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论文【精选5篇】

自我鉴定是个人在一个阶段对自己的学习或工作生活的自我总结,自我鉴定可以让我们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认知,因此我们是时候回头做好总结。你所见过的自我鉴定应该是什么样的?这里是整理的大学生论文【精选5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大学生毕业论文 篇1

摘要:

市场营销学作为应用型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综合能力,正确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通过教学方式的创新,激发、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生自主参与意识,从而提高课堂质量及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市场营销学;教学方法;学习热情

在现实教学过程中,老师不能将自己简单的摆在一个传授知识的位置,将知识点讲完就了事,教师应该起到引导、组织学生学习和思考问题的作用。在课堂上,老师应多和学生互动,有互动的学习才有乐趣。老师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寻根究底的学习精神和能力。在教授市场营销课程时,老师的课程设计必须具备理论性和实效性相结合的特点。并要重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教学中要通过实践和理论相结合锻炼学生,帮助其掌握相关知识。最后还要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从而提高营销教学的现实意义。

一、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中国以往的传统课堂中的教学中多是通过粉笔和黑板板书的方式,而老师的教学方法也多是填鸭式教学,也就是老师作为课堂的主体,多数时间都是老师单方面的向学生传授知识,而课堂上真正留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很少,学生受老师主观影响很大。在少量的课堂活动环节中,也是以老师为主,学生的思维都是随着老师走,学生都是习惯性的接受老师的观点,而缺乏自主思考。而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其教学内容多是围绕课文的知识点,不能有效的跟上社会的新思想,也比较缺乏实践性。在课堂上老师过度掌握主动权,不利于学生创新发展。老师不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启发,而学生又习惯于被动接受,从而懒于自己思考分析,结果导致教学成效质量不高。这些种种问题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既没有掌握市场营销课的理论知识,也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操训练。所以他们学到的一些皮毛知识不能适应相应的岗位要求。比如在讲企业定价策略时,我带了学生到一些知名的商场和超市去实地参观学习,让学生结合实际来真正理解企业定价策略在实践中的运用,让学生的学习可以挣脱教室这个单一模式的束缚,在更广阔的社会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阔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老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思考和探索。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能像做任务似的不停讲课,还要学会做一个学生思想的引导者,要多去倾听学生的观点,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去思考和探索。通过案例教学的授课方式,可以帮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开发学生的潜能,在学生的相互合作的过程中,还可以帮助学生发挥自我优势和培养团队意思。让学生可以很好的适应群体生活。

二、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对于老师来说教学方法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掌握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分析法、图片视频展示法和情景模拟法等寓教于乐,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

1、案例教学法

所谓的案例教学就是老师通过在课堂上想学生展示实际案例,让学生去学习特讨论,并从中获得启发和收获。这一种教学方法中的所涉及的两个重点,一是学生可以和老师一起讨论分析相关复杂问题;二是讨论的形式不固定可自行选择。可以是个别探讨、小组讨论,也可以是班级集体讨论。在案例教学中案例是教学内容的基础,老师主要通过案例来向学生讲解相关现实问题,从而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老师在授课时要有意识的去带领学生思考,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比利于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能力。

2、图片视频展示法

图片视频展示法就是老师在讲到某个知识点时,要收集相关图片视频资料来辅助学生学习。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通过视觉直接观察,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趣味,深入浅出使学生轻而易举地掌握知识,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图片或视频,组织学生观看、分析、解决问题。在图片视频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分析,结合图片和视频来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并提高自我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3、情景模拟法

情景模拟有着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特殊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教、学、练、考的模式,实现学科综合。所谓的情景模拟教学法就是要学生在课堂上模拟企业的营销活动,这种通过活动模拟的方式可以为学生一种真实感和临场感。通过实战演练可以让学生将所学到的市场营销知识运用到模拟营销活动中去,可以让学生对市场的运转有相对比较直观的认识,可以帮助学生在操作中掌握知识点,和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当老师讲到促销策略的相关知识点时,老师可以围绕这些知识点编制一个营销活动的模拟场景,让学生进行分组竞争,在活动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可以学习在应对不同的销售情况是该如何应对。通过模拟活动的方式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有趣。

三、合理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几年来都一直使用一份教案,应该要跟上社会的发展,及时的更新教材内容。根据实际需求设计教学环节,把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做有效的结合。老师在做教案时一定要对自己的教学步骤、内容和方法手段做好科学合理的设计,有一份科学有效的教案,再加上合理上课,可以帮助更好的学习,和提高教学质量。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巧妙设计导入环节,抓住学生的心,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比如,在导入方面设置悬念、让学生存有探究之心,让学生先在主观上不排次,以下的学习开展才会更顺利。

主体的学习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不同的教学内容,其主体的教学设计各不相同,但不论是什么样的主体教学都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参与,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知识的强烈欲望。最后,教师还要开展适度不效的评价。通过对学生的完成任务、课堂情况、存在问题等情况做出评价,培养学生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励他们不断进步

大学生地理论文 篇2

摘要:

地理学主要关注陆地表层自然和人文要素的空间分异规律研究,针对这一复杂系统的不同问题应该选择不同的研究方式。本文在思考以往地理学研究方式的基础上,将地理学研究范式概括为:地理经验科学研究范式、地理实证科学研究范式、地理系统科学研究范式和地理大数据研究范式。对不同地理科学问题应选取不同的范式加以研究,对有些复杂科学问题应采用多种研究范式加以解决。

1 引言

科学研究范式是开展科学研究、建立科学体系、运用科学思想的坐标、参照系与基本方式,是科学体系的基本模式、基本结构与基本功能。它是常规科学所赖以运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是从事某一科学的研究群体所共同遵从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简而言之,研究范式就是科学群体在开展特定的领域研究时所共同遵守的准则。

学科是科学发展过程中不断深化的产物,是人类知识体系中的基本单元。作为一个成熟的学科应具备明确的研究对象、基本的理论、技术和方法体系,地理研究范式则是地理学科与不同哲学思维所结合的产物。

