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
《树之歌》是一篇常识性的识字课文,这篇儿歌,让学生认识了11种树木,了解这些树木的特点,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了解、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并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了人生的道理。
教学时,我是根据儿童诗特点,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识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重视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多种形式如读书、评价、说话、讨论,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本节课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但个别学困生还是学习兴趣不浓,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常握不够扎实,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多关注他们的学情,多给他们一些鼓励,让他们树立自信心,争取每天都能有一点点进步!
《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桂花树等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繁多。
这首儿歌篇幅短小,读来朗朗上口,容易记忆,而且洋溢着浓浓的情趣。所选的树木也具有代表性,比较贴近儿童生活,是一篇很好的学习题材。
教学时,我在引导学生熟读儿歌后,让孩子们圈出儿歌中的树木名称,然后与插图进行一一对应,由这些表示树木名称的词语引出今天要学习的。生字“梧、桐、枫、松、柏、桦、杉、桂”,再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将同偏旁的汉字进行归类识字。并有意识地让学生模仿《树之歌》说一说。比如“杨树直,榕树茂,柳叶弯弯像眉毛。”“榆树高、槐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石榴开花红似火,桂树花开十里香。”激发了学生的说话热情。最后指导学生写小诗,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让孩子们人 再重点指导朗读,达到熟读成诵。所以以朗读儿歌的形式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读熟儿歌的基础上学习生字,了解汉字。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
在教学中,我重在识字方法的引领和识字兴趣的激发,但是还没有达到预期的识字效果,这有待于我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树之歌》是一首关于树木的儿歌,儿歌中介绍了各种树木及其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味。低段主要以识字、写字为主,所以教学时为了使整个识字过程以及读书环节有趣,本节课采用抓关键词语整体认读方法,引导学生在读背儿歌中学句学词学字,在学句学词中认字。
在研讨的过程中,首要任务是分析儿歌及儿歌在本单元中的地位,因为本单元都是识字,这是本册唯一的一个集中识字单元,识字、写字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低段的学习重点。而本单元出现的生字大部分是形声字,学生之前也初步接触过形声字。商讨之后,我们决定怎样在学生初步了解的情况下,逐渐了解其特点,学习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进行识字,会举一反三,运用归类识字,比较识字,字源识字等方法,逐步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感受识字的乐趣。
而目标的制定,则是参考学习卢老师的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中,目标制定要含有学习后的知识名词、学习后的技能动词、运用知识能做什么事。于是,经过几次讨论,我们把基础目标、支撑目标和核心目标制定为:
1、通过读文、看图,划出11种树的名称,说出特点。(基础目标)
2、多种方法,读准“梧、桐”等15个新字,会写“杨、桐、枫、松、柏”5个生字。归纳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支撑目标)
3、借助填空、图片等,背诵儿歌。(核心目标)
但是在上完课的时候,经过校长的讲解,意识到我们在制定目标时有所偏差,只关注到制定目标中的名词、能力动词和技能动词要匹配。忽略了三个目标的一致性以及相互关联性。导致三个目标没有很好的贯连在一起,所以本节课目标也未全部达成。
之前狭隘的认为语文教学对于低段来说除了常规习惯,就是语文书本上的知识,但是随着评课、培训学习及社会对人才的高要求,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不单单是教学生一些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出方法,运用方法。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关注语文素养,有大局意识。从长远考虑,低段良好的常规习惯很重要,思维能力和掌握学习方法更重要。
