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论文【优秀7篇】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时空的立体教育、一种多途径的整体教育、一种以人为中心以社会为基础的主体教育、一种培养多种人才的复合教育、一种人人参与的全员教育。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素质教育论文【优秀7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素质教育的论文 篇1

摘要:

素质教育是当今社会教育的重要话题。为什么实施素质教育及如何进行素质教育更是引发众人的讨论。作者通过多年小学教学经验的积累,针对这两个重要问题进行了研究,从而得出了一些关于素质教育必要性和素质教育具体实施方案的解答。

关键词:

素质教育;小学教育;全面发展

何为素质教育呢?顾名思义,就是以提高受教育者各方面能力和素质为最终目标的教育方式。区别于传统意义的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更看重对受教育者心理方面、生理方面、智力方面、品德方面、审美能力方面和社交能力方面等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始终把提高全国人民的素质作为现代化建设文明教育的一项根本任务,也是教育工作者一直探讨研究的重要话题。

一、小学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创新是一个国家进步的灵魂,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学校作为人才的发源地,教育创新尤为重要。要想实施教育创新,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根据科学实践发现,这些创新技能并非一天所教成的,而是在长期潜移默化的熏陶下养成的。因此,需要教师打破传统填鸭式教育方法,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对学生能力和身体素质的培养,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审美能力。素质教育要求我们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最终目的,以学生的性格为基础,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精神,注重挖掘学生潜能,形成健全个性,鼓励个性发展。素质教育是顺应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为此,加强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从小落实素质教育,是小学教师需要面对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

1.转变教学模式

传统知识传授方式是学生被动接收老师输出的知识,忽略学生的输入,这种方式极大扼杀学生学习积极性,限制学生学习主动性。要想进行素质教育,必须改变传统模式,注重学生汲取知识的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并将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避免进入固定的思维模式,只知道对知识死记硬背,不能灵活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数学是较为抽象的,尤其对人生中第一次接触数学的小学生来讲,如果只是单调讲解,会使学生立刻丧失兴趣,所以教学中,我会尽可能将抽象的数学转化为实际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2.注重能力的培养

中国传统应试教育严重束缚一代人的创造能力,影响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改变传统只注重成绩、不注重能力的应试教育模式。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更新换代迅速,知识剧增,而老师可以教学的时间相对较少,只能将最基本和最基础的知识教给学生,在此之后就需要学生培养自学能力,在已有知识上独立获取新鲜知识,并且将学到的课本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除了自学能力,创造性能力培养也很重要,小学教师应该从小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如课堂教学中,对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的学生,不论对☆☆错,都大加赞赏,鼓励他们对现有方法提出不同解法和方法。在我的鼓励下,学生不再是听从命令的机器,而是可以独立思考、敢于创新的个体。

3.培养学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可以加强学科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对学科的热爱,使兴趣成为启发学生的最好动力,促进创造性思维发展,以此提高教学质量。多年教学经历中,我经常借助其他手段培养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如课前利用简短时间为学生讲数学历史上的小故事或者数学家为了研究闹出的小笑话,每当我讲完这些课堂上的“调味品”,同学们都会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我身上,从而不由自主地沉浸在接下来的课堂学习中。短短两三分钟,就可以使学生放弃抵触情绪而愿意了解这门课。

4.建立良好新型的师生关系

中国古代倡导“严师出高徒”,然而在现如今开放的社会,严师未必出高徒。虽然小学生年纪较小,却是拥有自己思想和情感的个体。教师应该尊重、理解、信任每一位学生,和学生结交朋友,而不是把自己摆在高高在上的位置命令或指使学生完成任务。我在教学经历中,注重和学生的关系,在我需要他们完成某一项任务时,说“可不可以帮老师一个忙……”而不是指名道姓地“你去做……”,因此大部分学生跟我的关系亦师亦友,相处非常融洽。当他们遇到学习或生活中的困惑时,会主动跟我谈心,说出一些自己的问题,从而我更好地了解他们心中所想,知道他们心中所需,对症下药,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方向。

