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论文开题报告【优秀10篇】

艰苦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大学生们都开始做毕业设计了,一般做毕业设计前都会要求先写开题报告,写开题报告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本科论文开题报告【优秀10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本科论文开题报告 篇1

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 选题的背景

学生的信息量随着大学的繁荣成倍增长,这个时候大家都很头疼,数据很混乱不利于学校辅导员、班主任管理学生,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人才的培养质量,面对庞大的信息量,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是一个学校管理组织急需解决的问题。

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到目前还没有一个手机平台便利的班级管理信息系统。以至于数据很混乱,辅导员难以迅速的联系学生。所以,利用学校信息数据接口开发一个基于android平台适合班级需要的学生班级管理系统,可以做到信息的规范管理、科学统计和快速查询,并减少管理方面的工作量。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相信大家对android的发展历史多少都有一些了解, android曾经是一家创立于旧金山的公司的名字,该公司于xx年8月份被google收购,并从此踏上了飞速发展的道路。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它已经发展成了一个平台、一个生态体系。现在android在移动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根据google于xx年6月份公布的数字,现在每天激活的android设备高达50万台,比5月份的数据增加了10万台!google还透露目前已经与36家oem厂商和215家运营商合作,共激活了超过1亿台android设备。

1.3 发展趋势

以下是说明文字,正式成文后请删除。

说明本课题目前国内外研究已经达到什么水平[4],还存在什么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指明研究方向,提出可能解决的方法。

2.研究的基本内容

2.1 基本框架

2.2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2.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3、研究的方法及措施

以下是说明文字,正式成文后请删除。

研究方法是否正确,会影响到毕业设计(论文)的水平,甚至成败。在开题报告中,学生要说明自己准备采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6]。比如调查研究中的抽样法、问卷法,论文论证中的实证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

4、预期研究成果

以下是说明文字,正式成文后请删除

说明课题研究已有的基础上,在哪些方面有望获得有新意的成果。

5、研究工作进度计划

xx-xx第一学期:

第9周(11.10前):确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第10周(11.16前): 研究、消化指导老师下达的毕业设计任务书

第11、12、13周(12.16前):完成资料收集、外文文献翻译、文献综述撰写等工作

第14周(12.23前):向指导老师递交装订好的开题报告

第15周(12.26):开题报告答辩

xx-xx第二学期:

第1-9周(4.30前):学生基本完成设计、开发编程等工作,撰写论文并交导师审阅

第10周(5.6前):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和外文翻译),填写答辩申请表等毕业设计(论文)相关材料,分别装订好交给导师(共3本);同时网上提交电子版

第11周(5.14前):答辩(验收)小组验收作品

第12周(5.20前):答辩前准备工作(制作ppt等)

第13周(5.23):论文答辩

6、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本科论文开题报告 篇2

选题: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沟通问题

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涉外商贸谈判中跨文化沟通,是国内企业谈判者难以把握的内容。如何处理好涉外谈判中的文化沟通,如何避免谈判中的误解……,是国内许多涉外谈判者十分关心的问题。论文从谈判中常见的中外商务谈判的文化冲突分析出发,结合东西方思维方式、商业习惯、社交禁忌与法律等方面的差异,提出了涉外谈判中的跨文化沟通的策略

商务活动开展必须依 跨文化沟通来实现。跨文化沟通往往会受到不同的文化差异因素的阻碍。这些文化差异包括语言文字、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法律规范、风俗习惯等因素。要进行有效的跨文化的沟通,应采取适当的沟通途径,克服文化差异的不利因素,加强理解和融合。

选题的学术前史

跨文化沟通是跨国公司管理中的重要方面。文化、文化层次及文化差异在跨国经营中对跨文化管理和谈判的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的基础有着重要影响。肩负跨文化沟通任务的跨国管理者们应该认识文化差异、尊重其他文化及努力协同文化差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跨文化沟通指出不同的文化背景下, 个体的交际行为、审美观念、时间观念和个人成就观会有所不同