就像我在讲授识字时,学生区分不清楚“桂和挂”时,我的应变能力不够,导致错过了很好的课堂生成,对课堂的把控性和知识的生成预测性存在很大的。不足,我应该及时对比并讲解两个部件一样,部首不同的字,提手旁和木字旁,而木字旁的形声字又是本节课的重点。识字教学不扎实,直接影响孩子的识字。“疆”字设计通过字源演变讲解时,又过快,没有很好的过渡。学生不理解意思,所以在组词时出现了“江南、江西”这样的同音字。应通过字典中的释义,让学生能够明白这个字的意思,这样在组词时,孩子就能通过字义理解并组词。“专题识字”是低年级识字课的一个学习内容,因此,设计要充分发挥按“专题”编排教学内容的优势,多种形式、在自主学习中,自我获取知识,教师充当引导的角色,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注重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还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知道识字方面重难点,做到讲解透彻。
在诵读儿歌、韵文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语感。能够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通过多种形式如读书、评价、讨论,及多种形式的背诵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怎样把识字课上的有趣呢?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通过大家共同探讨的一节课,给我们一些启发,课堂有趣,不仅仅是语言上生动有趣,更要把自己当做孩子一样,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我愿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引导?这样的课堂形式及环节我能学到知识吗?因为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上课风格,或生动活泼、或有趣好玩、或沉稳内敛而又不失活泼。我希望我的课堂能够严肃又不失活泼,现下能力各方面还有很多不足。学无止境,我要学习的还有很多,一步一个脚印踏实的跟着同组优秀的同事学习。
这是一首借杨树之口,抒发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的诗歌。本首诗歌意境优美,韵律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很适合学生朗读。本课的设计,我注重
首先我让学生自由阅读诗歌,在小组中互相交流预习成果。而后让学生们畅谈对这首诗歌的初步理解,说说从这首诗歌里知道了什么。在师生对话、文本对话中,孩子们了解了大叶杨的外形特点,也喜欢上了大叶杨可爱的性格。
在教学第二节诗歌时,孩子们轻而易举地理解了课后的思考题:“它在歌中唱了什么?”我进一步启发学生:“大叶杨还唱给谁听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唱给可爱的小学生,伴着他们快乐地游戏。”、“唱给忙碌的爸爸妈妈,消除他们一天的疲劳”、“唱给辛勤的园丁们,向他们表示感谢”……学生在语言的渲染、思维的碰撞中,想象力尽情地飞扬。我顺时将学生引入意境,将感悟化为情感朗读,从而培养语感,潜移默化地进行了情感熏陶。
这节课,学生在朗读上得到了落实,但我总感觉还不够,学生对作者的写作手法、意图还不是很能理解,认为大叶杨唱歌是风吹的缘故。不理解大叶杨的为什么要牵着手唱歌?为什么要感谢太阳?因此对这层的解释,最后还是由老师解释:写大叶杨爱唱歌,是一种拟人的写法,作者借大叶杨的精神来比喻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像大叶杨一样默默奉献的人们,他们在带给别人快乐的同时自己也在快乐的生活着!最后孩子们似懂非懂地带着对他们的赞美再次深情诵读诗歌。
上完这节课,我感觉很困惑:孩子们是天真的,很多课文的中心意思,不是他们所能理解,老师这样强硬的给予,对吗?
在教学《识字2 树之歌》第一课时的时候,我以朗读诗歌,识字教学为主,同时带着孩子们认识不同树木的形态。树木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孩子们在羽西的时候就对文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学生甚至会主动找我,向我询问这些书的生长特点。这样也为第二课时的教学,了解各类树木的特点作了一个比较好的铺垫。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也基本将课堂交给了孩子们,让他们自己找出各类树木的特点,同时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合作学习,说一说,抓住文本的关键字词。另外,在第一课时教学结束后,我趁热打铁,引导孩子们去大自然中找一找相关树木,收集一些这类树木的叶子,可以带来课堂上交流分享。孩子们在完成此项学习任务时相当的积极,收集了不少落叶。有的孩子甚至将这些落叶做成了精美的书签。他们将树叶贴在竹板上,塑封起来,相当心灵手巧。
这场交流会上,让我影响最深的是一位女生,她收集了一些银杏叶,在展示的过程中,她发现这片银杏叶以绿色为主,黄色为边缘。她说:“我看到了季节的变化,由盛夏转变为初秋。”她有着火眼金睛,善于发现,敢于表达。这么一片小小的树叶,孩子看到的季节的更替,其他孩子听了她的介绍,个个佩服不已。
最后,既然是歌,也要将它读美,在熟读的基础上,掌握韵律美。文本中“壮,掌,装,方,疆,香”等字都是韵母ang。让孩子体会读一读。另外,关注课后习题,理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等三句话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猜一猜,我再来总结,让学生理解树木的生长规律,了解“树”与“人”的联系。
