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基层治理范文(精选4篇)
营口大石桥市黄土岭镇“流动党校”又开课了,这次是在石门村村委会开办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专题党课,石门村驻村第一书记严松围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基本原则以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方面,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进行全面细致讲解。来听党课的不仅有党员干部,还有村民,为的是充分调动村民参与扫黑除恶斗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活动中,一位村干部对记者表示,“从扫黑除恶到扫黑除恶,一字之差,原来搞不懂区别在哪里,现在明白了,是要最大限度地消除黑恶势力赖以生存的土壤和空间”。
黄土岭镇位于大石桥市东部山区,属“九山半水半分田”,地处偏远,加之受二级水源地保护区、绿色生态林区等政策性因素限制,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289户、5893人。解难题只能靠发展。要谋发展就得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将思想认识从不适应新常态、不利于科学发展的陈旧观念中解放出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镇党委结合区域面积大、居住分散、集中培训人员难的特点,创建了“流动党校”小微项目,有效解决了制约党员教育的瓶颈问题,提升了党员素质。
黄土岭镇党委通过有效整合市、镇两级涉农部门、党校等资源,选拔出15名具有较高素质的教师组建了“流动党校”,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的十九大报告、农村实用技术等培训内容列成书目,让党员群众根据需求自己选学。同时,充分发挥党群服务中心、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党员活动室等主阵地作用,开展知识讲座与现场模拟、理论讲解与专家授课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基层党员群众能够随时随地参加学习培训。
党课的内容很丰富,政治、经济、法律、农业技术方面的都有。上课时间安排机动灵活,一般利用农闲时间开展集中学,农忙时则组成学习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讲解,党员群众需要什么讲什么。以白家村为例,镇“流动党校”组织有关技术专家、种植大户多次到该村柞蚕养殖基地进行培训,农民在自家门口就能掌握科学养蚕技术,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到养蚕行业中来。今年3月以来,全村40%的农户都开始从事柞蚕养殖,每户平均产量1000公斤,按市场价格每公斤36元来算,收入都在3万元以上,白家村成为名副其实的柞蚕养殖专业村。
“流动党校”讲课的不仅限于本地“老师”。黄土岭镇七一村、张家村、周家村大力发展食用菌种植,为帮助其解决技术难题,镇党委专门请岫岩满族自治县科协的科技人员前来讲果,培训了几百人;还请省杨树研究所的党员骨干和技术专家深入前仙峪村讲课指导栽植榛子苗木。
针对一些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党员,“流动党校”采取把学习内容整理打包送学上门的方式,为老弱病残党员送学上门近200人次。针对流动党员,通过手机短信传送学习资料、电话传达文件精神等形式为其寄学240余人次。同时,“流动党校”还深入到村小组、企业、党员中心户,将先进人物事迹的电教片进行流动播放,真正实现了由“枯燥党课”向“生动党课”转变。
镇党委还通过“流动党校”积极引导党员干部用心思考工作,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切实改变工作作风,走近群众,了解群众需求,从群众的角度出发,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流动党校”接地气聚人气改风气,受到党员群众的欢迎。在为党员群众提供精神食粮和技术财富的同时,还带来党员干部作风的转变,并通过党风带动社会风气转变。
“黄土岭镇经济发展的重点就是用好山水资源,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这已成为当前全镇上下的共识”;“摆脱传统的、旧的生产方式,提高养殖、种植技术水平,使有限的耕地发挥较高的经济效益,是全镇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方向。”
