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语文教案优秀3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1、学习以简洁传神的对话和生动的细节刻画人物的手法。
2、学习本文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理解 “诗体小说”的特点。
3、学习白洋淀地区人民英勇抗日的爱国热忱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学习重点: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感情的写法。
学习难点:“诗体小说”特征的把握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课前预习:
1、 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情节发展过程,并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故事情节。
2、 利用网络,搜寻有关孙犁的材料和对他诗体小说特征的评价的相关资料,如有可能可作成简单的POEERPOINT课件,便于课堂交流。
教学流程
一、 导入课文,创设情境(在优美的《高山流水》乐曲声中,徐徐展开白洋淀的风光图片,把学生带入美妙的境界,使学生进入审美享受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0xx年7月,正是荷花摇曳荷叶飘香的季节,我国当代文学大师孙犁在绵绵细雨声中静静地离去了,享年90岁。巨星虽然陨落了,但白洋淀里的荷花依然开得姹紫嫣红,他的代表作《白洋淀》也象那一株亭亭玉立的荷花,静静地绽放在中国现代文学的长廊中,幽幽地散发着那怡人的清香。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白洋淀,感受在那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发生在白洋淀里感人故事,学习白洋淀人民优秀的品质,品味孙犁小说的独特魅力。
二、整体感知,理清情节
1、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
水生嫂探知丈夫参军,跟丈夫话别。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敌船,她们躲进荷花淀,无意中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条件,她们从此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抗日游击战士。
2、文章情节发展可以分成三大部分,请分别用四字短语概括主要内容。
A、(1—31) 夫妻话别(开端)
B、(32—61)探夫遇敌(发展)
C、(62—84)助夫杀敌(高潮、结局)
D、(85) 学夫卫国(尾声)
三、品味语言,把握形象
1、从故事情节的发展中可以看出,作者主要刻画的人物是谁?
——主要刻画的是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白洋淀妇女。
2、作者运用哪些手法是刻画人物形象的,其中最主要的是什么?
——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其中最主要的人物的对话描写。
3、 分析人物对话,揣摩人物形象
A、 分析“夫妻话别”的对话
1)、学生分角色朗读“夫妻话别”的对话(一男、一女和一个旁白,读第5节—23节)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他们对话的语气和感情处理得是否合理,同时思考这一段对话反映了水生嫂怎样丰富的内心和她具备哪些优秀的品质?
①、明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表现了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②、“他们几个呢?”——水生答非所问,故意岔开话题,水生嫂觉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问,只得再次试探。
③、“怎么了,你?”——水生对妻子的问话用“还在区上”,虚晃一枪,又岔开了话题,无话找话。水生嫂察颜观色,感到今天事情有点蹊跷,只得逼问。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体贴、温柔、机敏和稳重的性格。
④、“你总是很积极的。”——(可以试用不同的语气来读,体会它内在的意蕴)在妻子的逼问下,水生终于说出自己“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加大部队。水生嫂此时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更恨鬼子,丈夫第一个报名参军,她为自己有这样一个丈夫而感到自豪,所以,对丈夫责怪中含有赞扬。
⑤、“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丈夫参军去打鬼子,她没有理由也不会阻拦,这是女人的态度。但她毕竟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自然会联想起,丈夫一去,留下的生产和生活的担子该有多重啊!
⑥、“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经过水生的一番劝说,水生嫂感到自己的丈夫确实是个好丈夫,他不仅为革命事事走在头里,而且能体谅家里的难处,所以,水生嫂摆正家庭和民族的关系,统一对丈夫和祖国的爱,决心挑起生产和生活的重担,支持丈夫参军。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识大局,明大义的崇高品格。
⑦、“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水生嫂为了让丈夫放心,自觉承担任务。
⑧、“嗯。”——水生鼓励妻子政治上、思想上、文化上进步,劝诫妻子不要当俘虏,要与敌人拼命。两个“嗯”字,表现了水生嫂既有中国妇女吃大苦,耐大劳的传统美德,又有新一代劳动妇女勇敢战斗的精神。
小结:“夫妻话别”这段对话,刻画了水生嫂这样一个勤劳纯朴,挚爱丈夫,热爱祖国,识大体,明大义的农村妇女形象,为后来写水生嫂等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斗争,发展成为抗日游击战士作了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2)刚才大家一起仔细咀嚼了夫妻俩的对话,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电视片的导演是如何处理的。(播放夫妻话别的录象)
B、(播放探夫前的一段) 讨论分析四个女人的心理和性格特征:
A、“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B、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C、“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
D、“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E、“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
(1)A、B、C、D四句话中,有两句应是一个女人说的,是______两句,为什么?
