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读后感(优秀3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原则》读后感(优秀3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原则》读后感 篇1

当初在看到《原则》这本书的时候,我原以为这又是一本由成功人士所写的、有着固定套路的励志畅销书。不过在我深入阅读以后发现,这本书其实和同类的书籍有着很大的不同。

该书的作者达利欧是对冲基金公司桥水创始人。他出生于纽约长岛一个非常普通的中产阶级家庭,26岁时在自己的两居室公寓内创办了桥水。经过42年的发展,桥水位列美国最重要的私营公司榜单第五位(《财富》杂志)。他入选《时代周刊》世界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并跻身《福布斯》世界前100名富豪行列。但是谁也都不曾想到,在达利欧初入股票市场的时候,由于他那自大和自负的性格,加上他的错误决定,曾使自己的公司差点面临破产,并且不得不像父亲借钱来维持生计。在那次教训之后,作者学会了谦卑,并决定去制定一些列的系统和原则。而他之后也将他公司的原则和秘密一一向世人公开,希望可以帮助所有人努力,不断进步,实现生命的最大价值。

《原则》的内容主要分为三大段,第一段是写达利欧成立桥水基金到现在的故事,后面两段讲的则分别是“作者的生活的原则”和“桥水的工作的原则”。作者将自己的成功归结于他将这些不管是自己的或者是他人的经验知识总结起来,让自己即使在无知的情况下,也可以知道该怎么做。作者相信,只有透过将个人原则逐条记录下来,然后准确的执行它,人才能跳脱一切的矛盾、不理性和脆弱。以下我想分享我有感而发的想法。

一、有明确的目标。有的人在追求一万多元的名牌手袋或希望驾驶一辆名贵的车,但其实这样很少会有快乐的感觉。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千万不要把成功的标签误认为是成功本身。我们一定要确立追求的方向是什么。还有,如果你把目标设定为能力范围内可以实现的事,那么你的自我要求就太低了。记住,伟大的期望创造伟大的能力。

二、找到问题。把那些令你感到很痛苦的问题视为能令你进步的机会。大多数人都不喜欢这么做,因为那些问题会暴露他们的缺点。他们通常会避而不谈,或是很抗拒。但对于我来说我知道自己必须这么做。从我进入大学以来,我非常正视我的拖延习惯问题,纵使早期有很多的想法,我却不会采取任何的行动。而现在,只要我想做的,我都会及时践行,为自己未来留下生命足迹。

三、保持头脑开放。有没有遇到过当与人讨论时,对方是有多坚持他的想法是正确的,而你的想法是错误的。一个头脑、思想封闭的人,他们有太多先入之主,结果是他们不断地只看自己喜欢的事物,不断地在自己的盲点上撞墙。所以我常常跟人们说多元地阅读的重要性。训练自己分析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可能性,而不是让你的自我意识或思维盲点阻碍你向前。我确实也有过与人发生争执时,自己也变得情绪化,而对方认为我不成熟、没本钱与他争辩。这其实是毫无意义的。大多数人认为分歧是不好的事,但我认为这是学习的机会。每次在分歧中能学到东西、并在其中愿意改变自己想法的人,会收获很多。而那些仍坚持自己的想法、顽固地拒绝学习和改变的人,他们又会有多大的价值产生呢?

我妈妈曾经跟我讲过,真正关心你的人,会指出你的缺点,而那些默不作声、与你好好看看的人,你需要小心。确幸小时候就已经将这番话放在心上。我很珍惜遇上每一个指出我的不足、与我审视问题、给予我回应的朋友。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有联想到电影《英雄本色》里面,由周润发饰演的Mark所说的那句经典对白:“我有自己的原则,我不想一辈子被人踩在脚下。”而当我读这本书的时候亦在思考自己的原则。之前所一直坚持的原则,或许被时间或社会慢慢磨减了。当能重拾自己的原则,并一步步地去实践,相信在未来的道路上能走得更加顺利。

所以,虽然改变的过程很痛苦很困难,也可能人生一场,终是夸父追日般的永难出头。但是为了身边我们爱的和爱我们的人,都要更像着阳光,努力变成更好的自己。

《原则》读后感 篇2

跟风读完了这本今年1月出版的畅销书。我之前很少看经管或投资类的书,所以对这类畅销书不是很感冒。但是这本书实在名气太大,各种赞美之词,所以忍不住就买来看了。还好这本98元的书物超所值。

这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他的个人经历。第二部分是他分享的生活原则。第三部分是工作原则。我也就按照这个顺序说说自己的感想。

