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一句话叫“凡景语,皆情语。这些景物在作家的笔下,有着或喜或悲的情感,如果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投身到大自然中,那时的景物又会有什么特点呢?让诗人李汉荣做我们的向导,我们到《山中访友》吧!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以下是爱岗的小编sky帮大伙儿找到的《山中访友》教学设计(优秀10篇),欢迎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设计理念: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注重“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同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以上目标的达成,要依靠学生的朗读实践,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课文简析:
这是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境”,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是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我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述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完美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并完成预习作业;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当你们久居城市,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的感觉?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境?那么今日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境”,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板书:题目、作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正音:检查预习,读准字音。(课件)
(抽学生试读,师生纠正,学生齐读)
幽径(jìng)唱和(ha)湛(zhàn)蓝栀(zhī)子津津(jīn)乐道玄(xuán)奥清澈(cha)禅(chán)心犬吠(fai)吟(yín)咏憔(qiáo)悴(cuì)树冠(guān)凝(níng)静
2、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思考课后作业一:作者访问了哪些朋友?作者怎样称呼他们?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目。
3、回答思考的问题,并提出疑难。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1)交流明确:作者要访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们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2)古桥──老朋友树林──知己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蚂蚁──小弟弟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4、快速浏览说话: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朋友”?用“我喜欢因为”同桌说话。
三、精读课文,领悟情感
(一)精读第三段,教给学习方法。
A:下头,让我们跟着作者,一齐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大家一齐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生齐读第3自然段。)
B: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课件:课文插图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默读画句,读后交流。)
C:引导理解“德高望重”,说说你从哪体会到古桥的“德高望重”的?交流明确:“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德高望重”的具体体现:(引导抓住“几百年”、“多少人马”、“躬着腰”、“俯身凝望”等关键词句理解古桥为人们服务的时间之长,服务之多,真是默默无闻,任劳任怨。)
D:随着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仅有他依然如旧,默默地站在这涧水上,为大家服务。难怪作者一见到他,就由衷地赞美他,对他说──(引读:啊,老桥,你如)
F:小结:这就是作者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把自我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说说我们学习这一部分的方法。
讨论明确:朗读课文──勾画关键词句──理解资料──体会特点──诵读课文
(二)自学课文其他部分,并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自学提纲:(课件)山泉部分:(朗读──勾画──理解──体会──诵读)
1、这段文字运用了、、、修辞方法。
2、这段文字写出了作者的哪些“朋友”?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3、“抬头望你,我想起了历代的隐士和高僧。”这句话中的“你”指什么?作者善于联想,由“悬崖”想到“隐士和高僧”,那么“悬崖”“隐士和高僧”有什么相似之处?
老柏树部分:(朗读──勾画──理解──体会──诵读)
1、请概括上头第一节的资料。
2、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3、文中加点的“恩泽”一词是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4、为什么说我和蚂蚁“也做了一回患难兄弟”?
5、结尾的省略号改成句号行不行,为什么?
(三)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讨论后归纳: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作者构思新奇,想像丰富,充满童心童趣。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让人感到更加亲切,使景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活力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样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四)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讨论后明确: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五)诵读课文,再次感受自然之美和课文的语言之美。
第二课时
一、欣赏佳句,积累语言
回忆课文资料,并说说你对这篇文章感触最深的一点,带着感情朗读这些句子,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引导学生积累、交流朗读以下的精彩句子:
①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②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比喻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并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③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拟人形象地表达了自我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④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联想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己”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⑤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
排比,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采用第二人称,读来倍感亲切、热情。
⑥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二、体验情感,反思言行
1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境”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探究后教师小结:
当你带着好奇和简便愉快的心境读完这篇散文之后,在你被那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带进山中之后,你除了被童话般的意境陶醉外,你还会从字里
行间透出的情愫里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那种深切的热爱。并且,你还会感悟到作者对人生那种深邃的思考──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2美读课文,把作者描述的景物和他丰富的联想、精美的语言印在脑海里。
三、拓展对话,发展语言
假设你是某一景物,实际上景物已经成为游人的朋友了,请你以景物为主角,与游人互诉心声,学习小组合作,进行创造性对话。
──使学生明白作者是怎样抓住不一样景物的特点,进行细致的对话式描述(充满深情),在写作中要注意仔细地观察周围的事物,掌握写作技巧,提高自我的写作水平。
一、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并组词。
2、辨字组词。
激邀俯府暴瀑悄俏峭捎消哨驱躯岖津律肆狭陕峡侠
3、抄写本课你积累的好词佳句。
4、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古桥
大树
1山中访友(与大自然深情地对话)山泉热爱大自然
溪流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湛蓝”“清澈”“玄奥”“德高望重”“津津乐道”等词语。
2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知文章意境,找出所访之“友”的具体所指。
3提高学生的人文涵养,在领略自然美的同时,懂得尊重自然,珍视生命。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重点词语,理清思路,品味赏析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揣测写作意图,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
教学方法:
朗读法 联想想象法 自读点拨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回忆环节,引入新课)唐代苦吟诗人贾岛,以“推敲”的诗坛佳话而为人们所熟悉,有谁能够背出他的另外一首诗?《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从题目“山中访友”上看,请同学们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寻访的是怎样一位友人?(诗人?僧人?隐者?)
