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教案优秀10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剪纸教案优秀10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剪纸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剪纸,是我们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在喜庆的节日里剪贴,既装点了我们的环境,又给我们的生活营造了浓浓的热闹喜庆的氛围。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传统的剪纸艺术,学习雪花的折纸方法,尝试剪出各种形状的雪花。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剪纸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颜色的正方形蜡光纸、剪刀、已剪好的雪花范例、透明胶、视频

活动过程:

一、欣赏视频,感受贴窗花的喜庆气氛。

了解中国的传统艺术-贴窗花,知道窗花能装饰环境,渲染节日气氛。

二、欣赏剪纸 “小雪花”,感受它的颜色美、形状美、对称美。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好多的小雪花,大家想看吗?

师:这些剪纸里藏着好多的秘密,请你们仔细的观察,看看谁能发现小秘密?(引导幼儿发现雪花有六个花瓣,花瓣的图案一样,花纹也一样,这就叫对称)通过找秘密来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真聪明,找出了秘密,接下来让我们用自己的小手把这些秘密用剪刀剪出来好吗?

三、学习剪雪花。

(一)、教师示范剪雪花。

1、纸片变变变。教师讲解雪花对折的方法,让学生注意观察正方形变三角形后的多次对折(虚线处为折叠线),这是本环节的难点处,教师要巡回指导。

2、动手画。折好后,在开口处画上小城墙,沿画线剪下来,最后把 城墙的顶剪开就好了。

3、打开雪花。雪花剪好后,放在桌子上,轻轻的将其打开,此处的线条细,要小心,别折断了。一片漂亮的雪花就剪好了。

(二)学生操作。

师:你们想自己试一试吗?想和小剪刀一起把你们刚才发现小雪花的秘密剪出来吗?

1、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创作,注意观察幼儿的折法是否正确,提醒幼儿边角对整齐,沿虚线处折。

2、引导幼儿在开口处画城墙,别把中间剪断。

3、帮助个别能力差的孩子。

4、提醒幼儿使用剪刀注意安全。

四、窗花展示。

将幼儿剪好的小雪花粘贴在窗户上,共同来装扮我们的教室。

剪纸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通过欣赏民间剪纸艺术,分辨阴刻和阳刻,学习这两种方法,并灵活应用到自己的仿制作品中。

隐性目标

感受民间剪纸的质朴、单纯,体会其特殊的艺术魅力,培养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态度,提高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剪纸阳刻、阴刻、混合刻的方法,剪纸图案的设计、制作方法。

难点 阴刻的技法和三种方法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准备

课件、彩色纸、剪子、胶水、卡纸……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流程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调整

课前作业: 请你收集一些剪纸。 回家寻找自己喜欢的剪纸资料。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讲授新课

1、赏回忆。(课件出示)A欣赏团花,回忆纹样种类。B欣赏吉祥图案(剪纸),回忆剪纸的寓意。

2、欣赏分析。(课件出示)剪纸的表现手法有许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是阳刻和阴刻。请仔细看看、想想,剪纸中的这两种手法分别是什么样?你能从中找出来吗?这两种表现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你认为应该怎样应用?

3、仿照书上的剪纸做一做吧。 个别回答。观察分析。小组交流,讨论。仿制。

三、交流与互助

说一说你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怎样解决的?

谁还有办法? 学生交流。(演示)

四、课后作业

下次我们要做一件大的剪纸,请准备好彩色纸(8k)。 记录,准备下次的工具。

第二、三节

教学流程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调整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讲授新课

1、 欣赏剪纸作品。(课件出示)

2、 你能说说,你看了这些剪纸后有什么感受吗?

小结:剪纸的特点是质朴、单纯、平面化、遮挡关系少。

3、 你能仿照或自己创造一件剪纸吗?

A你准备用什么颜色的纸来制作?用什么色的纸作底色?

B想一想要用什么图案来设计剪纸?

个别回答。小组交流,讨论。仿制或创造。构思、设计。

C使用哪些纹样?主要运用那种技法?

D想一想,剪纸能运用在什么地方?(剪纸有什么作用?)你准备把剪纸运用到哪里?(做成什么形式?)

三、交流与互助

说一说你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怎样解决的?谁还有办法?

