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学院专业:xx
年级 :xx
学号 :xx
学生姓名:xx
调查地点:南京艺术学院及周边地区 调查主题:大一学生恋爱观调查报告调查方式:发调查问卷,周边走访,查阅资料
报告内容
前言: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爱情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在电视剧,电影,文学作品等等里面都有体现。而大学生正处青春年华,对美好的爱情当然会有向往和憧憬。而不同的大学生对恋爱这个问题就会有不同的看法,也就是恋爱观不同。恋爱观就是异性之间在生理,心里,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互相爱慕和培养爱情过程的思想观念。而当今的高校恋爱已经是一种正常现象,我国对大学生婚姻也不再做要求,这就是大学生恋爱更加“合法”。 我想通过这篇报告对大学生的恋爱观有所了解,树立积极健康的恋爱观念。
本次调查我采用了自编的《大一学生恋爱观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在校大一学生如何看待恋爱,对恋爱的态度,如何处理好恋爱中遇到的问题等等十五个问题。这次的调查对象时南京艺术学院大一学生的随机调查。
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0份。大一接受调查的100人当中,男生50人,女生50人。曾经谈过恋爱的有60,正在谈恋爱的有20人,恋爱的人占少数。而调查显示80%的大一学生表示支持在大学恋爱,只有2人反对,15人中立。50%的人反对大学生情侣同居,32%的保持中立,只有8%的人支持大学生情侣同居,可见大部分人还是能够树立良好的恋爱观。而大学生恋爱嘴注重对方什么,40%的人表示最看重内在美,30%的人最看重性格,只有少数人最看重外表。可见,大一学生还是有一个良好的恋爱判断能力。
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得知,大部分人觉得在婚前谈恋爱2-3次对以后的生活会有很大的帮助,而此次调查数据显示,52%的人都赞成这个数据。对于大学生能否接受异地恋,大学恋爱对以后人际交往的影响和在恋爱上是否觉得浪费时间这几个问题上,大于半数的人都是视情况而定。可见,大一学生在恋爱方面多数能够保持头脑清醒,能够理智的面对和处理大学恋爱中所遇到的问题。
在大学情侣物质消耗方面,42%的人选择共同承担,31%的人选择AA制,27%的人选择随便的消费方式。可见大一学生在物质消耗的方面并不是很在意,也是因为现在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原因。
而在时间分配的问题上,55%的人在恋爱与学习的比重上都是1:2。可见,大一学生在美好的爱情面前,还是知道孰轻孰重的。
60%的大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恋爱观,25%的对恋爱没有一个正确的意识,处于朦胧状态,对于爱情他们不想碰触,他们觉得会浪费时间和金钱,10%的人恋爱观不正常,他们是因为空虚寂寞才想找人陪,怀着一颗不正的心态去谈他们彼此不负责任的恋爱。更有4%的人恋爱观显示他们在恋爱方面的思想简直是畸形无可救药的。究其原因,有的是因为他们接触恋爱方面的只是极少,从意识里没有形成对恋爱的正确认识,有的是因为家庭原因。
问卷调查显示,有60%的大一学生不知道恋爱观是什么,10%的人表示要树立一个正确,积极的恋爱观,25%的人认为要相互包容,体谅尊重,信任。可见,虽然大一学生对恋爱充满向往但是却没有树立一个正确的恋爱观,可能是以前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或者是不成熟的表现。
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当代大一学生恋爱观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心理上的不成熟,不恰当的恋爱观也出现在了大一学生的恋爱中。表现出思想上的冲动,幻想。同时还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其实大一学生对爱情的看法还是挺好的,对很多问题的理解和看法都是正确的。但75%的人对恋爱观的观念是朦胧的,更不用说怎样树立一个正确的恋爱观。分析原因是一部分人是刚从高中紧张压抑的生活进入到轻松的大学生活,没有高考时的紧张与充实,就想到了用谈恋爱来填补内心的空虚。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也有的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表现得很不成熟,对爱情没有一个很好的定义和认识。
针对这些问题,我想提几个建议。
一:对爱情要有崇高的定义。
二:加强恋爱中的道德责任感。
三:正确处学习与恋爱的关系
四:学会识别爱情,懂的保护自己。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的心里有了很大的变化。爱情的意义也随之发生变化,不是那么得神圣和纯洁。真正的爱情已经变得很少。很多大学生对恋爱的本质产生歪解。在他们眼中,恋爱只是为了摆脱空虚和寂寞,大多数人眼中的恋爱变得利益化和权力化。
但是只要你抱着一颗真诚的心去谈恋爱,对彼此负责,真正的想给对方一份完整的幸福,那么就会收获幸福。如果爱,请深爱。有人说,大学恋爱是门“必修课”,所以不要作弊,不要把它当做游戏而不负责任。
