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国》读后感精选7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如下是勤劳的小编为家人们分享的《雪国》读后感精选7篇,欢迎参考,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雪国读后感 篇1

《雪国》是以白雪的世界为背景,雪是世界上最干净、圣洁,同时也是最美丽、飘渺近似虚幻的东西。通文都流露着一种淡淡的苦闷、愁思、悲哀的情绪。

岛村,既是故事的男主角,又是个旁观者。对于这个人物,我并不喜欢。他是消极的,应对驹子对自我的痴迷,他觉得一切都是徒劳而已,他无法带给驹子想要的安心。甚至于,他觉得自我所做的,对于驹子艳丽的美和叶子空灵、清澈的美的贪恋、追寻都是徒劳的。他看着驹子为生活奔波,为感情压抑,同情她、怜悯她,时而给予她一丝安慰过后又冷静地告诉对方一切都是徒劳。

当然岛村这个看客做的也很吃力,他一向在追寻中想象中的美丽,他渴求的清冷、干净的叶子始终不正眼看他,而让他矛盾纠结的驹子确是一味地等着他。还时刻担心着自我的心思被驹子看穿,想要躲着又期盼着接近。

相反我很欣赏驹子,虽然付出得不到回报,依然率性而用心地生活着,渴望感情,执着感情。喜欢、憎恶,每一种情绪都表现得真实、坦然,丝毫不做作。

其实至今我又很多疑问,叶子对行男究竟是什么感情?只是想实现护工的愿望吗?驹子对行男又是怎样回事,为何临死都不愿见面,只是不想感受生死离别的痛苦吗?驹子似乎并不喜欢叶子,总是在岛村前避免着有关话题,可为何在叶子跳楼死时又苦的这么悲痛,近似疯狂,难道她真把叶子当做自我的寄托,期望她活出另一个自我?

雪国读后感 篇2

第一次读川端康成的书《雪国》,有点不太习惯他的这种风格,对我来说太过于委婉,缺少情节性。

在整篇小说中有三个中心人物:岛村、驹子、叶子,一直到作者叙事的最后我对这三个人物的关系也只有非常浅薄的认识:驹子是村里的艺妓,跟岛村这个过客有一种不太明朗的情人关系。这么说似乎又不太恰当,因为在他们身上看不到爱情,也不是友情,只能说是某种感情。岛村答应驹子,以后每年的二月份都会回村子一趟。就在某次回来的火车上,岛村邂逅了美丽的叶子,然后暗恋上了这个姑娘。巧合的是,叶子的目的地也是驹子的村庄。教驹子三弦的师傅的儿子(行男)患有肠结核,叶子作为一名陪护把病人从东京护送回村子,有传言说行男是驹子的未婚夫,但她否认了这一点。而叶子似乎也不仅是陪护这么简单,岛村曾在火车上看到她如妻子般照料行男,但直到行男死后,文章也没有对叶子和行男的关系作交代。而小说的叙述者“我”(岛村)对叶子也只是单纯的喜欢,似乎是一种对美的向往。

在这部中篇小说中,我能读明白的就是这些。同时,还读出许多不解。最大的迷惑是,我不明白作者在这部作品中到底想表达什么主题。每一部作品都是创作者思想表达的媒介,通读全篇后我真的没有明白川端康成的写作意图。其次,叶子最后是在火灾中丧生的,似乎是意外又像是自杀,我不明白作者为何将情节这样设计,叶子的死又暗示了什么呢?

关于这本小说的表达技巧,正如我在开篇所讲,于我的感觉是过于委婉,缺少情节性。也许是我较少涉猎日本文学的缘故,对于川端康成这位诺贝尔 文学奖获得者并没有特别好的第一印象。

但是在这本书的序言中这样写道“《雪国》是以日本传统文学的悲哀与冷艳结合的余情美为根基,展现了一种朦胧的、内在的、感性的美。”

看来还是要多读书啊,读书多了才有发言权。

雪国读后感 篇3

暑假到了,我们终于能好好修息了,在这个暑假中,我看了一本我梦寐以求的书。这本书的名字叫:《雪国狼王》。

这本书是被誉为中国小说大王的沈石溪写的。。在这本书中有许多故事,如:雪国狼王,梅里山鹰,阿黑的密秘。在所有的故事中,我最喜爱的便是雪国狼王。让我带领大家进去故事吧!