选题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沟通问题的重要意义。

2、商务谈判中的文化语言文化差异。

3、商务谈判人员的跨文化交通能力。

难点:商务谈判人员应该具备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计划采用的方法

6月到9月查找资料,10月整理资料,11月完成初稿,12月修改,定稿。

将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进行论述。既对跨文化交流学进行论述,又结合涉外秘书的具体工作进行分析。把跨文化交流学的理论有效的运用到商务谈判的具体工作中去。

论文纲要

目录

第一章 商务谈判中跨文化沟通的重要意义

第二章 关于跨文化交流学

第一节 内容

第二节 文化交流学研究的目的

第三节 跨文化交流学的基础研究提高跨文化意识

第四节 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第三章 商务谈判人员应该具有的跨文化语言修养

第一节 中国与世界各国间的文化差异

第四章 商务谈判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参考文献

⑴ 胡文仲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11第1版

⑵胡文仲,跨文化交际面面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⑶王兴孙,陈洁,报道国际贸易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和最新信息,介绍国际商务知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北京)

⑷王健宜、滑本忠编著:潘雪辉、滑本忠、刘肖云、张季芸, 书中所讨论的问题是由三方面的专家共同认为在国际商务沟通方面至关重要的。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0第2版

本科论文开题报告 篇3

一、选题研究目的意义

随着影视产业的发展推动,视听艺术的推进,著名海外华人作家严歌苓成为引导文学与影视剧潮流的代名词。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充满了大量知识泡沫的快餐式时代。网络的应用和大批量的搜索引擎的

出现,几乎可以使每个人在几分钟之内变成知识丰富的学者。在这种貌似知识繁荣的“快”时代中,一部好的、具有长久可读性且深具文学意义。作品就显得弥足珍贵了。

纵观严歌苓三十多年的创作生涯,她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多产的作家,但在细品之后,我们却能感受到她创作的诚意。她曾在一次采访中谈到过:“我觉得自己的创作就是厚积之后的瞬间爆发。” 正如陈思和所说,严 歌苓天生有着一副敏感又纤细的心:幼时良好的文化氛围的熏陶为她打下扎实的文学基础;动乱时代的经历和二十多年的移民生活体验,又为她提供了省视历史和自我的独特场所;特别是东西方文化相互杂容和猛烈的冲击,又赋予了严歌苓清醒的写作视角。 平日生活的体验和素材的累积,使移民后的严歌苓的创作相较于国内初期创作的局限性,更具有丰蕴的艺术价值。严歌苓努力地在她的小说创作中实现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移民作家的身份也使她将这两种毫无关联的文化运用自如:她以西方文化自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性”观念来回望母国的社会和文化,又以东方传统文化来建构海外的移民群体。因而,在中国当代作家对传统人性、命运和历史的创作中,严歌苓有着不容被忽视的独特地位。

基于此,本人选择对近六年严歌苓的小说中的女性研究进行整理,试图透过外在文本,运用文化、历史以及叙事学知识对研究严歌苓的女性的作品进行细致的梳理。

二、论文写作提纲(研究内容与思路)

本文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严歌苓是一位充满才气的作家,也是颇有争议的人物。因为边缘身份(局外身份)与双重视角的反观,为中国当代文坛提供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在中国当代文学版图中确立了自己独特的位置。 论文总的思路是总—分—总的思路,概括起来,本文研究的具体理路具体阐释如下:《近六年严歌苓小说中有关女性研究的综述》一文共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女性形象的分析研究,主要包括地母式女性、对海外华人女性的书写、女性角色的边缘化等三个方面。第二部分是女性书写背后的深层次意蕴的研究,

主要包括女性身体书写、女性的身份建构的两个方面。第三部分是其他作家笔下的女性与严歌苓笔下塑造的女性比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严歌苓与不同移民作家笔下的女性比较,另一方面是严歌苓与外国作家笔下的女主人公的命运悲剧比较

