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的除法,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不为0的整数,得到整数的商以后还有余数,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下面是人美心善的小编飞白给大伙儿找到的7篇小学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一)学习目标
1、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够在有体验的情境中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2、学生能够动手操作,丰富学生的直观表象。
3、学生能够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师因地制宜组织和开展其他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解决问题和数学思考的能力。
4、学生学会有余数的计算,提高有余数除法的计算能力。
(二)学习内容
1、基础性学习包
(1)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及笔算
(2)探究除数和余数的关系
(3)我学会了吗
(4)智慧广场:找规律
2、开发性学习包
(1)讲第六单元收集的农作物进行平均分,如果不能平均分,怎么办?
(2)丰收园
3、拓展性学习包
学生利用从家带来的秋天的果实来一起表演分东西的小品,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会人生道理——分享。
(三)实施途径
1、学科单元内整合:本单元分为两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为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算式的读法、写法和余数与除数的关系;第二信息窗内容是除法竖式的写法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两个信息窗可以整合到一起进行教学,在学生提出并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更深刻得认识有余数除法的性质以及在生活中的普遍应用;第二课时主要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并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第三课时将本单元后的智慧广场“找规律”整合到本单元作为练习课巩固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学科间整合:美术课程中漂亮的花可以整合到本单元,学生在欣赏茂密的花的同时将一定数目的花平均分成一定的份数。
3、学科与学校特色课程整合:齐文化中的《中国临淄东周殉马坑》可以在本单元中进行整合,让学生了解齐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
4、体验式活动:学生表演野餐分享秋季果实的活动,其他同学发现并解决问题。
5、课时安排:本单元学习共安排5课时。
(四)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以摆花为素材,提出一系列的数学问题:如果上例中一共有16盆花,可以摆几组?多几盆?如果是17盆,18盆,…,24盆、25盆呢?其目的:一是进一步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和计算;二是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自己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学情分析:
教学时,要让学生用23个圆片代替23盆花,每5盆为一组分一分。通过操作使学生看到:可以分4组还剩下3盆,不能正好分完,告诉学生剩下的这3盆,叫做余数。然后结合分的过程引导学生写有余数除法的竖式。着重说明在竖式中从被除数中减去分掉的数,剩下的就是余数,并介绍在横式中余数的写法和算式的读法。
教学目标:
通过改变被除数的数量,使学生自行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使学生初步感受有余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理解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道具:
练习卡片每人一份。
教学过程:
一、复习。(略)
二、新课。
1、现在有15盆花,每5盆摆一组,可以摆几组?
列式解答 15 ÷ 5 = 3 (组)
2、如果一共有16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多几盆?
如果是17盆呢?
如果是18盆呢?
如果是24盆呢?
如果是25盆呢?
板书:(略)
3、观察以上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余数 < 除数
4、小组讨论。
师:从整体上看你又发现了什么?
被除数增加,除数不变,商不变,余数随着被除数增加而增加。
三、巩固新知。(练习卡每人一份)
1、先观察被除数和除数再填方格。
A、 14 ÷ 7 =[] B、14 ÷ 2 = []
15 ÷ 7 =[]……[] 14 ÷ 3 = []……[]
16 ÷ 7 =[]……[] 14 ÷ 4 = []……[]
17 ÷ 7 =[]……[] 14 ÷ 5 = []……[]
18 ÷ 7 =[]……[] 14 ÷ 6 = []……[]
19 ÷ 7 =[]……[] 14 ÷ 7 = []
20 ÷ 7 =[]……[] 14 ÷ 8 = []……[]
21 ÷ 7 =[] 14 ÷ 9 = []……[]
22 ÷ 7 =[]……[]
23 ÷ 7 =[]……[]
24 ÷ 7 =[]……[]
25 ÷ 7 =[]……[]
26 ÷ 7 =[]……[]
27 ÷ 7 =[]……[]
28 ÷ 7 =[]
师:从A组题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从B组题目你发下了什么规律?
从A、B组题目中你发现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是什么?
无论被除数、除数怎样变化,他们的余数都比除数怎么样?
