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整理的小学科学教案【优秀9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过程与方法: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对比实验、严格控制实验、重复实验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教学难点】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教学过程】
一、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1、我们种下的绿豆种子都发芽了吗?其他小组的绿豆种子呢?
二、整理分析实验信息:
1、教师分发实验信息统计表,由组长负责收集相同实验小组的实验信息。
2、分析实验信息:
(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有什么不同?
(2)从实验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吗?
(3)实验结论和我们实验前的猜测一致吗?
三、交流实验信息:
1、认真听取其他不同实验小组介绍他们的实验方法和获取的信息。
2、和其他的小组交流,了解他们在实验中有什么发现,听听他们怎样用数据来解释实验结果的。
3、汇集全班同学的实验,分析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对大家有异议的内容进行辨析。
4、小结: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温度、水分和空气。
四、种植绿豆芽:
1、引导:已经发芽的绿豆芽怎么处理?
2、确定任务:把绿豆芽种植在花盆中,放到适合的地方,让绿豆芽生长一段时间。
3、预测哪些条件会影响绿豆芽的生长。
4、建议对绿豆芽的生长做观察日记或者记录。
参考资料:种子发芽的基本条件是:
一是温度。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6-7℃,12-14℃能正常发芽,最适温度为20-25℃,最高为35℃。
二是水分。一般需吸收相当于种子自身风干重的120-140%的水分才能萌发。
三是充足的氧气。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
2、同样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数量是不同的。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的水中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数量。
2、能用搅拌使水中的物体充分溶解。
科学态度目标
学会使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发现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难点:学会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相应的问题。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食盐20g,平均分成8份、小苏打20g,平均分成8份、(或食盐、小苏打、2克的勺子、尺子)、装有50毫升水的烧杯2个、玻璃棒2根、白糖、味精、红糖各一份、学生活动手册、全班数据汇总表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1小包食盐,一小包小苏打,一小包碱,装有水的烧杯1个,玻璃棒1根]
1、出示食盐,提问:把它放到水里,会怎么样?(学生根据之前的生活经验进行预测。预设:消失了,不见了,溶解了。)
2、老师将食盐放入水中,搅拌使之溶解。
3、提问:除了食盐,你还知道哪些东西能够溶解在水中?(学生交流,教师板书。预设:白糖,味精,红糖等。)
4、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进行补充说明小苏打和碱,并出示小苏打和碱。(板书:小苏打,碱。)
5、提问:如果我在这杯水里不断加入食盐,一直加一直加,食盐能够不断溶解吗?那小苏打呢?能一直溶解下去吗?(学生进行猜测。)
6、提问:那么,同样多的水中,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一样吗?(学生猜测。)
7、揭示课题: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板书)
二、探索:水能溶解多少食盐和小苏打(预设25分钟)
材料准备:每组准备食盐20g,平均分成8份、小苏打20g,平均分成8份(或食盐、小苏打、2克的勺子、尺子),装有50毫升水的烧杯2个、玻璃棒2根、学生活动手册、全班数据汇总表。(实验时可以采用书本上的先取20克食盐和小苏打然后平分成8份;也可以采用平勺定量法,即用2克的勺子盛一勺食盐或小苏打,用尺子刮去多余的。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1、提问: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同样多的水中,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是否相同?如果这节课我们就用食盐和小苏打来研究这个问题,怎么研究?(预设:学生提出进行实验设想。)
2、根据学生意见,适时出示小组讨论的提示:要知道同样多的水中,能溶解多少食盐和小苏打,我们打算怎么做?我们还应注意什么?(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实验方法和注意点,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实验设计方案,教师选择关键词进行板书。(预设:水量一样多;食盐和小苏打每次加入的量要相同,并且要等前面一份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一份。板书:水量统一,每次加入量相同,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一份,直到不能溶解为止)
4、阅读科学书13和14页,思考并交流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水为什么要一样多?怎样加入食盐?什么时候加入第二份、第三份?什么时候停止加食盐和小苏打?怎样知道食盐和小苏打完全溶解了?
