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的单元重要知识点归纳分析

在学习或者考试后,要及时纠错补漏。纠错补漏既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学业进步的保障。学会利用错题本,及时把作业、试卷中的错题更正并随时翻阅。这样才能提升你自己,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一语文单元重要知识点归纳分析,希望能帮助到你!

高一语文的单元重要知识点归纳分析1

一、虚词

1.乎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

(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

(4)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

2.而

(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

(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

(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

(4)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

(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

(6)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

(7)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

3.之

(1)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

(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

(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7)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

(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

(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

(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

(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这,这一类)

(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

4.其

(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

(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

5.于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

(2)而耻学于师(介词,向)

(3)于其身也(介词,对于)

(4)皆出于此乎(介词,从)

(5)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

6.也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

二.实词

1.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

(2)或师焉,或不焉。不同否

(3)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读同逗

2.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的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无论

(5)吾从而师之古义:两个词。跟随、而且

(6)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

(7)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3.一词多义

(1)师

a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

c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d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

(2)传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àn,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

(3)道

a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风尚"的意思)

c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

(4)惑

a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

c惑而不从师(动词,遇到疑难问题)

4.词类活用

(1)吾师道也(名词意动,以……为师)

(2)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3)而耻学于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4)孔子师郯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

(5)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

(6)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7)吾未见其明也(形容词作名词,高明的地方)

(8)惑而不从师(形容词作动词,遇到疑难问题)

(9)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词,圣明的人、愚昧的人)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介词结构后置

(1)而耻学于师

(2)师不必贤于弟子

3.宾语前置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4.被动句

不拘于时(介词"于"表被动)

四、重点句子翻译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译文: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译文: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

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译文:我学习的道理,哪里计较他生年比我早还是晚呢?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所以无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无论年长还是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译文: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

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惑师焉,惑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译文:文句不理解,疑惑不能解决,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却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译文: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强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如此而已。

高一语文的单元重要知识点归纳分析2

1、生字:

畏葸(xǐ)、谄(chǎn)媚(mèi)、聂绀弩(niègànnǔ)、呵斥(hēchì)、帽盔(màokuī)、白痴(báichī)。

2、字形区别

亲眷(qīnjuàn)、誊写(ténɡxiě)、荣誉(rónɡyù)、乞讨(qǐtǎo)收讫(shōuqì)、迄今(qìjīn)、绀青(ɡànqīnɡ)、泔水(gānshuǐ)柑橘(ɡānjú)、谄媚(chǎnmèi)、陷阱(xiànjǐnɡ)、滔天(tāotiān)、娼妓(chāngjì)、倡导(chànɡdǎo)、猖狂(chānɡ

kuánɡ)、畏葸(wèixǐ)、猪崽(zhūzǎi)、思想(sīxiǎng)。

3、成语积累

耀武扬威:炫耀武力,显_风。贬义词

昂头阔步:仰着头,迈着大步向前。形容精神振奋,意气昂扬。

畏葸不前:畏惧不敢向前。

蛊惑人心:迷惑人心。

鸿篇巨制:指规模宏大的著作。

恍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

豁然开朗:①指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②形容一下子领悟某种道理,心情十分舒畅。

层次分析:

第一自然段,先由影片名字“我若为王”引出论题,紧接着明确否定王权意识:“我根本不想做王”“王是什么东西?”进而说明封建王权只是“封建的残物”而已。然后,再用“但是假定又假定,我若为王,这世界会成为一种怎样的光景”一转,引出下文对封建王权意识滋养下的种.种奴才形象的描绘。

第二至第六自然段,先连用四个“我若为王”分别领起前四段,通过丰富而奇特的想像,用形象生动而又幽默辛辣的语言描绘了“我若为王”后所见到的种.种奴才嘴脸;然后提出“为什么人们要这样呢?为什么要捧我的妻,捧我的儿女和亲眷呢?”接连两问,引发更进一步的思考,“恍然大悟”:“我将生活在奴才们中间……不过是一个奴才的首领”,这就形象地指出王权意识的危害:只能滋生各种奴才。从而充分表达了“封建君主制是滋生奴才的温床”这一见解。