2、巩固练习。
(被除数不变,改变除数的大小,仍可发现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
3、教本P53第3题。(变式或练习由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4、完成教材P52“做一做”(判断对错)
四、全课小结。
师:[1]这节课你们学会了那些知识?
[2]发现了什么规律?
[3]在计算中要应注意什么?
随堂测试(独立完成)
用竖式计算。
88÷9= 30÷7= 26÷3=
(注意书写格式)
板书设计:
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15 ÷ 5 = 3 (组)
16 ÷ 5 = 3(组)……1(盆)
17 ÷ 5 = 3(组)……2(盆)
注:先初步认识有余数的除法,了解意义以及竖式书写,第一课时按照平均分后有剩余来写算式;第二课时探究有余数的算式中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并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求余,巩固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61、62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是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
2、知道余数一定小于除数。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除数与余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来和大家做一个游戏,好不好?
生:好!
师:(出示苹果图)大家来看,屏幕上有很多不同颜色的苹果,每个苹果的下面都有编号,现在老师不看屏幕,我找同学来随便说出一个编号,老师就知道这个编号的苹果是什么颜色,谁先来试试?
生:(活动)
师:大家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
生:想。
师:我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自己一定会探索出来其中的奥秘,而且一定会比老师做的更好。
2、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回顾温习:
师:大家来看,谁来和我们一起来学习了。
生:熊大、熊二。
师:是的,熊大和熊二想招待他们的好朋友,熊大拿出6个苹果和好朋友分享,他想给每2个苹果放一个盘子,能分几盘?
生:3盘。
师:你来上来摆一摆。(粘贴)
师:6个苹果每2个摆一盘,摆了3盘,正好摆完,我们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
生:6÷2=3 单位(盘)
师:在这个算式中,各部分名称是什么呢?
生:6是(被除数),2是(除数),3是(商)。
2、初步认识余数
师:熊二准备了7个苹果也要两个放一个盘子。大家用你们的学具自己摆摆看,你上来给大家摆一摆。(粘贴7个苹果图)。
师:看看这两次摆的有什么不同呢?
生:熊大分了3盘正好分完,熊二分了3盘还剩下一个。
师:那剩下的一个为什么没继续摆呢。
生:因为要每2个分一盘,剩下的1个不够再分成1盘了,所以就剩下了。
师:你真棒。对像这种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我们就能用有余数的除法表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板书)。
师:大家来看看怎样把它用算式表示出来。
师:被除数7表示共7个苹果,除数2表示每2个分一盘,商3表示分了3盘,所以单位要是盘,最后还余下一个大家可千万不要把它给忘记了啊,我们在商的后边加上6个点,把余下的1个写到点的后边,它余下了1个,所以它的单位要是个,这余下来的数我们把它叫做余数。
师:我们试着来读读这个算式吧?
生:7除以2等于3盘余1个。
师:读的很好。这就叫做有余数的除法,谁能再来说说这个余数表示什么呢?
生:这个余数表示平均分后剩下的数。
3、课堂练习,及时巩固。
师:很棒,现在来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打开课本61页,来看练习1,大家做一做。共圈了8组,还剩1个。一起读出算式。
生:17除以2等于8组余1个。
师:算式中每个数字各表示什么?
生:被除数17表示共有17个五角星,除数2表示每2个圈一组,商8表示平均分了8组,余数1表示还剩下1个。
师:回答的真好,第二题,共圈了7组,还剩2个,一起读出它的算式吧。
生:23除以3等于7组余2个。
师:这个算式的意义呢?
生:共23个圆,每3个分一组,分了7组,还余2个。
师:看来大家都已经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其实啊,有余数的除法中还隐藏了一个小秘密,我们现在一起去探索一下。
? 4、动手操作,深入探究。
师:拿出8根小棒,每4根摆一个正方形,看看能摆出几个?
师:你来汇报一下。
生:每4个摆一个正方形,摆了2个,算式,8除以4等于2个。
师:真棒,现在用9根小棒来摆,看会出现什么情况?你来说说你的。结果。
生:摆了2个,还余下一根。
师:为什么会余下1根呢?