5.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

中国很多家长都有一种错误认识,觉得只有在教室中坐着听讲的学习才叫学习。这种观点是非常狭隘的,生活中处处是课堂。对于现在社会信息化、学习化的发展,课外活动不是浪费学习时间,而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根据我多年教学经验发现,从长远角度来说,积极参与课外活动的学生比那些只注重课堂学习的学生发展更优秀。因此,我会经常鼓励学生在假期参与棋牌类游戏,数棋、扑克牌等,其中运用到了许多数学知识,通过这些轻松的游戏既放松紧张的神经,又开发智力。

三、将素质教育贯穿终生

当今社会是知识大爆炸社会,知识不断更新。每个学生终将有一天离开校园,走向社会,学习社会工作中所需的知识。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每个人根据需要不断在社会实践中充实完善自己。因此素质教育不仅应该落实在眼前的学生时代,更应该从小学开始培养不断学习、善于学习的精神,将素质教育贯穿终生。

素质教育的论文 篇2

摘要:

实施素质教育是一场教育改革,是未来中国教育发展的根本方向。更新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构建科学机制和创造良好外部环境是素质教育发展的保证。

关键词:

素质教育;改革;机制;保障

素质教育不仅是教育界关注的问题,也是当代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每个组织和个人都有责任。素质教育不是教育本身说教育,实际上远远超乎教育自身的范筹,关乎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上世纪末,在国家教委颁发的《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将素质教育定论为:“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为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通俗地说,素质教育是教育的一种形式或方式,是着眼于提高人的内在素质和品质,强调知识内化和身心发展的教育观。应该是以学校教育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进而实现提高全民整体素质,培养富有责任感和创造力的现代公民为目的的教育,其内涵是及其深远的。

如市场经济一样,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最终会成为我国教育体制的最佳选择,随着时代的发展会更加深入和完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视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国家教委颁发了《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党和政府倡导大力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人民满意的教育应该是全社会尤其是教育系统要不折不扣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深入地落实政府指令;使应该受教育者都受到相应的教育;使受教育者学有所教,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把受教育个体与集体、组织、政府、社会之间的矛盾化解到最小化,为教育教学的健康运行创造最佳环境。

一、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是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首先,应该明确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一场深切的变革,是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变,是未来中国教育发展的根本方向。教育现代化首先应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价值的现代化。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部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包含了素质教育的深刻内涵。提高认识,就是着力于思想观念的`转变,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树立与现代化生活和世界文化合拍的新的教育观念,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动态变化调整专业结构,确立教学目标和内容;就是要更深层次地领会党的教育方针的精神实质;就是要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八大报告、《教育法》,落实《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这是基本的法律依据和正确的舆论导向,教育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响应党的号召,更新观念,在新的教学观指导下,进行教学、学习指导、考试等方法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其次,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都在说素质教育,但很多家长、教师,甚至于个别教育行政部门对素质教育的实质认识不清,仍然坚持“学习尖子是人才”的人才观和“分数高才是质量”的质量观。忽视了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如良好的生活、行为、学习等习惯。还有有些学校和教育机构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多组建几个花样翻新的兴趣小组,延长课外活动时间,增大音、体、美课程的比重等,踏入素质教育的误区。因此,我们要树立素质教育新观念,努力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面向全体学生,承认个体差异并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发展,要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创造的能力、生存发展的能力打好基础。这样的教育才是和谐完整的教育,邓小平同志所讲的“三个面向”的“四有”人才,才是我国现实需要的人才。

再次,实施素质教育是“科教兴国”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需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先进的技术、高素质的建设队伍,就永远受制于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推进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根本上取决于国民素质。而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在学校。“教育兴则人才兴,人才兴则国家兴。”这里的人才应该是素质教育意义上的人才。就当前学校状况而言,学生的受挫能力、身体素质、理想及动力、劳动及吃苦精神等都明显滑坡。发展经济必须提高人口素质,把人口过多的沉重负担变为人力资源的巨大优势。实现这一转变,关键在于教育。

二、构建相适应的科学机制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是素质教育健康发展的保证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涉及教育方向、思想、政策、内容和方法、人才衡量标准、就业渠道等方面的一场重大转变,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的自我完善。要彻底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国家必须下大力气进行综合改革,为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在党和政府,保障在法律章程,动力在社会团体的支持和市场机制的完善创新,基础在学校和教育单位。

实施素质教育仅靠教育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要取得组织、社会各阶层、各团体及家长的支持,社会应处处为所有的人提供学习的条件,教育应逐渐成为每个社会组织、部门的重要职能。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只有加强综合管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年轻一代才能茁壮成长起来。”

