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能力分析论文范文(通用4篇)

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盈利能力分析论文范文(通用4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盈利能力分析论文 篇1

【关键词】 制造业; 盈利能力; 因子分析法; 财务绩效

中图分类号:F2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6)01-0078-06

一、引言

盈利能力就是企业运用其拥有的资本和资产进行经营,从而创造出现金流量的能力。盈利能力与公司股东取得的回报成正相关的关系,也就表明判断一个上市公司是否具备投资价值与盈利能力息息相关。对于投资者来说,如何客观公允地判断某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一直是经济投资领域的热门话题,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然而,我国的证券市场还不完善,在信息的获取上,投资者与经营者、管理者获得的信息不对称。一般来说,投资者所能获取到的信息,主要是通过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财务报表,可见对财务报表所披露的信息进行真伪判别就显得很重要。因此,只有深入地分析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才能对上市公司的财务评价有一个客观公允的认识。

二、文献回顾与评述

自从有了生产活动,绩效评价思想也就随之产生,而以盈利能力分析为主的绩效评价真正出现,是在20世纪30年代之后伴随着后现代公司制企业的建立而发展起来的。

国外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发展背景,以美国、英国为主要代表,大致分为了观察性、统计性、财务性、战略性评价四个阶段。20世纪之初,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两权分离,利益相关者也就越来越关注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从而促进了企业绩效文化的发展。

1903年,在美国学者Pierre Dupont的主持下,杜邦公司首次把净资产收益率分解成几个重要的财务指标,从而更深入地分析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这也是公认的经典业绩评价方法――杜邦分析法的产生。美国学者Alexander(☆) Wole(1928)在出版的《信用晴雨表研究》和《财务报表比率分析》中首次提出信用能力指数的概念,主要将其用于评价公司的信用水平。Michael Kesneer(1939)首先研究了美国经理人的报酬和公司绩效评价之间的关系,在对公司绩效评价中对公司盈利能力进行了研究。Edward(1971)分析了30家美国跨国公司的盈利能力评价系统,指出投资报酬率(ROI)是被公司使用最多的评价盈利能力的财务指标。1991年,美国Stern Stewart咨询公司开发了一种新型的价值分析工具和业绩评价指标――经济增加值(EVA),从资本价值增值角度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Prowse(1992)以净利润作为因变量,通过分析1979―1984年的数据,实证研究了各个因素对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

我国对企业绩效评价的研究与西方国家相比较为迟缓,我国企业绩效评价的发展始于20世纪中期,财政部于1999年6月颁发的《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奠定了我国绩效评价的基础。其中规定评价的主要内容表现在资产运营、财务效益、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四个方面。2002年3月,财政部又修订了《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操作细则》,将原有的指标进行了删减,较大地改进了其可操作性以及合理性。

而在西方诸多先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国对于盈利能力的研究起点相对比较高,从目前国内研究文献来看,主要是针对企业盈利能力的相关基本指标的讨论,以及提出各类修正评价体系的指标。尤其是近年来,对于评价企业盈利能力,更多的学者利用各类数理分析方法,并结合修正后的指标体系,进行实证研究。何有世(2003)将现行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进行改进,结合十几家企业进行了因子分析法的实证研究。张俊瑞(2004)以国内外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5年的财务会计信息,应用因子分析法,发现评价盈利能力的财务指标并不全面。张红(2010)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盈利能力的综合评价计量指标,利用2000―2007年的财务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主成分因素,最终确定综合计量指标,并结合相关指标对房地产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进行了分析与预测。王吉恒(2013)以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通过设置各盈利指标的权重,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出盈利能力评价模型,并对万科企业盈利能力进行定量分析。唐建民(2013)利用因子分析法对2009―2011年家电行业板块27家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进行了分析,结论是我国家电行业经营业绩两极分化严重,多数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表现欠佳。宋光辉(2015)从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四个角度出发,运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综合评价了我国零部件类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在参考以上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制造业企业盈利能力分析模型进行了构建。

三、研究设计

(一)盈利能力指标的确定

要进行模型分析,首先要选取合适的指标作为研究对象。有关盈利能力分析常见的会计利润指标与现金流量指标如表1。

指标的分析和选择过程如下:

1.由于股票市值不稳定,变动性大,通过借鉴胡志勇(2004)在《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体系的价值相关性》中的观点,认为效绩评价值较每股收益和净资产而言,它与股票市值的价值相关性较低,难以发现其与增量价值的相关性,所以本文在指标选取中,剔除了与股票市值有关的市盈率和市净率这两个指标。

2.本文运用聚类分析中的层次聚类分析将各财务指标变量分类,层次聚类就是将距离相近的指标分为一类,本文将表1列示的除市盈率与市净率之外的11个财务指标和现金流量指标运用SPSS 13.0进行分类,分类结果如表2。