学生制作,教师指导。 学生交流。(演示)创造与表现。

四、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作业。下次交。 记录,准备下次的工具。

板书设计

剪纸中的阴刻和阳刻

纹样寓意 阳刻 色彩技法 阴刻 图案 构思时要考虑 混合刻 用途

教后小结:

这节课学生们欣赏了不少剪纸,对剪纸的阳刻技法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同时,在设计是应用阳刻技法的学生也比较多。我在讲解阴刻技法时,出现了一个误区,好在及时矫正,并利用剪纸作品,给了学生一个正确的概念。学生在制作时发现大部分学生是仿制的,也有一部分是创造,出现了不少好作品。

剪纸教案 篇3

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等感受累加剪纸的特点,并初步尝试用这一方法创作“花儿朵朵”。

2.能运用折剪、画轮廓的方法进行创作,体验成功的快乐。

3.能共同合理地使用各种工具、材料。

准备:

1.各色蜡光纸,糨糊,剪刀,托盘,抹布,铅笔等。

2.累加组合剪纸作品一幅(见图1),其中一只蝴蝶的花纹可以分离并移动。

3.背景音乐,“三只蝴蝶”背景图(图上有幼儿画的若干花朵)。

4.欣赏剪花娘子库淑兰的剪纸作品,丰富有关经验。

过程:

1.回忆已有经验,萌发活动兴趣。

师:我们听过剪花娘子库淑兰奶奶的故事,也欣赏过库淑兰奶奶的剪纸作品,还记得是什么作品吗?库淑兰奶奶这幅作品是用什么方法做的?

幼:梅香骑马。

幼:用的是累加剪纸的方法。

2.欣赏剪纸作品《蝴蝶飞》,感知累加组合剪纸的特点。

(1)初步整体欣赏作品(见图1)。

师:这些蝴蝶是什么样子的?

幼:大小不一样,飞的方向不一样。

幼:有红色的、黄色的、蓝色的。

师:在这么多美丽的蝴蝶中,你最喜欢哪一只?你觉得它哪里最漂亮?

幼:我最喜欢红色的蝴蝶。

幼:蝴蝶身上的锯齿形花纹很好看。

幼:蝴蝶身上还有波浪形、圆形和水滴形的花纹。

师:这只黑***翅膀上的花纹是什么样子的?

幼:最外面的是锯齿形,中间有许多圆形,像小太阳一样。

(2)初步了解累加粘贴的位置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

师:像小太阳一样的花纹有几层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教师将黑***上的太阳形花纹一层层地分离,便于幼儿观察,见图2。)

师:原来四层图形从下到上,一层比一层小,而且它们的颜色也不同。

现在我要把它们贴回去,该先贴哪一个呢?

幼:桃红色的最大,要贴在最底下,再贴绿色的、小一点的……最小的要贴在最上面。

师:贴好后的花纹和原来的一样吗?怎么不一样呢(见图3)?

幼:圆形都贴到一边去了,和蝴蝶小翅膀上的水滴形花纹有点像。

师:看来累加粘贴的位置不同,产生的花纹效果也不同。

(3)初步了解累加粘贴的层数不同,产生的花纹效果也不同。

师:蝴蝶所有的花纹都是四层的吗?有没有和它不一样的?

幼:小翅膀上的花纹是三层的。

幼:还有蝴蝶的身体用了两层累加,眼睛用了一层。

师:累加的花纹有单层的,也有多层的,它们的色彩和花纹效果也不一样。

3.大胆尝试用累加组合的剪纸方法创作“花儿朵朵”。

(1)共同讨论制作方法。

师:我们的小舞台要上演童话剧《三只蝴蝶》,我们已经做了一些背景,画了一些美丽的花。今天我们再用累加的方法做些花,把背景布置得丰富些,好吗?你们想做什么样的花呢?

幼:菊花、荷花、蝴蝶花、梅花……

师:我这儿有一些梅花,我们来看看它是什么样子的。

幼:最外面一层花瓣是红色的,第二层是粉红色的,还有花蕊。

师:我们怎么来做这朵花呢?两层花瓣一样大吗?

