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教案《画》【优秀16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

《画》教案 1

教学目标:

1、学习和研究画家绘制的花鸟画作品,加深对中国花鸟画的认识。

2、学习和分析画家用笔、用墨和用色的技法,在临摹的基础上添加和创作一副花鸟画。

3、提高学生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4、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和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中国花鸟画的绘画技巧,在探究中积累和创新。

教学难点:

用笔和用墨的表现方法。

教学准备:

国画颜料、生宣纸、毛笔、调色盘、墨汁、画毡或报纸、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15花鸟画。

2、花鸟画是我国民族绘画的一个组成部分,以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以极高的艺术价值享誉世界画坛。中国画同希腊的雕刻、法国的音乐、被誉为世界艺术宝库三杰。中国画按题材可分为三大类:山水画、人物画和花鸟画。

二、欣赏作品

1、花鸟画作品欣赏

2、 明确定义:什么是花鸟画?顾名思义就是表现花和鸟的画。不仅如此,各种各样的动物、植物都是花鸟画所表现的内容。如各种花卉、鸟类、蔬果、昆虫、鱼类都是花鸟画所描绘的内容。实际上,花鸟画的题材内容是非常广泛,可以说除人物之外,自然界的一切,都可

三、探讨新知:

1、画家面对自然界中的花鸟草虫进行创作的同时更重视缘物寄情(借助事物寄

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2、在众多花鸟画的题材中,梅兰竹菊被认为代表高雅品质的“四君子”。

( 君子 —— 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

3、梅兰竹菊作品欣赏

梅(傲)——梅花有报春花之称,她不畏严寒而开放。她剪雪裁冰,一身傲骨。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就是赞美了梅的坚强和大公无私。梅花的五个花瓣是五福的象征(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

兰(幽)——兰,独生空谷,孤芳自赏,令人倾倒之处正是兰的“幽香清静” 竹(坚)——竹,坚强又高雅,只留劲节,“至凌云处尚虚心”,竹是虚心和气节象征

菊(淡)——深秋,百花凋落,菊花却不畏严寒,迎霜开放。不求艳丽,只有淡雅,这就是菊花的品质。

4、拓展:你还知道有哪些花和鸟象征着什么?

牡丹(富贵)、桃(长寿)、雄鸡(吉祥)、喜鹊(喜事)

四、小组合作共同探究:

打开课本,欣赏吴昌硕的《菊花》等作品

1、分析作品中的花鸟虫鱼和现实生活中的花鸟虫鱼有什么区别?

(既像又不像,作品中的更概况或夸张,写意画讲求“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

2讨论画家是怎样用笔和用墨的?

对比自然界中的花鸟,欣赏和研究一副花鸟画,想一想画家是怎么用笔和用墨的?

用笔,在国画中,用笔分为中锋用笔、侧锋用笔:中锋笔杆垂直,线条较细,一般用于画植物的藤、沟边等细的东西;侧锋,是根据所画线条的宽度来掌握笔杆的斜度,一般用于植物的叶子等宽大的东西用墨,在国画中,墨分五色,五种颜色分别是焦墨、浓墨、重墨、淡墨、清墨(按从重到清来排)墨色的浓与淡是靠水的多少来变化。国画中讲究有浓又淡,所以在同 一幅画中,浓墨和淡墨是相互依存的。

3、诗书画印的渗透

一副完整的作品要有。诗书画印

五、动手实践 艺术创新

1、用笔、用墨、用色体验:(中锋勾花,侧锋勾叶),

2、临摹一副花鸟画作品,可以对原作大胆地进行添画和改画

试画梅花 、麻雀。

麻雀的头部和身子由两个蛋形组成,或者是一个枣形加蛋形组成。这样画麻雀就方便多了。用墨色的浓淡干湿区分鸟的身体结构。

1、巡视点拨

2、学生介绍经验

3、学生教画

六、我是小画家才艺展示

选出你最喜欢的作品,说说哪里好。(渗透用笔、用墨、诗书画印):

七、师生小结

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

八、拓展

运用学过的用笔、用墨的方法临摹你喜欢的大师的作品

《画》教案 2

教学目标

1、能对照图画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明白为什么说这是一幅画。

2、学会7个生字,把握诗中出现的反义词。

3、会正确地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背诵并默写课文,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挂图

准备:图画若干,课文挂图,生字卡片、田字格

出示若干画,有大有小,有黑白有彩色的,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是画,今天我们这节课,就先来研究这个画字。请你数一数,这个字共有几画啊?你是怎么来记住它的?那好,让我们一起在田字格里把这个字来写一个。

谁来带大家读这个字。我们已经给他找了好几个朋友,你还能来说说有关画的词语吗?

研究了这个字,接下来老师请你们来欣赏一幅画好吗?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写上山、绿色、水

这高山流水看了真迷人啊?那现在请你静静地听听,来,走近些,再走近些,你听到了什么吗?

没有听到声音,那么古代有个诗人,就把没有听到声音用两个字就概括出来了无声,这样连起来就成了两句诗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我们刚才讨论了那么多,他就用了这么两句话表达出来了,你觉得他写得好吗?

讨论:语言很简洁,用了反义词

那么在这两句诗里,有好几个字我们没有学过写过,你是怎么来记住他们的?

教学生字:远、色、近、无声

谁能连起来再把这两句诗读一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味道不错,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那个画家画好这幅画后呢,总觉得缺点什么,于是他又提笔添上了一些。你看到了什么?

粉红的桃花是在春天开放的,这说明呀,画家画的景色是春天的,但是在我们生活中,春天过去了,花儿和鸟儿有什么变化呢?