二自由朗读,掌握字词
字词(略)
划分层次(按事情发展的经过)
前去访友 访友途中 访友归来
三分层次讲解
第一层次:
⒈作者去访友的心情如何?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明确:几个“好”字(好风,好清爽,好心情)几个动词(撞个满怀,哼几段小曲)
愉快,期待的心情
第二层次:
⒈请同学速读全文,来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测,作者走进山林,究竟寻访的是怎样的朋友呢?
(古桥 树林 山泉 小溪 白云 瀑布 悬崖 落叶 小花 阵雨 蚂蚁 归鸟)
⒉这些朋友各自有什么样的特点?请把相关的词句朗读出来,并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
(德高望重的)古桥 (青翠的)树林 (洁白的)白云
(雄浑的)瀑布 (明镜般的)的山泉
(小诗般的)溪流 (玄奥的)悬崖
(清纯的)云雀 (慈祥的)老柏
⒊每个朋友作者都赋予了它一个特地的称呼!想一想,这些称呼是否可以相互调换?为什么?
明确:称呼有鲜明的形象特征,与景物想融合。
⒋一场突如其来的雷阵雨是否破坏了作者的好心情?按照你的生活体验,雨后的山林会带给你哪些新奇的感受?请用自己的话给我们描绘一下。
第三层次:
⒈本文的结尾与篇首之间在结构上是怎样的关系?(首尾呼应)
⒉本文结尾与篇首在感情上有何异同之处?
明确:篇首(欢快,期待)
篇尾(心满意足,高兴)
总结全文,回到课题“山中访友”为何把这些动植物说成是“友”?换一个题目好不好?比如说“山中观景”或者“山中见闻”。
明确:拟人手法的运用,深化了作者的感情。
四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⒈学习了本篇课文,同学们都有些怎样的体会?(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
⒉课文研讨与练习二,假设你是某一景物,与游人互诉心声,你想对游人说写什么?
(感情真挚,用第一人称)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品味重点语句,理清思路,了解文章的新奇的构思。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前分组自习字词,教学课件制作
《山 中 访 友》
字
词
jìnghèzhànzhīxuánchè
幽径唱和湛蓝栀子玄奥清澈
Chán fèi qiáocuì guān
níng
禅心犬吠
憔 悴
树冠
凝静
“我”在山中主要拜访了哪些“朋友”?
答:
作者都是怎样称呼它们的?
答: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小组交流,导入新课。
1.你从《山中访友》这个标题中读到了哪些信息?地点、事件、作者对朋友的感情情感:“访”( 喜爱、赞美、敬佩)
2.通过我们对文章标题的理解,你们认为应怎样来朗读?
带着好心情,心里想着美好的画面,读得轻一些,美一些。读文章时,就好像我们在跟好朋友面对面地叙旧般自然、亲切、有感情。
今天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山中访友》,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
(1) “我”在山中主要拜访了哪些“朋友”?
作者要访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们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2)作者都是怎样称呼它们的?
古桥──老朋友 树林──知己 山泉──姐姐溪流──妹妹 白云──大嫂 瀑布──大哥 悬崖──爷爷 云雀──弟弟蚂蚁──小弟弟
☆研读与赏析,走入文本。
配乐朗读,激发学生的感情。
⑴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大自然是人类的家园,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是人类的朋友,愿我们每一个人都热爱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
⑵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
⑶找出描写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感情的语句。
作者与大自然是那样贴近,关系是那么密切,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①细读课文,自主探究
事物
称呼
感悟/启示
古桥
老朋友
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总是默默地为人们服务着。
树林
知己
树为人友,人为树友。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白云
大嫂
热情的大嫂,无私奉献。
瀑布
大哥
不求回报,无私奉献的精神。
悬崖
爷爷
无杂念的心境,给人清净。永远保持平和良好的心态。
云雀
弟弟
纯洁少年,从不说是非
蚂蚁
小弟弟
患难与共
……
……
……
教师小节: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②再读课文,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
③作者激发了我们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我们就把这种美好的情感表达出来吧。请任选一位你喜欢的自然朋友,模仿本文的风格,也可按自己的风格,为她写几句赠言。
④老师寄语: “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是缺乏一种感悟美的心情。”以一种平常心,保持一种好的心情来对待周围的人和事,你会发现原来生活是如此的美好!
⑤请你以大树、落叶、晨雾、小草、小路等自然景物为话题写出更好的文段,把你的习作朗读给同学们听,好吗?
☆抨击感悟
①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强调了什么?(“好心情”)
②同学们,两种“好心情”是一样的吗?
第一种“好心情”是抛开一切欲念,以一颗纯净的心亲近大自然;第二种是与大自然神交后的彻底放松,对自然亲近与赏识后的惬意和满足。
☆反思,延伸
反思
1.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这个赖以生存的朋友?