一、个人经历

先说说作者。我之前从来没有关注过投资这个领域,所以达利欧这个大咖还有桥水基金这个名字自己是第一次听说。看完这本书,对于他的经历最感兴趣的是他对中国的极大兴趣。他对中国非常有好感,他曾经让他的11岁儿子寄宿在北京的朋友家,独自在北京生活了一年。还有就是他对岐山书记不吝赞美之词。而且听说他现在每半年就来中国一次。他自己甚至开玩笑说上辈子可能是中国人。其次感兴趣的是桥水这个公司。从这本书看看来,桥水公司对于外界来说是一个有点神秘的公司,甚至是有点邪教感觉的公司。这可能是因为桥水奉行的企业文化和一般西方企业奉行的自由和个性化的企业文化是相悖的。从本书的名字也可以看出来,达利欧以及他所建立的桥水基金是非常注重规则,相比起个性化,更注重所有人对于原则的绝对服从。他和桥水基金对原则的坚守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头,而是要记下来,甚至要用计算机把这些原则固化下来,而这些计算机固化下来的模型就是个人或者公司决策的依据。这种对于原则的绝对坚守造就了达利欧和桥水的成功。而他也在这本书里把他运用的原则公开分享出来。

二、生活原则

这部分我觉得是本书的最最精华的内容。就像我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优秀的人都有些共性的品质,在这部分里,我认为达利欧就把这些优秀的品质总结出来,枚举出来。如果我们能够在这些原则中选取出适合我们的,再按照他的方法建立自己的原则,一定会带来成长,让我们在朝向成功的路上更加顺畅。生活原则最重要的前提是独立思考三个问题:你想要什么?事实是什么?如何实现你的目标?第一个问题是探究内在的过程,答案是你的梦想;第二个问题是探究外在的过程,答案是现实;第三个问题是探究方法的过程,答案是你的决心。所以梦想+现实+决心=成功。仔细想想,很多人没有成功是输在了现实和决心,所以这个世界多的`是空想家。现实是自己的能力和拥有的资源,真正理解现实最重要的一个标志是认识到有些事是永远做不到的。不要过于被自己的梦想感动,而要真正认识到个人的局限以及对于失败的承认。决心,这里更多的是指一套方法,并按照这个方法执行下去。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保有开放的头脑,决心不是说固守自己的想法一意孤行,而是说拥有开放头脑,知道什么时候采用别人的决策。因为真正要坚定的目标是做出最优决策而不是你个人的决策。

三、工作原则

简单来说桥水基金的三大工作原则就是极度求真,极度透明,创意择优。相对于生活原则的普适性,工作原则在中国公司中还是要有所取舍的。我当然喜欢这样的企业文化,可以在一个公开,透明,公开辩论,可信度评分的环境中工作。但是我觉得以现在中国的大部分企业的现实,很难应用这些工作原则。首先国企不适合。国企的组织架构,企业文化就不能提供一个这样的环境,而且在人员素质和信息化能力方面还不具备这样的专业能力。小公司可能也不适合,毕竟这样大规模原则应用对于一个快速反应的中小企业反而是一种负担。那像那些独角兽公司呢?可能是最适合移植这种文化的。但是我一直对于中国人本身文化里面的隐晦有一种担忧,即便是最年轻的新新人类是否能够容忍这种极度透明。因为要求他人求真和透明的同时也要把自己全部求真和透明。就像对所有的会议录音,单说这一原则,就不是所有人能接受的。不过,不论是哪种企业类型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借鉴这些规则,适度地制定自己的原则。

四、总结

这本《原则》确实是一本非常好的书,阅读起来也很过瘾。里面有许多干货,值得多看几遍。这本书适合各类人群阅读,可以作为成长类书籍,也可以作为日常心理学书籍,还可以当作管理圣经,人力资源经理在招聘和绩效管理的参考。里面提到的可信度评分方法相对于绩效评价或许更有价值。

读《原则》有感 篇3

朱成学

花了三周空闲时间把《原则》认认真真的读过,有些许感悟与众分享。

如何读

一开始听到笑来老师推荐这本书我是非常兴奋的但看了接近二十多页不是很想看了,不是书不好,是因为这太像看"行为准则或法律法规"了,一条一条的列出来,并不好看甚至可以说非常枯燥,但因为是必读书籍,赖着头皮也要看下去。读完后感觉这确实是一本非常好的书,好到我直接再读一遍并把里面的一些原则一字不差的抄下来以便时刻记提醒自己应该怎么做事,接下来需要自己做的只是践行,然后不断归纳自己人生的原则。

