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考察报告4篇

新加坡考察报告4篇

因为要赶路,省住建厅在金湖召开的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推进会还没结束,我们就匆匆出发了。虽然天公不作美,但我们还是一路用足政策,加速前进,到南通已是下午两点多钟了。首当其冲的是要填饱肚皮。也许是在新区的缘故,我们在大街小巷跑了几大圈,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小吃店,依旧三菜一汤,与昨天在高速服务区一样的价格,四十块钱,但口味却要好多了,我和吉师傅两人很快就吃了个碗底朝天。

到指定集合地点市行政中心西北大门正好三点五十,杨治也到了,热心的工作人员迅速接下我们的行李放到去上海的大巴上。我们直奔市政府1402会议室参加开班典礼,进门一看大家全都到齐了,西装领带一大圈人。市委组织部和市外事办的领导也都到了。于是赶忙签好,在自己的位子上坐了下来。

这次同行的共25个人,大都是来自市级机关和县区城建口的负责同志,也有市委党校的一名老师和几个乡镇的一把手镇长。城管这条线除了我,还有市局的邵助理和如东城管局的徐局长。带队团长是我们的老乡——如皋市政府万副市长。就是我们这25个人将要在新加坡共同学习、生活8天时间。大家在自我介绍时都感到很欣慰、很有缘分。

市委组织部范处长、朱副处长和市外事办徐副主任介绍说,这次是市委组织部精心策划的首次境外培训班。培训内容涉及新加坡政府公共管理、城市规划与建设、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工业园区规划与管理、城市综合治理等课题。时间安排得非常紧,每天上午听讲座,下午拜访新加坡的有关政府机构和社区服务中心,有时晚上还要安排活动,而留给我们的自由活动也只有半天时间。

我想,这也好。早就听说新加坡城市管理世界一流,是最干净的城市国家,能把新加坡的管理理念、经验做法学到手,借鉴到我们海安来,以迅速地提升海安的城市品质和生产、生活环境,是我一直以来的强烈愿望。感谢市委组织部和县委领导给我这样一个极好的机会。我一定会不虚此行的。

晚上,我们一行下榻在位于浦东新区的上航假日酒店。酒店的条件很是不错,但就是离机场太近了点,飞机起降的隆隆声此起彼伏 ,不绝于耳。虽然会影响入睡,但这样的环境在家是感受不到的,姑且就把它当做是加速我们南通特别是海安现代化城市管理的冲锋号吧。

早上七点酒店叫醒电话准时响起,赶忙穿衣、洗漱、收拾行李,一切忙而不乱。可到了餐厅才发现忘了带上早餐券,按照以往的经验,凭房卡是可以就餐的。可这里的餐厅服务员偏偏不买账,无论你怎么说她就是不让我们进入餐厅,最后还是南通的联络员小颜来才救了驾。

由于处于世博会敏感时期,加之是出境,登机手续比平常要繁琐得多。昨晚好多人还在一个劲地抱怨,酒店离机场就刻把钟时间,为什么偏要我们八点钟就出发。现在想想,如果按照惯例恐怕还真来不及登机呢。看来,经验主义真是要不得。

我们乘坐的是东航mu567航班,飞机的空间比一般的要大双倍,可以容纳近400人。我还是第一次乘坐这样的飞机。就是这样的大飞机乘座率也基本是满的,可见去新加坡的旅客之多,新加之间的民间交往之频繁。

经过5个小时一刻钟的空中飞行,一切都很顺利,下午三点四十分我们准时降落在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新加坡是一个赤道国家,位于热带雨林地区,四季如夏,没有四季之分,常年气温在26-33摄氏度,走出机舱一股热浪扑面而来,我们一下子就从料峭春寒进入了炎热的盛夏。这样快速的季节转换不少人一时都不知所措。

到了出口处,新方联办单位新华管理学院的两名工作人员早已举着牌子在那里等候我们。他们都是华人,女的姓史,是个副总经理,浙江绍兴人,XX年来新加坡,XX年办的绿卡;小伙子姓董,才二十多岁,山西人,在新留学毕业后就进入了这家学院从事培训接待工作。在从机场去酒店的大巴上,他们不停地向我们介绍新加坡的简单情况,在新的注意事项以及学习生活安排等。他们很自豪地告诉我们,新加坡以华人为主,华人约占总人口的75%,通用语言除了英语就是华语。晚饭后热情的小董带着我们在酒店附近逛了一圈,大街上到处都有华人,超市的营业员好多也都是华人,皮肤相同,语言相通,就跟在家一样,就是超市的商品太贵了,基本是海安的三四倍,有的甚至五六倍。小董说,新加坡只有空气是自己的,其他的基本都是进口的。

其实,华人又何止在新加坡,华人遍布整个世界,华人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在创造和撒播着当地文明和世界文明。

华人,永远是好样的;华人,永远是值得骄傲的!

上午的课程是“新加坡政府构架与公务员管理”。我们一早就来到了新加坡管理大学,这是一所很有名气的新加坡国立大学。给我们上课的万老师是英国大学海外研究生奖学金得主,英国威尔士大学工商行政管理博士,现任新中国际贸易与投资咨询公司总经理。我们来到308教室时,万老师早已等候在那里,并且做好了上课的一切准备。

这里的教室很有意思,老师的讲台位子最低,学生的坐位呈扇形阶梯状依次摆布,共有50个座位,这与我们国内的教室安排正好相反,老师在下面讲,学生在上面听,既能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看清老师的板书和视频,同时更便于老师和学员的双向交流。我们不得不佩服新加坡对学生的尊重和教与学的人性化安排。

新加坡是一个民主共和制国家。由于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新加坡实行的是行政、立法、司法三权独立的国家体制。国会的地位非常重要,政府要推行什么都必须经国会立法通过;法院独立司法;总统是国家元首,须经全民公选;内阁有一个总理、两个副总理,下设一署14个部,每个部都有政务部长、政务次长和常任秘书、副常任秘书、部门首长等等。总理、副总理、政务部长、政务次长是执政党领袖,不是公务员,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把党的纲领转化为管理国家事务的决策,常任秘书以下一直到打员和杂工等才是公务员。新加坡国会共有84个议席,每五年要大选一次,只有超过半数议席的党才能成为执政党,而公务员却是终身制。新加坡除执政党外目前有25个反对党,但真正有影响的也只有四五个。人民行动党自1965年8月9日国家独立以来一直是执政党,其原因主要得益于该党对国家领导得好,而且不断地听取人民的意见,并加以改正,这样才赢得了人民的信赖。这在下午我们拜访新加坡基层社区服务中心,了解人民行动党国会议员接见民众情况时也得到了很好的明证。