这个故事分为7段,让我为大家从头说起吧:1923年,一只叫尤肯的头犬带领着一队挽犬,拉着雪橇去城镇换回生活的必须品后回归部落。可在回归部落的第10天,他们碰上了狼群。饿极了的狼群把他们撕成了碎片。只有头犬活了下来,因为狼王要把她做为自己的妻子。第2年尤肯就生了只小狼。因为小狼是在暴风雪中出生的,所以这只小狼叫"暴风雪"。

在15只小狼中已经初步排列了名次。最历害的便是"黑毛"。黑毛曾在攻击麋鹿时被麋鹿的大角扎伤了右眼,所以,大家都认为黑毛会成为狼王。过了几年,狼王便走了。在狼群中,分成了2派。一派的头头是黑毛,另一派的头头是暴风雪。一次尤肯的主人的朋友到狼群里来猎食物。这一次,暴风雪与黑毛开始争夺王位,最终暴风雪赢了。因尤肯回到了人类中,暴风雪也尾随妈妈进到了人类中。成为了一只出类拔群的雪犬。它凭借卓越的智慧与勇气,赢得了一个国家的赞许。

读完这本书后,我想:原来狼也会归顺人类,在此,我要对大家说:''不要让狼灭绝!‘'

雪国读后感1500字 篇4

叶子是仰脸掉落下来的。衣服的下摆掀到一只膝头上。落到地面时,只有腿肚子痉挛,整个人仍然处在昏迷状态。不知为什么,岛村总觉得叶子并没有死。她内在的生命在变形,变成另一种东西。

这是《雪国》结尾时对叶子的自杀描写,在川端康成的描写下,似乎自杀死亡都是美的,那么悲戚那么柔软,我们会自动的进入那个纯洁无暇的雪国,进行我们的旅行。

你说世界是多么辽阔

渺小的我们拥有什么

《雪国》以倒序讲述了一个研究舞蹈的纨绔子弟岛村来到多雪的上越温泉旅馆,结识了驹子,一个大方得体自然活泼的姑娘,两个人产生了纯洁的情感。但岛村第二次再来,又对安静冷淡的叶子产生了爱慕之情,而且驹子还是不得已成为艺伎……

风吹入我心中

我站在树林边望着天空

岛村,小说的男主,性格懦弱自私,还有他骨子里的孤独悲伤,这导致他对所有的事都不在乎,面对事情都不作为。他是一个虚无主义者,会对自己追求的产生迷恋到极致的情感。驹子、叶子,两个既相像又完全不同的女子,他都爱慕,却都选择回避。我认为他和驹子是真心相爱,“驹子撞上了一堵虚无的墙壁,那回声都如同雪花撞在他的心坎上”但他也不会主动,甚至离开也不会告诉驹子说是否会再来。这一切一切都注定了他的这一生都是孤独的。后来读了很多遍,一点点明白,驹子叶子都被岛村所幻化,他爱的只是驹子叶子各自的一部分。驹子是热情勇敢的化身,为了报答师傅,为了救青梅竹马,她义无反顾的选择艺伎,即使知道这个身份会被人诋毁看不起。面对喜欢的男子,她爱的轰轰烈烈!“它还记得你呢”,第二次见到岛村,她如此说,表达她的情感,但明白了这段感情的不可能时,她又说:“等你走之后,我就要认认真真的生活了”可怜我最爱的驹子。而叶子,在作者细腻的笔触下,她就是理想的化身,一个动作一句话都是美的,但她与驹子不同,她是冷的,对大部分都不感兴趣,只看重自己看中的小世界,对她爱的行男不离不弃,呵护有加。最后行男还是去世了,叶子就仿佛失去了世界,压抑郁闷,最终都导致了她的离开。但理想化的她就连从楼上降落都是美的。幻化中的驹子和叶子,美丽的让人欲罢不能,但当回到现实,一切都不再如此。悲戚动人的故事中那孤单的岛村、飞蛾扑火的驹子,清冷无助的叶子可怜又可叹。

每读一遍感受都不同,折服于作者那写作风格,细腻的笔触。《雪国》是川端康成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这本书是典型的新感觉派,运用意识流的写作手法。他有着完整生动的故事和人物,但更独特的是,他追求细节到极致,人物的动作语言,甚至是一处景物,都很细致。而且整本书的情调都是悲戚的,典型的虚无主义。结尾处,他这样写道:“她在空中是平躺着的,岛村顿时怔住了,但猝然之间,并没有感到危险和恐怖。简直像非现实世界里的幻影。僵直的身体从空中落下来,显得很柔软,但那姿势,像木偶一样没有挣扎,没有生命,无拘无束的,似乎超乎生死之外。”死亡似乎不再让人恐惧而是平淡正常的,这就是典型的虚无。也正是这种虚无让这部作品与众不同,成为经典。

