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给大伙儿收集整理的最新南京游记作文600字9篇。
7月15日星期三下午,我和爷爷奶奶顶着烈日炎炎的大太阳来到了南京博物院参观。
我们进入了第一个展厅,里面有很多史前动物的化石,我第一个看见的就是猛犸象化石,它适合寒冷气候所以生活在冰河时期。它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象。我还看见了许多化石,比如:东北野牛、大角鹿、海百合等等……第二个展厅是江苏古代文明,里面有好多石斧和古代人吃饭的碗,但是它们已经碎了,考古学家们在上面涂上胶又把它们复原了。
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特展馆里的镇院之宝,可是这个排不上名气,最厉害的在北京,谁要偷他就犯下滔天大罪。
回到家里我和爷爷奶奶都累的筋疲力尽。
大年初五的早上,鞭炮声连续不断,把我从朦胧的睡梦中吵醒,妈妈也在这个时候把我叫醒:“要不要去南京?要不要去南京?”实在不想离开被窝的我说:“我不想去。”
上午7点半的时候,一脸不甘心的我在冰糖葫芦的诱惑下踏上了去南京的旅程。淅沥沥的小雨敲打着车窗,像是在说:“我也想去南京。”
9点45分隐隐约约看到南京城。在舅公的指引下车子开上了三环路、穿过玄武隧道,然后开过几条街左转右转到了舅公家。我们去舅公家坐了一会,就在舅公的带领下去了狮子桥买冰糖葫芦。我们买了菠萝味的、火龙果味的、哈密瓜味的的冰糖葫芦,吃到嘴里酸酸甜甜的真好吃。旁边有个拉洋片的,在拉洋片的边上我还转到一个仙鹤型的糖画。从狮子桥走出来,又去了一家特别的饭店,叫大牌档。里面的装饰很特别,像古代一样很有气氛。吃完饭我们又去了玄武湖公园散步。
傍晚,我们乘着地铁去夫子庙,大街上人山人海,我差一点走丢了。然后街边的灯笼吸引了我的目光,各种各样造型、各种颜色,真漂亮呀!有的是纸做的,有的是绢布做的,有的是塑料做的。我最喜欢绢布做的。还买了二个小兔子灯笼,一个送给妹妹,一留着自己玩。顺便吃了很多美食,把小肚子吃得滚圆滚圆的!
晚上7点45分,爸爸开着车把我和妈妈带回了家。在车上,我还梦见了一个巨大的冰糖葫芦。这次南京之行真的好开心啊!
南靖是中国四大古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这里养育了世世代代质朴、善良、聪明的南京人民,这里就是我的故乡——南京。
说到南京,我就想到了那清澈的玄武湖。
我静静的坐在了玄武湖的草坪边,阳光洒在地上,照在我的身上,暖洋洋的。一阵微风吹过湖面上,霎时泛起了鱼鳞般的波纹,阳光洒在湖面上,亮堂堂的一片水面,如同一面镜子,能看到水下的所有景物。
这时,我抬头望见了远处那蜿蜒的城墙,城墙上布满了碧绿色的青苔,城墙上的每一块砖头还是那么的清楚,一眼望去一片红绿交错,这时,我的眼前,仿佛看到了当时战火纷飞的场景。
就在这时,我想到了唐代韦庄写的《台城》: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现在这里早已没多少人来这里光顾了,但城墙边的柳树依旧顽强的在城墙边站立着,仿佛随时随地都在欢迎着人们呢!
在不知不觉中我已经站了起来,望着那条城墙仿佛所有的联想都在这时出现了。
“分享青春,共筑未来”这是第二届夏季举办的青奥会的口号。2014年8月16日,这个令全世界人瞩目的日子,全世界各地的人纷纷相聚至此——我们的家乡南京。
南京是个美丽的城市。这里有风景如画的中山陵;庄重严肃的雨花台烈士陵园;热闹非凡的夫子庙;娇艳多姿的玄武湖;玲珑剔透的莫愁湖……一个个美丽的景点。更像是为南京这个“六朝古都、十朝都会”添上这点睛之笔!
听妈妈说过,十年前的南京真是十分“古老”。大街上连自行车都少见,现在交通发达,随处可以见到许许多多的汽车在纵横交错的道路上奔驰着;十年前的房屋都是简陋的平房,现在全都是巧夺天工的高楼大厦;十年前人们通讯水平十分低级。如今,家家户户都有手机。电脑。南京每日都已风驰电掣的速度高速发展着。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社会,我们学校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我们学校自从去年入冬以来,就将“广播操”升级为“大课间”活动。我们先到操场上跑五分钟的步,再踏步、广播操、跳绳、踢毽子和集体舞……多么丰富的课余生活啊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身体,而且还让我们对青奥有所了解,真是一举两得啊!