新加坡公务员管理体系非常严格,他们按职务把公务员分为四个等级,每个等级的待遇都不一样。公务员招聘时只搞面试,不搞笔试,试用期1-2年。他们认为学识水平已在文凭和在校成绩单中体现了,再进行笔试就是资源的浪费,而试用期则是对用人单位很好的保障。在新加坡,公务员的待遇是很高的,其确定的原则是至少不低于私人企业的水平,结构上实行的是灵活的工资制度,由底薪和每月不固定工资、不固定常年津贴、不固定花红(奖金)等组成。这样的高薪水平既保证了公务员廉洁从政,也吸引和留住了优秀人才在新加坡工作。新加坡政府有一个非常创新的观点,他们认为政府对公务员的开支就是投资,目的是要打造高效、能干、廉洁的政府。新加坡对公务员的要求非常严格,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考评体系,每年由直接上级对直接下级考评一次,考评结果只对被考评人公开,不搞上下级双向考评,也不搞同级左右考评,鼓励上级大胆管事,不怕得罪人,同时也避免了同事之间因考评带来的矛盾。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已过了中午十二点。万老师只好赶紧打住,但他最后还是提醒我们,搞市场经济有五个不能市场化:一是教育,二是医疗,三是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国防,五是公共住房。

我相信,作为华人,万老师的心是赤诚的,新加坡所倡导和坚持的理念也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学员认真思考和借鉴的。

昨天下午,我们拜访了新加坡基层民间组织——飞跃社区服务中心,中心主任凌展辉先生热情接待了我们,并带领我们参观了他们管辖的社区和服务中心及相关机构,介绍了社区服务中心的有关情况。

飞跃社区服务中心成立于1991年7月,是非营利性自愿福利团体,社区服务场所由政府提供,开办经费由政府出资50%,自筹50%。主要任务是为有需要的、贫困的或在危急中的人提供全面系统的社区服务,并帮助不幸和有缺陷的人群学习独立,与义工、政府机构、公共和私人机构以及社区配搭,共同为社区居民服务,实现公民终身教育,构建社会和谐。

社区服务中心下设幼儿托管中心、学生关怀中心、家庭教育中心、乐龄活动中心、老人托管中心以及邻里中心等,开展家庭生活教育、儿童计划、青年服务、婚姻生育、就业服务以及乐龄服务教育等,服务内容几乎涉及到人的一生。

在乐龄服务中心,我们看到了墙上的课程表,内容相当丰富,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生命再冲刺、活出生命的智慧、乐龄向前行等,也看到了乐龄人在唱歌的场景,每个乐龄人脸上都荡漾着健康快乐幸福和谐。在学生关怀中心,我们看到了两个小孩在嬉戏,二十多个孩子在做功课,看到我们在拍照,一个黑人孩子不停地做着手势要我们也给他一个镜头,我问他是哪儿的,他用非常流利的华语说“我是马来人”。

构建和谐社会,重心在基层,基础在社区,社区和谐关键在家庭和谐、邻里和谐,最终是人的和谐。新加坡政府特别重视人的素质的提高,通过高素质的服务来达到改变生命的目标。

多年来,他们一直倡导“政府服务外包”,飞跃社区服务中心就是典型的“新加坡政府服务外包”理念下的产物。凌先生告诉我们,象他们这样经政府注册的社区服务机构在新加坡有XX多家。所谓服务外包就是政府将其非核心的业务外包出去,利用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团队来承接其业务,从而使其专注核心业务,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对环境应变能力的一种管理模式。

新加坡是移民国家,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也带来不少社会问题,但他们通过社区服务中心这种管理模式实现了民族团结、宗教自由、社会和谐。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凸显,如何迅速有效地化解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加坡的经验和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新加坡是一个资源十分匮乏的岛国,虽然通过围海造田使其国土几乎增加了一倍,但依然是弹丸之地,东西43公里,南北23公里,在新加坡开车稍微加一下油门就会开到海里去。当然这是夸张的笑话。而与土地资源相关的自然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及各种生产资料基本依赖进口,甚至喝的水和建房子的黄沙都需要从马来西亚进口。但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新加坡人以他们的智慧和勤奋创造了世界经济奇迹。

是什么力量助推了新加坡经济的快速发展?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实地考察了新加坡工业园区与南洋理工大学,并与刘济鹏先生进行了探讨。

高水平的市场开放经济

早在建国之初新加坡就确立了市场开放的基本国策。60年代,为了发展多元经济,改变以转口贸易为主的单一经济结构,新加坡以自身环境条件为基础,扬长避短,发展了港口经济和化学工业等。新加坡地下无油,却是世界三大石化工基地;70-80年代,接受联合国专家建议,大兴基础设施建设,致力改善硬软环境,积极引进国外资金,规划提供成片工业用地,并组建了裕廊集团。裕廊集团建设了7000公顷的工业园区和超过400万平方米的工业用房,目前掌管着39个工业园区和专业园区的建设,其中包括两个芯片园区、两个商业园、一个坐落于裕廊岛的化学工业中心和一个位于大士的生物工业园,实现了新加坡经济的迅速起飞;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新加坡政府清楚地看到,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存在很大的市场风险,特别是金融市场及其关联市场,如房地产依然隐藏着潜在危机。为此,他们开始全面的产业转型,大力发展it产业,使新加坡经济很快走上了持续稳定发展的新道路。进入21世纪,新加坡又开始发展赌博业,以此引进大量资金涌入新加坡,第二个赌城也将于本月28日正式开业。据介绍,新加坡的赌博业非常红火,正常爆满为患。

纵观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史,他们通过大力度的招商引资,实现了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经济增长方式的快速转型,走过了从劳动密集型到资金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和科研开发与服务密集型的道路。小平同志1979年访问新加坡时看到了新加坡引进外资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回国后就致力推动了我国的改革开放。

