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6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教材分析:
本课巧妙地将美术、音乐、科学、语文等学科融合在一起,通过乐器的制作,加工以及乐队的筹备和演出等一系列的活动来展示学生的智慧和才华。是一堂生动有趣的综合探索课。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运用多种媒材制作出可以演奏的乐器并进行装饰。
2、通过多学科渗透,培养学生运用综合知识进行探索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索、群体合作的精神,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制作打击乐器并编童话剧。
教学难点:
构思巧妙
教学用具:
废旧瓶子、易拉罐、铁桶、卡纸、水粉颜料、毛笔等。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老师给你们听一种好听的声音。你们知道是什么东西发出来的吗?
(师在一个小瓶子里装了点水,用小棒敲出声音)
老师在另一个瓶子里装更多的水,听一听,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
总结:装不同的水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二、新课
1、玩一玩
请同学上来玩一玩,看谁敲得好听!
2、画一画
想不到可以敲得那么好听,可是它不好看,我们把它装饰一下吧!
师演示:
1)在瓶子里装不等量的水
2)调好水粉颜料,用毛笔在瓶子上画花纹,色彩鲜艳些!
3)用绳子固定好劲部,吊在棒子上。
装饰好玻璃瓶,就是一组漂亮的“编钟”了!
3、启发思维
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发出声音?
学生讨论回答:易拉罐、铁桶、碗。.。.。.
4、欣赏优秀作品
1)把空的金属桶蒙上布,画一个可爱的小动物,就变成一个可以敲响的鼓了!
2)装了豆子的易拉罐能晃出奇妙的声音。
5、学生实践
你们带了哪些材料?可以做成什么样的乐器?装饰和美化乐器,使它变得更漂亮可爱。
6、游戏(小组合作)
美术和音乐都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采。用我们自己做的乐器,设计一个背景和道具来组织一场小小音乐会,多有趣!
1)画背景,编剧。
2)做道具
3)又演又奏
学生表演,师巡视指导。
7、评价
学生互评自评,选出“最佳创新”奖,“最佳表演”奖等。
三、小结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废旧材料,只要我们多动脑多动手,就能创造出更美丽有趣的东西来!
教材分析:
通过引导学生对生活日用品的外形、功能的观察和分析,了解它们的结构和作用,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热情,充分的让学生体会创造的愉悦。
教学目标: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了解生活日用品因其用途不同而造型各异,感受丰富的联想和大胆的表现带给我们的乐趣。
2、根据生活日用品的不同外形,通过思考讨论进行描述能够敢于联想,用于实践。
3、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对日用品的联想,感受丰富的联想和大胆的表现过程中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对生活日用品的联想,认识到丰富的联想和大胆的表现,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热情。
难点:引导学生对生活日用品产生联想,并把自己的联想表达出来。
(三)教学准备:
有关生活日用品、课件、各种工具和材料。
(四)教学过程:
同学们,老师听说我们班的学生特别聪明,那么老师想考考大家,看看你们到底像不像老师听说的那样?我们来做个猜谜游戏怎么样?(课件出示图片)
猜猜这是什么?(球拍、秒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出示课题:14.生活日用品的联想
二、新授:
师:谁能说说你对“联想”这个词是怎样理解的?
生1:根据某事物进行想象。
生2:看见此事物而想到的东西。
师小结:由某一事物而想起其他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这就是“联想”。
2、如何进行联想呢?让我们找方法:(课件)
①考考你:(图片外形)猜这是什么?勺子、秒表问:是根据日用品的什么猜想出来的?
生:外形(板书)
小结:同一角度观察,每个人会产生不同的联想。
②(图片勺子)问:这些都是什么,老师给它变了?
生:角度。师补充:我们可以多角度观察。(板书多角度)小结:同一个勺子变换角度,会产生不同的联想。
③(图片毕加索《牛头》)问:这是什么?生:自行车把手和车座
师:西班牙画家雕塑家毕加索利用废弃的现成品进行组合,简单而逼真。(板书组合)
师总结:刚才用到的拟人方法就是联想中的一种方法!