最后我想呼吁那些没有树立正确恋爱观的同学们认清自己和周围的人,不要被所谓的虚假的爱情蒙蔽自己的双眼,做出伤害自己和他人的举动。树立正确的恋爱观,用正确的恋爱观去寻找自己爱情。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实践教学
实
践
报
告
任课老师________________ 组长____________________
****年**月**日
一、小组成员(姓名+学号+所在院系+专业) 组长: 组员:
二、实践题目:
三、实践形式:(请根据具体的形式,将相应的材料附于实践报告结尾。比如,如采用社会调查,请将调查问卷附于最后;如采用公益劳动,可讲劳动现场拍成照片附于最后)
四、小组分工情况:(请填写每个小组成员在实践活动中所承担的的具体事项。将原始记录附于实践报告结尾)
五、实践内容:
六、实践心得:
七、附件(请根据自己的具体实践活动,准备相应的各种附件材料)
主题: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前言
大学不仅是学术的圣殿,是知识的天堂,也是孕育着爱情的伊甸园。从踏进广外大的这一天起,我们走进了憧憬中的象牙塔,大一的同学们对爱情充满了美好的期待,我们也可以看到校园里面情侣们甜蜜的身影。恋爱中不仅存在着温馨,也可能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因此,了解广外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和现状,为学校更好地引导同学树立正确恋爱观,对同学们拥有美好的爱情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实践目的1、深入了解学校学生恋爱观念的现状,包括大体恋爱观念,怎样处理恋爱中的问题等等,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认识恋爱的本质。
2、了解辅导员、老师、家长对大学生恋爱的看法。
二、调查背景
(一)大学生校园爱情
恋爱应成为大学校园中的普遍现象。他们因为各自不同的原因,或者苦苦追寻着,或者热恋着。总的来说,爱情已经成为了当代大学生校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当代大学生的性格特质
当代大学生由于正处于一个传统与现代交织更替的时期。思想更加的开放。开放的个性,导致了他们爱情的开放和自我。于是我们发现大学校园中的爱情变得更加的公开化。
(三)社会因素的影响
在大学的校园生活中,管理的宽松带来更大空间,空闲时间变多,学习压力减小以及周围越来越多人开始恋爱,这些都成了校园爱情的催化剂。总的来说,他们有着自由的恋爱空间。
(四)文化因素的影响
改革开放,文化交流,外来文化进入和本土文化交融影响了当代年轻人,他们个性张扬,心智却不够成熟,善于接受新鲜事物也善于被影响。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他们有着自己的爱情观。
三、调查过程
调查对象:苏州大学文正在校学生
调查时间:4月—5月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对话交流
抽样方式:随机抽样
调查人数:发放问卷60份,其中有效问卷56份
四、调查分析
此次调查访问的人数为60人,为了均衡人数我们采取男女各半分开式开展调查,确保此次调查具有一定代表性。调查范围遍布全校各系。
1.经调查,有近60%的人是还没谈恋爱的。从这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对待爱情,还是有自己的想法和态度的,一切靠缘分,缘分是命中注定的。
2、有68%的学生认为,校园爱情最初的动因是找到一个可以了解我的,与自己共同奋斗的人 ,这说明相互了解,志同道合才是爱情长治久安之道。
3、对于大学生是否支持恋爱,有超过75%以上的人持正常现象,不支持也不反对的态度。由此可知,恋爱的思想在大学校园中已经很普遍了。
4、接近半数的人选择相爱后要结婚,说明了“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的真理。同时接近40%的同学选择专享与爱情,说明“爱情至上,婚姻只会让爱情失去新鲜和甜蜜”。
5、大多数人对“大学毕业就等于分手”这个问题说不,说明当代大学生对爱情还是很有信心的,现实不是问题,因为面对现实,爱情更显得至高无上了。但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对社会的真实性的不了解,现实是残酷的,爱情与现实如何抉择,需要我们深思。
6、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综合条件和自己差不多的。说明条件会产生压力,大多数人还是对压力遇而避之。也有近20%不怕压力的,正所谓有压力才有动力,有了动力自己的条件才会向另一半靠近,共同进步。
7、在关于是否听取父母意见时,很多同学表示当然需要父母意见和自己感觉综合,毕竟配偶会是终生伴侣,共同生活在一起,需要慎重考虑。
8、在对年龄的考虑时,很多人选择男大女小。说明女生渴望得到保护,渴望男生给予安全感。男生则对年纪小于或大于自己的女生都可接受,说明男生对自己有信心,可以hold住对方。
9、在关于事业和爱情的问题时,很多人在乎爱情。爱情来之不易,分手怎能因为距离而来,大部分人还是认为距离不是问题,只要有爱,就算天南地北也不在乎。
10、大家都比较含蓄,但是想谈恋爱的同学就多注意对方的暗示,抓住机会。不想的不可更加伤害对方,尽量和平拒绝。
11、在对大学爱情注重过程还是结果时,女生中有选择过程,有同时选择过程和结果的,男生则选择过程和结果居多,说明男生比女生更注重结果而不是过程,而女生比男生更注重过程。因此,男同学们,想要收获幸福的结果,多给女生甜蜜的过程哦!
