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通用4篇)

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迎接我们的将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战,一起对今后的学习做个计划吧。计划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通用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篇1

一、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主要措施一是和组宣科合办继续办好《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专栏,为全市教育系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

二是和人事科合办办好《全市教育系统支教工作》专栏,设政策解读、支教心得等栏目,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教师业务成长献计献策。

网络宣传工作是教育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服务好机关的同时,将加强与有关科室联系,不断更新教育网信息,不断更新信息报送方式,做好网络答疑工作,扩大教育宣传影响。

二、全心全意为机关服务为基层学校服务

积极参与教育局各项活动。确保网络畅通,做到零小时响应。为机关各项活动提供摄录像服务,为全省、全市视频工作会议提供技术支持;做好机关工作人员的电子政务应用知识培训,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网上办事能力和水平。

为基层学校教师各项业务竞赛活动提供信息技术支持与服务,为学校信息化建设和电教设备采购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同时为形成本市特色的教育资源,我们一方面将拍摄制作教育教学实况和教学经验演讲(或说课)实况视频资料,一方面将利用k12网格资源平台,收集整理全市的优质课件、优秀教案供广大教师共享。

三、搞好培训工作

1、按照《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实施方案》要求,成立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和项目办公室,并着手开展相关工作。

2、开展2011年度农远工程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全面推进三种模式在农村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计划市级集中培训分二期进行(或二班),时间拟定4月下旬。

3、假期培训工作。组织好新教师课件制作培训班和提高班,提高新进人员信息技术素养和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服务于教育教学的能力。

4、继续做好为基层学校订单式培训。有求必应,培训到校,服务到校,2012年尤其加大对农村中小学的培训工作力度。

四、做好常规电教业务工作

拍摄完成省教育厅批准的新课程典型课例,做好各项业务活动的评比表彰活动,通过开展活动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确保2012年电教业务工作在省辖市中处于前列,活动质量有点有面,实现双丰收。

五、做好电教教科研工作

做好“十一五”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的指导服务工作,力争取得阶段性成果。召开“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立项课题相关学校和课题负责人座谈会,邀请有关专家做报告;做好“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立项课题的中期评估检查的准备工作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篇2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规划建设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5-0062-03

一、引言

随着《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颁布与实施,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提升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近两年教育部针对教师个人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相继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和举办“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国家针对教育信息化不仅出具宏观政策加以规范指引,更在微观上对实施教育信息化最关键的要素――教师出具了专门的提升工程和细化要求,一系列的举措无疑是对教育信息化国策的深度重视,也坚定了各级各类学校在教育信息化上面的持续投入和发展。

新疆在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浪潮的大背景下,也制定了新疆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实施方案,统筹教育信息化的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全面推进新疆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进“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深化与中国移动新疆公司战略合作,加强教育四级专网建设,共同推进优质数字资源的普遍应用和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加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和网络研修建设。推进“省级教育数据中心建设机制与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模式探索”建设。加快教育事业统计工作信息化。优化电子政务平台应用,提升教育管理信息化服务质量。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笔者为此调查了乌鲁木齐七所较具代表性的中学,针对学校的硬件建设、软件资源建设、教师应用水平、领导重视程度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和面谈,详细数据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调查学校的师生比比较理想,比例均在1∶20以上,但是信息技术教师师生比普遍偏低,调查的学校中比例差距最高的才为1∶350,比例最低的为1:703,这也从一个侧面可以反映出学校对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

从表2中可以看出,调查学校的信息硬件设施总体水平相对比较完善,学生数与电脑数比值也较低,且机房均连接上网,为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实施提供了必备的硬件条件。同时学校的多媒体教室数量也较多,为在教室实施信息化授课提供了条件。同时,教室的办公室基本都配置了电脑且基本全能上网,为教师制作、搜集、修改教学课件提供了便利。并且七所学校中有五所校园内覆盖无线网络,这个比例很高,体现出学校对信息化硬件设施建设很重视。七所学校有六所建设了学校自身的网站,也体现出学校对信息化的重视。