其实读到现在,也没法真的清楚这部作品的蕴意。川端康成用着朴实平淡却又准确细腻的语言打造了这个虚无的雪国,“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火车在信号所前停了下来”第一句话便勾勒出了这个世界,与俗世不同,他干净远离凡世,就像是《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一样,或是日本常说的以太,都是人们心中美好的代名词,理想之地。

真正的经典总是会让我们沉醉其中,他里面的深意内涵需要我们细细品读琢磨。读万里书行万里路,书里的世界是作者精心打造的。读《雪国》时,我就好像置身于故事中,看着主人公的喜怒哀乐,那种悲伤一直压抑在我的胸腔,难以释放,但读到叶子的死亡,似乎又释然了。这就是《雪国》的力量,他值得所有人品味。

雪国读后感 篇5

《雪国》:极致的美,极致的悲哀,极致的虚无。

第一次读到这本书是因为它曾在1968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可以说是我与这本书邂逅的真实写照。匆匆读罢,所有的感受只不过是惋惜于岛川与驹子那段可悲的恋情而已。我想,初次阅读这本书的读者至此大都是一头雾水,对待优秀的作品,只有反复咀嚼才能理解其中深意,因此我决定再一次认真地阅读这本著作。

想要了解一本书,就要了解创作背景。在维基百科的《雪国》词条中,故事中的“雪国”实际上是一个名叫汤泽町的地方,川端先生在创作《雪国》期间多次去那里旅游。故事女主角驹子也是有原型的,是一位名叫松荣的艺妓。如果说文学作品取自生活,我们也可以略微窥见川端先生与这位女子之间的缘份。另外,叶子是否也有人物原型呢?我认为是没有的,也许就如同雪国那个美丽的梦境一样,那个洁净到极点的人物也多半出于虚构,就像“雪国”这个再普通不过的温泉村在作者笔下也带上了虚构的梦幻色彩。首先开篇第一句话便是:“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包含了许多深意。要到达“雪国”就要穿过长长的隧道,仿佛要将“雪国”与世隔绝一般,可望而不可即。正如李安导演那句经典的话:“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断背山”,每个喜爱川端先生笔下文字的人,想必心中也都有一座雪国吧!那个雪国是从没有人到达,从不为人所知,只属于你,只存在于我们心中的遥远国度。雪国,本质上其实就像是一个永远也无法到达的温柔乡,是主人公岛村心中的梦境,也是川端先生心中的梦境。

接着来看剧情,本作的主线剧情便是驹子和岛村的情感纠葛。驹子是一个出身贫寒、举目无亲而沦为歌妓的女子。岛村到了雪国后爱上了驹子,并称赞她“每个脚趾弯处都是干净的”。驹子本来定有未婚夫,(未婚夫是师傅的儿子,应该是为了报答师傅的恩情而一直照顾他)但未婚夫患上绝症,为了挣钱她只有委身为歌妓,在旅馆与饭局之间应酬。她与别的歌妓是不同的,她向往自由的生活,想要追求幸福,但她的努力在那个尴尬的时代是那么的无力、渺小,而且竟显得有些可笑。驹子热爱生活,坚持写日记,不论什么都不加隐瞒地如实记载下来。

“日记?你记日记?”

“嗯。翻阅旧日记是我的乐趣啊。”……

“把感想都写下来了吗?”

“我写不了什么感想,只是记记标题、作者和书中人物,以及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

“光记这些有什么意思呢?完全是一种徒劳嘛。”

从这一节中岛村的性格便可见一斑。岛村是个虚无主义者,他没有正当的职业,靠祖辈留下的财产过着悠闲慵懒的日子,精神极度空虚,没什么追求和人生目标。他研究西洋舞蹈,搜集西洋舞蹈方面的书籍和照片,想方设法从国外搜求海报和节目单,但他研究西洋舞蹈却从来不看西洋人跳的舞蹈,也从来不看日本人表演的西洋舞,“他所欣赏的,并不是舞蹈家灵活的肉体所表演的舞蹈艺术,而是根据西方的文字和照片所虚幻出来的舞蹈,就如同迷恋一位不曾见过面的女人一样。”人的思想决定人的行为,正因为他内心认为做什么事情都是徒劳的、虚无的,所以才对虚幻的、非真实的舞蹈感兴趣。不仅如此,他甚至觉得生存本身也是徒劳的、虚无的、毫无意义的(摘自:百度百科)。所以他才认为驹子是那么的纯洁,即使知道一切都是徒劳,却依然热爱生活。他把驹子当做一个可遇而不可求的异性朋友,不敢与她发生朋友以上的情感。驹子早已知晓他们的结局,但她仍然陪在岛村身边,与他一起散步,为他弹琴,小心而细腻地呵护着这份感情。她知道岛村是个有家有室的游人,只是每年定期来这里渡假的过客,她也知道岛村只是想维持现状,而绝非像自己一样对所爱进行大胆而热烈的追求,就是这种永远也无法有结局却尽力维系的感情更使人感到悲哀。让我感触最深的一节是:岛村待在雪国的最后一天,马上就要坐上火车离去,驹子正在为岛村送行,这时叶子匆匆找到驹子说行男(驹子的未婚夫)快不行了,希望驹子回去见最后一面,但是驹子拒绝了。一开始我认为这是驹子无情,后来我认为这种想法是错的,这正是她爱的深沉的体现,别人生死关她何事?她只是想要多看一眼心里的那个男人!