三、主要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吕红(美国):海外新移民女作家的边缘写作及文化身份透视。华文文学 。2007.1. ( 总第 78期)

[2]朱育颖:河流意象: 大河之女新世纪的跨域书写。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总第233期)

[3]滕威:怀 想 中 国 的 方 式— — —试析严歌苓旅美后小说创作。华文文学。2002.4(总第51期)

[4] 陈瑞琳(美国):冷静的忧伤—从严歌苓的创作看海外新移民文学的特质。华文文学,2003.5( 总 第 58 期 )

[5]并不柔弱的话语:女性主义视角下的20世纪英文文学/刘岩等编著。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xx.10

[6]流散与回望:比较文学视野中的海外华人文学/饶凡子主编。--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1

[7]张翎:《金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年版

[8]Thomas Hardy.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M]。珠海:珠海出版 社,2004.

[9]戴雪红。他者与主体:女性主义的视角[J]。南京社会科 学,2007.

[10]严歌苓。陆犯焉识[M]。作家出版社,20xx.

[11]张舒。波伏瓦与女性主义[D]。外语与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

本科论文开题报告 篇4

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

②启发人们的思维。

③导致新的发现。

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

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

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

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

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也称“交叉研究法”。科学发展运动的规律表明,科学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综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据有关专家统计,现在世界上有2000多种学科,而学科分化的趋势还在加剧,但同时各学科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在语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统一化的趋势

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有三种基本类型:

(1)个人调查,即对组织中的`某一个人进行调查研究;

(2)团体调查,即对某个组织或团体进行调查研究;

(3)问题调查,即对某个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是社会调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过说明社会现象怎样满足一个社会系统的需要(即具有怎样的功能)来解释社会现象。

数量研究法

数量研究法也称“统计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规模、速度、范围、程度等数量关系的分析研究,认识和揭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借以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解释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

模拟法(模型方法)

模拟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征,创设一个相似的模型,然后通过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的一种形容方法。根据模型和原型之间的相似关系,模拟法可分为物理模拟和数学模拟两种。

本科论文开题报告 篇5

开题报告是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开题报告包括综述、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四个方面 。

论文题目:我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问题与对策研究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1、 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及存在的问题

旅游景区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旅游景区旅游便没有了目的地,旅游经济的兴起,吸引了人们对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的研究。我国旅游业起步相对稍晚,但在旅游景区治理模式上也有诸多的研究成果,在借鉴国外的基础上,我国的学者已经着眼于中国情,对于政府、企业、集体在旅游景区治理中的地位,他们已经能做出认真的定位。我国每年都会有大批的专业人才走出校门,参与到旅游景区治理模式问题研究智能光的人也越来越多。我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研究的佼佼者彭德成著有《中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一书并发表了大量文章,他对旅游景区治理模式这一问题研究的较为全面,并拥有其独特的见解。在《中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一书中,他详细论述了旅游景区的治理结构,现在主要几种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的优点和不足,旅游景区治理模式背后的利益纠葛等关键问题。但他也在书中表明,旅游景区治理模式这一命题具有长期研究的意义,它不应该被轻易定性,对他的研究也十分任重而道远。国外的旅游业起步早,尤其是欧洲的旅游业发展的最好,无论在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是对遗产环境的保护都做得非常好。国外对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的研究比较全面也比较先进,创新之处也很多,但可持续和人始终都是研究的重点内容。

2、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选取这个题目对于旅游景区的科学治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让旅游景区治理成为了人们研究的焦点,我国旅游业起步相对稍晚,加之政府干预的市场经济模式的影响,使得我国的旅游业处于了一种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尴尬状况。因此在旅游景区治理模式上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给旅游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生态环进的保护带来不良影响,旅游业的混乱与其休闲娱乐放松身心的主旨背离愈远。通过对国内外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的深入研究,能够发现现有治理模式的弊端,找出对应的策略,从而对旅游景区的治理提出有意义的建议。