由表2可知,系统将上述11个指标分为三大类:第一大类包括了每股收益、总资产净利率、资本保值增值率、主营业务收现率;第二大类包括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净资产、每股股利;第三大类包括收益质量利率、每股现金净流量、盈利现金比率。在每个大类中结合指标在实际运用中的具体情况选取两个重要的指标作为研究对象。

3.第一大类中选取每股收益和总资产净利率,这两个指标在现实会计工作中经常使用。每股收益指可供分配净利润除以流通在外的普通股加权平均股数所得到的比率,反映每只普通股当年创造的净利润。总资产净利率排除了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以及国家税收政策的影响,反映每一元总资产创造的净利润,总资产净利润是企业盈利能力的关键。

4.第二大类中选取销售净利率与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表示每一元的销售收入与其成本费用之间可以“挤”出来的净利润。该比率代表盈利能力的强弱。净资产收益率反映每单位股东权益所赚取的净利润,可以用来衡量企业的总体盈利能力。对于投资者来说,其综合性较好,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企业的经营业绩和财务业绩。

5.第三大类中选取收益质量利率与每股现金净流量。收益质量比率表明每单位净利润中由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入,反映企业净利润中的变现水平。由于企业操纵利润一般没有相应的现金流量,所以该指标可以有效防止企业操纵利润,避免给投资者带来信息误导。每股现金净流量反映单位流通股平均所获得的现金净流量,反映的是公司分派股利的最大能力。

综上所述,选择每股收益、总资产净利率、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收益质量率和每股现金净流量作为评价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

(二)盈利能力指标样本数据的搜集

本文所研究的样本数据来源是:首先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搜集所有深、沪两市制造业上市公司代码,在剔除其他制造行业类公司和ST公司后,为了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在剩余的1 604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中运用Excel软件随机抽取50家公司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公司;然后分别搜集这50家上市公司2012年、2013年、2014年年度财务报告数据,经过Excel整理得出各上市公司的六个财务指标,经过数据标准化处理、KMO检验和Bartlett球度检验,发现2012和2014年的KMO值分别为0.65、0.67,只有2013年数据的KMO统计量的数值在0.7以上,为了分析结果的准确性,选择2013年的数据作为样本,经过整理计算后形成50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数据样本。

四、盈利能力分析模型构建

得到样本数据后,运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本文模型分析运用的软件是SPSS 13.0。按照以下正确步骤对数据进行详细全面的分析。

(一)数据检验

数据检验是判断收集的数据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用于因子分析的变量必须具有相关性)。本文采用KMO检验和Bartlett球度检验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检验。其中,Bartlett球度检验是以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为基础,若相关系数矩阵为单位阵,则各变量是独立的,也就意味着无法进行因子分析。而KMO检验用于检验变量间的偏相关性,KMO统计量的取值一般在0―1,统计量的取值越接近于1,变量间的偏相关性则越强,因子的分析效果就越好。一般来说,KMO值在0.7以上时,就认为因子分析效果较好;低于0.5以下时,则认为因子分析效果就较差。

由表3的结果可以看到Bartlett球度检验统计量为211.394,其Sig值接近于0,可以认为相关系数矩阵与单位矩阵有显著差异,表明六个变量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KMO统计量为0.764,大于0.7,说明该六个变量适合作因子分析。

表4是给出的共同度量表,由表4可知,所有变量的共同度量均在70%以上,因此可以认为,提取出来的公因子对原始变量的解释能力是较好的。

(二)因子提取

因子提取是从原始变量中提取出少数几个因子来反映原始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从而实现降维的方法。因子的提取方法有多种,本文选择的是主成分法。因子方差的累计贡献率决定了因子的数量,一般情况下,累计贡献率达到80%以上的因子,就可以确定为最后的公因子。

从表5可以得知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和累计方差贡献率。表中第2列是“特征根”,它反映的是引入该主成分后,可以用于解释的原始变量的信息。第3列是“方差贡献率”,是某个特征根占特征根总和的比例。第4列是“累计方差贡献率”,是进行主成分个数选择的依据。一般来说,选择累计方差贡献率超过80%的前几个作为主成分。表5中因子1能解释盈利能力的权重为58.728%,因子2能解释盈利能力的权重为21.431%,因子1解释原变量的程度高于因子2,表中前两个因子总共解释了原始变量方差的80.159%,表明这两个因子能够对原始指标能够进行较好的解释。

(三)因子命名和解释

因为通过因子分析所确定的因子的含义是较模糊的,需要进行重新命名,针对所要研究的问题作出更为清晰的解释。当因子含义模糊不清时,即需要进行因子旋转,旋转后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解释。