5、教师进行相应的指导,并演示。(采用平勺定量法时要演示如何获取2克一份的食盐——用2克的勺子盛一勺盐,用尺子刮去多余的盐,搅拌的操作规范——搅拌时玻璃棒不能碰到烧杯的底和壁,什么时候加入第二份食盐、第三份食盐,要将食盐溶解的份数及时记录下来,如何判断食盐是否完全溶解等。)
6、出示活动手册第3页,指导学生实验要求及记录:先完成食盐的溶解实验,再完成小苏打的溶解实验,并根据食盐和小苏打溶解的情况,进行记录。当一份食盐或小苏打在水中完全溶解的时候,在表格中打一个?,在实验结束时,通过统计?的数量,来表示食盐或小苏打溶解的份数。
7、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食盐和小苏打溶解的量。教师进行巡视和指导,巡视的注意点:
(1)是否按照流程进行实验;
(2)小组内是否人人参与;
(3)是否对实验仔细观察并及时记录。
8、学生完成实验后整理器材,汇总全班的数据到黑板上或者课件上。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数据汇总表]
1、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实验数据汇总表,进行交流:5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份食盐?多少份小苏打?(引导学生从黑板上的数据得出“大多数小组50毫升水中溶解了多少份食盐和小苏打”)
小结我们的发现: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盐溶解的份数多,小苏打溶解的份数少。
2、组织讨论:为什么我们在做上面实验的时候,要一份一份地加入?这样加,有什么好处?(学生交流想法。达成共识:这样一份一份地加入,能够清楚地知道,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能够溶解的份数。)
四、拓展:其他东西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一样吗?(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白糖、味精、红糖各一份]
1、教师出示白糖、味精、红糖,提问:如果想知道这几种东西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我们可以怎样研究?(学生交流实验方法。)
2、回家后同学们可以利用今天课堂上的实验方法,探究这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板书设计】
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食盐、小苏打、白糖、红糖、味精、碱……
教学目标:
1、认识杠杆;知道杠杆的作用—在什么条件下省力?在什么条件下费力?在什么条件下不省力、也不费力?以及杠杆在实际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能够积极的想办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怎样用较小的力解决的问题。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重点:在操作实验、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2、难点:认识杠杆上的“三点”(支点、重点、力点);分析、归纳、杠杆工作规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地面上是一些旧旗杆基座用的部份钢筋混凝土块。由于它们很重,瓦工们暂时还没有设法将它们运走。同学们有什么方法,把它们搬运到操场的一角去吗?
(二)学习新课
1、建立“杠杆”的概念
2、认识“杠杆的作用”
3、探索研究杠杆工作规律
4、小结:
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杠杆的外形是可以改变的,它并不都是像一根棍子。但凡是有支点、力点、重点,工作时力点与重点围绕支点转动的装置,都是利用了杠杆的原理。杠杆的工具并不都是省力的,也有是费力的,这主要是为了工作方便。人们一旦掌握了杠杆的规律,就可以根据需要,制造出各种各样的杠杆类的工具。
(三)巩固应用
1、(出示小黑板)请你举例,说说杠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学生交流。
(四)布置作业
课外应用杠杆原理做一些实事,并把所做的经过等记入日记,向大家汇报。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会比较植物和动物的相似和不同。
2、会比较人与黑猩猩的相似和不同。
3、能通过文字、语言交流比较结果。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动物、植物、人等生命的基本需求和共同特征,要有一定的空间、能生长、能繁殖后代、会死亡等。
2、知道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人和动物、植物都享有生存的权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要与其它生物和谐共处。
2、意识到要为自己及其它生物保持一个健康的生存环境。
3、养成爱惜生命、爱小动物、爱护花草树木的好品质。
二、教学准备:各种动植物、人的图片。
三、教学课时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你知道哪些动植物?
2、每种动植物都一样吗?
3、人是不是动物?
4、人与动物有何关系?
二、新课
1、揭题:“植物 动物 人”
2、动物与植物有什么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以兔子和萝卜为例作比较)
相同点:
(1)都是生物。
(2)都会生长。
(3)都需要水、阳光。
(4)都需要营养……
不同点:
(1)兔子会运动。
(2)兔子有血、肉、骨。
(3)它们的生活环境不一样。
(4)各自的味道也不一样……
3、 观察书本上第18页。
(1)这些是动物还是植物?