那在这幅画里呢?春天过去了,花还是那么鲜艳地开放着,小鸟看到人走过来了,一点也不害怕。所以诗人说是: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在这里,教师一边引导说,一边板书:春去花还开着,人来鸟不怕。改成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这两句话,谁来带大家读好这两句话。

这样,四句连起来,就是一首完整的古诗,这首诗的题目就叫画,谁能连起来读一读。

这古代的诗句虽然用词精妙,但这五个字五个字地说话,总是和我们现在太不一样,我现在,要请小朋友来做一做翻译家。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首诗,行吗?

我们各请三大组一个代表好吗?其他同学认真听,你可以提意见也可以补充。现在我们知道,这是一幅有有有有的画。我们还可以说,这是一幅的画,还可以说,这幅画真啊!句式说话。

这是一幅多么生动的画啊,仿佛也把我们带到了那个美丽的高山流水间,小朋友,当我们外出游玩的时候,常常会看到一些很美很美的景物,那么,如果你看到了,会用什么办法把它带回来和我们分享呢?

画画、照片、摄象机,这些都是好办法,不过,老师有个更方便,每个人都可以用的方法,你想知道吗?

那就是请你用心把它带回来,你用心记住你看到的东西、想到的,把它写成文章给我们听,让我们分享你的快乐,好吗?

古诗《画》教案 3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17课(46—47页)

教材分析:

《古诗配画》是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第17课,本课通过“古诗配画”活动,让学生体会图、文结合形象直观,能更清楚表达主题信息的特点,学会在Word插入图片、编辑图片,编辑图文并茂的文稿。本课教学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生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如何输入文字及文字的修饰等已掌握,并且具有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学好本课,有利于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Word这个功能强大的文字处理和排版软件。

教学目标:

1、学会在Word插入图片、编辑图片,编辑图文并茂的文稿。。

2、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基本的信息素养。

3、培养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4、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艺术创作的能力。

5、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美感。

6、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图、文结合形象直观,能更清楚表达主题信息的特点。

教学重点:

如何在Word中插入图片并设置图片格式

教学难点:

合理安排古诗与图片的位置

教学具及相关资料准备:古诗配画的课件图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谈话导入法、任务驱动法、交流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思路:

一、背诵古诗,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会背诵古诗吗?

那好,我们就来举行一次小型男女赛诗会,你可以把你最喜欢的古诗背诵给大家听。

同学们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

从同学们清脆的声音中,踊跃的态度上,老师看出了同学们对古诗的喜爱程度,同学们掌握了这么多首古诗,老师对你们真是刮目相看了。大家知道,我国古诗一向追求诗情画意,只要我们留心品味,便会发现:诗不离画,画不离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老师准备了几幅画,每幅画对应着一首古诗,请同学们欣赏。

出示课件,同学们欣赏。

同学们刚才看得非常投入,听得也非常认真,看过之后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谈感想。

其实你们也可以做出这样的效果,那么,就让我们把对古诗的喜爱化作动力,共同学习制作古诗配画吧!

[设计意图:通过小型赛诗会、课件欣赏,使学生入情入景,充分感受到了信息技术与语文、艺术进行整合所创造出来的魅力。学生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任务驱动,勇士闯关。

1、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古诗,并打开。

2、小勇士闯关。

第一关:插入图片。

①自主探究。

我们怎样在古诗中插入图片呢?请同学们自主学习并尝试P47的内容。

②同学交流,解疑答惑。

③巩固练习如何在古诗中插入图片。

第二关:调整图片大小。

我们已经将合适的图片插入到了古诗中了,但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我们如何将图片调整到我们满意的程度呢?请同学们自主学习并尝试P47的内容。

交流:①单击已插入的图片,这时的图片被选中,看看图片边缘有什么变化。②鼠标指针指向图片边框和角上的小方点,看看指针有什么变化。③分别拖动双箭头指针,图片发生什么变化?将图片调整为合适大小。

巩固练习:改变图片的大小。

第三关:调整图片位置。

根据图片的特点,有的古诗需要放在图片的上面,有的古诗需要放在图片的侧面,怎样将古诗与画融为一体,合理安排古诗与图画的位置呢?

再次自学P47的内容。

学生汇报学习成果。

3、完善自己的作品。

经过同学们的亲身实践,老师布置给大家的小问题都找到了答案!你还遇到了什么问题,也可以告诉老师和同学,我们一起来探讨解决。

拦路虎都被我们消灭了,现在就请同学们继续美化装饰自己的作品吧!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探究,分步尝试,培养学生自已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交流评价,展示作品。

刚才老师看到了一些组的作品,发现他们做得可真漂亮!谁愿意把你的作品展示给大家?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学生对展示的作品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作品,给每个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空间,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四、布置作业,寄予希望。

了解古诗,就可以了解民族文化的历史;欣赏名句,就可以感受民族文化的灿烂。漫步于学校的古诗长廊,我们心旷神怡,我们留连忘返。让我们品味古诗的芬芳,让我们沉浸在古诗的海洋,汲取古诗的营养,健康茁壮地成长!课下,请同学们自选一首古诗进行创作。

[设计意图:这样的结束语体现了本节课的完整性,给人以前后呼应的感觉。对学生的祝福,能使学生更加努力学习,树立信心。]

教学反思

学生基本掌握图片编辑、设置图片格式等基本操作,但部分同学版面不够美观,应让学生多看语文课文中的图文混排版面,提高审美能力。

《画》教案 4

【教学目标】

1、会认“玲、详”等15个生字,会写“评、奖”等10个字,会写“评奖、时间”等4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试着用上“得意、伤心、满意”等关键词了解课文内容,讲述故事

3、读懂爸爸说的话,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

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难点】

学会讲述故事;懂得肯动脑,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及其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重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出示图片:

教师口述:

看,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可爱的小伙伴,她的名字叫玲玲,她是个聪明的小姑娘,画得一手好画,可是她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件不高兴的事,她是怎么解决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吧。

(板书:5玲玲的画)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谈话的形式,引起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过渡到课文的学习中来。】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识记。

①注意读音

注意“幅”是第二声,读“fú”;“叭”要读“bā”。

注意读准后鼻音“玲、评、另、并”。

②识记

形声字结构规律识记:“玲、详、幅、评、叭、脏”。如,“玲”中王字旁表意,和“玉”有关,“玲玲”是玉器发出的声音,“令”表示读音。“详、评”言字旁与“语言”有关,“幅”,巾字旁与纺织品有关,“叭”口字旁的字跟嘴巴、语言、声音有关。“脏”月字旁的字与身体各部分有关。

(2)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玲玲、详细、端详、催促、催人、弄脏、脏了、懒惰、偷懒、糟糕、糟了、肯定、肯去

(重点指导生字:平舌音“催、脏、糟”,前鼻音“懒、肯”后鼻音“玲、详”等。)

(2)学习多音字:兴(xīng xìng)

练①读句子,找发现。

我家走失的狗又回来了,我很高兴。

在这里,“兴”读“xìng”,意思是“对事物感觉喜爱的情绪”,还有一个读音是“xīng”,意思是“兴致”,组词如下:

兴xīng(兴奋)(时兴)(兴旺)

xìng(高兴)(扫兴)(兴冲冲)

②读一读:

明天去春游,我兴(xīng)奋得睡不着。

(3)识字游戏

摘苹果游戏,看谁摘得多。(读对一个,苹果就被摘下。)

(4)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满意①仔细地看。②端庄安详。

端详①指思考、记忆等能力。②指意识。

脑筋满足自己的愿望;符合自己的心意。

(5)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自主学习字词,解决了阅读障碍,训练了学习生字的本领,增大了识字量。】

三、再读课文,初知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课义内容,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2)自由读文,小组交流。

(3)汇报交流,师总结。

课文写了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在爸爸的启发下,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添了几分家的温馨。

四、学习“会写字”

画幅评奖候报另及拿并

1、学生字

(1)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多元识字

形声字结构特点:“幅评奖”。

形近字比较:候—侯奖—将另—别及—级报—服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奖、拿”,上下结构,上窄下宽。 “幅评报”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候、画、拿”,学生练写。

重点指导“候、画、拿”的书写。

“候”;左右结构,短竖起笔与“亻”的撇、竖相接处持平。

“画”半包围结构,写时注意先写完“田”再写“凵”,“田”写的稍小一些,下半部分包住“田”的一半。

“拿”字注意上下两部分写得扁一些,“手”的第一笔撇写在横中线上。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设计意图:生字的书写,尊重学生的认知,先观察、讨论再补充,范写,接着描红、临帖,最后评价指正。是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法。】

五、分类积累,练习表达

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分类整理并摘抄积累:

得意伤心满意

2、练习运用:练习用“得意伤心满意”说话。

玲玲的画画好了,她很(得意),可是不小心,弄脏了画,她又非常(伤心),在爸爸的引导下,她把弄脏的部分添上几笔,画变得比原来更好了,玲玲很(满意)。

六、课堂小结

这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小朋友——玲玲,还认识了许多生字新词朋友,并且很快认识它们,会写好这些生字宝宝。

七、当堂检测

八、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体会人物的心情,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2、通过品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难点)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课文进行了亲密接触。这节课,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读了课文中的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出示本课时教学目标

【设计意图:运用提出核心问题的方法来导入本课,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使学生明确了本课时的学习任务。】

二、品读释疑

1、自由读文,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玲玲的画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主读文,画出相关语句。

思考问题,小组交流。

代表发言,汇报展示如下:

起因:画弄脏,来不及画。(板书:弄脏)

经过: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板书:脏地方画小狗)

结果:得了一等奖。

玲玲明天要去参加评奖的画,一不小心弄脏了。在爸爸的帮助下,玲玲在原本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在第二天的评奖会上,玲玲的画得了一等奖。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在此基础上概括本课的主要内容。为下面的具体学习打下基础。】

2、自读课文,想一想:玲玲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请把代表玲玲心情变化的词语用“——”划出来。

玲玲得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

玲玲伤心地哭了起来。

玲玲满意地笑了。

3、玲玲开始对自己画的画满意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玲玲得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你从“得意地”一词中体会到了什么?

(“得意地”写出玲玲对自己的画非常喜爱,对自己的作品充满信心。)

4、当玲玲不小心把画弄脏了,爸爸是怎么说的?

出示:爸爸拿起画,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仔细”一词说明了什么?(“仔细”说明爸爸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和认真的思考。)

玲玲听了爸爸的话后是怎么做的?

出示:“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

“想了想”说明了什么?(说明玲玲在动脑筋思考。)

被修改后的画是什么样子的?(小花狗眯着眼睛,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整张画看上去更好了。玲玲满意地笑了。)(板书:更好)

你能写出ABB式词语(如:懒洋洋)吗?

乐呵呵笑哈哈金灿灿

5、玲玲的心情先是得意,后来伤心,最后满意,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玲玲得意是因为对自己的画很满意;伤心是因为把画弄脏了,重新画有来不及;满意是因为在爸爸的启发下画了一只小花狗,整张画看上去更好了。)

6、爸爸看到玲玲把画改好了,是怎么说的?

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孩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1)怎样理解爸爸的话?

(爸爸的话告诉我们,不能把一些没做好的事看成坏事,因为坏事也能转化成好事;另外,遇到做不好或做错事情的时候,一定不要放弃,要动脑筋想办法去弥补。)(板书:坏事能变成好事动脑筋弥补)

(2)你从爸爸的话中悟到了什么?

