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这里是编辑为大伙儿分享的语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优秀3篇】,仅供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看着这个题目,我的记忆再一次被拉到课堂。
作者巴迪成人后最终明白了父母那两种极端的断言,来自于两种不同形式的爱,“爱”是本课的`亮点。本着揭示这个重点,我动情的叙述,一下子抓住了孩子们的心。“孩子们,让我们满怀对生活的感激,对父母的感激,走进《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文章结束时,在“爱”这浓浓的情感中,孩子们敞开了心扉: 有的同学说,“学了这一课,我才真正理解了妈妈以前对我的批评,甚至动手打我是另一种爱!”有的说:“生活像一艘船,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好像两支浆。船要想行得快,双桨要相互配合,这样我们才能到达南极北极和浩瀚的宇宙。”……还有好多同学都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这充分体现了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在自主的学习中感悟、理解的到位,有理有情!
这堂课留给我太多的感受,一句话,上一节好课真难!但我会努力!
这节课,很流利的上了下来,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我也能应付自如。自我感觉良好,开了这么多节课,觉得这是一节最成功的课。因为我真正感动了,学生感动了,有些听课的教师也感动了。这是我没想到的,此刻才真正明白课堂设计的再完美,如果你没有活力,你没有对文本的理解,是讲不出“味”来的。我们班郑菲那个孩子,下了课,还在掉眼泪,在我上第二节自习课时,她还在哭。我不敢去安慰她,让她尽情的宣泄自我的情感——想念自我的妈妈。
我想这节课会留给孩子很深的印象,必须会留下抹不去的东西。
可是,还是要真正的反思这节课,给芜湖来的史教师讨论,还是发现了不少瑕疵。我太注重学生体会情感了,忽略了真正的语文的东西——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为了时间的完整性,设计的问题太琐碎了,太简单了。应当放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思考的问题要有必须的深度。具体反思如下:
上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一文,感慨这一课不仅仅有“精彩”之处,还有“糟糕”之处:
“精彩”一、教学过程紧扣教学目标,整体感知课文。我主要经过,抓住重点语句,重点段落来理解;采用多种方式去领悟父母不一样的爱,如:小组合作交流,联系生活实际,一首父母爱的小诗,紧扣重点的板书。在学生不自觉中突破难点,微风细雨中感受父母的爱。
学生真正的走进文本,联系生活实际时,孩子们情到深处,留下了感动的泪水,这就是自动生成的亮点。
“精彩”二、教学环节比较清晰,过渡自然。抓住“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的比较,让学生在不经意间理解了父母不一样方式的爱。
“精彩”三、同学们朗读本事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进取性被充分调动。
当然本课还有诸多不足:
“糟糕”一、教学重点有忽略的地方,如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述的语句,要进行强调。而我只是在多媒体上标注出来,让学生以读来体会。没有做到先分析写作特点,再体会文中情感。
“糟糕”二、问题有点琐碎,过于简单。如:几年后,巴迪认为自我的第一首诗怎样父母又是怎样评价的少年时候的巴迪是怎样做的这个地方应当提得有点深度,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
总之,这堂课留给我太多的感受,一句话,不管是“精彩极了”也好,还是“糟糕透了”也好,我会继续前行。
本课篇幅较长,我从内容上把课文分为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个部分。教学第一个部分,我着重抓住描写巴迪内心感受的词句,重点品读,理解,体会情感。教学第二部分,我从学生自主读悟、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抓住“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这句话来理解,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由课内走向课外,读中悟情,读中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