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教学设计【优秀4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琥珀》教学设计【优秀4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部编版四下语文《琥珀》教学设计 篇1

课的开始,我出示了从网上下载的琥珀图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课文的兴趣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让他们仔细观察琥珀特点,进而导入课文。

通过精心设计的多媒体画面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视觉形象,加强语文信息刺激,使学生眼、耳、口、手协调识记,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理解,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记忆效果。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激发了学生爱自然、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感情。

不足之处本节课中学生的朗读训练不够,针对学生朗读的情况,应多指导范读、引读、分小组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不应一带而过,应当在理解的基础上感悟读得有情感,有滋味。

生字词的识记教学不够灵活,应当大胆放手,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掌握的认字方法完成本课生字词的学习。

《琥珀》教学设计 篇2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激发探索大然奥秘的兴趣。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小组合作研究表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就把自己当成小科学家,好不好?看(图)它就是你们研究的对象,你们知道它叫什么?琥珀(板书课题)

这是一块怎样的琥珀?还有别的说法吗?

是不是所有的琥珀都是这样的?它可是世上独一无二的,就因为里面有这两个小东西,大科学家还特地为它编了个故事。这个故事读过了吗?

二、检查预习情况

1、什么叫琥珀?

2、这块琥珀最特别的地方就是松脂球的化石里多了一个蜘蛛和一个苍蝇。

3、这块特殊的琥珀有什么价值呢?其它琥珀也有这个作用吗?

(齐读描写琥珀的价值的语句)

三、质疑定标

1、读了课文,你有哪些问题要提出来研究?

(可以是自己发现的,也可以是想不明白的)

2、整理学生的质疑

这些问题有的与琥珀的形成有关,有的与琥珀的发现有关,有的是写作方面的,也有的不属于本节课的研究范围。如

(板书问题要点)

3、在众多的问题中,你最想研究的是什么?

(板书形成?)

那科学家是怎么想的呢?

四、个人自学,小组合作

1、请同学们仔细读(1-12)小节,边读边圈划。从中找出琥珀形成的条件。(教师巡视)

2、小组合作研究。

(四人一小组成立科学研究小队,看哪小队研究得既准确,又迅速。)

五、师生合作

看这小队的(出示)你们是否完全同意?

(不满意可帮它完善,满意的话可针对某一条件说说理由。)

要点如下:

①时间长(从哪儿知道)

②炎热的夏天(热辣辣的太阳光)为什么?

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指名读第6小节。

③老松树(松脂)(老松树最怕的就是)

④继续滴(球)

⑤蜘蛛、苍蝇(怎样才能进去?)

(第7小节)指名读(怎样进去的)

齐读。从刚刚好一齐)这些说明这件事非常凑巧。如果不凑巧呢?为什么?

指导读第5小节。

自由读。(评议)

指名读。

齐读。

师:唉,真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引读,第8小节)

解答泪珠圆环的问题。

⑥陆沉海漫(第11小节)

⑦埋入泥沙。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你看这些条件能缺少一个吗?(整理条件)哪个条件最关键,如果没这只能形成一般的琥珀。

琥珀怎样形成的弄明白了吗?

六、学习琥珀的形成

1、速读。

2、指名说。

3、这只是科学家想象这块琥珀被发现的一种可能,是不是只有这种可能呢?

4、请你们展开想象还有哪些发现琥珀的可能?

七、总结延伸

1、学到这儿,课文还有问题没有解决吗?

2、作业:

(虚拟情景)昨天,我在网上浏览得知,你们今天研究的这琥珀就陈列在我国生物博物馆里,为了让世界更多的人前来了解它,我想请你们根据课文内容,为琥珀写一广告。

《琥珀》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生字,通过多种方法,理解并积累“琥珀、飒飒地、翻腾怒吼、拂拭、粘稠”等词语。

2、熟读并背诵课文的最后一节,能够根据提示,简要复述琥珀的形成过程和条件。

3、在品词读句中体味琥珀的“奇异”,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热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熟读并背诵课文的最后一节,能够根据提示,简要复述琥珀的形成过程和条件。

在品词读句中体味琥珀的“奇异”,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热情。

教学准备

老师:相应的课件。

学生:

通读课文标小节号,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对不解词语查字典。

思考: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什么是琥珀。

教学设计

一、预习反馈,学习最后一节,了解琥珀的外形:

1、读词语,读准字音:

约摸飒飒澎湃粘稠

掸掸翅膀拂拭渗出前俯后仰埋没

2、出示:琥珀(图片)

板书:琥珀

回家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谁能联系课文内容来说说,琥珀是什么?