(我从中感悟到坏事有可能会变成好事,所以我们遇到不好的事情时不能放弃,要动脑筋想办法。)

【设计意图:学会从文中寻找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并指导感情朗读。训练了学生理解课文的方法,是一套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

三、课堂拓展

推荐阅读《学画画》

听读《学画画》,跟着录音多读几遍,试着把儿歌读下来,有兴趣的小朋友也可以自己画一画,感受画画的乐趣。

四、总结课文主旨

本文写了玲玲不小心把画弄脏后,在爸爸的指导下在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效果很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就能变成好事。

五、学习写话方法

学一法: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活动进行描写。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能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反映人物的性格。

举一例:老师走进教室,宣布获奖名单:李博、黄强……我一听,这不是我的名字吗?“我竟然获奖了,回家后我一定告诉爸爸妈妈,他们一定会夸奖我的,我真高兴啊!”

练一练:用心理描写写一段话。

示例:看着满地的碎瓶胆片,我紧张得张开了嘴巴,呆呆地站在那儿,心理忐忑不安:万一爸爸回来发现了,一定会狠狠批评我的。

六、课堂小结

本文语言朴实,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揭示了文章的主题,使我们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七、主题延伸

你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你是怎么解决的?和同学们说一说。

有一次,我不小心,把妈妈送给我的小猪猪储蓄罐打碎了,我很伤心。看着这些彩色的碎片,我突发奇想,把这些瓷片拼成漂亮的茶花图案,不是很好吗?于是,我找来一张厚卡纸,按自己的设想开始拼起来,很快,插花图案拼好了,爸爸妈妈都夸我心灵手巧,我高兴极了。

八、当堂检测

九、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课件22)

弄脏坏事

玲玲的画脏地方画小花狗动脑筋弥补肯动脑筋

更好好事坏事能变成好事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教学中,首先是初读,重点落实字音,结合字形和实际初步理解字义,再由词到句,由句到篇,循序渐进,体现低段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理念。最后练写字词,让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并说说自己的发现(这些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要注意的地方)后再书写生字。又一步步有效地指导抄写句子,不光要注意写准字形,更要注意一句一句地抄写。就这样,紧紧咬住字词不放松。

2、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得意(画好作品)———伤心、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在课堂伊始,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了。

3、爸爸的话是文章的主题,我设计“玲玲改画后心情是那样的高兴,但更让他高兴的是什么呢?”在学生交流后,“这正如爸爸所说的……”再读、背爸爸的话的基础上,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事吗?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这段话的含义。

不足之处:

学生在总结课文的启示时,大多数的孩子不能抓住关键词句去总结,语言不够干练,概括能力比较弱,今后的教学中要重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画》 5

一、教学目的

1、能对照图画用自己地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懂得为什么说谜底是一幅画。

2、学会画、远、近、无、声、惊七个生字,认识土字旁,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3、会正确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二、准备教具

生字卡片、挂图、录音教学过程共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同上

2、学会七个生字

3、能正确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画导入新课(课件)

1、教师范读诗歌猜谜,出示挂图,并揭课题。

a、上课之前,老师先让小朋友们猜个谜语,听仔细了(范读课文)

b、学生动脑筋猜

c、出示挂图(课件):好极了,就是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画》(板书课题)。

2、仔细看这幅画,画上画了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三)对照图画,再读课文

(四)讲读课文,理解诗意

第一讲读第一、二行

第二讲读第三、四行

1、想一想,春天,许多花都怎么样了?可是课文里是怎么说的,为什么?

2、要是鸟停在树枝上,人来到鸟的面前,鸟会怎么样呢?

3、指名扮演诗人,走近画,做赶鸟的动作。问:有没有看到鸟儿飞走?课文是怎样说的?

4、教学惊:说说你是怎样记住惊的?惊是什么意思?(吃惊、害怕)

5、指导朗读第三、四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四、朗读全文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一幅画,而且是一幅有山、有水、有花、有鸟的画呢!

六、作业

在田字格中指导书写7个生字;画:先中间,后两边;声:强调上面是士;色:注意刀字头;远近:注意走字底。

七、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巩固字词,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指导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

1、认读生字卡片(开火车)

2、课堂作业本第一题

3、形近字比较,组词

远近京声

运听惊色

(二)指导朗读和背诵课文,加深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

2、指导朗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范读-指读-引读-齐读

3、根据画面背诵课文

a、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景色?

b、课件(声画统一),试背-齐背-指背

(三)作业指导

1、写出这首诗的几对反义词:远——近、有——无、去——来

2、默写课文/有色,近听/水/无声。

《画》教案 6

一、教材分析:

“漂浮”,这两个三点水偏旁的汉字组合,勾勒出了一幅漂在水面随水而动的优美画面,由此“漂浮的画”让我们产生无限美好的遐想和创作的欲望这节课我试图通过“肌理”的一种制作方法——吸附法的演示、实践、感悟、创新,向学生展示油漆和水之间密切而又美妙的关系,展现其肌理的美,同时让他们运用已掌握的色彩知识和配色方法,结合点,线,面的美术知识,完成心中“漂浮的画”。

二、学生状况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漂浮的画”的制作充满了好奇心和表现欲,他们已基本掌握了色彩的基础知识和常用的调色配色方法,他们已不满足于仅仅拿笔调和颜色来作画,他们渴望用更新颖的方法更自由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朝气和活力。这堂课用吸附法表现“肌理”的教学内容,正符合满足他们的这一需求,能充分展示他们的艺术个性。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制作“肌理”的基本方法-吸附法。

2、合理安排画面上的点,线,面,做到要有疏密变化。

过程与方法:分析观察生活中的“肌理”,了解PPT中美丽风景肌理形成的原理,通过演示、实践、感悟吸附法来制作“肌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肌理的美感,体会制作的快乐,展示学生的艺术个性。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如何帮助学生感受肌理的美,并运用吸附法制作简单的肌理作品。

难点:

1、如何让学生在制作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2、合理安排画面的点,线,面。

五、教学准备:

教具:扁平盛水容器、油漆、汽油,竹签,白纸等 。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3幅自然风景图片,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神奇魅力。提问:图片美在哪里?有哪些景物的存在而让你感到美丽。总结:每幅图片都由不同的点,线,面所组成,再加以漂亮的颜色搭配,而正是这种和谐的美丽让人身心愉悦。思考,我们是不是可以模仿,“制造”出这种效果呢?