2.就你所知道的事实,能举出人类不珍惜与这位“朋友”的友谊,甚至欺凌、背叛朋友的实例吗?(结合五年级上册《鲸》)
延伸
在双休日约上伙伴,来一次真正的精神之旅,游览杨梅山、竹林,回归自然,拥抱自然,享受一下与大自然亲近的乐趣,并完成一篇450字左右的短文。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
1、朗诵录音。
2、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板书课题:
同学们,看到课题,你的脑海里浮现出怎样的情景?(引导交流)寂静的山林,低矮的瓦房,久别的朋友,拥抱的身影,这常常是我们第一次看到“山中访友” 想象的情景。可是今天,当我们随着一位朋友去山中访友,你一定会见到一幅与我们通常的想象截然不同的画面。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读的部分多读几遍。
2、分小组朗读,评议。
3、各小组推荐一位代表全班展示。
4、交流初读感受:你看见了作者的朋友了吗?有哪些?
三、分段品读,体会情感
过渡语:
拜访了这么多朋友,你觉得作者同他的朋友感情深吗?让我们一起再反复读读课文,细细品味课文的语言,体会作者同他朋友间的深情。
1、先默读课文,用符号划出文中最能表现作者喜爱朋友的词语或句子,想想词句的含义,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2、学生自由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⑴ “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
这一句中哪个词语最能表现作者对老桥的喜爱?“德高望重”本来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有什么含义?这一段中哪一部分具体写了古桥的“德高望重”?
作者看到老桥,充满喜悦而又充满敬意,能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一段吗?
⑵ “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
同学们回忆一下,你曾经在哪些诗句中见到过“知己”?什么样的人被称为“知己”?这一段中还有哪些地方看出树是我的知己?我是树的知己?
⑶ “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作者像这样连续跟六个朋友打了招呼,请同学们想象当时的情形,读一读这一段,跟每个朋友热情地招呼一下。再想一想:这山中还可能有哪些朋友,你能像作者一样说一说吗?
⑷ “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
为什么作者从一片落叶看到了生命的奥秘,从一块石头听见了时间的回声?你能像作者一样联想一下吗?
⑸ “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我轻轻地挥手,告别山里的朋友,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还带回一路月色。”
课文开始带着满怀的好心情,结尾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这样反复提到“好心情”说明什么?
3、结束。
1、山中访友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的表达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引导学生在有感情地读课文中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计划:二课时
课时一
教学内容:学生读通课文,初步理解课文。能理清文章的脉络,初步学习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直接板题,学生读题辨别文体,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学生初读课文。
1、教师板书课题“山中访友”,学生读题。
引导问题:
t:读了“山中访友”这个题目,如果让你来写这个题目,你会写些什么?
2、学生自由读课文后辩体。
读书要求:
1读通课文,不加字,不减字,不错字。
2读得生疏地的地方,可以停下来多读几遍。
二、练读课文中的生难字词,学生再读课文。
1、小黑板出示下列词语,学生练读:
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俯身凝望、津津乐道、别有深意
2、学生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三、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初步学习文章的主要内容,相机学习并巩固反问句,过渡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根据下列提纲给文章分段。
提纲:去 访 回
2、学生再读题。由题引发学生读文本的欲望,初步学习文章的第二部分。
引导问题:
t1:“我”去山中访了那些朋友?这些朋友有什么特点?你从文章哪些句子中读出的?(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老桥、树林、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落花、落叶、岩石……)
t2:老师为什么在这些朋友的后面要加上省略号呢?你从文章哪儿读出来的
3、出示重点句子: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引导分析:
t1:这个句子是什么意思?他是个什么句式?
t2:联系上下文,这个句子还是一个什么句?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四、引导学生对本课时进行学习小结。
五、学生读全文巩固本课时所学。
六、作业。
1、课外再读课文三遍。
2、完成这篇文章的生字词书写训练。
3、读课文,在下列括号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老人 ( )的青翠 ( )的溪流 ( )的瀑布 ( )的悬崖
( )的身躯 ( )的白云 ( )的峡谷 ( )的纹理 ( )的仪式
附板书:
1、山中访友
老桥 树林 山泉 溪流
瀑布 悬崖 白云 落花
落叶 雷雨 岩石 ……
课时二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直接板题,学生读题。引导学生围绕“朋友”这个主题讨论。
1、学生读题。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上节课所学,知道课题中的 “友”在文章中的所指。
2、引导学生围绕“朋友”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引导问题:
t1:在本节课深入学习之前,我们有必要先讨论一下:在我们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怎样才能称为“朋友”?(主要特征:彼此间有美好的感情。)
注:1朋友:是指彼此有交情的人。2交情:人与人之间互相交往而发生感情。3交往:互相来往。
t2:你愿意与什么人交朋友呢?