教师总结:课文告诉我们琥珀是松脂球经过上万年后形成的化石。

强调:化石

板书:松脂化石上万年

3、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将给我们介绍一块奇异的琥珀。

板书奇异的(补全课题)读题

4、这究竟是一块怎样的琥珀,它又奇异在哪里呢?让我们看看课文是怎么对它进行近距离描写的。

出示:

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面,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趴着。我们可以看见他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像它们当时在粘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早已有那样的苍蝇和蜘蛛了。

指名读,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粘稠”

通过这段描写,我们看见了什么?想象出了什么?可以推测出什么?并且可以知道什么?

板书:看见想象推测知道

看见:(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面,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趴着。我们可以看见他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师总结:作者的描写由远及近,观察得可真仔细呀。

想象:(它们当时在粘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

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

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早已有那样的苍蝇和蜘蛛了。)

同桌两个人一起再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一小节,然后结合课文内容来说说,这块琥珀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师总结点题:这多年,保存得那样完好无损,通过它还可以来推测一万年前发生的故事,并且知道在远古时代就已有了苍蝇和蜘蛛这些物种,这块琥珀可真是奇异呀!

板书:保存完好

(4)根据提示的四个词语,试着来背背这个小节的内容。(学生自己背,全班齐背)

5、这块奇异的琥珀让我们可以推测——生读: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师引:并且可以知道——生读:在远古时代,世界上早已有那样的苍蝇和蜘蛛。

师:这是这块琥珀在科研价值方面的奇异之处。

板书:科研价值

理解推测:

(出示解释: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我们已经知道的事情是什么?——再回读上文——(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趴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师:根据这些已知的事实,作者推测出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推测出一万年前我们不知道的事情。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吧。

二、学习1——11小节,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

1、自读课文的1——11小节,完成课后练习中的按课文内容填空。

出示:

()太阳照射着整个森林,老松树渗出()松脂,松脂滴下来把两只小虫()包裹在里面。几千年过去了,陆地()下沉,海水()漫上来,树()腐烂了,剩下那只松脂球。又过了几千年,松脂球成了化石。

2、琥珀是松脂形成的化石,在它的形成过程中,松脂发生了什么变化?认真默读1——11节,找到描写松脂的语句用“——”划下来,并且认真自己读读。

(1)、交流、出示:

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在太阳光里散发出金黄的光彩。

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泪珠里。

松脂继续滴下来,最后积成了一个松脂球,把两只小虫重重地包裹在里面。

树慢慢地腐烂了,剩下的只有那些松脂球,埋没在泥沙下面。

(2)轻声读读这几句话,想想这块琥珀形成经过哪几个阶段?

(3)琥珀是松脂的化石,所以首先是松脂怎么样?板书:松脂滴下

(4)交流,出示。

板书:松脂滴下重重包裹埋没地下

(5)随机:文中讲松脂怎样包裹住两只小虫?读句,正音(重重读chóng)

再读1——11小节,你认为在琥珀的形成过程中还必须要哪些条件?请你用小标题把他们列出来。

交流板书:天气炎热蝇蛛巧遇海陆变迁

根据板书简要复述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体会琥珀形成的奇异之处。

板书:形成

三、了解课文写作特点和琥珀的作用:

1、出示简述,读:一万年前的一个晌午,热辣辣的太阳使老松树渗出了厚厚的松脂,松脂滴下,正好把一只蜘蛛和一只苍蝇包裹起来,结成了松脂球。几千年后,海陆发生变迁,松脂球被埋在地下。又过了几千年,松脂球变成了化石。

(1)师:这就是作者根据已知的事实推测出的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给我们描绘了一万年前发生的故事,非常形象地把一块琥珀的形成过程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使我们小朋友爱读这样的科学文章。