如今,黄土岭镇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风生水起。其中,食用菌产业已经成为全镇的支柱产业。以轿顶香菇合作社为龙头,黄土岭镇已先后成立6家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全镇已建香菇大棚500多栋,食用菌年生产周期内,零散用工可达到1800人次,带动贫困户致富就业达150户、400人左右。
八月骄阳似火。在千年古城苏州,有一朵“花”在烈日下格外鲜艳,一朵结合了党徽与苏州园林文化的“海棠花”开遍古城的大街小巷,“海棠花红”正在成为这座千年古城的红色文化新名片。
红色文化 党建元素润物无声
家住桂花公园附近的老党员陈大爷,自退休后每天晚上都会沿环护城河健身步道跑上小半圈。最近,他发现以往熟悉的步道上添了几处别样景色,沿途出现了许多带有海棠花标识的党建宣传栏,特别是苏州独立支部系列展示栏,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再现了支部成立以来带领苏州人民走过的风雨历程,引来了不少游客和市民的驻足观看。
去年底,苏州在建成环护城河健身步道的基础上,植入丰富的党建元素,并依托环古城河,开设古城门码头间的红色游船专线,与党的“一大”在南湖游船召开遥相呼应。通过“两路(健身步道和环古城河)、两基地(苏州状元博物馆和城墙博物馆)、一载体(党员志愿者队伍)”等创建举措,以点成线,打造了具有文化旅游特色的党员教育学习路线。让广大市民和游客在健身休闲的同时,学习党建知识,感受红色文化,使党的政策、党的工作、党的声音在潜移默化中融入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生活。建成以来,苏州红色步道已累计服务市民群众约50万人次。这是苏州拓展和延伸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的新尝试。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苏州绿色生态优势明显,环太湖、环护城河、环运河等地区环境优美,沿线广场、公园、健身步道人流密集,在市民群众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今年以来,苏州紧紧抓住这类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公共场所,打造了一批“海棠花红”主题公园与红色步道,构建了一条“三环党建文化带”,使红色文化真正融入百姓生活、迸发力量,让“党建红”与“生态绿”交相辉映,构建苏州党建文化大格局。
红色课堂 党性教育直抵人心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吴门桥街道“亲水吴门”党群服务中心是苏州首批“海棠花红”先锋阵地,现在服务中心里面气氛庄严,几排年过花甲的老党员列着整齐的队伍,面对着党旗庄严地举起右手,重温入党誓词。虽然声音有点沙哑,有些还带着浓浓的乡音,但是看到他们坚毅的眼神和庄重的表情,依然能感受到他们内心的热血沸腾、激情澎湃,仿佛回到了几十年前正式入党的那一刻。
这是吴门桥街道南二社区党支部为60岁以上老党员过集体政治生日的一幕。作为本次重温誓词的领誓人,南二社区党支部的老党员王建栋显得有点激动:“以前党组织办活动都是在社区的会议室里开展,今年开始街道党群服务中心里给我们布置了专门的场所。在这里,党组织为我们过政治生日,组织大家一起重温入党誓词,这样的仪式教育,既让我感受到了党组织的关怀,又让我想起了作为一名党员的荣誉和责任。”
在“海棠花红”先锋阵地群建设中,苏州在县级市(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党群服务中心全面打造“政治信仰空间”,突出鲜明时代感,增强历史厚重感,通过设置庄严肃穆的环境氛围,精心设计党旗、党徽、入党誓词等党建元素,综合设置党建成就和党史知识展示,创新运用现代声光电技术提升展示和教育效果,使党员在场馆内能强烈感受到神圣的红色氛围。依托“政治信仰空间”,大力开展党员仪式教育,针对新党员入党宣誓、党员接转党组织关系、日常组织生活、重大节日纪念、党员政治生日等多种场景,规范设置仪式教育流程,创新运用现代化的方式手段和直抵人心的教育形式,使党员在其中感受精神洗礼、荡涤心灵,形成个体自觉、集体记忆。
红色港湾 服务群众细致入微
虎丘景区北门游客中心,入口处摆了一排雨伞,旁边的海报上印有“爱心雨伞,方便你我”字样,十几名游客在这里领取雨伞应急。“今天恰好没带伞,没想到还没进景区,就体验到了景区的人性化服务。”来自山东的游客魏女士说。
“游客至上,服务第一。”在被誉为“吴中第一名胜”的虎丘景区,景区管理处党总支构建了“党建+旅游”模式,以“党旗更鲜艳、游客更满意”为追求,全面推行“党员先锋岗”“党组织责任区”,打造极具辨识度的党建阵地。在虎丘山重要景点、游客密集区域,处处有坚定的党员责任区;在重要节假日、党员活动日,时时见流动的党员服务队,60余名虎丘党员所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为游客免费提供植绿护绿、旅游咨询、文明宣传、医疗救护、旅游讲解等全方位的服务。
