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好科研论文的结论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收集的怎样写好科研论文的结论5篇,欢迎阅读。

论文结论范文 篇1

文艺学研究方法论作为一门个别学科,既有与其他科学知识体系相同之点,又有自身质的规定性。

就人类的科学知识体系来说,“一般都由经验要素、理论要素和结构要素构成”[②],文艺学研究方法论知识体系也离不开这三个要素。作为文艺学研究方法论的经验要素,主要是文学工作者通过审美体验而得到的关于一切文学现象的经验材料,它构成本学科的基石。文艺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要素则产生于对经验材料的抽象,它表现为本学科的特定概念和范畴,构成文艺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体系。文艺学研究方法论的结构要素则是作为方法论的原则从文艺学知识整体性中升华出来的,用以揭示文艺学的内容、属性和规律的手段和方式。因此知识体系的结构要素就是方法论。

文艺学研究方法论的结构要素与理论要素和经验要素不同,它不是明显存在,而是蕴含在其他要素之中。从形式上看,它不是形,不实在,似乎无法抽象出来,构成独立的研究对象。其实在考察了文艺学研究的历史之后,人们会惊奇地发现:文艺学流派林立,学说繁杂,分支众多。这种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的根源之一,就在于各流派方法论的不同。柏拉图以“直观的甚至神秘的哲学思辨方法”开创了哲学美学(其中也包括文艺学)。亚里士多德以自然科学方法、社会科学方法、演绎法建立了自己的美学体系,影响了西欧文坛两千多年。19世纪泰纳以社会学方法建立了实证主义社会学流派。19世纪末叶德国美学家费希纳运用心理学实验方法创立了实验美学。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西方出现的精神分析、语义分析美学、结构主义、接受美学等,无不与它们的世界观、方法论和逻辑起点有关。可见,从某种意义上说,“一种方法论的确立,往往意味着一个新的学派的崛起”。[③]

为什么方法论能够成为流派的标志?这是因为结构要素是一定文艺学流派的叙述原则,是文艺学内容各子系统和要素之间联系的方式。当代科学表明,系统是要素与要素之间关系的集合,确定一个系统的质由要素和要素连接的方式——结构所决定。因此结构要素就能确定流派的性质。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体系的结构要素虽不具形,只要有客观性,有独立的价值,我们就能够运用科学的抽象方法将它抽象出来,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建立一门崭新的学科,与文艺学的其他门类,如文学史、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并列。因此,文艺学的结构要素——方法完全能够成为文艺学研究方法论的研究对象。

二文艺学研究方法论的内容

文艺学研究方法论的内容包括本学科的指导思想,研究对象,学科地位,学科根据,各层次研究方法的特征、功能、价值以及它们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问题。

三文艺学研究方法论的指导思想

文艺学研究方法论的指导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哲学世界观,为文艺学研究方法论提供原则、出发点和理论基础,集中表现在本体论问题上。车尔尼雪夫斯基早就指出:“美学观念上的不同,只是整个思想方法的哲学基础不同的结果。”[④]哲学基础决定文学观念,文学观念又制约和影响研究方法。历史上各文艺学流派所采用的方法,无不与其奉行的哲学有关。泰纳的社会历史方法出自实证主义;风靡一时的接受美学,其思想渊源是现代阐释学,其理论动力导源于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18和19世纪发展起来的历史归纳法,与旧唯物主义机械论有关;现象描述法是18世纪经验主义哲学的产物;精神分析法导源于弗洛伊德心理学,直接与非理性哲学相联系,如此等等,都说明了方法论与哲学世界观的密切联系。因此我们在探寻方法的时候,切记一切研究方法手段、认识工具都是从“研究文学本体的成功经验中归纳总结出来的,那种拘泥于封闭的先验框架里作抽象思辨而产生的方法”,是没有活力的。

我们说哲学的世界观指导和制约研究方法,并不等于代替具体学科的研究方法。“文艺学这门科学的方法论同一般的科学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不同的地方,不仅在于它把初始的哲学原则具体化了,而且[⑤]在于它包括了特殊的方法”。[⑥]文艺学作为一门独立的个别学科,有适应自己对象特点的个别学科的研究方法,还有从其他学科移植过来的研究方法,这些都是辩证唯物主义所代替不了的。

