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小论文(优秀6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小论文(优秀6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初中物理论文范文 篇1

简介:本文是笔者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特别是在新课改之后就如何培养学生探究物理问题,解决物理问题和培养学生学习现代科技正确方法和兴趣的一些体会与看法。

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之浅见摘要:本文是笔者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特别是在新课改之后就如何培养学生探究物理问题,解决物理问题和培养学生学习现代科技正确方法和兴趣的一些体会与看法。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心理特征、好奇心、学生主体。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觉得探究式教学应该是: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教学程序。物理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是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知识,探究自然规律的重要形式和手段,是培养学生手脑并用,自主思考并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1、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几个基本特征对几年教学过程的总结,我认为探究式课堂教学应具备以下基本特征:1.1、问题情境特征问题与疑问是探究式学习的起点,也是探究式学习的一个基本特征。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努力创设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物理问题情境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时,教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冬天原野里的大雾,房屋上的白霜,的雪山,树枝上的冰凌;展示春天到来时,冰雪融化成水;展示火炉烧水时水壶上冒出白气,茶杯上的白气遇冷变成小水滴等现象。创设出“雾、霜、雪、冰是怎样形成的”“水为何会变成白气”“白气又为何会变成水滴”等一系列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疑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是探究式课堂教学的良好开端。1.2、思维开放特征探究式学习是通过发现问题,研究探索,从而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学习形式。探究式学习关注的不仅仅是问题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结果的过程,关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途径。因此,实施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具有思维开放特征,所有问题应启迪学生充分思考,必须给予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例如,教学“研究怎样利用磁场获得电流”时,我们启发和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学生提出:感应电流的有无与磁场强弱有关,与磁场方向有关,与电路是否闭合有关,与闭合电路在磁场中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有关,与闭合电路在磁场中的面积大小有关,与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有关,等等。在判断猜想正确与否的途径上,学生提出了做实验、读课本、查资料、问老师等多种方法。整个学习过程,学生思维活跃,具有开放性。1.3、实践探索特征实践是探究式学习的灵魂。实施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加强实践探索活动,让学生围绕研究的问题,在实验、观察、统计、读书、查阅资料、搜集信息、访问、调查、分析现象和数据等大量实践、探索活动中,丰富感性认识,训练、提高实践能力。加强实践探索活动,一是要组织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实验前我们不是先公开结论,而是指导学生在做好实验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得出结论;二是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三是要重视引导学生掌握查阅资料、搜集信息、调查访问等方法。1.4、学生主体特征探究式学习以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的。因此,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主体特征,使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独立思考,自主实践,主动学习。例如,在“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教学中,我们选择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猜想影响因素,再设计检验方式和途径,然后进行实践(实验)检验,最后写出研究报告。学生提出了温度、空气湿度、气候、液体表面积、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液体的质量、体积都能影响液体蒸发的快慢等许多猜想,做了“比较一杯开水和一杯冷水蒸发”“比较用电吹风吹和不吹的两杯水的蒸发”“比较一杯水和一桶水的蒸发”等大量实验,查阅了管道输水、动物散热等大量资料,写出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因素的探讨”“‘蒸发’研究实验报告”等大量研究报告和小论文。教学活动全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特征。1.5、方法教育特征探究式学习,是通过探究过程,让学生体会探索真理的方法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应体现物理学研究方法教育的特征,对学生适时进行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初中物理教材中,潜存着许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如“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研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中的控制变量法;“研究电压”中的类比法;“研究物体不受力,将会怎样”中的推理法;“研究力的概念”中的归纳法。另外,实验、观察、假说、比较、尝试、模型、理想化、抓主要因素等,也都是物理常用的研究方法。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学习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上述研究方法的教育,让学生体验和学习研究物理学的基本方法。1.6、能力培养特征探究式学习,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具体教学内容,努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例如,在设计研究某个问题的方案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思维能力;在完成某个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分析、实践探索能力;在研究某个物理知识与科技、生产、生活的联系的问题中,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发现问题,分析研究问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2、物理课堂教学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有特定的心理特征。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一时期的中学生,思维开始由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即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他们的情绪特点是充沛热情容易动感情,情感反应较强烈,易受感染。因此他们的心理有共同的特点:好奇、好问、好动、好玩、好胜。2.1、好奇。好奇作为学生思维的先导,是中学生思维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培养好奇心,能使人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激发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是成功的起点,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进行引发和激励。