1、演示:在玻璃试瓶里盛一定量的清水,随后滴入几滴油漆,让学生观察油漆和水之间的变化。 学生观察后得出结论: 滴入清水中的油漆有的浮在水面上;有的一下子沉入水底;还有的在水中漂浮。

2、说明:这个演示是为了让学生看清油漆和清水之间的变化过程,从而激发 他们学习新知识新方法的兴趣。

3、注意:油漆中必须加入适量的汽油才会产生较满意的飘浮效果。提问: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记录下油漆和水之间美妙的变化呢?(绘画、照片等)

(二)新课:(板书)出示课题: ——漂浮的画 肌理的自然属性: 广义的意义:“肌理”是某种物体上的纹理、质感,如树皮的纹理、质感,大理石的纹理、质感等等。 狭义的意义:它是绘画、雕塑等艺术创造所特有的形象化语言,如各种笔触、斧凿的痕迹、画面上的纹理等等。 注意:平时我们画画都是在纸上完成的,上了颜色万一画错了也很难修改了,今天我们要在水里画画,好处是哪里画错了,哪里不好看我们都可以修改,最后用纸把水面上的“画”吸附下来。

(三)示范:教师示范油漆吸附法:用油漆倒入盛满清水的扁平容器中,用棒稍加搅动,在需要化开的地方滴上几滴汽油稀释,用纸吸附在水面上,完全吸附后小心取出,即可制作出一幅肌理作品。 说明: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以下几点会造成不同肌理的吸附效果:

1、汽油稀释的量: 加入汽油的量多,油漆滴入水面成散点状。 加入的汽油量过少,油漆成凝结团状。

2、水所处的状态: 水处于静态时滴入油漆。 水处于动态时滴入油漆,均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3、油漆滴入水面的距离。

(四)学生作业: 用吸附法制作一幅肌理作品,可以选用任何颜色搭配。要求运用已学的色彩知识和配色方法,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制作的肌理作品命名。

七、教学评价

本堂课教师对学生的课堂中的评价以鼓励为主,由于吸附法制作肌理效果具有偶然性,学生初次尝试不太容易取得很好的效果,教师应多加鼓励与帮助,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画》教案 7

【教学目标】

1、学习和研究画家绘制的花鸟画作品,加深对中国花鸟画的认识。

2、学习和分析画家用笔、用墨和用色的技法,在临摹的基础上添加和创作一副花鸟画。

3、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和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中国花鸟画的绘画技巧,在探究中积累和创新。

【教学难点】

用笔和用墨的表现方法。

【教学准备】

国画颜料、生宣纸、毛笔、调色盘、墨汁、画毡或报纸、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花鸟画是我国民族绘画的一个组成部分。

(2)在众多花鸟画的题材中,梅兰竹菊被认为代表高雅品质的“四君子”。

(3)出示课题——花鸟画。

【设计意图】传授给学生一些中国画鸟画的知识,提高学生鉴赏画鸟画的素养。了解“缘物寄情”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开展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花鸟画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为创作打基础。

二、讲授新课:

1、欣赏吴昌硕的作品《菊花》

2、面对自然界中的花鸟草虫惊醒创作时,中国的花鸟画家的表现物象的同时更重视缘物寄情。

三、小组研究:

【设计意图】渗透画鸟绘画的创作方法之一,通过对比欣赏优秀作品,了解和感悟画家是如何用笔和用墨的。

(1)对比自然界中的花鸟,欣赏和研究一副花鸟画,想一想画家是怎么用笔和用墨的?

(2)游戏:请你对照黑板上的菊花图片(中锋勾花,侧锋勾叶),分别尝试以下几种笔法:

侧锋画麻雀头——点、抹

中锋画翅、尾——短线

四、讨论分析:

麻雀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飞鸟,它头大、体小,头、背、尾呈褐色,背有黑斑点,胸腹灰白,活泼可爱。在画麻雀之前,先要理解麻雀的头部和身子由两个蛋形组成,或者是一个枣形加蛋形组成,这样画麻雀就方便多了。

五、学生绘画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作业要求:临摹一副花鸟画作品,可以大胆的对原作进行添加和创造。

六、欣赏展示:

1、师生互评:选出你最喜欢的作品,说说哪里好?

2、教师

古诗《画》教案 8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古诗配画特点,并运用恰当的形式为古诗配画。

2、通过为古诗配画,培养学生的绘画创作能力,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诗配画这种艺术形式,并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教学难点:如何用学过的技法去表现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课件、古诗、绘画工具及材料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受

1、中国的古诗短小精悍,简洁抒情,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的胸怀志向及他们对大自然、生活的热爱,它犹如一杯醇香的老酒,只有耐心品读、背诵,才能品出其中的甘醇。老师这里有一首特别喜欢的诗。(出示课件《风》)

2、谁来美美地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读,老师教大家一个读好它的方法,一边读一边在自己的脑海里放电影,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老师和同学一起有感情地朗诵)

3、谁来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那些景物?

