卡瓦略认为,与一些国家奉行霸权主义、谋求建立单极世界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目光远大、以全人类利益为诉求的重要理念,致力于推动社会共融、利益共享、共同发展、共同受益。

2017年,从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汉堡峰会到在越南岘港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到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各国政要、商界精英、专家学者等纷纷从多种角度研读、分析习近平主席这两篇演讲的精辟论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联合国安理会、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以及联合国大会第一委员会等通过的5项决议纳入。有人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为地球村提供的一把发展的钥匙”。

思想的力量在现实挑战中凸显

领悟习近平主席达沃斯、日内瓦演讲思想精髓的同时,人们进一步深化了对当今世界形势的认识——找到了理论解释的工具,也找到了路径探索的方法。

一年前,世界经济正走到一个“关键当口”。增速处于7年间最低水平,新旧动能转换仍未完成,经济全球化进程遭遇逆风,新一轮科技革命仍处于酝酿之中,贫富差距、南北差距问题更加突出……演讲中,习近平主席提出引领世界经济走出困境是当时“最迫切的任务”,也为正确引导已被“妖魔化”的经济全球化提出了中国方案。

世界经济令人惊喜地大面积恢复增长也始自2017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告显示,2017年世界经济增长率达3.7%,约120个经济体实现经济增长,是2010年以来最大范围的同步增长。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国际贸易增速提高,企业和消费者信心都在增强……全球经济评论人士几乎一致认为,2017年全球经济实现了强劲的周期性回升。美国《华盛顿邮报》去年底发表的社论,将“世界经济的持续增长”列为当年全球发生的17件好事之首。

不过,人们还是清醒地看到,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指出的三大突出矛盾,依然是当前世界的重大挑战——全球增长动能不足,难以支撑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全球经济治理滞后,难以适应世界经济新变化;全球发展失衡,难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数据显示,过去30年全球53%的国家收入差距拉大,尤以发达国家最为严重。西方国家“贫富分化—不满情绪—民粹思潮”恶性循环形成的“戈迪亚斯之结”,迫切需要有人来斩断。否则,与时代发展大势相违拗的声浪泛滥,只会带来更多的治理赤字、更严重的发展失衡。

人们眼中的世界还有这样一些画面:地缘政治分歧在加剧,国际秩序受到严重挑战,一些国家把自己的利益建立在牺牲他国利益的基础之上,国际合作意愿下降,单边主义盛行……怎么办?要靠正确的思想引领正确的行动。施瓦布指出,世界如今因为国家之间的竞争和社会内部的深层分裂而愈加分化,但是世界所面临的挑战之严重,也使得协调、合作与统一的行动变得更加不可或缺。“习近平主席的演讲具有重大历史意义,为应对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系列全球性挑战指明了方向。” 世界经济论坛执行董事艾德维作出的评价颇有代表性。

关于经济全球化,世界如同正在面对一场“新启蒙”与“旧思维”的对决。从全方位的历史视野观察,“退群”“自闭”绝不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方向。“不能一遇到风浪就退回到港湾中去,那是永远不能到达彼岸的。”真理越辩越明,习近平主席论断的重要现实意义更加为世界所赞赏。世界公认,中国是乱局中的稳定器、变局中的正能量;中国的领导力,不断为“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的实践所证明。

在和平与发展的马拉松跑道上奋勇向前

“历史是勇敢者创造的。让我们拿出信心、采取行动,携手向着未来前进!”在白雪皑皑的达沃斯小镇,习近平主席面向世界呼吁。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习近平主席再次指明行动的重要性。

思想的力量,行动的能力,让2017年的中国始终处于世界的聚光灯下。“如果现在大家要想想,自己应该走哪条路,未来在哪里,那么就请看一看中国。”英国《金融时报》一篇文章这样评述2017年的“中国时刻”。西方一些主流媒体岁尾推出的刊物封面不约而同呈现出“中国红”,诸如“中国赢了”的句式,成为国际舆论场的“新时尚”。有评论指出,这是因为西方真切感受到、认识到中国推动经济全球化、促进世界发展繁荣的诚意,认可了习近平主席领导的中国在全球担任领导角色,并对此充满期待。