12.能够合理利用时间是减少恋爱与学业,恋爱与生活之间矛盾的良方。分配好时间,做到不互相冲突,这样才能恋爱,学业,生活都不误啊!
13恋爱消费,让人无奈。要谈恋爱就要付出。“大学生往往都喜欢浪漫,两个人在一起如不制造点浪漫的气氛,就觉得对不住自己似的。一男生无奈地说,看着日益变空的钱包,难免无限惆怅。“但没有办法,要留住身边的人,只有打肿脸充胖子。”当然大部分大学生认同恋爱过程当中A.A制。
。
五、结果分析
A、 恋爱观的整体情况
(一)恋爱不再“神秘莫测”,同学们对恋爱抱宽容和接受的态度。
(二)恋爱观念趋向理智,但仍需正确的行动。
(三)影响恋爱观的因素多样化,各方环境应给予正确指引。
(四)大学生爱情渴望包容和理解。
(五)大学生恋爱的原因多样化,被彼此吸引成为主流。
(六)共同工作与学习容易萌发爱情,其他开始感情的方式备受冷落。
(七)性格与品德成选择对象最重要标准,仍需要理性看待选择对象。
B、大学生恋爱的注意点及做法
(一)需要正确对待恋爱对学习生活的影响。
当问及此问题时,有近六成的受访大学生认为爱情是可以促进恋爱双方学习的,可以使彼此朝着共同的奋斗目标奋斗。这部分同学能以理性来引导爱情,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习的关系,恋爱双方都有着强烈的进取心以及共同的抱负。对于他们来说,爱情不仅是人生的乐事,而且把恋爱转化成为了学习的动力。这是可喜的一方面,但真正有多少同学能够真正处理好恋爱与学习工作的关系呢?这就存在一个主观与客观的矛盾性。仍有近一成半的同学认为恋爱将会分散恋爱双方的学习精力,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自己与同学及集体之间的关系,导致自己与父母的关系紧张等,这是由以下的因素形成的:从心理学上来说,恋爱的特点是排他的,恋人间会形成一个特殊的情感系统,会对两人之外的世界产生一种本能的抗拒。这种特点虽然可以维持爱情的长久,但是过度的排他性就会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工作生活,也会影响两人之间的爱情。大学生心理的不成熟,一些大学生坠入情网之后不可自拔,完全沉醉于卿卿我我的两人世界,为了恋爱影响上课和休息,与当初恋爱成就事业的初衷背道而驰,所以大学生必须正确处理好这方面的关系。
我们做的最重要的事情还是要端正恋爱动机。恋爱是未来寻找志同道合、白头偕老的终身伴侣,而不是为了安慰解闷,寻找刺激,更不是单纯为了性的满足。恋爱对象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能忽视了经济、政治、文化、个性等因素,但是共同的理想的指向、共同的品德和情操是最根本的。恋爱动机的好坏,直接关系的恋爱的成功与否。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桥梁,其恋爱观应该是理想、道德、事业和性爱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使我们更好地面对学习和工作,更好地面对生活。
同时,学校也要做好同学们的思想和教育的工作,加强学生成才教育,引导同学树立远大的理想。学生恋爱与否和学生的理想、事业心紧密联系。要引导学生追求事业、理想和前途,使其认识到爱情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不是人生的全部,因此不能只顾儿女情长,荒废学业和前途。
(二)学会把失恋当成人生成长的一课。
有近五成的受访大学生认为失恋虽然会难过,但应该找一些适当的方式舒缓自己的情绪。这部分同学能够从失恋之中体会到人生的无穷奥秘,体验到生活中的曲折,他们有着正确的面对失恋的勇气和胆量,失恋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坚强和成长的经历,从而更好地为事业去奋斗,从而更好地架起通往爱情的桥梁。他们失恋不失志,失恋不失心。
超过超过二成二的同学认为失恋年双方彼此间即使无法成来恋人,也希望能成为朋友。持这种意见的女生比男生多,说明女生比男生更为理性。有一成的受访大学生认为应该祝福对方。这也是大学生正确对待恋爱的态度。他们失恋不失德,以宽广和豁达的态度来对待失恋,来宽容他人,他们是生活真正的勇者,他们真正懂得恋爱的道德内涵。
然而,还是少数的同学认为自己会在失恋中迷失方向,伤心难过,无法自拔,有近一成大学生甚至会怨恨对方。可见,大学生如果没能正确处理失恋的痛苦和烦恼,或是心灰意冷,对自己信心不足,对生活充满迷茫,迷失了前进的方向,甚至走向自杀的道路,为爱情殉葬;或是自欺欺人,不相信失恋的发生,整天在美好的回忆中生活,不能自拔;或是对恋人产生报复心理,变得愤世嫉俗,从而玩弄而儿戏感情,甚者还会造成毁灭性的结局,对恋人甚至社会产生极大的危害。所以我们十分有必要正确处理失恋的问题。我们大学生应该有健康的意志,学会调节自己,尽快从失恋中崛起,以学业和事业的成功来体现自己的价值,最终获得重要的爱情。
当失恋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正视现实,失恋之苦在于一个“恋”字,爱情是双向、相互的,以双方的爱情为基础,失去任何一方,爱情就会失去了平衡,恋爱即告终止。这时失恋的一方无论对另一方爱得有多深,都是不现实的了,作为有理智的大学生应该正视这一现实。换位思考,要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这样作有助于你理解对方终止爱情的原因,有助于你接受失恋这一痛苦的现实并及早走出失恋的阴影。
对于大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任务还是在于学习。所以,我们要尽快把失恋升华为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尽快投入到学习或者工作中去。切不可因为失恋而一蹶不振,认为生活、人生都失去了意义。要知道,恋爱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失生活的全部,要正确的看待爱情,摆正爱情的位置,处理好爱情于学习,爱情于人生,爱情于婚姻的关系。