生:因为摆一个正方形要用4根小棒,余下1根不能再摆一个正方形了。
师:说的太好了,怎样列示呢?
生:9÷4=2(个)······(1)根。
师:那10根、11根、12根呢?都来摆一摆,并列出算式?
师:谁来把他的结果和大家分享一下?同学们那我们不摆小棒,能自己推算出下面的算式吗?13根(13除以4等于3个余1根)、14根(14除以4等于3个余2根)、15根(15除以4等于3个余3根)。
师:现在观察这些算式,看看能发现什么?
生:发现了除数都是4,余数是1、2 3。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余数是4或者比4大的数不行吗?
生:不行,因为如果余数是4就又能摆出一个正方形了。
师:哦,现在你们有没有发现余数和除数之间的那个小秘密呢?
生:余数都比除数小。
师:回答的太好了,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都小于除数(板书)现在看看我们用这个秘密武器能不能帮熊二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如果用小棒摆这个图形,它可能余几根?
生:1根或者2根。
师:为什么呢?
生:如果余下3个的话就又能摆一个三角形了。
师:你太聪明了,摆这个图形可能余几个呢?来一起回答。
生:他可能是1—4根。
师:这个余数比除数小的武器不仅能帮我们解决摆小棒问题,还能帮我们解决很多问题,来看这个除法算式,如果有余数,余数可能是几?
生:1—5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因为余数比除数小,除数是6余数只能是1—5.
师:回答的真完整啊,那如果这个算式,只让我们写一个最大的余数,应该写几?
生:5
师:那如果我们知道余数是6,那除数会是谁?
生:8,因为余数要小于除数,除数要大于余数,余数是6,除数8比他大,所以是B.
师:真是个会思考的小朋友,我想写一个最小的除数,应该写几呢?
生:7。
6、课堂总结,课后思考
师:看来同学们对有余数的除法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不仅知道了余数的意义,还知道了在有余数除法中余数一定小于除数。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老师在上课前做的那个小游戏,希望同学们课后一起交流能够用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探索出它的奥秘,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学习。好,下课。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余数<除数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分小棒、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借助直观操作和有趣的习题,使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并喜欢数学。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经能够正确地运用表内乘除法进行计算,并且能够熟练地解决有关乘除法问题。本节课课前已经让学生准备学具和预习,已经对有余数的除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这个环节,让学生理解“从总数分走了一些,还剩的不能继续分,只能剩余”,从而理解余数的产生和意义。还要让学生知道分后剩余部分即余数必须小于除数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探究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2、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复习表内除法
表内除法口算
师:同学们已经学过表内除法了,并且学的非常棒,老师这里有几道没有写得数的除法口算题,想请同学们一起来回答一下,读算式并直接说出它的得数。(鼓励)
2、复习表内除法的含义
教师:下面我们来解决一个数学问题,同学们喜欢吃草莓吗?儿童节到了,有一个班的同学们打算在班级联欢会上摆一些果盘,他们买了一些草莓,准备每2个草莓放一盘,现在有6个草莓,可以摆几盘呢?同学们可以用小棒代替,摆一摆。6根小棒,每两根分一份,能分几份?(巡视指导)
教师:同学们是不是像屏幕上这样分的,那同学们能不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请把算式写在练习本上。(请两名同学到黑板示范)
教师随学生汇报板书,6÷2=3(盘)(强调单位的书写、算式每个部分的名称)
教师:你能说说为什么选择用除法来列式呢?
生:因为是平均分。
教师:6÷2=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这个算式表示“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三盘”
(二)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教师:同学们在摆果盘的时候发现原来有7个草莓,现在每2个摆一盘,能摆几盘呢,请同学们再次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7根小棒,每两根分一份,能分几份呢?(巡视指导)
在摆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剩一个草莓。
教师:这一个草莓为什么不能摆到盘子里?
