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和义务【优秀10篇】

权利和义务 篇1

下面我就高一经济常识第四课第二节中的第一框题《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进行说课,分别从教材、教法、学法以及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在本课中所处的位置及教学目标

《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编在第四课第二节《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中的第一框题,居单元节之首,又充分说明了我国三大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劳动者,体现了劳动者主人翁地位,这一课主要是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因此,本课是我们实现德育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课主要教学目标 是使学生懂得自己是未来国民经济中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在市场经济中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不论将来从事什么职业,都应当自觉遵守“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懂得作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公民,应自觉依照职业道德准则来规范自己在经济生活中的行为。

2、教材的教学目标 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本原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本单元节教学目标 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 定为:

知识方面:了解劳动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权利和义务,理解劳动者提高职业技能和遵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能力方面:运用所学基本原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觉悟方面:让学生认识到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增强法律意识,认识到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水平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激发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前两点侧重能力目标,后一点侧重德育目标,这符合我们政治学科教学的目标要求。

教学重点:⑴提高职业技能是劳动者必须履行的义务;

⑵遵守职业道德是劳动者必须履行的义务;

教学难点 :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才是统一的。

二、说教法

本课主要使用讨论法、启发法与探究式教学方法和练习法相结合。

讨论法:从教学过程 来看,教学中将阅读讨论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先是学生自己思考,最后分组讨论,再回答老师设置的问题;从方式上看,引导学生按要求阅读文中材料,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中理论,到交替运用阅读、讨论、回答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结合实际,探究课文中知识点,并提高个人修养,籍此落实教学目的。

启发法: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我在寻思上多下点功夫。根据认识原理,设计并尝试了老师启发学生自己提问自己的教学法,使学生产生对知识独特的思想火花。

探究式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主要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课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当然这里我由于没有经验,不敢大胆施为,仅是适可而止。例如我讲到“提高职业技能”时,我就如何提高职业技能问题上开展了五分钟的自由发言,效果良好,总结为:作为中学生应当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且反馈越及时越好。因此我设计四个问题来反馈,运用练习教学法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这是练习法。

三、说学法

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正如埃德加·富尔所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叶圣陶老先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这节课在教学中将阅读讨论贯彻到课堂始终,引导学生在阅读讨论的过程中学到了新的知识的同时,也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政治的重要方法之一—探究式学习法。

整个教学过程 中,我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为此,安排大量的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活动。根据系统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原理,采用小组讨论活动,把全班分为九大组,确定发言代表,调动各层次学生积极性,收到较好效果。

此外,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如课前确立预习步骤,提供预习方法,已形成常规;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读书习惯。

四、说教学程序

第一步、导入  新课: 以复习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忆并概述本课书第一节的主要内容, 理解我国的劳动者就业于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他们所处的地位是主人翁的地位。而主人翁地位又是通过现实的劳动者的权利义务体现出来的。引出第二节的内容──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让学生阅读回答问题,营造自主学习的气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板书课题。

第二步、简介背景:了解我国的劳动法是1994年7月5日颁布的,并于199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它是一部全面规定劳动者权利和义务,保障各行各业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它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长期缺乏基本法的落后状态从此结束,并开始逐步走向完整的劳动法体系的新局面。引导学生了解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的那些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步、简单分析劳动者基本权利的含义和内容:主要以学生阅读材料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作出回答,我则以引导为主,让学生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然后进行总结归纳,积极板书

第四步、重点及解决办法:这一课的重点在于劳动者的两个重要义务--提高职业技能,遵守职业道德是劳动者必须履行的义务。这是本课实现德育目标的重要内容,所以这里我都是设计问题或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的方法来教学,让学生回答我归纳总结。

⑴关于提高职业技能,要把握以下内容:

第一,提高劳动者职业的重要性。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是劳动者整体素质中的主要构成部分。劳动者职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好坏,并影响着劳动生产率,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一个国家的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代表着这个国家的技术实力甚至生产力水平。

第二,要有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的紧迫感。在我国国,由于教育和培养条件的不充分,劳动者的素质总体较低,已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从劳动者个人角度来说,由于本人能力和素质差,不能从事相应职业,不仅影响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影响了自身生存与发展。

因此,我们每一个劳动者或未来的劳动者,都应意识到在我国提高职业技能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努力提高自己的受教育水平和技术素质,为我国的经济腾飞做必要的知识储备。

⑵关于遵守职业道德,,要把握以下内容:

第一,什么是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第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指出:职业道德要求做到“敬业爱岗、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这是所有行业都应遵守的公共的职业道德准则。

第三,要明确遵守职业道德的重要意义。

①提倡遵守职业道德是培养“四有”新人,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如果一个人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包括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就会对所从事的本职工作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感,从而为社会做出贡献。

②遵守职业道德也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保障。发展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振兴和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但与此同时,市场调节的负面影响也反映到职业道德上来,比如商业中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的现象经常发生,机关部门“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干部队伍中一些人以权谋私、腐败堕落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等。这些问题势必严重影响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强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难点及解决办法: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这个问题是本课的难点。导读课文, 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才是统一的。

分析这个问题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⑴从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把握。一定社会权利和义务的分配都有其深刻的经济根源,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的。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下,劳动者是生产资料的主人,也是国家的主人,获得了主人翁地位。劳动者主人翁地位是由劳动者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劳动者应履行的基本义务构成的,是通过实现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体现出来的。这就意味着,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是其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前提。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才获得了主人翁地位,才使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得到真正的统一。

⑵从两种制度的比较加以说明。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作为劳动者只能是被雇佣的对象,将自己的劳动力出卖给资本家。劳动者所处的被雇佣、被剥削的地位决定了劳动者不可能有真正的权利,特别是与劳动者义务相一致的权利。这种权利与义务的不一致集中体现在资本家能无偿占有工人劳动的剩余价值,而工人只能得到相当于劳动力价值一部分的工资。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建立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从根本上保证了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才实现了劳动者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第五步、总结劳动者权利和义务的相互关系,归纳全文: 第一,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第二,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受法律保障的。并让学生自己归纳本课学习内容。

最后一步,作业 布置:要求学生思考全文并回答几个问题,这是用教学中以练促学,把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结合起来的一点作法。

板书设计 :(略)

以上我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这节课有关设想,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2004.1.7

权利和义务 篇2

初中思想政治

公民在家庭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

课题:公民在家庭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

教学目标 :

1、知识方面

识记:夫妻之间有实行计划生育和互相扶养的义务;父母或子女未履行家庭关系中的法定义务要受到道德的谴责,要承担法律责任;父母有抚养、教育和保护未成年子女的义务。

理解:成年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运用:收集现实生活当中的有关事例,谈谈对公民在家庭关系中履行义务的认识。

2、能力方面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初步运用法律知识观察、辨别家庭关系中各种现象的能力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3、思想觉悟方面: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人间处处有真情,从而增强他们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的意识,铭记父母的养育之恩,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公民。

教学重点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义务”是本框的教学重点。因为这一问题最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它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重要内容,家庭内部的状况如何,关系到社会的稳定。

教学难点

“父母对子女有抚养的义务” 、“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是本框的教学难点

注意问题

1、    本框讲授重点是公民在家庭关系中的义务,对于权利让学生了解即可。所以,对于权利的教学让学生新闻记者教材就行。

2、    启发诱导为主,让学生多读、多想、多议,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    以课本基础知识为载体,重视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提高学生认识能力和思想觉悟。

4、    本框内容涉及到家庭中人与之间的关系,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情感教育,以情激发学生,感化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5、    法律知识掌握与道德品质教育要紧密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  新课:用歌曲《家和万事兴》引出如下问题,“你认为怎样才能做到家和?”学生讨论,教师引导。

对“夫妻双方都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的教学

1、    学生自己阅读课本,了解教材内容。

2、    教师播放小品,学生思考问题:小品中的夫妻是否履行了自己的义务?为什么?