(三)多与父母沟通,和谐处理亲子关系。
在被问是否会将自己谈恋爱的消息告诉父母时,有近四成五的受访大学生说自己会与父
母交流,有近二成的受访学生会试着打听父母对自己谈恋爱的态度如何后再做打算,有近二成八同学会尽量隐瞒,不愿让父母知道,甚至有近一成的同学说自己绝对不会让父母知道自己谈恋爱了。由此看来,大学生谈恋爱,愿意与父母亲交流还是主导思想。这说明了同学们渴望从父母中得到支持,他们需要父母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引,这也反映了80后与90后的一代的亲子关系在恋爱问题方面得到了更好的沟通。但也看到有相当比例的同学还是害怕父母知道自己的感情生活,在恋爱这个问题上与父母存在交流屏障。这也有肯能存在父母对大学生恋爱的不成熟的担忧,父母担心孩子会上当受骗,担心恋爱对孩子产生的负面影响,所以孩子们担心父母反对态度这种外界的压力,这也是他们选择不与父母交流的原因。在此建议父母与孩子应该更好地进行沟通,父母应对于孩子们在恋爱中的困惑给予合理的建议,而不是强加指责或者干预,应该引导孩子更好地面对爱情,而不是谈“爱”色变。
(四)学会理性处理恋爱与性的关系,更多责任铭记于心。
数据显示,只有9.4%的学生赞同未婚同居,而不支持也不反对的占了48.2%,还有35.3%的学生反对这种行为。而完全赞同和完全反对婚前性行为的都约为一成,此外,可以接受有42.1%的学生,还有37.1%的学生认为最好不要有婚前的性行为。而男女生在这两题选择上的差别也很大,大多数男生对这两种现象是保持一种既不支持也不反对的中立立场,而大多数女生则基本反对这两种现象。
当面临未婚同居和婚前性行为时,大学生应该多自己全面冷静的思考,不要冲动行事,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和做出的事可能带来的后果;学校和家庭方面应给予大学生更多的心理和生理指导,给与他们正确的导向;而社会方面应给予更多的理解,应反省不良性文化在社会上普遍传播给大学生带来的不良导向,并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给大学生以空间。
(五)恋爱中应注意控制开支,不让经济问题成为恋爱的负担。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当问到学生们认为每个月平均恋爱消费支出多少是合理的标准时,55.3% 的学生觉得200元以下比较合理,而98.5%的学生认为每月恋爱开支要少于600元!这说明现在的大学生还是比较理智的,普遍都认为恋爱开支不应过高。只有极少数学生选择了开支大于600元的,这也可能是因为把与恋人在一起吃饭的费用也加入了其中。这样算的话,恋爱开支就会陡然增加很多。值得注意的是,只有0.7%的女生认为她们应该为恋爱每月付出600元以上,而男生的比例则超过了5%!这说明,男生心里预计的恋爱开支要多过女生。这个结果也与另一统计数据相符。当涉及到男女的开支比例时,接近一半的学生认为男方花费应较女方多,只有不到一成的认为女方花费应较男方多,还有13.5%的觉得较富裕方应该花费较多,此外赞成AA制的也有40%。这反映了在学生们心中,男生应比女生在恋爱时开支更多
作为尚未自食其力的大学生,应转变恋爱期间的消费观念。某些热恋中的情侣应该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因为热恋与刚刚相识不同,无论是男方还是女方的钱,都是未来小家庭的共同财产,所以女方不能以男友对自己花钱是否大方作为衡量是否爱你的标准,如果这个男人精打细算,适度消费,这种“会过日子”是为了婚后的长久幸福,那么这种男人实际上是更可信赖的。对于男方来说,在恋爱的开支上,要根据自己的收入状况适度消费,切不可打肿脸充胖子。同时也要掌握省钱的技巧。恋爱中的男女在花钱上缺乏算计和比较,无端的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因此,从恋爱之始就要学会精打细算,科学消费。比如,购置炊具自己做饭,既能练手艺又比去饭店吃饭省钱;约会和出行能坐公共汽车就尽量不打的,郊游可以选择骑自行车和自助野炊;两个人如果都具备上网条件,应尽量用网上语聊,这比打电话便宜;同样是电话联系,发短信比通话便宜,小灵通比手机省钱„„这些生活中的省钱窍门要靠自己慢慢地学习和琢磨,学会了“勤俭持家”会有助于将来的家庭理财。此外,情侣间如果到了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亲密程度,再各掏各的钱就显得见外了,这时不妨考虑设立一个“爱情账户”。两人可以根据感情进展程度,每人拿出收入的一定比例,每月定期存入“爱情账户”,用这个账户的资金来支付热恋期间的各种开支会比较公平。另外,这个账户也可以作为爱情的抵押金,约定“谁先变心,账户里的钱就归另一方”,进入婚姻之后也可以继续借鉴这种爱情契约的模式,这时的“爱情账户”还会起到约束和巩固恋爱、婚姻关系的作用。
(六)正确理解恋爱与婚姻的关系。
在问及是否会把恋爱与婚姻相联系的时候,任然有超过五成的同学不确定,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论。认为恋爱的结果是指向婚姻的大学生占超过三成,只有不到一成六(男17.5%,女13.6%)的受访者很肯定大学的恋爱是不会导致婚姻的,两者间有相当的距离。综合这两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出,相当多数的受访大学生对于大学恋爱的未来和大学恋爱与婚姻的联系是持不确定态度的。