表6是采用Varimax法得到的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表中第一个因子与总资产净利率(X2)、销售净利率(X3)、净资产收益率(X4)和每股收益(X1)这四个变量的荷载系数较大,主要解释了这几个变量。从实际意义上看这几个变量主要反映了与会计利润相关的指标,故将因子1命名为“会计利润”因子。而第二个因子与收益质量率(X5)和每股现金净流量(X6)这两个变量的载荷系数分别为0.85和0.774,相对其他变量较大,主要用于解释这两个变量,从实际来看,这两个变量也是与现金流量相关的变量,因此命名因子2为“现金流量”因子。

(四)因子得分的计算

因子得分,从便于理解的角度来讲就是各因子在各样本的具体取值,是各变量的线性组合。表7是由SPSS软件按照回归法估计的因子得分系数矩阵。表中第1列数据表示的是因子1中各个财务指标变量的系数,表中第2列数据表示的是因子2中各个财务指标变量的系数。

根据表7可得因子1与因子2上的得分函数:

F1=0.273X1+0.233X2+0.286X3+0.28X4-0.126X5+0.028X6 (式1)F2=-0.113X1+0.089X2-0.033X3-0.056X4+0.655X5+0.549X6 (式2)

上式中的Xi是经过标准化处理的数据,根据上式就可以确定每个上市公司因子1和因子2的数值,也被称为因子得分。有了因子得分的函数,便能得出综合盈利能力模型。

(五)盈利能力模型的确定

盈利能力模型的公式为:F=λ1/(λ1+λ2)F1+λ2/(λ1+λ2)F2 (式3)

式中的λ为每个因子对应的方差贡献率,根据表5的结果可知λ1=58.728,λ2=21.431。将λ1,λ2带入式3中,因此有了综合盈利能力得分方程:

F=0.733F1+0.267F2 (式4)

其中F1,F2分别为因子1得分与因子2得分,结合因子得分函数式1与式2通过计算整理就可以得出制造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模型,如式5:

综合盈利能力=0.17X1+0.19X2+0.2X3+0.19X4+0.08X5

+0.17X6 (式5)

式5中Xi为标准化后的数据,X1为每股收益、X2为总资产净利率、X3为销售净利率、X4为净资产收益率、X5为收益质量率、X6为每股现金净流量。由上可以看出盈利能力的综合得分由会计利润因子与现金流量因子得分共同构成、互为弥补。其中因子1的方差贡献率为58.728%,因子2的方差贡献率为21.431%,可见因子1,即会计利润因子在盈利能力评价时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故会计利润指标在进行盈利能力的分析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于摒弃传统的会计利润,一味强调现金流量指标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就盈利能力模型来说,每股收益、总资产净利率、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以及每股现金流量对盈利能力的影响相差不大,都在0.17―0.2之间徘徊,销售净利率是影响最大的,占0.2的比重,然而要指出的是收益质量率这个指标变量对综合盈利能力的影响力相对于其他指标来说较低,只有0.08。因此,投资者在关注一个制造业公司的盈利能力时可以重点关注销售净利率。按照上述盈利能力模型就可以计算出各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综合得分,并以此进行排名。

特别要注意的是,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为负值并不代表盈利为绝对的亏损或者盈利能力为负,综合得分为负值只表明该公司的综合盈利水平处于平均水平之下(由于因子经过标准化处理后的结果)。综合得分的高低并没有一个绝对的评价标准,仅作为一个判断该企业在同行中所处位置的依据。利用盈利模型计算出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综合盈利能力指数,把会计利润指标与现金流量指标进行了融合,科学地分配了现金流量指标与会计利润指标对盈利能力的影响,从而有效地克服了传统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中单纯用会计利润指标,或过多强调现金流量指标重要性的缺点,能够给投资者提供一个更为精确、客观公允的参考依据,选择盈利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公司进行投资,从而提高投资收益,降低投资风险。

五、盈利能力分析模型的应用

将得到的综合盈利能力模型运用于实际投资决策当中,随机选择两家制造业上市公司来进行盈利能力的比较。作为投资者,现有两个投资方案:方案一是投资苏州斯莱克精密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方案二是投资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选择这两家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原因是,将因子分析得出的排名与传统的杜邦分析得出的排名进行分析比较后,发现这两家公司的排名差异大,并且都属于精密构件与精密模具加工和制造公司。假设选择投资方案的依据是盈利能力,不考虑其他因素。接下来用传统方法与盈利能力模型对其盈利能力分别进行分析,根据其2013年资产负债表日的财务数据资料得出各会计利润指标与现金流量指标,基本资料如表8。