3、    教师播放录相,学生讨论思考回答下列问题:你知道计划生育的基本要求吗?你能写出一则关于计划生育方面的公益广告吗?

关于“夫妻有互相扶养的义务”的教学

1、    案例分析,学生读材料,判断“丈夫是否付给已残疾妻子生活费?为什么?”

2、    教师展示正机材料《爱,长明的灯塔》,与案例形成鲜明对比,让学生谈感受。

关于“父母要抚养、教育、保护子女”的教学

1、     教师展示流浪街头的孩子的图片,请学生分析,这些孩子成为“野孩子”与家庭有没有关系?我们有什么办法帮助这些孩子?

2、    教师展示刘思影自焚后的图片,请学生讨论,刘思影的妈妈尽到了自己的义务吗?为什么?你能对痴迷的妈妈们说些什么?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材料,学生判断,如果有劳动能力的成年子女不参加劳动,父母是否还要继续履行抚养的义务?

关于“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的教学

1、    教师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请学生思考本歌曲反映的主题。

2、    让学生谈自己的父母在赡养扶助老人方面有哪些典型的事例。

3、    教师展示《真情如金》的材料,让学生思想进一步得到升华。

课堂总结:教师展示知识结构图表

计划生育

夫     互相抚养     妻

老年人

成年人

自       己

未成年子女

我们的行动:1、学生讨论,作为仍未成年的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父母?2、学生齐读誓言。

课堂结尾:教师播放歌曲《家和万事兴》

课堂教学设计模式图

新课导入  (利用音乐,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夫妻双方都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利用小品、录像直观形象)

2、夫妻有互相扶养的义务

(正、反材料的运用,形成鲜明对比,说服力强)

3、父母有抚养、教育、保护子女的义务

(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提高认识,培养能力)

4、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利用音乐,感染力强,提高觉悟)

课堂主体

(读读、想想、议议、点点)

课堂总结(展示知识结构图表,直观系统地理解把握知识)

思想升华(谈行动,读誓言,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结束教学(首尾呼应,余味无穷)

权利和义务 篇3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第2课时 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习小组_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 明确我国公民政治权利和义务的内容,深刻理解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

民主权利

2、 根据现实生活中政治权利的享有情况和履行情况,举例说明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性。

3、全面把握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学习重点难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重点)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和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原则(重点)

法律和自由的关系(难点)

课堂随笔

【自学达标】(先划记教材再填写)

1 基本政治权利:____________(注意:含义、资格)

一 公民的政治权利   2 ______________(注意。六大内容)

3\监督权   (注意。监督方式、对象、)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公民的政治义务   2  _遵守宪法_和法律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二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该坚持的原则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理解)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及

要求)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

关系及要求)

【合作探究】

㈠ 判断说明理由

① 选举班干部或国务院总理是行使选举权吗?我国全体公民都有选举权

和被选举权吗?

②上述权利中你经常行使哪一种政治权利?举例说明。公民行使这种权利的

要求是什么?

㈡、

“同命不同价”

1、一场车祸让家住城市的王某丧生。王某是农村户口,但在城市生活

XX年。那么其赔偿标准该按农村标准还是城市标准?面对11万元的

赔偿差距,受害者家属与肇事者最终对簿公堂。因户籍导致“同命不同

价”的现象引发大讨论。

“同命不同价”违背了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该坚持的哪一原则?

如何正确理解这一原则?

2、漫画《权利与义务》

“这是我的权利你的义务”你如何看待此人的观点?

【达标检测】

基础巩固

1  教材p8的图片分别体现哪些政治权利和义务?(写在教材上)

2  XX年10月18日,北京市原副市长因单独或与情妇共同受贿近700万

元人民币,以受贿罪被一审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1)结述事实体现了我国政治生活(   )原则

a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

b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结合

c自由是相对的

d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意味着(   )

a 任何公民在制定和适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

b、任何公民的权利都要受到法律的保护

c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d 每个公民在法律上都有相同的权利和义务

能力提升

3、XX年2月7日全国首例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大案告破。号称计算机

“毒王”的要犯落入法碗。这表明(     )

①公民在网络世界行为不受法律约束

②公民自由总是在法律范围内的自由

③公民是实现社会的权利主体,但不是虚拟世界的权利主体

④公民有使用网络的自由,也有维护网络安全的义务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地方利益,把国家的政令当做耳边风,致使非法小煤矿

屡关不尽,煤矿伤亡事故不断发生,这说明“国家意识’不可不强化 。作

为公民强化国家意识就应该  (   )

①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

②对国家履行义务,不可强调自身利益

③只强调个人利益

④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利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④

(选做)5、近几年“依法上书”现象屡见不鲜,先是孙志刚案件引起三位公民上述全

国人大,建议审查《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再是543位公民上述

国家有关部位,呼吁抑制药价。(提示:理论+材料分析)

(1)材料反映了我国公民在行使什么权利?

(2)“公民依法上书”体现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坚持了什么原则?

【学习心得】(记下你收获与问题以及对学案的建议)

注意:使用学案须知

1、准备两支笔。蓝色的用于自主学习,红色的用于更正

2、自主学习时,根据目标或任务,先划书再做题;先思考再动笔;先独立再交流

3、成果展示时,以小组积分竞赛形式。根据积极参与的态度,表达、回答问题的质量以及质疑提问的情况给予1——5分的奖励。

4、个人学案的完成情况每节课一查。实行个人积分竞赛制。分值0——6分

a自主预习完成学案,分值0——3分。由小组预习检查员检查。没交或没完成或完成一点点记0分;完成仅留下有难度的个别问题记2分;质量特好记3分。及时报课代表及时登记)

b 巩固练习或课后作业的完成,分值0——3分。没交或完成一点点0分;基本完成留下个别有难度的是2分,特好3分。(由作业检查员或教师操作)

5 每周一收,教师给予等级评价

(评价依据:全部完成、部分完成、完成质量、及时更正等确定a+ a b c 。d为不及格)

祝你进步!

权利和义务 篇4

§第40讲正确处理公民与国家关系,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与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及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和谐统一的新型关系,树立维护国家利益的观念、权利义务统一的观念、法制观念,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积极参与国家的各种政治活动。

教学重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公民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教学难点 :绝对自由与相对自由   公民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

一、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1、含义: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

2、内容: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①选举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

被选举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被选举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或行政官员的权利。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就是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人民代表和被选为各级人民代表或行政领导的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极为庄严的政治权利,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

②选举权获得的法律规定。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年限,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③我国公民选举权享有的普遍性和广泛性。

④选民的权利

选民,即依法享有选举权的公民。选民对人民代表的候选人,可以投造成票,也可以投反对票,可以另选其他选民,也可以弃权;选民有权对所选代表依法实行监督;选民还有权依照法定程序罢免那些不称职的代表。

⑤我国人民代表的产生方式及选举程序

我国人民代表的产生方式有两种:区、县级和乡镇的人民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3年;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其人民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是间接选举产生,代表任期5年。

实行直接选举的程序:划分选区;选民登记;提出和确定候选人;投票与宣布选举结果。

⑥正确认识和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参与管理国家的一项最基本、最重要的政治权利。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所以要珍惜这一项政治权利。应该选举那些政治素质、文化素质高,有较强的参政议政能力的人作为人民代表。这样的代表,才能真正代表人民意志和利益行使国家权力,并代表人民参政议政。

课堂思考:如何理解行使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基础,是公民基本政治权利?

