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观潮》教学反思优秀4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一、运用电教媒体,直观感受,激发情感和兴趣。
1、导入:在我国,有许多奇特的自然景观,钱塘江大潮就是其中一处,有谁知道钱塘江大潮?见过吗?
2、放录像,直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和壮观。
3、请学生谈观看钱塘江大潮后的感受。
运用电教媒体,让学生直接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磅礴雄壮的气势,学生的激情马上被调动起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利于学生理解词句。
二、通过“读、悟、议、赏、再读”,重点体会潮来时壮观景象。
潮来时雄伟壮观的景象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难点。学习这一部分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读,体会,并发动学生相互评议、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因此,我设计如下环节:
1、读。学生自由读潮来时这一部分,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地方读,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把时间和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
2、悟。读中感悟,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在读书时联系已有生活经历,体会感悟,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3、议。即教师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讨论交流,让学生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见解,允许有不同意见,并鼓励创新,围绕“哪些景象最吸引你,说说体会,并把体会到的读出来”这一问题,全班交流,大家各抒已见,如读到“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时,有同学说那情景像发生了海啸,有同学说像发生了地震,感受到地在震动,有的同学感受到大潮涌动的速度。“议”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老师搭设的学习舞台上发挥、表演。
4、赏。再次展现大潮来时的雄壮的情景,在体会文中描绘的情景的基础上再次直观感受到大潮的气势。
5、再读。在学生深入体会感受后,把自己体会到的朗读出来。使学生在读中欣赏品味,既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望,提高品味词句的能力,又再一次为大潮的雄壮所折服。
6、想。如果你就在观潮的人群中,看到一条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最后犹如千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你的心情又如何呢?又会说些什么呢?“想”既利于学生在头脑中再现大潮的雄壮,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潮教学反思:耐人寻味的语文课
《观潮》虽然是篇老课文,自己也不止一次的教过这篇课文,但假期备课读到这篇文章时,自己仍被钱塘江大潮深深的震撼,被作者写作时清晰的脉络、恢宏的气势,大胆的想象所吸引。这是一篇很有气势的文章,文中蕴藏了很多东西,越仔细地读文章,越能发现文章中的许多独到之处:文章结构,写作方法、观察的方法、写作顺序、修辞方法、四字词语的恰当运用……凡此种种都关注到是不可能的,于是自己反复思考,在石校长和本组老师的帮助下,确定集中精力抓住重点段画批、谈体会、读句子、悟写法、积累词句并运用的教学思路。教学中,注意词语理解方法的多样性及指导。如:人声鼎沸、山崩地裂是用逐一理解语素,再连起来理解词语的方法。水天相接、满天卷地利用图片,使学生一目了然,有了很直观的认识,风号浪吼则采取图片和声音结合的方法,学生看图片同时听声音,让他们对词语有了更直观的感性的认识。
对于课文的重点段第5自然段,我采取体会重点词语、换词语体会句子,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气势,体会文章从远到近的写作方法,比喻的修辞方法等多种方法,体会文章的气势。但对于钱塘江大潮学生毕竟不熟悉,在充分的品词品句,想象、诵读之后,我又让学生观看了一段大潮的视频,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学生对大潮的感受更深刻了,他们由衷的发出赞叹:钱塘江大潮真是天下奇观!