2.2、好问。好问是中学生心理的又一特点,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而且这知识具有过渡性的特点,他们的认识也随之由经验型向思维型发展。学生好问的积极性应得到鼓励和尊重,教师也要善于设问以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和分析问题、回答问题的能力。2.3、好动。中学生获得新知识常要借助具体的实际经验作为支柱,好动是学生积极思维的一种表现,设计探索性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动心理,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素养。2.4、好胜。好胜是中学生极为宝贵的一个心理特点,有利于他们形成平等竞争的品格,课堂上可以把教材中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难题、不易做好的实验等,有意识让他们争论,以求在争论中明理求知。2.5、好玩。玩是中学生的天性,玩也有出息。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对知识的预见和选择,注重知识结构层次的调整,让学生在玩中求知,在玩中创新。总之,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胜、好玩"的心理特点,极大地激起学生学习的内因与动因,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3、把握学生心理实施探究式课堂教学如果在教学中能结合物理这门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地组织教学,那么,探究式课堂教学将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3.1、探究式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的好奇心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从而很好地主动地去学习。因此探究式课堂教学要试图最大限度地激发不同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认识到了不同学生的不同兴趣特点后,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就能从感性材料出发,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需要。在教学中分析发现初中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特点大体有三种:一种是有的学生对物理学习只是直觉兴趣,他们只满足于被新奇的物理现象所吸引,希望看到鲜明、生动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实验。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安排一些鲜明、生动的物理实验。还有的学生对物理有操作兴趣,他们要求通过自己的活动对自然现象和实验结果施加影响。因此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必须安排适当的由学生亲自动手的实验,并在课后安排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力所能及的小制作。另外还有少数学生对物理具有因果认识的兴趣,他们的兴趣由现象发展到进一步探求现象变化的原因,他们平时总爱追问为什么。而且具有概括认识的兴趣,表现形式是总要求通过个别事物的因果联系来找到和掌握更多事物乃至整个物理世界的一般规律。物理规律的普遍性对他们具有很大吸引力。我介绍他们阅读有关物理的一些科普类的书籍,并且在课后安排他们进行实践活动等以刺激和满足他们的好奇心。3.2、科学探究引发学生的好问心根据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好问是初中学生的一大特点,初中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而且这些知识具有过渡性的特色.如果只学习而不能提出问题,不进行思考,这样对知识的认识是肤浅的.只有通过认真思考,开展讨论,集思广益,才能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实现思维认识的飞跃。实践表明,在课堂教学上,有不少学生常常与周围同学交头接耳,但举手发问的同学很少.教师如果能善于鼓励,适时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自己辨别正误,并引导他们注重对物理现象的深入分析,培养思维习惯,从而提高他们分析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好问的积极性要得到鼓励和尊重,教师还要善于创设问题情景,善于设问。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课内课外好问的人数在逐渐地减少,分析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当今的学生在群体活动中非常注意自己的个人形象,特别是中学生,开始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考虑别人(特别是异性)对自己的评价.他们不大愿意毫无保留地暴露自己对问题的认识。自尊意识逐渐增强.二是学生知识水平和学习方法上存在着差异,有些学生往往缺乏自信心,不具有批判精神.三是教学民主气氛差,师生处于不平等的状态.要想使学生勤于思考,教师在物理探究式教学中应创造良好的民主氛围,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3.3、科学探究满足学生的好动、好玩心好动是学生积极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初中生中绝大多数对物理实验有操作兴趣,探究式教学中,若能结合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设计实验并亲手验证,会极大地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动眼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学生在探究时,可以将他们分好了合作小组,设计实验时就可以同本小组成员交流,也可以向老师寻求适当的帮助使他们可以初步设计出自己心里所想的实验,尽管实验步骤也许是不完善的或不太合理的甚至与问题是背道而驰的,这都没有关系。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在亲身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以后,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收获,都能得到满足和进步。在学生动手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每一步中,熟悉对现象、过程的观察方法,并不断地自问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实验结果是什么?内在联系是什么?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什么?这样,学生在好动、好玩的心理刺激下会积极参与,投入实验的全过程中.3.4、科学探究刺激学生的好胜心好胜是初中学生极为宝贵的一个心理特点.他们在同龄人中,一点小事也不甘示弱,总喜欢争论.他们有上进心、自信心,对荣誉有强烈的追求.根据这—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应充分抓住学生的竞争心理,使学生在激烈的竞争氛围中学习知识,与他人相比较,知道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中得到提高.例如:科学探究有个环节是“交流讨论”,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刺激学生的好胜心理.我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学一开始便可以分好组),视课堂时间的长短安排每个小组先在组内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适当的时间,其他小组成员可在本小组交流结束后提出他们在边听边思考中发现的问题。实践表明,只要在教学中合理地引进竞争机制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成功的体验会增强学习的信心。教师要创设更多条件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学习上的成功,从而提高学习物理的信心.促使学生为进一步上进而奋发努力.总之,在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中,以心理科学理论为指导,认真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规律,找到心理科学和物理教学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合理地利用初中学生特有的心理特征,就会极大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全面提高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的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要不断的总结经验,才能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参考文献:1、《物理报》山西师范大学主办,2006年2、刘炳升主编。