(2)这五句话表现了四个女人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如果分别用机智伶俐、沉稳谨慎、爽朗直率、忸怩含蓄来表示她们的性格,那么______爽朗直率,______ 忸怩含蓄,______机智伶俐,______沉稳谨慎。
(3)女生齐读这段对话,再次体会人物的心理
(4)小结:这段简短的对话,把她们羞涩和想去探望丈夫的急切心情表现出来了。鲁迅说:“高尔基很惊服巴尔扎克写对话的巧妙,以为并不描写人物的模样,仅使读者看了人物对话,便好象目睹了说话的那些人。孙犁的这段对话写得也很精彩,使人闻其声如见其人,我们仿佛看到了白洋淀妇女那象“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一样淳朴、真挚的美好形象。
文中简洁传神的对话描写还有,请大家课后再去仔细品味一下。
4、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也是本文一个突出的特点,试举一例进行讨论。那么发挥行业田野狠毒艰苦月光花部分如同感,冒尖户用途热望去,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请理解“震动”和“吮”这两个词的深刻含义?
讨论明确:这是水生嫂听到丈夫报名参军之后出现的一个细节描写。丈夫“明天”就要参军到大部队上去,的确出于水生嫂的意料之外,心里受到震动,手指不由自主地震动了一下。我们不难想象,这时水生嫂心里的感情一定是很复杂的:几年的夫妻恩爱,家中生产生活两副重担,上前线前途莫测……但水生嫂毕竟是一个识大体,明大义的人,很快地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她用这个动作迅速平衡了自己的情绪,她不能让丈夫看出自己有软弱的表现,并作出了支持丈夫参军的决定,显示了她的坚强性格。
5、 结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A、 简洁传神的对话描写
B、 生动的细节描写
6、 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刚才我们通过对话和细节的品味,一起走近白洋淀妇女,请大家概括一下以水生嫂为代表的白洋淀妇女的共同特征:
白洋淀妇女既有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又有解放区妇女的特点,他们勤劳善良,温柔体贴,识大体、明大义,坚强勇敢。
六、咀嚼鉴赏,把握特征
六、咀嚼鉴赏,把握特征
一)体会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
故事的开展离不开具体的环境,环境描写又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文章着重勾勒的是什么?——自然环境
1、文章景物描写有什么特征呢?下面我们就着重挑选开头一段分析。请大家合上文章,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看看这几段文字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作者又是怎样描写的?