二、组围绕“友好”的主题织学生通过“读读 议议 说说”的形式引导学生细细品读课文。
1、品读文章第二部分。逐段学习,通过重点词,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涵,学习作者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引导问题:
t1:作者山中的朋友都是一些什么样的人呢?
t2:文章第5自然段,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读读这些句子,想象一下句中所描绘的景象。(注:总结落在文中“好风景”一词)
2、学习文章第一部分,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撞”这词来理解“好心情”,通过理解“好心情”来理解作者文章开始所表现出的因山中美景而流露的轻快与向往之情。
3、学习文章第三部分,抓住此时的“好心情”与文章开头之处“好心情”的不一样,而升华主题——感恩(热爱)自然。
4、学生在读题。理解“访”所包含的情感。(访:拜访;访问。拜访:敬辞,访问。)
三、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对全文的学习结果进行总结。
四、学生读文巩固所学。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完成练习册相应训练题。
3、把下列句子换一个说法,使句子意思不变。
1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2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难道不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4、预习《2、山雨》
1读课文三遍。
2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自己查字典后试着结合课文理解。
3画出你认为的好词好句,并摘抄在你的词句积累本上。
附板书:
1、山中访友
老桥 树林 山泉 溪流
瀑布 悬崖 白云 落花 好风景
落叶 雷雨 岩石 ……
好心情
教学反思:
《山中访友》文质兼美,备课中,我一直对文章6、7自然段的教学安排苦恼,总觉得不好处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式。上课在即,我决定弱化处理——既然没有合适的,就先放着,让学生自主感悟吧。尽管这么安排了,但内心总无法安然。
今天上完课,我坐下来反思教学。突然发现了6、7自然段的奥秘。原来原因来自于我的思想禁锢在了参考书之中,课文没有钻研通透。我对课文的理解仅停留在“友”的内外美,忽视了自我部分。原来课文第二部分有三个层次:一、“友”的内秀,如老桥的德高望重,树林送来的的无边清脆。二、这山中的一切,都是我的朋友,它们为我展现了一道道“好风景”,这是朋友们的外在美。三、我生命的觉醒。我嗅到了自然的芬芳,看到了生命的奥秘,感受到自然的恩泽。而6、7自然段就是第三层意思的集中表现,它的意义远远高于前两层。
可惜,已经上过的课不能再为这些学生重演。对于他们,这篇文章为我留下了遗憾。我想,下届学生会感谢他们的。(2010年9月5日)
【说教法】
这是一篇构思奇特、想象丰富,文字优美的散文,传统的分析教学法会影响整体的韵味和优美的意境。所以我采用表情朗读法、联想想象法与仿写写作训练,让学生在朗读想象中去体会文中的优美意境,去感受大自然的完美,从而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与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朗读本事、想象本事与写作本事。
【说目标】
1、积累优美丰富的语言材料,熟练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感悟文中充满诗情画意的优美意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3、体会作者把进山看风景写成“山中访友”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与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的环保意识。
【说准备】
1、学生课前预习,自读课文与预习字词,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2、制作多媒体课件、录制课文朗读、安装好音响,准备好投影等仪器设备。
3、一个课时。
【说过程】
一、导入
请大家闭上眼睛,何教师带大家去一个好地方。大家认真听一听,猜一猜这是什么地方(音响放出一段描述山谷情境的纯净音乐,学生闭目欣赏纯粹的流水声,鸟鸣声,进入情境,由此导入课题。)
二、初步感知,动情朗读
1、学生自由朗读。
2、检查字词,疏通课文。由学生自我找出难读难认难懂的字词,再幻灯出示重点字词。
3、放配乐课文朗读,再一次让学生走入课文的情境,初步感知课文资料,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本事。(听读前出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
⑴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⑵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风景说成是“山中访友”
第一个问题的设置实际上就是让学生熟悉课文资料。可是我故意不问作者一共描述了几种景物,而是沿用课文标题的方式提问,这样既为后面的问题做铺垫,也让学生的回答更加富有生趣。
在这个问题的回答中,我将朗读的指导与训练融入其中,让学生在初步感知文章的同时,一边体会作者传达的思想感情。我将描述古桥与树林的两个段落,作为指导的范例。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肯定会提到,那么在这儿我就将事先打好的一段改编的关于描述古桥的文字从课件中投影出来。描述古桥那一段,作者构思巧妙,不是直接描述古桥的,而是采用了人称转换的方式来写的,好象直接与古桥对话。为了让学生体会这一特点,我就将这一段直接改成对话体,然后指明两个学生分主角朗读,让学生体会到这样的人称转换是有利于感情的直接抒发,显得更加的亲切和自然,就像是与一个老朋友应对面的交谈一样。然后就能够指导学生有感情的齐读这一段。
接来的另一段,是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景物描述观照的视角独特新颖,树与“我”融为一体,互诉心声,与自然浑然一体,使人耳目一新。这一段让学生先想象,然后教师范读,让学生自由发言,团体讨论该如何把握朗读技巧以表达思想感情。然后开展男生女生朗读竞赛进行朗读训练。