二、欣赏作品

1、你觉得哪一幅配画你最喜欢。为什么?请从画的色彩、用笔、构图等方面加以讨论。

2、诗配画的形式多种多样,要想让你的画面洋溢诗情画意,首先选材要精准,把古诗当中的关键词当做主景,其次构图要恰当,色彩要符合古诗的意境。)

三、学生创作

同学们看到这么多这么美的诗配画是不是特别想自己亲手画一幅。下面请同学们把这首诗配上画,赶快动手吧!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评价

老师设立了几个奖项:最佳创意奖,最佳色彩奖,最佳构图奖……大家来做小评委,看看应该评给谁。

五、总结

同学们的。表现真棒,绘画作品更棒。今天我们把古诗的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语言美融为一体,创作出了漂亮的古诗配画。同学们课后可以尝试用今天学到的方法为自己喜欢的文章、歌词配画。

《画》教案 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刮画作品的特点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欣赏、比较,了解刮画的特点和画面的处理方法,在实践中增强体验,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新型刮画纸带来的意外效果,享受制作中的新奇感和快乐,提高绘画兴趣。

教学重点:

刮画的特点及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选择恰当的工具,处理好粗细线条的排列及画面中点、线、面的关系。

学习材料:

各种刮画小工具、刮画纸。

教学准备:

范画、刮画工具、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向学生提出要求:认真倾听,大胆尝试,遵守纪律。

二、激趣导入

出示刮画纸:你们仔细看看,这张纸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教师示范用牙签刮画,让学生说说感受。

揭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用刮的方法来把它变成有趣的画。刮出课题。

三、引导探究,认识刮画。

1、学生欣赏有趣的刮画作品与黑笔直接画的作品,请大家边欣赏边思考:刮画与我们平时画的画有何不同?

学生欣赏作品、讨论不同点,发表自己的看法。

2、教师小结。

四、深入探究,尝试刮画。

1、学生探究材料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师先介绍新型刮画纸的特点

教师后说明工具的多样性:谁注意到了,刚才老师用的是什么工具? 你们还带了哪些工具?

来试一试,不同工具刮出的线条有何不同?

2、学生分组尝试使用工具,谈体会。教师小结刮画的特点:刮蜡�

3、学生思考:不同工具刮出的线条不同,怎样才能合理地使用这些工具呢?

4、各组学生挑选一张喜欢的作品研究:作品中有哪些不同的线条?应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来表现?你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1) 学生:看作品分组讨论研究。

(2) 学生:汇报展示。(实物投影)

(3) 教师:归纳演示。(实物投影)

五、自主探究,理解刮画。

1、学生欣赏作品:说出喜欢的作品及理由。

2、引导学生从画面内容及线条、块面的处理方面加以总结。

六、学生自由创作一幅刮画作品。

七、自由创作,大胆尝试。

1、发现能创造性使用工具的学生大力表扬。

2、及时表扬构图完整、点、线、面处理比较好的作品。

八、展示作品,自评互评。

1、各组推选优秀作品,展示于黑板上。

2、请小画家介绍、评价自己的作品。

3、教师客串记者采访:

这位同学你喜欢今天的美术课吗?

为什么?同学,请谈谈你今天有何感受?

被选为小画家高兴吗?你今后有何打算?

九、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制作,体验到了刮画艺术的装饰趣味与独特美感,希望同学们能够很好的利用好这一小技法,创作出更多富有新意的美术作品。

《画》教案 10

【活动目标】

1、了解海洋生物。

2、通过印手印的活动锻炼孩子们手部的肌肉。

3、通过表达各种事物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通过各种划割的活动提高孩子们的握力以及力量的调节能力。

【活动准备】

海洋生物的照片,曲别针,吸铁石,印泥,签字笔或彩色铅笔,湿巾。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一边看海洋生物的照片一边讨论。

①准备海洋生物的照片。

-老师拿来了在海里生存的动物的照片,我们来看一看都有哪些动物呢?

②看看照片,摸一摸,研究一下。

③研究一下活动的道具,吸铁石和曲别针。

④把曲别针别在动物的照片上,用吸铁石玩钓鱼的游戏并说说这些动物的特征。

-老师用吸铁石找找大海里的动物,都能找到哪些动物呢?

⑤说说粘在吸铁石上的这些动物。

-背上可以喷水的动物叫鲸鱼。

-大海里有和我们手的样子差不多的动物,找找看是什么?

-和我们手长得差不多的动物叫做海星。我们一起来说一遍海星。

二、展开

1、一边看活动纸一边讨论。

-这是哪儿呢?

-这里有哪些海洋生物?

2、用手在活动纸上印出海洋生物。

①用印手印来表现出来。

-老师告诉孩子们印手印的方法。(做示范。)老师印出鱼的身体。

-大家想印出什么动物呢?

②帮助孩子们印出自己想印的动物。

③印完后用签字笔或彩色铅笔完成剩余的部分。

④对于使用签字笔或彩色铅笔有困难的孩子,老师给予帮助。

⑤使孩子们做出自己想印的动物图案。

三、结尾

1、印完手印后用湿巾把手擦干净。

2、让孩子们介绍一下自己印的动物。

《画》教学设计及理念 11

教学目标

1.学生6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分别是凶字框、口字旁、春字头。

2.会认3个字。

3.知道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6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

2.能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谁愿意说一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学习说,学习猜)。老师说一个谜语,请你们大家猜一猜谜底是什么?看谁听得准,猜得对。“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你们猜出是什么了吗?我们学完这篇课文,你就会知道的。

二、看图。

1.出示图:学生自己认真观察图,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2.请同学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可以从远到近,也可以从近到远的顺序。(图上画了山、水、花、鸟)那么这首诗是怎么写山、水、花、鸟的呢?