四文艺学研究方法论的分类

文艺学方法论是“诸种研究方法的手段的学说化的理论”,它本身就是一个多层次的结构系统。面对如此众多的研究方法,如何确定它们的层次地位,这涉及到分类标准问题。到目前为止,分类标准不一,有的则从历史角度,有的从功能价值角度,有的从适应的普遍性范围及程度的角度。从功能价值与适应范围及程度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分类,大致可以分4个层次:

(一)哲学方法

哲学方法处于方法论系统的最高层次,它适应一切科学,“表现为一种思维定势和原则,对文艺学方法论体系的整体性有规定作用”。[⑦]车尔尼雪夫斯基早就指出:“美学观念上的不同,只是整个思想方法的哲学基础不同的结果。”[⑧]哲学基础决定文学观念,文学观念又制约和影响研究方法。历史上形成的各种方法都与其奉行的哲学有关。比如泰纳的社会历史方法之于实证主义哲学;接受美学之于现代阐释学、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历史归纳之于机械唯物主义;现象描述法之于18世纪的经验主义哲学;精神分析方法之于非理性哲学等等,都被某种哲学所设定,都与其相应的哲学遥相呼应。但是方法论有其相对独立性,并不与哲学等同划一。哲学对方法论的作用只表现为一种指导和制约的作用,绝不能取而代之,它必须通过个别学科的研究方法加以具体化,才能够与各研究方法同文共轨、同条共贯、行之有效。钱学森同志曾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一般方法、各门学科的具体方法之间的关系做过精辟的分析。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指导各门学科,但这种指导既不是取而代之,又不是风马牛不相及,而是通过一般研究方法这个中介起作用。比如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自然辩证法去指导、联系自然科学;通过历史唯物主义指导联系社会科学;通过数学哲学指导联系数学科学;通过系统论方法去指导联系系统科学;通过认识论去指导联系思维科学;通过人天观去指导联系人体科学;通过军事哲学去指导联系军事科学;通过美学去指导联系文艺理论;通过社会论去指导和联系行为科学。一般研究方法“可以使低层次的具体科学方法论得到拓展、深化和提高,进一步密切相互之间更广阔、更多方面的联系,又有可能使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方法论充实、丰富和发展”[⑨]。同时保证了哲学方法论指导作用的正确实施。

总之,各种研究方法离不开特定的哲学原则的指导与制约,又不能为它所代替。正确的哲学原则确保各种方法的先进性、合理性,先进的科学方法又可以深化、丰富一定的哲学。我们切不可将哲学方法与其他方法对立起来。其实,任何“对立”的做法在实践上都是行不通的。

(二)一般研究方法

一般研究方法是能为多种学科所采用,处于中介环节的研究方法。它处于方法论系统的第二层次,主要包括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逻辑思维方法。

(三)特殊研究方法

特殊研究方法亦称具体方法。它是某一学科特有的研究方法,或者是某一学科从某种角度的研究方法。特殊方法取决于该门学科对象的特殊性,表现为“对文学的切入视角,一般都成为特定的文学流派”[⑩]。特殊研究方法包括:运用于美学的美学方法;由文学心理学派生的文艺心理学方法;由文学信息属性衍生出来的符号学方法、语义学方法;由文艺价值分化出来的艺术价值方法;由读者所决定的接受美学方法等等。

(四)具体的研究手段

具体的研究手段严格说不属于方法,而是组织加工材料的科学方式、技术措施,是属于方法论的工艺部分,或者是科学本身的研究手段。具体的研究手段能为不同方法论的流派共同运用。比如定量和定性、观察和实验、调查、统计、模式化、比较法等等。