幼:先折剪出第一层梅花花瓣,再剪出第二层花瓣。

幼:最下面的最大,中间的小一些……还要剪出花蕊,然后把它们贴在一起。还可以剪些小花纹装饰花瓣。

(2)尝试制作。

师:我们可以用折剪的方法和画轮廓剪的方法来做花,在使用材料时要注意:大的花瓣和花纹用大的纸,小的花瓣和花纹用小的纸,剪下的碎纸要放到空盘子里,我们要像库淑兰奶奶一样学会节约。

(幼儿制作并将作品布置在《三只蝴蝶》的背景图上)

4.师幼共同布置作品并欣赏,体验成功的喜悦。

师:你最喜欢哪一朵?它哪里最漂亮?(见图4、图5。)

幼:荷花很漂亮,它的花瓣一层一层的,每一层的颜色都不同。

幼:鸡冠花很好看,它的花蕊有很多形状。

师:累加剪纸的方法不仅可以做花,还可以表现很多其他的东西,以后我们再来试一试。

活动分析:

剪纸活动是一个系列活动。该活动是为小舞台表演《三只蝴蝶》制作背景而进行的。在前期活动中,教师首先让幼儿感受库淑兰剪纸的特点,引导幼儿欣赏优秀的剪纸作品,感受和理解剪纸艺术的美。在活动中,教师不仅让幼儿欣赏作品的内容、画面布局,还鼓励他们大胆讲述自己的理解,引导他们讨论剪纸方法,感受色彩、图形变化带来的美感,知道什么是累加剪纸,并比较它和镂空剪纸有何不同,激发幼儿探索学习的兴趣。

剪纸活动不仅是技能的练习,也是对幼儿的一种文化熏陶,对幼儿生活观念的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在活动中关注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形成一定的环保意识,等等。

剪纸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折、剪、粘的技能;

2、通过反复练习训练儿童的耐心。

二、活动准备:

方形彩色纸若干(红、黄、蓝)、剪刀、胶水、盘子、棉签、教师作品

三、活动重点:

折、剪

四、活动难点:

幼儿剪纸时要特别注意方向和间隔距离。

五、活动指导:

1、欣赏教师作品,念儿歌《拉花歌》,激发幼儿兴趣。

“你拉一,我拉一,见到朋友笑嘻嘻;

你拉二,我拉二,送你一条花手绢儿;

你拉三,我拉三,朋友分手说再见;

你拉四,我拉四,我们再来玩一次。”

2、“老师的拉花都是用这样的彩纸做成的,怎么做呢?我们需要三个步骤:

1)折——对角折

a、认识正方形的边与角;

b、对角折一次,成三角形,认识三角形的边与角;

c、三角形再对角折两次,认识长边(∠1)、开口边(∠2)、不开口边(∠3)。

2)剪——不剪断

a、正确的握剪手势:在我们没有开始之前,一定要将剪刀合起来;

b、左手捏着∠1,从长边向不开口边剪,不要剪断;

c、左手捏着∠3,从不开口边向长边剪,不要剪断;

d、反复以上动作。幼

e、上述方法做同样的6个剪纸。

3)粘——粘四角

a、将6个剪纸轻轻打开,老师念儿歌帮助幼儿掌握沾的技巧:

“红对红,蓝对蓝,黄对黄来别放反,四个角,轻轻沾,胶水只用一点点。”

b、同样颜色的剪纸,边角对齐,用棉签粘上一点胶水将四个角粘上,放一旁,晾干。

c、将三种颜色的拉花,其中心点粘在一起,两头粘一个拉扣。

d、晾干,幼儿洗手。

3、胶水干后,老师与幼儿一起玩拉花,念儿歌。

剪纸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由来:

结合我们“多彩的秋天”活动主题,生成了本次剪纸活动。本次活动是在孩子们剪“旋转的小蛇”,初步尝试转纸不转剪的技法后,开展的活动。

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使用“转纸不转剪”的方法,一剪刀剪出树叶的形状。

2、尝试合理使用纸张,避免剪碎纸,做到不浪费纸张。

活动准备:

各色卡纸、大小不同的衬纸、编好的“柳枝”、剪刀、树叶图片。

活动过程:

活动开始,我为了丰富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观察了八张不同叶形、树叶不同排列方式的图片,请幼儿用身体表现出树叶的形状,然后逐一示范剪法。