2、这几段文字描写了什么?——描写了月亮、院子、芦苇、苇席、淀水、雾、风、荷香。
3、各种景物的特征是怎样的?作者又是怎样描写的?我们一起来看这段文字
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皎洁的月色,洁白的苇席,银白的淀水,薄薄的透明的雾,(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想笼着轻纱的梦)、清风,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4、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作者运用形象的比喻和一些修饰语,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风貌,勾画出一幅清新、恬静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烘托出了水生嫂的勤劳淳朴。这里的夜景很美,生活很宁静,把读者带入了一种纯美的艺术境界。
5、小结:
1) 选择富有特色的、充满诗情的景物——景物美
2) 运用了清新雅致的、富有诗韵的语言——语言美
3) 创设了恬静安宁的、富有诗情的意境——意境美
二)、体会文章叙事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本文是一篇取材于战争年代并以一次激烈的枪战为中心事件的战争题材的作品,但是它与一般意义上的战争题材作品有何区别?(可从战斗过程、战斗场面、战斗氛围等角度分析)
——区别:它没有具体描写战斗的过程,也没有一般作品中的硝烟弥漫、枪林弹雨、血肉横飞,而是把一场惊心动魄的伏击战安排在明媚如画、清香四溢的荷花淀,战斗场面寥寥几笔,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主要写了妇女们的切身感受和战斗结束后兴奋地打捞战利品的闹场面,把紧张激烈的场面写得轻松而幽默,洋溢着人物诙谐的情调、欢乐的气氛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茅盾说“他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的”——淡化了战争
因此,作者在叙述故事情节中有意淡化战争,使文章叙事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3、 总结:因此,《荷花淀》的艺术特色就是:(见网页)
4、 介绍孙犁和荷花淀派(见网页)
孙犁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创作风格的呢?这与他的创作观念有密切的联系。他曾这样说过:“看到真善美的极致,我写了一些作品。看到邪恶的极致,我不愿意写。这些东西,我体验很深,可以说是镂心刻骨的,可是我不愿意去写。”(网页)由此可见,孙犁先生终身追求的就是真善美的极致,他的艺术所极力表现的也是真善美的极致。这是由于这样的创作观念,所以《荷花淀》这篇战争题材的小说才能写的充满诗情画意和浪漫主义色彩,成为“诗体小说”的代表作。
关于“荷花淀派”(见网页)
七、总结课文
战争是残酷的,也是无情的。但孙犁只是选取小小的白洋淀的一隅,用简洁传神的对话描写和生动细腻的细节描写,表现农村妇女既温柔多情,又坚贞勇敢的性格和精神。文章写景充满事情、、诗情画意,叙事充满浪漫主义气息。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文章,一起分析了以水生为代表的白洋淀妇女形象,并且初步欣赏了孙犁小说的艺术特色。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老师的教是为了达到不教”。因此,我们运用我们课堂所学的知识技能去学会自己赏析。那么,孙犁的作品还有许多,我们不能一一展示,请大家课后光临省前中网站,到美丽的白洋淀,进一步走进孙犁,探究孙犁作品的艺术特色。
一)体会文章叙事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1、本文篇取材于战争年代并以一次激烈的枪战为中心事件的战争题材的小说,但是它与一般意义上的战争题材小说有何区别?(可联系“松骨峰战斗”)(学生速读62—84,讨论分析)
——区别:它没有具体描写战争中的硝烟弥漫、枪林弹雨、血肉横飞,而是把一场惊心动魄的伏击战安排在明媚如画、清香四溢的荷花淀,战斗场面寥寥几笔,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主要写了妇女们的切身感受和战斗结束后兴奋地打捞战利品的闹场面,把紧张激烈的场面写得轻松而幽默,洋溢着人物诙谐的情调、欢乐的气氛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茅盾说“他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的”——淡化了战争
2、当伏击战结束后,水生说了一句“不是她们是谁,一群落后分子!”请问这些女人落后吗?为什么?
——这是一句半开玩笑的话,水生一方面为女人们冒着生命危险来探望他们而感动,另一方面又觉得
2、环境描写”是小说三要素之一,请找出本文自然环境描写的段落,分析环境描写的特点。
A、 体会文章开头(1—3节)
1)老师读,学生展开想象,思考这几段文字描写了哪些景物?(学生合上书本,闭上眼睛)
描写了皎洁的月色,洁白的苇席,银白的淀水,薄雾,清风,荷香。
2)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由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请学生补充完整,并体会抽掉这些语句表达效果上有什么区别?