2、课文中作者给我们描绘了许多生动的情景。如:两只小动物在松脂里挣扎的内容,(第8节)读一读。体会作者想象的合理性。

(1)读两只小动物在松脂里挣扎的有关句子。

(2)师:你觉得作者想象它们在松脂里挣扎的情节是否合理?请联系文中描写这块琥珀的有关内容谈谈。

引读:作者之所以这样想象,因为——琥珀中有黑色的圆环。还因为松脂又具有黏稠性。所以,那两只小虫在松脂里——前俯后仰地挣扎。

小结:可见由于作者科学推测、合理联想,使得这个科学小故事引人入胜,让我们读来仿佛身临其境。这也是科普文章的一种特点。

2、琥珀除了科研价值以外,它还有其他的用处:

出示:

琥珀:一种很硬的、由微黄到微褐色半透明的树脂化石,产于冲积土、褐煤层或某些海滨,容易抛光,主要用于装饰品(如串珠及烟嘴),可作中药

指名读。

师小结:老师出示的是字典上琥珀的解释词条,如果你以后想知道某些物品的用途,也可以通过查字典这种方式来解决。

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课文中蜘蛛吃苍蝇的故事是根据琥珀中有一只蜘蛛和一只苍蝇想像出来的。请你也发挥想像,说说在那个炎热的晌午,蜘蛛为什么要爬向这只苍蝇呢?如果自己觉得想像得不错,可以写下来。

《琥珀》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2、体会文章的叙述顺序。

3、学习12个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理解、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3、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科学家想象的依据。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c ai课件、课前收集有关琥珀的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2个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

2、了解文章叙述顺序并与《黄河象》的叙述顺序作区别。

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了解文章叙述顺序。

教具准备:课文录音带;琥珀实物。

教学过程:

一、实物激趣,引入课题

1、出示实物(琥珀),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手里的这块东西是什么吗?(学生:琥珀。)它是什么样子的?(由学生各抒己见)

过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琥珀》这篇课文,但课文里的琥珀不同一般的琥珀,它是什么样子的呢?大家一起来学课[]文就知道了。

二、听录音读文。

1、边听边给自然段标序号,并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生提出质疑。

三、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生字(不注音)指名认读→指名板演注音→小组拼读,齐读。

2、分析字形(由学生说出自己记字方法)

3、理解词义。

四、自由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1、自由朗读课文。

2、小组讨论(填空):课文先写__,再写__,最后写__;《黄河象》先写__再写__最后写__。

3、小组汇报。

五、作业:熟读课文,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教学重、难点: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琥珀》一文的生字新词,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也对琥珀有了初步的认识,那想不想对琥珀有更多的了解?

2.cai课件出示琥珀的图片。(图片内容:琥珀形成的简介、琥珀的各种颜色、琥珀做成的饰品)

二、学习第18自然段。

1、今天,我们要研究的这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呢?请找出有关段落读一读。

2、指名朗读。

3、出示课文琥珀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琥珀的样子)。

4、齐读。

二、学习第2——12自然段。

1、过渡,课文除了描写琥珀样子外还写哪些方面的内容?(指名:琥珀的形成、琥珀的发现)

2、出示自画图画(根据课文画的琥珀的形成和发现的过程,但顺序混乱。)

3、自由地、轻声地朗读课文,然后给图画排列顺序。(指名演示)

4、指名找出图画相应的段落朗读。

5、cai课件出示有声视频——琥珀形成的过程,学生进一步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6、看完视频后,出示问题:[讨论:琥珀的形成分成几个阶段?它需要哪些条件呢?](指名读)

7、小组同学讨论,合作完成上述问题,并写在事先画好的琥珀图四周,教师巡视帮助。

8、全班汇报交流。学生读出相关句子,归纳松脂球形成的相关条件。

9、说说为什么需要太阳光热辣辣的,这会对松脂球的形成起到什么作用呢?指名读相关句子

(因为太阳光越大,越热,松树渗出的松脂就越厚。)

10、课文中哪一句话说苍蝇、蜘蛛同时巧遇松脂球呢?在这里“刚好”是什么意思呢?指名读相关句子。

(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刚好——说明极少见、非常巧合。)

11、第一、二小组读2—9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这个松脂球形成的过程。

三、学习形成化石部分(10—12自然段)

1、过渡:松脂球的形成我们都了解得很清楚了,那么由松脂球变成琥珀,又需要什么条件呢?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10—12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松脂球成了化石的原因。