高素质的人力资本积累

人力资本,特别是具有特殊才能的人力资本是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根本原因和不竭源泉。新加坡在独立之初是一个人力资源十分有限而且平均教育水平比较低下的国家。但它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方面,在国内实行义务教育为主导和职业技术教育为辅助的普通劳动者的培养体制。新加坡的大学基本都办在西南部工业园区内,而且职业教育非常发达,培养的学生非常抢手,实习一年后就能成为熟练的技术工人;另一方面,大量引进最优秀的人才到新加坡工作,甚至不惜代价帮助年轻人进入新加坡接受教育。新加坡也采取了十分开放的人口政策,以世界上最优厚的待遇吸引世界各地最优秀的人才,同时,保证自由的出入,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这就解决了高层管理人员匮乏的困境,也保证了国家公务员队伍的稳定和均衡的成长。

刘先生告诉我们,多年来中国在新加坡留学的学生毕业时都会收到新加坡移民局的一封信,希望中国学生能够留在新加坡工作。当然,这除了经济上的原因外还有政治上的因素。新加坡是一个以华人为主的国家,华人在新加坡经济社会生活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近年来由于马来人人口数量的增长,新加坡政府不得不考虑华人的新生力量。

高集权的专制政治体制

新加坡实行的是一级中央政府集权专制政治,所有决策都由中央政府——内阁制定,经人民行动党操纵的国会立法后由各个部组织实施。而且新加坡是个法治国家,凡违反法律处罚都非常严格。专制的政治体制虽然降低了民众享有民主的权利,但保证了新加坡政府强大的执行力和高效率,同时也减少了实现民主本身所需要的社会成本,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实现民主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特别是对新加坡这样一个自然资源十分匮乏的国家,国家的稳定比政治上的民主更重要。因为国内一旦发生动荡,资源的匮乏使其没有任何可以回旋的余地,必将短期内将国家置于灭顶之灾之中。如果马来西亚不向新加坡供应淡水,就可以在一夜之间将新加坡变成“焦渴”的城市。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新加坡人十分明白发生社会动荡的后果。政治上的专制也许就是换取经济上稳定的成本。

与专制政治相配套的是良好的社会福利保障体制。政治上的专制不可能不引发社会的不满,为了解决这一棘手的问题,新加坡建立了普惠的社会保障体制,使每一个公民享有尽可能高的社会保障。也就是说,强势政府在剥夺民众民主权利的同时,也为民众提供了目前世界上最好的社会保障,这就消除了民众希望通过政治斗争谋取更大经济利益的潜在条件。可以说,新加坡建立的住房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教育制度等一系列维护民众基本生存和发展的保障制度是维持其政治上专制的必要条件。

专制的政治体制是否一定会导致官僚机构的腐败?这一点在新加坡是不成立的。新加坡政府十分清楚,要保障上述福利制度的实现,必须建立高效廉洁的公务员队伍,而这方面新加坡又是全世界的典范。以高薪养廉为基调的公务员体制,使得违规成本巨大,而法规的高度透明使其难有寻租的空间。同时,要素市场的高度开放使每个公务员面临巨大的外部竞争压力,必须勤勉工作,不断学习,才能保障自己不被世界各地的优秀竞争者所替代。当然,开放的社会环境,也给了许多选择政治民主而愿意放弃新加坡优裕生活条件的精英离开新加坡的自由。这一点也许就是新加坡始终保持活力的重要要素。

能够维持如此高的市场的开放水平、经济增长幅度、社会平等状况、政府的廉洁程度以及政治专制程度,恐怕除新加坡外绝无仅有。而正是这些条件的相互作用构成了新加坡经济增长的基本源泉,也就是新加坡的持续性竞争优势。

新加坡教育考察报告

新加坡教育考察报告

----教育新名词解读

昆山市柏庐实验小学 宋瑞龙

由昆山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组织的我市第一期教育事业管理(新加坡)培训班,从5月15日开始到5月23日结束,历时9天。培训班先后赴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听取关于新加坡国情、教育管理、教育改革等6场专题报告,实地考察了4所学校,并与两国的教师、校长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交流。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出国培训和考察活动,感触颇深,收获良多。 

新加坡是一个花园城市,其高度发达的社会经济,和谐共处的多元民族,干净整洁的街巷道路,快速便捷的交通状况,遍布全国的绿树鲜花以及普遍优秀的国民素质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新加坡作为一个建国历史不长,地域面积不广,资源能源贫乏的国家,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奋斗,如今已发展成为一个经济高度发达和社会高度文明的国家。研究新加坡发展的奥秘,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新加坡的快速发展与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和发展教育息息相关。

作为东西方文明融合的典范,新加坡独特的教育制度、先进的教育理念、严格的教育管理、大量的教育投入以及敏锐的改革意识,在聆听报告、实地参观、交流探讨及考察体验过程中,时时给我们以启发。新加坡教育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深思和借鉴的地方,而新加坡教育有许多新的名词吸引了我的眼球,引起了我的兴趣与注意,也激起了我的探究欲望。对这些名词作深入的解读,也许可以窥探到一些新加坡教育的成功元素,从而可以引发对我们基础教育改革、对学校管理改善的一些思考,并予以学习和借鉴。

深  广  活  动

名词出处:南洋女中是新加坡一所非常优秀的学校,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和辉煌的办学成果。在南洋女中,我第一次听到了这样一个学校教育中的新名词----深广活动。

名词描述:为了扩大学习范围,让学生充分利用学习机会,每年11月间,南洋女中为所有的中三学生安排一系列的年终深广活动,学生可根据兴趣与能力,选择她们想要参加的活动。中三年终深广活动包括以下项目:海外浸濡学习计划:学生可选择到中国、英国、澳洲和纽西兰的顶尖学府浸濡学习;社区服务计划:学生可选择留在国内做社区报务,也可选择到泰国清迈或海南岛去进行社区服务,如建鸡寮、教导乡下孩子基本卫生常识等等;工作实习计划:这个计划让学生在正式踏入社会之前,有机会尝试工作的滋味,体验和学校不一样的生活;其它活动包括企业课程、高级生命科学课程、环境科学课程等等,体现了一种实实在在的职业和升学指导。

而在中一、中二,也安排了日常的深广活动课程,包括中、英文口艺训练课程,中、英文戏剧训练课程,中华文化欣赏课程,跨学科专题作业舞蹈课程,青少年哲学,资讯科技课程,马来语和马来文化课程,思维训练课程等。这些课程的开设既满足了学生的自主选择,对学生而言又是一种选择的导向。