作为南京的小主人,从我做起:节约用水电,爱护花草,讲文明,懂礼貌。在2014年到来之际,给外国友人一个宾至如归的感觉!
在车上,导游老师向我们介绍说:“南京博物馆又简称南博,是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其前身是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的国立中央博物院。这座博物馆占地面积13万余平方米,共拥有各类藏品42万余件,馆藏数量居中国前三。”
我们怀着好奇的心情走进南博,近距离地观察那些文物。那里面的文物可真多呀!上至旧石器时代,下迄当代;既有全国性的,又有地域性的;既有官廷传世品,又有考古发掘品。青铜、玉石、陶瓷、金银器皿、竹木牙角、漆器、丝织剌绣、书画、印玺、碑刻造像等所有文物一应俱有,每一品种又自成历史系列。
我们观赏完了南博的上层,我们又顺着楼梯来到了下一层,穿越到了民国时期的南京。我们一家商店、一家商店地看,有卖烟脂粉的,有卖糕点的,有卖首饰的,还有卖衣服的,都带有古典气息。
导游老师先带着我们走进了一个杂货店,又去了别的店,每到一个店我们都买了不少的东西。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卖雨花石的商店,里面的雨花石在水中散发着耀眼的光芒,诱惑着我们这些外地的游客,可惜我们这些小学生只能捡便宜的买几个当作纪念品,等我长大了,一定会买几个大点雨花石收藏。
最后,我们还是满载而归地走出了南京博物馆,但心中依恋之情却久久不能平息。
下午我们到达了南京博物院,听老师讲,能被成为院级的博物馆在中国为数不多,南京博物院便是其中一所,不仅因为其占地面积广,更重要的是展出的文物从古至今,藏品颇丰。南京博物院为“一院六馆”格局,即历史馆、特展馆、数字馆、艺术馆、非遗馆、民国馆。另全院设“六所”的研究部门,即考古研究所、文物保护研究所、古代建筑研究所、陈列艺术研究所、民族民俗研究所、古代艺术研究所。这次参观,我把重点放在了历史馆与民国馆中。
在这儿不得不提镇馆之宝之一的“清乾隆帝行围图转旋瓶”,它是蓝釉描金粉彩开光转心瓶,是官窑的佳作,因为无法近前观看,远观时此物的精致让我想到了“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句话。参观时,同样让我印象颇深的还有金缕玉衣和银缕玉衣,一件衣服完全是由玉片和金丝或银丝构成,足以想象此衣制作过程的困难与艰辛,不禁佩服古代制衣人的心思的细腻和智慧。
南京博物院的参观让我增长了许多见识,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智慧的伟大与绝妙,栩栩如生的佛像、华丽的云锦、活灵活现的雕塑以及精美的玉器、瓷器等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这些遗存,能充分体现过去每个朝代的风土民情以及生活状况,为我们的历史研究提供充实的实物资料。
一大早,我们坐上了高铁,来到了六朝古都——南京
我们游玩了总统府、夫子庙、秦淮河、明故宫、中山陵等好多地方。最让我感兴趣的是红山森林动物园。这座动物园非常大,整座动物园由三座大山组成,那边的小动物可有趣了。在锦鸡馆里,我看见锦鸡头上的毛像扫帚头一样顶在头上,非常搞笑。黑猩猩拿着一块破布,殷脸遮起来好像很害羞。松鼠猴妈妈带着宝宝到外觅食,小小的身材却时刻保护着自己的宝宝。企鹅馆里的企鹅很特别,好像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生活,不用在冰天雪地里生活而是在温带地区就可以生存下来。哦!原来它是麦哲伦企鹅,本来就生活在温带。
红山动物园,园林苍茫,曲径通幽,以独特的森林特色和动物特色展现出无穷魅力,让我不会忘记它。
南京博物院是一座综合性博物馆,历史馆、艺术馆、特展馆、数字馆、民间馆和非遗馆形成了“一院六馆”的架构。
下午我们先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历史馆。馆里琳琅满目的展品,距今8000-4000年的陶器,玉器,数量令人震撼,目不暇接……
我们紧接着又去了数字馆,馆里很黑,但是因为有许多各种各样的灯光、现代数码视频等技术的装饰,这里显得很神秘。数字馆走廊两侧的墙上是动画视频,展示的是古代各种生活场景,最奇特的是墙上有按钮的地方能够像开门一样打开,里面又是一幅幅新的场景,比如古代的酒馆吃饭场景,赛龙舟的场景,好玩极了。最有意思的是数字游戏区,我们通过触摸屏可以玩拼图、体感游戏等,真是有趣。