原则清晰明了简单,理解进去后会发现自己脑袋里闹得一团浆糊的思绪,作者居然有能力把它们一条一条的抽出来刻画在这本书上,果然大神。又因为太过简洁一开始的时候很容易把里面的内容看成是"正确的废话",因为里面的一些原则真的需要一篇文章解释或生活阅历才能通透的。这就像谷歌搜索引擎虽然他的主页非常简单但在他简单的表面下却大有乾坤,如果使用得当的话他爆发出的信息是宇宙量级的。

我当然知道原则的重要性,因为主要的工作是做项目的,项目开展的过程中,总会碰到一些之前没想到的问题,而当碰到这些问题的时候,如果一开始就均遵循原则,就可能很早就发现问题,而不用直到问题出现后,才想到底哪里出错了。

看书有点像谈恋爱,有时需要缘分,这本书放到以前我根本看不进去的,但 幸亏有一个引路人,一个真正相信他推荐的必定能够不负所望的人。

放下自己的自以为是,不看书,直接开始读书,第一次这样真正的'读一本书,不是默读,是大声的读每一个字。每天最清醒的时刻朗读,脑袋一直悬一个问题:作者他老人家到底在说什么。终于看完,终于明白笑来老师为什么说他完全赞同里面的原则,真心好书。

关于原版

虽然老师建议的是直接读原版,但我第一遍是先读译本的。

看原版书并不意味着需要一个字一个词的把英文看下来,而是要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思路、理论看透理解透,而不是在根本没有头绪读英文的时候,看因为非常吃力的时候,没兴趣而使劲消耗意志力去看原版书。

英文也是需要不断看,不断的学习,重要的是要有反馈,要有自己使劲挑一挑就能够得着的感觉,而不是像看小说一样。

因为专业的原因,平常也是需要大量阅读学术文献,在看文献的过程中,我也醒悟到,

其中的选择这个过程非常重要。比如说,当你用关键字找到了一篇文献,看了摘要可能有点用,所以你也很认真的看了这篇文献,可是最终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看完,虽然一些偏僻的专业词汇认得了几个,可这些单词即使是一些教英文的教师都不懂的单词。真正对于项目有用的信息确并没有什么。时间花下去了,得到确是毛毛雨。所以选择要看的原版书非常重要。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兴趣非常重要,学习英文资料和英文书籍,选择非常重要。

当然这也是技能所限,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英文技能也是非常重要的。但在功夫没到家的情况下,先走"捷径",有限的时间下,先看完书再说也是属于比较明智的手段,因为最重要的是思想

就像《把时间当做朋友》里谈到

语言文字是用来表述、记录、交流思想的。如果有什么真正美丽或者更加美丽的话,是思想,而

不是语言文字本身。美丽的思想,用任何语言表达都美丽,用一种语言表达光芒四射,用另

外一种语言表达四射光芒

所以最重要的还是要把作者想要传递给我们的思想理解进去,而不是因为要把读原版,而因为自己的水平,却迟迟迈步不动,或者看了前面忘了后面,到头来还是只看了前面几页。仅仅是为了启蒙,读译本也是必须的,虽然译本的翻译质量有待商槯,但只要大体上的格局,及意思是对的,缺的最多是流的体验较少而已。

关于思想升级

我之前对于价值观能力及技能到底是什么概念都分得不太清楚,也从来没有想过这到底是什么。但不代表着不重要!

价值观、能力及技能区别

价值观是推动行为的深层次信仰,人们会为了价值观而奋斗,价值观决定了人们与他人相处的模式。

能力是人们思考与行为的方式,有些人学习能力强,能够快速的处理问题,有些人有渊博的知识,也有人有创新思维、逻辑思维、或者有优秀的组织能力。

技能则是学会使用的工具,比如说 一门外语,编程计算机程序。

这几个的重要排序是:

价值观>能力>技能。

明白这个有多重要呢?

1、 做对的事情远远比把事情做好

比如感情这种事,坚持不是一个人使劲儿就好使,在对的人身上坚持叫执着,在错的人身上坚持就是偏执了。你俩距离100步,你前进99步,对方也不会动一下。你前进100步,对方反而后退了一步,令人尬尴。

2、 以前,读书前会很想读一本书,但实际读书时,经常是"想读完书",而不是"想读书"。这种想法经常会让我的生活变得很痛苦,当你做一件事想着快点做完时,你的心思其实已经不在这件事上了。

这个问题在困扰了我很久。我没有意识到这本身其实是一个价值观问题,

想想看,你去旅行,那你是为了旅行,还是为了追求生活本身,亦或是为了旅行回来能增加一点谈资、写一篇游记呢?答案是显然的。

3、我会心平气和的接受生活不公平这个事实,接下的时间,要努力的做对的事情。

一点经验:目录里面写的是干货的真心是干货啊!如果前面的不想看,直接看干货。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