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工艺论文优秀3篇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本文是编辑老李给家人们分享的采油工艺论文优秀3篇。

采油新工艺新技术探讨 篇1

摘 要:笔者以当前我国采油技术的主要特点及其存在的不足之处为主要依据,对我国采油工艺在未来可行发展的新型技术进行了简要地分析与探讨工作。

关键词:采油业 工艺技术 新型 不足之处

对于采油厂而言,采用不同的采油工艺技术是根据所采油田实际的地质特点来决定的,只有结合具体油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分析,真正做到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方法论,才能够使采油厂工艺技术得到质量与效率双方面的提升,并使采油工艺技术的科学性也同时得到提升。

一、当前国内采油工艺技术的主要特点与弊病

由于我国石油采收率偏低的情况,进而也就使得我国的石油资源需要大量进口才能够满足国家社会与人民日常生活的需要,但这样长期大量进口石油的方式其实是并不科学的,由此我国的石油采收需要加快对新型采油工艺技术的开发与研究。而要想解决我国石油资源紧张的问题,除了找到更多的油田来进行采油工作这一途径之外,就只有通过提升采油工艺技术的采收率这一途径,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石油资源供应紧张的主要问题,才能进而促进我国石油采收业的发展和进步。

二、采油业的新工艺新技术

1.磁处理技术

所谓磁处理技术,主要就是指利用磁场可以产生的物理作用与化学作用,对油田地下的驱替液与原油发生一定的反应,从而就可以促使原油的物理性质发生一定的改变,还可以使受到反应作用的原油的防蜡作用与增注作用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增强,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帮助解决石油采收工艺技术方面存在的结蜡问题,帮助延长油田井内受到热流的时间长度,使油田采油井所需要的防蜡资金成本得到了一定的降低,使油田内部各层的吸水性能得到加强,改善了油田内部各层原本的水驱油作用,而且还可以帮助采油厂,使部分原油有着高粘度的问题得到解决,节省了能源的损耗。

2.振动技术

油田地面受到人工的振动,也会随之产生许多大功率振动,通过这些产生的大功率振动,又可以形成大量的低频波,所谓的振动技术主要就是利用产生的这种低频波来改善所采油田内部原油的流动性质与地层的渗透情况,振动技术不仅包括人工的振动,还包括利用水力以及水力脉冲而产生振动这几个方面。通过利用水力来产生振动的采油工艺技术,可以使振动形成的脉冲波使油田各层面中原本存在的污染物质得到消除,这种采油工艺技术能够帮助油田各层面进行有效地处理,可以使油田各层的孔隙变得更加松软,并且使它的渗透性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加强,如此一来就可以使原油更加顺利地通过这些油田层面的孔隙  ,进而也就可以使原油的采收率得到大幅度提升。另外,通过水力振动而产生的这些脉冲波,它们对原油的流动性与粘度等物理性质都会产生一定的作用,并使它们发生变化,这样就可以使原油流动的速度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也为提升原油采收率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且这些油田层面中原本存在的污染物质与其他杂志得到了消除,也能够降低油田原油的含水率,从而使石油采收的产量得到进一步的增加。

3.微生物技术

所谓微生物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微生物来使油田内部各层面产生一定的作用,从而达到油田没原油特性发生变化的目标。首先,微生物技术所需要的资金成本低,这就可以为采油厂节省更多的成本,进而可以使采油厂的经济个人利益得到提高,其次,微生物技术操作方式简单与快捷,也能够使采油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得到大大地提高,进而提升石油采收的整体效率,然后,微生物自身有着一定的物理化学特性,可以使自己及其容易得到溶解,也不会对油田内部造成污染与破坏,这样既确保了油田内部可循环地得到利用与采收,又可以确保油田内部不会遭到外部环境的破坏与污染,另外,利用微生物繁殖发酵来进行石油采收的新型工艺技术还有着很高的采集连续度,这种特点可以使石油原油采收率得到有效的确保,使原油的产出量得到大幅度的增加。由以上几点优势可以看出,微生物技术在新型石油采收工艺技术当中,是比较科学合理的一种方式,这种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来提升石油采收率的工艺技术重要地为我国石油能源的安全提供了保障,可以在我国的石油采收工作当中进行广泛的应用。