三、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字。

2.画出的生字和会认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小伙伴互相读读课文,听听读音是否准确。

4.指名读课文,大家纠正读音。

四、学习生字的字形结构及字义。

1.先让学生识记生字,识记时可以联系诗句内容,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记忆字形,了解字义。

2.同桌同学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忆的?

3.请记忆字形巧妙的同学当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

人:独体字,笔画记忆:撇,捺。也可以用手势记忆,左右手心相对,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就是“人”字。组词:好人,人民。

色:上下结构,可以用熟字“鱼”来记,去掉“田和横”换成“巴”字就是“色”字。组词:景色、彩色。

无:独体字,可以用熟字“天”来记,“天”字最后一笔“捺”改写成“竖钩钩”就是“无”字;也可以用“二”字加上一撇一竖变钩。“无”就是没有的意思。组词:无有、无用、无人。

画:先认识“ ”(凶字框)可以用熟字换笔画的方法记忆。用“鱼”字来记,去掉上面的角字头,换成“横”,下面的“横”写成“凶字框”就是画。组词:画画,图画。

春:先认识“春字头”。上下结构的字。上面是“春字头”,下面是“日”字,合起来就是“春”字。学生书空“春”字笔顺。组词:春天、春雨、春风。

听:认识“口”字旁。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口字旁”,右边是“斤”字,合起来就是“听”字。组词:听讲、听话。

4.抽读生字和词语的卡片,巩固生字。

五、正确书写生字。

1.让学生自己观察生字的重点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在书上描红。

3.教师重点指导“画”和“春”两个字。

4.其他几个字学生自己照书中的范字练习书写,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5.学生在生字本上正确、规范地书写每个生字。

六、学习诗句,理解意思。

1.学习前两行诗句。

(1)自己小声读读这两行。边读诗句,边看图边思考,这两行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2)指名读这两行。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板书:远 山 有色 近水 无声

(3)让学生找找二行诗句中的相对应的词。

“远看”和“近听”、“山和水”、“有和无”、“色和声”是相对应的词。

(4)认真看图,远处的山、近处的水怎么样?

眺望远处的山峰,你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色?(朦朦胧胧)看图水流从高处往下流,会发出什么声音?那么诗中却说走近了还是听不到水的声音,这是怎么回事呀!你们猜到这则谜语的谜底了吗?(画)

(5)指导朗读。

教师范读,学生练习朗读,同桌读,指名读。

2.学习后两行诗句。

(1)总体学法:

①读诗句,对照图,说说这两行的大致意思。

②想想诗句中是怎样写画中的山和水的。

③联系实际想,应该是什么样的景色,而书中为什么这样写?找到诗句与画的联系。

(2)学生结合学习方法自学后两行的内容。

(3)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4)指名说说对后两行诗句的理解。

(春天已经过去了,花还是那么鲜艳、美丽。当人们走近的时候,枝头上的鸟不害怕,仍然停在枝头上)板书:去 花 还在 来 鸟 不惊

(5)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又是什么样的情况?

(6)指导朗读。

教师范读,突出“去、还在、来、不惊”这几个词。

学生练习朗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3.朗读全首诗。(1)在诗句中找出意思相反的词。(2)找出相对应的词读一读。

花——鸟山——水声——色

4.结合板书练习背诵。

(1)自己练习背诵。

(2)同桌互背。

(3)指名背诵。

板书:

14.画

远 山 有色

近 水 无声

去 花 还在

来 鸟 不惊

课后反思:

《画》:

这节课的教学值得称道之处是对文中反义词的处理。

低年级的古诗教学不同于高年级,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识字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层次地读,再读中感知、感悟,在读中品味。教学中我是这样安排的:

1、初步感知,读一读

揭示课题后,我出示画面,放配乐朗读录音,为学生创设情境,并结合录音朗读,指出读好古诗首要的是字音要读准,其次要读出节奏,读出古诗的韵味。接着我让学生自由选择一种方法把课文读正确。学生或自己拼读,或同桌互读互查读音,或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再逐个拼读过关等形式进行自读尝试。随后我组织学生试读古诗并进行评议,在评议中纠正个别读错的字音。在学生的评议中我借机出示本课生字,帮助学生掌握生字的读音。

2、感悟诗境,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看画面,我示范朗读,从而吸引学生的朗读兴趣在学生反复朗读后渐渐进入诗的意境时,我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并根据个人的感悟作出相应的动作。如读到 “远看”学生把手放在额前,仿佛眺望远处,“近看”则低头下看,“花还在”做花开的样子,“水无声”学生则自摆双手或与同桌对摆单手。这样学生在看图、听读、伴读、表演中不知不觉悟出诗境而且也能因熟读而成诵。

3、拓展延伸,演一演

学生会背诵之后,我又指图说“谁来当个小诗人,边表演边给这幅画面配上诗?”学生的情绪高涨,都想当小诗人体会做诗人的乐趣。于是我让学生各自作准备,进一步激发读、诵乐趣。最后学生们纷纷走上讲台,又是演又是背,演的尽情尽兴,背得韵味十足。

一节课下来学生们学得有兴趣有收获,我这个指导者自然也乐不可支。

古诗《画》教案 12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古诗配画特点,并运用恰当的形式为古诗配画。

2、通过欣赏古诗配画作品,培养学生对古诗配画作品的审美能力,提升其艺术修养。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民族文化的情感,从中得到美的启蒙、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了解诗配画的特点,激发美感。

教学难点:如何用学过的技法去表现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课件、古诗、绘画工具及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配画《村居》。(板书课题)

二、初步感受

(出示课件《村居》)

1、谁来美美地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读,老师教大家一个读好它的方法,一边读一边在自己的脑海里放电影,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老师和同学一起有感情地朗诵)

2、谁来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那些景物?