从传统的盈利能力指标分析来看,表8中会计利润指标与公司的盈利能力呈正相关关系,即指数越高代表盈利能力越好,可以直观地得知在会计利润指标下,斯莱克公司的盈利能力指标均高于劲胜精密,从会计利润的角度看应选择斯莱克公司作为投资对象。但是,从现金流量指标来看,劲胜精密公司现金流量又都优于斯莱克,应该选择劲胜精密。如此一来,问题就显而易见了,两者得出的结论不一致,导致投资者很难作出投资选择。

从综合盈利能力得分模型的角度来分析,首先将模型中所需的每股收益、总资产净利率、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收益质量率、每股现金净流量这六个变量进行标准化。将标准化后的六指标带入综合盈利得分模型中,可以得出斯莱克因子1得分为1.63,因子2得分为-0.25,盈利能力综合得分为1.68,劲胜精密因子1得分为0.17,因子2得分为1.53,盈利能力综合得分为1.38。由因子1与因子2的得分差异可以看出,斯莱克的会计利润因子得分虽高于劲胜精密,但是现金流量因子得分为负数,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收现能力差,存在着财务风险。综合会计利润指标与现金流量指标,斯莱克的综合盈利能力大于劲胜精密的综合盈利能力,因此可以确定斯莱克公司作为投资的选择。

从以上案例分析的结果来看,在投资者进行投资时,传统盈利能力分析单个指标的比较无法判定投资选择,不能满足投资者的需求,而本文的盈利模型则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结合会计利润指标与现金流量指标,能够全面、准确、客观地评价该公司的综合盈利能力,给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参考依据。

六、结论

本文的研究立足于样本数据本身,运用层次聚类法将初选的11个会计利润指标与现金流量指标分成三大类,然后结合各个财务指标实际运用情况在每个大类里选出两个合适的指标,最后形成了六个合适的指标变量作为研究制造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样本指标,分别是:每股收益、总资产净利率、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收益质量率和每股现金净流量。这组指标的确立弥补了会计利润指标或现金流量单一指标基础的缺陷,并且,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盈利能力评价体系必然是将会计利润指标与现金流量指标进行融合。本文从两者相结合的角度,运用因子分析得出综合盈利能力模型公式。

从因子分析的结果来看“会计利润”因子能够解释大部分的盈利能力,其在盈利能力分析体系中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由此可以看出在盈利能力分析中摒弃传统的会计利润分析指标与过分强调现金流量指标都是不可取的。从得出的综合盈利能力计算公式的分析中可知,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应格外关注会计利润指标中的销售净利率与总资产净利率以及现金流量指标中的收益质量率。运用因子分析法将会计利润指标与现金流量指标有机结合起来,得出综合盈利能力方程,克服了传统单一指标对公司盈利能力比较的缺点,能更系统、客观、全面地对制造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进行对比,二者具有互补性。对于投资者来说,这是一个决策投资制造业上市公司较好的评估方法。

参考文献

[1] WILLIAMSON R W. Evidence on the Selective Reporting of Financial adios[J].Accounting Review,2002(1): 22-26.

[2] ALTMAN, E. Financial Ratios, Discriminate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kruptcy[J]. Journal of Finance,1971(9):29-32.

[3] PROWSE S D. The structure of corporate ownership in Japan[J].Journal of Finance,1992 (3):1121-1140.

[4] 何有世,徐文芹。因子分析法在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3(1):19-22.

[5] 张俊瑞,贾宗武,孙玉梅。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因子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4(6):53-59.

[6] 张红,林荫,刘平。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房地产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与预测[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470-473.

[7] 唐建民,王娟。基于因子分析的家电行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J].会计之友,2013(2):75-79.

[8] 王吉恒,王天舒。基于企业层次分析法的盈利能力分析――以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3-10.

[9] 宋光辉,李兵。零部件类上市汽车公司经营绩效研究――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J].会计之友,2015(2):79-83.

盈利能力分析论文 篇2

投资者如何利用财务分析师提供的盈余预测来提高回报,一直是资本市场上热烈讨论的话题。随之而来,财务分析师的盈余预测活动本身也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

近些年来,西方学者开始对财务分析师的远期(>1年)预测信息的有效性进行广泛研究。Collins、Kothari、Shanken和Slone(1994)以及Liu和Thomas(2000)的研究发现,加入未来年份的盈余指标后的模型解释能力大大提高。Copeland、Dolgoff和Moel(2004)又研究发现,下一年盈余预期的改变和对未来第3-5年的长期盈余预期增长率的改变都与市场调整后回报有显著的关系。这些证据表明,财务分析师的有关未来远期盈余预期,具有信息含量。