作为大学生个体,必须更好地树立明确的目标,必须更好地了解婚姻与爱情的关系。作为学校,也有必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与婚姻观。
五、总结
总之,当代大学生在受到外界因素、周围环境影响的同时,必须培养自身道德,法律规范的修养,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有助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逐渐成熟、完善;有助于大学生处理好学业与爱情的关系;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环境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助于大学生寻求自我真正的爱情,盛开幸福的爱情之花!
多年来,我院以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指导思想,结合我院学生的特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参与社会的实践能力。
一、指导思想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现代社会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个方面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大学生已经从以往的社会精英逐渐成为广大劳动团体的一部分,大学教育也从精英教育向公民教育和职业教育转型。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生力军和新时代城市的主要劳动力团体,大学生在职业规划、职业选择和劳动价值观方面的特点尤其值得辅导员老师们研究和探讨。因此,如何结合学生的个体情况,了解他们,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确立其与未来发展相适应的社会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和劳动价值观,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
二、案例概述
本着上述指导思想,我院以大学生志愿者组织为依托以系志愿者部为平台,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一年来,通过电子信息系广大志愿者的共同努力,在院领导的支持下,志愿者部共组织支援者参与志愿服务23次,服务总时长达247小时。在实践中,我们建立起了“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彩色粉笔支教组织”,参与了支教、环保、敬老等活动,成为我校志愿者的先锋队伍。其中,以“彩色粉笔组织”为主的支教实践活动尤其具有教育意义。
三、案例分析
1、理论依据
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它围绕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反映公民对待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之间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等等。它强调的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责任意识、公德意识、民主意识等基本道德意识。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在中小学教育中已经掌握和学习到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在个人责任意识、对社会的奉献意识和对其他社会成员的公德意识方面欠缺具体的认识,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其缺乏参与社会,进行社会实践,了解社会、了解民情的机会。因此,如何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科学合理的为大学生创造社会实践的条件,是亟待大学解决的问题。
劳动价值观是马克思的基本观点,马克思认为,劳动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通向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媒介,也是实现人性至美至善、彻底自由的必由之路。由于长期处于学习状态,大学生对劳动、金钱、劳动力、责任、奉献等关系的认识比较模糊,他们对于劳动的了解就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并没有实践机会了解社会个体劳动对于整个社会及其他社会成员的意义所在。因此,为他们创造适当的劳动参与机会,让他们深入到广大劳动者当中,能够逐渐培养起他们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2、组织形式
通过问卷调查,在大学生中搜集其对于劳动、个人价值、公民意识等方面的资料,并向其征集实践活动的方式、地点等,然后综合分析其心理特点,初步确定活动形式。
(1)结合上述问卷中所反应出的大学生思想状态,联系社会热点问题,确定活动主题。
(2)利用走访调查、网络搜索等方式确定实践活动的地点。
(3)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4)收集来自于实践地的信息反馈、组织学生进行座谈、撰写实践心得,总结活动成果,以确定今后活动目标。