二、研究内容与目标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根据国内目前的旅游景区治理模式和国外的先进经验和研究成果,总结在旅游景区治理这一问题上的先进研究成果,并结合实际调查的结果辨清利弊。旅游景区的治理模式对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分析已有旅游景区治理模式优缺点,理清在旅游景区管理中的利害关系,寻找到更加科学的治理模式,以期改善我国在旅游景区治理上的混乱状况。本文的研究目标是通过对我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的研究,发现其问题并且通过查阅资料和研究论证,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三、研究方法与手段

第一阶段,选题和搜集整理资料。查阅相关书籍、期刊和学士论文,并对参考资料进行整理分类。

第二阶段,阅读参考资料,撰写提纲和开题报告,并进行修改。

第三阶段,撰写论文初稿,参考指导老师意见修改论文。

第四阶段,论文定稿,进行答辩。

1、 文献阅读

2、 综合分析

3、 对比总结

四、参考文献

[1] 彭德成。 中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与对策研究[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69-124.

[2] 王国新,唐代剑。旅游资源开发及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32-37.

[3] 王建春,任丽君。旅游景区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3,23(1):87-89.

[4]王三忙,李树民。基于交易成本节约视角的旅游景区治理模式选择研究[J]。旅游科学,2006,(4):34-35.

[5]陈芳。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的选择[D]。厦门:厦门大学,2006:1-8.

本科论文开题报告 篇6

一、本课题的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目的及意义:

资产减值损失是指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经过对资产的测试,判断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的其账面价值而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准备所确认的相应损失。资产减值会计的实施进一步增强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谨慎性。然而,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起点是“决策有用观”,其目的在于向现实的和潜在的投资者提供未来现金流入或流出等决策相关的信息,而不在于向所有者报告受托责任,显然,资产减值会计更注重信息的相关性,从而影响信息的可靠性。企业所有的资产在发生减值时,原则上对所发生的减值损失及时加以确认和计量。

但是,资产特性不同,其减值会计处理也有所差别,因而所适用的具体准则也不尽相同。由于资产减值计提标准存在多重性,企业出于不同的目的和动机,在对资产减值进行确认时会选择利于本企业的准则和会计处理方法,大大降低了会计信息质量,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可比性等。另外,虽然新准则规定禁止长期资产减值损失转回,仍不能完全避免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利润操纵的问题。

资产作为企业经营中的一个重要要素,对其会计处理加以规范有助于推动整个会计工作的进行。规范资产减值损失会计处理方法和完善相关会计信息披露,利于在保证资产减值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同时增强资产减值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为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财务预算、财务核算及财务分析,制定经营或投资决策提供更加可靠有效的依据。除此之外,资产减值会计信息质量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在会计信息失真方面,加强对资产减值会计进行规范,也有助于增强企业责任和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本文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角度出发,通过调查分析企业在计提的过程选择利于本企业的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的动机和目的,以及对会计信息一致性、可靠性、可比性等影响,从而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在此基础上分析准则规定中关于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计量与披露,企业责任和会计人员的素质多方面存在的问题或不足,探讨以规范会计政策加强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从而最终促进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加强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936年,美国会计学会执行委员会在《影响公司报告的会计原则初探》中提出了可回收金额的概念,这是资产减值会计理论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在20世纪80-90年代,所有涉及长期资产的国际会计准则已对资产减值作了规定。2002年3月IASB发布了有关改进现有国际会计准则的一份征求意见稿,提出了对IAS36中关于资产减值内部指标和使用价值确定做几项主要变动的建议。此后,各国在其会计准则中对关于资产减值损失的规定又作了一系列更变。