《初中物理新教材教法》高教出版社2005年3、许国梁主编,《中学物理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出版。4、查有梁主编,《物理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出版。摘要:本文是笔者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特别是在新课改之后就如何培养学生探究物理问题,解决物理问题和培养学生学习现代科技正确方法和兴趣的一些体会与看法。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心理特征、好奇心、学生主体。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觉得探究式教学应该是: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教学程序。物理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是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知识,探究自然规律的重要形式和手段,是培养学生手脑并用,自主思考并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1、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几个基本特征对几年教学过程的总结,我认为探究式课堂教学应具备以下基本特征:1.1、问题情境特征问题与疑问是探究式学习的起点,也是探究式学习的一个基本特征。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努力创设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物理问题情境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时,教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冬天原野里的大雾,房屋上的白霜,的雪山,树枝上的冰凌;展示春天到来时,冰雪融化成水;展示火炉烧水时水壶上冒出白气,茶杯上的白气遇冷变成小水滴等现象。创设出“雾、霜、雪、冰是怎样形成的”“水为何会变成白气”“白气又为何会变成水滴”等一系列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疑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是探究式课堂教学的良好开端。1.2、思维开放特征探究式学习是通过发现问题,研究探索,从而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学习形式。探究式学习关注的不仅仅是问题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结果的过程,关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途径。因此,实施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具有思维开放特征,所有问题应启迪学生充分思考,必须给予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例如,教学“研究怎样利用磁场获得电流”时,我们启发和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学生提出:感应电流的有无与磁场强弱有关,与磁场方向有关,与电路是否闭合有关,与闭合电路在磁场中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有关,与闭合电路在磁场中的面积大小有关,与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有关,等等。在判断猜想正确与否的途径上,学生提出了做实验、读课本、查资料、问老师等多种方法。整个学习过程,学生思维活跃,具有开放性。1.3、实践探索特征实践是探究式学习的灵魂。实施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加强实践探索活动,让学生围绕研究的问题,在实验、观察、统计、读书、查阅资料、搜集信息、访问、调查、分析现象和数据等大量实践、探索活动中,丰富感性认识,训练、提高实践能力。加强实践探索活动,一是要组织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实验前我们不是先公开结论,而是指导学生在做好实验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得出结论;二是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三是要重视引导学生掌握查阅资料、搜集信息、调查访问等方法。1.4、学生主体特征探究式学习以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的。因此,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主体特征,使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独立思考,自主实践,主动学习。例如,在“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教学中,我们选择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猜想影响因素,再设计检验方式和途径,然后进行实践(实验)检验,最后写出研究报告。学生提出了温度、空气湿度、气候、液体表面积、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液体的质量、体积都能影响液体蒸发的快慢等许多猜想,做了“比较一杯开水和一杯冷水蒸发”“比较用电吹风吹和不吹的两杯水的蒸发”“比较一杯水和一桶水的蒸发”等大量实验,查阅了管道输水、动物散热等大量资料,写出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因素的探讨”“‘蒸发’研究实验报告”等大量研究报告和小论文。教学活动全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特征。1.5、方法教育特征探究式学习,是通过探究过程,让学生体会探索真理的方法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应体现物理学研究方法教育的特征,对学生适时进行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初中物理教材中,潜存着许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如“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研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中的控制变量法;“研究电压”中的类比法;“研究物体不受力,将会怎样”中的推理法;“研究力的概念”中的归纳法。另外,实验、观察、假说、比较、尝试、模型、理想化、抓主要因素等,也都是物理常用的研究方法。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学习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上述研究方法的教育,让学生体验和学习研究物理学的基本方法。1.6、能力培养特征探究式学习,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具体教学内容,努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例如,在设计研究某个问题的方案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思维能力;在完成某个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分析、实践探索能力;在研究某个物理知识与科技、生产、生活的联系的问题中,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发现问题,分析研究问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2、物理课堂教学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有特定的心理特征。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一时期的中学生,思维开始由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即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他们的情绪特点是充沛热情容易动感情,情感反应较强烈,易受感染。因此他们的心理有共同的特点:好奇、好问、好动、好玩、好胜。2.1、好奇。好奇作为学生思维的先导,是中学生思维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培养好奇心,能使人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激发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是成功的起点,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进行引发和激励。2.2、好问。好问是中学生心理的又一特点,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而且这知识具有过渡性的特点,他们的认识也随之由经验型向思维型发展。