4.声波采油技术

在我国的石油采收工作当中,利用声波来进行的工艺技术也受到了广泛应用的一类重要石油工艺技术。首先,声波采油技术当中所包括的防垢技术,是通过采油管道上金属内的超声波传播,转移和错开管道中存在的盐垢,使油田采收管道上的盐垢产生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与抑制。其次,声波采油技术当中的另外一种技术类型:防蜡技术,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声波产生于油田各层的振动作用,来软化油田内部的原油,帮助采油管道的内壁形成一层气套,这一层气套就可以在石油原油的采收工作当中起到一定的防蜡作用。另外,声波采油技术中还包括降粘技术,这一类型的技术主要是将凝固前的石油原油,利用超声波来分散他们内部存有的细小颗粒。利用超声波产生的振动而达到改变原油多类性质的采油工艺技术可以帮助油田内的石油原油提升其渗透性,并改善油田内部各层孔隙的结构,还可以降低油田内原油的粘性,另外,利用超声波来进行石油采收的新型工艺技术还可以排去油田内部层孔隙结构存在的气体和气泡,从而使得采油工作能够更为顺利地进行。

三、结语

与过去传统的采油工艺技术相比较而言,新型的石油采收技术更为多样化,也在各方面弥补了传统工艺技术的不足之处。采油厂可以通过对这些各不同类型的新型采油工艺技术进行对比分析和比较,选出最为适合自身所采油田的新型工艺技术,使石油采收率得到提高的基础上,自身的经济收益也能够得到保障和一定的提升,并为我国石油采收工艺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作出一定的推动和贡献。

参考文献

[1] 杨欢军,邓良广,李东阳,新时期采油工艺的新技术与实践[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09),109.

[2] 樊伟平,滕立志,李玉平,采油新技术的研究应用田内蒙古石油化工[J],2010(01),90.

[3] 唐焦强,现代采油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田[J],黑龙江科枝信息,2011(02),290.

稠油热采工艺技术及发展方向 篇2

稠油就是粘度高、相对密度大的原油,国内叫“稠油”,国外叫“重油”。由于其流动性能差、甚至在油层条件下不能流动,因而采用常规开采方法很难经济有效地开发。从20世纪初开始,热力采油已逐渐成为开采这类原油的有效方法。稠油分布范围广,由于蕴藏有巨大的稠油资源量而被世界各产油国所重视,随着热力开采技术的发展,开采规模在逐步扩大,产量在不断增长,稠油热采在石油工业中已占有较重要的位置。

稠油中有胶质与沥青含量较高,轻质馏分很少。因而,随着胶质与沥青含量增高,稠油的密度与粘度也增加。但稠油的粘度对温度极其敏感,随温度增加,粘度急剧下降。

稠油油藏一般采用热力开采方法,对油层加热的方式可分为两类。一是把热流体注入油层,如注热水、蒸汽吞吐、蒸汽驱等;另一类是在油层内燃烧产生热量,称就地(层内)燃烧或火烧油层(火驱法)。

一、各项热采工艺简介

1. 热水驱

注热水是注热流体中最简便的方法,操作容易,与常现注水开采基本相同。注热水主要作用是增加油层驱动能量,降低原油粘度,减小流动阻力,改善流度比,提高波及系数,提高驱油效率。此外,原油热膨胀则有助于提高采收率,从而优于常规注水开发,与注蒸汽相比,其单位质量携载热焓低,井筒和油层的热损失大,开采效果较差。

2. 蒸汽吞吐

蒸汽吞吐是指向一口生产井短期内连续注入一定数量的蒸汽,然后关共(焖井)数天,使热量得以扩散,之后再开井生产。当油井日产油量降低到一定水平后,进行下一轮的注汽吞吐。一般情况下蒸汽吞吐后转为蒸汽驱开采。

3. 蒸汽驱

蒸汽驱是注热流体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蒸汽驱是指按优选的开发系统――开发层系、井网(井口)、射孔层段等,由注入井连续向油层注入高温湿蒸汽,加热并驱替原油由生产井采出的开采方式。

4. 火烧油层

火烧油层是将空气或氧气由注入井注入油层,先将注入井油层点燃,使重烃不断燃烧产生热量,并驱替原油至采油井中被采出。按其开采机理有三种不同的方法:干式向前燃烧法、湿式向前燃烧法、返向燃烧法。

由于目前工艺的局限性,我国矿场规模化应用的热采技术主要为蒸汽吞吐,下面就该工艺技术做重点介绍。

二、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采技术

1.蒸汽吞吐开采机理

蒸汽吞吐方法即所谓的循环注蒸汽方法或油井激励方法,该方法是周期性地向油井中注入蒸汽,将大量热带入油层的一种稠油增产措施。注入的热使原油粘度大大降低,从而提高了油井中原油的流动能力,起到增产作用。蒸汽吞吐过程包括如下三个方面:注汽阶段, 焖井阶段, 采油阶段。