在材料的投放上,我在大小不同的衬纸上画出了不同的树枝,其中一组为编织的柳枝,供幼儿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衬纸和剪纸的颜色。为实现目标,我特别提醒幼儿合理使用剪纸,尽量不出现废纸。幼儿在剪纸过程中,也能尽量做到这一点。

在近半小时后,全部幼儿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并展示。

分析:

1、从活动开始,到幼儿真正拿起剪刀开始剪,用了近15分钟的时间,显然这段时间过长了。但总怕幼儿的前期经验不够丰富,总担心独立剪纸时会遇到困难,总想做到事无巨细,加上幼儿自由选择用纸的时间,居然就用了那么长的时间。

2、幼儿在剪纸粘贴时,我注意到两个幼儿的作品和衬纸的颜色相同了,几乎看不到树叶。

我并没有及时制止,打算在分享交流的环节,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同时提升幼儿的经验,但巡视一圈过后,两名幼儿均发现了自己的问题,主动作出了调整。在分享环节我请这两名幼儿介绍了这一小举动,目的在于为其他幼儿提供借鉴。

3、令人欣喜的是,今天第一次请幼儿尝试合理利用纸张,努力做到不浪费纸,没想到真的有许多幼儿能够做到。这足以证明我似乎低估了幼儿的能力。

4、能力比较强的幼儿,不仅能够运用“转纸不转剪”的技法,而且已经能够剪出比较复杂的掌形树叶,而能力若的幼儿,仅仅是用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纸表现树叶。能力差别比较大,这需要今后的活动按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分组组织或在同一活动中分层指导了。

问题改进策略:

1、反思开始部分时间过长的原因,其中最该取消的环节就是教师示范剪法的部分,本意是指导幼儿剪纸方法,但这样似乎禁锢了孩子们的思维,也剥夺了他们自由探索的权利。

2、活动中过于注重幼儿剪出真实的树叶,但其实幼儿的良好剪纸常规和兴趣是更重要的,不要强调与现实的相像。

3、在丰富幼儿经验时,观察的所有树叶均为正面的树叶,可以提供不同角度的树叶,甚至直接到户外观察,然后再表现,这样也许幼儿的作品会更生动。

剪纸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着仔细观察图片,用简短句说出小红分苹果的经过。

2、体验关心家人的愉悦,初步懂得从小要尊敬、关心老人。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分苹果》。

2、一盆切好的苹果片,一些小叉子。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故事,懂得从小要尊敬、关心老人。

难点:用简短句说出小红分苹果的经过。

【活动过程】

1、出示布娃娃——小红,引起活动兴趣。 “这个小朋友叫小红(鼓励幼儿与“小红”打招呼),今天我们一起去小红家玩。”

2、出示背景图,观察讲述图片内容: 教师边操作插入教具,边引导幼儿看看、讲讲: “小红妈妈端来一盆什么?小红看见了说什么?” (教师可以以小红的口吻说:妈妈,我来帮你分苹果。然后请幼儿学说小红的话) “小红先把苹果分给谁?她对奶奶说什么?”(集体~个别学讲) (“小红又把苹果分给谁?她对爷爷说什么?”)(集体~个别学讲) 教师设疑,引导幼儿讨论: “小红为什么要先分给爷爷、奶奶?” “爷爷、奶奶高兴地怎么说?” “接下来,小红把苹果分给谁?”(个别幼儿学讲对话) “盆里还剩下一个苹果给谁吃?” 教师带领幼儿完整讲述。

3、联想迁移,愿意学做有礼貌的孩子: “你们喜欢小红吗?为什么?” “你们在家里是怎么关心爷爷、奶奶的?”

4、品尝水果,体验谦让。

剪纸教案 篇7

一、 活动内容:剪纸创编故事——《我和福娃的故事》

二、 活动目标

1、尝试利用剪纸的形式创编故事,会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创造性讲述。

2、 尝试剪出人物的不同姿态,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三、 准备活动:福娃运动的照片 彩色复印纸 剪刀 胶棒 废旧纸筐

四、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学会有顺序的观察福娃的动态。

五、 活动过程

1、 出示福娃运动的图片,请幼儿说一说福娃在干什么?它们在做这些运动时心情是什么样的?