(2)这样有什么好处?
(3)教师小结:有些动物在某些时候与植物几乎一模一样,有些植物在某些时候与动物十分相似,简直是真假难辩!怎么会出现这样奇怪的现象的呢?它们这样是为了更好的伪装自己,防止被敌人发现,有时也为了捕捉猎物。
4、这些动物和植物之间有什么不同与相同之处?
(1)老虎和松树
(2)鱼和水草
(3)袋鼠和树叶
(学生讨论、汇报、交流,完成在自备本上)
5、人
(1)人是动物吗?
(2)为什么?
(3)人与黑猩猩比较,完成表格。
人和黑猩猩的相似点人和黑猩猩的不同点
都要吃东西人会制造东西
【学习目标】
1、了解序言的内容、特点和要求。
2、懂得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
【重点难点】
懂得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
【自主导学】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是( )
A.通行证(xíng) 蓬勃(pén) 提倡(chàng) 幻想(huàn)
B.遨游(áo) 猕猴(mí) 翅膀(bǎng) 网络(lu)
C.拓宽(tu) 羡慕(xiàn) 受益匪浅(fěi) 闭幕(mù)
D.编撰(zhuàn) 克隆(lóng) 如火如荼(chá) 绵羊(mián)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电恼 庆幸 流传 图文并茂 B.提供 繁植 眼界 科教兴国
C.查阅 闭幕 决策 通俗易懂 D.热朝 简洁 精英 基本国策
3、序言,是 的文章。作者自己写的叫“ ”,内容多说明写作缘
由、经过、特点等。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或评论本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4、读课文,试就下面内容筛选出相关语句。
科学的意义:。
科学飞跃发展的形势:。
对青少年的殷切希望:。
【自主合作探究】
5、梳理脉络。
科技知识的意义和现代科技发展的成就}——编撰的背景、目的
从小就要爱科学
(1) ——介绍、评价
(2) ——提出希望
6、《21世纪·中国少儿科技百科全书》的特点是什么?
7、你是如何理解科技知识的意义的?(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8、⑴从一定角度上看,这句话确实没有错,因为在他的背后,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那就是“知识就是力量”,科技知识是现代文明社会的立身之本。(句中“从一定角度上看”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⑵面对如火如荼的改革、开放热潮,耳闻时代列车高歌猛进的轰鸣,我相信少年朋友们定会……(这里的“面对……轰鸣”能否删去?为什么?)
⑶如果说,在20世纪50年代初,扫除“文盲”一度成为我们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那么,今天扫除“科盲”,也成为国家着力提倡之举……(在这两个句子中,“如果……那么……”表示的是什么关系?试作简要分析。)
9、文盲,是不识字的成年人;科盲,是缺乏科学常识的成年人。请就“文盲与科盲”的问题发表你的看法。
10、在生活中,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使自己具备科学素质呢?谈谈自己的看法。
【反馈检测】(14分)
10、填字组词、(4分)
图文并( ) 高( )猛进 如火如( ) 受益( )浅
11、下列句中横线上所填词语最恰当的是 ( ) (4分)
①今天________“科盲”,也应成为国家着力提倡之举,这也是迎接新世纪对我
们的迫切要求。
②这些新成就,既为广大少年朋友________奔向新世纪的理想翅膀,也为他们
________了眼界和思路。
③我相信少年朋友们定会以建设祖国为己任,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将来长大了为
伟大的祖国________新发明,作出新成就。
A.排除 提供 拓展 创作
B.排除 提倡 拓展 创造
C.扫除 提供 拓宽 创造
D.扫除 提倡 拓宽 创作.
12、结合语境,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6分)
⑴面对如火如荼的改革、开放热潮,耳闻时代列车高歌猛进的轰鸣……该书文字简介
⑵该书文字简洁……小读者们阅读后会受益匪浅。
教学目标:
1、能从身边常见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水能溶解固体物质的特征,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2、体验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意识到科学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
1、知道水有溶解物质的特征;
2、能定性地描述溶解变化;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食盐、白糖、勺子、筷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直奔主题。
师:请同学们看黑板,我们今天研究的主题是什么?