蒸汽吞吐采油的机理主要有:(1)降低原油粘度(2)解堵作用(3)降低界面张力(4)流体及岩石的热膨胀作用。另外高温蒸汽可改变岩石的润湿性,吞吐降压后的压实作用以及高温蒸汽的蒸馏裂解作用等均可改善原油的生产状态。

2.蒸汽发生器

稠油井蒸汽吞吐所需的湿蒸汽是由工业清水经过软化、脱氧等工艺处理达到湿蒸汽发生器用水标准后,在湿蒸汽发生器内经加热处理,最终成为干度为70~80%的饱和湿蒸汽。湿蒸汽经注汽管网(线)输送到热采井井口,在通过井下专用注入管线注入地层。

对于注汽压力高(>16MPa),采用常规注汽方式开采效果较差的井,可采用亚临界湿蒸汽发生器注汽。亚临界湿蒸汽发生器的额定工作压力为21 MPa,恰好在水蒸汽的临界点附近(水蒸汽的临界点在22.5 MPa),此时水的汽化潜热趋向于零,水、汽两相没有明显的界面。对于特、超稠油井,如果采用亚临界湿蒸汽发生器不能保证注汽质量,则应使用超临界湿蒸汽发生器注汽可大幅提高注汽干度,保障注汽质量,改善开采效果。

三、热采配套工艺技术

1.提高湿蒸汽干度技术

注汽干度的高低是衡量注汽质量的重要标准,干度越高所携带的热量越多,注汽效果就越好。为最大限度地提高注汽干度,应用高压汽水分离器,该设备是将锅炉出口的饱和蒸汽通过高压分汽缸的螺旋通道高速切向旋转,在离心作用下,饱和蒸汽中的水被分离出,从而提高蒸汽干度。该设备运行稳定,提高干度15%左右,有效地提高了注汽效果。

2.注蒸汽井高温堵水技术

在注蒸汽开采过程中,热量易向高含水区扩散,同时由于储层的强非均质性,出现蒸汽超覆和汽窜,必然导致蒸汽沿高渗透带突进,使得蒸汽波及系数小,大大降低蒸汽有效波及面积,从而影响了蒸汽吞吐开采效益。

高温堵水的关键是堵剂不仅要能封堵住大孔道,更重要的是能够耐高温,因为普通堵剂在对热采井施工时,无法承受注汽时的高温,导致堵剂性能发生变化,不能较好的把大孔道封堵住,结果认真筛选,优选了一种高温堵剂。高温堵剂能封堵这些大孔道使注入压力升高,迫使蒸汽转向含油饱和度高的部位驱替原油从而提高了蒸汽波及系数。注入压力升高,注入的有效热量也相应增大,从而提高蒸汽吞吐开采效益。

3.氮气泡沫调剖技术

在注蒸汽开采过程中,由于储层的非均质性,出现蒸汽超覆和汽窜,必然导致蒸汽沿高渗透带突进,使得蒸汽波及系数小,大大降低蒸汽有效波及面积,从而影响了蒸汽吞吐开采效益。氮气泡沫堵水调剖可以有效地改善原油流动性,延长吞吐周期,降低综合含水,提高稠油采收率。

通过对边底水水侵影响分析,采取边部提液抑制边底水向内推进,高温堵水降低单井含水治理措施均见到较好的效果。但由于生产参数的限制提液潜力不大;高温堵水由于受堵剂成份的限制难以进入油层深部影响堵水效果。通过广泛调研及室内研究认为氮气泡沫对治理边底水有较好的效果。

4.热化学复合吞吐技术

热复合化学技术是在蒸汽加热降粘的基础上,利用化学助剂进一步降低稠油粘度、提高洗油效率、增加油层能量,达到热能和化学体系复合增效、改善热采开发效果的目的。主要采用油溶性降粘剂、二氧化碳、氮气等辅助蒸汽吞吐达到提高热采效果的目的。

四、下步攻关方向

随着各油田稠油热采开发的深入,蒸汽吞吐各项配套技术将得到继续研究和优化,以降低稠油开采成本,提高稠油开采效果。

1.研究敏感性稠油油藏热采开发技术,敏感性稠油油藏具有粘土含量高,水敏性强,薄互层为主,净总比低,吞吐热损失大等特点,重点要攻关完井防砂工艺、油层保护工艺和提高储层渗流能力技术。