视导时教研中心主任刘晔主任听了这节课,她对这节课的设计做了肯定。她说年级段的教学目标抓得准,突出了中年级的特点。教学中重点段突出,训练扎实。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感悟学习文章的写法。刘烨主任对学生的表现也给予了肯定,学生学习习惯好,一点就透。比如填一浪一浪( ),学生填的是词语:翻滚着、齐头并进。教师说还可以填句子,学生马上明白:犹如一道六米多高的白色城墙……
当然,课上的问题也不少。比如:课文读得不够,有些地方学生读得不好,没有气势,教师可范读。感悟写法后,应让学生再读重点段,体会写法,加深记忆。另外这样的课文,讲的时候节奏要快,才能有气势。
刘老师也对这课提出了改进的建议:毕竟是四年级的学生,可以先复习词语,并把词语按写声音的、潮水的、人的分类。要帮助学生理一下作者的写作思路:声音:隆隆的闷雷、响声越来越大、山崩地裂。形:一条白线、横贯江面、城墙、战马。第5自然段抓住雄伟壮观学习,不要把课文打散了讲。要整体感悟、朗读。体会大潮声之高、形之状、色之美。其中的比喻,比喻词用的各不相同同,很有特点:形成、犹如、如同。自己听了之后觉得真是受益匪浅。
课上完之后,自己对这节课并不满意。首先是学生读课文从声音上缺乏气势,这大概和自己调动学生情绪不到位有关,我想如果从第5自然段钱塘江大潮高潮入手,学生的情绪大概更容易调动起来了。批画完后,学生开始交流,自己一开始就和学生争论隆隆的闷雷声是不是写大潮,学生没有准备,感觉有点不知所措,这大概也增加了学生的紧张气氛。
越教越发现语文实在是个很值得反复琢磨的学科,任何一篇课文都需要反复的“磨”,只有反复打磨才能上出好课,正如河蚌孕育珍珠一样。今后自己一定要在“磨”上多下工夫。
《观潮》教学反思
《观潮》是一篇写景课文,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读者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章思路清晰,语言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是一篇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培养留心周围事物习惯的好教材。
在教学设计中应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八月十五是最佳观潮时间。其实,钱塘江涌潮变化是有规律的,潮汐的大小受天文、地理、河床高程、径流的大小、主槽(航道)的走向和气候等许多因素制约。其实阴历每月的月半、月初均是看潮佳期,不必一定选在八月半。但是秋潮要比春潮大,因为钱塘江流域降雨主要集中在3月中下旬至9月中旬的梅雨和台风季节;10月至次年2月降雨量相对较少。 这些知识如果在课堂上全部灌输给学生是不可能的,那么,只能是学生在课前自己收集、整理,教学在课堂上给他们一个交流的平台,这样学生才能学得更活、知识面更广。所以,课前适当的给学生布置一些收集资料的作业对于课堂教学是很有帮助的。学生收集的资料毕竟不会很全面,所以这样在课堂上可以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带着问题和兴趣去学习,这样才能够学出效果。
课后,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求知欲望来举办一些小报展览等活动,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他们的知识面。
下课后,我觉得课堂上有几个地方掌握得不好。
一、对单词的理解和学习太粗糙了。虽然是四年级,但这是一个向高级阶段过渡的时期。然而,对词汇的理解和掌握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没有很好地理解单个单词的`用法和含义,可能会失去积累的机会。
二、有人怀疑这会影响学生的理解。情感路线仍然是根据老师的想象来实施的。是否有情绪灌输的嫌疑?我上课不够大气。有时我会坚持一种观点
《观潮》是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作者寓情于景,通过对钱塘江大潮雄奇壮丽,气势非凡景观的描绘,抒发了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为了让学生与文本融为一体,感受大自然的雄伟壮丽的景观,我在教学设计中主要注重了以下几点:
一、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整堂课中,主要通过学生的读来读懂、理解课文,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和大潮的雄伟壮观。如在读、议、的环节里,我始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学生喜欢哪句我便导哪句,打破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听的模式,而改为学生学,老师导,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教师主导性。
二、指导学生朗读,感受雄奇壮美的景象,深化感情。
为了帮助学生感受景象,更深更透地理解作者的表达感情,我着重采用了朗读的方法。首先我指导学生们自由朗读,再谈感受,并鼓励他们读得有滋有味,有情有趣,读出天下奇观的气势。然后我来读,学生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画面,帮助学生感悟自然美和语言美。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热情,而且激发了他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三、抓住文章重点,整体感知教学,体会感情。
教学时我抓住文章重点,围绕“观”这个中心词,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思路,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首先用小黑板出示自学思考题: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钱塘江潮雄伟壮观景象的?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潮水雄伟、壮观的词句。小组讨论交流后师明确。由于导入新课时,已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同学们通过读、思、议,明白了“仅如银线”是抓住潮来时的形状特点。在观看插图之后,再回到文中细细品评,学生陶醉在有声有色的情境中。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美的熏陶。
四、赏析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表达。
教学中设计品文析句的环节,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因此,在教学第一段时,我让学生先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海潮的雄伟壮观,然后分析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这样加深理解了课文内容,进一步学习了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表达方法。
总之,从整堂课的教学可以看到,学生通过充分读,实现了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通过自己领悟,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体验;通过自由评,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样,学生不仅读懂了课文,而且体会到祖国山河的壮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总的来讲,本课教学目标基本达到,不足的是在前面的读、悟、品的环节中耗时过多,积累语言这一练的环节因时间把握不够,如一词多义等的训练就稍显不足了。另外,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气氛跟平时的课堂相比还显得不够活跃,除了客观的原因外,我想我的教学感染力还有待于提高。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通过这次教学,有满意的地方,也有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弥补我的不足,尽全力给学生上好每一节课。
【主题与问题】
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情感、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情感是人们学习和工作的动力,它对人的认识和行为起着调节和支配的作用。”这些论述,都说明了情感的作用。“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我认为,重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生活化,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感和人生价值观,让学生在美好情感中学习语文,感受生活,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语文素养和崇高的情感品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语文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那么如何使学生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得到和谐统一,进一步增强语文教学效果呢?
