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是提高论文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编的10篇土木工程建筑类论文,欢迎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键词过程分析;土木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①中指出:“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近年来,针对土木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阶段“时间短,任务重;不安定因素相对集中”的特点和难点,国内各高校对于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加大了改革和创新的力度。②③④本文作者从事土木专业教学、研究生和本科生学位论文指导多年,积累了大量成功的方法和经验。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的内在要求和大连理工大学提出的“精英教育”目标,贯彻“土木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方法”,提出了基于“过程培养”的土木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模式,具有较好的实践效果和创新意义。
1“过程培养”模式的特色
高等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终极目的是培育创造型新人才。为此,结合当前的教育背景和形式,改革传统的毕业论文指导模式和手段势在必行。本教学模式的特色即在于把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重点放在“过程培养”上,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科研能力”。结合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的特点,以最有效的方法,完成本科生由理论知识型行向实践能力型人才的转化,完成“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首先,只有在正确的方法论的指导下,才能制定科学可行的实施方案,进而才可能产生可靠的实施成果。本文采用先进的“过程工程学”分析方法,⑤⑥对本科毕业论文的全过程进行“驻点”分析,并探索各“驻点”的关联性。其次,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质就是“教”与“学”有机结合为一体,这一点,在毕业论文环节显得尤为突出。如何充分引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调动其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全神贯注的投入到课题中。以教师的诱导、启发为方向,最终达到对人才培养由知识型向能力型的转化,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根本目标。第三,教学成果的总结及效果的评价对教学质量及效果的确认至关重要。申请者首先总结了历年本科生毕业论文知道的经验和教训,从中提炼的理念和方法;同时,“他山之石,可以为玉”,本课题亦广泛了解了国、内外有代表性的高校的相关专业在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环节教学模式,充分研究各校特色,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吸取优质的教学素材,借鉴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用以补充完善本课题的实施方案,提升自我整体水平。进而探索本教学环节与精英教育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将我校“精英教育”基本纲略的实施落在实处。
2本科生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全过程驻点分析
针对在毕业论文环节提高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问题,结合作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与土木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阶段的特点,采用先进的“过程工程学”分析方法,对本科毕业论文的全过程进行“驻点”分析(如图1所示),将本科生毕业论文全过程确定为五个驻点,即选题与查阅文献、研究方案制定与实施、试验数据采集及分析、论文撰写及成果深化、答辩。该驻点是毕业论文的第一个环节,“过程训练”的开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本“模式”所强调的全过程的学生参与,首先就是选题需要学生的参与,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兴趣。指导教师由于还有较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不能全程地陪同学生的实验研究,学生应是实验工作的主体,教师仅起辅助的导向作用。学生对所做课题感兴趣,他们通常能做到积极地去查文献、用心地去设计实验方案、认真地去做实验,实验出现问题,他们也会想方设法去加以解决,这样学生往往能高质量地完成研究工作。反之,学生在心理上就有抵触情绪、在工作态度处于消极状态,被动完成任务,论文水平尚得不到保证,谈何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本课题实施中,指导教师应提供多个题目,采取自愿选题的原则,尽量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课题,指导教师与学生充分沟通,亦可对课题的工作方向做适当的修正,共同确定任务书的内容,使论文质量能在现有条件下达到较高的水准。驻点2:研究方案制定与实施。学会运用文献制定研究方案和进度计划,是科研能力的重要方面,是独立从事科研活动的基本素质之一。学生通过第一阶段的文献分析,充分了解所研究问题领域的发展现状和研究水平,通过对比分析,寻求、借鉴拟研究问题的解决方法;在此过程中,学生大量参考文献及相关标准规程,以确定正确合理的试验方法,制定严密科学、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和合理的进度计划。由于这一环节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论文工作的深度和质量,因此,指导教师要给予相对较多的关注和指导,帮助学生在研究方案细节的制定上力求科学、准确、可行;方案实施中以学生为主体,鼓励他们勤动脑、多动手,积极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学术及非学术问题。驻点3:试验数据采集及分析。本阶段着重培养学生客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训练规范、缜密的思维习惯;学会尊重客观规律,戒除急于求成和主观臆断的大忌。熟悉专业常规操作、培养实验技能,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这个环节中,指导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更应在一定的高度上,采用适当的形式(如组会讨论),启发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系统的讨论和思考,不断提升他们凝练科学问题、进行对比分析、举一反三的科研能力。驻点4:论文撰写及成果深化。相对于前三个阶段,本阶段重在对研究成果的深化分析,着重培养学生综合的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释试验现象,提升论文工作的理论水平,避免“实验报告”式毕业论文的出现。指导教师应鼓励、启发学生做更多、更深入的理论分析,而不是图省事地取而代之,沦为“重使用轻培养”、“重结果轻过程”的反面典型。驻点5:答辩。这是全过程分析的最后一个驻点。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环节。采用规范的论文评阅和答辩形式,对于提升论文质量,完成最后的升华至关重要。本课题组成员均具有多年的相关工作经验,学生论文经由课题组指导老师之外的两名其他老师实质性的评阅,给出具体评阅意见,并由学生经修改后再进行答辩。答辩采用PPT讲述方式,全面考察学生在论文过程中的工作质量。