我国的财务分析师行业起步晚,发展总体水平还比较低(胡奕明等,2003),但已有资料显示我国的财务分析师的盈余预测具有一定的价值。吴东辉和薛祖云(2005a)实证表明,我国证券分析师的(年度)盈利预测比随机游走模型(年度)盈利预测准确;徐跃(2007)发现利用财务分析师的季度盈利预测一元时间序列模型所获取的年度盈利预测比利用年度盈利的一元时间序列模型所获取的年度盈利预测更加准确。吴东辉和薛祖云(2005b)利用财务分析师的公开的盈余预测进行套头交易策略研究,及王征、张峥和刘力(2006)对六大券商财务分析师的投资评级进行组合研究,都证明了财务分析师预测的经济价值,而且在统计上显著。

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我国学者仍主要囿于对财务分析师的短期盈余预测的研究。而在我国“新兴加转轨”的市场中,我国财务分析师的远期(≥1年)是否具有有效性,首先要解决如下问题:财务分析师远期盈余预测的准确性如何?哪些因素会显著影响财务分析师的远期预测精确度?

二、研究设计

(一)盈余预测精确度的计量

我们采用PRECISION表示预测精确度,PRECISION=︱FEPS-AEPS︱/|AEPS|,其中FEPS表示财务分析师预测的每股收益,AEPS表示实际的每股收益。分子、分母都取绝对值,是因为无论是正的预测偏差,还是负的预测偏差都是不精确的预测。

(二)影响预测精确度的因素

理论上说,影响财务分析师盈余预测精确性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预测主体方面,如财务分析师自身素质和预测能力,如对宏观政策信息、行业背景信息及公司的基本面信息解析能力和利用能力,对各方面未来趋势的把握能力等;二是被预测客体方面,如上市公司的规模、发展速度、盈余质量、信息披露质量和被关注程度等(姜国华2004)。总体说来,鉴于对财务分析师预测行为研究的复杂性,大部分研究仍集中在对公司因素的研究。

结合国内外文献研究,我们作出相关假设:

1.公司规模(Scale)。Brown等(1987)及Kross等(1990)研究表明,分析师的盈余预测受公司规模变量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存在主业不突出的特点,公司越大往往所从事的行业也越多,多元化跨地区经营,各年行业变化也很大,必然增加盈余预测的难度。因此,提出假设1:公司规模与盈余的预测精确度呈现负相关关系。

2.公司扩张(Growth)速度。从盈余的变异来看,公司的高成长性,通常会伴随大的盈余波动,因此分析师难以预测其盈余。由此可以得到假设2:公司扩张速度与盈余的预测精确度呈现负相关关系。

3.公司经营性盈余的可持续性(EarningPersistence)。净利润的不同来源部分具有不同的持续性,一般认为经营性利润(即营业利润)的持续性要高于非经营性利润(包括投资收益、补贴收入和营业外收支等)。因此,如果公司的利润总额中更多是由非经营性利润构成的,则该公司的未来盈余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更不容易预测。所以可作假设3:经营性盈余的可持续性与盈余的预测精确度呈现正相关关系。

4.公司盈余波动(EarningVariance)。公司是一个持续经营的主体,历史盈余的波动蕴含着不稳定因素,影响盈余可预测程度。公司历史盈余波动性越大,意味着未来盈余越不确定,其盈余也越难以预测。这样可以得到假设4:盈余波动与盈余的预测精确度呈现负相关关系。

5.公司受关注程度。(1)对同一公司预测的机构家数越多,说明该公司受关注的程度越高,盈余预测中所包含的信息就越多;(2)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预测值越多,估计值也将越接近期望值,预测偏差将越小。这样,众多分析师对同一公司都比较关注,就容易得出比较一致的预测意见,而该预测可能比较接近企业的实际情况,这也反映了整个市场对公司未来盈余的预期。于是可以得到假设5:预测机构家数与盈余的预测精确度呈现正相关关系。

(三)模型构建

结合以上的假设,我们建立如下多元回归方程:

PRECISION=α0+α1Scale+α2Growth+α3EP+α4EV+α5Number+ε。其中:对于Scale变量,反映的是当前信息,我们选择公司总资产规模的自然对数;公司扩张速度(Growth),反映的是未来成长信息,我们采用股本增长百分比来衡量;经营性盈余的可持续性EP(EarningPersistence),反映的是未来经营利润的可持续性信息,我们采用利润构成比重来衡量,以非营业利润与利润总额比值的绝对值来计量利润构成情况;盈余的波动程度EV(EarningVariance),反映的是历史信息,我们利用过去3年每股盈余的标准差计量;Number变量表示公司当前受财务分析师的关注程度,是当前信息,我们用同一公司盈余预测的预测机构的数量计量。

