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教学反思优秀6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可爱的家》是一首家喻户晓的英国歌曲。歌曲表现了作者对家的怀念,对宁静的家庭生活的向往。上完课后反思如下:
1、将培养学生能力有机地渗透在音乐审美活动中
《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改变了过去过于重视知识传输、技能训练的倾向,更加关注于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兴趣态度。但新课程下的音乐老师,理解和表现音乐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时出现了不敢触及“双基”的错误倾向,面对“传统”与“创新”,音乐教师呈现出进退两难的局面。在执教《可爱的'家》一课时,根据乐曲旋律特点,创设“对比法学乐谱”,有机的将“双基”教学融入到音乐活动之中,从聆听入手,采用不同的活动方式,结合情感渗透,充分培养学生敏锐的听力、音乐记忆力、注意力、反应能力和感受与创造能力等等。从而较好地体现了音乐审美功效与提高学生技能二者之间的融合统一。
2、以情感人、以美育人
整堂课,教师通过音乐活动、唱歌教学、创编歌词等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情”的感受当中来感受音乐,在“情”的呼唤中唤起学生学习音乐的渴望。通过学习,学生感受到爸爸、妈妈的爱和家庭的温暖,从而发了孩子去爱自己的家。充分的体现了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的艺术原则。
3、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思考
本节音乐课教师激情、投入和感染力还不够深入。在新歌教学环节上,对学生难点点拨不够。由于受学生的家庭条件、居住环境以及音乐基础等影响,许多学生课外很少接触音乐,学生对音乐知识、音乐术语很陌生,在没有进行系统的复习的情况下,学生课堂发言准确率不高。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在今后的音乐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思考,创设适合本校学生学习音乐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学生对于一篇新课文,有很多的阅读期待,如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表达情感、写作提示等等。同时,学生对老师也有许多“上课期待”,如切入角度、穿插生活故事、能否引起自己联想想象、有无创新、能否让我们有长进等。作为老师的我们,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就要结合课标、编者、学生、教材因素,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来创造自己的课堂活动,但是我们要牢记,一定要让学生——————课堂的主人有活动的舞台,越充分越好。
八年级上册三单元《我的母亲》,表达至爱亲情,感人至深。我本着“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得”的原则设计教学活动。
一、导入
最近,我们在日记本上积累了几篇亲情故事,但存在的一些问题,请大家思考,为什么我们对就在身边的亲情熟视无睹呢?为什么我们觉得自己的亲情故事平淡无味,没有可写的激情呢?让我们从邹韬奋的《我的母亲》中寻找启示吧。(让学生觉得学习本文是有用的,有针对性的)
二、初读课文一遍,从课文中寻找生字词,音、形、意三者结合来积累,每个同学不少于五个。小组交流自己找到的词。(交流可降低学习难度,并扩展了词语积累的量)
三、概括事件:速读文章,简洁概括我记忆中母亲所做的事。
概括的方法: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小组长评价,看谁的概括的更准。(学生的评价更实际,帮助更直接)
四、读出深意:请大家从文中找到母亲留给我们印象最深刻得句子是哪句,有感情地读出来,分析从中我们看到母亲哪些品质?分小组讨论,派代表朗读展示。(让所有的学生读有感悟)
五、写出感动:母亲留给我们许多感动的画面,我们能否用我们的笔描绘出来呢?请大家仔细观察课本插图,描写你看到的母亲,至少选用一种描写方法。(顺手利用资源,让学生稍稍走出课文)
六、评价修改:学生练笔展示,教师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学生改进。
七、作业:扩展课堂练笔,或者写自己的母亲,选择事例,描写角度至少要有三处,不少于200字。
反思体会:
整节课学生都非常投入,积极性较高,我觉得值得思考改进的地方有如下三处:
一、字词积累部分,学生交流后我听写,三个学生上黑板写,结果都有问题,我只好让学生改,寻找错因,结果用时十三分钟,反映了学生预习不够的问题,从另一个角度看,是老师在安排预习时过于粗放,不精细造成的。
二、概括事件环节是学生表达的发动环节,学生在教师方法的指引下,速读课文后,能够比较准确、简洁的概括。读出深意是课堂上比较出彩的环节。“抓住文中你印象深刻的句子,读出你对母亲的理解来。”学生读的很投入,尤其是对重音的把握。根据重音的不同,学生能够分析出不同的意思,分析母亲的形象也很具体明确,体现了小组合作的力量。我自己也感到读的引导应当再具体一些,角度更多一些,就可以让学生的表达更加全面,让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更好,使他们主人的角色更凸显。
三、写出感动应该是这节课的高潮。学生结合课本插图,加上对母亲的理解,自己的生活体验,趁热打铁,在仔细观察后,都写出了较为感人的片段。只是在写作的角度、表达的准确性上有待改进。学生练笔:
1、原文:我坐在母亲身边,看见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我难过极了,心想,为着我要穿鞋,害得母亲深夜工作不休,我十分歉疚,我非常想告诉母亲我在想什么,但是,我不敢说,只是坐在母亲身边陪着她,为她扇扇子。
2、修改:夜晚,我偶然醒来,看见母亲正坐在煤油灯微弱的床沿上,一针一针的缝着。有时候母亲不小心,针扎破了手指,她只是皱皱眉头,把手放进嘴里吮吸一下,便继续“穿针引线”,生怕浪费了一滴时间。虽然她的身上与脸庞上写满了疲惫,但是,手中却依然毫不松懈,滴滴汗珠时不时从母亲的额头跌落下来,看到这些,心中不由得生出丝丝酸楚。
原文的写作角度是“我”,修改后写作角度变成了“母亲”,这样中心就更明确了,或者,把原文放在修改文的后面也是可以的。有的同学是从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也可以。
学生的表现 有时是让人惊讶的,他们的思维也很敏捷,不足之处是写作练习的评价、改进时间不多,评价的数量偏少,学生促动就不大。提醒我们要舍得给学生时间,不要吝啬,学生还给我们的将是莫大的惊喜!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文
师:同学们,老师来问你们几个问题好吗?