地理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主要关注陆地表层环境要素多时空尺度分异规律;既关注自然要素也关注人文要素;既关注空间过程也关注时间过程;既关注局地尺度也关注全球尺度;既关注格局也关注过程和机制。由此不难看出,地理学是一门内容涉猎广泛、问题类型多样的学科。当今地理学处于多种研究范式并存的状态,在实际研究工作中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根据地理学的研究目的、理论假设和方法论特点,可将地理学研究范式划为经验科学范式、实证科学范式、系统科学范式和大数据研究范式。每一种研究范式都有各自的数据需求、分析原理、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可综合归纳出如下主要特点。

2 地理经验科学研究范式

“经验”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人类认识的开端。因此,基于经验的认识是由表观而直接的大量事实的积累而产生。因此,基于经验认识总结的规律缺乏深层次的理论解释。

地理学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可以追溯到郦道元《水经注》出品的年代。当时的地理学还不具备自然科学的实验特征,以自然和人文现象记述、地方志等特有的文学、历史形态而存在。作为对自然事物、人文现象的描述,通过大量事实的直观感受、累积,总结形成对地理区域的认识。古往今来,这种思维方式一直存在着,而且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地理学的重要学科任务之一是刻画地理空间的差异性,因此,基于经验科学的地理研究范式具备独特的研究特点。地理经验科学研究范式的内在假设是地理空间绝对的差异性,这是地理分异的基础,也是地理学科存在的必要条件;同时地理空间存在相对的近似性,这是地理分区的基础,也为地理学科的存在提供了可能。

多年来,基于经验科学的地理学以刻画区域要素和区域差异为目标,根据大量的自然和人文要素的空间特征,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定义了地理区域划分的指标体系。在实现上述目标时,基于经验科学的地理学采用野外调查、实地测量、多比例尺制图等方法,所使用的数据种类相对简单,数量相对稀少。从中、宏观尺度上分析了地理区域的时空差异,建立了地理地带性规律和地理区划的规则。考虑到现代地理学发展的需求,基于经验科学的地理学在针对小尺度地理现象的描述与解释方面存在相对的局限性。

3 地理实证科学研究范式

“实证”是指通过实际亲历的证明,证据确凿的验证。实证研究是通过实验观测的数据和实际研究的手段来总结一般性结论,并要求这种结论在相同条件下具有可重复性。这是一种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事物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

地理客观事实告诉我们,地理区域存在着绝对差异。一个区域的特征、状态、过程和形成机制无法在另外一个区域得到完全的重复验证,这给实证研究理论假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了证明其存在,同时证明其存在的本质,实证科学的地理学目的是力求科学准确刻画地理要素的空间格局与时空变化特征,并探求其动力学解释。但由于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多种多样,其格局、过程及变化机制的解释具有多解性,因此实现其目的的难度非常之大,一般采用动力学和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加以解决。基于实证的地理学研究范式的理论假设为自然地理要素时空变化过程基本遵守物质能量守恒定律。在此基础上,通过经典物理学的方法刻画地理要素的演变。在刻画人文要素时,其假设人文要素之间、人文要素与自然要素之间存在固有的本质联系,并选择恰当的统计学方法加以解决。地理实证科学研究范式特征为:通过实验获取相对准确的数据,利用其刻画地理事实过程从而减少偏差;通过动力学、统计学的方法,构建逻辑科学、参数适合的模型,实现模拟结果的真实逼近;在此基础上,实现中观、宏观尺度区域差异和区域联系的本质解释,进而理解地理要素时空演化的动力学驱动过程。

4 地理系统科学研究范式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WWW.BAIHUAWEN.com〉有机整体。系统不仅是具有层次的有机整体,还是从属于更大系统的组分。地理学关注陆地表层自然和人文要素的研究,这些具有地理空间属性的自然和人文要素可视为系统的组成部分。毋庸置疑,它们具有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属性特征。同时,不同地理尺度的有机整体构成了陆地表层系统的层次结构。从系统的理念出发,研究陆地表层复杂系统的行为特征、演化规律、功能结构是基于系统科学的地理学研究范式的重要特点(李双成,)。

从这个意义出发,地理系统科学研究范式的主要目标是刻画地理类型区和地域综合体多要素协同演化规律。这一地理科学研究范式的科学假设为:共存于同一系统中的地理要素具有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协同演化的特征。宏观地理区域时空行为演化特征影响微观区域变化进程;微观区域的特征改变也会传递到宏观区域。当变化积累到一定程度会改变陆地表层系统的整体行为,并导致其原有功能退化。地理系统科学研究范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以往认识自然和社会地理现象的路径,应用的实验数据种类丰富,采用统计分析、动力分析、模型模拟、要素集成、层次集成等方法才能实现对系统的理解和认识。

地理系统科学研究范式着重分析多尺度地理类型和地域综合体的时空变化规律,并探讨整体系统演化的驱动机制,理解系统多重临界状态的外在表现形式,以及陆地表层的组成、层次相互反馈的过程。只有对上述事实充分理解才能真正对陆地表层系统、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采取真正有效的调控措施。如今,中国在不同区域面临各种环境问题,要想真正、有效地加以治理,基于系统科学的地理学研究范式认识地表过程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诚然,地理系统科学研究范式很重要,但是方法、技术、理论尚不成熟,需要进行长期探索。

5 地理大数据研究范式

“大数据”源于信息科学提出的概念,到目前为止尚无统一的定义。但是,从信息领域、商业领域和其他自然科学领域都给出了自己的理解。在此介绍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给出的定义:“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捷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价值密度低四大特征”。目前,大数据广泛应用于商业管理、行业管理以及公共决策等方面。在科学研究中如何应用大数据解释自然现象,发现自然规律则是一个全新问题。简单利用“小数据”的思维模式应用到大数据研究中是对利用大数据的一种误读。从地理学的研究出发,传统“小数据”的获取是针对不同的地理事实设计的数据采集方法和技术,所获取的数据对地理事实具有较强的指示意义。从数据本身的变化可以直接地理解地理事实的变化特征。大数据则不然,数据产生带有“自发性”,并非针对理解地理事实而设计,数据本身与地理事实相去甚远。大数据是公共财富,用好了事半功倍,用不好谬以千里。