冲破应试教育的羁绊,走向素质教育并非轻而易举。制约影响它健康发展的因素很复杂,必须要有相应的教学内容、形式、方法及相配套的激励机制、评估考核机制和良好的外部环境。教学内容应有与素质教育相匹配的与实际相符的教材编排体系。大胆探索和改革高校招生考试制度,九年义务教育与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应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衔接点和对应点,应是一以贯之的。一些规定只限义务教育阶段,高中等就无法干预,出现了明显的断层和盲区。所谓的国民素质,更多地应该集中体现在走向社会的人生阶段。

教育最终要走向产业化,必须依照市场需求培养人才。相应的教育部门要建立适合素质教育发展的考核评估方案,改革对普通中小学的督导评估制度和对中小学生的评价方法。同时要大力发展中高等专业技术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建立并不断完善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协调,相互沟通的路子,建立健全分层继续教育机制。使人人都有一个受教育的机会,毕业后愉快地走上社会,找准自己的位置,参加祖国建设。

素质教育是一项涉及面广泛的综合性教育,具有继承性、系统性、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它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只有在适宜的气候、土壤和水分等条件下,素质教育这粒种子才可生根、发芽、开花,结出令人欣喜的硕果,展现出新时代教育的辉煌。

参考文献

[1]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Z].1997.10.

[2]江泽民。中共中央十五大报告[Z].1997.9.

[3]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Z].

[4]胡锦涛。中共中央十八大报告[Z].2012.11.

[5]江泽民。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Z].2000.3.

浅论小学数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论文 篇3

题目:

基于素质教育的小学数学教育初探

摘要:

现阶段,国内的小学数学学科教育范围已经远远的超出了经验与技能的传授,同学们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取得经验的过程,并且在用这种经验去探索发展的方法,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与此同时,能够提高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从而获得更好的社会体验,这个传授理念已经成为了现在社会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总结了一定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

素质教育;数学学科;小学数学;

无论是教育的对象、内容、手段和方式方法,都会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而发生着快速的改变与发展,这就意味着素质教育急需提升。教师是将知识与经验传递给学生的重要角色,作为引导与传授者,在授业传道解惑中,对自己所教授的学科进行素质教育方式探讨以及解决现存问题方式思考十分必要。在所有的阶段教育中,小学教育非常重要,它不仅能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还能够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科目,数学学科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容忽视。

1、加快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思维模式。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改变应试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广大的小学数学学科教师应该对新课程改革重视起来,深刻的理解新课程改革的作用,转变思想,认识到应试与素质教育的根本区别,建立起以素质教育为主的教学思维。其次,加强数学学科教师的培训力度。在这方面应大力提高专项培训经费标准,进行培训计划规划,将培训分为在职与脱产两种。在培训的基础上,还应该进行培训考核以达到快速提升自己专业数学教学素质的目的。这种培训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教学内容及理念上的培训,即数学学科专业知识外延伸的相关知识以及先进的教学理念,提升数学教师的自身的知识储备量,使得今后的教学结构更完善,并随着知识的不断完善,教学理念也不断的完善着;另一方面是现代的教学方式的学习,现阶段国内作为常见的教学辅助用具,多媒体制作成为了必要技能,它能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提高学生在探究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

新课程理念重点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这就表明了小学教学中数学教育的重要性,最为基础教育的主要学科,学习概念、性质以及解题方法等等内容成为了主要任务,它是学生们深入学习的基石,所以,务必让学生们深刻理解并且能够灵活运用。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夯实基础为主,在课本的指导下,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认知学习,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的探究知识,掌握规律,注重思考方式的培养。在对学生进行求知欲激发的同时,打破小学数学学习的“知”与“不知”的循环,应该将学生向“提问”、“寻找”以及“解决”的思维方式上引导,在一次次的解决问题中获得成功的满足感,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循环这个过程,这就成为了一个量变产生质变过程,学生们会在这个过程中,对数学的兴趣持续下去,形成一个良好的思维惯性,成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三个方面,即体验,个性以及满足,其中,体验就是指在教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中获得积极良好的情感体验;个性即是根据个体的差异性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活动,从而获得独特的体验;最后,满足是指给与学生肯定,肯定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所产生的所有可能的满足。