本作除了着重描写岛村和驹子的情感之外,还刻画了叶子这个人物。川端康成先生并未对叶子的面貌进行太多的细节刻画,但在行文中读者可以隐约地感受到叶子那种若有若无的游离美感。文章以叶子为开头,又以叶子的死为结尾,仿佛一切都是虚无。

情情爱爱究竟是什么没人说得清,但我相信读过《雪国》以后的你会更加冷静,透过虚无看到一个更加真实的爱情。

雪国读后感 篇6

初读《雪国》,觉得《雪国》里面的文字挺优美的,但奈何自己阅读能力有限,并不真正理解到川端康成所想要表达的意境。几个月过去再重读一遍后,才发现川端笔下细腻的纯洁之美,而且驹子这个形象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常常感叹到身边缺少的正是驹子心中的那如雪国一般的纯洁。

即使对《雪国》略有感悟,但是书中的人物情节描绘也是看得半知半懂。时至今日,经历诸多事世人情变故之后,再重读雪国,明白川端为什么能写出这样的故事,哀伤与徒劳,呵,人生还真是一场徒劳啊,生活本身亦是一场徒劳。

《雪国》确实是本经典好书,要读的朋友们我建议最好多读几遍,我想《雪国》真正的魅力在细读之后自然不言而喻吧。

《雪国》读后感 篇7

一片白茫茫的雪国,连绵起伏的山峦,火车向前行驶着。窗外的暮景以及一位美丽姑娘的身影在玻璃上构成虚无缥缈的梦。她叫叶子,仿佛人如其名终究要飘落。他没有抗争,她认命,在一场大火中从高楼向下缓缓的寂静的向人间道别。她像是黛玉还完泪后再回到天上去,她送走了师傅,送走了情人行男,再也了无牵挂。她的最终离去仿佛是要告诉你:在人间,一切都是徒劳的。

如果叶子代表着精神上的美,空幻迷离的美,那么驹子便是真实的美,一种像春天像小草生机勃发的美。与现实对抗,与生命抗争。她十六岁开始阅读小说并做了简单的笔记,可在岛村眼里她并无深刻的理解。

岛村心想:要是见到驹子,就劈头给她一句“徒劳”。然而,对岛村来说,恰恰相反,他总觉得她的存在非常纯真。

她未婚夫行男卧床不起,师傅中风,她为了医药费为了生存去做艺伎,而在岛村看来又是徒劳的,关于书中第二次提到徒劳:

他明知对于这女子来说不会是徒劳的,却劈头给她一句“徒劳”。这样说过之后,反而觉得她的存在变得更加纯真了。

驹子弹着三弦琴,以山谷大自然为知音,美妙的琴声里满满是对生活的热烈与迷茫。可在岛村看来:

驹子这种生活可以说是徒劳无益的,也可以说是对未来憧憬的悲叹。不过这种生活也许对她本身是有价值的,所以她才能弹出铿锵有力的琴声。

生命是一场徒劳又怎样,我喜欢着我的喜欢,热爱着我的热爱,我身心沉浸着我就觉得有意义。驹子始终怀着一份纯真与真挚,而这正是岛村所怜悯与叹惋的东西

她深深的爱着那个来自异乡的岛村,可同时又觉得不可能,因为岛村是有妻子的。他对她也只是爱怜,是对美的一种疼惜。在他眼里,驹子不过是:

一个在乡村水果店里的奇怪的水果,独自被遗弃在煤烟熏黑了的玻璃箱内似的。

在最后,天上出现一望无际的银河,而地上是一场熊熊的大火。火势向天喷去,银河倾斜下来。叶子的死无疑是对美的致敬,美的诠释。而驹子疯了,或许叶子曾是她的精神支柱。小说到此结束,诗一般的收了尾。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