当前,应充分利用大数据为地理学研究的深化和从地理学的视角解决社会需求问题都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模式。在应用大数据研究中应注意两个问题:首先是数据挖掘。数据挖掘的核心要义是通过数据分析产生知识,这与大数据的意义完全相同。只是从大数据中挖掘知识的难度更大,需要创建新方法、新技术以期从大数据中获取更多有益的地理知识(杨振山等,);其次是加强多尺度聚类分析。传统聚类分析是根据数据的亲疏关系聚类,以期获取同一地理现象的空间认识。由于大数据与地理事实的内在联系较“疏”,因此,在寻求地理相似性的同时,更应强调多源数据、空间关系的特征,力求分析结果更加贴近事实。

从以上论述可知,大数据的地理学研究范式的主要目的是刻画地理事件与地理要素的时空联系,进而揭示其发生的本质。其理论假设是地理事件与其相关的地理要素是有内在联系的。在研究中应注意与信息科学、计算科学和地理科学方法的结合。对地理大数据科学范式的研究有望为短时间尺度地理事件发生的监测和预测提供有力的科学和技术支持。诚然,尽管大数据在地理学界“炒”的如火如荼,但是作为一个全新的科学范式,其本体特征尚未达成广泛共识。

从地理科学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来看,地理经验科学研究范式奠定了地理学的基本性质,形成了地理学的本源特征。地理实证科学研究范式是当今地理学研究的潮流,使地理格局、过程研究不断深化,是地理学成就的标志。地理系统科学研究范式是前沿,是全面认识陆地表层系统行为,促使地理学从“好看”到“好用”的关键环节。地理大数据研究范式则是探索,有可能为地理学、尤其是人文地理学的定量研究提供全新的路径。

由于人类对地球系统的研究还有许多未能触及,针对不同的问题应采用不同的研究范式加以解决。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不同的科学研究范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共存并用的。由于地球科学的复杂性,这一特征更加明显。

参考文献

[1]李双成。2013.自然地理学研究范式[M].科学出版社。

信息来源:

《地理科学进展》,第1期,第1-3页。

大学生创新创业论文 篇3

《对影响我国大学生创业倾向的因素分析》

摘要:大学生自主创业在20世纪末的世界各国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近年来,在我国由于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和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大学扩招的规模日益加大,创业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被动就业之外的另一项重要选择。大学生的创业倾向越来越明显,这说明中市场经济发展的日益成熟和大学生就业理念的转变。立足于对培养大学生创业倾向的建立以及对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探讨了大学生个体因素及家庭、学校、政府等各种不同的外部环境对当代大学生创业倾向的影响,力求通过对其提出合理化建议,以培养和促进大学生创业倾向的建立和不断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倾向;因素分析;建议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6-0105-04

我国自1977年恢复高考招生以来,高校招生规模逐年增长,从1977年4.8%的录取比例,录取27万学生,到1999年录取比例达到56%,录取160万人。进入新的世纪,我国高校更是大踏步扩招,使得传统意义上的精英教育走上了大众化教育。2003年,中国普通高校本专科生在校人数已经超过1000万人。2010年,考生957万人,录取657万人,录取比例69%;2011年,考生933万人,录取675万人,录取比例72%;2012年,考生915万人,录取685万人,录取比例75%;2013年,考生912万人,录取640万人,录取比例74%;2014年,考生939万人,录取698万人,录取比例74.33%。高校的扩招确实反映出了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度发展,同时也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从社会的角度看大学扩招的意义:(1)提高高中升学率,使更多学生圆了大学梦;(2)提高国民素质,缩小了与国外受教育水平差距;(3)推迟了初次就业时间,缓解就业压力;(4)发展经济,拉动内需;(5)实现教育发展的飞跃,使更多的适龄青年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利益。但大学扩招也产生出一系列社会问题,如由于设施不足和教师的缺乏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更为严重的是形成了社会就业压力过大。2014年全国大学毕业生总数727万人,较之2013年的699万人增加近30万人,初次就业率是70%;在这70%的就业签约中,由于就业质量、就业意愿和就业管理的压力而导致的就业率造假,按历年的经验估计要接近1/3。

我们知道,大学教育和就业虽然有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但实质上它们是两个问题。我们不要围着就业谈就业、应该思考什么是就业、如何就业、怎样就业等。笔者认为,在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就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以创业带动就业应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的方向,即引导大学生创业倾向及其因素分析是一条积极、主动解决就业的思路。

一、对影响我国大学生创业倾向因素的分析

(一)我国大学生创业现状

由于扩招,导致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就业压力变得非常之大,就业形势也变得非常严峻。大学毕业生由2011年的660万人已经上升到2014年的729万人,其增长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大学生面对这种情况,除就业择业外,自主创业就变成了解决就业压力极其重要的途径。一般来说,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但可以解决就业问题,还可以使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由于我国大学生创业的历史不长,加之我国大学生创业意识很弱、社会的创业氛围和条件不够成熟以及大学里对学生创业教育的不重视,导致大学生创业气氛不浓厚,使得我国很少部分大学毕业生选择创业。根据调查,当前我国创业的学生数不到大学毕业生总数的1%,而在国际上,发达国家创业学生数一般占大学毕业生总数的20%―30%[1]。这说明,我国大学毕业生创业人数与其他国家创业人数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也说明了我国大学毕业生对创业的不重视从而使得创业不完全发展。

(二)对影响我国大学生创业倾向的因素分析

所谓大学生创业倾向,是指在大学生创业实践中对个体起动力和核心作用的意识倾向,它支配着大学生创业者对创业活动的态度和行为,规定着行为的方向和强度[2]。由此可知,大学生未来是否选择创业的依据是创业倾向的高低。