2、 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

(1) 你和爸爸妈妈在一起运动时是什么感觉?

(2) 你和小朋友在一起运动时是什么感觉?

3、 教师引导幼儿想一想:

你如果和福娃在一起做什么运动最快乐?

4、 请幼儿用剪纸的形式编出《我和福娃的故事》。

5、 把幼儿的作品放在展板上供小朋友欣赏。

6、 请2~3个小朋友给全班小朋友讲《我和福娃的故事》

7、 小朋友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作品,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副作品。

剪纸教案 篇8

课题:剪纸艺术

课时:一课时

授课班级:高中二年级

课业类别:综合课

教学方法:讲授、示范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剪纸的发展历史、艺术流派、审美心理、丰富的表现内容以及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明白剪纸朴素的美与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紧密联系,不仅能美化生活,而且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精神寄托,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剪纸的样式、民间剪纸艺术的形式及表现内容教学难点:剪纸的方法、要求。

教具准备:彩色纸、剪刀、范例剪纸作品若干。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我国有许多的传统艺术,今天我们要来学习我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之一的剪纸艺术。

写出课题:第五课:剪纸艺术

讲授新课:

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早在汉唐时代,民间妇女即有用剪纸贴于鬓角作为装饰的风尚。这些作品出自农村劳动妇女之手,它不仅表现了人们喜闻乐见的事物,也反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一、认识民间剪纸艺术

1、剪纸艺术的流派

我国幅员辽阔,常言道:“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剪纸艺术亦如此,虽在艺术风格上各有千秋,但希望圆满顺利及吉祥的心理是相同的。

(1):北方剪纸:粗放朴拙,天真浑厚;陕西的安塞、山西的浮山、河北的蔚县等地区

(2):南方剪纸:精巧秀丽、玲珑剔透。广东的佛山和潮汕地区。

2、剪纸的样式:窗花、墙花、门花、喜花、炕围花、寿花、礼花等。具有单纯、简洁、明快、朴实、富装饰性的特点。

3、民间剪纸艺术的形式

形式:折纸剪、随意剪

纹样有:

(1)阴刻:刻去表示物象结构的线,在背景色块面中

展现线条的方法。北方剪纸多用。(以块面为主)(展示作品实例)

(2)阳刻:刻去空白的面,留下线条或稀疏的块面,以保留各种变化的线条。南方剪纸多用。(以线条为主)(展示作品实例)

(3)阴阳兼刻:在同一幅作品中,出现了阴刻和阳刻两种方法。(展示作品实例)

二、民间剪纸艺术的表现内容及作品欣赏(讲出作品的内容、含义)

1、祈得吉祥

2、消灾避祸

3、获得丰收

4、美好祝愿

5、神话传说人物

6、文学作品人物

7、生肖剪纸

8、标志

三、剪纸方法

1、将设计的纹样画在彩纸背后,文字要反写。

2、剪刻由内向外、由小到大,最后剪外轮廓。

3、剪的过程中要做到“线线相通,物物相连”,注意“千剪不落,万剪不断”的剪纸特点。

教师示范剪纸。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小结:本节课讲授了剪纸艺术的流派、样式、形式、表现内容,欣赏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民间剪纸艺术,讲解并示范了剪纸方法。重点讲解了剪纸的样式、民间剪纸艺术的形式及表现内容,并对民间剪纸进行了欣赏。讲解并示范了剪纸的方法。

课外作业:任选一种表现形式,以自己喜爱的物象为内容,

练习剪纸一副,表达美好心愿。完成后贴于16开白纸上。

剪纸教案 篇9

【课题】剪纸艺术

【课型】新授课

【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向同学们传递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

一、让学生了解剪纸这一民间艺术之美,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了解剪纸艺术悠久的历史,以及它的产生发展同古代的风俗的直接关系,人们用它作为迎春、喜庆的装饰品,还广适应用到刺绣、印染、陶瓷等工艺中。

二、剪纸具有单纯、简洁、明快、朴实、富装饰性的特点。一般来说北方剪纸粗犷朴拙,南方剪纸精巧秀丽。剪纸题材广泛,表现劳动人民生活、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其形式有阳纹、阴纹、点色、套色、分色、衬色等。剪纸使用简化、夸张和添加的造型装饰了法,着意艺术情趣和意境的表现。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基本了解剪纸的发展历史。