上述划分是就整个方法论的结构体系而言。文艺学的方法论体系的划分在参照上述原则的基础上,又有其独特性。

文艺学研究方法与文艺研究的对象有紧密的关系,特定的研究对象要求特定的研究方法。从文艺学研究的历史看,流派林立、方法纷呈,似乎无迹可迹,但用美国学者M·H艾布拉姆斯的“作品、艺术家、宇宙、读者”四要素论来衡量,发现各种方法的产生都与研究对象的转移有关。而对象的转移,无论是按照下列哪种模式,如艾布拉姆斯的模式,刘若愚的模式,或叶维廉的图式(图缺),都无法超出“作品、作家、读者和宇宙”四个重心。所以以作家为重心的研究,就诞生诸如传记研究方法、各种文艺心理学方法(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荣格的原型研究方法等);以作品为本体的研究,就产生了诸如符号学方法、形式主义方法、新批评方法、结构主义方法、叙述学方法、现象学方法等等;以读者为研究重心相应出现了文艺现象学方法、文艺阐释学方法、接受美学方法等等;以宇宙和社会为中心的研究形成了社会历史方法、社会学方法、新历史主义方法、解构主义文化美学方法、文化学方法等等。

文艺研究方法本身多姿多彩、丰富多样,像天上的星河灿烂,但又都遵循宇宙原动力,星罗棋布,各在其位,各行其职。文艺学研究方法随文学艺术大系统中子系统的不断被发现、被认识,必将呈现出一幅立体多样、变化无穷的动态发展景观。

[①]陈晋:《文艺学方法的一些基本问题辨析》,《语文导报》,1985

[②]李武:《社会学的方法论与社会学的发展》,《新华文摘》,1985年第3期

[③]陆海林:《方法论放谈》,《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第7卷,第44页,文化艺术出版社,1986

[④][俄]车尔尼雪夫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选集》上卷,第167页,三联书店,1958

[⑤][苏]布什明:《文学的方法论问题》,《国外社会科学》,1982年第2期

[⑥][苏]布什明:《文学的方法论问题》,《国外社会科学》,1982年第2期

[⑦]陈晋:《文艺学方法的一些基本问题辨析》,《语文导报》,1985

[⑧]《车尔尼雪夫斯基选集》上卷,第167页,三联书店,1958

怎样写好科研论文的结论 篇2

摘 要: 结论是一篇论文的收束部分,是以研究成果和讨论为前提,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和论证所得出的最后结论。本文采用对比分析方法,从如何写好结论部分、写好结论部分应注意的问题和举出具体的例子对结论和结语的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和结语的比例,把论文的结论部分写好。

关键词: 科研论文 结论 结语

古人说:“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结论在一篇论文中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写好结论,应该注意两点:第一,要使结论部分真正起到收束全文的作用,一般不要提出新的观点或材料;第二,结论的语言要简洁有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另外,还要避免两种错误:一是草草收尾,不当止而止;二是画蛇添足,当止而不止。

一、如何写好结论

结论的任务是精炼表达在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的基础上,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而得出的富有创造性、指导性、经验性的结果。它以自身的条理性、明确性、客观性反映了论文或研究成果的价值。结论与引言相呼应,同摘要一样可为读者和二次文献作者提供依据。结论的内容不是对研究结果的简单重复,而是对研究结果更深入一步的认识,是从正文部分的全部内容出发,并涉及引言的部分内容,经过判断、归纳、推理等过程而得到的新的总观点。主要包括:

(1)本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得出了什么规律性的东西,解决了什么理论或实际问题;对论文创新内容的概括,措辞要准确、严谨,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辞。不用“大概”、“也许”、“可能是”这类词,以免使人有似是而非的感觉,从而怀疑论文的真正价值。

(2)对前人有关问题的看法作了哪些检验?哪些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哪些不一致?作者作了哪些修正、补充、发展或否定?

(3)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或遗留问题。如是否存在例外情况或本论文尚难以解释或解决的问题,也可提出进一步研究本课题的建议。

对于某一篇论文的“结论”,上述要点(1)是必须的,而(2)和(3)则视论文的具体内容可以有,也可以没有;如果不能导出结论,也可以没有结论而进行必要的讨论。

二、写好结论需注意的问题

结论段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应提供明确、具体的定性和定量的信息。对要点要具体表述,不能用抽象和笼统的语言。可读性要强,如一般不用量符号,而宜用量名称。行文要简短,不再展开论述,不对论文中各段的小结作简单重复。

研究成果或论文的真正价值是通过具体“结论”来体现的,所以结论段也不宜用如“本研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本研究结果属国内首创”、“本研究结果填补了国内空白”这一类语句来作自我评价