生:因为题目中要求每2个摆一盘,剩下1个不够摆1盘。
师:我们把不能再分的数叫做余数。(板书:余数)
(2)平均分时有剩余,引出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教师:你们能把刚才摆的过程再用一个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请写在练习本上。(请两名同学到前面示范)
生:学生写出除法算式。7÷2=3(盘)……1(个)
教师:省略号后的数字,我们把它叫余数。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的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板书:有余数的除法)
教师:谁来把刚才写出来的算式读给大家呢。
生:学生汇报。(大家再一起读一遍)
师:那这个算式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呢?
生:这个算式表示“7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三盘,剩余一个”
(3)通过习题巩固认知
p60
(三)探索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1、观察课件,找出规律
有的同学用小棒摆出了这样的规律图,请你接着写出13根,14根,15根的算式。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下问题:
(1)除数都是多少?
余数都是多少?
余数可能是4吗?余数可能比4大吗?
为什么?说说你的想法。
(2)余数和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板书:余数小于除数
(3)拓展---摆五边形,三角形
2、通过习题巩固认知(课件)
(四)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除法”,教学例4,练习十三的第2、6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初步培养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索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从生活数学到数学问题的抽象过程,感受知识的现实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结合商和余数在实际情境中的含义正确写出相应的单位名称。
教学难点
运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表格。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教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猜做个游戏好不好?
出示课件:想一想,第十六个图形是什么样的?第35个呢?第98个呢?
教师:咱们运用有余数的除法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同学们真厉害,猜得非常准确,其实这就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就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
二、尝试问题,自主学习。
(1)显示例4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教师:在同学们的体育活动当中也会出现有余数的除法的实际问题,大家请看!
提问: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你能根据图中的有效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1:有32个同学
生2:老师要求每6人一组
生3:可以分几组,还多几人?
(课件同步出现:可以分几组,还多几人?)
师: 你能帮老师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吗?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开始吧。
(2)自主学习,尝试解决问题。
教师:小帮手们动作可真快!请两位小帮手给大伙儿说说你的计算方法。
师:哪位同学给大家说说自己的算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口述板书,
如果有的学生没有写出单位,这时提问:
师:这里的商5表示什么意思呢?余数2呢?那单位各是什么呢?(根据商和余数的单位提问:
教师:你们知道这里的商5表示什么意思吗?余数2呢?
生:商表示可以分5组,余数表示还多2人。)
(3)出示练习十三的第2题。
师:下面这道有关跳强绳的问题怎么解决呢?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19-8=11(米) 11÷2=5(根)……1(米)
答:可以做5根短跳绳,还剩1米。
三、探究合作,解决问题。
教师:同学们,当你的练习本用完后,你一般会怎么处理它呢?
生1:把它扔了。
生2:卖给废品回收站。师:你可真会节约再利用资源。
教师:这些纸是可以重复利用的。
播放课件。
看完后出示:
据调查统计,在一所有一千名小学生的学校里,一个月可回收废纸约2万张。按1000张纸重约1千克计算,卖给废品回收站可得人民币20元。如果同学们平时收集牛奶盒、矿泉水瓶、饮料瓶等可利用资源,可换得人民币35元。今年我省不少地区遭受到了洪灾,我们可以拿这些钱为灾区小朋友做些什么呢?
生1:把这些钱捐给他们。
生2:用这些钱购买学习用品送给他们。
教师:同学们可真有爱心!
出示课件。
教师:这里出现了什么问题?你能解决吗?
教师:第二个问题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吗?各小组可以先讨论,再写下各位购买方案。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表格,将自己认为最好的购买方案进行整理,填写在表格内。开始吧!
学生一边讨论教师一边巡视,学生讨论完填写好表格后,老师提问。
教师:谁愿意来展示自己的解决方法?
教师:同学们觉得这个同学的方案好吗?好在哪里?�
教师:废物再利用可以给我们带来这么好的效益,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大家可得注意回收,这样既可以保护环境,还可以节约能源,让我们来争当环保节能的小公民吧!
四、课外延伸,拓展思维。
师:三年级一班的同学们也利用废物回收,换来了一些班费,组织大家进行了一次旅行,在旅行中他们遇到了一些问题,请看!