【背景】
《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所以在教学中老师要用“情”字贯穿始终,使学生缘情而入文,披文以入情,
【事例】
一、创设情境,掀起情感的浪花
〖片断一
师:同学们,仔细听听,你听到什么声音了?
(CAI课件音频:播放潮来时的声音。)
师: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钱塘江观潮,请大家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生齐读;师板书:天下奇观)
师:“奇观”是什么意思?
生:“奇观”就是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
师:我们想去看看这“天下奇观”吗?请你告诉老师,你最想看什么?
生:我想看潮来时涌起的波浪。
生:我想看潮来时人的活动。
生:我想听听涨潮的声音。
师:好,大家看看画面,听听声音,然后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CAI课件播放潮来的过程。)
(生不断发出赞叹。)
师:看了钱塘江大潮,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钱塘江大潮非常壮观。
生:我认为钱塘江大潮不愧是“天下奇观”。
生:我真想亲自去看看钱塘江大潮。
〖片断二
师:你们还有哪些问题?
生:老师,“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为什么说它“横贯江面”?“横贯”是什么意思?
师:我们来做个看图填词的练习,你就明白了。请同学们仔细看图(CAI课件图片:1、钱塘江潮水横贯江面图;2、钱塘江横卧江面图。),两个词分别应该填入哪幅图中呢?
生:“横贯”填到图1中,“横卧”填到图2中。
师:能和大家说说你的理由吗?
生:图2中,江面很平静,就像躺着睡觉似的,所以我填“横卧”;而图1中潮水是动的,我觉得应该填“横贯”。
师:你很会思考,填得不错,老师知道你心里已经明白了。“横贯”就是横着通过去的意思。
生:老师,我想听听闷雷滚动的声音。
(师CAI课件音频:闷雷的声音。)
生:老师,作者为什么把潮水比作战马呢?潮水的声音真有那么大吗?
师:这个问题提得很有价值。我们一起来看看画面,听听声音。(CAI课件显示:战马奔腾逐渐切换到潮水奔涌,并作有巨大的响声。)看到这儿,你是不是有了更深的体会呢?
生:我发现潮水向前涌和战马向前奔很像。战马马不停蹄地向前,江水也是后浪推前浪,不断地流去。
生:我觉得战马跑得很快,潮水向前涌得也很快,都很有气势。
生:我听到战马奔跑时的声音和潮水奔腾的声音都是滚滚而来,震动大地的。
师:你们有这么深的感受,我想你也有把潮水的这种气势背出来,谁来试试?
(学生纷纷举手。)
师:觉得自己能行的,起立!
生:(全体起立。)
师:真有信心!给你们配上录像好吗?
生:(兴奋地点头。)
师:(电脑播放录像。)配着录像,让我们带着对钱塘江大潮的无限赞叹之情来背诵这些描写潮水的精彩语句。
生:(有感情地看录像背诵。)
师:听着动情的背诵看着精彩的画面,使人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教学反思
课堂中教师着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在“片段一”,教师精心设计了从声音到影像的“开场白”,拨动情弦,激起学生好奇的涟漪,荡起想象的浪花,使学生很快进入观潮的境界。从心理上讲,学生每学习一篇课文,都要产生一种新鲜好奇感,教师可以利用这种觉悟,精心设计开场白,以便使下面的整个教学进程左右逢源,水到渠成。在“片段二”,教师多次利用到了CAI课件,能使学生感到新奇有趣,情绪高涨;能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教材,理解词句;能把训练语言与发展思维结合起来。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有效地完成语文教学在认知、教育、发展等诸方面的任务,促进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二、情感朗读,激起情感的涟漪
〖片段三
师:自己读读3、4自然段,你觉得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特别喜欢的,勾出来努力地把它读得精彩些,待会儿读给大家听。
生:(自由读。)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学生读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也更加有兴趣。)
生:我特别喜欢这一句:“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师:人群又沸腾起来。看到那条白线,人们怎么沸腾的咱们来演演看,好吗?