学生好问的积极性应得到鼓励和尊重,教师也要善于设问以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和分析问题、回答问题的能力。2.3、好动。中学生获得新知识常要借助具体的实际经验作为支柱,好动是学生积极思维的一种表现,设计探索性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动心理,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素养。2.4、好胜。好胜是中学生极为宝贵的一个心理特点,有利于他们形成平等竞争的品格,课堂上可以把教材中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难题、不易做好的实验等,有意识让他们争论,以求在争论中明理求知。2.5、好玩。玩是中学生的天性,玩也有出息。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对知识的预见和选择,注重知识结构层次的调整,让学生在玩中求知,在玩中创新。总之,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胜、好玩"的心理特点,极大地激起学生学习的内因与动因,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3、把握学生心理实施探究式课堂教学如果在教学中能结合物理这门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地组织教学,那么,探究式课堂教学将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3.1、探究式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的好奇心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从而很好地主动地去学习。因此探究式课堂教学要试图最大限度地激发不同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认识到了不同学生的不同兴趣特点后,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就能从感性材料出发,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需要。在教学中分析发现初中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特点大体有三种:一种是有的学生对物理学习只是直觉兴趣,他们只满足于被新奇的物理现象所吸引,希望看到鲜明、生动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实验。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安排一些鲜明、生动的物理实验。还有的学生对物理有操作兴趣,他们要求通过自己的活动对自然现象和实验结果施加影响。因此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必须安排适当的由学生亲自动手的实验,并在课后安排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力所能及的小制作。另外还有少数学生对物理具有因果认识的兴趣,他们的兴趣由现象发展到进一步探求现象变化的原因,他们平时总爱追问为什么。而且具有概括认识的兴趣,表现形式是总要求通过个别事物的因果联系来找到和掌握更多事物乃至整个物理世界的一般规律。物理规律的普遍性对他们具有很大吸引力。我介绍他们阅读有关物理的一些科普类的书籍,并且在课后安排他们进行实践活动等以刺激和满足他们的好奇心。3.2、科学探究引发学生的好问心根据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好问是初中学生的一大特点,初中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而且这些知识具有过渡性的特色.如果只学习而不能提出问题,不进行思考,这样对知识的认识是肤浅的.只有通过认真思考,开展讨论,集思广益,才能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实现思维认识的飞跃。实践表明,在课堂教学上,有不少学生常常与周围同学交头接耳,但举手发问的同学很少.教师如果能善于鼓励,适时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自己辨别正误,并引导他们注重对物理现象的深入分析,培养思维习惯,从而提高他们分析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好问的积极性要得到鼓励和尊重,教师还要善于创设问题情景,善于设问。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课内课外好问的人数在逐渐地减少,分析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当今的学生在群体活动中非常注意自己的个人形象,特别是中学生,开始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考虑别人(特别是异性)对自己的评价.他们不大愿意毫无保留地暴露自己对问题的认识。自尊意识逐渐增强.二是学生知识水平和学习方法上存在着差异,有些学生往往缺乏自信心,不具有批判精神.三是教学民主气氛差,师生处于不平等的状态.要想使学生勤于思考,教师在物理探究式教学中应创造良好的民主氛围,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3.3、科学探究满足学生的好动、好玩心好动是学生积极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初中生中绝大多数对物理实验有操作兴趣,探究式教学中,若能结合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设计实验并亲手验证,会极大地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动眼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学生在探究时,可以将他们分好了合作小组,设计实验时就可以同本小组成员交流,也可以向老师寻求适当的帮助使他们可以初步设计出自己心里所想的实验,尽管实验步骤也许是不完善的或不太合理的甚至与问题是背道而驰的,这都没有关系。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在亲身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以后,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收获,都能得到满足和进步。在学生动手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每一步中,熟悉对现象、过程的观察方法,并不断地自问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实验结果是什么?内在联系是什么?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什么?这样,学生在好动、好玩的心理刺激下会积极参与,投入实验的全过程中.3.4、科学探究刺激学生的好胜心好胜是初中学生极为宝贵的一个心理特点.他们在同龄人中,一点小事也不甘示弱,总喜欢争论.他们有上进心、自信心,对荣誉有强烈的追求.根据这—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应充分抓住学生的竞争心理,使学生在激烈的竞争氛围中学习知识,与他人相比较,知道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中得到提高.例如:科学探究有个环节是“交流讨论”,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刺激学生的好胜心理.我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学一开始便可以分好组),视课堂时间的长短安排每个小组先在组内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适当的时间,其他小组成员可在本小组交流结束后提出他们在边听边思考中发现的问题。实践表明,只要在教学中合理地引进竞争机制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成功的体验会增强学习的信心。教师要创设更多条件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学习上的成功,从而提高学习物理的信心.促使学生为进一步上进而奋发努力.总之,在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中,以心理科学理论为指导,认真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规律,找到心理科学和物理教学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合理地利用初中学生特有的心理特征,就会极大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全面提高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的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要不断的总结经验,才能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参考文献:1、《物理报》山西师范大学主办,2006年2、刘炳升主编。《初中物理新教材教法》高教出版社2005年3、许国梁主编,《中学物理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出版。4、查有梁主编,《物理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出版