(2)政治自由

政治自由包括言论、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示威自由。

①言论自由:是公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语言形式表达和宣传自己的各种思想见解的自由。言论自由是公民对于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问题,通过语言或文字的形式表达其思想和见解的自由,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国家言论自由的程度,从一个侧面反映该国民主程度。当然,自由只能做法律所允许的事情,任何自由都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我国公民的言论自由同样以不危害国家、社会安宁、不损害他人的人格和尊严为原则。

②出版自由:就是公民有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语言形式表达和宣传自己的各种思想见解的自由。出版自由,就是公民或社会群体依照法律规定,通过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等出版物系统,表达思想、意见、愿望、要求的权利。它与言论自由的区别在于它是以出版物的形式来表达思想和见解的。言论出版自由不是绝对的、不受限制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言论出版自由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正确行使。

③结社自由:就是公民有依照法律规定,为一定的宗旨而组织或者参加某种社会团体的自由。这是言论自由的发展和补充。所谓结社,就是公民有依照法律规定,为一定的宗旨或目的,组织或参加某种社会团体。

④集会自由:就是公民依照法律规定聚集在一定场所,研究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并发表意见或举行某种活动的自由。集会和结社都是多数人聚集在一起讨论问题,表达意愿的活动,但两者是有区别的。集会是临时性的聚集,结社是长期性的结合,并且有固定的组织、章程和制度。

⑤游行自由:就是公民依照法律规定持标语、旗帜等标志,在公共道路、露天公共场所列队行进,表示某种庆祝、纪念或抗议、声讨等强烈的共同意愿的自由。

⑥示威自由:就是公民有依照法律规定聚集在公共道路、露天公共场所,以集会、游行、静坐等方式,表达某种抗议、义愤的情绪,并表示自己的力量和决心的自由。

注意1:我国公民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权利都写入我国宪法,这说明公民行使这些权利有法律的保证。同时我国公民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都必须在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自由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自由要受法律的制约,自由和法律是统一的,法律是自由的体现和保证,自由要受法律的制约。也就是说,自由只能做法律允许的事情,超越法律许可的范围,就是违法行为,就要受到法律的限制或制裁。

注意2:政治自由是民主政治的基础。

(3)监督权

第一、对象:人民代表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第二、内容:批评与建议、申诉与控告、检举

批评和建议,即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缺点提出批评,对其改进工作提出建议,对于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在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才检举的权利。

申诉,即公民对国家机关给予的行政处分(包括警告、严重警告、记过、记大过、停职或开除工职等)对法院的诉讼判决不服,或者受到压抑、歧视等不公正的待遇时,有权依法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述、或诉讼,请求免除、减轻处理或予以平反,给予公正待遇。

控告,即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向有关国家机关进行揭发,举报,要求依法处理。

3、要求:

①制定法律、法规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②制裁和惩罚侵犯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的行为

课堂思考1:比较权力与权利?

权力,一般是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或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总是和服从联结在一起。任何国有,都要有一定的权力,同时,也必须有一定的服从。权力分为政治权力、经济权力、宗教权力等。我们使用的权力一般是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

权利是一个法律概念,一般指法律赋予人们的权利和利益。权利的行使必须以法律为依据,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利。

课堂思考2:“没有法律的地方,就没有自由。”这种说法有无道理?为什么?

课堂思考3:如何完善我国的监督体系,更好地行使监督权?

二、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①原因: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实现政治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

②要求:捍卫主权、领土完整、政权及其统一、坚持民族平等团结

2、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第一:维护国家安全

①包括: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机密、社会秩序;

②要求:严守国家秘密、配合安全工作、发现及时报告

第二:维护国家荣誉

①包括:尊严、荣誉、名誉;

②要求:民族自豪感、自尊性、自信心

第三:维护国家利益

①包括:安全、政治、经济等;

②要求:稳定局面、进行斗争

三、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①     意义:正确对待权利和义务的重要原则;与侵权和腐败作斗争的法律武器

②包括:任何公民平等享有法定的权利与履行义务;任何公民合法权利都受法律保护;任何公民违法犯罪都受法律制裁

2、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1)关系:在我国是统一的;不可分离;相辅相成

①权利和义务不可分,有两层意思:一是没有脱离义务而单独存在的权利,也没有可以摒弃权利而单独承担的义务。所谓权利,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权益,它表现为享有权利的公民有权做出一定的行为和要求他人做出相应的行为。所谓义务,是指公民依法应当履行的某种责任,它表现为负有义务的公民必须做出一定的行为或禁止做出一定的行为。权利和义务,作为法律关系是同时产生而又相对应存在的。任何人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既平等地享有权利,又平等地履行义务。只享有权利不履行义务,或只履行义务不享有权利,在法律上和事实上都是不存在的。二是权利的实现要求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要满足权利的实现。也就是说,公民享受权利需要条件,这个条件的实现要靠履行义务来创造,如果没有履行义务,那么权利就失去了它存在和实现的基础。

②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承的:一方面,国家保障公民享有和行使的权利,使公民真正认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就可以激发主人翁责任感,从而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公民更自觉地履行义务。另一方面,公民自觉地履行义务,必然促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反过来又为公民享有和行使各种权利创造必要的条件。因此,不能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对立起来。

(2)要求:珍惜公民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1)原因:在我国,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一致

(2)要求:

①在社会主义法制的轨道上行使公民权利(法律是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工具;违法不仅损害国家利益,也失去了自己的权利);

②积极履行公民义务以维护国家利益(某些具体利益有矛盾,要服从国家利益)。

针对练习:

1实现社会保障制度,既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又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水平,体现了要正确处理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必须坚持(B)

A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B 公民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C 民主集中制原则

D 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原则

2、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与自由,这种自由与法律的关系是(D)

A.对立的,法律限制了自由的实现 B. 统一的,法律对自由没有任何限制

C.矛盾的,有了法律就不可能有自由 D. 统一的,法律是自由的体现和保障

3、我国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是  (A)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示威、游行

C.政治自由权利 D. 监督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

4、我国现阶段实行的选举制度是  (A)

A.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制度

B.直接选举为主,间接选举为辅的选举制度

C.直接选举为辅,间接选举为主的选举制度

D.多种选举方式并存的选举制度

5、选举人应具备的法律资格:(B)

①必须是中国公民②要年满18周岁;

③中国人民④他应是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辨析: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公民,享有的公民权利越多。

参考答案:首先,从法律意义上说,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为宪法所规定,它意味着无论公民的受教育程度如何,都享受同样的权利,没有特殊阶层。其次,从现实享受权利的角度来说,这个观点有其合理性,公民受教育程度会影响其享有权利的能力,影响其在现实生活中实际享有权利的范围和程度,所以我国应该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观念。

7、材料:《决定》把“尊重和保障人权”提到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来认识,强调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中推动人权事业全面发展。

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尊重和保障人权,保证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全面发展呢?

答案:第一,要进一步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确保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的实施。要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宪法、遵守宪法的良好氛围,维护宪法的权威;要加强立法监督和执法监督,坚决纠正各种违宪现象,坚决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和尊严。第二,要将尊重和保障人权贯彻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体现在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同时,要创造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氛围,在全社会广泛深入、持之以恒地开展正确人权观和人权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得每个公民都充分认识人权的重要性和内涵,都具有强烈的权利意识与权利观念,在现实生活中能够依法尊重他人的人权,维护自身的人权,使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在全社会得到遵行。

8、恩格斯说:“几乎把一切权利赋予一个阶级,另一个方面却几乎把一切义务推给另一个阶级”。

马克思说:“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1)马克思、恩格斯的话是针对什么而言的?

(2)马克思、恩格斯的话说明了什么?