作者运用形象的比喻和一些修饰语,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风貌,勾画出一幅清新、恬静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烘托出了水生嫂的勤劳淳朴。这里的夜景很美,生活很宁静,把读者带入了一种纯美的艺术境界。
B、文章其他几处的景物描写是怎样写的呢?学生阅读讨论
探夫未遇途中的景物描写:
1)、几个女人羞红着脸告辞出来,摇开靠在岸边上的小船。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
景物:万里无云,凉风习习,波光潋滟
特征:开阔、明朗
2)、“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旁的水,哗,哗,哗。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顺手又丢到水里去。那菱角就又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轻轻的动作,悠悠的水声,安安稳稳的菱角。顺手的一捞,大有南朝乐府《西洲曲》中“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的情味。不过这里弄的是菱角罢了。人们心境的悠闲,淀上的宁静,生活的平和,诗一样的境界,反衬下文敌人大船追赶的紧张,对比鲜明,这也许就是用“谈笑从容”写“风云变幻”吧。
小船奔向荷花淀,又有一段景物描写:
“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1)、修改: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里有一望无边际的大荷叶,有高挺的荷花箭。这段文字如果去掉“密密层层”、“高高”,就显不出荷叶之多,之密,荷花箭之高挺,运用叠词也增加了语言的节奏感。
修改: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碧绿的草坪。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婀娜多姿的少女。
小结:原文运用明喻、暗喻的修辞手法,生动、逼真、传神、富有寓意地写出了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象铜墙铁壁一样,白洋淀的妇女即将成为勇敢的游击战士。
丰富的联想,美好的形象,诗一般的语言,表现出同仇敌忾的斗志。那密密层层的大荷叶,使我们想起了水生这一批青年战士;那粉色的荷花箭,使我们想起了水生嫂这一群青年妇女。又是用“谈笑从容”写“风云变幻”。迷人的景色中显出了豪气,这就是孙犁小说的艺术特色。
总结:孙犁是现代著名作家,长期在冀中工作。他写的许多小说、通讯、散文都是反映白洋淀人民英勇艰苦的对敌斗争。他的创作风格清新俊逸,他的小说把写景和抒情融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
“诗体小说”的特征:景物描写充满诗情画意,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语言描写清新雅丽,婉约流畅,富有诗歌的韵致
七、拓展提升,能力迁移
1、 介绍“白洋淀”派
《荷花淀》发表后,在文学艺术界影响很大。有许多作家都努力探索其写作技巧,并在艺术实践中体现其风格,不久边便形成了一个文学流派。这个流派被称为“荷花淀派”,其代表作家有刘绍堂、从维熙、韩映山等。“荷花淀派”的作品,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情节生动,语言清新、朴素,富有节奏感,描写逼真,心理刻划细腻,抒情浓郁,富有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
2、从《风云初记》里找出一段文字,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诗体小说”的特征
八、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战争是残酷的,也是无情的。但是孙犁只是选取小小的白洋淀的一隅,用简洁传神的对话描写和生动细腻的细节描写,表现农村妇女既温柔多情,又坚贞勇敢的性格和精神。他运用生动的比喻,朗朗上口的叠词,进行景物描写,使文章充满了诗情画意,在战火硝烟中,夫妻之情、家国之情、人性的纯美、品格的崇高,仿佛白洋淀的荷花一样,清新美丽,永不凋谢。
白洋淀在河北保定地区,淀中象小岛一样的'园田和村庄星罗棋布,沟叉河道纵横交错。白洋淀水乡风光四季怡人。淀上一望无际的芦苇荡,争相斗艳的荷花,飞腾戏水的小鸟,以及蜿蜒蛇形的千里堤一起构成了一幅幅绚丽的自然风景画面。在抗日战争年代里,白洋淀地区属于冀中抗日根据地,芦构桥事变后不久,国民党放弃这一带土地,仓皇南逃,当地人民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铁蹄的蹂躏。在共产党和八路军的领导下,白洋淀人民积极投入了伟大的民族革命崐战争。该地军民利用白洋淀的河湖港汊,同侵略者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出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
九、布置作业,巩固目标
片段练习:要求围绕一个主题,写一段人物对话,要突出人物个性
第 一 单 元
1、认识“昼、耘”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供”,会写“昼、耘”等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能通过读诗句,想象诗中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4、能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
- 第一课时 -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谁来说说,在你眼中,童年是什么样的呢?(自由、天真、无忧无虑……)在同学们眼中童年真是多姿多彩!是啊,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辛酸也罢,都是我们生命中最珍贵的记忆。
现在,老师将带领大家穿越时空,去宋代感受一下当时人们的童年乐趣。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三首古诗,标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与同桌交流。
2、(出示7个会认的字)
(1)学生齐读,注意读准“磬、陂、漪”的读音。
(2)认读多音字“供”。
3、(出示4个会写的字)指名学生读,师正音。