生:水变咸了(师同时板书)。
师:水为什么变咸了?
生:因为放了盐。
师:怎么知道水里放了盐?
生:尝一尝。
师:老师这有一杯溶液,谁来尝一尝?(指生品尝)
师:是盐水吗?
生:不是,是糖水,因为它是甜的,说明放了糖。
二、认识溶解。
师:同学们想不想做一杯甜水和一杯咸水呢?生:(齐答)想。
师:怎么做?说说你的方法,并说一说要用到哪些物品和器材。
(小组讨论、交流并汇报)表现好的同学给予小组鼓励。学生按照老师给的提示来配置溶液。(师巡视、指导)
强调:边做实验变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学生配置的溶液展示,并汇报实验结果。
教师引导:那我们刚才放到烧杯里的盐和糖去哪了?
(生来回答:化了、看不见了……)
引出:我们科学上称这种现象为“溶解”,根据我们刚才做的实验,你认为什么样的是溶解?(生讨论交流汇报,师简述溶解的意义)
三、深入探究,拓展认识。
在水里是不是所有的物品都能溶解?学生交流后师小结。
四、课堂反思: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指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五、作业布置:
把食盐水倒入盘子里,放在窗台上,没议案进行观察,会有什么发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运水游戏中,再次感知水的特性。
2、能认识和选择在不同情况下适宜运水的工具、材料,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3、在活动中充分感受玩水带来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准备:
水、充气盆、空桶、漏斗、瓶子、小水桶、小杯子,小铲子,小筐、小勺子、毛巾、棉花、吸水纸、海绵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起学生对水的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水吗?""水是什么样的?""玩水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不能把自己和同学的身上弄湿)
(二)通过玩水,自由探索。
1、运水。
(1)我们今天接到一个新任务,就是把这边水槽里的水运到那边的水槽里去。(不能直接倒,并且不能漏了水或着撒了水。)
(2)学生运水。(渗透教育“水是很珍贵的,别把它漏到地上了。”
2、看图片。
师:看着图片你想到了什么?
(水会流东,水很珍贵,要节约用水;谁能给人们带来方便,也能带来危害。)
(三)活动延伸:
师:今天的任务都完成得很好,下面让小水轮转起来。(两人一组)
一、教学目标:
1、依照自己的生活习惯给食物分类;
2、调查本班学生最爱吃的三种食物制成统计表;
3、了解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及其来源;
4、懂得营养要全面、合理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的:
1、每天吃的饮食,用学到的知识提高自己的饮食质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对自身的健康增强意识;
三、教学准备:
老师:图片、统计表
学生:碘酒、土豆、萝卜、花生米、部分食物卡片、部分食物实物;
四、教学过程:
1、(1)出示食物图片
提问:同学们能用一个词概括这些东西吗?(食物)
看到这些实物你有什么想法?人为什么要吃食物?
(2)导入新课:
俗话说:“人以食为天”、“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看来吃也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文化,我们不仅要吃得饱,还要吃得科学,吃得健康,这节课我们就学习:
(板书) 我们吃什么
2、认识食物并分类:
(1)学生阅读教材40页的资料,并划出你知道的营养成分。
(2)互相讨论:你们在生活中了解哪些知识?
粮食类:主要有淀粉、鸡蛋、豆制品等含有蛋白质;
油脂类:主要含有脂肪;
素菜、水果类:主要含有维生素、矿物质和植物纤维素
(3)指导学生认识食物营养标签;
3、检测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1)指导学生认识实验器材及注意事项;
(2)指导学生用”碘酒“探测”淀粉“的实验,并观察异同,做好记录;
(3)检测花生米里有没有油脂,并做好记录;
4、填统计表:
(1)学生回答最爱吃的三种食物;
(2)指名学生上讲台在统计表中画圈,其余学生思考爱吃食物含有什么成分;
(3)分析统计表,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存在什么问题?