初中物理小论文 篇2

事实上,我是一个物理白痴。只是一直没承认而已。

物理课上,当老师正在唾沫横飞地解说着牛顿三大定律的时候,我趴在桌子上,将头仰到45度时,发现黑板上的粉笔灰正以每秒1CM的速度往下掉,根据公式着这个粉笔颗粒在自由落体运动后做了多少功,恩,是W=8.9J。可是当时还是不会做这道题。

这是一次期中考试,下午考物理。考场上,我用了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再次证实一个事实,那就是:我是一个物理白痴。后来物理白痴决定认真学习物理。于是,物理白痴坐在了万恶的物理课堂里。班级的生活是快乐的,我坐在第二排,每当上物理老师的课时,物理白痴都会极其认真的听讲,极其认真的做笔记,极其认真的摆弄着左右手,只不过他找电流我看手表。所以,我崭新的物理生活还是值得歌颂的,除了卷子上那片如太阳般耀眼的红色海洋。

然而,没有一个物理老师会欣赏或注意一个物理白痴,即使那物理白痴也很想学好物理,我用语文安慰物理,然而我的语文最好也只不过85分。

期中考试的成绩出来了,桌子上厚厚一摞卷子。我用最快的速度把物理试卷压在最下面,这时,我前面的同学泪流满面地问我:“怎么办,我无力只考了90分。”在那一瞬间,我听到心里那片“哗啦哗啦”的声音,我知道,那叫“心碎了”,很痛很痛。

直到后来,我想我也许逃不开物理了。因为网上的朋友告诉我,她们也学物理的,因为她们在海关工作的时候,是需要算每个集装箱的重力,对地面的支持力,及风雨的阻力等,要保证不会砸死人也不会摔坏,这也是竞争的条件嘛。

之前,无力白纸还在嘲笑正在学习物理的男男女女们,因为物理在将来有什么用,我不能再看见前方有帅哥时,计算他的速度,以及我们之间的距离;我也不能将沙滩上金灿灿的沙子变成金灿灿的黄金;更不能幻想,在高温高压的情况下,将可爱的玻璃变成永恒的钻石。

接下来的某一天,物理白痴问无力天才说:“同学,你在做那本书?”物理天才告诉了物理白痴,但是物理白痴没听明白,然后物理白痴又问:“同学,你耳机里在放谁的歌?”“Beatles。”于是物理白痴从“甲壳虫乐队”听到了“U2”,一个月后的物理测验中,物理白痴最引以为傲的英语听力居然只有16分(满分30分)!

在曾经的沧海桑田里,没有物理老师知道曾有个物理白痴那么努力地学习物理,最终却一无所获;在曾经地日月星辰中,没有物理天才知道有个物理白痴作了几本厚厚的考纲,却不曾有结果;在上千年的历史长河里,物理不知道曾经有个物理白痴愿意放下她那高贵的尊严向她求饶。

然而,物理还是要考的,而物理白痴依然是那个对物理一窍不通的物理白痴。

初中物理论文 篇3

课堂上教师只是一个引导教学,更多的东西需要学生去感悟和理解。学生除了自学外,教师巧妙的引导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有了前面照相机的调节,教师只要简单地一问,就有抛砖引玉的作用——我们眼睛如何调节看清远处和近处的物体呢?学生在讨论中很快发现改变像距不可能,因为总不能像动画片中的大灰狼一样把眼珠拿出来吧。那只能是调节焦距,因此说人的眼睛就是一架神奇的照相机。简单的点拨,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对于视觉暂留,我们课前可以让学生按照书本动手做手工,上课时让学生演示来得出结论。

二、注重实验,探究规律

实验对物理来说非常重要,好多规律就是从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实验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好方法。视力如何矫正,仅凭教师主讲,学生是很难懂的,不便于学生去理解,但通过实验,较好解决了实际的疑惑。近视眼的形成可以先用光具座、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记下物像距;保持物距不变,给“眼睛”带上近视镜,移动光屏找到清晰的像,记录像距。看着数据,学生很快发现像距后移了,那反过来说明人的近视意味着像距前移了。然后教师再和学生分析具体的原因,很好地帮学生解决了疑虑。用同样的方法来解决远视眼,让学生做到现学现用。实验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发散了学生思维,同时也教学生学会学习物理的方法。

三、结语

初中物理小论文 篇4

摘要:

物理学概念的教学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认识程度,只有学生掌握了概念,才能用概念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到物理易学,爱学。如果学生对概念膜糊不清,对学习整个内容带来不利的影响,就无法用它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一但学习受阻,学生就怨学。

关键词:

想学 爱学物理概念

初二学生从小学就开始初步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到了初二就比较系统地学习自然科学――物理的一些初步知识。要使学生爱学物理,学好物理,是我们物理教师共同探索的事情。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杨振宁博士说:“成功的密诀是兴趣”。兴趣是促进认识和活动的动力,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教学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呢?本人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通过趣味的物理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初二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好奇心强。当他们看到一些自然现象或者身边发生的事情,都会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在物理课前就应该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思惟。