3、活动内容
深入农村,实地考察希望小学。通过走访调查、问卷调查以及网络搜索等方式,找到了九门口希望小学。通过实地考察,我们看到了九门口希望小学的艰苦环境以及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当看到一双双饱含对知识渴望的眼睛时,我们决定对他们进行长期帮扶活动。
开展支教活动,落实帮扶计划。在确定地点之后,我们制定了一套支教方案,并开始着手准备。在不到两学期的时间里,以“彩色粉笔”爱心支教组织名义先后进行了5次支教活动,分别教授了体育、音乐、美术、社科等课程。同时,通过与孩子们一起做游戏,拉近距离,深切了解了他们对支教活动的内心感受。
筹集活动资金,延续支教活动。为了能够长期对九门口希望小学支教,完成帮扶计划,我们通过在校内外收集废品、呼吁社会爱心人士等方式来筹集我们的活动资金。同时,也会定期在市中心等地进行宣传,呼吁爱心人士捐书。至今,已筹集教育帮扶活动资金5512.7元,书籍213本。
广泛宣传,吸引各大媒体关注。在对小学支教期间,得到了秦皇岛市电视台、秦皇岛日报、长城网等媒体的跟踪报道。同时,在太平洋保险公司庆典活动上,也受邀前去宣读倡议,吸引社会的关注,呼吁更多的爱心人士去帮助希望小学。
爱心支教,永不停歇。我们的支教活动,得到了很多爱心人士的关注,同时,来自台湾的林珍珠老师捐赠给我们20xx元的活动资金,以表示对我们的支持,支教活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四、经验与启示
实践活动是思想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人的道德品质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现,只有在生活中才能得到培育和发展。学校在道德教育上的目标就是完善学生的道德品质,而要做到这一点,非常重要的是要把学生引向社会,把丰富的具体的社会生活纳入他们的视野。离开了参与社会生活,就失去了道德教育的目标。社会实践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他们的主体性,鼓励他们积极地、创造性地从事自己的活动,参与社会实践,使之在社会实践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自己的生活世界形成促进自身发展,同时也满足社会道德的需求。只有了解社会、融入社会,大学生才能了解作为一名社会成员应该具备的责任意识与公民意识。此外,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对于社会中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法制规范等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同时对于个人劳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形成了初步的认识,明确了劳动不只是获取金钱和个人生存的一种手段,更是为社会服务和做出贡献的一种方式,从而逐渐建立了作为一个社会劳动者的劳动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赵世浩,张海清,谢明凤。论本科生的定型提高期[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xx,(08)。
[2]刘妍君,李昀。理工科新生大学适应性调查及其教育[J]。高校辅导员学刊,20xx,(04)。
[3]张颖,宋翌铎。在创先争优中加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几点思考[J]。华章,20xx,(13)。
[4]邱淑岩,岳道刚。教育孩子应在不经意间[J]。基础教育,20xx,(02)。
[5]王蕾。爱的力量[J]。基础教育,20xx,(11)。
[6]王开东。教育是什么[J]。班主任之友(小学版),20xx,(05)。
[7]王景珍。试论中职生职业价值观教育[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xx,(06)。
来到学校后我没有做家教或其他兼职,所以我的社会经验肯定是不如其他同学的。而xx年大二暑假,“思政课”社会实践让我不得不去进行社会实践了。这是大学生必修的实践课,所以就同本村好友商量后一起进行了邳州市小楼村人民生活现状调查研究。做这项调查,不仅锻炼了朋友之间的默契与合作,还增加了对当前农村人民生活的了解,更加丰富了自己的社会实践经验。这个暑假是充实的。
我们生活在农村,对农村情况本来就比较了解,这是我们选择这个课题的原因。因为上了大学以来很少回家的原因,这次回去发现我们那小村变了。其实不仅仅是我们小楼村变了,我们这个镇子都是一样的。因为我们这个镇子的特点:干炒之乡。根据围着全村看过之后发现的变化我们下定了所要调查的几个问题,这些问题足以体现农村生活到底怎么样了。
(一)村中的主路已经由石头路修成水泥路。xx年8月1日,我们去村里支部调查修路金额来源,原来是每户300元底线,在此基础上任意捐助,其余政府补贴。于是我们随机到几户邻居家调查捐助金额,高的1000元,低的50,100。这就体现了农村贫富还是有差距的。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路修好了,村中的轿车,货车果然多了不少。
(二)每户人家都统一了厕所。原来的农村虽然也是绿数环绕,鸟语花香。但处处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厕所。这是农村一个不太好的现象,因为时不时的会飘过一阵臭味。现在,政府补贴,各家出资,为各家造了比较合适的厕所。xx年8月2日,我们调查了村民对政府这一政策的满意度如何,除了几个常年在外的村民,其他人全部表示肯定!