大学生创业倾向的建立具有独特的优势。其一,大学生往往对未来充满希望,他们有着年轻的血液,充满激情,以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而这些都是一个创业者应该具备的素质。其二,大学生在学校里学到并掌握了大量理论性知识,有着较高层次的理论与技术优势,这些恰恰最适合开办高科技企业,它也决定大学生创业从一开始就会走向高科技、高技术含量的创业领域。“用智力换资本”是大学生创业的特色和必然之路,一些风险投资家往往就因为看中了大学生所掌握的先进技术,而愿意对其创业计划进行资助。其三,现代大学生有创新精神,有对传统观念和传统行业挑战的信心和欲望,而这种创新精神也往往造就了大学生创业的动力源泉,成为成功创业的精神基础。大学生一旦建立坚持实现梦想的信念,通过努力打拼,完全会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其四,大学生创业的最大好处在于能提高自己贡献社会财富的能力,增长社会实战的经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最大的诱人之处是通过成功创业,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证明自己的价值。除了以上这些优势之外,大学生创业倾向的建立在实践中也存在许多困难。其一,由于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常常盲目乐观,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对于创业中的挫折和失败,许多创业者感到十分痛苦茫然,甚至沮丧消沉。大学生创业看到的都是成功的例子,心态自然倾向于理想主义。其实,成功的背后有更多的失败,甚至往往失败大于成功。只有坚定信念,不断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变化并不懈努力的人才能成功。其二,急于求成、缺乏市场意识及商业管理经验,是影响大学生成功创业的重要因素。大学生们虽然掌握了一定的书本知识,但终究缺乏必要的实践能力和经营管理经验。此外,由于大学生对市场营销等缺乏足够的认识,很难在短时间内胜任企业经理人的角色。其三,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还停留在仅有一个美妙想法与概念上。上海政法学院已经搞过5年多的学生创业大赛,在大学生提交的相当一部分创业计划书中,许多人试图用一个自认为很新奇的创意来吸引投资。这样的事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国外确实有过,但在今天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了。投资人看重的是你的创业计划真正的技术含量有多高,在多大程度上是不可复制的,以及市场赢利的潜力有多大。而对于这些,学生们必须有一整套细致周密的可行性论证与实施计划,决不是仅凭三言两语的一个主观意识就能让人家掏钱的。其四,大学生的市场观念较为淡薄,不少大学生很乐于向投资人大谈自己的技术如何领先与独特,却很少涉及这些技术或产品究竟会有多大的市场空间。就算谈到市场的话题,他们也多半只会计划花钱做做广告而已,而对于诸如目标市场定位与营销手段组合这些重要方面,则全然没有概念[3]。其实,真正能引起投资人兴趣的并不一定是那些先进得不得了的东西,相反,那些技术含量一般但却能切中市场需求的产品或服务,常常会得到投资人的青睐。同时,大学生创业者应该有非常明确的市场营销计划,能强有力地证明赢利的可能性。

二、对建立我国大学生创业倾向的建议与对策

在国外,大学生自主创业氛围浓厚。很多大学毕业生经过自己的艰苦奋斗,建立了自己的企业并实现了公司质的飞跃,如微软、苹果等等数不清的实例;它不仅实现了创业者自身的人身价值,还给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国外相关研究成果表明,他们将大学生创业环境分为政策环境、经济环境、教育和培训环境、融资环境、社会文化环境5个维度[4]。围绕这些因素,我国当前大学生创业环境中的主要问题有:(1)缺乏有力的创业扶持政策;(2)创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不健全;(3)创业融资面临较大困难;(4)缺乏良好的创业文化环境。根据我国目前和未来的大学扩招及发展,在培养和建立大学生创业倾向时应研究以下问题。

(一)对建立我国大学生创业倾向的建议

其一,大学生创业倾向的建立有利也有弊端,由于受自身经管知识、学历、创业教育、实习经历不同的影响,这就要求大学生时刻充实自身的能力,通过参加创业实践大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来丰富自己,除此之外,大学生在校园内应该加强有关创业的各方面的理论学习,掌握一定的创业知识、管理知识以及市场知识,并且要熟悉创业的程序和法律法规,为未来真正创业多积累经验。最重要的是要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比如:操作能力、创业能力、管理能力等,通过在校参加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来锻炼自己,从而达到目的。只有拥有高素质和强大的能力才会为创业奠定基础并增加其创业成功的概率。

其二,优化创业环境。这可以从家庭环境、学校环境、政府政策三个方面来完善和优化大学生的创业环境。

1、政府应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政府的政策对鼓励和推动对大学生创业有着很大的作用。目前我国的创业环境存在创业政策体系不完善、创业融资市场效率低、分担创业风险机制有欠缺、创业援助系统不健全等问题。从政府行为的角度出发,完善政策体系、拓宽融资渠道、建立风险分担机制和构建创业援助系统是我国政府优化大学生创业环境的对策选择。其次,政府可以在社区、学校等场所展开有关大学生创业的知识讲座,因为这可以影响大学生创业行为,还应落实更多的有关创业优惠政策,如无息贷款等。

2、高校应建立和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学校开设创业教育系列讲座和实践活动,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巨大。但是当前我国高校以沿袭传统的理论教育为主,尤其地方性二本院校也模仿和学习研究型大学的教学模式,加大理论学习的比重,重视纸上谈兵而忽视实践操作。为了提高大学生创业倾向,高校应该加大对创业教育的重视。一方面,增设有关创业知识的课程,使得学生获得更多的创业理论知识,如增设职业培训或增加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包括商务礼仪、心理健康、人际沟通、团队合力等内容。还应将职业素质培训与实习结合起来,真正使毕业实习起到缩小、弥补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之间缝隙的作用。另一方面,应该在校园内建立创业服务平台,让大学生获得更多有关创业的知识和信息,从而营造出一个健康、有益的校园创业环境。总而言之,建设好学校创业环境对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倾向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3、家庭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家庭环境在大学生创业中有着重要作用,其思想和行为时刻都会受到家庭及其成员的影响。家人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支持他们创业,而不是阻止他们。只有家庭的全力支持和积极的引导,才能减缓大学生创业的压力;同时,在这个积极支持创业的家庭环境中,才能使成功的可能性更大。作为大学生本人,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做事要有自己的想法、观点、计划,同时要具备坚忍不拔的毅力,在理论与实践活动中,让自己更加独立并在创业中实现自己的梦想。