爸爸妈妈知道你的生日在哪一天吗?生日那天,爸爸妈妈向你们祝贺吗?知道的,祝贺的请举手!(全班同学都举手)
师:家长多么爱你们,真幸福。
师:你们中间有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请举手!向爸爸妈妈祝贺生日的,请举手!(缄默一会儿)举手的同学,俺非常羡慕你们的家长,他们有这么懂事、可爱、孝顺的小朋友。
细心的同学可能已经注意到了,刚才的情景是俺们模拟的今天要学习的一篇新课文,大家齐读课题。
生:可贵的缄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生:缄默是什么意思?
生:为什么缄默? m.niubb.net
生:为什么说缄默是可贵的?
师:为什么说缄默是可贵的,这个问题非常有价值,是老师告诉你答案还是自身解决?
生:自身解决。
师:用什么方式?
生:读书。
生: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师:课前你读过课文了吗?读了几遍?
俗话说:“好书不厌百遍读,遍遍都有新收获。”下面俺们就用自身喜欢的方式再来读课文,读完后简单说说课文先讲了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师:谁来简单说说课文先讲了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生:课文先讲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启发下,感受到家长对自身的爱,接着讲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为不懂得回报家长的爱而羞愧,最后讲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朋友们以行动回报家长的爱。
三、读中感悟,理解内容
师:(出示第一幅图)图上画的是哪个情景?用自身的话说说。
生:当老师问“爸爸妈妈知道你的生日在哪一天”时,同学们争先恐后举手回答问题的情景。
师:从书中找出与这幅图有关的句子,小声读一读。
师:谁来读一下你找的句子?
生A:他们骄傲地举起了手,有的还神气十足地左顾右盼。
师:谁能读得更好?
师:你读得这么好,说说你注意到了句中的哪些词?
生:俺注意到了“骄傲”“神气十足”“左顾右盼”。
师:这些词能体现什么?
生:这些词说明小朋友们非常兴奋、骄傲。
师:俺们来齐读一下这个句子。
师:谁再来读一下你找的句子。
生B:“前排的小朋友都回过头往后看……几乎所有的小朋友都在快乐地交谈,谈的内容当然是生日聚会、生日礼物,家长祝福……”
师:你过生日时,家长都为你准备了些什么?
生:生日蛋糕。
生:俺喜欢的玩具。
生:俺爱看书,俺想要什么书家长就给俺买。
师:你的心情怎样?
生:高兴,和他们一样。
师:你能把你的高兴劲读出来吗?老师来配合你读这一局部,好吗?看老师的手势,一抬起你们就接读,别忘了刚才说的要读出你的高兴劲。
师:生日那天,爸爸妈妈向你们祝贺的请举手!把手举高,老师要点数了!啊,这么多啊!俺的情绪迅速地污染给了他们,他们随着俺一中国起数来,(起手势,生接读)15、16、17……家长祝福……
师:刚才俺们配合得不是很默契,再来一遍好不好?
师:多么幸福啊,从小朋友们的表示可以看出,家长的爱,小朋友们都感受到了。(板书:感受 家长的爱)
师:小朋友们会感受爱了,这还不够,老师还要寻找蕴藏在小朋友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身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你知道是什么吗?(出示图2)这幅图上的小朋友们和上一幅图有什么变化?
生:他们缄默了,第一幅图上小朋友们的高兴劲没有了。
生:他们有的低着头,有的向别处看。
师:他们为什么缄默了?