(三)村子边缘空地开始建厂。由于我们镇子是干炒之乡,有句话说:一把铲子一口锅,瓜子炒遍全中国。所以村中青年全都外出奔波,村中大多为老的少的了,所以留守儿童也是一大问题,这里留守儿童的问题我们就不予调查了。xx年8月4号,我们通过父母带领找到厂长,调查了建厂安排。这是在外奔波回乡的成功人士,看到了本村优势后决定回乡自理。建好场子后,决定继续干炒,而这次就在村里炒,本村农民就是工人。厂长还要我们继续调查下村中愿意不出去在村中干炒的人数和满意工资,并提供问卷,我们就一同到下发给村民调查。也许是村民不太敢相信在村子里赚钱还是有自己的摊位,仅有30%的村民接受。要求基本上是50元每天并管一顿午饭。这也许就是农村的朴实,从来不讲什么基本工资+加成吧。我相信,这厂子办的起来!
(四)政府补贴农民种地落实了。xx年8月6日到7日休息整理了两天资料,去网上看了看政府对农村政策,决定调查下对农民种地补助情况。8日,我们对我们村第六,七组农户进行询问,政府的补贴按亩下发,没有拖欠,我们家也有收获。虽然种上了树,但毕竟也细心培育了嘛!还有村民说,不要钱已经很感激了,还送钱,明年多包两亩。今年种大蒜就赚了5,6万,比外出打工还强!
(五)最后,我们还想了解农村的一个问题,计划生育问题。由于这个问题村民一般是不会告诉我们的,只有问至亲之人了。农村的妇人还是很会闲聊的。我们了解到,虽然国家强制实行计划生育策略,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等等较为理想的生育策略,但是我们发现真正做到的不能说没有还是很少的。我们发现农村还是存在着重男轻女的陈旧思想,还是有很多家庭想要生个男孩。而且,农村家庭还是想要一男一女为最美。
xx年8月12日,为期12天的暑期实践结束了。短暂的社会实践,一转眼就过去了,在这其中,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都将会让我终生受用。虽然我们的调查普普通通,却能够体现农村现在的生活现状。政策是国家下发的,是要下边切实努力执行的,所以农村的搞好与否与农村领导干部有很大干系,领导干部一定要选好。有的城镇搞建房,全村农民组成泥水匠,司机等等到别的村子去建房屋,有的村子搞木材,他们的木材全国销售,我们的村子就该搞起干炒特色了。每行每业,形成自己的专业后就能赚钱,各个城镇有各个城镇的特色,把特色搞好就对了,散了,整个村子是达不到共同富裕的。虽然农村的整体文化水平不高,但是农村的家长比城市的家长更希望子女得到更高的教育,否则他们也不会没日没夜的在外打拼。所以,农村的文化水平会不断的提高。每次回到家,爸爸妈妈都会问我进行的怎么样,都会说天太热早去早回,都会问我还要多久结束。学校让我们去社会实践真的很有作用,会让我们从中收益匪浅。社会实践让我知道了,挣钱真的很不容易,也明白工作的辛苦,以后再也不会浪费了。社会实践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社会和大学一样也是一个学习和受教育的地方,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20xx年11月26日,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二年级学生汪洋,在帮助同学抓小偷过程中被歹徒刺中心脏而光荣牺牲;20xx年8月26日,重庆丰都县18岁的中学学生王敏涵与同学外出游玩时,跳入水中救落水同学,溺水身亡;20xx年10月24日,湖北长江大学的15名同学在长江边为救两名落水儿童搭起了人梯,儿童得救了,但陈及时、方招、何东旭三名同学却英勇献身
20xx年12月31日,浙江工业大学大三学生杨济源因抓小偷在离学校不足200米的地方被捅伤,在医院不治身亡。21岁的杨济源是天津蓟县人。20xx年12月31日22时许,犯罪嫌疑人杨某、卜某某、马某某、张某某等4人在浙工大北门附近行窃时被杨济源和几位大学生发现。杨某被大学生扭获后,在挣脱过程中用随身携带的刀子将杨济源捅伤致死,并与马某某、张某某等一起逃离现场。据事后杨济源的同学说,杨济源是班长,那天晚上本来要和其他班的班长一起召开班长会议,但由于最近同学的手机总被偷,杨济源决定和其他几个同学一起去校门附近抓小偷。可谁也没有想到,善良的杨济源就这样一去不复返,成为我们心底永远的遗憾和怀念。
20xx年1月1日上午,浙江工业大学的论坛里专门开辟了“纪念杨济源”的板块,两小时即已达到20xx多帖。杨济源在校内网上最后的签名就是“男人可以没才,可以没钱,但是不可以没责任感”,传遍了校园,成为同学口口相传的名言。“泣别英雄,杨济源走好。”1日傍晚时分,学校在体育馆为杨济源设置了灵堂。直至22时,灵堂门口仍排着队,人流慢慢地移动,在沉重悲怆的哀乐中,许多与杨济源素不相识的同学手持白菊,走到杨济源的遗像前三鞠躬。
从相关的高校网络论坛到媒体的评述,再到社会各界对烈士的褒扬,字里行间无不在促使人们思索:在大学生群体中不断涌现的舍生取义精神,给我们这样的启示?