“口言之,身必行之”,这是有5000年历史的中国知行合一的宝贵品质。

一年来,从阿尔卑斯山麓出发,中国以驰而不息的精神,不断推动各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世界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时刻,在西方陷入焦虑和迷茫的关键历史节点,为世界注入源源不断的稳定性和正能量。

一年来,从伯尔尼到赫尔辛基、佛罗里达,从阿斯塔纳到莫斯科、柏林,再到河内、万象,习近平主席为国家间关系指路引航,编织中国的伙伴网络,联结遍布全球“朋友圈”。

一年来,从阿斯塔纳到汉堡,从厦门到岘港,习近平主席在一系列国际场合发表重要讲话,提出鲜明主张,为世界经济把脉开方,为全球治理贡献力量。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新理念新思想新主张响彻世界舞台,彰显大国担当、领袖风范:

——巩固团结协作、携手应对挑战、深化务实合作、拉紧人文纽带、坚持开放包容,在国际和地区形势深刻复杂变化、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习近平主席为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指明方向,不断强化地区命运共同体意识。

——坚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大方向、共同为世界经济增长发掘新动力、携手使世界经济增长更加包容、继续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习近平主席推动二十国集团成员不断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迈进。

——深化金砖合作,助推五国经济增加动力;勇担金砖责任,维护世界和平安宁;发挥金砖作用,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拓展金砖影响,构建广泛伙伴关系。习近平主席顺应历史潮流,勾画金砖合作新愿景,携手各国开创金砖合作第二个“金色十年”。

——继续坚持建设开放型经济,努力实现互利共赢;继续谋求创新增长,挖掘发展新动能;继续加强互联互通,实现联动发展;继续增强经济发展包容性,让民众共享发展成果。面对世界经济和地区形势的深刻转变,习近平主席为共同开辟亚太发展繁荣的光明未来擘画蓝图。

在中国的推动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全世界落地生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给我们所有人带来更多希望”……来自世界的积极评价越来越广泛。“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领导人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成为给全世界共同发展和繁荣创造条件的思想。”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亚历山大·伊萨耶夫指出。

一年来,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性时刻”令世界瞩目。

描绘“一带一路”建设新蓝图,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从“大写意”走向“工笔画”,“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鼓舞人心。来自29个国家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与会,来自130多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的1500多名代表参会,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中国首倡、中国主办的层级最高、规模最大的多边外交活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已同80个国家和组织签署共建合作协议,同30多个国家开展了机制化产能合作,在沿线24个国家推进建设75个境外经贸合作区,大大推动了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将沿线各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中共十九大确定中国未来30多年发展目标,也明确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目标。正是因为中国在世界上的担当,从大会开幕前到闭幕后不到一星期,165个国家454个主要政党发来1340多份贺电(函)。英国广播公司评论说,十九大是一次“站在世界地图前”召开的大会。俄新社报道指出:“如果说以前的大会决定了中国的未来,那么这次大会决定的就是世界的未来。”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美好世界,中共十九大后举行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凝聚共建人类美好家园的广泛共识。来自世界上120多个国家近300个政党和政治组织的领导人共600多名中外代表出席,参与政党之多、规格之高,在世界政党交往史上前所未有。

在乱云飞渡的世界中,中国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更显坚定和从容。在呼唤领导力的世界中,中国以实际行动推动各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更显胸怀和担当。

人类命运共同体,浓缩着新时代中国领导人对世界的深邃思考,体现了中国这个大国、中国共产党这个大党的天下情怀和风范,蕴藏着人类从何处来、向何处去的历史密码。

“大国要有大国的心态,大国要有大国的责任,这个责任不仅是本区域的,而且是全球范围的。”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指出,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为了中国自身,一个大党,一个大国,一个宏大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三者要放在一起理解。

“中国很清楚自己作为大国所肩负的职责和使命。中国愿意为世界发展和增强广大人民福祉贡献智慧,这种勇于担当的精神令人敬佩。”巴拿马主义党总书记巴尔德拉马表示。

“我们一定可以携起手来建设一个人类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柬埔寨人民党发言人索耶桑认为。

……

“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目标,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实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中,中国将与各国一起接过历史接力棒,在和平与发展的马拉松跑道上奋勇向前。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