(课件)我们再来看看这些作品,也会给同学们带来创作的灵感。
3、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带来的生活用品,你能联想到什么?讲给大家听。
生:水瓶倾斜着可以联想成蝴蝶;横着联想成汽车;勺子可以联想成人物等。
4、示范制作方法:大家的想法真好,我觉得xx同学的想法最好实现。让我们看看将xx同学的水瓶变成蝴蝶的方法。
制作过程:
(一)根据用品的外形从不同角度进行联想;
(二)利用手工纸剪出制作蝴蝶需要的部件。(如:眼睛、翅膀、装饰等。注意色彩搭配)
(三)注意动态特征的表现。
(四)整理完成。
师:谁来说说将水瓶变成蝴蝶的方法?
生:总结步骤。
师:这种方法你学会了么?
三、提出作业要求:
师:想对你手中的日用品进行联想么?让我们看看制作要求:(课件)
(一)根据自己手中的生活用品的形状,大胆展开联想;
(二)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创作,注意色彩要深浅搭配。
(三)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和旁边的同学合作完成。(分工要明确)
师:现在请大家发挥你的奇思妙想,用你手中的画笔、彩纸等材料,将我们生活日用品来个大变样,来参加生活日用品“变、变、变”的竞赛游戏,好么?生:好。
师:看谁能在竞赛中获得奇趣星、巧手星、色彩巧配星?
四、学生创作,教师巡回辅导:(课件循环播放欢快音乐)小组合作要明确分工;强调色彩深浅搭配;
根据生活用品的外形特征进行联想。
五、展示作品,评价提高。
(1)学生自评(创意说明)
(2)学生互评,教师随机点评。(新秀奖、奇特奖、最佳色彩搭配奖。)
六、总结:
师:真没想到大家能把这些不被关注的生活用品,通过丰富的联想和巧手的配合,变得这么漂亮新奇!
让我们拿起联想装饰后的生活日用品,找到你的小伙伴一起手拉手跳起欢快的舞蹈来结束我们今天的美术课!
板书:
14、生活用品的联想
外形、夸张、角度、拟人、组合、特征突出
《生活日用品的联想》是一节造型表现课,本课引导学生认识生活日用品因为用途不同而造型各异,从而引起学生对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学生在此课中可自由选择表现形式,从学生的作业看,大体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绘画表现,二是装饰制作。在教学中我重点进行两方面的指导,第一,在观察同一物品时,可以调换不同的方向和位置进行观察,因观察角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联想;第二,同一物品从同一角度观察,也会产生不同的联想。课堂中也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由于日用品的范围很广,少数学生一时很难确定自己的表现对象,后来我就带学生把日用品进行了简单的分类,帮助学生确定表现对象。用构图问题,解决本课知识重点,结果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本课教学中还存在着些不足,如,示范作品对学生的思维有了束缚,学生有模仿现象,作品的创新意识还不够强;没有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即自我学习的意识不突出,学习较被动。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加强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创造性的培养,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真观察、分析草类植物的结构、外形特征,对草进行具体细致的描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组讨论、情境创设的方式,能用线描的方式表现一片草丛,体现草叶之间、草与人物或动物之间的遮挡和远近的空间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同学们细心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不同草的形态、结构以及相互穿插的遮挡关系。