3、重视各种学习模式的目标价值

培养数学素养作为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更多的关注,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成为了广大数学教师的关注点,他们不仅要研究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去“教”,还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学”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规律以及学习方法,养成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使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因此,教师就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认真的分析教材,明确数学知识脉络,通过指导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关联,让学生自己形成独特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数学学习的价值不在于掌握,而是在于通过学习让学生产生发现与创造的能力。数学的素质教育采用多种学习模式,但是这些学习模式的价值不在于体现出不同的学习过程,仅仅是一种展现独创性探索知识过程的手段。由于数学教学不仅限于掌握知识,而在于发现和探索知识,所以,数学教师应该将目标从不同学习模式表现出不同的学习形式向不同学习模式表现出不同的探索过程转化。

4、重视学生学习中的兴趣情绪状态

只有足够重视学生,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学”是“教”的基础,才能促进教师的积极性,能够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传授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数学课的课堂教学应是百变的,所以,数学教师在进行课程准备时,基于学生的现有知识储备和接受能力设计教学方案,使之新颖多彩并富于变化。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产生兴趣。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以“学”为中心贯穿整堂课,时刻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包括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这样才能发挥教学真正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激励表扬学生,这样能够避免因在群体中受到多次的失败与谴责而产生焦虑情绪,甚至采用某种防御机制而回避真实情感,引起人格混乱。在这里,教育中抓住这么几个变量似乎尤为重要:首先,特征,即在学习中尽可能地针对不同的个体特征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对象,并采用个性特征为参照的发展性的描述性的评价方式,使所有个体都能感受到成功;其次,展现,即尽可能地将学生不同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充分地展现给群体,满足个体期望的在群体中获得尊重的欲望。

参考文献

[1]潘宏福。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学周刊,2016(36)。

[2]许认娥。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J]。学周刊,2016(33)。

[3]王智杰。浅析素质教育与小学数学教育改革[J]。学周刊,2016(03)。

素质教育为题的论文 篇4

《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

摘要: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利用多媒体教学,切实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教育理念;素质教育;多媒体教学;活跃课堂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增强责任感、实践能力。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我们教师要明确新的教育理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填鸭式的灌输,这种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把学生的思维束缚了,从而变得僵化不堪。长此以往,将不能适应新形势下迅猛发展的社会要求。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教育观念就要更新,让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达到以学生为中心,切实提高教学实效。近几年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表明,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将传统教学模式变为多渠道传递教学信息的乐学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课堂效果。

一、多媒体教学能使课堂活起来,达到和谐统一

思想品德课,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可以说每一节课进行的都是情感教学。课堂上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极大地发掘学生学习的内在潜能,让他们乐学、善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四课《欢快的青春节拍》之“感悟青春”时,一上课,我就给学生播放了校园歌曲《乡间的小路》,同学们不由自主地跟着哼唱起来:“沿着校园熟悉的小路,清晨来到树下读书,初升的太阳照在脸上,也照着身旁这棵小树,亲爱的伙伴,亲爱的小树,和我共享阳光雨露,请我们记住这美好时光,直到长成参天大树。”这样创设情境,不知不觉地把学生带到那美好的读书环境中去,引起学生的共鸣,体会到青春时期读书的欢快!这样,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一扫过去那严肃、紧张的课堂气氛,达到了师生、课堂的和谐统一。

二、多媒体教学能化抽象为直观,具体可感

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地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从而突出重点、难点。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成为教师的舞台,老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听得两眼无神、恹恹欲睡。这种说教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永远不可能使课堂活跃起来,永远不可能使学生快乐地学习,也永远不会使学生心甘情愿地喜欢上这样的课堂。在讲《情趣与兴趣》这一课的时候,我把生活中的很多相关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明白哪些是高雅的,哪些是低级、庸俗的;哪些是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哪些是对学生的身心造成危害的。从而告诫他们:高雅的生活情趣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是有益的,符合现代文明、科学精神、科学生活。它对个人的发展有促进作用,能够形成乐观自信、活泼开朗的健康心理,从而使人更加热爱生活。低级、庸俗的生活情趣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甚至损害身心健康。紧接着我又播放了两个案例:一个是被邪教毒害的小果,另一个是快乐女孩晶晶“酷爱摄影”的故事。两个案例一邪一正,对比分明,使他们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又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人生的价值,从而去有目的地选择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这样的课堂怎能不使学生喜欢呢?