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起步比较晚。上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尚处于计划经济时代,政府对存货、固定资产等生产物资进行统一调度、统一管理物价,企业完全由国家掌控,并不计较盈余亏损。因此,根本不需要考虑资产是否减值的问题。所以在1992年第三次会计改革前,在会计法、会计制度中都没有提到资产减值准备这一概念。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政府逐渐把企业推向市场,使之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实体。

经济体制的变革和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使企业的存货、投资、固定资产等频繁地发生减值现象,客观上也要求企业对这种潜在的减值进行确认。1992年。不管是财政部首先颁布的《企业财务通则》,还是随后陆续开始实施的《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以及《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都要求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随着证券市场的逐步完善以及会计改革的进一步深入,1998年1月财政部颁发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一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要求境外上市公司、香港上市公司和在境内发行外资股公司在中期期末或年度终了时计提四项减值准备,即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和长期投资跌价准备。

2000年l2月29 日在我国颁布了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中明确提出“资产减值”概念,并在原来对四项资产计提减值的基础上,将资产减值计提范围扩大到应收账款、存货、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委托贷款、在建工程八项资产。并把资产减值明细表纳入报表体系,作为资产负债表的第一附表。这一制度在当时的环境下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006年2月5日,财政部正式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这一准则比较具体地规范了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增强了实务中的可操作性。这一准则也充分考虑了中国的实际情况并体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协调和趋同,是我国会计改革和会计准则建设中的一项重大成果,标志着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完善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等方面将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至此,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执行从自愿性到强制性,减值的范围从单一项目到八项减值制度的完善,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了不断的强化,增强了会计信息的稳健性。

我国财政部颁布的新准则在与国际会计准则高度趋同的同时在资产减值准则、企业合并准则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差异。我国在推进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中应注意强化证券市场监督;正确看待差异;提高会计人员的从业素质。资产减值的不断规范也使得会计信息质量进一步可靠、谨慎。但是,资产减值会计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使得资产减值会计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一些负面影响,需要继续研究和发展。

二、本课题的任务、重点内容、实现途径

任务:

认真学习掌握我国关于资产减值损失的企业会计准则,然后在进行调查的基础上,了解分析企业选择不同资产减值损失会计准则和会计处理方法的目的和动机及其对会计信息质靠性、可比性的影响。探讨以规范会计政策加强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从而最终促进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加强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具体任务如下:

1、搜集毕业论文文献资料。根据论文资料撰写不少于2000字论文综述,文献综述中须引用的中外文资料不少于12篇。

2、撰写毕业论文大纲和详细提纲。论文提纲应分为几个部分或几个层次。写明论文的中心、重点、主要观点、结论等。

本科论文开题报告 篇7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当今社会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加强,公众参与行政立法已成为一种世界性潮流。近年来,我国行政立法中的公众参与有了较大发展,听证会、讨论会、行政立法草案公共评论等形式的公众参与成为行政立法和公共决策民主化的重要标志。然而,该制度实施以来,在实践中暴露出诸多缺陷:公众参与能力和技术不足,激励机制缺失,行政机关组织公众参与的约束机制有待规范,公众参与信息反馈和保障机制亟需健全等。因此,行政立法的公众参与机制完善成为法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对行政立法中的公众参与制度相关内容的探讨,深入分析该制度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建议,希冀有助于进一步推动该制度的理论研究,为该制度的立法完善提供参考借鉴;公众积极参与立法活动,能够进一步增强行政立法的科学性、可操作性,提高立法质量,推动依法治国的进程,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行政立法中的公众参与,一直是近些年我国法学界研究的热点,学者们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首先,公众参与的概念方面,归纳起来有三种主要观点:一是我国学者俞可平支持的广义说,即公众参与就是公民试图影响公共政策和民主生活的一切活动;二是以蔡定剑为代表提出的互动说,即公众参与是决策者与收到决策影响的利益相关人双向沟通和协商对话的过程;三是狭义说,即公众参与是指行政机关及其他组织在行使国家行政权,广泛吸收私人参与行政决策、行政计划、行政立法、行政决定、行政执行的过程,学者杨建顺对此观点予以支持。