生:跳着,叫着,挥舞着手,有的喊:“噢!”有的喊:“快看,潮来啦!”
师:沸腾了!刚才这场面还可以用一个词形容,就在这个自然段里。
生:(齐答)人声鼎沸。
师:(老师抓住这个契机。)来,我们读出这种沸腾的感觉来。
生:学生如临其境地齐读。
(让全体学生用具体生动的表演来体现对“沸腾”这个词的理解,然后又从这一情境中巧妙地引出另一个词语“人声鼎沸”,从概念到形象,又从形象到概念,这样学词语学生印象深刻,理解正确,也便于今后运用。)
生: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师(和蔼地说):你欣赏他读的哪些地方?
生:流利、正确,有点感情。
(实事求是地评价。)
师:你能比他读得更有感情吗?
生:(自信地说)能。学生读“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生:读出了从远到近的感觉。
师:他是怎样读出了从远到近的感觉的呢?
生:拉长、变粗、横贯江面,语气逐渐加重,他读出远到近的气势。
师(问读的那个学生):你自己觉得呢?
生:刚才读得还不够有气势,我相信我还能读得更好。
(学生自发地为他的自信喝彩。)
师:你很自信,那就请你再读一次,我们再欣赏欣赏。
(可以看出老师非常尊重学生,学生有表现的欲望,老师就给他提供空间。)
生:(生读。)
师:我也欣赏这句,但我更欣赏他的勇气和自信。我也想来读一读,可以吗?
(老师深情并茂地读,还带上了动作表演读。)
(老师读后学生自发地鼓掌。)
师(很谦虚地问):有没有你欣赏的地方呢?
生:您的字音很准。
师:谢谢你,你很有礼貌,对长辈称呼“您”。
生:老师带上了动作。
师:做动作有什么好处呢?
生:让我们感受到了潮来时的气势越来越凶猛,感觉就出现在我们面前。
生:很直观,让我们加深了理解。
师:那谁来说说,横贯江面是什么意思?
生:占满的意思。
师:你用什么方法理解到的?
生:从你读到“横贯江面”时做的动作体会到的。
师:一边观察,一边动脑筋理解,这种学习方法很好。你们也做做动作读读这句话。
老师全面巡视,适时帮助,参与学生的读和评议(学生读得铿锵有力,似乎要把整个江面占满,可以看出学生都理解了),两个学生带上动作读后互相评议对方,老师加入其中一组评议时说:“我欣赏这样的孩子,互相读后纠正,评议,这样能帮助我们把书读得更好。”
〖片段四
生: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师:喜欢这句的举手。
(学生全体举手。)
师(举手):再加上我一个,我也特别喜欢。多精彩的语句呀!不过,要把它读好还真不容易。你们在下边也再准备准备,待会儿我们来比赛,看谁把这种雄伟的气势给读出来了。
(学生很积极地准备。)
(指名学生个别赛读,学生自发鼓掌,教师加以鼓励,并与学生一起为朗读进步者、优秀者鼓掌。)
师:你们读得真不错,能让我试试吗?
(学生高兴地点头叫好。教师朗读这一句。学生热烈的掌声响起。)
师:谢谢鼓励,该你们了,让我为你们喝彩,行吗?
(学生有感情地齐读。)
师:棒极了!