结论中出现的问题不太多,不过精彩的结论也不多。但必须注意的是不能出现下列情况:一是避免简单运用Word等文字处理软件的“复制”、“粘贴”的功能,否则论文正文、引言、摘要中的一些话就会被拷贝到结论中,还没看到结论就知道结论说什么,这样的结论已经没味了;二是避免正文中根本未涉及的问题在结论中突然冒了出来;三是避免自相矛盾的情况出现,如有的论文的结论把文章中的论述观点部分或全部了。

写好结论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研究的外在效度(内在效度应先确定好),讨论结果的普遍性,有逻辑地扩展外在效度,为了使结论普遍化,应考虑到所有可能的合理例证。

(2)注意结果的意义,而不是结果本身。

(3)如果包含的理论已经存在或者是新的理论已经产生,要清楚地表明结果与理论之间的一致性。

(4)寻求研究结果与其他相似研究结果之间的不一致性,并且解释这些相似性如何能在这个领域内扩展研究的外在效度。

(5)寻求研究结果与其他相似研究结果之间的不一致,弄清可能导致这种不一致的原因。

三、结论和结语的对比

按《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结论”是:(1)从前提推论出来的判断;(2)对人或事物所下的最后的论断。

“结论”的英文是conclusion。在科技论文中,结论是在理论论证、数理推导、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所取得结果的基础上,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而得出的创新性、指导性、客观性、普遍性的论断和对结果的说明或认识等。笔者对采用“结论”作结的论文及结论本身内容进行了具体分析,发现具有如下特征:

(1)研究报告类、试验研究类、理论推导类等论文以“结论”作结束部分的居多。

(2)“结论”之前的章节内容通常是“结果分析或讨论”。

(3)较多地采用分条编序号的格式表述,语句严谨,概括简明,传达信息具体而确定,或定性或定量。

(4)主要是客观地表述重要的创新性研究成果所揭示的原理及其普遍性,语气表达的客观性较强。

按《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结语”(即“结束语”)是指文章或正式讲话末了带有总结性的一段话。“结语”的英文是concluding remarks。结语作为全篇文章的结束部分,主要考虑的是文章结构和内容的完整性。在结构上,结语可以与开头的引言相呼应,主要表达的是有关全文主要内容的总结性、概括性话语。结语并不能代替学术研究最终得到的结论,笔者对采用“结语”作结尾的论文及结语本身所表达的内容进行分析,发现它具有如下特征:

(1)专题论述类、综合论述类论文且论文的篇幅较长时,采用“结语”作结束部分的居多。

(2)试验研究类论文也有以结语作结的,主要是因为“结论”内容已在“结果与讨论”中表述,或研究结果确实未导出明确的结论,只进行了必要的讨论。

(3)结语一般不分条表述,一般没有传达定量信息。

(4)结语内容较宽泛,是对全篇文章的总结性、概括性表述或进一步说明。其作用表现在:再次点明论题,概括本文主要内容和研究结果,指出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或局限性,提出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或指明研究的方向,阐明论题及研究结果的价值、意义和应用前景,对有关建议以及对相关内容的补充说明,等等。结语语气表达的客观性较结论弱,主观性较结论强。

四、小结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应该明白如何写好科研论文的结论部分和写好科研论文结论部分应该注意的问题,分清什么时候该用结论,什么时候该用结语等相关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参考文献

[1]祁振声,杨华生。结论在科技论文的必要性及其误区。中华实验外科杂志,1999.5.

[2]朱大明。科技论文结论与结语的对比分析。编辑学报,2006.4.

[3]于海,王巍。科技论文结论存在的问题及正确表述。辽宁师专学报,2008.

[4]黄松,李天恒。应执行有关论文“结论”部分的撰写标准。科技与出版,2005.6.

[5]田美娥。科技论文引言与结论的写作。西安石油大学学报,2008.5.

[6]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出版,2005.