3、学生汇报并归纳松脂球成为化石的原因,板书:时间长、地壳运动、被淹没、松树腐烂。

指名读相关句子体会漫长的变化过程:“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过去了。”“又是几千年过去了,”“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水把森林淹没了,树腐烂了,”“剩下的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

(1)、过渡,我们知道了琥珀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多么的不容易,请小组朗读课文,体会体会。

(2)、第三、四小组朗读10——12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化石的形成,激发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

(3)小结:琥珀的形成是一种地壳运动、沧海桑田巨变的结果。如果让我们用一个词来形容这块琥珀,你们会用什么词——学生,奇异、珍贵……

(4)过渡:就是太珍贵了,所以渔民父子捡到后特别的高兴,我们一起用惊讶、高兴的语气朗读13——17自然段。

四、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都学习得很认真,老师表扬你们,也希望你们再接再厉。

五、作业:

回家把课文读熟,再加上自己的想象把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板书设计:           20 琥珀

太阳光

↓                    漫长时间

松脂

↓      松脂球   →    地壳运动

→ 化石  →   琥珀

苍蝇                     松树腐烂

↓           泥沙掩埋

蜘蛛

教学反思

刚刚讲过《琥珀》一课,现将教学策略和教学中的不足及优点总结如下:

《琥珀》第二节(讲读课)我采用了“篇末入手”、“逻辑提问”、“由果溯因”的变序教学法和电化教学手段。这种方法可以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激励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求知心切,积极性高,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大有好处,既解决难度较大的科学知识,又降低了坡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现作以下分析:

一、紧扣“半独立理解,逻辑提问”进行教学

所谓“半独立理解”,就是教学时既不是老师包办代替,也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语文基本功,自主地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语言文字。

如:让学生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时,即(1)琥珀的形成分成几个阶段?(2)琥珀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学生通过认真阅读,小组讨论合作,便到相应的条件(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太阳、松脂),但在语言文字的背后隐含有另一种意义,要学生理解那些语言文字并加以想象才能领悟,所以我注意到设疑点拨,如:为什么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的晌午‘太阳光热辣辣的照射着整个森林’?通过点拨启发,学生领悟到“松树、柏树只有在天气很热的时候才能渗出树脂,而夏天的晌午正是太阳光最热的时候松脂渗出会特别多。这样,学生就能“半独立理解课文中理解这些关键句子的含意,感悟了语言文字,读懂了这块琥珀形成必备的一个条件。

所谓“逻辑提问”就是抓住文章重点,设计的问题一环紧靠一环,它是课堂结构最关键的体现,于是我就紧围绕着“琥珀的样子——琥珀形成的过程——琥珀的发现,设计了简明扼要的问题,让问题简单化。

二、采用讨论方法组织教学

采用讨论方法,是学生“半独立理解”课文的一个有效方法。现代教学论认为:集体自学优于个人自学,集体讨论优于个人独立思考。强调学生“半独立理解”课文,必须辅之以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中,我就是采用了讨论方法组织教学,用得扎实有效。为什么这么说呢?

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采用讨论方法组织教学,必须注意两点:一是讨论必须扎扎实实,认认真真,讲求实效,切不可搞花架子,形式主义。我们过去听的一些公开课或比赛课。常常看到一些流于形式的课堂讨论。比如教师要学生转过脸来进行四人小组的讨论,但当学生转过脸来刚开始讨论,教师马上宣布停止讨论而转到别的教学活动上去了。这样的讨论,显然是走过场,流于形式,是不可取的。二是要在课文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处组织讨论,并非什么问题都要组织讨论。整个课堂我把最重点的“琥珀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让学生分组讨论完成,相信大家从课堂上不难看到当时的情景,学生的讨论是事实的,气氛是活跃的。

三、电教手段的运用

所设计的图片欣赏,视频。随着生动的解说词与逼真动化影像的展现,将每个小读者引入古老的森林进行遨游,小小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是: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字有形、五彩鲜明、形象具体的情景,寓教于乐,充分体现了观察表达的教学要求。使学生初步感知,继而默读全文,给予材料的复现,加深感性认识,再通过表达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的教学设计,即使学生学懂了琥珀形成的过程这个重点,而且也突破了琥珀的科学价值这个难点。

五、不足之处

本节课中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够;在学生讨论过程时间过长,导致时间不够。

以上是本人对这节课的反思,希望能抛砖引玉。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