从表3中可以看出,学校的网站建设,以及校园网是否有学习平台、教学服务管理平台,揭示了目前多数学校的校园网仍然是以学校公共信息的为主,没有充分开发利用网站为教学整体服务,其主要原因,有物质因素,即资金投入问题,购买整套相关的应用服务软件花费不菲;有体制限制因素,即现行体制下中小学测评体系与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教学服务的相关性低的因素,也有人的因素,诸如教学服务平台管理人员、设备维护人员、软件信息人员配置等,以上是学校的教学服务平台实施和开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从表4中可以看出,七所学校中有五所针对教师开展了信息技术培训,这个比例是相当高的,作为首府城市,乌鲁木齐市中小学对信息技术还是比较重视的。但是从学校领导是否重视信息化建设的调查来看,重视的学校为三所,不到调查学校的一半数量,可以看出作为副课的信息技术课程,若非政策制度上的规定,仅凭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带给学校的效益是无法得到学校的有效重视的。而学校领导层对信息化应用的重视,也直接体现到了学校内部是否有多媒体课件比赛这一调查结果中。而学校近三年是否有教师参加校外多媒体课件比赛这一调查结果中七所学校有五所参加过相应的比赛,与学校内部是否有多媒体课件比赛的结果相反,说明教师参加多媒体比赛更多的是出于教师个人的需求,是教师为实现个人价值所驱动,这种趋势是好的。通过调查信息化素养可以看出,各学校的整体信息化素养水平是中等偏上的,若以年龄来划分,40岁以上教师信息化素养整体水平相对偏低,40岁以上教师息化素养整体水平相对较高,这个结果与年轻教师更喜欢使用新技术、新软件,并应用到工作中有关系。

从表5中可以看出,调查学校有四所目前没有统一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占据调查学校的一半以上。对于教师是否经常使用多媒体的调查结果来看,目前半数以上教师经常使用多媒体课件,且使用的课件多数为自制,包括改动已有的课件,但课件尚不能形成较完整的学科资料。不同科目的教师对待多媒体教学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同时教师由于个体差异(比如不同的年龄段信息素养的差异)对待多媒体教学的态度也是不一样的。究其原因,一是制作完整的科目多媒体教案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巨大,二是由于科目的不同,使用多媒体的效果是有待商榷的,其“性价比”不是很高,并且就是同一个科目也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多媒体,并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的。与教师对当代多媒体教学所不同的是,学生对待多媒体教学的态度比较一致,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作为信息的接受者,与传统的黑板相比,对待集声音、视频、动画、图像等各种媒体信息于一体的多媒体自然会表现出更多的兴趣。

三、调查总结与反思

1.国家政策与现实学校实施的有效衔接问题

对于教育信息化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规划和目标,也对具体的操作和实施提出了相应的方法和要求,但根据调查在具体的学校层面上其结果与要求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比如,各类学校针对所有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乌鲁木齐作为自治区教育水平发展最好的地方,仍然有部分学校没有实现相应的培训目标,可以推断在教育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率也不会太高。因此,如何在具体落实各项教育政策的中小学校去有效实施这些教育政策、规划,做到现实意义上学校不断推进教育信息化,利用信息化提升教学水平,仍然是一个很现实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2.整合共享优质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库

通过调查发现教师和学生对待多媒体教学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性态度,即学生普遍喜欢的教学方式,教师的态度却不很积极。在当前提倡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等教学理念下,教师能够在实际教学中更多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干扰因素就是是否有优质的教学资源库可供使用,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建立整合优质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并实现共享,这不是简单靠教师个体和单一的学校就能够完成的事情。

3.学校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尤其是软件平台

信息化建设的最大好处是可以一次建设反复利用,从而省下大量的人力资源成本。从这个角度来说,信息化投入收益比是很高的,但是信息化建设的弊端是其收益无法很好地量化,容易陷入看不见效果的境遇。比如很多学校尽管建设了网站,但是没有很好地利用网站作为平台为教学服务。即使对信息化硬件投入了,但是软件建设跟不上,发挥不了软件的功能和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反而是一种浪费,因为信息化建设硬件虽然是先决条件,但是软件应用才能发挥硬件的作用,软件应用才是信息化建设的灵魂。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信息技术课程总量是固定的,但是各个学校上信息技术课程的年级和时间是不同的,由此可以看出若不是教育政策规定,信息技术课程开设情况是什么样的还很难说。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篇3

万州区地处长江三峡库区腹心,属西部典型贫困山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445所,其中农村中小学284所。近年来,万州区针对农村中小学量大、面广、点多、质弱的实际,坚持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推进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重要战略,以数字化校园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全区教育信息化,积极抢占现代教育制高点,为全区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1 高度重视,数字化校园规划科学实用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万州区委、区政府于2010年3月召开了数字化校园建设启动会。成立了以分管教育的副区长为组长,政府相关部分负责人为成员的“万州区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作为学校基础建设、民心工程纳入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万州区教委结合把万州建设成重庆第二大城市的要求,提出了“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推动教育现代化,实现万州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的总目标。

万州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根据编制的万州区教育技术事业发展规划,制定了《万州区教育信息化与装备工作“十二五”规划》。着力用五年时间,将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建设成为“数字化校园”,使万州区教育技术装备总体水平达到库区领先,实现基础教育信息化目标。