师:这些语句写得多精彩!正如课文提示中所说,作者把钱塘江的大潮写得雄伟壮观,有声有色,使人如临其境。你们的朗读也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现在自己说说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景象,可以看书说,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还可以跟着老师的画面说。
(学生自由说,兴趣很高。)
学生一起边看课件画面边说边表演潮来时的景象。
〖教学反思
学生在读中悟情,往往比单纯讲解更细致入微,更感人至深。课文不是无情之物。要想有效地领会好课文的思想情感内涵,单单依靠他人讲解,分析说明是不行的,学生必须要自己朗读,才能体味和揣摩出课文内在意蕴。正如米作仁先生所指出的:“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通过深情朗读,可以使学生充分体验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课文中的人物、情景便跃上纸面,课文的情感便入于目,出于口,闻于耳,铭于心。学生便可以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读中升华。
三、阅读表达释放情感的精华
〖片段五
师:学到这儿,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请你来给钱塘江观潮的客人当导游,我们先来设计一个开场白。
生:游客朋友们,大潮就要来了,请跟我来,我会带你看个仔细。
生:游客朋友们,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今天是观潮最好的时候,千万不要错过哟。
生:游客朋友们,大潮威力无比,请大家注意安全,不要靠近江边。
师:相信你们都是合格的导游。现在就请你们给画面配上解说词,注意用上设计好的开场白。先在小组内练习一下,一会看看哪个组说得最精彩。
(CAI课件视频:潮来时的过程。)
(生在组内练说。)
师:请大家推荐一个同学来当导游。
生:游客朋友们,欢迎您来钱塘江观潮。你听到了吗?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可江面还是风平浪静。你看,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了。那条白线移动得很快,越来越粗,横贯江面。潮水已经涌起两丈多高了,就像是一堵白色城墙。潮水越来越近了,就像是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你听,那声音快把人的耳朵都震聋了。游客朋友们,你们认为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吗?
师:这位同学介绍得不错,用上了很多课文中的精彩词句。如果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说,就更好了。
生:游客朋友们,大潮就要来了,要摄像的,请大家做好准备。你听,大潮离我们很近了,你听到了隆隆的声音了吗?那是潮水的声音。快看啊,远处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声音越来越大了。潮水越来越近了,请大家退后一点,注意安全。你看,江水就要向我们扑来了,好像要把我们吞没了,那浪潮多高啊!那声音真是震耳欲聋!现在,我们脚下的大地都颤动起来了。相信你们一定会终生难忘!
师:听了你们的介绍,真让人感到震惊,难怪人们把钱塘江大潮称为──“天下奇观”。
(生齐说。)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的3、4自然段,感受到了钱塘江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都学得不错。那么课文2、5自然段还写了些什么呢?老师想交给大家自学。你们可以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可以说说你的'感想,还可以提出不懂的问题。
(学生自学,自由讨论。)
生:我喜欢读“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层蒙蒙的薄雾”。这句话写得很美,钱塘江就像是一位身披白纱的少女。
生:我读了“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这句话后,觉得钱塘江大潮的余波也非常的有气势。
生:老师,我想知道钱塘江大潮是怎样形成的?
师:老师这儿有一个知识锦囊,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自己在电脑里查找资料。
(学生自己在每组的电脑中查找自己所需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反思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设计的是“请你来给钱塘江观潮的客人当导游”的游戏活动,学生在这个和谐、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中,情感得以升华,思维得以飞扬,创造潜力得到最大能量的发挥……
【收获与启示】
一、具体的、充满情感和理智的教学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根本保证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呢?可运用图画、摄影、幻灯、音乐、语言描绘和动作演示等方式,创造与渲染气氛,调动学生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使他们耳濡目染,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把握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情感,应该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尤以朗读最为重要
有感情的朗读,往往能使一首优美的诗歌、一篇抒情的散文、一个动人的故事更富有魅力;使一篇雄辩的议论文更具有说服力。阅读通过视觉来感受作品的语言艺术或意境,而朗读则调动学生听说的审美功能,使作品中遣词造句妥帖流畅、高雅平实、含蓄明快、凝炼奇巧,诉诸听说,让学生直接受到情感的感染。
三、阅读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极为重要
我们应该努力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与氛围,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开放与创新的空间,给他们讨论、辨论及充分表达自我见解的机会,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着意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和能力。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蕴藏着无限的潜能,具有极大的可塑性。情感是打动心灵的秘诀,是打开人的心灵的一把金钥匙。“教贵情浓”,语文课程只有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精神滋养,他们在成长中才能有人性的充实,才会有产生伟大情感的基础。可以相信,当我们的语文课上到处都有情感的绿洲时,学生们的情感发育必将也是果实累累,而同学们上语文课的兴趣也必然会长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