例如:有的老师课前是这样激发学生兴趣的:“我们今天看到的汽车、火车,车头里面的发动机是瓦特这位物理学家发明出蒸汽机的基础上改进过来的;瓦特这位科学家从小就善于思考、勤学好问,有一天他烧开水的时候发现烧开后的水蒸气向上推动锅盖,使锅盖上下振动,他用力压住锅盖,水蒸汽最终还是顶起锅盖冲了出来,这一现象使他得到启发,他想:“水蒸气的力气很大,能不能利用它来制造动力机呢。”

于是他通过大量的试验,终于发明出了蒸汽机,蒸汽机可以用来带动发电机发电、带动打米机打米、带动织布机织布,还用来制造火车、汽车、轮船等等,他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取得的成果,是他平时注意观察、善于思考,勤于动手加用汗水换来的结果。用磁铁同极互相排拆作用,演示物体(磁体)的悬浮,使物体(磁体)飘浮在空中。

转动交直流发电机使小电珠发光。用小喇叭的两根线断续接在小电池的正负极,使纸盆发出声音。他用导线断断续续接电池的两极,使收音机发出咯咯的响声。通过讲和演示,使学生知道,注意观察可以掌握自然规律,通过掌握自然规律来进行发明创造,为人类生活服务;同时学生在思考,为什么物体能够悬浮,为什么线圈转动又能使电灯泡发光,为什么纸盆会发出声音,为什么收音机会发出咯咯的响声。

这些实验的演示都会给学生带来好奇,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把兴趣和求知欲带入了课堂,为今后学好物理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通过提高教学艺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研活动中,我们听了一些老师的课,都认为这些老师教学比较好,但有的学生却说:“我们爱听C老师上课,不爱听D老师上课。”根据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我发现,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情态不同,学生的学习心态也不同,学习的积极性不同,教学效果也就不同。在课堂教学中我尝试了微笑,它给我带来了甜头。

例如:上《光的现象》这一章时,带着微笑走进课堂,这样引入新课:“早晨阳光照在大地上,使我们看见了五颜六色的景物,有了光我们才能在学校学习、才能进行各种活动,植物才能生长。同学们,假如没有光这个世界将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学生以宽松的心态回答:“一片漆黑的世界”、“什么都看不见的世界”、“人不能学习”、“人不能劳动”、“人不能生存”……我接着:“既然光是那么重要,光现象有什么规律,它是如何为人类服务,我们怎样更好地利用它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光的初步知识――光的传播(扳书)。

接着我问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见哪些物体能发光?学生回答:“太阳”、“电灯”、“点燃了的蜡烛”、“还有月亮……”这时我打断学生的回答,问:“同学们想一想,月亮能发光吗?有的学生说:“能发光,因为晚上它照亮大地”有个学生想了想说:“好象不能,因为有时我只看见有小部分亮,如果能发光应该全部亮才对”。我接着说:“月亮不发光,是太阳光照亮了它,是它把太阳光反射到地球上。”除了月亮外,上面讲的太阳、电灯、点燃的蜡烛都属于光源(扳书),大家想想还有哪些是属于光源?学生回答:“燃烧的柴火”、“黑夜里的萤火虫……”微笑给在课堂中使学生不拘束、形态自然,感到轻松愉快、课堂气氛活跃,和谐融洽的氛围促使兴趣自然形成,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也特别好。

我深深感到:微笑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促进教学效果的技巧,也是一种教学艺术,能达到事半功倍到的效果。

三、从概念的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概念是整个物理学体系的基础,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学的核心。李政道曾经强调:“学习物理的首要问题是要弄清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物理学概念的教学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认识程度,只有学生掌握了概念,才能用概念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到物理易学,爱学。如果学生对概念膜糊不清,对学习整个内容带来不利的影响,就无法用它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一但学习受阻,学生就怨学。

因此,对物理概念的教学,尽量运用生活中的事例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如:本人讲到电压这一节课时,用两个100ml的注射器(除去活塞),用一根透明胶管连接,倒入带色的水,水位到两个注射器的一半为宜,当两个注射器里的水位相平时,没有水位差,也就没有水压,管子中没有水流;当把其中一个抬高,就产生了两个容器内的水位差,形成了水压,管子中就有了水流。闭合电路使小电珠发光,按上推理,(从黑板上的电路图分析)不难想象,电源两端存在电位差,这个电位差形成了电压,有了电压,有了电压,导线中就有电流通过。形象而有趣的教学,使学生明确了电压的形成,从而掌握了电压这个概念。

“课程是一幢建筑的设计图纸,教学则是具体的施工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创设情境运用情感、趣味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吸取别人先进的教学方法,设计好每一节课的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在每一节课中都得到乐趣,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挖掘,从而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果。