其他的段落,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就要求学生先说一说这一段落该用什么语气语调来朗读,再让她根据自我的理解与体会朗读出来。在此过程中,争取让每一个学生发言,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表达自我的机会。
第二个问题的回答就要从刚才的朗读体会中进一步启发引导,经过一轮的朗读训练,学生能初步体会出作者在这其中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由此可自然的让学生了解到自然是完美可亲的,我们应当保护她,爱护她,生活在自然怀抱里的我们,如果以一颗真挚的心去呵护她、关爱她,那么大自然才真正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将从她那儿得到无尽的财富与宝藏。加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想象、感悟、表达
1、合作探究,积累感悟: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找出优美的段落或句子,互相朗读,摘抄在摘抄本上。
2、情境想象,拓展延伸:
放音乐,学生闭目想象课文情境,感受大自然的美。让学生放飞心灵,与山川草木、花鸟鱼虫对话;让学生成为一株株苍天大树、一朵朵山涧小花,一只只飞翔的小鸟,一条条活泼的小鱼……共同营造一个神奇的童话世界。(口头仿写片段与口头想象作文)
四、总结
大自然是完美的,歌德说过:“她(指大自然)在幻影里得着欢乐。谁在自我和别人身上把它打碎,她就责罚他如暴君;谁安心追随它,她就把他像婴儿般偎搂在怀里。”我们应当要关心她、爱护她,她也会关心我们、庇护我们,因为我们是朋友,恰如《山中访友》中所描绘的一样。
五、布置作业
到自然中去放飞心灵,与山川草木、花鸟鱼虫对话,你会发现生活中又多了一个好朋友,以“我有一个朋友”为题,向大介绍一两个你自然界的朋友,说清楚以她为朋友的原因。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品位精美的语言,揣摩作者的感情。
3、联系现实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设想】
本单元为我们展现的是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展现了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因此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品味优美的语言,揣摩作者深厚的感情,从而陶冶学生爱美的心灵,锻炼学生发现美的眼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更加关注自然和环境,是本单元教学重点,也是本文的重点。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法、讨论法。
【教学仪器】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长期待在城市里,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的感觉?(有) 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想)那么今天我就领着大家走进大自然,到山中去拜访一些朋友吧。我们一起学习李汉荣的《山中访友》。
(板书:题目、作者)
二、明确目标(彩屏显示)
齐读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品位精美的语言,揣摩作者的感情。
3、联系现实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
三、整体感知
1、正音:检查预习,扫清文字障碍(彩屏显示)
给下列加粗字注音:(学生试读,师生纠正,学生齐读)
幽径(jìng) 唱和(hè) 湛蓝(zhàn) 栀(zhī)子 玄奥(xuán) 清澈(chè) 禅心(chán) 犬吠(fèi) 憔悴(qiáo cuì) 树冠(guān) 凝静(níng)
2、范读:(同时出示问题组)
由教师或朗读最好的同学配乐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激发学生的感情。听读同时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组:
⑴ “我”主要拜访了哪些“朋友”?(彩屏显示)
⑵ 这些“朋友”各有什么特点?(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
⑶ 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3、自由朗读:
带问题大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再次感知课文内容,揣摩作者感情。为思考、回答问题做准备。
4、默读、思考、讨论、回答:
第二问题有一定难度,可让四人小组讨论回答。
讨论归纳:(彩屏显示)
早晨:(德高望重的)古桥 (青翠的)树林
(洁白的)白云 (雄浑的)瀑布
大
“我” (明镜般的)的山泉 (小诗般的)溪流
热
爱 自 (玄奥的)悬崖 (清纯的)云雀
然 (慈祥的)老柏 月夜
5、师小结:
文中作者将大自然当成亲密的朋友,跟他们互诉心声,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板书:“我”热爱 山中“朋友)
四、研读与赏析
在整体感知基础上共同品味精美的语言。以学生的品味为主,教师贵在引导。(主要从词、句的写法,及其表达的感情等角度引导)。以四人小组共同品味精美片段为例,让学生掌握品味语言的方法,再由学生自主寻美、品美,达到学以致用,最后教师归纳本文写作方法。
1、共同品美:(四人小组研读第四自然段)
⑴ 出示问题组:(彩屏显示)
1、作者描绘了一幅什么景?
2、你认为哪些语句写的美?说说你的理由。
(可以从写法、作用、及表达感情等角度体会。)
3、你能运用想象,描绘一下这富有诗意的画面吗?
⑵ 齐读:带着问题齐读第四自然段。
⑶ 小组讨论、回答:
师引导归纳:(彩屏显示)
大 树──打手势(迎风招展) 拟 亲切
自 鸟──唤名字(鸣叫、嬉戏) 人──生动
和 然 露珠──交换眼神(晶莹剔透)化 形象
谐
脚──根须 想 童真童趣
美
头发──树冠 ──“我”
手──树枝 象 浪漫色彩
思想──树汁
⑷ 想象描绘:
学生用生动的语言自由描绘,然后教师展示自己描绘的内容:(彩屏显示)
教师描绘:我走进宁静而神秘的树林,被那优美的景色深深的吸引:那青翠的树枝迎风招展,探出头来,像是在跟我招手;树上美丽而又顽皮的鸟儿们在欢快的鸣叫、嬉戏,像是在叫着我的名字,欢迎我的到来;一缕阳光透过树梢,照在亮晶晶的露珠上,那露珠更显得晶莹剔透,像是在跟我调皮的挤眉弄眼,跟我交换眼神。他们不把我当外人,我能见外吗?我闭上眼,觉得我被他们同化了,不自觉的变成了一株树,也成了他们中的一员。
⑸ 美读比赛:一男一女两同学进行朗读比赛(第四段),看谁读的最有感情。
2、自主寻美、品美:
师提问:
⑴ 文中还有哪些景写的美?你认为其中哪些语句写的美?为什么?