答案:(1)恩格斯和马克思是针对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而言的。

(2)恩格斯是说,在剥削阶级统治的国家里,权利和义务是分离和对立的。剥削阶级在经济和政治上占统治地位,享有一切特权,把自己的义务推给广大劳动人民。广大劳动人民处于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自己应该享有的权利却被剥削阶级以各种形式剥夺了。

马克思指的是社会主义国家中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他们平等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平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所以,它体现了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9、有人认为,在我国,公民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根本上是一致的,因此,公民实现了个人利益,就意味着国家利益得到了实现。你的观点如何?

答案:①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民个人利益的实现与国家利益的实现在根本上是一致的。②公民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毕竟还是有所差异的两种利益,在某些具体利益问题上还会产生一些矛盾。③公民实现了个人利益,并不意味着国家利益就得到实现。公民只有在实现个人利益同时,自觉履行义务,维护和服从国家利益,才能有利于国家利益的实现;如果公民在实现个人利益时,不履行对国家义务,国家利益就不能实现。

权利和义务 篇5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1.2  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学习要求】理解 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理解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学习重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自学提纲】

一。生活中的政治权利和自由(阅读材料回答探究与共享)

二  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

1、 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1)含义

(2)内容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基本的民主权利)

a、法律资格

b、含义

c、意义

思考:为什么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是行使国家权利、管理国家事务的基础和标志?

②政治自由

a、包栝

b、重要意义

思考:自由是否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③监督权:

a、监督对象

b、监督方式

2、公民的政治性义务

①                   ②

③                               ④

三、参与政治生活、把握基本原则(怎样正确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1)含义

(2)具体表现

2、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1)权利与义务关系

(2)在我国如何体现

(3)怎样坚持这一原则

3、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1)关系

(2)怎么办

【知识测评】

一、单项选择题

1、“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某市政府广开言路,首创了“信访民主听证评议制。”通过体察民情、了解民意,该市决定不建大广场、形象工程,而是投资400万元治理小街小巷,大大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得到了群众的广泛拥护。该市政府实行“信访民主听证评议制,”体现了尊重公民的

a、提案权  b监督权、  c、质询权  d、议政权

2、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意味着

a、公民具有直接管理国家的权利        b、公民都应有管理国家的权力

c、公民的言论、集会、游行的自由不受约束d、公民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

3、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也应该获得相应的义务。这意味着

a、每个公民在法律上都享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 b、权利和义务都是不可放弃的

c、权利和义务是相对应而存在的             d、权利即义务,义务也是权利

4、“权利的真正源泉在于义务。”这句话意味着

①权利和义务是相对应而存在的          ②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

③只有先实现权利然后才履行义务        ④履行义务必然享有权利

a、①②       b、 ①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

5、依法享有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

a、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b、所有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

c、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享有的政治权利     d、公民都具有的基本政治权利和自由

6、干部用的准不准,交给群众“审一审;”干部用的行不行,交给群众“评一评。”这是近年来人民群众对干部任用实行公示制的通俗说法。选用干部通过公示的办法让群众把好最后一关,将干部人选交给群众评说、把关。这种制度

①体现出我国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②扩大了民主监督的渠道,有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③表明公民享有充分的言论自由  ④体现出我国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④      d、    ①②④

二、分析说明题

7、公民应如何正确行使政治权利与履行政治义务?

参考答案:

1、b  2、d  3、c  4、a  5、a  6、c

7、(1)权利……

(2)义务……

(3)公民正确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的核心,就是正确理解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同时还必须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4)在我国不存在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的公民,也不存在只履行义务而不享受权利的公民。公民一方面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另一方面也要树立义务意识,自学履行义务。只有把认真行使权利和自觉履行义务结合起来,才是正确的态度。

权利和义务 篇6

政治八年级上鲁人版第七课第一框 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学案

教师寄语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学习目标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尊重法律,尊重权利,增强权利义务观念,依法正确行使权利,认真履行公民义务,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

能力——能够正确理解法律规范的特殊性,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提高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能力。

知识——知道法律是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性行为规范,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了解我国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和义务,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说明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学习重点    1、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

2、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

学习难点    1、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

2、 依法行使权利 、自觉履行义务。

学习过程

(一)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

1、说一说  你知道我国的那些法律?

阅读课本83页法律的定义。

议一议  法律的定义中,包含了法律的那三个特征?

阅读相关链接

想一想   法律和道德的联系和区别有哪些?

阅读胡长清案例及后面的图片。

议一议   它们分别反映了法律的那个特征?

阅读课本85页所列法律条文及课本正文。

说一说   法律的实质是什么?

我国法律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并举例说明。

(二)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说一说   你知道我国公民享有哪些权利,又必须履行哪些义务?

阅读课本86页正文第一段。

议一议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其他权利有什么区别?

说一说   你所知道的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其他权利。(注意不要将基本权利和其他权利混了)

阅读课本86页正文第二段。

议一议   公民的基本义务和其他义务有什么区别?

说一说   你所知道的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和其他义务。(注意不要将基本义务和其他义务混了)

(三)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

议一议   你是怎么认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的?

体味领悟

马克思的名言——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阅读课本88页正文。

总结一下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并一一举例说明之。

阅读章某的案例。

议一议  章某能打赢这场官司吗?为什么?

(四)依法行使权利  自觉履行义务

1、阅读课本89页三个案例并想一想其中的问题。

议一议   公民应怎样行使权利?其限度是什么?(结合以上三个案例)

阅读90页相关链接体会公民行使权利的限度。

阅读某私营企业老板的案例。

说一说   该企业老板为什么会受到处罚?

阅读李某的案例。

议一议  李某可能采取哪几种办法解决这几件事?

运用法律知识对李某可能采取的办法进行评析。

由此我们知道,当我们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应如何保护?

2、阅读课本91页小芸妈妈的事例。

说一说   小芸为什么支持妈妈的做法?

议一议   在我国公民履行义务要做到哪些?并举例说明之。

知识总结

1、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

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3、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

4、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学习本节内容后,你知道作为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为什么?

达标检测

一、单项选择

1.“世界是个小天地,小小天地太拥挤,你有你的性格,他有他的脾气。”人们之间精挑细选 发生纠纷和冲突在所难免,而解决这些纠纷和冲突的最好方式和手段是( )

a 法律 b 宗教 c 纪律 d 风俗习惯

2.XX年2月12日,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判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忠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这表明(   )

① 领导干部违法应从重从严制裁    ②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③法律是有国家制定的        ④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3.我国法律体现的是(    )

a工人阶级的意志和利益

b 工人阶级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c中国共产党的意志和利益

d 广大农民的意志和利益

4.下列行为属于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的是(    )

①小东拒绝父亲让他辍学打工的要求,坚决回校学习 ②小何打电话向有关部门举报学校附近有一个“黑”网吧 ③受到同学欺负的小文找到自己的哥哥“教训”那个同学 ④小伟督促做生意的父亲及时交足税款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5.以下言行中,能体现公民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的是( )

a “听说你父亲病了?“这与我无关,我是领养的?”

b “又该交税了。”“让我想想怎样少交点税。”

c “征兵工作又开始了。”“我符合条件,明天就去报名”

d “妈,开学得交一些杂费了。”“我与你爸离婚了,向他要去。”

6、公民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有权( )

a采取任何手段自行就解决

b运用法律手段,按照法定的程序来维护

c采用同样的方式去侵害他人的合法权利

d忍气吞声,自任倒霉

二、你说我评

7.小明和同学去看电影,看完电影出来,小明发现自己的自行车不见了。看着小明着急的样子,几个同学走上前来。

甲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明天再让你妈妈买一辆就行了。”

乙说:“要不然你也偷偷弄一量辆坐走。”

丙:说:“干脆去黑市买,较便宜,。”