名词解读:新加坡教育实行的是精英教育,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就实施分流,这样的分流将伴随着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应该说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家长,伴随着不断的分流,在考试及升学方面的压力是巨大的,这与我们国内目前的教育状况情形基本相似,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可透过上述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深广活动,我们却惊异地发现:新加坡对学生的教育培养目标是全方位的,绝非是单一的学科教育。他们重视的是学生除学业以外的各种能力的培养、公民意识的培养、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因而学生的素质及发展也是全面的,他们实施的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更象是素质教育。这可以从南洋女中的办学宗旨中得到印证。南洋女中的办学宗旨是:在于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成为一个品尝兼优、堂堂正正的人。南中学生身心健康,有浓厚的艺术修养,掌握先进的资讯科技,富有创意,勇于创新,有团队精神,是卓越的领袖人才。南中学生好学不倦,志在四方,心系祖国,献身社会。

为何面临着巨大的考试及升学核压力,新加坡还能如此重视并大力开展这样的深广活动呢?深入探究,原因是多方面的。因为从新加坡的国情看,“以人取胜”意识特别强,只有培养普遍优秀的人才才是国家迅速崛起并长盛不衰的关键。虽然新加坡实施的是精英教育,但绝不是培养只会读书的书呆子,而是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另一方面,新加坡教育。因认清了世界人才培养目标变化革新的趋势。因而他们能够正确妥善处理学业与活动的关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这正是我们应该思索和借鉴的。我特别关注的是繁重的学业考试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本身就是一对矛盾,甚至是十分对立的矛盾,能将两者较好地予以调和,我想是一种理念的作用,更是一种制度的制约。在南洋小学、南洋女中,我们都亲身感受到了制度保障辅助课程、深广活动蓬勃开展的强大作用,使两者能够艰难地予以融合。这样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当然素质会更全面、公民意识会更强烈、社会责任感更强,将来能更加适应新的形势,成为优秀的国民。

深入、广泛的深广活动,令我们耳目一新,感触良多。看看目前我们的教育状况又是如何?与新加坡相同的是,我们一样十分重视学生的文化学业,甚至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全面的素质,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等方面,我们空有口号,缺少的是一种强烈的意识,更缺少一种制度的保障,教育的真正转轨还有待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和加倍努力。

新加坡的教育选择既是一种民族化的选择,又是一种世界性的选择,还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普遍性选择,这种选择无疑能激起我们教育工作管理者的思考和创新。

专   题   作   业

名词出处:赵静姣,一名在国内从事12年教学工作,原吉林长春市实验小学的教师,自1999年到新加坡定居以后,一直从事华文教学工作,教过很多中小学。在她所作的《新、中两国中小学教育发展、制度的比较》报告中,两次提到了“专题作业”这一新名词。

名词描述:专题作业在中学及小学中均有,是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教学的有关单位,学生搜集材料、制作海报、集中展出,专人讲解,老师点评。学生学习主要用电脑,兼以用纸。它已经成为新加坡中小学教学的主题,新加坡还经常举办全国性的学生“专题作业”的评比活动。

名词解读:“专题作业”与国内目前推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中推崇的“综合实践活动”及学科教学中的“综合性作业”有相似之外。所不同的是,在新加坡每个学科都有专题作业,涉及的面很广泛,而且已经成为中小学教学的主题。

联想到许多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阶段,也早已经开展了这方面的实践与探索,甚至在小学阶段就有《试论二次大战》这样鸿篇巨作般的论文作业。新加坡十分注意吸纳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跟上世界教育的崭新潮流,以此来推进本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因此新加坡学校借鉴了西方的经验,并结合自身的特点,注意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合作精神。

新加坡学校的考试试题知识面广,涉及范围大,有时几乎不考教材内容,需要学生有较为宽广的阅读面以及较强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创意能力等综合能力。因此,“专题作业”这一形式能够较好地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实践、锻炼和发展的机会,从而提高自身的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而目前我们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因为缺乏必要的纲要、教材、模式及评价等凭借和依据,只凭着一种全新的理念以及课程表上的课时安排,在包括师资、指导等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仓促上阵,致使许多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仅仅流于形式,有时甚至有名无实,到了难以为继的尴尬境地,实在令人担忧。而学科教学中的综合性作业,也仅仅处在刚刚起步阶段,没有引起广大教师的注意,更无从形成教学的主流。因此,新加坡学校“专题作业”的做法,应该值得我们深究及学习,否则,课程改革到头来只能走入理念与实践脱节的死胡同。

学  校  优  秀  模  式

school  excellence  model

名词出处:在新加坡培训期间,有幸聆听了陈瑞才校长的两场报告,其中他介绍的新加坡学校管理中的“学校优秀模式”(sem)引起了大家的普遍关注。

名词描述:“学校优秀模式”是学习优秀的管理经验及新加坡的评估经验而整合出来的,可评估学校的全面工作,学校亦可根据此对自己做内部的评估。sem是建立在七项基本的价值观及原则上的,这些价值观与原则考虑到学校成功的各种因素,把sem定义为“使学校获得持续进步并创新的工具”。

学校优秀模式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评估领导者,着重评估三个方面,即人事管理,策略性计划,以及资源的管理;第二部分,评估学校改进过程,这是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过程,着重听取学校的意见,员工的意见,社区的意见;第三部分评估学校主要成绩表现,表现在学校的德智体美群等几个方面。

名词解读:新加坡一向以严格的管理而著称,其学校的管理当然也有独特的一面,而现行的“学校优秀模式”则是评估学校管理的有效手段。此模式有着其独到的价值观,它把整个学校管理可看成是“人+系统=组织优秀”,“人的”含义丰富,即以学生为第一,教师为钥匙,还包括有目标的领导;“系统”即学校的整个管理过程,包括学校系统的支持,与伙伴的合作,理性的管理;“组织优秀”即是学校及其部门组织持续的改进与创新。以上七个中心价值观突出了至上的理念:那就是,所有的教育过程都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学校要取得优秀的成绩,取决于领导人的献身及对这七项价值观及原则的接受。他们之间的关系为:“人”是新概念、进步及创新的来源,要达到持恒的好成绩就有赖于学校中的所有“人”。资源与动力系统使教育得到成果。学校的领导层如何管理这些资源,将决定学校取得教育成果的程度。