(四)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了解我国财务分析师的远期盈余预测共识的准确性,Wind资讯中包含财务分析师对未来盈余的市场共识。但由于2007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会对2007年年度会计盈余产生巨大影响,从而系统影响财务分析师的盈余预测。所以,我们选取了2004年和2005年年报后一周内35家券商(机构)财务分析师对未来盈余的市场共识作为研究对象。在当前最新可比较范围内,财务分析师市场共识的远期预测有两类:一类是预测期为1年的预测,如2004年报后对2005年度EPS的预测,以及2005年报后对2006年度EPS的预测;另一类预测是预测期为2年的预测,如2004年报后对2006年度EPS的预测。

三、描述性分析

2004年报后和2005年报后财务分析师对上市公司未来EPS的远期预测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在财务分析师平均关注程度方面:(1)预测期为一年时,即2004年年报后预测机构对617家上市公司的2005年度EPS预测,平均关注程度为8.06;2005年年报后,预测机构对481家上市公司的2006年度EPS预测,平均关注程度为11.48。(2)预测期为2年时,即预测机构在2004年报后对716家上市公司的2006年度EPS预测,平均关注程度为9.71;另外统计,发现2005年报后预测机构对573家公司的2007年度EPS预测,平均关注程度为6.78。这些说明,上市公司的未来业绩开始受到了我国财务分析师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财务分析师预测偏好方面:(1)预测期为1年时,即在2004年报后对2005年度EPS的市场共识中,预测EPS的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0.34元和0.30元,高于2005年度实际EPS的均值0.30元和中位数0.27元;在2005年报后对2006年度EPS的市场共识中,预测EPS的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0.44元和0.37元,高于2005年度实际EPS的均值0.41元和中位数0.37元。(2)预测期为2年时,即在2004年报后对2006年度EPS的市场共识中,预测EPS的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0.40元和0.33元,高于2006实际EPS的均值0.38元和中位数0.31元。上述数据说明分析师的预测,预测期不论是1年还是2年,都偏好乐观。

在财务分析师的EPS预测精确度方面:(1)在预测期为1年时,即2004年报后的对2005年度预测和2005年报后对2006年度预测精确度变量的均值分别为0.84与0.28;(2)在预测期为2年时,即2004年报后对2006年度的预测精确度变量的均值为1.26。这些资料,一方面说明我国财务分析师预测精度不高,且不稳定;另一方面说明预测期越长,精确度越低,与Kross(1990)及Dreman&Berry(1995)的结论类似。

四、回归结果分析

为了避免异常值的影响,在回归估计时剔除PRECISION>2的公司和PV>2的公司,结合回归结果来看,可将影响财务分析师远期盈余预测的因素分为两类:

1.无显著影响的因素。在对财务分析师的1年期预测模型的回归中,公司规模变量(Scale),扩张速度变量(Growth)和历史盈余波动性变量(EV)这三变量估计系数符号基本与预期符号一致,说明上市公司的规模越大,公司股本扩张越大、或历史盈余波动都可能影响财务分析师的远期盈余预测的精确度,但这些因素的影响基本不显著;而在对财务分析师的2年期预测模型的回归中,上述这三变量的估计系数符号与预期符号都相反,而且都不显著。

2.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不论是1年期预测,还是2年期的预测,盈余可持续性(EP)变量的估计系数的符号与预期符号一致,并且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在公司的利润总额中非营业利润的增加,降低了盈余的可预测性,即EP越大,预测的误差越大,预测精确度越低,与假设4一致。

不论是1年期预测,还是2年期的预测,预测机构家数(Number)变量的估计系数的符号与预期符号一致,并且都在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越多的财务分析师对同一上市公司关注,越能形成市场共识,越能降低盈余预测偏差,提高预测的精确度,与假设5一致。

五、研究结论及启示

本文使用2004年和2005年年报披露后一周内财务分析师对上市公司的未来远期盈余预测的市场共识为数据,对财务分析师的远期盈余预测的精确度及其在公司层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析师有乐观预期的偏好,远期盈余预测的偏差较大,而且预测期越长偏差越大;上市公司规模、历史盈余变动在一定时期会较显著影响财务分析师的远期盈余预测的精确性。上市公司受财务分析师的关注程度和上市公司的未来利润的可持续性两大因素,则一直显著地影响财务分析师的远期预测精度:上市公司越是受到财务分析师的关注,财务分析师越是能达成较精确的市场共识;而上市公司的未来非营业利润比重越大,财务分析师远期盈余预测的偏差越大。

通过以上研究结论,我们可得到如下启示:

1.对于国家来说,应进一步培养和发展我国的财务分析师行业,扩大财务分析师的数量,对上市公司盈余远期盈余预期,提高上市公司受关注程度,更好地融通资本市场信息。

2.对于上市公司管理当局来说,要积极主动向市场(包括财务分析师)提供信息,特别是公司经营业绩可持续性方面的信息,以削弱市场的“信息噪音”,实现滤波效应,减少公司股价的波动。

3.对于财务分析师来说,在对上市公司的远期盈余进行预测时,要有所侧重,重点关注非营业利润比重大、规模大、历史盈余波动大的公司的未来盈余,提高远期盈余预测的可靠性,更好地为投资者提供服务。

盈利能力分析论文 篇3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 盈利能力 评价指标

一、引言

盈利能力就是企业资金增值的能力,它通常体现为企业收益数额的大小与水平的高低。对于企业盈利能力的评价问题,学者们往往是基于各种模型和方法进行研究评论的,而运用层次分析法来直接研究企业盈利能力的文章并不多见。师萍(1997)运用层析分析法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发现企业的偿债能力对总体财务状况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盈利能力。蒋麟凤(2007)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企业的盈利能力对财务状况的影响最大,偿债能力次之。这些研究都是运用层次分析的方法对企业整体财务状况进行分析,但都没有直接对企业盈利能力进行具体分析与评价,文章基于层次分析法,对企业盈利能力进行了彻底剖析,从经营盈利能力、资产盈利能力、资本盈利能力和收益质量这四个方面对企业盈利能力进行分析,并对各盈利指标的权重进行科学的设置,以此来衡量与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实践价值。

二、研究设计

(一)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美国著名数学家 T. L. Satty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是将评价对象视为一个系统,通过分析该对象的性质、所包含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按照要素间相互关联程度将要素组合为不同层次,从而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系统。在每一层次按照一定准则,通过两两比较判断的方式标度定量化,形成判断矩阵。通过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以及相对应的正交化特征向量计算要素的权重,确定每一层次中要素的相对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出总目标层次的总排序。

(二)盈利能力分析指标的选择

盈利能力分析体系包括经营盈利能力分析、资产盈利能力分析、资本盈利能力分析和收益质量分析,具体由一系列反映企业盈利指标构成。

三、构建盈利能力分析指标体系

(一)构建层次结构图

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由总目标层(A)、子目标层(B)、具体指标层(C) 构成(见表1)。

(二)建立判断矩阵

请财务管理专家对两两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进行比较赋值构造判断矩阵。一般采用1-9及其倒数的评定标度来描述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见表2。

(三)计算各指标权重系数

在使用层次分析法的过程中普遍采用特征向量法来计算判断矩阵的排序向量,以确定判断矩阵各因素的权重。各指标权重系数计算过程及结果,见表3。

(四)进行一致性检验

首先,计算判断矩阵最大特征根λmax。其次,计算CI的值,CI = (λmax - n ) / ( n - 1) , CR = CI /R I(如果CR

由以上结果可得企业综合盈利能力评价模型:

Y=0.1254X1+0.3543X2+0.0654X3+0.1351X4+0.0303X5+0.0536X6+0.014X7+0.0152X8+0.08X9+0.0427X10+0.084X11

从该模型可以看出影响企业盈利能力最明显的因素是营业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和营业毛利率。

四、案例分析

通过计算中国石油公司2007-2011年的相关财务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其盈利能力做出评析。相关财务指标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见表5。

从上例可以看出,中国石油公司在2007-2011年这5年中,2007年盈利能力最强,2011年盈利能力最弱。影响企业盈利能力最明显的因素是营业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和营业毛利率,从表中数据可知,企业的营业净利率和营业毛利率逐年递减,净资产收益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成本费用利润率也逐年递减,说明该企业的成本费用逐年上升,而利润却逐年减少。说明该企业的盈利能力总体趋势是下降的,企业管理层应积极采取措施改善财务现状,扩宽产品销售渠道,提高销售收入,尽量缩减不必要的开支,开源节流,以此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避免企业陷入财务危机。

五、结论

基于层次分析法,文章对企业盈利能力进行了彻底剖析,从经营盈利能力、资产盈利能力、资本盈利能力和收益质量这四个方面对企业盈利能力进行分析,并对各盈利指标的权重进行科学的设置,以此来衡量与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实践价值,但不足之处在于现有层次分析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专家的主观评价,这将导致结果不完全可信。因此对于现有层次分析法的改进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所在。

参考文献

[1]蒋麟凤,王红英,黄小梅。层次分析法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97-103.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盈利能力分析论文 篇4

【摘要】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历史、现实与未来三方面构建了盈余持续性评价指标,并采用2003至2010年八年的面板数据对我国318家样本上市公司的盈余持续进行了分析。最终认为我国上市公司盈余持续性整体较差,只有在历史盈利、现实盈利能力以及未来盈利潜力三面表现均衡的公司才能在盈余持续性评分中胜出,同时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还可能存在盈余管理行为。