小明站在原地,盘算着……

请你运用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的有关知识,评析材料中几个同学的观点。

三、想象推测

8.小妮多次受到不法分子的勒索。第一次,他们要她交50元的保护费,声称不给就要打她,不准她上学,她只好把存起来的零钱给了他们。三天后,他们又要她交100元,声称不给就要划破她的脸,她只好偷偷地向别人借钱给他们。但归过了一个星期,这些认人又来胁迫,要她交500元……

①请你推测小妮可能会采取几种不同的方法应对新的勒索,并可能导致怎样的后果。

②请你用所学知识对你推测的情况进行选择并说明原因。

可能采取的措施  可能导致的后果  选择及原因

1

2

3

四、体验感悟

9.今天是小明15岁生日,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小明期盼着父亲把切好的第一块蛋糕给自己,他认为自己是今天的主角,不料父亲却把第一块蛋糕递给了请来的张阿姨,小明为此很不高兴。

这时猛然听见父亲说:“小明,站起来,向张阿姨行礼。”小明有点茫然,很不情愿地站了起来,两眼斜视,望着墙角。

父亲接着说:“十五年前,生你的那天。是张阿姨送你妈妈去医院的。”

张阿姨慌忙阻拦说:“孩子。你应该给你妈妈行礼,你出生那天,她还坚持上班,一下子就晕过去了。你要为妈妈自豪,她很坚强。让你来到了世上。”

母亲有些激动,站起来,双眼含泪、目不转睛地望着小明,看了十五年了,好像仍然没看够。

小明望着母亲眼角日益加深的皱纹,脑海中浮现出父母为自己成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辛勤劳作的场景,而自已却常常埋怨父母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

想到这些,小明感到非常惭愧。 ……

阅读上述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公民权利和义务关系方面的知识,分析小明感到惭愧的原因。

(2)、如果你是小明,你在当时会采取怎样的行动?(要求:列举的行动要切合情境,具体可行。)

附参考答案

第七课第一框

一、

1、a  2、d  3、b  4\、d  5、c  6、b

二、

7、甲同学的观点是错误的。是法律意识淡薄,不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表现。 乙同学的的看法也是错误的,这样做会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是法律所禁止的。 明知是赃物而购买是违法行为,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超越合法权利的范围,所以丙同学的观点也是错误的。

三、8、

可能采取的措施  可能导致的后果  选择及原因

1 忍气吞声,破财消灾  变本加厉,后患无穷  选择:求助报警,依法维权

原因: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等

2 只身赴险,死拼蛮斗  无谓流血,人财两空

3 非法报复,以暴制暴  害人害己,得不偿失

4 求助报警,依法维权  处罚坏人,保护自己

四9、(1)、答案要点: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具有一致性。公民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 ②小明之所以感到惭愧,是因为他过去没有认识到父母为抚养、教育和保护自己所作的巨大付出;而自己在享有权利的时候却没有自觉履行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2)答案样例:

样例一:向父母鞠躬,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向张阿姨鞠躬,表示感谢;

样例二:端起盘子,把自己那块蛋糕敬献给父母;

样例三:走到母亲跟前,拥抱母亲,对母亲说:“妈妈,谢谢你,我爱你!

权利和义务 篇7

国家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利 公民要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 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我国教育法是保障公民享有受教育权的一项重要法律。能够分析自己周围有关教育和学习的有些事,判断哪些是符合教育法律的,哪些是违反教育法律的,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

能力目标

通过具体的事例、数据等说明国家如何保障公民受教育的权利;通过联系学生实际,让学生进行自查、互查,检测每个人履行义务的情况,增强其履行义务的自觉性。

思想觉悟目标

结合受教育既是公民权利又是公民义务,初步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增强自己的义务观念。联系自己受教育义务的具体内容,制订自己的学习小规划。

教学重点

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应承担的最基本的义务。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我国为什么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法对我国普及义务教育有何作用?

(设计此问题的目的: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同时引出新内容。)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目前只能普及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就教育自身发展而言,中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对于提高我国的民族素质,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义务教育法为我国普及义务教育提供了法律保障:一方面确认并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另一方面又明确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在实施义务教育中的责任,要求其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它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义务教育的实施。

导入  新课

材料一:教育部于2001年4月初就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作出规定,对报名参加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考生条件进一步放宽,其内容主要是:取消“未婚,年龄一般不超过25周岁”的限制,报考普通高校年龄、婚否不限;应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不再限报高等职业学校,而且可在毕业当年参加普通高考,报考普通高校本科。

材料二:为了使每一位进入大学的学生都能正常完成学业,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如困难补助、助学贷款政策、奖学金政策、勤工俭学政策等。这些政策给许多家庭困难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看完这组材料,同学们有何感想?(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在今天,国家采取各种措施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利,作为公民,我们更应该自觉地履行受教育的义务。那么,具体来说,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利呢?我们每个公民应当如何自觉地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呢?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

三、国家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利 人民要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板书)

讲授新课

1.国家采取各种措施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板书)

请同学们看投影一:

材料一:据有关部门调查,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流动人口,已由群体性民工潮转向家庭型流动。由此带来的流动儿童、少年,其数量规模呈上升态势,流动人口中儿童、少年就学总是成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中的主要问题。教育部、公安部于1998年3月颁发《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明确要求各地要以在全日制公办中小学借读为主,同时举办专门招收流动儿童、少年就读的民办学校来保障流动儿童、少年的就学;还规定,无论哪种办学形式,均不得以营利为目的,要按照有关规定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不得高收费。

材料二:今年6月至8月间,我国长江、嫩江、松花江等地区发生特大洪涝灾害。8月初,教育部发出《关于切实做好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入学工作的通知》,要求各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灾区经济困难学生的入学问题。要求各地灾区把抗灾复学、确保9月1日按时开学,作为当前教育系统救灾中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好。抓紧整修水毁校舍,确保师生生命安全。要求做好学生工作,对经济困难的学生,实行减免、缓缴学杂费。对"三无户"(无钱、无粮、无劳力)和"倒房户"特困生,免收学费、杂费、班费。对因受灾父母双方一方死亡的学生,逐个落实帮扶。对所有受灾学生,降低收费标准,缩小收费范围,严格控制代收费,以保证学生的复学。

提问: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概括并板书。)

(1)法律保障是公民享有受教育权的可靠保障(板书)

请同学们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看教材。其目的:第一了解我国教育法律体系的构成。第二,明确教育法在我国教育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作用。第三,明确我国教育法为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做出的规定。

(学生回答,教师概括。)

同学们回答的比较准确。通过以上几个问题,我们认识到,我国加快教育法制建设,已初步形成教育法律体系,逐步走上依法治教的轨道;教育法是我国教育的基本法,是制定教育单行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的依据,对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提供了法律根据。

接下来,请同学们思考假如你的一个同学被家长逼迫退学,你应该怎么帮他?假如你在校门口遭到搜身、抢劫、殴打,你应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发表看法,教师归纳。)

依据教育法律法规,依靠国家强制力,制裁拒绝履行法定义务的妨害教育的违法行为,依据刑法打击破坏教育的犯罪行为,能够有力地维护公民的受教育权。

为了保障公民切实享有受教育权,国家还为公民享有受教育权提供了物质保障:

请看投影二:

1996年我国财政教育经费支出为1671.7亿元,比上年的1411.52亿元增长18.43%;1997年财政教育经费为1863亿元,以上年又增长11.44%,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左右;如果今后三年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按目前的幅度增长,到2000年预计可达到10多万亿元,届时若财政教育经费支出按4%计算,总额应达到4000亿元左右。

以海南省海口市为例,海南建省十年来,海口市始终坚持"一保教育,二保菜篮子"的财政支出方略,全市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年均增长高达42.7%,远远高于经济增长和财政支出增长水平;全市按人口平均教育经费高达400元,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八五"期间,市财政用于中小学基本建设的经费达4.77亿元,占全市财政性基建投入的30%。