从这个模式的研究与探讨中,可以给我们以下几个印象深刻的启示:一是,新加坡学校的教育理念真正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而决非是一句空泛的口号。从新加坡教育部的四个核心办学理念(双语政策与多元社会,强调母语教育的重要性,因材施教与分流,教育政策因时制宜)可以看出,教育的全部理念均归于“以人为本”。因而,在学校教育管理及其过程中,包括对学校的评估均能注意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有理念的提出,有制度的保障,有教育的过程,“以人为本”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否则,口号只能永远停留在口头上、报告中或者宣传牌上,只能成为教育的一个美丽的谎言。二是,在学校管理中,校长的作用更加凸现,因为学校要取得优秀的成绩,取决于学校领导人即校长对模式中的价值观及原则的接受,还取决于校长的献身敬业精神。所以,新加坡的校长压力更大,承担着比我们国内校长更为沉重的负担。虽然他们不用像我们国内校长一样要化费大量精力和时间用于办学经费的筹集,但他们面临的考试排名、学校管理、社会家长监督等方面的压力也是我们所无法比拟的,他们的敬业精神更是我们所应该学习的。三是,此模式既是学校一切管理工作的依据,同时也是上级对学校评估的依据,所以学校的管理更加全面,更加规范,更加有效。这样的标准与我们国内现行的常规管理学校、省级实验小学及各类先进的评估标准有类似之处。但我们国内的各项评比类别太多,区别太大,每一类评估都要按照其标准和要求做一套资料,做一次准备,学校常常疲于应付。如果有一套比较统一与集中的评估标准,可以使学校能够集中精力、物力与财力,做好学校应该做好的事情,而不是象现在一样,四处出击,到处创建,浪费了许多宝贵的资源与时间,而真正的意义与效果却并不理想。

sem,可以给我们更多的启示。

新加坡教育融合着东西方文化的精华,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更有着独到的见地,值得我们去学习、考察及探究,而本人因学习时间短,观察思考不够,缺乏敏锐的分析比较,因此上述见解实在是挂一漏万,甚至错误百出,敬请批评指正。

新加坡教育考察报告----教育新名词解读

新加坡教育考察报告

----教育新名词解读

昆山市柏庐实验小学 宋瑞龙

由昆山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组织的我市第一期教育事业管理(新加坡)培训班,从5月15日开始到5月23日结束,历时9天。培训班先后赴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听取关于新加坡国情、教育管理、教育改革等6场专题报告,实地考察了4所学校,并与两国的教师、校长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交流。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出国培训和考察活动,感触颇深,收获良多。 

新加坡是一个花园城市,其高度发达的社会经济,和谐共处的多元民族,干净整洁的街巷道路,快速便捷的交通状况,遍布全国的绿树鲜花以及普遍优秀的国民素质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新加坡作为一个建国历史不长,地域面积不广,资源能源贫乏的国家,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奋斗,如今已发展成为一个经济高度发达和社会高度文明的国家。研究新加坡发展的奥秘,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新加坡的快速发展与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和发展教育息息相关。

作为东西方文明融合的典范,新加坡独特的教育制度、先进的教育理念、严格的教育管理、大量的教育投入以及敏锐的改革意识,在聆听报告、实地参观、交流探讨及考察体验过程中,时时给我们以启发。新加坡教育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深思和借鉴的地方,而新加坡教育有许多新的名词吸引了我的眼球,引起了我的兴趣与注意,也激起了我的探究欲望。对这些名词作深入的解读,也许可以窥探到一些新加坡教育的成功元素,从而可以引发对我们基础教育改革、对学校管理改善的一些思考,并予以学习和借鉴。

深  广  活  动

名词出处:南洋女中是新加坡一所非常优秀的学校,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和辉煌的办学成果。在南洋女中,我第一次听到了这样一个学校教育中的新名词----深广活动。

名词描述:为了扩大学习范围,让学生充分利用学习机会,每年11月间,南洋女中为所有的中三学生安排一系列的年终深广活动,学生可根据兴趣与能力,选择她们想要参加的活动。中三年终深广活动包括以下项目:海外浸濡学习计划:学生可选择到中国、英国、澳洲和纽西兰的顶尖学府浸濡学习;社区服务计划:学生可选择留在国内做社区报务,也可选择到泰国清迈或海南岛去进行社区服务,如建鸡寮、教导乡下孩子基本卫生常识等等;工作实习计划:这个计划让学生在正式踏入社会之前,有机会尝试工作的滋味,体验和学校不一样的生活;其它活动包括企业课程、高级生命科学课程、环境科学课程等等,体现了一种实实在在的职业和升学指导。

而在中一、中二,也安排了日常的深广活动课程,包括中、英文口艺训练课程,中、英文戏剧训练课程,中华文化欣赏课程,跨学科专题作业舞蹈课程,青少年哲学,资讯科技课程,马来语和马来文化课程,思维训练课程等。这些课程的开设既满足了学生的自主选择,对学生而言又是一种选择的导向。

名词解读:新加坡教育实行的是精英教育,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就实施分流,这样的分流将伴随着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应该说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家长,伴随着不断的分流,在考试及升学方面的压力是巨大的,这与我们国内目前的教育状况情形基本相似,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可透过上述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深广活动,我们却惊异地发现:新加坡对学生的教育培养目标是全方位的,绝非是单一的学科教育。他们重视的是学生除学业以外的各种能力的培养、公民意识的培养、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因而学生的素质及发展也是全面的,他们实施的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更象是素质教育。这可以从南洋女中的办学宗旨中得到印证。南洋女中的办学宗旨是:在于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成为一个品尝兼优、堂堂正正的人。南中学生身心健康,有浓厚的艺术修养,掌握先进的资讯科技,富有创意,勇于创新,有团队精神,是卓越的领袖人才。南中学生好学不倦,志在四方,心系祖国,献身社会。

为何面临着巨大的考试及升学核压力,新加坡还能如此重视并大力开展这样的深广活动呢?深入探究,原因是多方面的。因为从新加坡的国情看,“以人取胜”意识特别强,只有培养普遍优秀的人才才是国家迅速崛起并长盛不衰的关键。虽然新加坡实施的是精英教育,但绝不是培养只会读书的书呆子,而是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另一方面,新加坡教育。因认清了世界人才培养目标变化革新的趋势。因而他们能够正确妥善处理学业与活动的关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这正是我们应该思索和借鉴的。我特别关注的是繁重的学业考试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本身就是一对矛盾,甚至是十分对立的矛盾,能将两者较好地予以调和,我想是一种理念的作用,更是一种制度的制约。在南洋小学、南洋女中,我们都亲身感受到了制度保障辅助课程、深广活动蓬勃开展的强大作用,使两者能够艰难地予以融合。这样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当然素质会更全面、公民意识会更强烈、社会责任感更强,将来能更加适应新的形势,成为优秀的国民。