识字2《树之歌》是一首儿歌,以识字写字教学为重点。课件用儿歌的形式,配上精致的插图,将杨树、榕树等11种树木的特点呈现出来,让学生对树木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自由说一说自己熟悉的树木,以此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本课既然是一首儿歌,那么了解儿歌的特点,以及学会朗读儿歌也是教学过程中必须体现的,所以我以朗读儿歌的形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读熟儿歌的基础上学习生字,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
《树之歌》这篇儿歌意境优美,韵律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很适合学生朗读。本课的设计,我注重
一、以读代讲,激发想象
首先我让学生自由阅读诗歌,在小组中互相交流预习成果。而后让学生们畅谈对这首儿歌的初步理解,说说从这首儿歌里知道了什么。在师生对话、文本对话中,孩子们了解了文中11中树的外形特点,也喜欢上了这些形态各异的树。 在教学儿歌时,我引导学生在语言的渲染、思维的碰撞中,让孩子们的想象力尽情地飞扬,同时将学生引入意境,将感悟化为情感朗读,从而培养语感,潜移默化地进行了情感熏陶。
二、拓展课堂,披文入情
为了加深学生对儿歌意境地体会,在课前我组织学生了解自己喜欢的树。课上通过课件让学生结合图文,观察文中各种树的样子,了解他们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然后再次让学生品读,让孩子们带着对他们的赞美再次深情诵读儿歌,使各种树木的特点再次复现在学生脑海中,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成功之处:
这首儿歌篇幅短小,读来朗朗上口。而且洋溢着浓浓的情趣。所选的树木具有代表性,贴近儿童生活。我是根据儿童诗特点,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识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重视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多种形式如读书、评价、说话、讨论,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不足之处:
学习完课文,我没有进行拓展延伸,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树木,让孩子们说说这些树木的特点,也没有模仿《树之歌》说一说。
改进措施:
周末布置了�
《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桂花树等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
教学本课,我制定了以下教学重点:朗读、背诵儿歌,利用形声字特点掌握木字旁的8个生字,初步了解树木特点。教学时,我在引导学生熟读儿歌后,圈出儿歌中的树木名称,然后与插图一一对应,由这些表示树木名称的词语引出生字“梧、桐、枫、松、柏、桦、杉、桂”,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将同偏旁的汉字进行归类识字。
这首儿歌篇幅短小,读来朗朗上口。而且洋溢着浓浓的情趣。所选的树木具有代表性,贴近儿童生活。学习完课文,我又进行了拓展延伸,列举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树木,让孩子们说说这些树木的特点,并有意识地模仿《树之歌》说一说。比如“杨树直,榕树茂,柳叶弯弯像眉毛。”“榆树高、槐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石榴开花红似火,桂树花开十里香。”激发了学生的说话热情。
课堂上,我也重视对学生背诵的指导,通过填空的形式先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背诵,再通过各种形式的背诵加强学生的记忆,大部分学生能当堂把这首儿歌背诵出来。当然课堂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就是对生字书写的指导还不太够,少数学生把“桂”和“挂”两个字混淆了,部分学生在写“松”字时不够规范,右边的“公”撇和捺的位置关系不对,在以后的课堂上我要加强生字书写方面的指导。
《树之歌》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首儿歌。这一单元是本册的一个识字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识字学词。本课要求认识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怎么才能在一节课内教会孩子们识记这么多生字呢?我仔细地研读了教材,发现本课的生字是有规律可循的,会认的生字中有8个都是与树木名称有关,而且都是形声字。会写的10个生字都是左右结构的,而且都要写得左窄右宽。我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这些生字的共同点,以发现形声字的规律为突破口,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