建省以来,海口市新建教育职工住房面积达17.2平方米,占现有教职工住房面积的69.58%。目前,全市教职工家庭人均居住面积达11平方米,住房成套率为75%,置身于教师新村,没有不为这么好的环境动情的。10年前的海口,许多学校还办在庙宇里,教育状况明显地落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而今,新建、扩建和改建的上百所幼儿园、中小学面貌焕然一新。宽敞的教室,整洁的校园,音乐室、美术室、电脑房、语音室、健身房、手工制作室、物理化学实验室、生物标本室、图书馆、运动场,一应俱全。海口的教师,在全国聘选。据说选一应十,真正落实了优中选优,教师这一行成为人们羡慕的行当,争相报名。短短几年间,全市中小学专任教师的合格率,小学、初中、高中分别达到97%、94%、70%,分别比建省前提高16、33、19个百分点。

投资的效应是,一大批中青年科研型的教学骨干迅速成长,全市范围的教育质量大面积的提高。全年全市应届高中毕业会考合格率达到91.9%,为高等学校输送的人才有了较大数量的增加;校际间的差距明显缩小,一批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跨入全市选进行列。原来落后的新海中学教学质量进入全市前三名,曾列全市50名之外的坡博实验学校,双科及格率也跃入先进行列。

学生整体素质、文明程度的提高,新组建的海口市教育局童声合唱团,荣获"全国优秀童声合唱团"的称号;海口旅游职业学校参加全国第二届职业中学美容美发大赛获两项优秀奖;二十七小学少年摄影艺术团的几十个小同学,参加两次全国性摄影比赛,就拿回23个金、银、铜及优秀奖。

提问: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从国家到地方都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增加教育投入我国财政教育经费支出从1995年至2000年逐年递增。

海口市近年来财政教育经费支出的增长也远远高于经济增长和财政支出增长水平,在此基础上,海口市改善了教师的居住条件、办学条件,使教师的素质、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这说明物质保障是公民享有受教育权的物质基础。

(2)物质保障是公民享有受教育权的物质基础(板书)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法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发展教育的根本大计。师资保障是公民享有受教育权的重要条件。这是国家为公民享有受教育权提供的第三大保障。

(3)师资保障是公民享有受教育权的重要条件(板书)

目前,我国师资状况如何呢?请同学们看书第41页的有关数据。

我国大力发展师范教育,培养、培训了大批师资。据统计,目前我国各类教职工总数已达1450万人。

国家尊师重教,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大力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使教师成为最受人尊敬的职业。这在前面海口教育发展的例子中已有所体现。下面我们再以江西省萍乡市为例,说明师资保障的重要性,请看投影三:

萍乡市大力加强了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大力开展师德教育和"三讲两学"活动,提高了广大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教书育人水平。另一方面从切实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出发,努力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督促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解决教师住房、职称、民师选招等实际困难和问题。

正是由于在萍乡市营造出了这样一种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助教为乐、师以从教为荣的良好氛围,该市教育工作连年上台阶,"两基"工作多项指标居全省前列,小学入学率达99.9%,小学毕业生全部免试升入初中,小学辍学率为0.24%,青壮年非文盲率位居全省第一。

综上所述,为了保障我国公民切实享有教育权,国家采取了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等一系列措施,保障我国公民的受教育权,特别是为公民享有受教育权提供了法律保障、物质保障和师资保障,那么作为公民尤其是青少年,我们应该做什么呢?

(学生回答)

作为公民尤其是青少年,我们应该珍惜受教育的权利,为了国家的富强、民族的腾飞而刻苦学习,从法律角度讲,就是要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2.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板书)

同学们阅读教材:了解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明确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应承担的最基本的义务有哪些?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1)应当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

(2)应当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

(3)应当履行遵守学校纪律,尊敬教师,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

针对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如上课迟到、不按时完成作业 、破坏课堂纪律、旷课甚至中途辍学等不良现象,组织学生讨论,认识其危害,并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变感想,从而树立自学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观念。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明确了国家为我们接受义务教育提供的保障,也清楚了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应承担的最基本的义务。我想同学们一定会倍加珍惜受教育的权利,更自觉地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巩固新课

思考第43页"阅读与思考"。

权利和义务 篇8

【学习要求】

理解 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理解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学习重点】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自学提纲】

一、生活中的政治权利和自由(阅读材料,回答探究与共享)

二、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

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1)含义

(2)内容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基本的民主权利)

a.法律资格

b.含义

c.意义

思考:为什么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是行使国家权利、管理国家事务的基础和标志?

②政治自由

a.包栝

b.重要意义

思考:自由是否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③监督权

a.监督对象

b.监督方式

2、公民的政治性义务

①            ②

③            ④

三、参与政治生活,把握基本原则(怎样正确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1)含义

(2)具体表现

2、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1)权利与义务关系

(2)在我国如何体现

(3)怎样坚持这一原则

3、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1)关系

(2)怎么办

【知识测评】

一、单项选择题

1、“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某市政府广开言路,首创了“信访民主听证评议制”。通过体察民情,了解民意,该市决定不建大广场、形象工程,而是投资400万元治理小街小巷,大大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得到了群众的广泛拥护。该市政府实行“信访民主听证评议制”,体现了尊重公民的

a、提案权  b、监督权   c、质询权  d、议政权

2、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意味着

a、公民具有直接管理国家的权利

b、公民都应有管理国家的权力

c、公民的言论、集会、游行的自由不受约束

d、公民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

3、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也应该获得相应的义务。这意味着

a、每个公民在法律上都享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

b、权利和义务都是不可放弃的

c、权利和义务是相对应而存在的

d、权利即义务,义务也是权利

4、“权利的真正源泉在于义务。”这句话意味着

①权利和义务是相对应而存在的 ②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 ③只有先实现权利然后才履行义务 ④履行义务必然享有权利

a、①②       b、 ①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

5、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

a、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b、所有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

c、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享有的政治权利

d、公民都具有的基本政治权利和自由

6、干部用得准不准,交给群众“审一审;”干部用得行不行,交给群众“评一评。”这是近年来人民群众对干部任用实行公示制的通俗说法。选用干部通过公示的办法让群众把好最后一关,将干部人选交给群众评说、把关。这种制度

①体现出我国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②扩大了民主监督的渠道,有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③表明公民享有充分的言论自由 ④体现出我国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④      d、    ①②④

二、分析说明题

7、公民应如何正确行使政治权利与履行政治义务?

参考答案:

1、b  2、d  3、c  4、a  5、a  6、c

7、(1)权利……

(2)义务……

(3)公民正确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的核心,就是正确理解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同时还必须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4)在我国不存在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的公民,也不存在只履行义务而不享受权利的公民。公民一方面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另一方面也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义务。只有把认真行使权利和自觉履行义务结合起来,才是正确的态度。

权利和义务 篇9

教师寄语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学习目标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尊重法律,尊重权利,增强权利义务观念,依法正确行使权利,认真履行公民义务,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

能力——能够正确理解法律规范的特殊性,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提高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能力。

知识——知道法律是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性行为规范,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了解我国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和义务,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说明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学习重点    1、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

2、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

学习难点    1、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

2、 依法行使权利 、自觉履行义务。

学习过程

(一)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

1、说一说  你知道我国的那些法律?

阅读课本83页法律的定义。

议一议  法律的定义中,包含了法律的那三个特征?

阅读相关链接

想一想   法律和道德的联系和区别有哪些?

阅读胡长清案例及后面的图片。

议一议   它们分别反映了法律的那个特征?

阅读课本85页所列法律条文及课本正文。

说一说   法律的实质是什么?