深入、广泛的深广活动,令我们耳目一新,感触良多。看看目前我们的教育状况又是如何?与新加坡相同的是,我们一样十分重视学生的文化学业,甚至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全面的素质,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等方面,我们空有口号,缺少的是一种强烈的意识,更缺少一种制度的保障,教育的真正转轨还有待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和加倍努力。

新加坡的教育选择既是一种民族化的选择,又是一种世界性的选择,还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普遍性选择,这种选择无疑能激起我们教育工作管理者的思考和创新。

专   题   作   业

名词出处:赵静姣,一名在国内从事12年教学工作,原吉林长春市实验小学的教师,自1999年到新加坡定居以后,一直从事华文教学工作,教过很多中小学。在她所作的《新、中两国中小学教育发展、制度的比较》报告中,两次提到了“专题作业”这一新名词。

名词描述:专题作业在中学及小学中均有,是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教学的有关单位,学生搜集材料、制作海报、集中展出,专人讲解,老师点评。学生学习主要用电脑,兼以用纸。它已经成为新加坡中小学教学的主题,新加坡还经常举办全国性的学生“专题作业”的评比活动。

名词解读:“专题作业”与国内目前推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中推崇的“综合实践活动”及学科教学中的“综合性作业”有相似之外。所不同的是,在新加坡每个学科都有专题作业,涉及的面很广泛,而且已经成为中小学教学的主题。

联想到许多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阶段,也早已经开展了这方面的实践与探索,甚至在小学阶段就有《试论二次大战》这样鸿篇巨作般的论文作业。新加坡十分注意吸纳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跟上世界教育的崭新潮流,以此来推进本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因此新加坡学校借鉴了西方的经验,并结合自身的特点,注意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合作精神。

新加坡学校的考试试题知识面广,涉及范围大,有时几乎不考教材内容,需要学生有较为宽广的阅读面以及较强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创意能力等综合能力。因此,“专题作业”这一形式能够较好地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实践、锻炼和发展的机会,从而提高自身的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而目前我们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因为缺乏必要的纲要、教材、模式及评价等凭借和依据,只凭着一种全新的理念以及课程表上的课时安排,在包括师资、指导等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仓促上阵,致使许多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仅仅流于形式,有时甚至有名无实,到了难以为继的尴尬境地,实在令人担忧。而学科教学中的综合性作业,也仅仅处在刚刚起步阶段,没有引起广大教师的注意,更无从形成教学的主流。因此,新加坡学校“专题作业”的做法,应该值得我们深究及学习,否则,课程改革到头来只能走入理念与实践脱节的死胡同。

学  校  优  秀  模  式

SCHOOL  EXCELLENCE  MODEL

名词出处:在新加坡培训期间,有幸聆听了陈瑞才校长的两场报告,其中他介绍的新加坡学校管理中的“学校优秀模式”(SEM)引起了大家的普遍关注。

名词描述:“学校优秀模式”是学习优秀的管理经验及新加坡的评估经验而整合出来的,可评估学校的全面工作,学校亦可根据此对自己做内部的评估。SEM是建立在七项基本的价值观及原则上的,这些价值观与原则考虑到学校成功的各种因素,把SEM定义为“使学校获得持续进步并创新的工具”。

学校优秀模式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评估领导者,着重评估三个方面,即人事管理,策略性计划,以及资源的管理;第二部分,评估学校改进过程,这是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过程,着重听取学校的意见,员工的意见,社区的意见;第三部分评估学校主要成绩表现,表现在学校的德智体美群等几个方面。

名词解读:新加坡一向以严格的管理而著称,其学校的管理当然也有独特的一面,而现行的“学校优秀模式”则是评估学校管理的有效手段。此模式有着其独到的价值观,它把整个学校管理可看成是“人+系统=组织优秀”,“人的”含义丰富,即以学生为第一,教师为钥匙,还包括有目标的领导;“系统”即学校的整个管理过程,包括学校系统的支持,与伙伴的合作,理性的管理;“组织优秀”即是学校及其部门组织持续的改进与创新。以上七个中心价值观突出了至上的理念:那就是,所有的教育过程都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学校要取得优秀的成绩,取决于领导人的献身及对这七项价值观及原则的接受。他们之间的关系为:“人”是新概念、进步及创新的来源,要达到持恒的好成绩就有赖于学校中的所有“人”。资源与动力系统使教育得到成果。学校的领导层如何管理这些资源,将决定学校取得教育成果的程度。

从这个模式的研究与探讨中,可以给我们以下几个印象深刻的启示:一是,新加坡学校的教育理念真正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而决非是一句空泛的口号。从新加坡教育部的四个核心办学理念(双语政策与多元社会,强调母语教育的重要性,因材施教与分流,教育政策因时制宜)可以看出,教育的全部理念均归于“以人为本”。因而,在学校教育管理及其过程中,包括对学校的评估均能注意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有理念的提出,有制度的保障,有教育的过程,“以人为本”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否则,口号只能永远停留在口头上、报告中或者宣传牌上,只能成为教育的一个美丽的谎言。二是,在学校管理中,校长的作用更加凸现,因为学校要取得优秀的成绩,取决于学校领导人即校长对模式中的价值观及原则的接受,还取决于校长的献身敬业精神。所以,新加坡的校长压力更大,承担着比我们国内校长更为沉重的负担。虽然他们不用像我们国内校长一样要化费大量精力和时间用于办学经费的筹集,但他们面临的考试排名、学校管理、社会家长监督等方面的压力也是我们所无法比拟的,他们的敬业精神更是我们所应该学习的。三是,此模式既是学校一切管理工作的依据,同时也是上级对学校评估的依据,所以学校的管理更加全面,更加规范,更加有效。这样的标准与我们国内现行的常规管理学校、省级实验小学及各类先进的评估标准有类似之处。但我们国内的各项评比类别太多,区别太大,每一类评估都要按照其标准和要求做一套资料,做一次准备,学校常常疲于应付。如果有一套比较统一与集中的评估标准,可以使学校能够集中精力、物力与财力,做好学校应该做好的事情,而不是象现在一样,四处出击,到处创建,浪费了许多宝贵的资源与时间,而真正的意义与效果却并不理想。