出示第6题的情景图。
先让学生观察“丛林探险”情景图。让学生从两名同学的对话以及图中的指示牌,获得数字信息,解决“坐车”和“租船”问题。
师:从图中同学们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生:丛林探险活动每辆小车坐6人。
生:我们班有44人。
生:激流勇进游戏每条船坐5人。
师:小男孩小女孩提出了什么问题?
生:如果全班都玩“丛林探险”,最多可以坐满几辆车?会有剩余的人吗?
生2:如果都玩“激流勇进”,应该租几条船呢?
师:请同学们自己先自个儿想想,然后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方法,并列出算式,说明理由。
(1)坐车问题:44÷6=7(辆)……2(人)
答:最多可以坐满7辆车,还剩余2人。
提问:剩余这2人怎么安排呢?
生:再坐一辆车。
(2) 租船问题:44÷5=8(条)……4(人)
教师:你对这种租船方法有什么看法吗?
教师:你可真会发现问题。
教师:剩下的4个人不去了吗?怎么办呢?
师:应该租几条船呢?为什么?
教师:你为什么要把8加1呢?
8+1=9(条)
答:应该租9条船。
教师:你考虑得可真周到!
教师:同学们在外游玩的时候可得注意安全哦!
五、结束课题。
教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感今天受?对自己和他人有何评价?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教学内容:课本68页的例6以及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熟悉的生活事例的探讨与研究,进一步学会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在解决较复杂问题中,感知余数在生活中的灵活应用,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运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解决和余数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将生活实际问题转化为有余数的除法计算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咱们来做个小游戏,从1开始依次往下数1、2、3、4、5,轮回来6、7、8、9……一直这样数下去,每一个数都对应一个手指。现在老师说任意一个数,你能马上就找到这个数对应的手指是哪个吗?试一试。
数到24是哪个手指呢?
有的同学是一个一个的数,老师一下子就知道是哪个手指,你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吗?学习完今天的知识你就明白其中的道理啦!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6,出示课件图片。
(1)提出问题。
师:仔细观察图片,你们发现了什么?
(有13面小旗子,它们摆的很有规律)
师:知道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吗?
师:按照这样的规律,你知道第16面小旗子应该是什么颜色吗?
(2)解决问题。
师:大家开动脑筋想一想,看看谁能很快就知道第16面小旗子是什么颜色。
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反馈。
(是黄色)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说说你们的方法。
预设:
生1:最后一面小旗是第13面,我接着往下画,画到第16面小旗是黄色。
生2:小旗每3个一组是一样的,每一组里面的小旗都是按照同样的顺序排列。16个小旗3个3个一圈,圈了5组,剩余1个,这1个就是第16面小旗子,他是第6组里面的第1个。按照排列的顺序,可以知道是黄色。
(引导学生明白这种圈一圈的方法可以用除法来表示,根据摆小旗的规律,用除法的余数能够快速解答这种周期问题。因为余数是1,就说明第16面小旗时某一组里面的第1面,应该是黄色。)
(3)验证结果。
师:用16÷3=5……1这样的求余数方法进行判断,结果正确吗?
同桌之间相互讨论,然后说一说。
2、想一想:如果按照那样的规律往下摆,第27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呢?(第68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思考解答。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五”第4题。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说说图中的珠子是按照什么样的规律串在一起的,然后独立思考第24个珠子是什么颜色,说说解题的思路。
2、完成“练习十五”第5题。
六一儿童节,校园会场上摆了很多漂亮的花盆,看看是怎么摆的。如果一共要摆32盆,那么最后一盆应该摆什么颜色的花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小组讨论后交流、反馈。
3、完成“练习十五”第6题。
(1)引导学生用求余数的方法进行判断。
(2)这是一道思考题,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明白一个月里面完整的星期有4个,就是说一个月里面至少有4个星期六和星期日,但是题目中说6月有5个星期六和星期日,意味着六月的前两天应该是星期六和星期日,这样才符合题意。
四、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现在回过头来想一想我们做的小游戏,其实它和我们今天学的用除法余数来解决问题有关系。你发现其中的奥妙了吗?它的奥妙就是每次都数5个,就是把5看作一组,做除数,报出的数就作为被除数,然后用报出的数除以5,看余数是几。余数是1就是大拇指,余数是2就是食指,余数是3就是中指,余数是4就是无名指,没有余数就是小拇指。
教学内容:
课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p5 2(例3)~~p53上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余数,知道余数的含义;
2、在初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基础上,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
4、通 过探究过程,使 学 生 感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培养探究性学习能力;
5、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探究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教具准备:课件、多媒体设备
学具准备:水果卡片(不同的水果),鲜花卡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请同学们运用已经学过的找规律的知识,用学具设计一个规律,然后告诉老师,你是怎么摆的,接下来你想让老师猜几号学具,老师不用看就能猜出它是什么。不信,谁来考考老师?