⑵ 这些语句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你能否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① 学生自由发言并朗读:
② 师小结:(总结写作特点)
文章还有很多优美的句子,我们就不一一品味了。其实真篇文章都写得很美。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和拟人化的手法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充满诗意的画面。
五、体验与反思
由“我”与山中“朋友”的感情,感悟文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反思现实中人与自然不和谐的现象,进而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更加关注自然和环境。
问题组:(彩屏显示)
① 文章体现了人与自然一种怎样的关系?
② 生活中人与自然有哪些不和谐的现象?
③ 假如你是自然中的一员,你想对破坏自然的人们说些什么?
1、学生自由发言:
2、师总结:我们应该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让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形成和谐的朋友关系。我相信,这也是本文作者的心声。
六、布置作业
1、假若多年后山中环境发生了变化,你是山中“朋友”中的一员,请你向作者倾诉一下你的心声。或者以作者身份写《再访山中朋友》。
2、研究性学习:写一份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调查报告。
(以你所在的城市或生活小区为调查对象。)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3、“感悟语言文字的情感”与“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
二、方法与过程目标
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悬念,揭示课题
1、同学们平时都有哪些朋友?会去探访你的好朋友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篇跟朋友有关的特殊的文章,文中的作者要探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
3、出示课题《山中访友》,学生读题。
4、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探访他的好朋友。
二、读通课文,掌握字词
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圈出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并多读几遍。读通课文,了解大概内容。
2、交流生字词的读法,汇报好词,集体品读。
清爽 吟诵 唱和 陡峭 挺拔 精致 奥秘 德高望重 津津乐道别有深意
谁来简单地说说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
三、学习“出门”,感受心情
1、作者轻装上路,读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感受他当时的心情。(心情好;高兴)
2、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心情很好?
出了门,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早晨,好清爽!
(1)自由地读读这句话,感受话中所包蕴着的情意与心情。
(2)理解“与微风撞了个满怀”的写法及所包含的韵味。
(3)带着轻松愉悦激动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
(1)读读这句话,从什么地方最能看出作者的好心情?
“满怀”是什么意思?与上一句的“满怀”意思一样吗?平时还可以说什么东西是满怀的?用“满怀______”练习说话。
(2)带着满怀的好心情朗读这句话。
四、再读课文,捕获感知
1、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出门访友。请同学们再自由地、放声地读读全文,想想作者去山中访问了哪些朋友,他是如何看待这些朋友的?
2、交流讨论。(友好的;他们是真朋挚友;作者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在与他的朋友在交流;他们之间感情很真挚……)
五、精读课文,感悟深情
1、请同学们再一次跟随着作者去探访他的那些特殊的朋友。认真读读第三自然段到文章的最后,想想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跟这些朋友有深厚的感情,可以把你的理解写在句子的旁边。
2、交流同学们划出的句子。
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1)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想象并说说这座古桥的模样。出示古桥图片,思考:作者面对这样一座古老的石桥他联想到了什么?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形象地写出石桥的古老沧桑,暗示了古桥所发挥的作用,指出了作者对于古桥的一片情深)
(2)读读句子,请想象一下,这座古桥在几百年的历程之中,他驮过了哪些人,在他的身上曾经发生过了哪些事?