SEM,可以给我们更多的启示。

新加坡教育融合着东西方文化的精华,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更有着独到的见地,值得我们去学习、考察及探究,而本人因学习时间短,观察思考不够,缺乏敏锐的分析比较,因此上述见解实在是挂一漏万,甚至错误百出,敬请批评指正。

昆山市柏庐实验小学

宋瑞龙

6月

新加坡养老发展考察报告

不论你在马路上行走,还是乘坐公交车,或在医院就医、超市购物、公园健身,你会发现我们周围的耄耋老人越来越多。据了解,我国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己达1.43亿,占总人口的11%;苏州市60岁以上的老人也已达到106万,占总人口的18%;这些数表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已经(提前)进入了老龄化时代。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传统美德,孝敬老人、赡养老人,切实做好为老年人服务的工作,是各级政府非常关注的问题。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城区工作和社区建设的实践者,这也是我时常关注社会、留心思考的一个课题。

今年五月,我有机会参加市委组织部组织的赴新加坡学习社区建设专题培训班,九天时间虽然短暂,学习的课程和内容也比较多,通过上课听讲、专人介绍和实地考察,在参观了新加坡市区重建局和建屋发展局、警察总署、惹兰勿沙市镇理事会、大巴窑镇中心、芽笼综合诊疗所、宏茂桥社区邻里警署、小印度社区、飞跃家庭服务中心、怡安产业公司、东邻社区民众联络所等地之后,我对新加坡的基本国情、人文概况、政治经济发展历程、政府机构的设置与运作、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等方面,都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特别是通过多看、多听、多问,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与新加坡在社区管理方面进行了对比,感到新加坡在养老服务和管理上有许多宝贵经验和成功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新加坡养老发展的概况

新加坡共有420万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20%。他们把老年人称为乐龄人士(与我国相比,这个称呼我们感到比较人性化)。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视培养全民的家庭观念,在舆论导向上不遗余力地在向人民灌输儒家思想——宣传孝道,号召全社会关爱、孝敬老年人。每年的农历新年,新加坡都要开展敬老运动,政府官员和议员以身作则,经常到社区和自己的选区慰问老年人,在全社会树立尊重老人、关爱老人的风尚。

新加坡采取以下几种办法实现老有所养:

——居家养老。家庭是老年人的大本营、终身的依靠和归宿,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的优秀道德传统之一是尊敬老人、孝敬父母。新加坡政府在制定养老政策时也传承了这个美德,为了防止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家庭出现“空巢现象”,在购买组屋时制定了一个优惠政策,即对年轻人愿意和父母亲居住在一起或购买房屋与父母亲居住较近的,经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后可一次性减少3万新元,目的是鼓励年轻人赡养父母、照顾老人。

——日托养老。对于无暇照顾在家的老年人和孩子,新加坡成立了相应的机构——“三合一家庭中心”,相当于我市的一些日间托老所。所不同的是这个照顾中心将托老所和托儿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即照顾了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又兼顾到乐龄人士。有些家庭可能是每天由年轻的夫妇将老人和幼儿一起送到这里。老少集中管理,即顺应了社会的发展需要、解决年轻人的后顾之忧,又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增进了人际交往与沟通,防止了“代沟”的出现。目前我国有些地区也有类似的尝试。

——机构养老。与我国目前各类养老机构主办的老年公寓一样,也分为高、中、低等不同档次的收费标准,这里就不再展开细说。

此外,中国人常说让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笔者认为它们是互相贯通、彼此难分的。百闻不如一见。通过考察参观中的几个事例,也让我们亲身体验到新加坡的社区在这几个方面独树一帜的魅力:

——老有所学。1978年新加坡首创了乐龄俱乐部。创办这类乐龄俱乐部的主要宗旨是让老年人感到:生命过了60岁,生活依然璀璨。乐龄俱乐部经常举办卫生保健讲座、三代同堂舞蹈、集体晨运、生日派对、茶会、退休者座谈会等。各类主题活动形式多样、异彩纷呈,既让老年人在这里学到知识、陶冶情操,又使老年人的生活充满朝气和乐趣。

——老有所乐。5月10日晚上七点多,我们考察团参观了东邻社区民众联络所。这是新加坡一个高层次的社区,络绎不绝来到社区活动的即有年长者,也有年轻人和少年儿童;既有医生、博士,也有船长、工程师等社会各界人士。联络所是由几幢高层建筑围成半园型的房屋组成,各类活动都有固定的区域,共有陶艺室、武术馆、调酒室、健身室、练声房、烹饪室、乐队室、绘画室等等,仅武术馆的占地面积就比篮球场还要大。每个来社区活动的人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在这里找到知音。

我们来到300多平方米卡拉ok会场里,出现在大家眼前的是这样一幕场景:台上表演者放声高歌,台下观众积极互动。参加活动的人群中绝大多数是华人,但也有不少马来人和欧美人,老年人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当得知我们是来自中国苏州的客人时,表演者立即为我们献上一曲中国民歌。联络所活动的组织者还为我们精心准备了中文版的卡拉ok伴奏带,热情地邀请我们的团员与他们同唱一首歌。尽管我们的肤色不同、语言有差异,但是当一个和而不同、和睦共处的国际大家庭显现在我们的面前时,竟然让我们参观团成员流连忘返了。

——老有所为。在东邻社区民众联络所里,我们看到不少老年人的身影:有的穿梭其间维持秩序、协助开展活动,有的教授知识,或做义工布置、整理活动器械。我们随介绍者走进品酒室时,一位年过花甲的主持人正在给学员做调酒示范,桌子上摆放着许多酒杯和颜色不同的酒。当得知我们访问团有一位成员当天正巧是生日,热情地斟满了红葡萄酒,虽然彼此才刚刚认识,满场黑眼睛、黄皮肤、同根同族的华人拍手齐唱、真诚地祝她生日快乐!并举杯共同祝愿中新两国人民的友谊世代长存!那一份浓浓的异国社区氛围感染了我们每一名团员,那情景至今还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里。