论文的结论 篇3

记得刚上完这门课的时候教师就布置了作业,要求我们就论文板块的某个方面去写心得,当时我就问我旁边的同学,你学到了什么很多人迷茫了,上完了这门课不明白讲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我个人的实际情景有点不一样的,虽然说论文课忘了很多,可是还是有一些收获的,起码自我以后在写毕业论文时候,明白要在资料与格式这两大方面抓好,这十分重要。写一篇好的毕业论文的确不容易,我们必须要认真对待。

刚开始的第一节课是张教师给我们上课的,教师谈及论文写作,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多次强调论文的格式。的确,先不说我们的资料是否新鲜,观点是否创新,建言献策是否有建树,但论文格式的要求是基本的要求,是每个同学都能够做好的。这些基本的格式我们要做好弄好,基本的东西没做好,留给指导教师给你做,这适宜吗虽然说今日应对的是一篇本科论文,可是可能明天也许你就会因为这种不认真的态度而错失很多很好的工作机会。细节决定成败,虽然这是一句话很俗套并且老生常谈,可是十分有理。

其次是教师强调的选题,论文写作的成败,关键还在于选题。课上教师花了很多的时间给大家讲了选题的问题。教师说我们在选题的时候从现实的弊端中选题,学习了专业知识,不能仅停留在书本上和理论上,还要下一番功夫,理论联系实际,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去寻找和解决工作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尽量选择自我有较强的兴趣、并且平时有所思考、有所积累的比较熟悉的课题,能够保证选题后写作的可行性。并且范围要尽量小一点,要不就会显得没有什么资料,给人很空的感觉。选题要求学生注重平时积累,博览群书,并要长期的思考。另外注重对自我的跨学科知识的培养,以使自我能从更多的角度看问题,视野更开阔。教师还给我们举了好多的例子来说明,我倒是有一些自我的切身体会。选题就是要发现值得做课题研究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有问题意识。确定论文的题目不可能靠临时抱佛脚,这项工作必须要放在平时。

记得在某一节课上教师给我们点评了一些师兄师姐的毕业论文,印象中听到教师批评的声音较多,赞许的话有,可是相对来说是比较少的。教师是一个会说真话有要求的人,教师的评价是中肯的。教师给我们看了一些师兄师姐的论文,在某些论文里,很多同学都能够看出挺多问题的。论文太难令人信服,文章太苍白了。论文最终是文献,文献资料来源太少,缺少精确。有的甚至来源我们教材,这是不太可取的。在此,教师强调论文的参考文献很重要,想写好一篇论文,必须要广泛地阅读很多的文献资料。

还有就是关于论文写作的态度问题,当下社会抄袭之风似乎盛行得很。在这样一个急功近利的时代,所谓的“学术抄袭”好像四处都能够寻找到适合它滋生的环境。而我们呢,对这类现象自然是会嗤之以鼻,然而见多了,也就见怪不怪了。其实,我们在这课之前也写过论文,自我能够扣心自问,有多少的资料是借鉴了别人的。所以在上课时,教师也反复的强调,当我们自我进行论文写作时,要时刻提醒自我,千万不能够“犯规”,要靠自我的真本事。

总之,在这门课里能够学到挺多东西的,尤其在上课时我们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学识渊博,可是教师对学生不骄不纵,低调的为人处事和谦虚认真的态度让我打心底去尊敬他。同时也想到了我们身边有些人吧,学识甚少、眼光短浅,还骄傲自大,把自我摆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事实上,在这个世界中,我们每个人都是那么的渺小,有什么值得你去异常骄傲的所以我们都应当把自我的姿态放低,不懂就问,要多向身边的人学习,这样貌你才能提高得更快!

论文的结论 篇4

这次的毕业设计做的不是很好,提交完论文后,仍觉得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对于论文能不能最终透过,我心里也没底,下方来对毕设总结一下:

1。快速入题。

拿到毕设题目要尽快把自我的蓝图勾画出来,不能走一步算一步,务必把整体把握好。而我的这次毕设,都过了很长时光才明白自我要做什么。

2。频繁与导师讨论。有问题多问导师,不能自我闷头做,方向偏了仍不明白,多把自我的想法和思路告诉教师。

3。软件的学习。必须要边做边学软件,千万不能在做毕设期间,拿着本软件教程从第一页开始看,这样效率最低了,最好是根据已有论文资料中提到的软件用途,有针对性的学。包括毕设前期读文献资料,也不能闷头读,要与毕设紧密联系起来,最好是边做边读,有针对性的读。

4。越挫越勇。做毕设,常常感觉到这句话:“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通常,必须是有解决的办法,只是由于文献查的不够,或是少了那点灵感。

5。不能脱离实际。做的毕设要有好处,不能浮在上方,要让自我满意。

6。越来越紧的状态,尤其是最终的那几天。毕设越到最终阶段,越要有毅力和状态,不能前紧后松,觉得前面做了不少,后面能够放松了。论文提交的前几天,要不厌其烦的检查论文,包括资料,格式等。本次毕设,论文已经打印了,竟然发现有几页没有两端对齐,又去重新打印。最好是一项一项的检查:图、表、公式、字体、行距、对齐。整体上一项一项检查,确保万无一失。

论文的结论 篇5

【1】 Chittaranjan Andrade, How to write a good abstractfor a scientific paper or conference J Psychiatry2011;53:172-5.