初中物理论文 篇5

所谓互动教学,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教与学相互影响、促进,进而使整个教学活动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实现。在初中物理课堂中运用互动教学,教师在科学的教育理念的带动下,利用各种媒介,与学生进行更加广泛的交流,从而在教学的认知、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相互作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索的能力。

二、初中物理互动教学的原则

1.围绕教学内容,明确互动教学目标

初中物理是一门科学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只有使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框架与结构,才能使他们的思维得到循序渐进的培养。初中物理教师在进行互动教学实践前,应该对教学内容与目标有充分的理解与把握,对于知识间的关联形成准确的体系,使学生能够在互动中更加全面系统地理解物理知识。如在八年级上册的“声现象”知识体系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建立所学习的知识点的体系。如“:这一章会学到哪些内容,学习的目标是什么,深入理解声音产生、传播的条件,不同声音的特点以及对声音的应用”等。学生会提前对将要学的知识做大致的准备,形成初步的印象,在相关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会更加直接地关注知识的重点。通过将学生所学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框架构建,形成如下知识网络:学生只有对知识点以及之间的联系形成更加清楚明了的认知,才能提升学习的效率。

2.进行多向互动,促进学生主体性发挥

初中物理的互动应该多向进行,使学生在物理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参考,进而拓展自身的知识面,促进自身的物理知识系统的发展。对于教师而言,多向的互动,不仅有助于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及需求,同时也可使教师获得更为丰富的教学方法。多向的互动拓展了以往的师生互动层面,使生生之间、学生与物理知识系统之间等建立更加密切的联系,还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如在九年级下册的“磁体与磁极”一节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实验的方式,促进学生与相关的物理现象进行更加直接的接触,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加强与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如对不同的小组设置一定的实验任务,看哪个组完成得又快又好,并让学生到讲台上展示。这种多向互动的方式会极大地增强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自然世界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有更加直观具体的认知,进而密切学生与生活实践的联系,并提升物理实践的创新能力。

三、初中物理互动教学的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师生互动

随着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应用的深入,教师应在建立互动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将信息技术与互动教学充分结合,通过多媒体展示等方式,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使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更加高效。如在八年级下册的“从粒子到宇宙”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制作相关的动画或视频,设置针对性的问题:你所看到的宇宙是什么样子的,粒子与宇宙的关系是什么?等,学生在看到这些现象时,会通过自身的思考有初步的回答,教师再继续引导学生:这些规律对于现实生活有什么作用?你会利用这个规律来做什么?等,学生在这一系列的问题中会逐步深入,更加主动地挖掘物理科学的本质,使学生对物理科学研究的内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由于粒子与宇宙的关系是很难通过几张图或几句话描述清楚的,通过动画或视频展示,能够全方位地展示事物,从而帮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物理学习体验。

2.指导实验过程,提升互动效率

物理实验是学生进行物理知识验证、物理现象探索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充分利用物理实验室,与学生一起探讨物理现象的原理,使学生对物理现象产生的原因有更加明确的认知,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身实践,结合自身所学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在九年级上册的“伏安法测电阻”的学习中,教师在指导学生得出实验原理P=UI后,引导他们利用原理画出实验电路图并设计出相应的实验步骤。同时,可以对不同学生设计出的实验电路图进行比较,并提出问题,如,这几个电路能不能测出待测电阻的阻值,但从减小误差的角度哪一个更合理?然后,让学生根据最终的实验电路图连接电路,教师提醒学生连接电路的注意点,特别是电流表、电压表的连接,开关的状态,滑片的位置等。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比较合理地获取实验数据,提醒学生遇到问题可以举手提问,让每一组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动手机会,并顺利完成实验。另外,在完成教材规定的测定值电阻阻值的实验后,还可以补充测小灯泡电阻的实验,并对这两个实验进行比较,找到它们的区别。这样,通过任务来促进学生探索发现,体会物理科学的魅力,学生会在教师的指导下深入思考,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他们也形成了科学的物理思维及实际操作能力。

初中物理论文 篇6

1.1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决定了最终的教学质量,是影响初中教学水平的关键性因素.物理教学误导性观念中,重点提到了教学方法思想的滞后性,进而对初中课程教学效果产生了影响.传统教学观念认为,教师在文化课堂里占据主导作用,一切教学活动应听从教师的授课安排,中学生只需“倾听”教师授课内容,这类教学方法与物理教学新课标要求不一致,教师所用方法违背了学生主体的要求.

1.2教学改革

为了满足不同时期的基础教育发展需求,物理教学应当按照地方教学工作标准,科学地调整原有课程教学改革方案,从而实现了文化课程教学观念的转变.但是,许多初中学校习惯于“按部就班”,长期继承传统的课程教学方案,对现有教学模式缺乏足够的改革力度.守旧思想不仅阻碍了学校物理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进程,对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也是一大缺陷,显现了教改思想的落后性.