穿过数字馆我们又去了民国馆,民国馆重现的民国南京的一条古街,有复古的轿车、黄包车、公交巴士、邮政局、首饰铺、诊所、酒馆、照相馆还有火车站,真是让你身临其境,如同回到了民国!我和妈妈还一起去戏院听了会戏,虽然戏词有些听不懂,但是却能感受到中国戏曲的魅力。
我们走马观花地看了3个馆,就到闭馆时间了。但是短暂的一个下午我不仅了解到古代中国文化,还感受到了民国时期的文化生活。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再到南京博物院继续参观学习。
之所以选择临近开学的时候旅游,一来缓解一下我的“开学恐惧症”,二来也算是给自己一个暑假划上一个完满的句号。
明明还是夏末,今天却有一丝秋高气爽之意。天空阴淡渺远,清凉的风吹得人一阵心旷神怡,我便在这种清旷幽远甚是难得的天气中登上了中山陵。
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寝,前临平川,背拥青嶂,东毗灵谷寺,西邻明孝陵,主要建筑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航拍就像一座“自由钟”,庄严简朴,别具匠心。
最前方的牌坊上是孙中山先生亲笔书写的“博爱”二字,镀金的大字在绵密晶莹的雨丝中格外醒目,两旁的松树与青瓦相得益彰的互相衬托,更增加了先生陵墓的厚重庄严之感,令我心中平添了几分景仰敬畏之情。
再往前走就是墓道,放眼望去,墓道被分隔成阶梯状,层层向上,越来越小,每个阶梯上都有一个巨大的平台,最上方便是先生的祭堂,墓道很宽,约莫40米,所以即使游人如织也不会觉得特别拥挤。
一路向上便能愈加清晰地瞧见台阶上的景象,陵门口巍然而立,对来着傲然而立,有一种王居高临下的威严压迫的戾气,陵门口最低端是三个门洞,供游人进出,中门横额上镌刻着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四字。进了陵门口就到了碑亭,中间立有一块花岗石碑,上刻谭延闿所书“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24个镏金颜体大字。
到顶就是祭堂这个最核心的部分。往下俯视,层层叠叠的远山在云层里界而未界,似淡渐深。风雨逍遥里,回望孙先生的雕像,一种沧桑的历史感犹上心头,那6米高的雕像上,一双逼真生动的眼睛凝视着远方,好似仍然在审视着中国的新变化,祭堂护壁大理石上仍清晰的刻着其“建国大纲”和“总理遗嘱”,此情此景,一时令人不知是怅惘还是惊叹。
我们又去游玩了中山陵复数纪念建筑群,第一天的旅程才结束了。
第二天一早我们又出发了。秋天的半只脚分明已经跨入了玄武湖,大片碧绿的荷叶荷花还娉婷的在风中轻轻摇曳,让人不由惊叹玄武湖旺盛的生命力。之后我们便踏入了南京大学,最令我惊奇的还是那里的树。所有树最起码都有上百年的树龄,让人真真切切的体会到绿树成荫的感觉和南大古老浪漫的学习氛围。漫步其中的新生们的脸上写满了青涩与喜悦,让我心中为之一动:多年后的今天,我会不会也像他们中的一员一样,自信而从容的步入这神秘而令人憧憬的大门?
而后我们便去了中华门城堡,详细地了解了这座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结构最复杂的堡垒瓮城,知道了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与修建南京城的历史渊源和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也了解了南京盐水鸭与“砖头”的来历。
终点站是清凉山公园。我们买了南京着名特产雨花石,这才恋恋不舍的登上了归家之路。
回到家,猛然想起卖雨花石的婆婆说她们最后的几家店也要从清凉山搬走,分道扬镳,再想想两天的各种短暂却精彩的经历,心里不由一阵酸楚:逝者如斯,物是人非,在滚滚人潮之中,我以后要到哪里再去欣赏这么美丽稀有的石头呢?我所经历的一切突然变得遥远缥缈起来,仿佛南柯一梦,回忆被蒙上一层晶莹的灰,愈加模糊,再看看未完的作业想着开学后的枯燥,心中不禁涌上一丝惆怅。
唯有被指尖在水中拨弄着的绚丽斑斓的石头告诉我,这一切的一切都真真切切的存在过,我确实有过这么一段令人怀念怅惘又有点儿梦幻的旅行。于是我又开始对未来的旅途充满希望。
南京,我们还会再遇见吗?下一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