二、新加坡养老服务的启示

新加坡,这个名如今对于我们苏州人已经不再陌生。在苏州工业园区学习、借鉴新加坡的十多年经验里,从各种媒体报道、文章故事中,与朋友和同事闲聊的话语间,我对新加坡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而真正感性地了解、认识她,是这次零距离的亲密接触。置身于这个美丽、清洁的海滨国家,我深切地感到新加坡多元种族、多元语言、多元文化和谐共存,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发达与纯朴等多种因素融汇相通,从而构成了新加坡良好的人文氛围并具有独特的魅力。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经济飞速发展、取得令世人瞩目成绩的同时,新加坡政府还不断加大社会事业各项建设和管理,更没有忽视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的生活保障。新加坡在养老方面的成功经验给了我们许多启迪。

启示之一:进一步落实养老服务事业政策,尽力完善养老服务设施。

苏州市政府已于XX年12月出台了《苏州市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事业的意见》。这个意见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事业的总体思路、扶持政策、相关机制和组织领导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其中对于服务方式多样化提出了以居家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辅,大力发展家政照料、医疗保健、护理康复、精神慰藉等多种服务项目,实行有偿、低偿、志愿服务,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的服务需求。苏州市到XX年,要全面建成以居家养老为主体、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辅助,覆盖全体老年人的养老服务保障体系(苏州模式)。其中开设老年人常见病专科和家庭病床,覆盖面达到全市老年人口的90%以上,老年人日间护理、康复床位达到5000张以上。各类养老机构床位总量达到全市老年人口的18‰以上,城区22‰以上,具备全护理、半护理服务床位占养老机构床位总量的30%以上。文件还从发展养老服务事业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布局等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这些政策都为我市的养老服务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关键是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尽快将这些养老政策落实到位,让老年人从中得到实惠。

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借鉴新加坡等国外的养老政策。比如:一是吸收新加坡在购买房屋上兼顾养老的优惠政策;二是学习新加坡的“倒按揭”(以房养老) 模式。即:60岁以上的老年人把房子抵押给有政府背景的公益性机构,由公益性机构一次性或分期支付养老金,老人去世时产权由这个机构处分,“剩余价值”(房价减去已支付的养老金总额)交给其继承人。我们在制定本国的养老政策时,既要兼顾国情地学习借鉴新加坡的成功经验,又要与时俱进地大胆探索。

启示之二:进一步发展养老服务“朝阳产业”,做好社会养老服务工作。

养老产业不同于一般产业,它是一个带有公共性、福利性特征的领域。要想办好养老机构,在具体落实过程中还需要财政、税务、金融、土地、工商、规划等多方面的配合和政策扶持。国务院办公厅于今年2月转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中特别指出,要鼓励社会资金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的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这表明我国的养老服务业已经彻底向社会资本开放。曾有“敢为天下先”的浙江人斥资1400万元开办了省内规模最大的民营养老院,经营了一段时间出现巨额亏损。当其向银行融资时,却得到“养老院是非赢利性社会福利机构,既不能作抵押,也不能贷款”的答复,最终面临关门窘境。如何开办、扶持、经营好养老机构还需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多方面的探索,让经营者和受益者“双赢”。

如何做好国际养老工作的对接,也是中国面临养老服务的又一大课题。近日,从新加坡英文《海峡时报》的报道中获悉,中国已经成为新加坡中产阶级退休后选择的定居地点之一。中国丰富的文化生活、快速发展经济和较低的生活费用,都是新加坡人作出这项选择的原因。据调查,愿意选择到中国过退休生活的新加坡人中,包括前银行职员、商人、专业人员和公务员等。对新加坡的华族来说,他们选择中国作为“退休天堂”还有其它原因,包括:对中国比较有亲切感;由于外表一样,通晓华语,有共同语言,容易融入当地社会;中国不像欧洲或其它西方国家那样,他们不会受到种族歧视。其实,不论是新加坡、中国台湾等东南亚一带的华人华侨,还是居住在欧美的外国人,他们都很向往古老的东方文化,喜爱“人间天堂”——苏州。苏州凭借着紧邻国际大都市上海的地理优势、经济的快速发展、良好的招商环境、廉价的劳动力市场、25XX年的吴文化历史,已经成为外商投资的一片热土,居住、学习的第二故乡。做好服务外国人这篇养老大文章,让海外华侨感受到“少小离家老大还”、游子回乡的亲情和落叶归根的乡情,也是苏州各类养老机构需要考虑和实践的重要工作。

启示之三:进一步加大传统伦理道德宣传,形成重视养老良好风尚。

新加坡老年人有困难解决的途径分别是:先子女、后兄弟姐妹、再社会团体协助解决,家庭里实在有困难解决不了的,经调查核实,才由政府承担。在中国,虽然各级政府没有明文规定家庭的“内部事务”,但随着老年人的增多,老年人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老年人的问题解决好了,社会就安定,家庭就和睦。在现阶段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无论是国情还是经济、观念等方面的原因,我国的城市老人绝大多数还是会选择居家养老。下世纪,许多独生子女家庭更要面临“四二一家庭”的养老严峻挑战。1996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简称《老年法》)的正式出台,是时代的产物,对落实、巩固家庭养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实践证明,仅仅依靠《老年法》来维系家庭养老有时也难以奏效。也常在各类新闻媒体上看到子女不尽赡养义务或“空巢”老人双双病死在家中的***。社会舆论在呼唤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同时,也呼唤传统伦理道德——孝道的回归。实现家庭养老,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条件是需要传统的孝道观来维护。

改革开放给中国注入了空前的生机与活力,也给就业者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现代生活的节奏加快,社会流动性增强,直接影响了子女对父母行孝。现在大部分城市的老年人都有退休金,温饱问题已经解决,他们最期盼和渴望的是子女在精神上的慰藉。深受大家喜爱的歌曲《常回家看看》,用朴实的语言告诉年轻人:平日的电话问候,节假日的探望,看病住院的关怀,生日的温馨祝福,都会给父母带来安慰和温情。关爱生命,注重生命质量,让老年人在有生之年享受真正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孝道。

金相邻、银亲眷。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互帮、互助——和有困难的老人“结对子”。在子女不能和老年人居住、不便及时照顾老年人的情况下,邻居、同事、朋友要伸出援助的双手,给予身边的老年人适当的关心和有效帮助。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也要大力宣传养老的重要意义和先进典型事例,通过舆论宣传、社区教育等多种形式,广泛动员全社会重视养老问题,增强责任和义务意识,在全社会形成尊老爱老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动员社区全体居民,共同为构建和谐社会尽心、尽力。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