1.3教学考评

“考核”是对教师学科教学情况的综合考察,初中物理学科经过月末、年终等考核结果,可以客观地反映物理教师在某个阶段的教学情况,更能准确地反映学生在特定阶段的学习水平.为了加快课程教学进度,初中物理教师仅注重新授课教学,对旧知识教学状况缺少足够的考核力度,对教学考核工作不重视,直接误导了初中物理教学管理机制的按期实施.

2基于“建构式生态课堂”的教师指导策略分析

近年来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应用取得了优异的发展成就,物理教师与学生的教学思想普遍提升,逐渐摆脱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种种约束.基于建立“建构式生态课堂”理念,初中物理教师需拟定一套完全适合中学物理学习与发展需要的教学方案,满足社会发展的初中物理教学工作的新标准要求.

2.1深化初中物理教学改革,不断进行教学理念的创新

“建构式生态课堂”提炼出初中物理教学思想的“精髓”,探索出一套适合当前中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这也是创新教育的一种大胆尝试,作为初中物理一线教师应该将各类教学思想融合于一体,让物理课堂教学思想具有民族性、艺术性、科学性、时代性的新特征,“建构式生态课堂”要求初中物理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注重学习方法和学习意志品质的培养,将个人思想、情感、意识、言语等许多要素有机地融于物理课堂教学之中,通过对专家的观点和研究内容的分析与自身的实践经验相结合的方式,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提出合理有效的改革措施.

2.2注重师生交流合作,优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建构式生态课堂”是以“生态”为起点,以“建构”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的个性发展”为根本任务,以“合作交流、自主构建”为重要实施方式的新型教学模式,为实现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下面通过一则案例分析说明“构建式生态课堂”的设计思想.

(一)设计环节1:创设生活情境,引入课题

提出问题1:沙滩脚印形成的缘故?为何雪原中徒步者寸步难行而滑雪者健步如飞?躺在钢钉上的人为何安然无恙?设计理念:以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为载体,创设生态的情感情境与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问题的好奇心,物理老师通过图片的渲染情境,以问题的形式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引入课题.动态生成: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展示,激发学生对物理奥秘的探究兴趣,对于图片中生活场景,同学们各抒己见,部分学生提出了合理的疑问,老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和发现其中蕴藏的物理规律.

(二)设计环节2:实验探究,展示新知,合作交流

实验器材:矿泉水瓶、气球、沙子、海绵、小板凳等.实验方案:全体学生分组,恰当选择实验器材,自行设计实验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设计理念:新课改下的三维立体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在本节教学的体现: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合理选择器材进行探究实验,防止所有学生千遍一律的实验设计,发掘学生内在的潜能,真正理解控制变量法在实验教学中的合理运用,通过各个小组的汇报结果形成师生共享的探究成果,在合作交流中实现共同进步,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动态生成:根据学生组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在压力与受力面积都不相同的情况下如何体现压力的作用效果?学生根据速度的定义方法得出: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来进行比较,进而引入“压强”的概念.

(三)设计环节3:理论推导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分析影响压

强大小的因素,进一步理解压强概念活动项目:(1)观看增大和减小压强的表演视频;(2)请学生列举生活中利用压强的实例.设计理念:利用数学工具进行推理加深对影响压强大小因素的理解,通过理论推导与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应用的有机结合,对于物理基础较差学生而言,生活实例的正确列举获得老师和学生的肯定与赞扬,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享受物理学习取得成功的喜悦,进而提升学习效率.动态生成: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存在于我们身边的日常生活之中,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逐渐形成多观察、多思考的好习惯,激发学生关注物理、探索物理的好奇心,进而形成物理学习的强大动力.

(四)设计环节4:精讲点拨,学以致用,分享收获,提升能力

具体内容:多媒体幻灯片展示典型案例,布置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汇报成果,教师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点拨与精讲.设计理念:以典型案例为载体,展示交流自主合作学习的成果和效度,体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在精心创设的情境和题目中得到启发,让学生在亲身参与经历中实现引申、迁移和拓展,形成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动态生成:学生在自主参与的小组合作交流中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进一步提升学生利用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设计环节5:归纳小结,及时巩固训练

具体细节:让每位同学进行归纳本节课所学的物理知识和处理问题中所采取的物理方法,以及还有什么困惑的地方?在物理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交流与讨论,通过适量的试题进行训练和巩固.设计理念:学生在对所学物理知识、物理方法和情感体验的归纳总结反思中实现自我完善的过程,针对性试题的训练能够有效检测学习的效果,发现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查漏补缺做好基础准备工作.动态生成:在总结反思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都得以提升,对于物理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获得了一次“补补丁”的良机,对于物理学习状况较好的学生来说则是一次能力进一步提升和升华的体验过程,实现了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和提升.

3结语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