2、中国民间剪纸种类及其造型特点。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初步的欣赏能力。

2、平面图形的想象力和提高编辑能力

三、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

2、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重点了解和掌握剪纸不同类别造型的艺术形式,培养学

生创造性地设计剪纸作品能力。

【教学难点】剪纸作品的内涵及创作和正确把握纹样好连接与完整性。

【教学方法】讲授法、欣赏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1、剪纸艺术的PPT课件

2、剪纸作品

3、国宝档案——剪纸的历史

4、剪刀、刻刀、蜡光纸

【学具准备】剪纸用的刀具及纸张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打开多媒体课件,并宣布上课。

二、导入新课

让学生欣赏一组剪纸的作品,并导入新课。

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了一组风格各异的剪纸作品,剪纸有哪些形式种类,有什么艺术特征呢?今天我就带领大家进入剪纸的艺术天地。

三、讲授新课

(一)、剪纸的起源及其艺术风格

1、什么叫剪纸

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是采用剪、刻、镂的技法在纸张上创作出

来一种民间的艺术。剪纸在民间流传极广,历史也很悠久。新疆曾出土了距今一千五百余年的剪纸作品(对马团花、对猴团花)。

对马团花

对马团花 对猴团花

2、剪纸的发展及用途

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根据考古其历史可追朔到公元六世纪,但人们认为它的实际开始时间比这还要早几百年,纸的发明促使了剪纸的出现、发展和普及。剪纸常用于宗教仪式,装饰和造型艺术等方面。

唐代剪纸——纸花唐代剪纸处于大发展时期。杜甫诗中有“暖水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句子。

宋代剪纸——宋代造纸业成熟,纸品名目繁多,为剪纸的普及提供了条件。并出现专业的剪纸艺人。

明清时期剪纸——剪纸手工艺术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时期。现在,剪纸更多地是用于装饰(可用于点缀墙壁、门窗等),也可为礼品作点缀之用,甚至剪纸本身也可作为礼物赠送他人。人们以前还常把剪纸作绣花和喷漆艺术的模型。

3、剪纸的艺术风格

剪纸艺术是一门“易学”但却“难精”的民间技艺,作者大多出于乡村妇女和民间艺人之手,由于他(她)们以现实生活中的见闻事物作题材,对物象观察,全凭纯朴的感情与直觉的印象为基础,因此形成剪纸艺术浑厚、单纯、简洁,明快的特殊风格。

(二)、剪纸的种类及其应用

剪纸的种类极其丰富,用途十分广泛。作为民俗文化的载体,是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窗花——张贴用,喜花——摆衬用,鞋花——刺绣底样用等。

(三)、剪纸的艺术形式

剪纸的艺术形式多样具体大致可分为:单色剪纸、复色剪纸。

1、单色剪纸

单色剪纸就是用一种单一颜色的纸张来剪制作的剪纸作品。

2、复色剪纸,又称为彩色剪纸。是以数张彩纸分剪后剪拼贴成图;或以白纸依稿剪成,再染填上各种颜色;或先剪成主版,衬以白纸后再染填上各种颜色。细分可为:

(1)衬色类,先用单色剪纸的方法剪做成图,再以彩纸为衬

(2)套色类,以单色剪纸的方法剪成主版和次版的形象,再另剪色纸贴裱在主版需要的部位上;或将画稿所需的各色色纸,重叠在一起钉牢,再沿稿线以次剪成,择取一张为主版,贴裱在衬底上,再将其余的部分添贴在主版之上。

(3)拼色类,即分别用色纸剪成各部分形象,再依图样贴裱在衬纸上;或见各色纸重叠在一起钉牢,再依稿剪成,吻拼于衬纸上。

(4)染色类,即用易于浸渍的白纸或浅色纸剪成各种形象,再逐次染成所需的颜色;或先将纸染色,再剪成形象。

(5)填色类,即先用黑色纸或深色纸剪出主版,裱贴在白纸上,再依稿填涂各种颜色;或用白纸剪成主题形象,裱贴后再填染所需颜色;也有先填色而后剪做的。

(四)、剪纸的制作方法(单色剪纸)