三、多媒体教学能使学生动起来,提高创新能力

多媒体教学贵在生动直观引人入胜。这种教学手段,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多信息,拓宽了课堂广度,加大了课堂容量。把学生的思维空间拓宽了,使学生深入思考,强化记忆,教学内容也有趣味性。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课《人生当自强》之“人生自强少年始”时,我先用多媒体播放音像资料:《动物世界》——羚羊的生存。播放完后,我提问:“东岸的羚羊为什么能生存下来?”学生很快就回答:“东岸的羚羊适应环境才生存下来,西岸的羚羊不适应环境被淘汰掉了。”我再提问:“强壮的羚羊生存下来,弱的羚羊被淘汰掉了。大自然中的这一现象在人类社会中同样存在,你能在人类社会中生存吗?怎样生存?”学生回答:“我们也要适应人类社会环境,生活要自立,人生当自强。”这节课由生动有趣的《动物世界》导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轻松愉快地由自然现象导入本课的主题——人生当自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劲头大大提高。接着我又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看“自强不息的中国人”的图片,并配以音乐《男儿当自强》。林则徐、戚继光、郑和、詹天佑、邓稼先、袁隆平……一一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明白他们每个人都活得有自尊、活得有价值,他们是民族的脊梁,他们使中华民族豪迈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何乐而不为呢!在教学《诚信是一种资源》时,我把事先搜集到的许多案例,通过多媒体播放出来,如:“华南虎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等图像,并配以音频解说,学生看后、听后,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他们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诚信是一种资源, 诚信是经商者之本,离开了诚信,在商海中便无立锥之地。诚信更是做人之本,一个人失去了诚信,便永远不会被信任。那将是何等可悲啊!下课时,我给学生布置了作业,让他们收集与诚信有关的材料,写一篇以“诚信”为主题的小论文交给老师进行评比。

四、多媒体教学能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培养学生思想道德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感情可以在某种特定场合中被激发出来,这就是“触景生情”。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创设出和谐、动态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对形象具体的事例、情景等的感知,激发学生的动情点,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并进入角色,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提高思想觉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质。在教学《面对不良诱惑》这一课时,我先播放影像片段:一些人面对种种不良的诱惑而经不起考验,最终走上犯罪道路,我启发学生思考:如何才能避免误入歧途,抵挡各种不良的诱惑呢?学生讨论后做出了种种回答。这样,理中有情,情中有理,所明之理融入了学生的真情实感,更具有感召力和说服力。再如教学《理解我们的老师》一课时,我先回忆自己童年时代得到老师关怀和培养,并最终引领我走上三尺讲台的事例,流露出自己对教师教诲的真诚感激之情,并以一声“谢谢您,老师!”引起全班学生的情感共鸣。接着,展示一幅幅平时教师关心学生的画面,让学生从中体会教师工作的艰辛,让每个学生认识到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最后在flash片段《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音乐声中,让学生说说想对老师说的话,想为老师做的事。情到深处,一触即发,每个同学都能深切表达出对老师的情感。多媒体教学因其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极富感染力,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之思想情感、道德认知、道德情操不断得到启迪、升华,使学生从中明是非,辨真伪,知善恶,识美丑,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随着对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堂整合的不断深入,我们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师生关系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面对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我们反而不如学生们反应快,在很多方面学生远胜于我们,我们没有理由站在讲台上发表长篇演讲,而更应该让学生们发表见解。既然网络是五彩的,社会是多元的,我们也应该抛弃答案唯一,在坚持是非标准的大前提下,允许学生们发表不同见解,尊重学生的想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总之,多媒体教学是新形势下,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改革的需要。

综上所述,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发挥它的技术优势,让课堂活起来,让课堂动起来,让学生心理情感丰富起来。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他们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也使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结构得到优化,最终让多媒体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闪光!