我国法律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并举例说明。

(二)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说一说   你知道我国公民享有哪些权利,又必须履行哪些义务?

阅读课本86页正文第一段。

议一议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其他权利有什么区别?

说一说   你所知道的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其他权利。(注意不要将基本权利和其他权利混了)

阅读课本86页正文第二段。

议一议   公民的基本义务和其他义务有什么区别?

说一说   你所知道的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和其他义务。(注意不要将基本义务和其他义务混了)

(三)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

议一议   你是怎么认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的?

体味领悟

马克思的名言——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阅读课本88页正文。

总结一下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并一一举例说明之。

阅读章某的案例。

议一议  章某能打赢这场官司吗?为什么?

(四)依法行使权利  自觉履行义务

1、阅读课本89页三个案例并想一想其中的问题。

议一议   公民应怎样行使权利?其限度是什么?(结合以上三个案例)

阅读90页相关链接体会公民行使权利的限度。

阅读某私营企业老板的案例。

说一说   该企业老板为什么会受到处罚?

阅读李某的案例。

议一议  李某可能采取哪几种办法解决这几件事?

运用法律知识对李某可能采取的办法进行评析。

由此我们知道,当我们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应如何保护?

2、阅读课本91页小芸妈妈的事例。

说一说   小芸为什么支持妈妈的做法?

议一议   在我国公民履行义务要做到哪些?并举例说明之。

知识总结

1、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

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3、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

4、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学习本节内容后,你知道作为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为什么?

达标检测

一、单项选择

1.“世界是个小天地,小小天地太拥挤,你有你的性格,他有他的脾气。”人们之间精挑细选 发生纠纷和冲突在所难免,而解决这些纠纷和冲突的最好方式和手段是( )

a 法律 b 宗教 c 纪律 d 风俗习惯

2.XX年2月12日,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判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忠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这表明(   )

① 领导干部违法应从重从严制裁    ②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③法律是有国家制定的        ④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3.我国法律体现的是(    )

a工人阶级的意志和利益

b 工人阶级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c中国共产党的意志和利益

d 广大农民的意志和利益

4.下列行为属于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的是(    )

①小东拒绝父亲让他辍学打工的要求,坚决回校学习 ②小何打电话向有关部门举报学校附近有一个“黑”网吧 ③受到同学欺负的小文找到自己的哥哥“教训”那个同学 ④小伟督促做生意的父亲及时交足税款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5.以下言行中,能体现公民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的是( )

a “听说你父亲病了?“这与我无关,我是领养的?”

b “又该交税了。”“让我想想怎样少交点税。”

c “征兵工作又开始了。”“我符合条件,明天就去报名”

d “妈,开学得交一些杂费了。”“我与你爸离婚了,向他要去。”

6、公民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有权( )

a采取任何手段自行就解决

b运用法律手段,按照法定的程序来维护

c采用同样的方式去侵害他人的合法权利

d忍气吞声,自任倒霉

二、你说我评

7.小明和同学去看电影,看完电影出来,小明发现自己的自行车不见了。看着小明着急的样子,几个同学走上前来。

甲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明天再让你妈妈买一辆就行了。”

乙说:“要不然你也偷偷弄一量辆坐走。”

丙:说:“干脆去黑市买,较便宜,。”

小明站在原地,盘算着……

请你运用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的有关知识,评析材料中几个同学的观点。

三、想象推测

8.小妮多次受到不法分子的勒索。第一次,他们要她交50元的保护费,声称不给就要打她,不准她上学,她只好把存起来的零钱给了他们。三天后,他们又要她交100元,声称不给就要划破她的脸,她只好偷偷地向别人借钱给他们。但归过了一个星期,这些认人又来胁迫,要她交500元……

①请你推测小妮可能会采取几种不同的方法应对新的勒索,并可能导致怎样的后果。

②请你用所学知识对你推测的情况进行选择并说明原因。

可能采取的措施  可能导致的后果  选择及原因

1

2

3

四、体验感悟

9.今天是小明15岁生日,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小明期盼着父亲把切好的第一块蛋糕给自己,他认为自己是今天的主角,不料父亲却把第一块蛋糕递给了请来的张阿姨,小明为此很不高兴。

这时猛然听见父亲说:“小明,站起来,向张阿姨行礼。”小明有点茫然,很不情愿地站了起来,两眼斜视,望着墙角。

父亲接着说:“十五年前,生你的那天。是张阿姨送你妈妈去医院的。”

张阿姨慌忙阻拦说:“孩子。你应该给你妈妈行礼,你出生那天,她还坚持上班,一下子就晕过去了。你要为妈妈自豪,她很坚强。让你来到了世上。”

母亲有些激动,站起来,双眼含泪、目不转睛地望着小明,看了十五年了,好像仍然没看够。

小明望着母亲眼角日益加深的皱纹,脑海中浮现出父母为自己成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辛勤劳作的场景,而自已却常常埋怨父母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

想到这些,小明感到非常惭愧。 ……

阅读上述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公民权利和义务关系方面的知识,分析小明感到惭愧的原因。

(2)、如果你是小明,你在当时会采取怎样的行动?(要求:列举的行动要切合情境,具体可行。)

附参考答案

第七课第一框

一、

1、a  2、d  3、b  4\、d  5、c  6、b

二、

7、甲同学的观点是错误的。是法律意识淡薄,不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表现。 乙同学的的看法也是错误的,这样做会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是法律所禁止的。 明知是赃物而购买是违法行为,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超越合法权利的范围,所以丙同学的观点也是错误的。

三、8、

可能采取的措施  可能导致的后果  选择及原因

1 忍气吞声,破财消灾  变本加厉,后患无穷  选择:求助报警,依法维权

原因: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等

2 只身赴险,死拼蛮斗  无谓流血,人财两空

3 非法报复,以暴制暴  害人害己,得不偿失

4 求助报警,依法维权  处罚坏人,保护自己

四9、(1)、答案要点: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具有一致性。公民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 ②小明之所以感到惭愧,是因为他过去没有认识到父母为抚养、教育和保护自己所作的巨大付出;而自己在享有权利的时候却没有自觉履行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2)答案样例:

样例一:向父母鞠躬,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向张阿姨鞠躬,表示感谢;

样例二:端起盘子,把自己那块蛋糕敬献给父母;

样例三:走到母亲跟前,拥抱母亲,对母亲说:“妈妈,谢谢你,我爱你!

权利和义务 篇10

【教学设计】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1.2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一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讲述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以及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有关常识,通过学习,要自觉树立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遵循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

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2、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3、运用实例说明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二)能力目标

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爱国热情,坚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立场。

三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四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五 教学建议

本框题涉及的概念、原理较多,知识容量较大,学生理解起来有比较大的难度,建议用2课时时间学习。

六、课前准备

1、热点材料搜集与整理

2、导学案的印制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上一节学习内容,提出问题: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有哪些政治权利和义务?如何行使公民的政治权利?

(二)进行新课

一、 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

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第8-9页,同时提出问题:什么是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哪些内容?

(1)、含义

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就是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它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等。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选举权就是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被选举权就是公民被选举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3)政治自由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政治自由是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9页的两个观点,并思考如何理解政治自由才是正确的?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自由是相对的,以法律为基础的。行使政治自由不能超出法律允许的范围。因此,观点一错误,观点二正确。

(4)监督权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等。

2、公民的政治义务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第9-10页,看看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应该履行哪些政治性义务?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讲评。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公民实现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应该自觉把个人命运和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

(2)、遵守宪法和法律。

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也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这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公民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教师活动:大家可以看课本p10页,思考公民履行政治义务应该做什么?