1、剪纸工艺常见手法:

阳刻:保留原稿的轮廓线,剪去轮廓线以外的空白部分。

阴刻:阴刻剪纸与阳刻剪纸恰恰相反,就是刻去原稿的轮廓线,保留轮廓线以外的部分。所以阴刻剪纸的特征是它的线条不一定是互连的,而作品的整体是块状的。

2、剪纸的制作步骤

(1)起稿

用铅笔在纸上勾画好剪纸稿。可先画出大样,在剪制过程中再即兴发挥,进行二度创作;也可事先设计出精稿,然后再依稿剪制。有

经验的民间艺人往往擅长“随心剪”。不用起稿,便可开剪;剪时胸有成竹,一气呵成。

(2)订纸

将样稿固定在纸上使两者不至于脱动,便于准确地剪刻称为订纸。传统的方法有针线订纸和纸捻订纸。现在多用浆糊和订书订。注意订纸的固定点要在样稿的外轮廓处和样稿内部空间部位,不要破坏作品本身。订纸要求纸面平整。

(3)剪制

剪制顺序视所用工具而定。如用剪刀制作单张作品,通常按先内后外、先繁后简、先圆后方、先左后右、先上后下的顺序进行,也可按个人习惯和经验来确定剪制顺序。

(4)修正

检查完成的作品,看看有无漏剪(刻)部分或连刀连角(没有剪透、刻透)部分,有无走形或断线部分,及时修正或作补救处理。

(5)裱贴、装框

准备好衬纸、刷子、浆糊等裱贴工具。裱贴分正裱延与反裱。装框需选择与剪纸作品协调的镜框和衬纸。衬纸可仿照居室挂画的装框方式,用较厚的色卡纸做成立体效果。

四、课堂回顾

将本文知识要点再重点回顾一遍,加强学生的理解

五、知识扩展

(一)、翻开《中国民间剪纸史》,一张《中国民间剪纸分布示意图》,安徽和县、阜阳、芜湖和宣城四个县区赫然在上,和县是图上标注的安徽唯一民间剪纸县。代表人物是省非物质文化传人--徐石生。

剪纸活动教案 篇10

设计思路:

我们幼儿园开展剪纸活动有将近一年的时间,但是小班剪纸活动,我们还是尝试阶段。作为同行,我们都知道小班使用剪刀是有一定困难的。我们也是从小班下半学期才开始进行尝试的。我们这一学期剪纸的研究重点:是“主题背景下的剪纸活动”,因此,我们小班的剪纸的出发点也是在此。

近一阶段我们班的主题是“小花园”,花园里的树和花,成了我们剪纸的主要内容。我们在活动中发现,孩子们对于落在地上的树叶,观察得很仔细,因此,我们先从孩子们关注的',喜欢的内容出发,因此设计了这一活动。

活动名称:

树叶宝宝

活动目标:

1.学习剪树叶的基本外形。

2.体验帮助树妈妈的快乐情感。

活动准备

树妈妈外套一件;绿色彩纸若干;剪刀;双面胶等

活动过程:

一.游戏:春风吹

(教师带领幼儿入场)今天,树妈妈又要和大家做游戏了!春风姐姐来了,我们来做个“春风吹”的游戏。(游戏进行2—3次)

二.谈谈讲讲

1.春风吹来了!花儿开了,树叶绿了,可是树妈妈有些不高兴,你们猜猜为什么?树妈妈身上缺了树叶宝宝会开心吗?你们愿意帮助树妈妈变出树叶宝宝吗?

2.讲解、示范

重点:对称地剪出树叶的基本外形及五官。

难点:剪出树叶三角形的头发。

三.制作树叶宝宝

观察:

1.幼儿能否对称地剪出树叶的基本形状。

2.幼儿能否添加出三角形的树叶宝宝头发。

四.展示树叶宝宝

现在你们觉得树妈妈漂亮吗?树妈妈今天真高兴,小朋友们一起让树妈妈变得这么漂亮,谢谢小朋友们!来!和树妈妈一起到花园里和其他的树比一比,看谁漂亮好吗!(念儿歌:春天,离场。)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