其三,完善高校创业教育师资的培养。从传统满堂灌的理论教学走向应用型教学,重要的是要有一批有能力、能培养出创业人才的教师队伍。多年来,我国教师的科研应用率在3%―5%,而在二本院校其应用率近乎于零,主要是做样子撑学校门面。在未来的创业教育中,一方面,要改善课程设置,增设通识课程为学生打牢坚实的创业基础;另一方面,要增设创业教育课程,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实力。我国高校短缺创业教育师资证明学校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不够重视,甚至使得很多大学生创业有阻碍,因为他们有很多有关创业的程序是不懂的,随着精英教育转型为大众化教育,我国高校应该重视并完善学校的创业教育,而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使学生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能够更全面、更真实的接触创业,并进一步联系实际、联系自身条件制作自己的创业计划,从而更好的为创业做准备,这也是解决未来社会就业的新出路。

总之,建立大学生创业倾向必须完善大学生创业环境,在强化政府扶持政策、优化和完善大学生创业环境、改善和重建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内涵的同时,还要培养大学生创业的理念、实践和心理承受能力,加快发展中介机构,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完善的社会服务,培育创业文化,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社会和文化氛围等。

(二)建立大学生创业倾向,大学生应注意以下能力的培养

1、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创业计划。这一点对年轻人来说,是不容易实现的。尤其是对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他们对社会和自己的认识有限。要想清楚并知道自己以后发展方向在哪里,仅靠自身的苦思冥想是找不到答案的。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观察别人、征求“过来人”的意见,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些小的目标,通过确定和实现每一个“小目标”,进而规划自己的人生。在创业过程当中,要养成提前计划,在制定计划的时候一定要综合各种因素,即将任何可能的细节都考虑在内,还要使计划具有灵活性、可分解性,逐步实现最终目标的要求;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要针对具体情况进行适时调整。运营需要强有力的计划管理能力,只有具备这一能力才能让自己接近成功创业之门。

2、具备一定的胆识和魄力。作为创业者,他是团队的灵魂。团队从筹备到运营过程中,即使有详尽的计划,但要做到灵活应用是个能力问题,每天甚至时时刻刻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决策,你的一举一动都左右着创业的发展走向和企业的兴衰。前期创业者可能会广泛地征求亲朋好友的建议,一旦自己独立自主后,就必须要通过自己的智慧和胆识去决定各种大小事务。当自主地做出决策时,谨慎是必不可少的,一旦优柔寡断可能就会失去一个绝佳的商业的机会。同时,决策的胆识和魄力一定是要建立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之上,既要选择风险小又要兼顾利益最大化。在创业初期,往往失误或失败大于成功,这时需要的是冷静思考、沉稳的心态和对自我的坚信,通过经验的积累才可找准方向,才可为成功铺垫基础,半途而废只能一事无成。

3、树立团队管理、信息管理和目标管理。任何创业如同经营一家企业一样,需要制定各种制度。制度不在于多,而在于是否让所有相关人都能够明白其道理,并且严格执行。创业者需要针对自己团队实际情况建立各种有效的管理制度,如员工管理、培训、绩效考核制度等;同时,适应市场的不断发展变化而改进相应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创业者及其团队立于不败之地,拥有发展的主动权。在此想提醒大学生创业者,在制定和改进管理制度的时候,一定要基于客观事实出发,而不要想当然,要极力保证制度的可实施性。

创业者每天都会通过不同渠道接触各种信息,如竞争对手开始降价、明天天要下雨、厂家又有新政策等。如何能从大量的信息里筛选出与自己相关的信息,同时再从与自己相关的信息中找到有效信息,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经验和锻炼。只有正确有效信息才能指导自己企业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对于大学生创业者而言,由于缺乏大量的社会实践经验,所以在接触各种信息的时候,难免会有失误。当对信息无所适从时,可以向长者、有经验的人请教,并加以甄别。要在观察和请别别人过程当中,不断提高自身管理信息的能力。

作为创业者必须要树立明确目标,可借鉴世界成功的目标管理,目标管理(MBO)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5]。目标管理亦称“成果管理”,俗称责任制。是指在企业个体职工的积极参与下,自上而下地确定工作目标,并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自下而上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管理办法。目标管理方法产生于“二战”,在当时的通用电气公司最先采用,并取得了明显效果;其后,在美国、西欧、日本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迅速推广,被公认为是一种加强计划管理的先进科学管理方法;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开始推广,成果显著。目标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中比较流行、比较实用的管理方式之一,它的最大特征就是方向明确,非常有利于把整个团队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同一个目标、同一个理想上来,是企业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快速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同时,在不同创业阶段需制定明确的目标,把目标进行细致化的分解。一个团队要想得到长远发展,那么必须要有长远的发展目标,长远的发展目标又可以按阶段分解成不同的分目标,而这些分目标又可以分解到每个相关人。在这个过程当中,作为创业者需要对不同的目标进行统筹和管理。

4、谈判艺术。创业者人际交往过程当中,与人谈判的情况必不可少。谈判是对创业者综合能力的检验,需要创业者具备丰富的语言能力、心理分析能力、人文素养甚至艺术修养等。要想在谈判当中占得主动地位,必须要有很强的谈判能力和很出色的谈判艺术。杰出的谈判能力能够让创业者在谈判过程当中直接获得更多的利益。

5、善于处理突发事件。创业过程当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突发事件。然而当事情发生的时候,需要我们积极地应对。如果这些事情发生在顾客身上,处理得当的话,还能起到广告效果。通过用心的服务会向顾客者传递了一负责任的形象。“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任何一件突发的事件,稍加不注意,也会使自己的形象一落千丈,甚至砸掉招牌。如何处理好每次的突发事件,化险为夷甚至通过这些事件的妥善解决,让消顾客更加认同你或者你的团队,再借由消费者之口,为你不断传播好口碑,这是管理者的成功。

6、做学习型创业者。学习型组织(LearningOrganization),美国学者彼得圣吉(PeterM.Senge)在《第五项修炼》(TheFifthDiscipline)一书中提出此管理观念,企业应建立学习型组织,其涵义是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外在环境,组织应力求精简、扁平化、弹性因应、终生学习、不断自我组织再造,以维持竞争力。笔者认为,现代社会要想取得不断地成功,必须具备持续的学习能力。市场和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大到一个企业,小到一个人,要想力争上游,就必须比竞争对手更快地掌握更多的新知识,这就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使自己处于不败之地。对于大学生创业者而言,除了书本的理论知识,更要的是向实践和社会学习,吸收各方面的知识形成综合能力。