最后两段,在前面论述封建王权意识的本质与危害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证该怎样直面王权与奴性的问题。先明确指出作为“民国国民”,应该“憎恶一切奴才或奴才相”,因为奴才的存在严重阻碍着世界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最后,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态度:“我将变成一个暴君,或者反而正是一个明君”,“我将把我的臣民一齐杀死,……不准一个奴种留在人间。”

综上所述,全文紧紧围绕“我若为王”的论题,通过设想了“我若为王”后的种.种情景,有力地抨击了由封建王权意识所滋生的国民的奴隶性,号召人们灭绝奴性,争做“真的人们”(自由、民主的国民)。

作者简介:

文学颇多奇人怪人,聂绀弩是其中之一。他落拓不羁,不拘小节,口无遮拦,我行我素,一生坎坷,多灾多难,10年囹圄,8年病疴。能活到83岁真是一个奇迹。

1903年出生于湖北,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毕业后又考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回国后曾任南京中央通讯社副主任,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辗转各地从事抗日宣传、报刊编辑和进步文艺活动。

1951年,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1957年被划为右派到北大荒劳改。_期间以“现行反革命”罪被判处无期徒刑。粉碎_后,状如鬼影,老伴带他去理发,他“揽镜大骇,不识镜中为谁”。1986年3月,走完了他那曲折的传奇人生。

聂绀弩是杂文大家,在杂文、古典小说研究、旧体诗三方面均有很高造诣。夏衍认为“鲁迅以后杂文写得的,聂绀弩为第一人。不过他最为人称道的文学成就,还是他在逆境中创作的旧体诗词,以其独特的情感和艺术感染力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以至在诗坛上有了“聂体”之誉。不少名篇、名句被传诵一时,如“男儿脸刻黄金印,一笑身轻白虎堂”等人物诗;“文章信口雌黄易,思想交心坦白难”等_诗。

练习题:

1、给下面加点词语注音:

亲眷()鞠()躬呵()斥谄()媚()

悲戚()帽盔()畏葸()憎()恶()

2、解释下面所给词语

①光景:②残物:

③指摘:④乞求:

⑤恍然:⑥敬畏;

3、找出并改正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

想象()丑漏()顽烈()喝斥()

柔宛()畏思()面像()原故()

4、下列各句中关联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如果去爬山,你去不去?

B、纵然是刮大风,下大雨,山也只是岿然不动。

C、她不仅不改悔,而且犯了更大的错误。

D、无论成功和失败,我们都要有信心。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5-7题。

在电影刊物上看见一个影片的名字:“我若为王”。从这影片的名字,我想到和影片毫无关系的另外的事。我想,自己如果作了王,这世界会成为一种怎样的光景呢?这自然是一种完全可笑的幻想,我根本不想作王,也根本看不起王,王是什么东西呢?难道我脑中还有如此封建的残物吗?而且真想作王的人,他将用他的手去打天下,决不会放在口里说的。但是假定又假定,我若为王,这世界会成为一种怎样的光景?

5、作者对“王”和“为王”持一种什么态度?

6、作者评价自己由影片名而联想的活动用了哪一词?

7、有“我若为王”不现实想法的我与真想作王的人有什么区别?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8-11题。

我若为王,自然我的妻就是王后了。我的妻的德性。我不怀疑,为王后只会有余的。但纵然没有任何德性,纵然不过是个娼妓,那时侯,她也仍旧是王后。一个王后是如何的尊贵呀,会如何的被人们像捧着天山的星星一样捧来捧去呀,假如我能够想像,那一定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8、“我的妻的德性,我不怀疑,为王后只会有余的”这一句有何深意?

9、“但纵然没有任何德性,纵然不过是个娼妓,那时侯,她也仍旧是王后。”说明了什么道理?

10、“人们像捧着天山的星星一样捧来捧去”,说明了一种什么现象?

11、“假如我能够想像,那一定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这一句中“有趣”一词怎样理解?

高一语文的单元重要知识点归纳分析3

1.乎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

(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

(4)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

2.而

(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

(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

(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

(4)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

(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

(6)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

(7)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

3.之

(1)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

(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

(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7)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

(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

(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

(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

(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这,这一类)

(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

4.其

(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

(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

5.于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

(2)而耻学于师(介词,向)

(3)于其身也(介词,对于)

(4)皆出于此乎(介词,从)

(5)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

6.也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


高一语文的单元重要知识点归纳分析相关文章: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