其次,公众参与行政立法的价值方面,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实现公民权利的意义,李海青等学者认为公众参与行政过程是实现公民参政权、监督权、自由表达权等权利的基本途径;(2)制约公共权力的作用,俞可平等学者认为广泛的民主参与是防止政府、制约公共权力的有效手段;(3)提升决策科学性、合法性的意义,王锡锌等学者认为公众参与有利于广泛调动多元化社会的智识与信息,克服政府和精英立法弊端,从而实现决策的科学性和包容性。

最后,行政立法公众参与的现状及问题方面,学者们肯定中国公众参与逐步走向有序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但也存在一些问题:(1)从参与素质看,蔡定剑在《走向》一书中认为,公众有较强的参与意识,但其本身参与技术和能力的有限性限制了其参与范围;(2)从参与效果看,黄凤兰认为参与和决策脱节,缺少信息反馈,进而削弱公众参与的动力;(3) 作为公众参与新类型之一的网络参与,学者林华认为关于这种参与法规规范体系不完善,政府应对网络信息危机的能力不足,导致网络政治空间可能会成为虚拟暴力和的***。

三、主要内容和预期目标:

主要内容:

一、行政立法公众参与的基本理论

(一)行政立法公众参与的概念

(二)行政立法公众参与的理论基础

(三)行政立法公众参与的重要价值

二、行政立法公众参与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行政立法公众参与的现状

(二)行政立法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

(三)行政立法公众参与存在问题的原因

三、完善行政立法公众参与的建议

(一)建立激励机制,扩大公众参与行政立法的范围

(二)完善行政立法公众参与的程序

(三)建立健全信息保障反馈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

预期目标:通过该课题的探讨,加深公众参与理论的研究,健全行政立法制度。

四、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和主要措施:

研究方法:比较分析法、实证分析法、价值分析法、逻辑分析法

主要措施:通过上网和进图书馆搜集与课题相关材料,查阅相关书籍、报刊,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在指导老师的耐心指导下,结合自己所学的法学知识,完成论文的写作

五、主要参考文献:

[1]蔡定剑。公众参与:风险社会的制度建设[M]。北京:法律出版社,

[2]王锡锌。行政过程中公众参与的制度实践[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3]杨建顺。行政过程中的民主参与和利益表达[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4]李海青。政治哲学视野中的公民参与[J]。行政与法,

[5]黄凤兰。公民行政参与的法律应对及完善[J]。行政法学研究,

[6]邵东华。论行政立法程序中公众参与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代水平。行政立法公众参与机制的完善[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Gellhorn.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J]。Yale Law Jounaral,

本科论文开题报告 篇8

一、选题目的和研究意义

互联网网页蕴含高动态交通信息实时搜索技术研究就是:面向实时动态更新的web信息,针对蕴含地理位置信息的内容进行地理空间语义理解,得到可定量化的地理信息,进而能在GIS中进行表达。根据NIC的5第1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我国网民总数达到11100万人,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Internet己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中最重要的知识和信息来源之一,其已成为“大数据时代”的重要标识。在现实世界中,70%~80%的信息具有地理空间特性,显然,web内容同样具有该特征。面对不断增长的海量web信息,用户或web信息使用者(政府部门或商业机构)等迫切希望有一种方法,能根据自己需求,高效、快速地从web内容中自动挖掘出有价值的地理位置信息,并加以利用。所以,本课题提出的科学问题是:在具有地理位置描述信息的web内容中,如何进行地理空间语义理解,消除自然语言地理信息描述与GIS空间语义鸿沟,实现web内容的空间信息理解,进而实现地理位置描述信息的矢量化,使用户能借助GIS手段将web内容直观表达。该问题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与理论意义。