生:他们不知道家长的生日,所以不好意思了。
生:家长那么爱他们,他们却从不知道家长的生日而感到羞愧。
师:找出写小朋友们缄默的句子读一读。待会儿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生A:“霎时……沉静地举起了手”。
师:哪些词能体现小朋友们缄默了?
生:“恬静、依然恬静、沉静”能体现小朋友们缄默了。
师:请你把这个句子读一读。
师:谁再来交流一下你找的句子?
生B:“教室里寂然无声……俺和小朋友们一起缄默着……”
师:这位同学读的时候,大家感到教室里寂然无声吗?(教师导)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教室里静悄悄。请同学们把教室里静悄悄的这种感觉读出来。自身试试吧。
师:谁想来读?
师:谁来给他评一下?
生:他读得声音太大了,应该轻一点,才干感觉到教室里的寂静。
师:请你再来读读,好吗?
师:谁还想来交流一下?
生C:“他们感到了俺的期待……所有人都缄默不语”。
师:他们继续缄默,连追逐俺的目光都躲开了,这是为什么?
生:他们此时感到非常羞愧,不好意思看老师。
师:你能体会到他们此时的感受吗?好,俺们齐读这一段。
师:俺们把刚才找的句子再读一下,注意边读边体会教室里的缄默以及小朋友们的内心。
师:就这样“缄默了足足一分钟,……可爱恰恰在那……神色之中”,问:为什么犯了错误还说他们可爱?
生:因为他们认识到自身的错误。
师:在缄默的这一分钟里,他们可能在想什么?
生:他们可能想:回家后一定要问爸爸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
生:爸爸妈妈那么关心俺们,俺们却不知道他们的生日,也没有向他们祝贺,真不应该,真对不起他们。
师:在缄默中,小朋友们懂得了什么?
生:小朋友们懂得了要回报家长的爱。
师:是啊,在缄默中,这些小家伙终于懂得要回报家长对自身的爱了。(板书:回报)
师小结:小朋友们在缄默中懂得要回报家长的爱,所以这种缄默是可贵的。课一开始有同学提出“为什么缄默是可贵的”,现在大家明白了吗?
师:那么小朋友们是怎样用实际行动来回报家长的爱的呢?齐读倒数第二自然段。
师:同学们不但懂得回报家长的爱了,更重要的是用实际行动回报家长的爱。读到这里,俺想知道你能感受到家长对你的爱吗?举个事例说说。
(生畅谈家长是怎样爱自身的,还有的同学谈到动情处流下了眼泪。)
师:你回报家长的爱了吗?以后准备怎么做?
生:帮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生:努力学习,取得好成果,让家长高兴。
师:俺想你的家长一定会为你而感动,俺也相信你说到的。也一定能做到。
四、总结延伸,感情升华
师总结:通过读书学习、互相交流,你有什么收获?
生:俺知道了要回报家长的爱。
生:俺从这篇课文中积累到很多好词。
生:俺以后不但要向爸爸妈妈祝贺生日,而且在日常生活中还要帮家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回报家长。
师:这就是蕴藏在同学们心灵深处极为珍贵的东西。老师期待着大家的行动。
师:课后俺们搞一次实践活动,(课件出示)找生读。
师:同学们,爱是永恒的,爱也是相互的,家长爱自身的小朋友,小朋友也应该爱自身的家长。希望同学们都能用自身的行动去回报家长,那样,你会发现自身更快乐!
