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养老发展的考察报告范文

不论你在马路上行走,还是乘坐公交车,或在医院就医、超市购物、公园健身,你会发现我们周围的耄耋老人越来越多。据了解,我国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己达1.43亿,占总人口的11%;XX市60岁以上的老人也已达到106万,占总人口的18%;这些数字表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已经(提前)进入了老龄化时代。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传统美德,孝敬老人、赡养老人,切实做好为老年人服务的工作,是各级政府非常关注的问题。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城区工作和社区建设的实践者,这也是我时常关注社会、留心思考的一个课题。

今年五月,我有机会参加市委组织部组织的赴新加坡学习社区建设专题培训班,九天时间虽然短暂,学习的课程和内容也比较多,通过上课听讲、专人介绍和实地考察,在参观了新加坡市区重建局和建屋发展局、警察总署、惹兰勿沙市镇理事会、大巴窑镇中心、芽笼综合诊疗所、宏茂桥社区邻里警署、小印度社区、飞跃家庭服务中心、怡安产业公司、东邻社区民众联络所等地之后,我对新加坡的基本国情、人文概况、政治经济发展历程、政府机构的设置与运作、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等方面,都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特别是通过多看、多听、多问,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与新加坡在社区管理方面进行了对比,感到新加坡在养老服务和管理上有许多宝贵经验和成功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新加坡养老发展的概况

新加坡共有420万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20%。他们把老年人称为乐龄人士(与我国相比,这个称呼我们感到比较人性化)。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视培养全民的家庭观念,在舆论导向上不遗余力地在向人民灌输儒家思想——宣传孝道,号召全社会关爱、孝敬老年人。每年的农历新年,新加坡都要开展敬老运动,政府官员和议员以身作则,经常到社区和自己的选区慰问老年人,在全社会树立尊重老人、关爱老人的风尚。

新加坡采取以下几种办法实现老有所养:

——居家养老。家庭是老年人的大本营、终身的依靠和归宿,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的优秀道德传统之一是尊敬老人、孝敬父母。新加坡政府在制定养老政策时也传承了这个美德,为了防止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家庭出现“空巢现象”,在购买组屋时制定了一个优惠政策,即对年轻人愿意和父母亲居住在一起或购买房屋与父母亲居住较近的,经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后可一次性减少3万新元,目的是鼓励年轻人赡养父母、照顾老人。

——日托养老。对于无暇照顾在家的老年人和孩子,新加坡成立了相应的机构——“三合一家庭中心”,相当于我市的一些日间托老所。所不同的是这个照顾中心将托老所和托儿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即照顾了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又兼顾到乐龄人士。有些家庭可能是每天由年轻的夫妇将老人和幼儿一起送到这里。老少集中管理,即顺应了社会的发展需要、解决年轻人的后顾之忧,又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增进了人际交往与沟通,防止了“代沟”的出现。目前我国有些地区也有类似的尝试。

——机构养老。与我国目前各类养老机构主办的老年公寓一样,也分为高、中、低等不同档次的收费标准,这里就不再展开细说。

此外,中国人常说让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笔者认为它们是互相贯通、彼此难分的。百闻不如一见。通过考察参观中的几个事例,也让我们亲身体验到新加坡的社区在这几个方面独树一帜的魅力:

——老有所学。1978年新加坡首创了乐龄俱乐部。创办这类乐龄俱乐部的主要宗旨是让老年人感到:生命过了60岁,生活依然璀璨。乐龄俱乐部经常举办卫生保健讲座、三代同堂舞蹈、集体晨运、生日派对、茶会、退休者座谈会等。各类主题活动形式多样、异彩纷呈,既让老年人在这里学到知识、陶冶情操,又使老年人的生活充满朝气和乐趣。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