【2】 How to Write an Abstract

【3】PhilipKoopman, How to Writean Abstract,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October, 1997,

第二部分,如何写摘要

1. 摘要的长短

2011年发表在一份物理学杂志的论文(J Phys A, vol 44, 492001, 2011)的摘要只有区区两个单词(Probably not)。

虽然有一些期刊的摘要可以分成几段,大多数期刊的摘要只是一个段落(one paragraph)。以英语写成的标准的学术文献的一个段落一般有100到200个单词(word),因此,一般的摘要也应该在100个单词以上。

如果按要求将摘要的五个要素清晰地放在摘要中,那么一篇英文论文的摘要一般会有200到250个单词【1】。【1】Chittaranjan Andrade, How to write a good abstract for a scientific paper or conference J Psychiatry 2011;53:172-5.由于一个英文单词(word)可能对应一到多个汉字,因此按字数,中文摘要可能更长一些。第2节给出的摘要,原英文是168个单词,翻译成中文后,是383个汉字。

2. 举例:五要素如何放入摘要中

以下是《自然》期刊的文章【2】的摘要,在每一部分的起始位置,在括号里注明了该部分属于五个要素中的哪一个或几个:【2】Pinar Akcakaya et al, NATURE, Vol 561, pp 416–419 (2018)

可见,五个要素并不一定完全按动机、问题陈述、方法、结果和结论这样的前后顺序在摘要中出现,几个要素可以出现在一句话中,如上面摘要中的方法和结果同在一段之中。菲利普•库普曼教授提到【3】:【3】Philip Koopman, How to Writean Abstract,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Oct 1997.

如果问题显然不有趣,那么最好把动机放在第一位;但是,如果你的工作是在一个被广泛认为重要的问题上不断取得进展,那么最好先把问题陈述放在前面,指出你要解决的是更大问题的哪一部分。

3. 大学写作中心推荐的优秀摘要

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写作中心列举了肯珀—纳普遗赠委员会提供的优秀摘要【4】。

【4】https://writing. wisc. edu/ Handbook/ presentations_ abstracts_

这些摘要由一系列不同学科的高水平本科生撰写。以下是其中两个例子。为了不丢失原意,这里只提供原文。

人文科学摘要举例

自然科学摘要举例

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写作中心提供了更多的风格不一的摘要,这些风格的多样性来源于不同学科在摘要中强调的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的程度存在差异。

4. 要点总结

摘要的长度与读者对象有关,也与文章包含的内容多少有关。如果文章面对的是普通读者,或者包含的问题、方法、结果和结论均比较新颖,那么摘要可能较长。摘要需要一目了然地包含五个要素(动机、问题陈述、方法、结果和结论)。如果论文涉及的问题很重大,可将陈述放在动机前面。不同学科的摘要强调的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的程度可能不一样。除此之外,一些期刊可能对摘要写法有特别规定,见第三部分。第三部分,一些期刊的特殊规定举例《自然》周刊是一份大众读物,对摘要要求高,对初始投稿的摘要和录用后的论文的摘要都有规定。初始投稿的摘要要求比较简短【1】:【1】http://www.uthors/initial-submission

Provide a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the topic and a brief non-technical summary of your main results and their implication(提供主题的一般性介绍,以及主要结果及其含义的简短且非技术性总结)。录用后,对摘要要求规定更详细,且与其中的论文类型有关【2】。【2】http://www.uthors/formatting-guide 例如,《自然》的论文(article)对摘要是这样要求的:

Articles have a summary, separate from the main text, of up to 150 words, which does not have references, and does not contain numbers, abbreviations, acronyms or measurements unless essential. It is aimed at readers outside the discipline. This summary contains a paragraph (2-3 sentences) of basic-level introduction to the field; a brief account of the background and rationale of the work; a statement of the main conclusions (introduced by the phrase 'Here we show' or its equivalent); and finally, 2-3 sentences putting the main findings into general context so it is clear how the results described in the paper have moved the field forwards.