4、学生齐读三首古诗,师正音。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读完这三首古诗,结合注释,你从中读懂了什么呢?(有小孩子在种瓜、小孩子在玩冰、牧童在吹笛子……)大家读懂的还真不少,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一首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板书诗题)
2、大家从诗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四时、田园、杂兴)
(1)(出示相关资料)《四时田园杂兴》是宋代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田园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这首诗就是第三十一首。“兴”在这里读四声,“杂兴”就是随兴而写的诗;“四时”在这里表示的是一年四季。题目的意思是: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的感想。
(2)学生齐读诗题。
3、学生再次齐读全诗,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1)指名学生说说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补充。
(2)理解词语:
杂兴:随兴而写的诗。
昼:白天。
耘田:在田间锄草。
绩麻:把麻搓成线。
儿女:男女。
当家: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
童孙:孩子们。
解:理解,懂得。
供:从事。
傍:靠近。
阴:树荫。
(3)结合注释,尝试完整地将全诗的意思说出来。(白天锄地,夜晚搓麻线,农家男女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小孩子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但也在桑树荫附近学着种瓜。)
4、(播放纯音乐)请同学们伴着这古朴典雅的音乐,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说一说这首诗展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1)诗中先写了哪些人物?(村庄男女)他们在做什么?(耘田、绩麻)后面还写了谁?(童孙)他们在做什么?(学种瓜)
(2)诗中哪些描写让你印象深刻?(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为什么?(因为这两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从哪里看出来?(小孩子虽然不懂耕织,但也会学着大人的样子去种瓜。)这两句除了表现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还表现了什么?(农家孩子的勤劳好学)
5、(出示相关图片)你能根据图片的提示背诵全诗吗?试一试。
四、课堂小结。
学到这里,你能说说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吗?(展现了农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主要表达了对天真可爱、勤劳好学的农村儿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乡村是那么恬美、秀丽,洋溢着一种平和、宁静的气氛。历来许多诗人以描写乡村生活、田园风光著称,写下了不朽的诗篇,这样的诗,就叫田园诗。同学们课下可以继续搜集、品读更多的田园诗。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农务繁忙
天真勤劳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穿越到了宋代,在诗人范成大的描绘中,我们感受到了(农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和(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勤劳好学)。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这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再次感受农忙时节农家孩子们的天真快乐。
2、接下来,让我们跟随另一位诗人杨万里,去感受一下冬日里孩子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吧!(板书诗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古诗,划分节奏。(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2、题目中的“稚子”是什么意思?(小孩子)“弄”是一个动词,意思应该是(玩)。诗题告诉我们,这首诗主要写的是(小孩子玩冰)。
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个小孩子到底是怎样玩冰的吧!
(1)齐读诗的第一、二句,结合注释,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早晨,小孩子把冰从盆里拿出来,把它做成一种打击乐器。)
①从哪里可以看出时间是早晨?(晓)
②小孩子是怎么把冰做成乐器的?(彩丝穿取:用彩丝穿起来)(出示图片)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冬日的早晨,小孩子高兴地从金属盆里小心翼翼地把冰取出来,仔细地用彩色的丝线穿起来当作银钲敲。)
③从这两句诗中,可以看出这个小孩子怎样的特点?(想象力丰富、动手能力强)
(2)小孩子把冰做成乐器之后,又有哪些举动呢?让我们一起朗读诗的第三、四句。
①这两句诗写了什么?(小孩子敲打“银钲”,声音悠远动听。)从哪里看出声音悠远?(穿林响)
②为什么最后一句诗说“忽作玻璃碎地声”?(因为一不小心冰碎了。)这里的“玻璃”,是不是指现在玻璃杯、玻璃窗的玻璃?(不是,是一种玉石。)这里把冰碎的声音比作了玉石落地破碎的声音,这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③从这两句诗中,你体会到了这个小孩子怎样的感情变化?(小孩子瞬间由喜笑颜开变得失望无比。)你是从哪个字体会出来的?(忽)
(3)结合注释和我们的讲解,你能不能试着说出全诗的意思?(清晨,小孩子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用彩色的丝线穿起来当作银钲敲。敲出来的响声像玉磬一样清脆,穿过树林传得很远,忽然听见冰碎了,发出了像水玉落地破碎的声音。)这首诗表现了(小孩子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特点)。
三、小结。
多么可爱的孩子呀!如果是你,会有这般奇思妙想吗?