(河南省鄢陵县柏梁镇第一初级中学)

浅析素质教育论文 篇5

一、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概述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具体实施采用项目化的运行办法,运行过程类似于科研项目完成的全过程。学校每学年初发布项目活动指南,针对重点项目活动和一般项目活动提出总体要求,体现指导思想和学年重点安排。全校广大同学及各年级学生组织,根据指南设计项目活动,通过网络填报项目活动申请表提交学校审批。学校成立专家小组采取答辩会等方式进行评审,决定是否批准,获批准的项目活动得到相应经费支持。项目实施期间要接受学校组织的必要检查,结束时需要提交总结报告和经费决算。

二、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原则

(1)自主性原则;计划的主体是各位同学,学校以各位同学的自主设计确定素质拓展的内容和方式。自主性原则不但保证了同学们在素质拓展计划中的主体地位,而且能够保证各位同学的个性特征在素质拓展过程中得到尊重和张扬。

(2)开放性原则:素质拓展是在各级组织的总体安排下的群众性的学习教育活动。不受专业、年级和学校的局限,鼓励同学们大范围交流,鼓励不同专业背景、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相互借鉴。

(3)普遍性原则:本计划适合本、专科生和研究生。它将教会同学们一个科学的方法,以降低成功的成本,使自己的学习和事业踏入快车道。

(4)多样性原则:鼓励同学们进行科学合理的、风格迥异的设计和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这是同学们张扬个性的基本保证,多样化的选择体现了社会的进步,社会的创新。

(5)柔性原则: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不用硬指标评价各位同学素质拓展成果的优劣,不树典型,不作排名,不评优秀,重在过程和参与,追求真正的学习,鼓励同学们量力而行,倡导用柔性指标引导先进,鼓励相互借鉴。

三、构建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体系的实施与运行

要建立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的作用,客观公正地记录每一位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素质培养和发展的重要经历和主要成绩。要通过证书记录和认证两个环节,合理量化,科学评价,引导和激励广大学生全面进行素质拓展。要真实记录素质拓展的内容,体现客观性和真实性;要由学生自己填写具体内容,发挥自主性。在认证过程中,要注意操作的严谨性和程序的规范性,保证认证的权威性。要依托基层团建创新成果,探索在社团组织中开展认证;要鼓励素质训练项目的组织者积极参与和实施认证;要依托学校的信息化平台,大力推进素质拓展计划的电子化认证,研发素质拓展证书的电子版。

四、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义

(一)开启了学校素质教育的新阶段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以推行《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为依托,通过职业导航设计、素质拓展训练、建立评价体系和强化社会认同四个基本环节,使利用第二课堂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工作有形化、具体化、规范化、制度化。较之于过去的第二课堂活动,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具有涵盖面广、规范性强、可操作和便与评估的特点,从而使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与课堂教学互为补充,并驾齐驱,成为高校素质教育两翼中不可缺少的一翼。

(二)有力地推动了素质教育内涵的发展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以开发大学生人力资源为着力点,进一步整合、深化教学主渠道外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在思想政治与道德素质、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学技术与创新创业、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等六个方面引导和帮助学生完善智能结构,促进学生全面成才。

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对于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非常明显和现实的作用。它包含了先天性客观的经济效益、时间效益和社会效益。另外,它与正规课堂教学相比,其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较小。其次,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还可以大力发掘和利用社会资源。所以,在目前高校素质教育受到资源限制的状况下,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非常明显的成本价值优势。

素质教育始终围绕提高人的素质这个中心,以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服务于社会。从一定意义上讲,素质教育的过程也就是大学生逐步社会化的过程。推动大学生社会化,一方面,要求通过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特别是课程体系改革,使教育内容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另一方面,必须通过一定途径让学生获取切身的社会体验。

(三)大力推进了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

目前,有效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需要切实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其一,通过制度化建设,为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顺利实施提供政策保障。其二,通过规范化建设,将以往比较零散的第二课堂活动和教育工作进行整合、规范,形成体系,这样便于用系统的观点考察其合理性,保证这项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其三,推进社会化,在大学生素质拓展中积极吸纳社会参与。其四,推进信息化。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素质拓展认证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在进行认证的过程中,存在大量繁重、冗杂的数据处理、信息录入等工作,因此,必须推动认证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构建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计算机网络平台。这样做,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其真实性和可靠性获得了全校师生和社会舆论最大限度的监督和保障。

素质教育的论文 篇6

摘要:

为了适合时代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符合发展需要的人才,我国在坚持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同时,推进教育事业改革,促使国内基础教育从简单的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模式,高中语文是一门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水平、奠定后续学科理解学习基础的基本学科,其面临着重大的转型和创新工作压力,本文以高中语文的素质教育为论点,阐述从此方面出发的创新模式,希望对此方面工作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

高中语文;素质教育;创新模式;策略

引言

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尽管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但是各国的经济和科技竞争依然十分强烈。而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伟大愿望需要依赖于国民基本教育中更高层次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产业转型、开拓海外市场的强劲助力。而在增强全面基本知识水平的同时,我国传统文化课程的授课模式也有了新的要求。在素质教育理念下,高中语文的授课方式也需要一定的发展和创新,从而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一、高阶段国文教学的重要性

高阶段国文主要是指高中及大学语文教学阶段,而多数大学并没有将语文课程纳入必修课程,因此高阶段国文教育的主要定义是高中语文教学。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形成一定的是非观念、辨证能力,能够较深入地学习更多文学作品,在思想境界提升方面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另外,国文是我国传统文化课程,其教材所收录的文学作品主要是数千年来中国文坛上的璀璨之作,也包括一部分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里的优秀文学作品。这些作品都能够在授课过程中向学生传播一定的东方古典美学和西方审美价值,在高中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过程中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高阶段语言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体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高中生已经拥有一定的语文素养,在考试过程中已经能运用初中所学知识进行答题,而语文学科的分值难以在短时间内提高,提高主要依赖于长期的文化素养知识水平,因此高中学生对此学科的重视程度不高,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不高。此外,国文是一门讲述我国语言文化的学科,其形成时间漫长,所具有的文化底蕴也十分丰富,而在时代发展过程中,语言结构存在一定的古今差異性,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化时有畏难情绪的产生,无法充分体会到发展过程。另外,语言文化学习需要长期的知识积累,无法靠短时间突击获得较大的水平提升,多数语言文化教师只是在师范类大学获得授课学位和资格后,进入学校教授学生,而自身的文化素养水平并不高,无法适合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符合素质教育理念的高中语文教学创新措施

(一)提高教师基本素质,融入互联网教学内容

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需要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从而在内容中展现新时代学生所需具备的品质与能力。而在时代发展过程中,课程内容已经从简单的课本教材扩充到网络教学资源,网络教学资源总量丰富,涉及各学科,而且更新速度快,音频资料、视频资料等都能在课内播放,从而提升课堂效率。例如,在学习苏教版语文必修五《物种起源》绪论时,由于教师层是语文专业的师范学生,因此在讲解生物类文章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在备课时,可以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搜索更多的《物种起源》知识,从而在课堂上更好地解答学生的问题。老师问学生:“同学们对于《物种起源》的了解有多少?又对于达尔文、进化论有多少认识呢?”从而调动课堂气氛,再播放网络上下载的达尔文和《物种起源》的基本介绍小视屏,加深学生的认知,从而促进学生的素质水平提高。

(二)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创新课堂主导模式

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充分融入课堂中,而不是哪一个群体作为主导,从而全面地把控课堂。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都是采取“填鸭式”授课模式,十分不利于学生能动性的发展。通过课堂提问、讨论等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创新课堂主导模式。例如,在学习苏教版语文必修二的《阿房宫赋》时,教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对于秦朝的认识有哪些?”学生回答之后,再进一步介绍秦朝。然后发出讨论主题:秦朝的灭亡和阿房宫有什么联系?杜牧在写此篇文章所表达的是什么意思?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并派出代表发言,发表每个小组的观点,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改变课堂主导模式。

(三)营造新型课堂学习气氛,展示创新特色

创新精神是时代发展必不可少的品质,对个人和国家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时代更应该培养创新精神,从而适合时代的发展。语文教学模式可以不断创新,而学生在此环境下的学习气氛营造也很重要,开放、自由、轻松的学术研究气氛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出个人创新能力,展示能力特色。例如,在学习苏教版语文必修三《鸿门宴》时,教师在上课之前先提出小组研究性自主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把《鸿门宴》中的人物梳理清楚,然后小组内成员担任不同角色,然后排练出一部情景剧,展示人物性格和特点。课内表演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另外,小组之间互相评价优缺点,能够营造新型课堂气氛,展示课程创新特色。

结束语

总之,语文是增强国家综合软实力和国民文化自信的重要课程,对个人和国家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而语文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创新是新时代背景下,符合新课改要求的重要课程转型措施,能够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佟圣利。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创新模式[J].文学教育(下),2017,05:46-47.