二、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教学过渡:知道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现实生活中应该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呢?下面我们就学习有关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

含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就是公民平等的享有权利、履行义务、适用法律。

表现:任何公民都平等的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平等的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平等的受到保护,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教师点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从执法上的平等,不是指立法。不是绝对的平均。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我国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二者是统一的,不可分离的。权利和义务相对应而存在,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对公民的要求:一方面,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既要行使自己的权利,又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另一方面,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只有履行义务,才能获得相应权利。

(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原则

三者利益关系:在我国,公民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基础和保障,公民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必须把三种利益结合起来。

如何结合: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维护国家利益。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这是公民爱国的表现。

三、生活中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第8页,思考图中反映了我国公民行使了哪些政治权利,履行了哪些政治性义务?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讲评。(略)

(三)课后作业

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谈谈应该如何正确地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

九 板书设计

(一 ) 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

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1)、含义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3)政治自由

(4)监督权

2、公民的政治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二)、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原则

(三)、生活中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十 教学体会

本节学习的有关知识,与生活联系比较密切,。教学中注意双相互动,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中自主探索、领会有关生活现象中的政治道理,学会独立分析,切忌机械记忆。

【导学案】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1.2  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课前预习案

温故知新

1. 国家的根本属性是什么?

2. 我国的国体是什么?

3. 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及本质是什么?

4. 人民民主的特点及表现是什么?

5. 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是什么?

预习目标:

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2、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预习提纲

一、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

(一)政治权利和自由:

(二)公民的政治性义务

二、参与政治生活、把握基本原则

(一)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二)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三)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基础知识预览

一、神圣的权利 庄严的义务

1、我们的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

2.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1)含义:

(2)内容:

3、公民的政治性义务有哪些?

课堂探究案

学习目标

1.识记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应该履行的政治性义务、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把握的基本原则。

2.理解并运用公民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把握的基本原则。

重点难点

重点:(1)公民法定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以及政治性义务的内容。

(2)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含义。

(3)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难点:(1)    把握政治自由和法律的关系;

(2)    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问题与探究

一、 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1.含义: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

,就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含义:公民依法享有选举                    代表和被选为                    代表的权利。

(2)地位: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     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     和     。

3.政治自由

(1)含义:指公民享有言论、     、     、     、     、     、的自由。

(2)地位:行使政治自由的权利是人民行使                的重要方式,是                    的具体表现。

4.监督权

(1)含义:指公民有监督一切          和                的权利。

(2)内容:它包括       、       、       、             等。

二、公民的政治性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1)原因:①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②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

2.遵守宪法和法律。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4.服兵役和民兵组织。

三、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1)含义:表明我国公民平等地享有          ,平等地          ,平等地          。既公民在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方面一律平等;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保护,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1)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

①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与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

②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③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2)要求:①一方面,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既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又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②另一方面,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自主探究一】判断

1.任何公民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    )

2.选举村民委员会成员、城镇居民委员会成员及选举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都是公民在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

3.政治自由就是人们能够无拘无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   )

4.资本主义国家的自由是虚伪的、相对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自由是真实的、绝对的。(  )

5.只有人民才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等政治权利。(      )

6.公民对一切犯法犯罪行为的监督都是在行使监督权。

(   )

【自主探究二】判断

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在法律实施上的平等和立法上的平等。  (    )

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表明在我国现实生活中实现了绝对的平等。   (    )

3.权利与义务都是可以放弃的。             (    )

4.公民可以先享受权利后履行义务。         (    )

5.公民要自觉做到先履行义务再行使权利。   (    )

6.每个公民在法律上都具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    )

当堂巩固练习

1.房地产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一些城市的财政收入作出了贡献。近年来房价上涨过快,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和群众的切身利益。为此,国务院采取调整房贷政策、对投机炒房所得收入征税等措施,使房价增幅出现回落。这体现了政府国求实现(    )

a.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    b.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统一

c.公民权利与公民义务的统一    d.中央与地方的国家权力的统一

2.据报道,某市社区民警向居民作述职报告,接受本社区居民的民主测评。如果测评结果为不满意,被测评者将可能被调离现在的岗位。这一举措体现了我国公民享有(    )

a.平等权    b.任免权   c.选举权    d.监督权

3.我国宪法第33条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宪法这一规定表明(    )

a.公民的权利等同于义务    b.公民先享有权利后履行义务

c.公民有选择义务的权利    d.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相辅相成、不可分离

4.继承权是我国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公民甲、乙为同胞兄弟,其父母去世后留下的遗产被甲独占,乙状告到法院。法院判决甲、乙各得一半。这表明我国公民(    )

a.在行使自己的权利时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权利  b.权利和义务都是受到法律保护的

c.权利和义务都是相对的          d.权利和义务都是不能放弃的

5关于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正确的是( )

a公民的政治权利与自由之一

b民主选举的内容

c全民都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d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

6辨析:自由的表达政治意愿是公民的政治自由。

课后练习与提高

1.为了提高我国高收入群体自觉纳税的意识,XX年11月8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首次明确提出了个人年收入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须向税务机关自行申报纳税。从权利和义务的角度看,上述材料说明我国公民(    )

a.收入越高,义务越大      b.权利和义务都不容推卸

c.基本义务是不断变化的    d.必须自觉履行义务

2.XX年以来,中央继续深入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一批违法渎职的高级官员纷纷落马,并受到法律制裁。这体现了(   )

①公民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②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③保持社会稳定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④社会主义法制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要求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④

3.XX年2月7日,全国首例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大案告破,号称XX年度互联网“毒王”的“熊猫烧香”病毒的始作俑者李某等人落入法网。这表明(    )

①公民在网络虚拟世界的行为不受法律约束②公民自由总是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自由③公民是现实社会的权利主体,但不是网络世界的权利主体④公民有使用网络的权利,也有维护网络安全的义务

a.①④      b.②④      c. ③④       d.②③

4.某省制定的艾滋病防治和管理办法规定:“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不得受任何歧视,依法享有公民应有的工作、学习、享受医疗保健和参加社会活动的权利;不得剥夺其子女入托、入学、就业的权利。不能将病人的姓名、地址及有关情况公布和传播。”从这些规定可以看出(    )

①艾滋病病人享有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②艾滋病病人合法权利受到保护③艾滋病病人的权利与义务不统一④艾滋病病人并没有特殊权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意味着(    )

a.公民具有直接管理国家的权力限   b.公民都应有选举权力和被选举权

c.公民的言论、集会、游行的自由不受约束  d.公民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

6.材料 一: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先进,网络速度越来越快,人们在充分享受其给工作、学习、交往带来的种种便利的同时,也承受着迅速传播的电脑病毒的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从事危害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公民合法利益的活动,不得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

材料二: 年2月 7日,全国首例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大案告破,号称XX年度互联网“毒王”的“熊猫烧香”病毒的始作俑者李某等人落入法网。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7.辨析:在现实生活中,有人只享有权利而不履行相应的义务,这说明权利和义务是可以分离的。

参考答案:

当堂巩固练习

1---5addaa

6辨析:自由的表达政治意愿是公民的政治自由。

(1)政治自由是让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2)自由与法律是统一的,国家制定相应的法律,创造各种条件,保障公民真正享有和行使政治自由。法律是自由的体现和保障,世界上不存在脱离法律的绝对自由。(3)公民的政治自由并不意味着可以不受约束,公民只能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使政治自由,所以题中观点是错误的

课后练习与提高

1--5dbbcd

6、(1)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见教材)(2)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保护,任何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公民有依法使用网络的权利,也有依法维护网络安全的义务。李某等人编制并传播计算机病毒,危害了网络安,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最终落入法网,受到应有的惩罚,这表明,在我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7、(1)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见教材)

(2)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 只存在只享有权利不履行义务的行为,这是错误的,割裂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