2、教学难点:富有创意的表现草丛里的各种关系、丰富画面。
三、教学方法
欣赏教学、合作探究法、演示法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视频、图片的方式进行导入:
关于草的图片或者关于草的生长过程的视频。
2、谜语的方式导入:
①谜题:早有茅头(打一字)谜底:草解析:“茅”字前头,为“艹”,与“早”组成“草”字。
3、唱歌的方式导入:
《青青河边草》歌词:
青青河边草悠悠天不老
野火烧不尽风雨吹不倒
青青河边草绵绵到海角
海角路不尽相思情未了
青青河边草悠悠天不老
野火烧不尽风雨吹不倒
4、诗歌的方式导入:
例如:《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二、新授
1、初步对草进行了解。
草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植物,随处可见。让同学们拿出自己带的小草或是回忆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所看到的小草的形状、颜色、闻到的小草的气味,以及摸到的小草的感觉等。
在同学们讨论完成以后,给予同学们积极正面的评价,并且适当的给同学们科普一下关于小草的知识,比如:小草现在大概有130多万种,种类非常多。(结合图片)
2、深入分析,了解草的。画法。
不同种类的草,造型结构不同,带领同学欣赏不同的草,观察草的造型特点。、
如:狗尾巴草,外形细长,上尖下宽,筋络明显有顺序的排列,与蒲公英叶子形成对比,蒲公英叶子绿褐色或暗灰色,先端尖或钝,边缘倒向浅裂或羽状分裂,裂片齿牙状或三角形,基部渐狭,下延呈柄状,下表面主脉明显,被蛛丝状毛。
在观察不同草的造型之后,让同学来画一画看似平凡的小草,小草每一片叶子都是一个美丽的图形,感受小草的魅力。
绘画完成后,老师结合潘天寿的《兰》,教学生用线描表现草的穿插关系及空间关系。(注重技巧的教授)
3、思维发散,丰富画面效果,表现故事性。
结合书中的《格列佛游记》和《青庄家》的赏析,开发学生思维,让他们展开想象,看看小草丛中的其他事物,如小青蛙、小蝴蝶、小蚂蚁与草丛有怎样有趣的故事。让学生学会表现画的故事性,通过场景描绘丰富画面。
4、老师示范,强调技巧,突出难点。、
绘画过程:构图——描绘草丛(强调空间关系及穿插关系)绘画过程中注意提醒学生,线描的表现技法——通过其他事物丰富画面效果,增加故事性(提示学生注意线条的疏密关系、黑白灰关系、线条流畅度等。)
3、巩固
学生自行操作完成属于自己的作品,老师下台巡视指导学生,提醒学生注意画面效果的把控。
当学生制作完成后,老师请学生进行点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4、小结
从知识点和情感两个方向总结,可以用学生起来谈收获这种形式进行,加强互动。
知识:学会草的穿插关系和空间关系,知道利用事物丰富画面效果。情感:留心观察身边平凡的事物,感受平凡带来的美好。
5、作业
(1)观察草一年四季的变化,尝试绘画出它的一生。
知识要素
形的联想与创造
技能要求:
对树叶裁剪、拼贴或添画
教学目标
体验与发现:课件演示,发现树叶中隐藏的变化与美丽
实践与创造:通过对树叶联想,制作独创画面
欣赏与评议:能从主题、构图、色彩等方面进行欣赏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进行各种有效联想
教学难点
树叶的创意
教学过程
一.讨论与导入
1.四人一组讨论欣赏各自带来的各种形状的叶片。
2.屏幕放一片特征明显的叶片,让学生联想,起到启发的作用。
3.准备放大镜,让学生在放大镜下观赏树叶。
4.提问:这些树叶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你有什么想法?(允许学生有各种想法)
二.欣赏与议论
1.屏幕展示有树叶联想制作而成的美术作品一两幅。
2.课件分解作品完成的过程。
3.出示课题,学生畅谈自己的创意。(注意如果作品展示过多会限制学生的创意)
三.构思与绘制
1.在底版纸上摆放形状不同的树叶进行联想。
2.教师提出不同层面的作业要求。
3.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并按自己的意愿,完成作业。
(教师提示:尽量不和别人的画面雷同。)
四.展示与设想
1.作业展示,相互欣赏,发现别人有创意之处。
2.教师提问:要是再给你一次创作的机会,你会有新的联想吗?什么联想?