(4)讨论:只吃我们爱吃的食物行不行?
5、小结:
食物要多样人,不能偏食、挑食,吃清淡些并多水;
30年前是吃饱,10多年前是味道,现在是吃健康。
6、作业:
了解我们一在中必须补充哪些营养,以及各种营养需要多少?并从哪些食物中获取?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材料经过加工、改造、优化后,它的性能会发生改变。
2、性能得到改变与优化的材料可以用来制作具有一定功能的物品。
科学探究:
1、通过折的方法对普通的纸进行简单加工与改造,比较纸在改变前后的变化。
2、在老师引导下,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纸折叠前后纸的承重、隔热、弹性等方面的变化。
科学态度:
1、激发学生加工、改造材料的兴趣。
2、尝试多角度、多方式地认识材料。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材料会随着人类的需求而不断改进。
二、教学准备
1、学生材料:普通A4纸、橡皮、订书机、方形塑料盒、热水、活动手册、小盒子、卡纸带。
2、教师材料:瓦楞纸板、课件、纸弹簧、普通A4纸、纸弹簧礼盒。
三、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展示交流
1、(出示一张普通A4纸)小朋友们,认识吗?这是一张普通的(白纸)(板书:普通纸)它有什么特点呢?(板书:薄、软、容易撕、可以画……)
2、你有什么办法让这张纸发生变化吗?
3、今天,老师没有带剪刀、彩色笔等工具,所以,我们用折的方法让它发生神奇的变化。注意,是神奇的变化。到底有多神奇呢?我们来看,这张普通的纸横跨在盒子上,不能承受小木块的重量。(演示)我们要来折一折,让这张纸横跨在盒子上能承受订书机的重量。想挑战吗?(ppt出示要求:挑战任务1:让加工后的纸横跨在盒子上,能承受订书机的重量!挑战时间:2分钟,音乐响起,停止挑战。)注意,成功的小组要保护好自己的纸,等会要上台来展示的哦!材料在桌子上,白纸每人一张,塑料盒和订书机同桌共用。
4、学生活动:每人一张白纸,尝试着用折的方法让白纸能承受订书机的重量。
5、(瓦楞状纸)上台接受挑战,展示说一说,你是怎么折的?(Ppt出示)
6、其他成功的同学也是这样折的吗?一样的吗?
(二)实验探究、交流研讨
1、是什么让这张白纸产生了神奇的力量呢?这两张纸有什么不一样吗?让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折叠后白纸侧面的形状。这种波浪形的纸,(板书记录纸的侧面形状)我们把它叫做瓦楞状纸。(板书:瓦楞状纸)
2、经过我们的加工,瓦楞状纸产生了神奇的力量,能承受比较重的东西,那它还有其他方面的变化吗?让我们一起来测试一下纸的变化。怎么测试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实验记录单。会操作吗?真的会?那老师要考考你了,摸一摸该怎么来操作?实验之前,老师还有一些小小的提醒:两人合作;每个小朋友都操作一下,记录在活动手册上。完成后,整理材料上交。特别提醒,手拿玻璃瓶时小心烫手!
3、汇报交流(板书:承重本领好,隔热好,有弹性)
(三)举例应用、引导思考
1、你在哪里见到过瓦楞状纸?介绍瓦楞状纸的应用。
2、观察瓦楞纸板。瓦楞纸板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要这么设计?
3、(ppt)出示各种瓦楞状纸的应用,思考:这些物品为什么要用瓦楞状的纸做?
4、小结:我们把一张白纸折成瓦楞状的纸后,它的承重能力变强了,隔热效果好了,而且还有弹性了。
(四)课后延伸、演示操作
1、今天,我们利用了折一折这么简单的方法,加工了一张白纸,使这张白纸发生了神奇的变化。其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一些简单的方法对一些常见的材料进行加工改造,让它们发挥更大的作用。
2、课后,我们尝试着在报纸上刷一层食用油,再拿一张没有加工过的报纸,往两张纸上分别滴上一滴水,观察它们的变化。播放视频。(活动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