2、学生摆、问老师、老师答。
二、探究新知
1、观察图意,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的校园情景,认真想一想哪些使可以用除法来解决问题的?(课件展示)
学生提出问题
2、实际操作,感受新知
(1)。教学例题1。
a.利用课件演示例1:国庆节到了,同学们打算将联欢会的会场用鲜花布置,小朋友先般来15盆花,他们打算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
b.动手操作:
c.提问思考:
d.尝试列式:如果用计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e.你能说说列竖式的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吗?
(2)。教学例题2。
a.课件演示例2:同学们将校园一角的23盆花全部搬到了会场,还是每5盆摆一组,最多可以摆成几组?
b.仿照例一的方法进行探究,发现有什么不同?
c.认识余数:23里面最多有几个5?这余下的3盆不够再分一组,这个数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板书课题:余数)
d.尝试列式:23÷5=4(组)……3(盆)
e.适时小结: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接着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f.小组讨论:如何列竖式?把自己的想法和同组的小朋友说一说。
g.列出竖式:
(3)。观察比较:看看例1和例2的竖式,比一比,从这两道题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
三、观察比较
观察一组列式,你能发现什么?
a.课件展示
b.小组讨论
c.全班交流
d.小结:
1、剩下不能再分的数叫余数;
2、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四、巩固拓展
1、猜猜看 : 课件展示,学生猜
2、拓展题:
现在你们能想出老师为什么会很快猜出你们前面所摆的学具是什么了吗?
你们也能运用今天学的“有余数的除法”知识,很快地猜出第24个、第30个图形是什么吗?
五、归纳小结,结束全课
小朋友,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你体验最深的是什么?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_三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是学生知道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让学生体会有余数出发的实际背景。
教学重点:
知道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来自生活中。
教学过程:
复习乘法口诀。
一、结合生活情况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实际背景。
(1)让学生独立观察教材
思考问题:
你发现了画面中有什么活动内容?(按顺序)
(2)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自己观察到了什么内容。你想到了什么?
(3)各组代表汇报。
(4)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数据。
这是某个校园里的活动情景图。从图中发现了教学大楼前面的两树之间都插着4面不同颜色的旗子,升旗台上也飘着一面国旗。
运动场上每4人一组小朋友在跳绳。
篮球场上每5人一组准备打篮球比赛。
板报下面摆的花是每3盆摆一组,旁边还有很多盆花。
(5)根据上面的。信息(条件),想一想能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大家在小组议一议。
2、感知生活中处处有除法。
(6)学生汇报。(略)
(7)师:以上这些活动,你们在那里见过或自己亲身参加过呢?
生:(略)
3、体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师:除了以上这些数学问题,你们谁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且使用除法计算的?
(可根据全班的总人数,每人一组坐可以坐几组……)
二、练一练,圈一圈。
大家来圈△,一共有15个△。
1、每份3个,共几份?
2、每份4个,共几份?还多几个?
3、每根5个,共几份?
4、每份6个,共几份?还多几个?
三、摆一摆,填一填。
1、∮∮∮∮∮∮
6÷3=□
2、∮∮∮∮∮∮∮
7÷3=□
四、汇报自己这节课学会什么。
五、总结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