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本文是编辑帮家人们找到的幽径悲剧教案优秀9篇,仅供借鉴,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1(或从学过的十三岁际遇导入课文)。组织学生交流课前学习对燕园的了解。交流
2让学生自读课文分组讨论:你认为本文文题揭示的是怎样的悲剧,你能为文题加上一些定语来阐述吗?本文写了哪三部分内容,请为每部分内容拟一个尽可能简洁的小标题。巡视,参与小组讨论阅读、讨论
3组织学生交流、评价交流,学生互评
教学目标:
1、阅读描写藤萝不同时期的形态有关语段,能说出藤萝的不幸遭遇以及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2、通过沙龙活动,使学生自主选择研讨课题,能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二、情感画廊:(形象)
1、指导语:过渡语(明确学习任务以及学习方式)
请阅读文中描写藤萝遭受劫难前后的有关语段,根据你的理解为藤萝画一幅“劫后图”,并在图旁配小诗一首。
2、学生活动:文配画
3、评价:学生自愿或点答学生上台朗读,自评、互评、师生对话。
4、教师展示自创小诗一首,由学生点评。
三、星级沙龙:(主题)
1、 指导语:小组合作,选择以下星级课题中任一题,明确分工后就这一课题进行研讨,并将讨论的结果如实整理成条文的形式。
(教师提供备选课题和学生记录研究成果所需的材料,包括学习卡片、稿纸等。)
备选课题:
一星级: (课题)
课题是“幽径悲剧”,你觉得这个题目好不好?说说你的理由。
二星级: (挑战权威)
第五单元的主题是“人与环境”,你认为本文被安排在这一单元中恰当吗?把你的看法记录下来,与编写组专家交流。
三星级:(“十字架”的讨论)
课文最后一段作者说:“但是,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你对这句话如何理解?
2、学生展示研究成果并进行互评
四、课文朗读:
1、指导语:在座位上带感情地放声朗读课文,并大胆地选择你喜欢的片断为大家朗读
2、大班点读评读
3、配乐全班读
五、作业:(真情告白)
对这篇课文的研讨还只是一个开始,你有哪些收获?有哪些困惑?有哪些建议?请你以自己的名义给季羡林爷爷写一封信,不妨与他说说真心话。
1导入,文章写的是“悲”却用大量笔墨写了“美”,你怎样理解?在行文中体现出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任务
2组织活动,(让学生先划出感受描写美的语段和悲的语段,再小组讨论)阅读、思考、讨论
3组织交流、评价组内交流,讨论
教学目标:
1.感受古藤的美和悲,理解作者矢志维护真、善、美的思想感情与决心。
2.培养学生欣赏美、保护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
反复阅读文本,抓住“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一核心,在赏析古藤的美,感受古藤的悲的基础上,深入探究悲剧原因,体会作者的情感,确立维护真善美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
幽径悲剧的真正原因的探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师:鲁迅曾说过:“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文学大师季羡林的《幽径悲剧》,来感受美的毁灭带给人们的心灵的震撼。
二、整体感知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作者写了一个什么悲剧。
明确:北大校园里燕园幽径上的一株古藤萝无端被毁的悲剧。
三、赏藤萝之美
1、引导学生赏析藤萝之美
师: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文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就有一双慧眼,他在燕园的幽径中,发现了一个最美好的事物,就是幽径中的一株古藤萝。
阅读课文,请找出文中表现藤萝之美的语句,并说说你所感受到的美。
(提示:可以从用词、修辞、形象描写、情感表达等角度来谈。)
(1)外在形象美
(明确:文章具体描写了这棵古藤“盘曲而上”之形,“蓦地”扑鼻之香,写了“袭入耳内”的蜜蜂声衬托花香,“万绿丛中一点红”之色,从形、声、色、味不同角度描写。)
(2)内在品质美
师:我们感受到了古藤萝的外在形象美,不过,对一个事物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是不够的,还应关注它的内心,关注它的性情、品质。藤萝的外形是美丽的,那么内在呢?
(A.它在这里已经呆了二三百年,同它所依附的大树一向和睦相处。B.它虽阅尽人间沧桑,却从无害人之意。C.每年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
分析:友好(和睦相处)、善良、奉献美丽。
(3)饱经沧桑美、生命活力美
师:藤萝是真、善、美的统一体,是美的化身。它的美仅仅就这些吗?请同学们再将这些语句放在一起读一读,联系起来想一想。
然后小组内讨论。
(明确:“一段苍黑古劲像苍龙般的粗干”、“它在这里已经呆了二三百年”,藤萝经历风霜雨雪,经历人世沧桑,经历史无前例的“浩劫”,成为惟一的幸存者,燕园藤萝界的鲁殿灵光。从这个意义上看,这株藤萝已经成为历史的见证者,显现出岁月的沧桑美。古老的藤萝饱经风霜,历尽艰辛,仍然萌生着蓬勃的活力与生机。)
2、师:这是正面描写了藤萝之美,那么文章开头就写的是藤萝吗?那么写的是什么?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2.学习精练、通俗而又雅致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使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悲剧”是美的毁灭,越美的东西被毁灭,其悲剧性就越强烈。文中幽静的小路上发生了什么样的悲剧?作者是如何展示古藤的美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探究。
二.检查预习
1. 读准下列字的音
蜿蜒 潋滟 萧索 愚氓 毛骨悚然 闲情逸致 浩劫
2. 理解下列词语的义
鲁殿灵光 毛骨悚然 万斛 月白风清 林林总总 诛伐
三.了解作者
季羡林 北京大学教授、学者、作家
四.学生自读课文,讨论:
先展示有藤罗的课件,学生边看图边思考:
1.作者写的是什么事物的悲剧?