2.深层低渗透稠油油藏开发技术,深层油藏具有埋深,渗透率低、原油粘度高,井筒举升难度大的特点,重点要研究深层稠油超临界压力注汽工艺。

3.蒸汽驱开采配套技术,包括分层注汽技术,高温堵调技术,井筒防腐防垢技术,高温举升工艺等。

参考文献:

[1]段昌旭,于京秋。《孤岛常规稠油油藏》。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2]万仁溥主编。《采油工程手册》。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

[3]王端平、魏斌等主编。《油气采收率技术论文集》(1)。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

[4]肖建洪、曹正权 温志刚等主编《孤岛采油工艺技术》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陈光辉,单位:胜利油田鲁胜石油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方向:采油工程

稠油开采方法综述 篇3

摘 要:随着全球性稠油时代的到来,稠油开采刻不容缓。但稠油与常规原油不同,密度高,粘度大。针对稠油的独特性质,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的几种重要的稠油开采方法,并对这些方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稠油 热采 冷采 化学降粘 微生物开采

前言

我国原油的第一特点就是偏重的常规原油,已在12个盆地中发现了70多个稠油区,其中辽河油田是我国最大的稠油油田,其次是克拉玛依油田、胜利油田及大港油区。因此,研究稠油的开采方法对我国石油开采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由于稠油密度高,粘度大,其主要原因是稠油中的胶质、沥青质含量高。用于开采常规油藏的方法大都不适用于稠油油藏。因此,根据稠油的独特性质,优化出适用于稠油开采的工艺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如热力采油、化学方法采油、生物法采油等等,下面将对这些方法意义阐述。

一、稠油热采方法

热力采油主要是通过一些工艺措施使油层温度升高,降粘稠油粘度,使其易于流动,从而将稠油采出。主要方法有SAGD、蒸汽吞吐等。

1.SAGD技术

SAGD(steam-assisted gravity drainage)一般译作蒸汽辅助重力驱油。适用于低粘度油藏中,尤其是沥青的开采中,在油藏较厚(大于20m)时效果也较好。

方法是在油藏储层中钻两口水平井,这两口水平井上下排列。位于上部的水平井成为注气井,位于下部的水平井成为生产井。将蒸汽注入注气井,蒸汽融化该井周围油,油受到重力作用会向下流动到生产井中,开采出来。

在1996年,辽河油田超稠油藏开辟了双水平井蒸汽辅助重力驱先导试验区。历时594天,累计注蒸汽14292吨,产油19250吨,累计油气比0.13,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

2. 蒸汽吞吐(CSS)

蒸汽吞吐采油是一种相对简单和成熟的注蒸汽开采稠油的技术,目前在加拿大、美国、委内瑞拉广泛应用,是一种单井作业方式,其方法是向生产井中注入蒸汽,然后关井大概几周的时间,让蒸汽与油藏进行热交换,最后开井生产,该过程可循环进行。其机理主要是加热近井地带原油,使之粘度降低,当生产压力下降时,为地层束缚水和蒸汽的闪蒸提供气体驱动力。

蒸汽吞吐的优点是适用于稠油油藏(沥青)。缺点是注入的蒸汽主要是用来降低原油粘度,并没有增加油藏本身的能量。在采油的过程中,油层压力是逐渐减小的,因此在一定的蒸汽吞吐周期后,油藏将不能被开采出来。蒸汽吞吐的采收率一般小于20%,因此,在经过蒸汽吞吐开采之后,仍存在大量剩余油。

国内正在研究的是CO2吞吐技术,CO2具有很好的降粘、增液和改善蒸汽吞吐效果的作用,但这种方法必须要有气源。

蒸汽吞吐添加剂开采稠油是当前全球研究热点。方法是将多种化学剂组成的吞吐液从生产井注入油层,焖井期间利用化学吞吐液与原油间的低界面张力特性,使注入的吞吐液与井筒附近的原油发生乳化作用产生O/W型乳状液,降低原油粘度,改善稠油流动性,改变地层的润湿性和毛管力,从而降低井筒附近的压力降,使原油更易从地层流入井筒。

二、稠油冷采方法

相对于热采来说,冷采虽然采收率较低,但消耗的能量要少得多。

1.稠油出沙冷采(CHOPS)。

该方法在加拿大西部油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没有人工补充能量的条件下,依靠天然能量,并通过调节压差使地层出砂,同时又保持地层骨架不被破坏,从而大幅度改善地层的渗透率,提高产量。