师:课后老师优秀几篇感人的文章给大家读。(课件出示)
五、作业
师:下面俺们去逛逛作业超市,选择自身喜欢的完成。(课件出示)
【板书】
17 可贵的缄默
感受
家长的爱
回报
【教学反思】
《可贵的缄默》一文主要讲的是在老师的启发教育下,小朋友们懂得了怎样向家长回报自身的爱的事情。通过课堂教学中的这件小事,告诉小朋友们,要学会理解和关爱。
现在的小朋友觉得家长对他好,关心他是理所当然的,因此日常生活中从不注意去留心、去感受家长的爱,更无从谈起去回报家长的爱了。俺的小朋友和俺教的同学同龄,俺更清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哪儿。整堂课都是在读文与悟情中进行。通过对重点词句和重点段落的读来体会文中的小朋友前后不同反应的根源所在,通过读,同学主动理解了缄默的可贵之处,这时抓住时机联系实际谈自身感受到的家长的爱以及如何回报家长的爱的,同学的反应极其强烈,所谈的内容极其感人,引起了在场的家长以及全体同学的共鸣。张君桓,这个平日里活泼、乐观的男小朋友,谈到自身的家长在深夜里陪伴着他在医院里打吊瓶这件事时,动情地哭了……为人母的俺听到小朋友们那感人至深的话语和稚拙的表达感情的方式,泪水几次溢满俺的眼睛,俺被深深地感动了……谁说小朋友小不懂事,谁说小朋友小不懂感情,谁说小朋友小不会善解人意,会的,懂的,无论是性格内向的还是外向的,无论是善于表达的还是不动声色的,他们全懂,全会。这堂课对俺对小朋友们都是“可贵”的。
这学期换了新的工作环境,并担任了一年和五年的音乐教学工作,今年也是我第二次教一年级,可以说小学低段教学中,我的经验是很少的,自己也只能从别的老师的课中和自己平时不断的积累和探索中前进。
通过这一段的教学,我发现孩子对声势的兴趣是很浓厚的,例如这一课,在唱到“擂起大鼓咚咚,敲起小鼓通通通”时,小朋友们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其实我在备课时想到他们会很喜欢这个声势的表现,但没想到现场会有点失控,脚跺的音乐教室仿佛都在颤动,好在我及时的稳住了阵脚,让他们聆听两种跺脚声的对比,小朋友们知道了要用美的声音表现歌曲,随后我就抓住了这一点让他们学习歌曲,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让他们拍手,跺脚,还有拍腿,拍座位,拍身体各部位,和旁边的小朋友配合拍节奏,这一系列的活动孩子们都能积极的参与到这中间来。在节奏掌握熟练以后,我又示范敲击大鼓和小鼓,也让孩子们都来感受一下,他们的积极性就更高了,既初步学会了敲鼓,又掌握了节奏,更重要的是这首歌曲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丝毫不觉得这一节课时间漫长,乏味。所以我想针对低年级小朋友可以抓住声势这一点进行教学,因为他们会的音乐知识相对较少,技能也很欠缺,所以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相对局限一些,但是他们愿意唱,愿意表现,敢于表现,针对这几点来进行教学,将会事半功倍。
当然不是所有的课都能用声势表现,有时上课我也觉得无计可施,很迷茫,难道就唱?上一年级的课还真是挺难,但是我想在自己不断的探索,积累和学习中我会找到更多办法的,向其他老师学习,但更重要的还是自己要不断的思考,实践,走自己的教学之路,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不是走别人走过的路,替别人延续梦想。
《有趣的发现》这篇课文讲的是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在海洋中的小岛上考察,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找到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并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精神。
虽然,文中对达尔文找到的答案进行了比较详尽的叙述,学生理解起来也不难,但对于达尔文如何进行观察比较研究,文中只是概括性的精简的一句话。为了让学生体会达尔文这一人物形象,学习他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精神,我带着孩子们细细品读,抓住关键词语,从中感受到达尔文专注、执着于科学研究的精神品质。
课堂上,我从问题入手“达尔文找到问题的答案,容易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孩子们马上找到了句子“达尔文捉来许多昆虫,反复观察比较,终于找到了答案。”
接着,我们抓住关键词语“许多”、“反复”、“终于”引导学生咀嚼、品读。
达尔文为什么要抓“许多”昆虫呢?这样是不是有点不爱护小生命呀?孩子们马上表示不是的,达尔文抓许多昆虫是为了观察,他要观察很多次,就需要很多昆虫。是呀,达尔文抓了很多昆虫,而且是很多种类的昆虫,有翅膀特别大的,还有没翅膀的,只有仔细观察,这样他才能作出比较呢。
“反复”观察比较说明什么呀?孩子们说达尔文观察比较的次数多。你们能猜猜他做了多少次的观察比较呢?孩子们有的说10次,有的说20次,有的说100次,数字是越来越多。我跟孩子们说,反复就是研究的次数多,达尔文一次不成功,再做一次,一次接着一次,不灰心,不放弃,直到找到问题的答案,他这种认真的研究态度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呀!
“终于”是什么意思呀?“终于”就是花的时间很长,遇到的困难很多。可见,达尔文找到问题的答案是多么的不容易呀!
最后,我再让孩子们用一句话来夸一夸达尔文,从他们的回答中,我知道孩子们已经认识了一位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达尔文,趁势我鼓励孩子们向达尔文学习,学习他认真钻研的科学精神。
教学成功之处:
1、以大家所熟知的一则电视公益广告(为妈妈洗脚)作为"导入",很快进入课文情境,也利于启发学生关注身边体现亲情的镜头。
2、教学过程按照我们读文的思维由"感知"而至"品味",最后的"课堂延伸" ,让学生有课堂再到现实生活,使学生"学以致用"。
3、教学之时,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只作为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必要时加以点拨、指导。以突出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教学不足之处:
1、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的气氛有些紧张。这其中一部分原因是新学年新学期伊始师生之间了解还不够,配合不够默契。
2、第一个班教学中对教学节奏掌控不够,一节的`内容没完成,应该在以后的课堂上把握好时间,以保证一堂课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