稚子弄冰天真烂漫
活泼可爱
- 第三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学习新知识前,我们先请两位同学背诵一下前面学的两首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
2、前面我们已经跟着两位诗人,从夏季到冬季,体会到了农村童孙的勤劳好学和弄冰稚子的顽皮聪明,现在让我们随着另一位诗人雷震,去感受乡村傍晚的童真童趣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齐读古诗,说一说:诗题“村晚”告诉我们什么?(地点、时间)地点在哪里?(乡村)时间呢?(傍晚)所以诗题的意思就是(乡村的傍晚)。乡村的傍晚发生了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出示相关资料,了解作者。
3、再次齐读全诗。
(1)说说前两句诗写了哪些景物。(草、池塘、水、陂、山、落日、寒漪)7个景物的描写,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出示图片,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水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塘岸。青山衔着红彤彤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粼粼水波中。)所以,这两句诗写的就是乡村落日之景。
(2)此时,谁出现在这如画的美景中了?(牧童)他在做什么?(骑着牛,随意吹着短笛)从哪里看出来随意?(短笛无腔信口吹)怎么理解这句诗呢?(无腔:没有曲调;信口:随口。意思就是短笛是随口吹奏的,没有曲调。)所以后两句诗的意思就是(回家的牧童悠闲地横坐在牛背上,拿着短笛随意吹着不成调的曲子)。
(3)通过感受诗中的场景,你觉得牧童的童年生活怎么样?(无忧无虑)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对闲适自由、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的喜爱与向往之情。)
(4)再次有感情地齐读全诗。
三、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我们感受到了孩子们多姿多彩、无忧无虑的童年,你的童年又是什么样的呢?课后写下来吧!
村晚无忧无虑
本课内容较多,但讲解详细,学生掌握情况较好。不过,课堂时间有限,学生朗读环节还是不够多。
一、晓之以理,培养自改习惯。
教师明理。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游戏,每位同学都把“一句话变成了一篇”准备参加学校的“征文”活动,那么你们知道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吗?对了,就是在写好之后,认认真真地修改。像鲁迅、老舍这些大作家也都十分重视修改。因此,我们每个同学都应养成写作后自觉修改的好习惯。
2. 指导自改。
师述:那么如何自己修改习作呢?老师给每个同学制作了一张“自改作文卡片”,请你们根据上面的问题修改。
自改作文卡片
(1)。 我的倾诉对象能知道我要表达的感受吗?
(提示:看语句是否通顺,意思表达是否明白)
(2)。 我通过具体的事例表达了我的真实感受吗?
(提示:看事例是否具体,感受是否真实)
3. 教师巡视,帮助学生自改习作。
(设计意图:作文的修改,不只是修改的技巧和使用某些修改符号,如果学生不原意自我检查、也不知道作文有修改的必要时,那修改只会流于形式,而对作文质量的提高毫无意义,鉴于此观点,在教学设计中我强化了:明白修改的道理,形成修改的习惯。)
二、学生互动,提高互评能力。
1、 互相读给同位同学听,让对方提出听后总体印象。
2、 互相看作文,让对方勾画出好的词句及有问题的地方。
三、师生共评,习得评改技能。
1、 推荐有代表性的学生习作,在全班交流。
2、 同学结合写作标准评改,提出优点及不足。
3、 教师当堂点评,给予肯定和激励,并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给予发展性的评价。
(设计意图:让学生当众评改作文,教师也参加其中,这样有益于学生习得评改技能,对全面提高学生作文素养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二次完善,完成习作任务。
学生在多元评价的基础上,再次修改完善自己的作文,使自己的习作水平得到提高,完成本次习作目标及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