《自然》的通信(Letters)论文则要求摘要有基本介绍(basic Introduction)、较为详细的背景(background)、一般问题陈述、主要结果、意义(context)和远景(perspective)。

《自然》评论类论文摘要模板【2】

《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对摘要的规定则很简短【3】:There must be an abstract of no more than 600 characters, including spaces, which should be self-contained (no footnotes) for use in abstracting journals and databases. Comments and Replies should not include an abstract(必须有不超过600个字符的摘要,包括空格,该摘要应该是独立的(没有脚注),用于摘要期刊和数据库。评论和答复这两种类型的文章不需要摘要)。【3】http://fo/《PLOS one》的摘要格式中,明确包含了背景(background)、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和结论(conclusions)四个段落。图2是该期刊上一篇文章的摘要【4】:【4】PLoSONE doi:

图2 《Plos one》摘要举例【4】航空航天领域《AIAAJournal》有关摘要的指南包括总则、摘要内容和摘要长度【5】:【5】http://www.p/#Abstract

要点建议: 菲利普•库普曼教授认为,如果想吸引人们阅读你的文章,那么写一份有效的摘要是一项艰巨的工作【6】。【6】 Philip Koopman, Howto Writean Abstract,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October, 1997如同维基为什么提到的【7】:在你把细节写下来之后,剩下的就是将它正确的格式化。因为摘要只是对你已经完成的工作的总结,所以很容易完成!【7】 http://www.stract在投稿前,仔细阅读所选期刊对摘要有何要求,并至少阅读该期刊一整期的论文摘要,供模仿。这样,写摘要就会相对容易些,对照指南和范本,写摘要就简如填空。

第四部分,学位论文摘要

1、引言

2、博士论文摘要要求

1) 充分理解学位论文摘要的作用与特点:

摘要是学位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评阅人最先会阅读论文摘要,为了得到好的预期,需要写好摘要。

摘要是全文的总结,以高度浓缩的形式呈现了你工作的所有主要元素。摘要通常作为一个独立的文本,与论文标题一起起作用。在一些学位论文检索系统中,只出现摘要。在论文答辩公告中,可能会写上摘要。那些不来参加答辩和不会阅读全文的人,从这个摘要中可能了解到了你的工作。摘要不能简单看成序言和前言,如果没有足够的空间写上论文全文,那么摘要能起到替代全文的作用。

2) 摘要需要兼顾长度限定和内容构成:

学位论文摘要一般有长度限制。例如,提交给加拿大国家档案馆的摘要,硕士论文是150个单词,博士论文是350个单词(各大学对摘要长度一般也有规定)。为了保持视觉上的连贯性,博士论文的摘要一般要求限制在一个双倍行距的页面上,尽量不要跨两页。

摘要虽然是抽象的结构,但应反映整个论文的结构,并且应该代表全文的所有的主要元素。例如,如果你的博士论文有导论、文献回顾、方法、结果和结论共五章,那么在摘要中应该分配一个或者多个句子来总结每一章。在摘要的最前面明确指定你的研究问题(即问题陈述,problem statement)。正如论文本身一样,你的研究问题对于确保摘要的连贯性和逻辑结构至关重要。它们形成了其他元素附着的骨架。 在摘要中只有提到一到三个问题的空间。如果在你的论文中有超过三个主要的研究问题,你应该考虑通过将一些问题降低到附属地位来调整它们。(比如说,博士论文解决了六个问题,那么可以突出三个问题,而另外三个问题降至附属地位来介绍)。

3) 摘要需要突出研究结果(results)和结论(conclusions):

摘要中最常见的错误是没有给出结果。

如同论文本身,论文摘要的主要功能不是告诉读者你做了什么,而是告诉他们你发现了什么。其他信息,如你的研究方法(method),主要是为了支持你对你的结果提出的要求。 摘要的后半部分(大致占一半的篇幅)应该致力于总结和解释你的结果 (指出有什么价值)。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