7、具备社会交往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能给人生带来快乐,而且还能助人走向成功。大学生创业者在开始创业后必将会接触到各种不同类型、身份的人,而接触的人大多人都是与自己的利益攸关的。所以,从创业初就要学会跟各种人打交道;要尽可能地去结交人脉、认识朋友,使其舍得给自己投资;在与前辈们的交流和学习当中不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针对性地加以完善。

8、长期保持身心健康。创业者经常是要与孤独和挫折为伴,绝大多数的创业过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时下流行一个词“逆商”,也就是说人要适应逆境的能力。创业者如何保持乐观而稳定的心态,需要在长时间的历练中找到有效的方法。而对大学生创业者来讲,他们一般都比较心高气傲,有着强烈的自尊。建议刚毕业的大学生要放低姿态,平静地去接受一切可能的打击。同样,在得意时,也要克服骄傲的情绪,切不可沾沾自喜、妄自尊大。大学生创业者年轻气盛,在创业中要循序渐进。人不可能一口吃出个胖子,所以,锻炼身体不仅可以使人有旺盛的工作精力,还可以使事业可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孙鑫。浅谈我国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对策[J]。商界论坛,2012,(19)。

[2]吴启运。大学生创业倾向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08,(11)。

[3]菲利普科特勒(PhilipKotler)。营销管理(MarketingManagement)[M]。亚洲版:(第3版)。梅清豪,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苏益南。大学生创业环境的结构维度、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

[5]彼得德鲁克(PeterF.Drucker)。管理实践(ThePracticeofManagement)[M]。毛忠明,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大学生创新创业论文 篇4

《大学生创业决策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文章根据有关影响大学生创业决策的理论构建创业决策模型,设计相应的指标,并以此为基础设计量表对云南省的部分高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和信度分析对量表的结构效度和信度进行检验,确定模型和量表的适用性;通过相关分析测量各个影响因素对创业决策的影响程度,并简单统计分析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和创业动机。结论表明,家庭因素是大学生创业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学校和政策因素次之,大学生的个人因素与创业决策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最后据此给出合理建议。

关键字:创业决策;影响因素;相关分析

一、引言

自1999年开始,我国高等院校大规模扩招,每年的大学毕业生人数不断攀升,但社会的就业岗位却没有按比例增加,这必然导致劳动力市场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实体经济方面,也使本来就有矛盾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经济政策不仅可以为大学生化解就业的尴尬,创造大好的机会,创业也会为社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近年来的大学生创业,不仅让社会和学校认识到学生的潜力,还对大学生群体这一宝贵的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给予全新的认识。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力最活跃的时期为25—29岁,这一年龄阶段的青年处在创造心理的觉醒时期,对创造充满渴望和憧憬,受传统的习惯势力束缚较少,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创造精神,而且创新意识强,敢于标新立异,思维活跃,他们理所当然是创业的主力军。

对于大学生创业决策的影响因素,国内主要侧重于学生的人格特质、能力素质等自身因素和学校、社会教育服务体系等方面的研究,只是定性的分析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对大学生创业有重要影响,但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究竟有多大却并未进行深入的探讨。文章以云南省的高校为例,通过构建影响创业决策的模型,定量地分析各个影响因素对决策的影响程度,并对当前的创业热潮提出合理的建议。

二、研究方法

1、指标构建和模型假设

根据相关文献资料,假设家庭、学校、政策以及大学生个人是影响大学生创业决策的4个主要维度,并构建指标来测量各个维度,同时也构建了测量大学生创业决策的相关指标。这些指标包括:父母意愿、资金、社会关系、创业课程、创业培训、创业大赛、实践活动、创业咨询、贷款、税收、审批手续、知识、能力、特质、对大学生创业的看法、创业的打算。

以大学生创业决策为因变量,影响大学生创业决策的四个主要维度为自变量建立模型及假设,如下:

图1-1初始假设模型

H1:家庭对大学生创业决策有显著正向影响。

H2:学校对大学生创业决策有显著正向影响。

H3:政策对大学生创业决策有显著正向影响。

H4:个人知识能力对大学生创业决策有显著正向影响。

2、量表的设计

为了量化分析的方便,本研究选取利克特量表来测量各个指标。针对每个指标设计问题项,并将备选答案五等分(“非常符合、符合、一般、不符合、极不符合”,赋予的分数值分别为“5、4、3、2、1”),要求被访者就每个指标的评价按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选择。

比如,对父母意愿的测量问题是“父母希望我将来能自主创业”,备选项是“A、非常符合,B、符合,C、一般,D、不符合,E、极不符合”。

3、样本的选择和基本情况描述

在云南的高等院校中,本研究选取了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财经大学4所办学类型为大学的2012级毕业生为调查对象。本研究共发送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0份,回收率达到72.5%。

4、分析方法

本文主要通过统计分析软件SPSS13.0进行因子分析、信度分析、相关分析和简单统计分析。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和信度分析检验量表的效度和信度,以便改进模型和确定正式用于测试的量表;在此基础上通过相关分析测量各个影响维度对决策的影响程度;最后简单统计分析大学生创业意向和创业动机。

三、数据处理与结果

1、因子分析与信度检验

通过统计软件SPSS13.0分别对自变量和因变量进行KMO检验和巴特利特球度检验,得到因变量和自变量的KMO值分别为0.777和0.721,表明该问卷适合做因子分析;同时,巴特利特球度检验统计量值分别为1367.777和81.973,相应的概率Sig.均为0.000<0.01,达到显著,表明相关矩阵间有公共因子存在,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对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进行主成分分析,方差最大法旋转,在自变量和因变量中分别得到特征值大于1的4个因子和1个因子,自变量中的4个因子累计解释了数据中总方差的64.064%,因变量的1个因子解释了数据中总方差的74.904%。经过因子旋转后重新排列了大于0.5的因子负载值,表明问卷有较高的结构效度。

从信度分析的结果来看,各个因子和问卷整体的信度系数都大于0.7,因此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