学习目标:
通过回忆和现场观察,知道“近大远小”是人们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视觉现象。
能运用“近大远小”的原理画出较准确的有透视效果的风景画面,体现纵深感。
训练观察能力,提高准确还原平面表现的水平。
重点难点:
理解“近大远小”的原理,画出有明显的“近大远小”透视效果的风景画面。
表现“近大远小”视觉现象的画面时对直立物体的认识及再现。
学习准备:
教师准备:有“近大远小”透 ww w. 视效果的风景图片,如街道、铁路、建筑、树木等,制作“近大远小”教具所用厚卡纸,大师的作品。
学生准备:外出旅游时的照片、绘画工具等。
学习过程:
感知与体验:
1、观看。
(1)观看有“近大远小”透视效果的风景图片以及同学外出旅游时的照片,老师向同学介绍画面上的风景名胜,也请相片的主人向大家介绍照片中的风景,初步感受“近大远小”的情境。
(2)观看西洋绘画作品,如“通往弗拉基米尔的路”、达芬奇的“蒙拉丽莎”、凡高的“夜的咖啡馆”等作品,
体会画面的纵深感。
(3)观看教师制作、演示道具:先取方形纸一张,然后在纸面中间刻三条与方形的边相平行的三条线,最后折叠第四条边并将中间的方形推平,产生透视效果,以此解释“近大远小”的现象。
2、同学分小组展开讨论,说说自己观察到的现象,看看究竟是哪些线发生了“近大远小”的透视变化,除了“近大远小”之外,你还发现了那些透视变化。
3、游戏。
同学将自己手臂伸长伸短,用手掌遮挡住观察的视线,看看手掌离眼睛的远近与观看的结果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教师根据同学的讨论作简要总结:
创作与表现:
1、跟画练习:
(1)教师在黑板上演示有纵向感的道路,学生临摹。
(2)教师在道路两旁由近到远添画树木,学生临摹。
(提示:教师在学生跟画的过程中要注意提醒他们关注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即凡是横向的物体基本上都出现了透视变化,而纵向的物体基本上都没有出现透视现象。)
2、创作练习:
(1)学生在已经画好的草稿的基础上自由添加道路两旁的景物,除了注意表现出“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以外,还要表现“近清远糊”、“近暖远冷”等效果。
(2)再做适当添加,补充一些路两旁的细节,如价格牌、自行车、行人等,将画面画完整。
评价与反思:
1、大家将完成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大家坐在各自的座位上一起欣赏作品,看看哪一幅作品最有纵深感。
2、提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有关透视现象的疑问,请同学和老师给予解释。
3、教师和同学共同欣赏由国画形式所表现的山水画,比较其与西洋风景画在表现远近景物方法上的区别。
教学目标:用清水和墨在生宣纸上能调出焦、浓、重、淡、清等深浅不同的墨色。中锋、侧锋是画最基本的用笔方法。知道荷花的基本画法。会运用清水调出不同的墨色。会运用中锋和侧锋这两种方法画荷花。体验画的笔墨变化,感受笔墨变化所带来的乐趣。丰富学生的审美感受,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焦、浓、重、淡、清等墨色的调配,中锋、侧锋两种用笔方法,荷花的基本画法。
教学难点:墨色的调配。
学习材料:毛笔、墨汁、画颜料、生宣纸、调色盘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教师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用墨色在不同的纸上绘画。
说一说纸上的墨色有什么变化。
学生动手实验,并说己对画绘画的初步认识及笔墨的特性。感受画的表现特点,了解绘画工具的性能。
2、教师演示,中锋与侧锋的运笔方法。
3、演示墨色的几种变化(焦、浓、重、淡、清)。
提问:说一说墨色有什么变化?怎样表现的?
:中锋与侧锋是两种最基本的用笔方法。墨色的变化是通过水和墨调配出来的,它是画造型的基本手段之
4、课件展示,欣赏画家潘天寿的作品《晴霞图》。
组织学生讨论:指出画中的不同墨色变化。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中锋与侧锋的运笔方法。
揭示课题:笔墨游戏——荷花
5、荷花的画法:
(1)课件展示荷花照片与绘画作品比较。请学生分析绘画作品是怎样表现的。
(2)展示荷花的叶、柄、花头各部分的画法。
(3)欣赏学生作品,说一说他们是怎样画的。
学生观察并跟教师一起练习。
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欣赏作品,小组交流讨论,汇报结果。
学生观察与思考:如何用画表现荷花?
认识用笔与用墨。了解画的基本知识。
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学生实践
学习荷花的画法,培养分析能力。
1.组织学生表现荷花。
2.教师辅导:中锋与侧锋的运笔,调配墨色的变化。
3.鼓励学生大胆实践。
学生表现荷花,随时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提高画的表现能力,体验绘画过程的乐趣。
四、欣赏评述:
组织学生把作品挂起来,引导学生感受笔墨表现的快乐。表扬大家敢于表现、敢于创新、展示个性。
1.学生自评,介绍自己的作品。
2.学生互评,说说对他人作品的感受。
提高欣赏能力,感受成功喜悦。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展示上节课学生作品,学生评述
三、课件展示不同时期的画作品(配合说明)。
学生欣赏。开阔眼界,提高对画的兴趣,了解的传统绘画。
四、鼓励学生创作
五、学生创作
六、欣赏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