幽静小路上藤罗的悲剧
2.为什么开头1至6段未写藤罗?是否离题?为什么?
不离题,写出了幽径的四季美。从侧面烘托藤罗的美丽。
3.曲径美吗?作者是如何写幽径?
先写幽径的平凡:只有二三十步之久 司空见惯 漠然
再写幽径不不平凡:与所看到的《红楼梦》有关
接着写四季之美
总写:一面傍湖 一面靠山
分写:山上 春景 夏景 秋景
湖中 夏景
作者怎样描绘藤罗之美的?
感官 藤萝之美
视觉 形 色
嗅觉 香
听觉 袭入耳内
4.美被毁灭了,作者伤心吗?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本文描写了幽径萝之美和置身其中的情味,揭露了无比疼心的愚氓灭美的现实,抒发了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5.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来抒发自己的心情?请找出相关语句
抒情 议论
在悲愤之余,唯一的一点安慰
我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真正的伟人是不会这样的多情了,我的感情总是供过于求,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伤感。
五,找一找,说一说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如:
在茫茫的人世间,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世,那里有闲心来关心古藤的生死呢?
(作者批评世人缺了点什么? 只知道追名逐利,缺少对于自然与他人的关受,自私)
仿佛从地下深处爆发出一股无比强烈的生命力。向上,向上,向上,欲与天公试试比高,真能使懦者立怯者强,给人以无穷的感染力
(表达了作者对夏日荷花勃勃生机旺盛生命力的赞美)
你倘若问一个燕园中人,决不会有任何人注意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的,决不会有午休人关心他死亡的,决不会有任何人为之伤心的。
(充分表达作者对古藤命运的关注,为它的不幸而伤心,对人们缺少应有悲悯情怀而遗憾)
注:通过以上训练体会精练通俗而又雅致的语言。
六.知识拓展
课文说,“每年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焉知一旦毁于愚氓之手”
怎样看待愚氓灭美的事实,从中可以悟出什么道理来?
归纳:要努力实行科教兴国,提高国民文化和审美素质
七.迁移练习
1.仿照文中的关于古藤的描写,另写一段话,能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
2.发挥想象,把文中的古藤画出来,最后展示资料中的古藤形象。
《苏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幽径悲剧》教案》全文共1473字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并说出它的作用。
2、体会、感受作者文中表达的情感。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描写和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2、体会本文精练、通俗而又雅致的语言。
【品读语言四法】
1、推敲字词法
文学语言具有形象性和情感性,极富表现力。作家创作时特别注重炼字炼意的技巧。我们在开始阅读时要联系全文,反复咀嚼品味那些含义深刻隽永、表达形象生动、情味浓郁的字词,特别是一篇和一句之间。
2、品味修辞法
修辞方法不仅本身有一定的表达作用,而且往往能给语言附上形象性和抒情性。把握修辞方法的内容、用法并联系文章所描绘的对象、气氛、作者的情感倾向、文体等来体会其表达作用,有助于披文入情。
3、填补空白法
文学语言常常要留下空白,给人以广阔的想像空间,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那么,这就需要我们在阅读时能展开联想和想像,品味语言的潜台词,读出其弦外之音,丰富作品的内容,更深刻地领悟作品的情感。阅读古典诗歌,尤其要透过其有尽之言品其无尽之意,再现诗歌的独特意境。
4、比较揣摩法
我们知道写作同样的内容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而不同的表达方式又常常有不同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效果。那么,我们在阅读时可以把不同的语言形式进行比较,从而辨其高下优劣,品其不同情趣。
总之,文学鉴赏时,能够从语言入手,综合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品读,敲开文学的大门,感受文学殿堂的真善美。
【季羡林散文】
季羡林散文共分六部分,收集了季羡林先生的散文精品。季先生的散文有着浓厚的底蕴。 “真”与“朴”是季先生散文的两大特点,也是其散文的独特风格。
季羡林散文是美文与华照相得益彰,既是伴君品味欣赏这佳作,又为珍藏馈赠之上品。季先生的散文有着浓厚的底蕴。 “真”与“朴”是季先生散文的两大特点,也是其散文的独特风格。正如季先生所追求的那样:“淳朴恬澹,本色天然,外表平易,秀色内含,形式似散,经营惨淡,有节奏性,有韵律感,似谱乐曲,往复回还……” “真”即其散文是他心灵的一面镜子,真实地映照出近九十年坎坷、曲折、追求、奋斗的人生历程。 “实”即他的散文朴实无华、小中见大,如同他一生经常穿在身上的蓝色中山装一样,形成了其散文的独特风格。
1、仿照例句造句。
(1)例句:不管实在山上,还是在湖中,一到冬天,当然都有白雪覆盖。
仿句:
(2)例句:经过了史无前例的浩劫,不但人遭劫,花木也不能幸免。
仿句:
2、“但是,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对句中“十字架”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指作者个人性格造成的幽径的悲剧。
B、指作者的痛悔之情。
C、指作者为没有保护好幽径而自责。
D、指作者对美的追求、对生命的怜惜之心。
3、读下列语句,回答问题:
“在茫茫人世中,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哪里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生死呢?”作者批评世人缺了点什么?