三、欣赏作品

1、你觉得哪一幅配画你最喜欢。为什么?请从画的色彩、用笔、构图等方面加以讨论。

2、你准备用怎样的给它配画?

四、学生创作

(1)构图。 A、确定主景

B、画面内容与诗中关键字相对应表达出诗的意境着色、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展示评价

1、学生将作品贴到黑板上大家来做小评委,看看应该评给谁。

五、总结

同学们课后可以尝试用今天学到的方法为自己喜欢的文章、歌词配画。

《画》教案 13

活动目标:

⒈认识自己的名字,并能把它书写出来。

⒉大胆想象,能根据自己名字每个字的结构,进行想象添画,感受名字创意画的有趣。

活动准备:

课件;画纸、笔;范画

活动过程:

⒈出示课件,感受不同的作品。

师:前两天,我在书上看到了一幅漂亮的画,想和小朋友一起来分享一下。

师:你看到了什么?他们是怎样创造这幅画的呢?(是在自己名字的基础上设计的画)

师:你们想把自己的名字设计成一幅画吗?

⒉师幼共同示范。

师:我也想把自己的名字设计成一幅画。那怎么设计呢?先在画面的中间把自己的名字尽量写得大一点。然后在自己的名字的基础上,把喜欢的东西,有趣的事情画进名字里,变成一幅故事画。最后画上各种图案和花纹,变成一幅装饰画。(教师边说边带领个别幼儿尝试名字设计画)

师:你们都有自己的名字,如果让你把自己的名字也画成一幅画,你想自己最喜欢做的哪些事呢?现在请和你身边的小朋友说说?(幼儿相互讨论,为作画作准备)

⒊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幼儿用不同的线条、花纹装饰自己的名字或姓氏。(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⒋讲评

师:你是怎样设计自己的名字的?请小朋友说一说。

师:你喜欢哪个小朋友设计的名字?为什么喜欢?

师:你感觉你设计的名字好看吗?应该怎样改进就更好了?

《画》教学设计及理念 14

一、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

2会认5个字。

3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材说明

本课是一首谜语诗,谜底是画。全诗共四行,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照样盛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这些都表现出一幅画的特点。

三、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准备本课的生字卡片、放大的插图及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二)识字、写字教学

学习生字。重点指导读准生字“色、春”和要求会认的字“近、声、惊”的音。

随生字“画、听、春”的学习,认识偏旁(凶字框)、“口”(口字旁)和(春字头)。

指导写字。要求学生用学过的笔画、偏旁识记字形,培养识字能力。让学生自己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利用田字格帮助写好字。注意“画”字上面的部分与不能离得太远;“听”字的口字旁要写得略靠上;“春”字中(春字头)的(撇)和(捺)要舒展些,盖住下面的“日”。

(三)朗读、背诵指导

本课是韵文形式的谜语,诗句节奏鲜明,讲究对仗,读来琅琅上口。可让学生边读每一行诗边看图,通过读和看图,体会诗中的“山、水、花、鸟”有什么特点,从而猜出谜底。然后通过范读,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能读出节奏。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四)练习提示

第三题,读一读。要求读的每一组词意思都是相对的,学生可以在读中巩固所学生字词。

(五)扩展活动

自己作一幅山水画。

(六)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1课时。

《画》教学设计及理念 15

【知识塔】

pīn   yì    pīn   xiě   yì    xiě

一、拼 一 拼,写 一 写。

rén     huǒ     wén      liù

【聪明屋】

wǒ  huì   xiě   fǎn   yì    cí

二、我 会 写 反 义 词。

kàn  kan   tú    wǒ  huì   xiě

三、看 看 图,我 会 写。

【益智园】

ná    qǐ   nǐ  de   xiǎo  huà   bǐ  lái   huà    yì     fú   huà    ba

四、拿 起 你 的 小 画 笔,来 画 一 幅 画 吧!

【参考答案】

二、近、去、下、小、黑

三、1、来

2、开

3、飞

4、笑

《画》教案 16

活动目标

1、通过比较学会用各种线条进行装饰的绘画方法。

2、通过审美评价与集体创作,提高幼儿的审美欣赏能力和协作能力。

活动准备

1、绘画作品“乌龟”装饰画和写实画各一;音乐。

2、有两头粗细不同的水笔,剪刀,画有不同形态鱼轮廓的白纸;和幼儿一起准备的海底背景。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两种相同形态不同颜色的画面

1、这两幅画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哪幅是我们平时很少看到的?我们一起来仔细看看这幅画,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是黑白色的,而且里面都是用线条画来装饰的)

3、我们来看看里面有什么样的线条?

4、请幼儿来找一找,并在白纸上记录下线条。(直线、曲线、螺旋线等)

5、看看这些线条是怎么排列的?(它们是一排排一起排列的,同一种线条在同一块地方可以多次重复画)

二、出示海底背景

1、小海龟想找小鱼玩,小鱼看见小海龟这么特别的衣服很羡慕。它想请我们小朋友在它的肚子里用线条来装饰,把它的肚子填满,记住是用线条哦!我们可以用粗的一头画外轮廓,里面用细的一头画。

2、出示“海底世界”的背景,瞧!这里还有我们前些时候一起制作的海底背景,等会你的鱼准备好了,就可以剪下来贴到背景上来,还可以和伙伴一起说说自己的鱼是用什么线条来装饰的。

三、幼儿根据要求进行鱼的装饰,教师指导

1、播放音乐《水族馆》幼儿自己创作。

2、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四、幼儿集体创作画面,评价

1、将自己的鱼摆到“海底世界”上去;教师帮助幼儿按鱼儿游玩的一条主线布局。

2、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鱼装饰的时候用到了哪几种线条。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