2 建立机制,数字化校园建设有序推进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成功与否,是关系学校发展,实现教育信息化的着力点。万州区从2010年全面启动“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以来,建立了规划、建设、培训、管理、应用和科研等运行保障机制。一是成立了“万州区数字化校园建设专家指导组”,加强统筹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二是按照“统筹规划、分类要求、分步实施、注重实效、适度超前”的原则,制定了《万州区数字化校园建设实施方案》;三是对全区学校的分管领导和技术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解读了数字化校园建设实施方案,统一了全区“数字化校园”建设标准、模式和建设要求;四是设立教育技术装备建设专项资金,采取政府投入,学校自筹等形式多方筹集、落实建设资金;五是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分校制定了数字化校园建设实施规划,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建立了领导负责制;六是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设专人深入学校督促、指导建设工程,扎实有效地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七是把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纳入学校督导评估体系;八是建立了教育教学科研体系。

3 加大投入,数字化校园建设初见成效

科学规划,重在建设,而建设最大的问题就是“钱”。为保证建设顺利进行,万州区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保证建设经费。区教委和区财政局共同下发《关于建立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长效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落实了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的20%,统筹用于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和教育装备标准化建设。两年来,万州区累计投入4174万元用于数字化校园建设。

目前,全区已建成数字化校园17所,达到13%;全区学校“校校通”已达到100%;建有校园网学校68所,74所学校实现了“班班通”;建有多媒体网络教室372间,教师电子阅览室26间;建有中小学计算机教室125间,计算机14328台,生机比达到14∶1(义务教育阶段生机比)。

通过两年的努力,实现了万州区教育四张网(教育城域网、学校校园安全视频监控系统网、行政审批网、农远工程天网)的平稳运行和应用;搭建了OA办公、万州教育、万州教育技术、农远工程管理、教育资源、学生学籍管理、教育装备管理、校园监控管理、财务管理、校舍管理十大平台。

4 强化培训,数字化校园管理措施有力

加强师资培训是当务之急。采取有针对性的集中培训、积极组织教师、技术人员参加重庆市级教育技术培训,并按年度计划完成区级培训工作。同时,还按照“研培结合、以研促培”的工作思路,充分利用各类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为数字化校园应用奠定基础。

在管理中,万州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加强对建设学校的指导、管理、检查和督导。我们按重庆市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了设备管理、应用考核、科研推广等制度。出台了《万州区数字化校园应用考核细则》,对数字化校园的应用评估做了详细的规定。并率先在重庆市将教育督导引入数字化校园应用的考核之中。

5 注重普及,数字化校园应用逐步深化

万州区坚持“应用引领发展”和“宁可用坏、不能闲置”的理念,围绕教育资源的推广和应用。一手抓建设,一手抓应用,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改革教学模式、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我们成立了万州区教育资源建设办公室和万州区教育资源库平台开发小组,成功搭建起了具有万州特色的教育资源库平台,并逐步上传各类教育教学资源,建立起教育教学资源体系,实现全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在全区开展“数字化校园”专项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活动,经过区教育规划办的评审,有2校的30项课题获得立项。组织万二中、响水初中申报了《教育信息化促进课程改革的创新研究》重庆市级课题,并立项。万州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还申报了部级课题《区(县)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的研究》,引领教师加强对数字校园的应用。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篇4

职教中心:学校位于威县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内,规划占地400亩,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122人,开设有学前教育、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会计、高铁航空乘务、汽车应用与维修、旅游服务与管理、中餐烹饪、美发与形象设计、现代农艺技术、畜牧兽医、电梯安装与维修保养等12个专业。其中,学前教育专业为河北省骨干专业、电子商务专业为河北省特色专业。

近年来,通过教育部主导的京津冀职业教育对口帮扶机制,学校积极对接全国优质职业院校,开展对外合作办学,提升办学能力,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加入全国县级职教中心联盟、北京现代服务业集团、京津冀航空服务业产教联盟、一带一路“丝路工匠”职业院校国际合作联盟、河北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等9个职教集团;天津职业大学在威县设立分校,2020年将落实天津职业大学威县分校学前教育和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五年一贯制”招生计划;目前,学校与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3所高职院校,开展中高职合作办学;与北京西城职业学校、北京丰台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等6所中高职学校开展学生联合培养,汽车机电一体化(电动车方向)专业,成功入选河北省中德职业教育国际合作项目试点;与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杭州西奥电梯有限公司实行校校企四方合作,共同建设电梯维保专业,在威县职教园区共建电梯实训基地。

产教融合园:该项目位于省级经济开发区内,北临顺城路、南临朝阳路、东临跨越路、西临腾飞路,规划总用地400亩,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概算总投资7.6亿元。园区建筑为综合楼、图书信息中心、七一教育基地、幼教理实一体化实训楼、机加工理实一体化实训楼、电工电子理实一体化实训楼、学生宿舍及食堂、幼儿园,以及四个产业孵化园:电子信息、通用航空、汽车零部件加工、新材料等。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