(1)社会意义

我国已经成为网民人数世界第一大国,作为一种媒介工具,Internet对于社会发展有着明显的积极作用。一方面,它实现了公众之间的平等对话和信息交流,另一方,它提供了政府开展社会管理的工具和联系群众的纽带。但是,由于web内容往往以自然语言描述,具有模糊性、歧义性,尤其是地理位置描述信息描述,包含着复杂的地理空间语义,这给web信息的数据挖掘及科学利用带来了困难。面对如此众多的参与者,本课题研究互联网网页蕴含高动态交通信息实时搜索技术,将有助于社会管理者等用户对web内容开展数据挖掘和科学利用,这对社会管理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此外,结合我省开展的智慧城市建设,本课题研究成果将对智慧城市系统的多源数据融合和物联网接入等关键技术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2)理论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2)国内研究现状及分析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1、 研究目标

2、 研究内容

四、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研究方法

2、技术路线

五、 研究难点及创新点

1、 研究难点

2、 研究创新点

六、参考文献

[1] 刘刚,王侨等。结合Web信息挖掘的个性化垂直搜索引擎模型。2008

[2] 志鸿,唐世渭等。Ontology研究综述[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

[3] 都云程,武朝尉等。互联网实时信息搜索引擎。2002

[4] 赵冬青,李雪瑞。LBS 中位置及其语义的研究。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2006

[5] 赵亮。空间词汇系统的认知语义分析。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

[6] 马林兵,龚健雅。 面向自然语言的空间数据库查询研究[ J ]。 记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3, 22: 16 - 19.

[7] 吴静,蔡砥,王铮。 地理信息系统中自然语言查询的分词处理与应用[ J ]。 地球信息科学, 2005, 7 (3) : 67 - 71.

[8] 刘瑜,龚咏喜,高勇,等。 地理空间中的空间关系表达和推理[ J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7, 23 (5) : 1 - 6.

本科论文开题报告 篇9

一、主要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教育部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的出台,对体育教育专业的总体教学目标与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培养目标和规格作出明确说明:“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培养体育教师为本、辐射其他相关领域,根据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需要,应进一步拓宽专业培养口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增强学生选课的灵活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1]。”根据体育教育专业篮球必修课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对人才素质所提出的要求,以及响应国家“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需要,结合中学体育新课标的要求,我们要优化篮球教学结构,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优化包括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手段以及考核方式的优化。经过合理的教学优化,使其能够顺应这一新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出适合中学和社会需要的篮球教学的新一代体育教师。

通过对体育教育专业篮球必修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对学生的成绩评价进行思考和分析,结合《全国普通高校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对培养目标的规定,提出了对体育教育专业篮球必修课的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紧抓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手段、完善评价体系,培养出合格的21世纪体育教师。

改善体育教育专业篮球必修课中存在的问题

二、研究内容

2 体育教育专业篮球必修课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指导思想与教学目标的不确定性

2.2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与实用性

2.3新的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技术在篮球教学中运用不够

2.4 教学模式没有跳出传统的圈子

2.5 评价体系陈旧单一

3 体育教育专业篮球必修课中存在问题的建议

3.1 重新对教学目标进行修订

3.2 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用性与针对性

3.3 运用新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技术

3.4 创新教学模式

3.5 完善评价体系

三、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及预期目的

方法:文献资料分析法、调查访问法、调查问卷法、逻辑分析法进行研究。

手段:发放问卷200份到中学生手上,并让其填写

预期目的:收回150份进行分析,总结。

四、研究进度计划

20xx.01.15~20xx.02.21 学生准备开题报告,翻译外文资料,并撰写第一稿大纲。

20xx.02.22~20xx.03.05 学生完成开题报告、毕业论文大纲、英文翻译,交指导老师审阅。

20xx.03.08~20xx.03.12 学生修改开题报告、毕业论文大纲、英文翻译,并定稿。

20xx.03.15~20xx.04.02 学生撰写论文第一稿交指导老师审阅,并进行修改。

20xx.04.05~20xx.04.16 学生撰写论文第二稿交指导老师审阅,并进行修改。

20xx.04.19~20xx.04.30

(1)学生根据论文定稿格式要求,完成论文定稿。

(2)学生将有关论文的任务书、英文翻译、开题报告、定稿提纲、论文定稿等资料备齐,上交指导老师处。

五、参考文献

[1]吴志超。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4:10-12.