2、相关分析

四个影响维度和创业决策的皮尔逊相关分析表明,大学生的创业决策与家庭、学校、政策三个因素显著相关,其中与家庭关系最为密切,其次是学校和政策,而与大学生个人因素没有显著相关性。

3、简单统计分析

(1)创业意向分析

由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现阶段有信心要创业的大学生占被访人数的7.6%,虽然落后于发达国家20%-25%的大学生创业水平,但却高于我国2011年调查的全国平均大学生1%的创业率。比较想创业但觉得时机未成熟和有点但还处于迷茫阶段的大学生依然占多数,分别未35.9%和33.1%。说明在一定的家庭、学校和政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有创业的意向。

(2)创业动机分析

由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追求财富是大学生创业最大的动机,大约有66.21%的被访者选择了该项。除此之外追求自由,就业压力和提高社会地位也是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动机,分别有44.14%、33.1%和26.9%的被访者选择了它们。另外还有提高社会地位,企业家的榜样作用,爱好创新及其它一些事物也是少数大学生的创业动机。

大学生论文 篇5

通用计算机操作系统典型体系结构综述【1】

摘要:随着操作系统应用领域的扩大,以及操作系统硬件平台的多样化,操作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开发方式都在不断更新,目前通用机上常见操作系统的体系结构有如下几种:模块组合结构、层次结构、虚拟机结构和微内核结构。

关键词:操作系统;体系结构

一、模块组合结构

模块组合结构是在软件工程出现以前的早期操作系统以及目前一些小型操作系统最常用的组织方式。

操作系统刚开始发展时是以建立一个简单的小系统为目标来实现的,但是为了满足其他需求又陆续加入一些新的功能,其结构渐渐变得复杂而无法掌握。

以前我们使用的MS-DOS就是这种结构最典型的例子。

这种操作系统是一个有多种功能的系统程序,也可以看成是一个大的可执行体,即整个操作系统是一些过程的集合。

系统中的每一个过程模块根据它们要完成的功能进行划分,然后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组合起来,协同完成整个系统的功能。

如图1所示:

在模块组合结构中,没有一致的系统调用界面,模块之间通过对外提供的接口传递信息,模块内部实现隐藏的程序单元,使其对其它过程模块来说是透明的。

但是,随着功能的增加,模块组合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而难以控制,模块间不加控制地相互调用和转移,以及信息传递方式的随意性,使系统存在一定隐患。

二、层次结构

为了弥补模块组合结构中模块间调用存在的固有不足之处,就必须减少模块间毫无规则的相互调用、相互依赖的关系,尤其要清除模块间的循环调用。

从这一点出发,层次结构的设计采用了高层建筑结构的理念,将操作系统或软件系统中的全部构成模块进行分类:将基础的模块放在基层(或称底层、一层),在此基础上,再将某些模块放在二层,二层的模块在基础模块提供的环境中工作;它只能调用基层的模块为其工作,反之不行。

严格的层次结构,第N+l层只能在N层模块提供的基础上建立,只能在N层提供的环境中工作,也只能向N层的模块发调用请求。

在采用层次结构的操作系统中,各个模块都有相对固定的位置、相对固定的层次。

处在同一层次的各模块,其相对位置的概念可以不非常明确。

处于不同层次的各模块,一般而言,不可以互相交换位置,只存在单向调用和单向依赖。

Unix/Linux系统采用的就是这种体系结构。

如图2:

在层次结构中,强调的是系统中各组成部分所处的位置,但是想要让系统正常运作,不得不协调两种关系,即依赖关系和调用关系。

依赖关系是指处于上层(或外层)的软件成分依赖下层软件的存在、依赖下层软件的运行而运行。

例如,浏览器这部分软件就依赖GUI的存在和运行,GUI又依赖操作系统的存在和运行。

在操作系统内部,外围部分依赖内核的存在而存在,依赖内核的运行而运行,内核又依赖HAL而运行。

处在同层之内的软件成分可以是相对独立的,相互之间一般不存在相互依赖关系。

三、虚拟机结构

虚拟机的基本思想是系统能提供两个功能:①多道程序处理能力;②提供一个比裸机有更方便扩展界面的计算机。

操作系统是覆盖在硬件裸机上的一层软件,它通过系统调用向位于它之上的用户应用程序服务。

从应用程序的角度看来,操作系统像是一台“计算书”,只不过它的功能比硬件裸机更强,它的指令系统是系统调用集而己。

因此,从概念上来讲,操作系统是“虚拟机”。

这是“虚拟机”概念的来源。

利用CPU调度以及虚拟内存技术,操作系统可以给运行于系统中的进程以假象:好像进程拥有自己的CPU和存储器,如同系统中只有一个进程,系统所有资源都为它服务。

从这个角度来讲,操作系统为每一个进程创建了一个使该进程独立运行于其中的“虚拟机”,在这个“虚拟机”中,进程拥有自己的“CPU”和“存储器”,同时进程还得到了硬件所无法提供的文件系统功能。

虚拟机操作系统就是根据这一想法而产生的。

虚拟机操作系统不提供传统操作系统中的'文件系统的功能。

最初的虚拟机仅仅为进程提供一个访问底层的接口,它通过对硬件的复用提供给每一个进程以硬件的一个拷贝,因此能够直接的运行在硬件上的程序都可以直接运行在虚拟机之上。

后来出现了另外三种体系结构的虚拟机:由机器虚拟指令映射构成的虚拟机。

虚拟机操作系统并没有提供一个供应用程序直接运行的现成环境,它仅仅是对硬件进行(分时)复用从而得到硬件的多个拷贝,应用程序不可以直接运行在硬件之上,因此它也无法运行在虚拟机操作系统之上。

通常的情况是,普通的操作运行在虚拟机之上。

而应用程序运行在各自的操作系统之上,由于虚拟机操作系统是通过(分时)复用硬件资源同时提供多台虚拟机,因此同时可以有多个不同的操作系统运行在同一物理硬件机器之上,因此可以有多个不同操作系统的应用程序可以同时运行在同一台物理硬件机器之上。