适用于疏松、埋藏较浅的油砂油藏开采,在开采的过程中,会导致“虫洞”的形成,进而有天然气从稠油中冒出,形成“泡沫油”。在油、水、气采出的过程中,大概会有10v%的沙子连带采出,不过,随着开采时间的延续,含沙量将会逐渐减少。稠油出沙冷采的缺点是提高采收率降低,不足10%。

2. 聚合物驱油

聚合物驱是指向用于驱油的水中添加少量的可溶于水的高分子量聚合物以提高水的视粘度,从而降低流度比。由于稠油粘度高,出于成本和机械方面的注入压力考虑,对所使用的聚合物浓度有一定限制。因此,聚合物对粘度在数百厘泊以上的稠油作用不大。

三、稠油化学降粘开采

稠油化学降粘是向原油中加入化学药剂,通过药剂的作用达到降低稠油粘度的目的。在三采中,化学降粘驱油是重要的提高采收率的方法,虽然是一种新兴的降粘方法,但前景广阔。

1.催化降粘

在蒸汽吞吐或蒸汽驱的注蒸汽阶段,油层温度达150~300℃,若在此温度范围内加入少量的催化剂如NiSO4等,可使稠油中的胶质、沥青质在硫键处断裂,产生较好的降粘效果。但在加入催化剂前应先除去稠油中的金属成分,以防止催化剂中毒而使催化效果迅速降低。

2.表面活性剂降粘

表面活性剂降粘一般可以通过三种机理来解释:乳化降粘、破乳降粘和吸附降粘。这三种降粘机理往往同时存在,但表面活性剂不同和条件不同时,起主导作用的降粘机理可能不同。乳化降粘是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使稠油形成O/W型乳状液或将W/O型转变成O/W型乳状液。破乳降粘是通过加入一定量的破乳剂,使W/O型乳状液破乳而生成游离水。吸附降粘是通过表面活性剂分子吸附于管壁或油层岩石表面而减少摩擦阻力。

今后提高注入效果的方向,主要是针对沥青质等重质组分在采油中带来的困难,提高注入药剂的作用效果,同时也可以考虑加入其他更加有效的活性驱替剂。

四、微生物法采油

利用微生物方法采油主要是利用微生物的各种特性进行采油,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生物表面活性剂技术,另一种是微生物降解技术。

1.生物表面活性剂

生物表面活性剂是微生物在特定的条件下生长过程中分泌并排出体外的具有表面活性的代谢产物。一方面具有化学表面活性剂的共性,另一方面又有稳定性好、抗盐性较强、受温度影响小、能被微生物降解、无毒、成本低的特点。生物表面活性剂已广泛用于提高原油采收率。

2.微生物降解技术

利用微生物降解技术对原油中的沥青质等重质组分进行降解,可以降低原油粘度,提高油藏采收率,这一技术在采油过程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并有继续发展的趋势。其机理包括:第一,就地生成CO2增加压力来增强原油中的溶解能力;第二,生成有机酸而改善原油的性质;第三,利用降解作用将大分子的烃类转化为低分子的烃;第四,产生表面活性剂以改善原油的溶解能力;第五,产生生物聚合物将固结的原油分散成滴状;第六,对原油重组分进行生化活性的酶改进;第七,改善原油粘度。

辽河油田锦州采油厂1995年率先开展了将微生物处理技术用于针对稠油中胶质、沥青质组分的研究,1996年进入矿场试验阶段,1996―1997年先后在辽河千12块进行微生物吞吐26井次,取得良好效果。

结论

除上述介绍的稠油开采方法外,还有一些笔者认为技术不成熟或没有应用前景的开采方法,对这些方法没有一一赘述。例如,稠油掺稀降粘,虽然效果较好,但目前稀油资源短缺,掺稀法不是研究的方向。另外,在国内外稠油开采中,使用碱水驱油的也较多,但是至今还没有系统的研究过与碱水驱油有关的乳状液类型,也没有具体方法根据乳状液特征选择碱水配方。在碱水降粘方面的研究也较少,几乎没有进行过现场试验。

纵观上述稠油开采方法,共性是降低稠油粘度,改善稠油的流动性。对比分析认为,采用化学降粘方法对稠油进行降粘开采具有一定的优势,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 王均,范毅。 稠油油藏的开采技术和方法。 西部探矿工程。 2006

[2] 包木太,范晓宁,曹秋芳,等。 稠油降粘开采技术研究进展。 油田化学,2006.

作者简介:吴景霞 (1973)女,汉,山东鄄城人,技师,主要从事油气计量工作。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