(3)谈谈你对“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这句话的理解。
(4)自由朗读;指名朗读;师生共读。
六、作业
1、抄写含有要写的字的词语。
瀑布 陡峭 身躯 津津乐道 蕴含 侠客
2、有能力的同学将第三自然段熟读至诵。
【设计思想】
《山中访友》是一篇极具情趣,颇有童话色彩的写景散文,针对初一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心理特点,拟将本课设计成环环新奇,步步有趣的阅读课,让学生以文本为基础,读课文,品语言,绘画面,入意境,悟文情。从而达到:"既培养解读,鉴赏能力,又提升'人与自然'应和谐交融的生态伦理价值观" 的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想象文中的情景,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3,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悟课文充满诗意的画面。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想象文中的情景,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难点〗
1,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悟课文充满诗意的画面。
2,体味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课前预习
1,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查字典,给它们注音,解释,并学会运用:
幽径 逝川 青翠 唱和 湛蓝 赞助 玄奥 清澈
禅心 凝神 犬吠 德高望重 波光明灭
返老还童 津津乐道
2,朗读课文,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3,就课文不解之处质疑。
二,设境激趣
现在风和日丽,秋高气爽,正是郊游的最好时节。你们想邀上好朋友或跟家人一起去吗 去时,要带些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我告诉你,有一个人,他要去山里探望一些不会说话的朋友,而且不邀同伴,也不带礼物,只带自己的好心情,你们相信吗 不信 来,与著名散文家李汉荣交谈一下,读读他的作品《山中访友》吧。
设计意图:设置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活跃课堂气氛,导入新课。
三,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课件展示任务:请大家自由大声朗读,采用" "画出你不认识的字,词,用"口"画出景物的名字,用"○"画出你认为最妙的词,用"____"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
2,教师巡视,检查预习,释疑解难,生字词,"逝川","禅心","德高望重"集中讲解。
逝川:流去的河水,也指过去的时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禅(chán)心 禅心:佛教指清静,无杂念的心境。
禅:
禅(shàn)让
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声望重。多称颂年高而有名望的人。
3,提问:"我"是在什么时候带着什么去访问了哪些朋友
(学习情况预估:对第一问,学生可能回答:在早晨独自去或在早晨不骑车,不邀游伴去或在早晨带着好心情独自去。对第二问,可能会回答:古桥,树林,山泉, 溪流,白云,瀑布,悬崖,石头,落叶,小花,柏树等。)
(策略应对:对于早晨,教师要相机点出"栀子花气息的好风"这样的好天气;对于好心情,要点出"哼","踏"等词的妙处;同时,放录像片,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让学生有一个更直观的感受,从而更好地把握课文的内容。)
设计意图: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思路。
四,合作探究,品味语句,分析画面形象
提问:想探究一下"我"在朋友的家里看见了什么,做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 如果想,我们就当一个摄影师,跟着主人,全过程拍摄吧!
合作学习指导,课件展示任务:
1,将景物分成六组,形成六幅画面:① 古桥;② 树林;③ 山泉,溪流,白云;④ 瀑布,悬崖,云雀;⑤ 石头,落叶,小花;⑥ 阵雨,老柏树,蚂蚁,每个小组任选一幅进行赏析探究。
2,探究任务:① 展示作品,口述你们拍摄的画面内容;② 朗读你们最欣赏的词,句。
总结归纳:第一幅:拍到了古桥,想到桥上正行走着人,马,车,桥下流水发出哗哗声,水中还可看到鱼儿,小船过处,卷起层层白色浪花。
欣赏的词,句:
古桥——老朋友,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波光明灭,泡沫聚散等。
第二幅:拍到了苍翠的树林,听到鸟叫声,看见了晶莹的露珠,树叶互相交叠掩映,还拍到"我"靠在树上,闭着眼,伸开两手,深深呼吸山里的负离子空气,面带微笑,完全陶醉在晨曦里。
欣赏:树林——"知已""打着青翠的手势""以树的眼睛""我变成了一株树"等。
第三幅:拍到了清亮的泉水叮当叮当跑出山洞,汇入溪流,潺潺的溪水中石头历历可数,蓝天上的白云飘然起舞。
欣赏: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浑浊
溪流——妹妹——唱和小诗
白云——大嫂——天空的护士,让憔悴的天空返老还童等。
第四幅:拍到高高的悬崖,瀑布飞流直下,发出轰鸣声,"我"站在下面,水珠跳入衣袖,悬崖上有树,草,水冲过后的岩石,下面有深深的峡谷,悬崖腰上云雾缭绕,听得到云雀的叽叽喳喳声。
欣赏:瀑布大哥——雄浑的男高音,从古唱到今
悬崖爷爷——玄奥的智慧,清澈的禅心,携来一卷卷天书
云雀弟弟——纯洁少年,从来不说是非等
第五幅:拍到"我"弯下腰拾起石头,坐着沉思,树根旁有很多落叶,风吹过去,还有叶子飘飘悠悠落下,"我"弯腰致敬,采小花戴上,对小溪水拍照。
欣赏:石头——时间隆隆的回声
落叶——命运神秘的手相
小花——采一朵插头上,悄悄地做了一会儿女性
第六幅:拍到雷雨在空中乱飞,"我"急忙跑到老柏树下避雨,定神凝视树下的蚂蚁搬家。
欣赏:阵雨——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喝醉了洒的诗人
老柏树——慈祥,撑起了大伞,天地给我的恩泽
蚂蚁——小弟弟,患难兄弟
(策略应对:如果学生的想象超不出原文字句,应及时点拨,补充。将朗读贯穿其中,除个人朗读外,还适时地组织全班呼应,一起朗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品味课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和充满诗意的画面。
五,人文合一,动情悟神
提问:
1,你们随主人走进山林,探访众朋友,一路上,请教了主人哪些问题
(学习情况预估:请问,① 你为什么想变成树 ② 你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 )
也可能还会问其他的"为什么",也可能提不出以上的问题。
(策略应对:① 恰当地组织学生质疑,解答问题;② 当学生只会虚谈,落实不到文中的词,句时,教师加入到质疑,释疑的行列;③ 在学生互磋中,教师相机进行赞扬,鼓励,评价,补充,校正,归纳。)
提问:
2,你们随着主人"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整理行囊,看看得到哪些收获
(策略应对:学生从保护环境方面,从描写景物的方法上或从众朋友身上的优秀品质方面谈均可采纳。)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揣摩作者写作意图和体味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操,教育学生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热爱生命的理念。
六,堂上练习
假设你是某一景物,与游人互诉心声,写一段文字,写法自由,字数不限。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写的能力
七,小结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望"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八,融情升华
现在让我们与"我"一样,带着对大自然的热爱崇敬,怀着好心情,动情地美读课文的第八自然段吧。
九,拓展
整理以前的风景照,写上说明,组成"我与自然风光"集,与同学互相交流。
一、学习目标:
1、会写“邀”、“俯”、“瀑”、“峭”、“躯”、“津”、“蕴”、“侠”等八个生字。
2、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从读中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
二、学习重、难点:
利用各种学习方法来感受大自然的美景
三、教学内容:
(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
1、读P1描写第一单元的主题内容。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当代著名诗人 李汉荣先生的一篇散文,题目叫《山中访友》
(板书课题)
3、作者从课题中,告诉我们什么?