答:
(一)学习课文浓墨重彩的描绘与酣畅淋漓的'抒发相结合的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描写和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来写。
就描写来说,写幽径,写古藤,写藤萝被毁,无不尽展笔力,充分表现对象的形象特点和内在神韵。请找出精彩片段加以体会。
在描写的基础上,作者十分注重议论抒情,放纵情感潮水的奔流,请找出文中抒情议论的句子加以体会。
(二)体会文章加强悲剧效果的主要写法
1、浓墨重彩的描绘与酣畅淋漓的抒发相结合。
2、悲剧是美的毁灭,文章着力描写了藤萝的美,不但有外在的美,而且有内在的美。藤萝愈美,藤萝的悲剧也就愈突出。
3、悲剧是把美毁灭给人看,文章也着力描写了藤萝被毁的惨状,令人触目惊心,使人欲哭无泪。
4、美被什么所毁灭,也关系到悲剧的性质及强烈与否。美丽的藤萝一旦毁于愚氓之手,这种现实,十分可悲,也十分发人深思。
5、对悲剧的气氛反复渲染,增强了悲剧效果。文章一方面写“隐隐约约听到古藤的哭泣声”,“它感到万分委屈,又投诉无门”,一方面反复抒发“我”的痛苦,就是对悲剧气氛的反复渲染,就是对被毁者的挽歌,对毁美者的遣责。
(三)体会本文精练、通俗而又雅致的语言。
1、从用词来说,在大量的现代语汇之中,兼用一点文言语汇。
如:足征、漠然、潋滟、诛伐、疾趋、焉知、奈何等
2、用了不少成语及四字短语
如:司空见惯、等闲视之、曲径通幽、盘曲而上、鲁殿灵光、毛骨悚然、闲情逸致、月白风清等
3、巧妙化用名家的诗句。文中许多词语都使我们想起一些名家的诗句。
①“绿叶接天,红荷映日”出自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②“潋滟”出自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③“实有曲径通幽之趣”出自常建的《题破山后禅院》“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④“欲与天公试比高”出自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山舞银蛇,原驰蜡像,欲与天公试比高。”
⑤“不足为外人道也”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4、从句式来看,多用对偶或一般整句
如“一面傍山,一面靠湖;林中小鸟,枝头鸣蝉;绿叶接天,红荷映日;使懦者立怯者强;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等都整齐优美富有韵味。
作者是一位作家、学者,有着极高的语言素养和丰厚的中外文化底蕴,这才写出这样语言精练、通俗而又雅致的文章。有些句子全是口语,你也会感到一份纯粹和优美,如“出家门,向右转,只有二三十步,就走进一条曲径。”显得十分简洁、亲切,并有一种怀情味在其中。
1、文中第11段“然而,我快乐得太早了,人生毕竟还是一个荆棘丛,决不是到处都盛开着玫瑰花”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结合文意,说说作者所指的“盛开着的玫瑰花”的人生是什么?
示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盛开着玫瑰花”的人生是指古藤依旧生机勃勃,依然能嗅到它淡淡的花香,听到嗡嗡的蜂声,给人幸福、愉悦的感受。
2、文中写“山头的群树,池中的荷花是对它深表同情的”,请你展开想象,具体描写“群树”、“荷花”深表同情的情态。
示例:要求想象合理,描写具体,能运用拟人等修辞,语言通顺。具体描摹群树或在风中不住地摇曳,或在阵阵松涛中传达出所产生共鸣的情态;可从荷叶上的水珠想像荷花同情的泪、不再有盛开的笑脸等描写出荷花同情的情态。
1、课文的三、四、五小节写景很有特色,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仿照这样的写法,以“校园一角”为题,写一段50字左右的写景短文,要恰当运用一些修辞方法,能写出景物的特色来。
提示:既要写出你所在校园景物的特色,又要运用一定的修辞方法,且要运用课文中以不同季节为中心的描写方法。
2、以古藤萝的口吻写一段话,向人们提出劝告,保护好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提高审美的素质。
课后学习:
1、写一篇周记,描写你喜爱的一种动植物体现出其美好的一面。
2、在你的生活周围是否也有类似本文作者所揭示的现象或问题,请谈谈并与其以书面或口头方式与其交流你学习本文的感受,对其所为提出你的想法。
1、学会通过读、品、悟理解作者情感。
3、理解文章揭露了令人无比痛心的愚氓灭美的现实,抒发了矢志不移地维护真、善、美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