[2]蔡建强。趣味性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甘肃教育,2018,22:57.

[3]张祖珍。关于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学方式的创新[A]..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论文集卷三--热点讨论[C],2018:2.

[4]张连喜。高中语文教学创新教学策略的应用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7,18:242.

素质教育的论文 篇7

一、紧扣教学目标,积极渗透素质教育

跟传统教育有所不同,素质教育背景下,历史教学的目标要充分地对教学的实用性进行考虑,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其中包括学生的爱国精神,传统文化素养,坚毅的人格品质),避免出现那些所谓的高分低能的学生。针对教学目标,对学生要进行这几个方面的思想素质的教育:

1.通过课本上的歷史知识来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当前崇洋媚外的思想还是很重的,具体表现有定居海外、通过各种途径来取得外国国籍、过多地追崇外国节日(如圣诞节,情人节等),从而把一些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渐渐遗忘。这些社会现象会严重地影响学生的爱国思想。因此,在进行历史教学过程中,要告诫学生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要时刻保持中国人的民族荣辱感和民族自尊心。比如说高中历史课本的第二个专题中,有个章节讲的是关于中国签订的那些不平等的条约,如“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等,在讲解完这些不平等的条约后,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一些相应的影视资料和图片,以此来加深学生的对这些事件的印象,使学生谨记那些我们祖国当年所受的屈辱,让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指导学生理性面对这些历史事件,正确解读,然后从中吸取教训。

2.要培养学生坚韧的毅力以及面对挫折的勇气。当前独生子女居多,很多高中生从小到大都没有受过什么挫折,因此在历史的教学中,老师要通过历史人物事例来告诫学生面对艰难困苦要勇往直前,要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提倡传统的文化精华,弘扬传统文化精神。当今泡沫文化、速成文化发展迅速,学生的人文素养情况并不乐观,针对这个情况,在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中,要通过历史的教学来使学生吸收传统文化精华,使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得到大力弘扬。从“四大发明”中,可以告诉学生古代人类的智慧成果;从唐诗宋词中,可以告诉学生中国文学的蓬勃发展历程;从毛泽东、孙中山等人的伟大事迹,可以告诉学生捍卫祖国领土的完整,热爱祖国的重要所在。

二、致力于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

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教学素养,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了教育,这种教育是慢慢渗透的,比强制性的教育的影响更加深远。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老师的自身素养呢?首先,思想方面要积极健康,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很多好的事情都变得物质化,让人对善恶好坏难以区分,比如,因为扶摔跤的老人,却被讹巨款。即使社会上传播着许多不良的风气,老师依然要想学生传递积极的思想观念。其次是态度方面,高中历史老师既要全面的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还要保证学生的成绩,使学生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老师要为学生做好课件,批改作业,出试卷等多种工作,非常辛苦,这就需要老师对教学工作保持一种无私奉献、高度负责的态度。最后,老师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水平,不同学生的素养、能力、知识以及所生活的环境都不一样,所以对于相同的问题有着不同的看法,所以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要求老师要有一定的教育学规律以及相关的心理学知识,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这样才能在历史的教学中做好素质教育的渗透工作。

三、提高学生历史学科的素养和能力

在高中历史的学习中,除了要提高老师的素养外,学生的素养也非常有必要得到提高。学生的素养有很多方面,因为历史学习需要考查学生阅读、思维、记忆、表达、理解等多方面的能力,当中对重要的还是属于思维能力,这种思维素养是整个历史教学的核心部分。掌握好了思维能力,学生能够通过了解历史事件来得出历史发展的本质规律和内在发展;能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的立场对历史现象的本质进行揭露。其次是学生基础知识的素养,基础知识是整个历史学习的基石,有了它,历史学习这栋大厦才能坚固。对于学生基础知识素养的培养方法有,对历史教材进行反复的阅读、对一些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进行重点背诵、做好课堂笔记,长时间地坚持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非常的有帮助。

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各个领域都在进步和创新,历史教学也同样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这就需要在高中的教学中,一点一滴地进行渗透。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