[2]张映雄。当代目标教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2:79-81.

[3]应国良。论电化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北京体育学刊,1998(4):24-26.

[4]王海。试论体育院系篮球必修课教学[J]。上海体育科学,2001(5):17-18.

[5]赖志奎。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6:46-49.

[6]张剑平。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4-36.

[7]王中政。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体育教学[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4(4):100-102.

[8]冯守东。高师体育系篮球技术课教学手段改革的实验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院报,2001(2):92-94.

本科论文开题报告 篇10

一、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自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以田园诗蜚声文坛,《四时田园杂兴》组诗尤为人所称道。所以人们常常将范成大归为田园诗人,这种看法有失偏颇,因为其爱国题材的诗也颇值一提。其中最令人瞩目的,当属他出使金国时所写的72首“使金诗”。使金诗是范成大诗歌创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带有其一贯的特点。作为范成大出使金国这一特殊经历的出色见证, 这组作品从头到尾读下来又有其鲜明的个性。

二、研究动态、见解

关于范成大研究的论著方面有以下一些:

于北山先生和孔凡礼先生各著有《范成大年谱》;

傅漩琼先生汇编的《杨万里范成大资料汇编》;

孔凡礼先生著有《范成大佚著辑存》;

周汝昌先生点校的《范石湖集》,后又订成《范成大诗选》;

顾志兴先生携余冠英先生、俞平伯先生等编写了《范成大诗歌赏析集》。

有关范成大研究的论文已发表数十篇。

其中,大部分都是研究范成大的田园诗。比如谢桂华的《范成大悯农诗及其创作缘由探论》、曾玉章的《本色的田园诗人一一诗中解读范成大》、张坷的《挑花源里可耕田?一一浅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诗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高红梅《读石湖田园诗心解》、张福勋《生命的自然诗化与哲学诗化》、钱桂兰《田园风光好宜堪入画图一一谈范石湖田园杂兴的风景画面》等。

也有相当一部分研究者注意到了“不论从内容讲或从艺术讲,都可成为杰作”的使金纪事诗。如姜逸波的《范成大“使金”诗的爱国思想》、景宏业的《范成大出使金国所作诗艺术》、徐新国的《论范成大的爱国诗》等等都以爱国为中心从不同的角度谈到了范成大使金诗。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里选取了七首使金诗作分析,他中肯而言简意赅的分析基本成了使金诗的定论。

本文拟从分析范成大的72首使金诗的艺术特色入手,初步探讨诗人的思想,并从诗中感受其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分析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三、研究思路;

第一部分:引言(提出论点)

第二部分:分析并论证观点

一、使金诗中的爱国主义思想

二、使金诗中记录的北方女真民族的风俗文化。

三、使金诗反映的女真文化和汉族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第三部分: 结论

研究方法:

资料分析法;归纳整理法。

四、总体安排、进度计划

此次论文写作按“资料收集——开题报告——完成初稿——论文修改——论文定稿”顺序进行:

20XX年12月15日——20XX年1月10日 收集资料,完成开题报告

20XX年01月11日——20XX年1月30日 归纳、整理、分析资料

20XX年02月01日——20XX年3月12日 撰写初稿

20XX年03月12日——20XX年3月25日 论文修改

20XX年4月5日前: 论文定稿

五、主要参考文献

[1]范成大。范石湖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2]吕慧娟 刘波 卢这。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M]:第三卷,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 9 8 4.

[3]韩愈。韩昌黎文集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4]胡传志。论南宋使金文人的创作[J]。文学遗产。2003(5)。

[5]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二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