虽然虚拟机操作系统有着诱人的特性,但是最突出的一个问题是实现比较困难。

如果要实现的是底层硬件的完全拷贝,也即它要模拟硬件几乎所有的特性,那将是相当困难的一件事情。

因此现代许多商业虚拟机采用映射部分指令结合直接调用宿主操作系统功能的方法,但这样必然会导致虚拟机性能的损失,所以虚拟机操作系统在业界是属于非主流的,但是在学术界有着重要意义,因为它是研究操作系统技术的理想平台。

四、微内核结构

操作系统研究领域最近十几年突出的成就应该是微内核技术。

微内核的研究动机是为克服已有的操作系统内核由于功能的增加而逐渐变大的缺点。

图3所示:

微内核体系结构的基本思想是把操作系统中与硬件直接相关的部分抽取出来作为一个公共层,称之为硬件抽象层(HAL)。

这个硬件抽象层其实就是一种虚拟机,它向所有基于该层的其它层通过API接口提供一系列标准服务。

在微内核中只保留了处理机调度、存储管理和消息通讯等少数几个组成部分,将传统操作系统内核中的一些组成部分放到内核之外来实现。

如传统操作系统中的文件管理系统、进程管理、设备管理、虚拟内存和网络等内核功能都放在内核外作为一个独立的子系统来实现。

因此,操作系统的大部分代码只要在一种统一的硬件体系结构上进行设计就可以了。

微内核体系结构的主要特点有:①内核非常小。

②许多操作系统服务不属于内核,而是运行在内核之上的,这样,当高层模块更新时内核无须重新编译。

③有一个硬件抽象层,内核能方便地移植到其它的硬件体系结构中。

因为当需要移植到新的软件或硬件环境中时,只需对与硬件相关的部分稍加修改即可把微内核嵌入到新的硬件环境中,在多数情况下并不需要移植外部服务器或客户应用。

④灵活性和扩展性。微内核最大的优点之一就是它的灵活性和扩展性。

如果要实现另一个视图,可以增加一个外部服务器。

若要想扩展功能,可以增加和扩展内部服务器。

微内核思想虽然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理论上具有明显先进性的操作系统设计思想,但是现代微内核结构操作系统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现代微内核操作系统结构和性能还不够理想。

在市场和应用领域,微内核的应用在近几年逐渐广泛,很多过程控制计算机不以通用计算机的面貌出现,只是完成特定的专用功能,常常采用微内核结构。

五、分析、评价

以上介绍的模块组合结构、层次结构、虚拟机结构和微内核结构四种典型的操作系统体系结构主要是通用机上采用的体系结构,如模块组合结构是早期MS-DOS系统采用的结构,层次结构是Unix、Linux和Windows9x系统采用的结构,这些系统的功能相对完善,处理能力很强,但是这些系统内核都比较大,对于嵌入式系统里硬件系统多元化以及小存储空间的问题,这些通用的操作系统不可能直接移植到嵌入式产品上进行使用。

因此研究更加合理嵌入式操作系统体系结构将有利于提高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效率,降低开发成本,提高系统的可复用性。

参考文献

[1]顾明,赵曦滨,郭险等。现代操作系统的思考。电子学报,,12(12A)

[2]潘清。操作系统体系结构研究。计算机科学。2002;27(4)

[3]徐光裕,史元春,谢伟凯。普适计算。计算机学报。,9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开发【2】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应用到各个领域,通过使用计算机可以减少大量的人工操做,提高工作效率。

很多大、中、小学校都在开发自己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以便对本学校学生的基本信息和学习情况进行管理。

而利用计算机来管理信息和处理信息,就需要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来开发各个行业的实用软件,因此开发了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这个软件。

关键词: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Access数据库 Visual Basic开发语言 管理信息系统

0 引言

中国教育发展迅速,学校学生越来越多,学校教务人员负担很重,如果仍用手工操作既浪费人力,又浪费物力,效率也无法有大的提高,为此开发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软件,能够适应现今社会并提高生产效率。

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是当前主流的应用,大多数应用系统都需要后台数据库的支持,Visual Basic和Access数据库是使用广泛的组合之一。

本系统充分利用了Visual Basic和Access开发数据库应用程序所必备的管理及开发技术。

在实际应用重许多单机版或小型网络环境下的应用程序都是用Access作为后台数据库,从而降低成本,方便管理。

该系统软件是对学生成绩管理的一个工具,非常容易被接受,它具有简单易学性,便于管理等功能。

通过教务处和学生管理人员的沟通,即学校的硬件现状进行深入、充分的调查研究,发现并能良好的改善学生成绩管理的基础上,开发了此系统。

1 Windows下的Visual Basic编程环境

Microsoft Windows软件的出现,为PC用户提供了一个直观的、图形丰富的工作环境。

图形用户界面使应用程序更易于学习和使用,用户只要简单地用鼠标按钮点按“菜单”中的命令就可以执行指定的操作,而不必键入复杂的命令。

屏幕上的多窗口可以使用户同时运行多个程序,并可以通过对话框输入所需要的信息或让用户选择。

Visual Basic 编程系统用一种十分巧妙地方法将Windows编程的复杂性“封装”起来。

它综合运用Basic语言和信得可视化设计工具,既没有牺牲Windows所特有的优良性能和图形工作环境,同时又提供了编程的简易性。

Visual Basic通过图形对象(包括窗体、控件、菜单等)来设计应用程序。

图形对象的建立十分简单,只需要为数不多的几行程序就可以控制这些图形对象。

Visual Basic是首批采用事件驱动编程机制的计算机语言之一。

事件驱动是一种适用于图形用户界面的编程方式。

传统的编程时面向过程、按规定顺序进行的,程序设计人员总是要关心什么时候发生什么事情。

对于现代的计算机应用来说,必须能让用户操纵程序的执行,而这实际上就是事件驱动程序所要解决的问题。

用户事件驱动方式设计程序时,程序员不必给出按精确次序执行的每个步骤,知识编写相应用户动作的程序,例如选择命令,移动鼠标,用鼠标单击某个图标等。

与传统的面向过程的语言不同,在用 visual basic设计应用程序时,要编写的不是大量的程序代码,而是由若干个微小程序组成的应用程序,这些微小程序都由用户启动的事件来激发,从而大大降低了编程的难度和工作量,提高程序的开发效率。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