1、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识字写字”方面提出的要求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低年级识字教学应通过各种形式的识字方法和途径,把快乐引进课堂,引进识字教学,充分激发学生识字的主动意识和愿望。
在学生借助拼音初读儿歌后,为了检查学生认识生字的情况,我创设了一个情境,请同学们为树木点点名。学生的学习兴致很高,课堂上能自己为树木点名,让他们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他们很认真地读着每一种树木的名称。他们识字的兴趣浓,主动性高,识字效果好。
2、创新识字教学的方法。
游戏活动识字。低年级教学主要任务是识字,识字的“机械化”枯燥无味,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从而影响学习效果。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新教材的特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在教学中宜采用生动活泼的游戏教学形式。
当学生借助拼音认识了各种树木的名称后,我奖励同学们玩一个小游戏,我读树木名称,同学们快速从生字卡片中找到对应的生字。学生在游戏中享受“玩”的乐趣,在有意识的玩耍过程中调动了记忆的热情,识字教学充满趣味,教学效果好。
运用汉字构字规律识字。有人说汉字最难学,是因为汉字是方块字,构件比较复杂,其实学汉字有诀窍,只要掌握了一定的规律,学起来并不难,识字教学主要就是要教给学生一种识字规律,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汉字的规律,感知汉字文化,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
本课会认的生字中有8个与树木名称有关,我将它们集中在一起学习。首先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这些生字的共同点,同学们发现它们字形的秘密—都是木字旁的字,我又引导他们读一读这些生字,他们又有新发现,这些字的读音就是木字旁旁边的字。于是我们发现了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并教会他们运用这种规律自主识字。在教学第二组生字时,让学生利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认识新字。有的同学运用生活实际识记“掌”,指指“手掌”,摸摸“掌心”这些动作进行识记。还有的同学列举相关联的词语“银行”“服装”来识记“银”和“掌”。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亲身参与的活动中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增加学生的获得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动机。
今天的课比较有趣。整节课上下来还是比较顺利的,教学思路就在课件里。备课的时候我修改了导入的方法,改成猜谜导入,以熟悉的诗歌《咏柳》复习导入,引出所咏的对象为柳树。再揭示课题:今天给大家带来的一首儿歌也是介绍各种树木的,请大家一起读课题:《树之歌》。接下来直奔主题。
环节一:识字教学
先自读课文,边读边思:
①儿歌里有几句句子?
②儿歌中提及了几种树木?用横线画出。
再归类这些带有木字旁的字,集中识字。随后归类剩下的生字再认,最后小游戏捡树叶,复习巩固。
环节二:走进课文
出示图片,随图片指认树木种类并朗读句子。当说到“梧桐树叶像手掌”时,相机介绍比喻的修辞手法,再利用“什么像什么”句式锻炼说话。“松柏四季披绿装”句,相机介绍拟人。最后齐读课文,加强记忆。
环节三:细读课文
1、儿歌从哪几方面来写树的,加点关键词,得出是从样子、颜色、习性、价值或作用这四个方面来写的。
2、与树有关名言:逐句出示并请学生自己解释,交流后纠正答案。补充:“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名言要背默。
3、最后课后“读一读,记一记”,想特点,编儿歌。
反思:
①缺少上课的情感带动,有时候有点面瘫。
②没有研究单元目标,到目前这节课为止,都没有。
为了加深对诗歌意境的体会,可以组织学生倾听杨树唱歌、观察杨树、画杨树。
一、品读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让他们切实体验到语句美、意境美。如:学完第一节后,这样引导学生品读:“假如你现在就是一棵欢快的杨树请你配上动作,读出快乐的感觉吧。”
二、在学习第一节时,“为什么下雨时唱得响亮”,有的说:“因为杨树喝饱了水,所以唱得响亮。”因为下雨了,雨水给他洗了澡他心里太高兴了,所以就唱得响亮了……虽然学生的话很稚嫩,但很有个性完全是心声的流露反映了他们眼中的世界。课下,我认真思考认为还有一些不足:课堂应重视引导学生想象,如杨树还会把歌儿唱给谁?在歌中唱什么?此时应重点引导点拨。
《树之歌》这篇儿歌,让我们认识了11种树木,了解这些树木的特点,并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了解、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优点之处: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时,我是根据儿童诗特点,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识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
2、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重视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多种形式如读书、评价、说话、讨论,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不足之处:
时间设计不合理,读课文占用了书写的时间,导致书写时间过少。
改进措施:
在备课时,在多关注一下备学生,减少一位学生的原因而完不成教学任务。
我在二年级一班执教了识字单元第2课《树之歌》,整体感觉比较好。课前我做了精心地准备,学生预习比较充分。课上,学生表现积极,氛围轻松和谐,较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促进以后教学的进步,经过课后反思,把自己在教学这节课做的较好与不足的方面总结如下:
一、深入研读教材,教学准备充分
课前,我把教材进行了充分研读。先了解这个单元目标和本课目标,读熟教材内容,知道《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全文共四句话,分别从样子、颜色、习性、价值等方面概括出不同树木的特点。激发学生爱护树木的美好情感。
针对学情,鼓励学生主动预习。本课内容与生活中的。树木有关,易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年级的学生们可以借助拼音读通课文,并结合儿歌中的句子大致理解词的意思。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识字量,已学会了一些常用的识字方法,用识字法来记忆字形。针对此种学情,我给学生布置了预习任务,学生主动搜集了与树有关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并在课前进行了自主阅�
依据教材目标要求和学龄特� 我在课堂教学设计时选用了情景创设法、引导发现法、示范法等教法。采用自主阅读法、合作探究法,读写结合法等学法。指导学生识字写字,朗读背诵。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树木特点。培养美好情感。
二、有效引导趣味识字,书写指导做到规范
在这首儿歌中,有15个会认的生字,其中8个生字与树木名称有关,而且都是形声字。因此识字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并掌握这种识字方法。通过结合图文、联系生活经验等方法,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特点,发现形声字的规律,进行归类识字。在正确流利有节奏的诵读中,熟记读音字形,提升了识字能力。
这课生字书写指导,我采用了书写教学五步模式进行。
一、读。先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采用开火车读、齐读等形式记准字形。
二、说。交流识字方法。
三、写。教师在田字格中作范写指导,学生记住每个笔画、部件之间的避让与衔接,看清主笔占位。
四、练。学生下笔前,教师及时提醒执笔坐姿。书写过程中,及时纠正错误。
五、评。集中评价,对照例字修改,再练再评价。经过课堂规范指导,多数孩子能把生字书写正确端正美观,也能保持书面整洁。
班级中还有少部分学生,因缺乏倾听习惯、接受知识的能力慢,掌握基础知识的程度不同,自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够。这些学生在朗读方面、识字方面、书写方面都须要教师作重点辅导,教学过程中多关注他们,抓住闪光点及时鼓励,想方设法激发学习兴趣,督促他们一点一滴进步。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学习教学技能,尽最大努力做好班级这部分学困生的教育工作,从而整体提高班级的教学质量。
《树之歌》是一则小韵文,主题单纯,内容浅显,重在识字。《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第一学段的识字写字教学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因此,本课教学设计重在识字方法的引领、识字兴趣的激发、识字习惯的养成,借助情境,立足语境,多元识字。
一、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课标》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贾育莹老师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能抓住本课识字课的教学重点——“木字旁”结构的生字,指导学生注意观察,让学生在过往的识字经验中进行回忆,交流彼此的识字方法,如:熟悉的字替换部首,加一加,生活中识字等等,丰富语言积累,从而学会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二、创设情境、图文并茂:贾老师能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把握时机,把学生带进喜闻乐见,贴近儿童生活的情境中。例如学生由于年龄小,对文中所述的几种树木并没有很深的认识,许多种树木在生活中也并不常见,贾老师出示图片,并随机出示识字的内容,图文并茂,丰富课堂内容,符合低年级儿童喜欢新鲜事物的特点,有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随文识字、师生互动:本课是识字的学习,贾老师并不是传统的先出示生字再走进课文,而是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随着教学进度的推进,相机的讲解,采用出示带生字的词语选读、齐读、带音节读,脱拼音读,开火车的形式检查读音,最后示范并指导书写,有适当的动笔练习。
总之,这是一节有许多可以值得借鉴学习的低年级语文识字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