【关键词】盈余持续性;盈余质量;主成分分析法

企业的会计盈余一直是投资者关注的重要信息,它不仅体现了公司在过去一段时间的经营成果,还为预测公司未来盈利能力提供一定的依据。在关注企业盈余的时候,不仅要注重盈余的数量,更应注重盈余的质量。盈余质量体现在三个方面:盈余持续性、盈余可预测性和盈余变动性。其中盈余持续性是盈余可预测性与盈余变动性的基础,没有持续性就无法预测未来,也无法看出其中的变动状况,因此盈余持续性是衡量盈余质量的关键指标。

一、相关文献

尽管对盈余持续性的研究在国外开始的比较早(1972年),但是对它的计量确至今并未统一。目前根据所查阅的文献,有时间序列法、基本面分析、利润核心指标分析和一阶自回归模型来对其进行计量。

三、盈余持续性得分计算

在spss中,数据通过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说明适合做主成分分析,且前四个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2%。说明提取四个主成分是合理的。根据主成分得分系数矩阵,可以得到四个标准化的主成分得分表达式。设标准化的原始变量为zx1到zx10,四个主成分设为f1到f4,那么表达式为:

(二)具体分析

经计算得到盈余持续性每年得分均不小于零的公司有26家,分别为湖北宜化、美的电器、云南白药、格力电器、双汇发展、金陵药业、凯迪电力、大杨创世、恒瑞医药、安琪酵母、烟台万华、龙净环保、燕京啤酒、新兴铸管、盐湖股份、宗申动力、宇通客车、同仁堂、特变电工、云天化、重庆啤酒、兴发集团、雅戈尔、康美药业、贵州茅台和安徽合力,这些公司中至少有一半能在年盈余持续性排名前五十中上榜。可以看出这些公司大多都是在本领域具有强劲竞争力的公司,比较符合大众对企业的认知,说明本文所计算出的盈余持续性得分比较符合现实情况。但是每年盈余持续性得分前五十名排名变化比较大。这可能是由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盈余管理。某些公司为了保持上市地位,不惜采用盈余管理、粉饰报表等行为。例如可能会在当年将盈余做成负数,而在下年通过减值准备转回等方式,增加盈余数额,因此会出现某些年度盈余持续性被高估的情况。(2)数据选取问题。为了是结果更加符合现实状况,本文未剔除净利润为负数的公司。(3)市场竞争。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大多在本行业所占市场份额都较低,这就造成激烈的竞争。激烈的竞争使上市公司不能每年维持其盈余持续性,这也比较符合现实。

经过研究发现,排名靠前的公司盈余持续性得分计算指标基本均为正数,这说明它们无论是在历史盈余表现、现实盈余能力还是在未来盈余潜力上都发挥良好。排名前十的公司也均为每年盈余持续性得分为正的公司,除贵州茅台和盐湖股份以外,其他公司均不是每年盈余持续性得分最高的公司。一些在某年盈余持续性得分靠前的公司并未出现在总排行上,如中电广通在2005年盈余持续性得分最高,但其盈余持续性变异系数为-38,该公司2004年的营业收入增长率与经营净现金流量流动负债比为负数,2006年roe与每股收益又为负数,这就说明一方面该公司可能存在盈余管理行为,另一方面给也有可能是第二种情况即未剔除负净利公司的缘故。总排名中为出现该公司,说明用变异系数法解决盈余管理和数据问题带来的排名问题是可行的。

五、结论

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历史盈余状况、现实盈余能力以及未来盈利潜力三方面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持续性进行综合评价。最终得到以下几方面的结论:1)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整体盈余持续性水平偏低,且两极差异明显;2)只有在历史盈余状况、现实盈余能力以及未来盈利潜力三方面均表现良好的公司才能在盈余持续性评分中胜出,因此说明本文建立的盈余持续性得分指标是具有综合性的;3)本文还发现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可能存在盈余管理的行为。

参考文献

[1]lipe.r.the relation between stock returns and accounting earnings given alternative information[j].the accounting review.1990,65(1):45-71.

[2]sloan r g.do stock prices fully reflect information in accruals and cash flows about future earnings[j].the accounting review,1996(71):289-315.

[3]richard frankel.earnings persistence[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9(47):182-190.

[4]李卓,宋玉。股利政策、盈余持续性与信号显示[j].南开管理评论,2007(10):70-80.

[5]allan s.ashley et.executive compensation[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4(50):369-382.

[6]孙世攀。盈余持续性与公司治理实证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1(1):40-45.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12yja630012);福建省自然基金(2011j01382)。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