英雄,不分年龄和年代。80后、90后正值青春年少的大学生,意气风发,充满理想和抱负,保持着一颗善良纯真的心,为了捍卫责任和正义,甚至可以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20xx年的汶川大地震,无数大学生赶往灾区,为遭遇灾难的人们送去温暖和希望。北京奥运会的胜利召开,不能说没有千千万万大学生志愿者的无私付出,如此庞大的规模,这在世界各国是罕见的。他们的奉献精神让整个时代为之感动。面对我们的大学生,他们身上闪耀的高尚品质,那些圆滑世故、良心早已泯灭的人难道不感到汗颜吗?事后的纪念和怀念,无论是授予荣誉称号还是给予物质奖励,都于事无补,也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的社会还要学会如何去保护这些英雄的人们,保护他们,就是保护一种精神、一种品质,让这种精神远远传承下去。
20xx年10月24日,为救两名落水少年,湖北长江大学10多名大学生手拉手扑进江中营救,两名少年获救,而3名大学生不幸被江水吞没,英勇献身。这是一条令人倍感沉重的消息。三个青春灿烂的生命以一种高尚的方式瞬间离我们而去,三个家庭却又势必因此而承受巨大悲痛。许多同学都对这10多名大学生特别是英勇献身的3人致以了崇高的敬意。
“生命至上原则”近些年时常被人提及,这一原则具有许多合理性和积极的现实意义,但同时,却也存在过于泛化的倾向和表现,甚至被完全等同于“个人至上”或“个体生命至上”,或直接成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或“个人中心主义”的堂皇变种。不可否认,对自己生命保持起码的尊重和敬畏,也是“生命至上”的一种具体表现,但“生命至上”在本质上绝非全部指向自我。湖北这10多名大学生结人梯救落水少年的举动,未尝不是“生命至上”的体现,只不过指向的是他人而已。事实上也正因为如此,让其“额外”获得了另一种更为灿烂的道德价值。也就是说,我们不能笼统地把“生命至上原则”作为讨论“值不值得”的逻辑前提,更不能把“不值得”结论简单地建立在“自我生命至上”的基础之上。
此外,有人认为,“生命至上”原则下还应“科学施救”,这固然没错。但在落水生命稍纵即逝的突发事件和危急情况里,更加彰显的是人的本能和个体固有的道德底蕴,何况“结人梯”的施救方法并非毫无“科学”和理性含量。
见义勇为是当前社会经久不衰的话题。现实中既有像魏青刚似的英雄给人们带来的感动,又有“英雄流血又流泪”事件给人们带来的心痛,还有未成年人盲目见义勇为而献身使人们感动和心痛的同时开始的反思。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研究所所长周孝正表示:“‘80后’、‘90后’是有个性、有想法的一代,可以为国争光,勇夺奥运冠军;可以在抗震救灾、奥运、国庆盛典、世博会中身体力行,展现志愿者风采;也可以结梯救人,英勇献身。”这些都说明了见义勇为作为一个时代命题的价值和意义。
匡扶正义、见义勇为本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多少年来,是激励人们与邪恶作斗争的精神支柱。但在社会转型的前提下,传统的社会习惯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变,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极大变化,社会道德水准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滑坡,抱着“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看客心理。这些都是社会失范的表现。
见义勇为,《辞海》中解释为看到合乎正义的事便勇敢地去做。最早出现于《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广义上说一般的好人好事、互助行为也属于见义勇为,应当倡导,而如何才能在全社会有效地形成见义勇为氛围更是我们应直面的问题。无庸讳言,道德的教化始终是我们倡导见义勇为的有效途径,社会应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对典型的事例进行大力宣传,弘扬正气。在寒江救人的英雄赵传宇的母校长江大学,出现的三个大学生的英勇事迹,在我们感佩之余,也带给我们新的思索。
见义勇为是时代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正义不是自然而然地降临到我们的生活中的,它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竭力维护。社会是一个联合体,只有相互搀扶,相互为善,世界才可以变成一个美好的人间。三个大学生为我们树立了典范。
学者尼尔�麦考密克指出:“制度道德有两个范畴:一方面,它必须尽可能地适应所设想的文明社会的实际的法律制度和政治。另一方面,就符合这一适应的要求而言,它应当可能紧密地接近我们的背景政治道德的理想。”只有将崇高的道德理想与见义勇为法律制度的完美结在一起,才能发挥出鼓励公民进行见义勇为的积极性,才能促进公民道德建设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哈罗德�罗森堡的《荒漠之死》中的一句话,“一代人的标志是时尚,但历史的内容不仅是服装和行话。一个时代的人们不是担起属于他们时代的变革的重负,便是在它的压力之下死于荒野。”的确如此,渐趋成熟的“90后”大学生频繁登上社会舞台的中心,并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他们开始有所担当、有所坚守,也在诸多方面赢得越来越多人的肯定和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