窗口单位、服务行业联系民生紧密、服务群众直接,其作风和形象直接影响城市形象和党组织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苏州结合窗口单位、服务行业实际情况,广泛推行党员先锋岗、党组织责任区等制度,开展“亮身份、践承诺、当先锋、树形象”等活动,不断激发党组织、党员为民服务、干事创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展示了苏州广大党员的先锋形象。
海棠花红,绽放姑苏。一面面党旗飘扬在青山绿水之间,一枚枚党徽闪耀在粉墙黛瓦之上,已成为千年古城一道美丽动人、催人奋进的风景线。
“嘀……”这是河南焦作市山阳区国税局第一党支部组织的主题党日活动中,一名党员用身份证签到的声音;大家熟悉的“咔咔”声也是一种签到方式,专门为“手机一族”量身定做。
一年来,“嘀……”“咔咔”的声音已经在焦作市响了约60万次,该市各级党组织已经组织各类活动37000余次,参加党员约60万人次。这些数字是实时精准的,这就是焦作市委组织部倾力打造的“焦作党建e家”云平台的强大功效。
20xx年以来,焦作市委组织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建设了“焦作党建e家”云平台,为各级党组织进行党建工作大数据分析研判提供了强大工具,为党务工作者开展各项党务工作提供了基础平台,为党员参与党组织生活提供了随身助手。
党建e家云平台将全市基层组织建设、党员管理、组织生活等工作纳入平台管理,通过信息链接、融合和提取,形成庞大的党建基础数据库。通过实时记录和统计分析,为各级党组织和相关领导提供高效详实的党建分析数据。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功能,对各基层党组织在发展党员、党费收缴、“三会一课”以及组织生活会等工作中出现的不规范、不及时问题进行预警提醒。修武县城关镇党委副书记周金锁说:“哪个村开了没有,什么时候开的,哪些党员参加,在云平台上一目了然。对于没有按时开展‘三会一课’的党支部,我能第一时间督促落实。”
焦作市委办公室党务干部何霞说:“以前发展党员最害怕遗漏步骤,缺失材料。现在不用怕了,通关式发展党员,前一个步骤进行完毕,才能进行下一个步骤,不怕程序不规范、不怕遗漏步骤,这是对组织负责,对党员负责,对自己负责。”这只是党建e家云平台其中一项功能。像组织活动、党费登记、党员信息管理、党组织关系转接等纳入党建e家云平台管理的工作有80余项。同时,云平台实现与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的无缝对接和同步更新,极大减轻了党务工作量,提高了党务工作效率。
“让数据互联互通、让党员沟通无限”是“焦作党建e家”云平台的重要目标。坚持方便党员、服务党员的理念,把全市8000余个基层党组织全部纳入“焦作党建e家”云平台管理,全市21.9万名党员信息全部导入数据库,通过“个人中心”“网络投票”“志愿服务”“有事找组织”“活动圈”等功能板块,党员可以看到自己的政治生日、活动记录、积分等,可以在微信群、活动圈发布自己的活动动态、心得体会等,党员与党员之间、党员与党组织之间能够进行实时沟通交流,使党员找到了“家”的感觉。
秋天的黎光村,河里多鱼,山上养蜂,田间长豆,掩映在翠绿和赭红交替的色彩里——满眼青山绿水,峭立的岩壁是丹霞地貌。
黎光村地处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黎明傈僳族乡,在金沙江和澜沧江的分水岭上,村里几乎没有平地,有山林17万亩。黎光村党总支书记蜂金龙是黎光河保护责任人,“乡里决心不让一块垃圾进金沙江,村里16公里河道,光靠我一个不吃不喝也做不到!”他说。
说起以前非法狩猎滥砍滥伐带来的生态破坏,村民乔成记忆犹新:小时候河水大到能推磨,后来山泉水少了,村里吃水都困难!“最近三五年,猿猴又回来了,油锯声变成鸟叫声,村里的生态越来越好。”乔成说。
黎光之变源自一个项目。20xx年,当地党委和政府引入“村寨银行”:村民以小组为单位,开会商量每家自愿拿出一笔钱,和其他扶持资金合起来,每年发放给小组内1/3的农户,鼓励村民自己立规矩做好山林保护。项目负责人邓仪介绍,钱怎么花、环境咋保护都由村民商定,村三委班子不包办代替。
河上村小组有30户人,为这事3个月开了6次会。小组长李海云回忆,前几次吵成一团,第五次会上商定每家拿出500元钱,第六次会上把怎么还款、山林怎么修枝打杈作薪柴、河里炸鱼毒鱼罚多少款等事项都确定出来了。到第二年还钱时,10户人家挨个并排把钱摆桌上,介绍自家借款干了啥、亏了没,另10户人家依次现场取钱。老上组为“村寨银行”的事磨合了3年才达成一致,小组长冯丽光解释:以前村民一直持观望态度,如今达成共识,是因为看到别的组尝到甜头了。
村民自己立规矩,效果出乎意料。各小组因地制宜制定村规民约,村民之间也更和睦。大家一起商量垃圾焚烧炉怎么建、建哪里,“一事一议”落到了实处。蜂金龙干了近20xx年村干部,他说现在黎光村“制度最管用、自己最省心”。
20xx年9月,黎光村举办首次“项目竞争会”,各小组讨论商定发展环保两相宜的事,随后6个小组加上村妇女联合会共7个项目入围。最终5个项目得到资金支持,其中恨都组的“重楼钢架遮阳棚”得分第一——以前大棚用竹子搭架,两三年就朽烂,一亩大棚得砍上千根竹子。
几年下来,黎光村环境好了,村民的心也拢在了一起。据介绍,“村寨银行”还在玉龙县的河源、兰香等7个行政村实施,共投入资金180多万元,涉及生态保护面积25000多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