(地点、事件)读完课文,又有什么疑问要问呢?
4、带着疑问自由读课文。
(二)初读感知,走近朋友:
1、自由读课文,要求不多字不落字地读,难读的句子多读两遍,不会读的字借助工具书完成。
(学生读,教师巡视)
2、按照作者的叙述顺序,他去拜访了哪些朋友?
(古桥、树林、鸟儿、露珠、清凉的山泉、溪流、瀑布、白云、云雀、落叶、落花、雷阵雨)
3、作者怎么去拜访的呢,和谁去的呢?
学生学习一、二自然段。(告诉我们这次行程是在一个初夏的早晨同时也告诉我们作者的心情特别好!)
(三)以疑激趣,精读品悟:
首先,作者拜访了谁呢?(古桥)古桥是友吗?作者怎么写这位朋友的呢?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学生汇报、交流。
1、在作者眼里,桥仅仅是桥吗?
(不是,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①“德高望重”:德是品德。望是威望、声望。
②为什么桥是德高望重的老人呢?古桥具有哪些品质呢?再读第三自然段。
③“站了几百年了吧?”看出大桥古老。
④“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看出古桥的忠诚,为人类作的贡献。
2、面对这位默默无闻的老桥,我们带着什么样的语气读呢?
(敬仰)
3、再读第三自然地。
4、总结:从你们的朗读中,让我听出了你们和作者的心情是一样的,对古桥都怀有崇敬、爱戴,更多的是怀念和感激。那么山中除了古桥这位老朋友,还有哪些知己呢?
(四)潜心会文,感悟知己。
1、谁来读第四自然段?
交流:树林是作者的什么?(知己)
2、什么样的人可以互相称为知己?
(至交、无话不谈、知根知底、非常亲密……)
3、你有这样的知己吗?你的知己是谁?
4、白板:(聚焦)“走进这片森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
自由读这二句话,哪些词语让你感觉“作者和他们之间是知己”?
① 学生交流回答(勾画出:呼唤、交换眼神、迎面送来、望)
② 在“鸟儿的呼唤声中,在露珠的交换眼神中,有怎样的知心话要跟作者讲呢?”
③ 学生交流回答。
④ 这么多的知己话,课文说出来了吗?(没有)
是的,都在轻轻的呼唤中,凝望中,青同学们再读这句话。
学生齐读“走进这片树林……”
⑤“明明是听到鸟儿的鸣叫,作者却说……”(学生回答)
“明明是看到晶莹的露珠,作者却说……”(学生回答)
“明明是作者看着每一棵树,作者却说……”(学生回答)
⑥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拟人的写法)
5、师:“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我也在望着每一棵树,于是,作者与树融在了一块儿,谁来接着读课文?”
生:“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流淌”继续学文,感悟友情。
(五)继续学文,感悟友情。
1、自由地大声读第五自然段,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
(山中的一切都是他的朋友)
2、你想跟谁打招呼?来吧!
课件:(切换成小诗)
3、山中的一切,除了文中描写的这些,还会有谁呢?
比如:绿油油的小草、连绵起伏的山峰、五彩斑斓的蝴蝶等。
2、你愿意也和他们打招呼吗?愿意也像作者一样,和他们聊上几句吗?拿出你的笔,在空白处仿写上一种物,再聊上几句。
3、同学交流。
4、总结:山中的一切,都是他的朋友,大家还有很多话要说。
(六)拓展学文、总结全文。
1、我们回到课题:《山中访友》
师:作者为什么以“山中访友”命题呢?
生:答。
师:是啊,古今中外的画家、诗人作家对大自然都怀有同样的情感。(比如:课件。)
2、推荐一篇作者的散文《又见南山》。
3、今天,我们以《又见南山》中的一句话作结尾:“我是山里人,山是我的胎盘和摇篮,也是我最初的生存课堂》。”是啊,山中访友,饱含作者对大山的眷恋和情感,山中的好多朋友还等着我们去拜访,文中还有很多优美的词句和表达上的特点,等着我们下节课继续拜访。
板书设计: 山中访友
人 与 自然
(物我相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