3实施效果
2012-2015年,作者针对选题与查阅文献、研究方案制定与实施、试验数据采集及分析、论文撰写及成果深化答辩五个驻点的具体内容,将“过程培养”模式的理念和方法实施运用到大连理工大学土木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的具体工作中——所指导的土木专业本科毕业生陈×(2012年)、李×(2013年)、白××(2014年)等同学,在论文过程及毕业答辩中表现突出,毕业论文成绩均为“优”。特别是陈×(2012年)同学,不仅获得2012年大连理工大学优秀本科生毕业论文,并于论文期间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与其论文工作相关的学术论文,科研能力得到了全面的锻炼和提升。实践表明,该方法对于全面提高本科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确实是行之有效的。因此,作者认为,应继续深入探索研究、并在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基于“过程培养”的创新型土木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模式。
4结语
1.1当前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影响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土木工程也深受影响。依托网络,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及时资讯为土木工程发展带来了巨大好处,不仅提高了公工程设计的科学性,更提高了工程建设的可行性。
1.2当前智能化等高科技材料的使用在整体上提高了施工建筑的质量水平。这些材料包括:自动防腐材料和防辐射材料等。
1.3生物手段的有效应用也大大提高了建筑的使用年限,防腐性能得到提高。譬如,利用细菌技术能够提高钢筋等建材在腐蚀性环境中的抗侵蚀能力;利用绿植能够增强道路的防滑功能等。
1.4新能源技术的广泛引用。如利用太阳能照明,并使用阻燃手段,以此预防建筑火灾等安全事故。
1.5空间技术领域。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空间技术取得的突破为土木建设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手段。如在没有水资源的星球上实施土木建筑等。
1.6海洋技术领域。当前全世界人口早已突破60亿大关,人满为患,环境受到极大破坏,海水上涨,冰川融化等问题加剧了人类的生存忧患意识。在这种背景下,部分学者提出了“海底城市”的构想,这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线生机。而要想修建海底城市,就要进行水下施工作业这对当前的土木技术来说无疑是一项挑战。当前在该方面的研究有限,仅限于美日等国。
2高科技手段与土木技术互相补充
土木工程学科简称土木工程,是使用数学、材料、生物等学科理论与手段规划并建造不同建筑的学科。一般来说,土木工程与人类的衣食住行密不可分。人们工作和生活往往离不开建筑,而房屋的建造又要依托于土木工程。据此,在这四者之中,土木工程与“住”的关系最为紧密。其他三者与土木工程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各种关联。总的来说,这四者是人类文明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据此可见,土木工程对人类文明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土木工程技术手段的进步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促进了人类文明,加快了科技发展的脚步。
3结语
【摘要】材料实验教学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起到了培养实践操作技能的重要作用,根据新课改要求对材料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是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基本要求。本文分析了改革材料实验课程教学的方法,包括改革课程教学模式,调动参与实验的积极性;改革实验教学设计,提升探索能力;改革教学体系,提高实验室的开放程度。
【关键词】材料实验;土木工程;教学;改革
土木工程材料属于土建类专业的基础课程,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概述性的特点,计算与理论推导方面的教学内容相对较少,但课程的实践性较强[1]。为了能够让学生牢固掌握概述性工程材料知识,包括防水材料、金属材料、砂浆材料及胶凝材料等的专业术语、基本概念等,则需要应用实验课程对理论性教学内容进行补充。
一、改革课程教学模式,调动参与实验的积极性
目前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进行实验教学,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耗时较长,且难以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因此可严重影响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对此,可以采用塔式课程教学模式对传统灌输式模式进行改革,让学生在基础设计、对比分析及后期处理教学环节中逐步了解材料实验内容、掌握实验方法及巩固实验课程中学习到的工程材料知识。在实验课程的基础设计环节,应先对学生进行分组,并要求各小组根据实验项目设计实验方案,在实验前需要求学生上交设计方案,待教师审批后才能让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自主设计材料实验,可以将被动实验变为主动实验,这对于实验教学参与度的提升有重要意义[2]。在实验教学的对比分析环节,教师可要求学生对相同批次的材料实验现象与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了解实验结果不一致的原因,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对于实验过程的分析能力与解决实验难题的能力。在实验课程的后期处理环节,教师需要及时公布实验设计方案及实验结果,并要求学生总结实验成果与改进不足。例如,在对胶凝材料基本性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准备好标号不同的水泥,并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随后让学生严格按照实验指导说明及方案完成相关实验,包括胶砂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用水量及细度实验等。在完成实验后,引导学生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验记录对胶凝材料特性进行分析,并指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以持续提升科研能力。
二、改革实验教学设计,提升探索能力
单项实验教学设计不利于优化课程中的材料实验性质,造成实验性质以验证性材料实验为主,研究性材料实验及综合类材料实验较少。对此,要注意积极改革实验教学的设计形式,应用多方案设计形式实验取代单一方案设计形式实验,以便让学生在课程教学中有效提升探索能力。例如,在进行钢筋实验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拉伸实验属于钢筋材料检测中的重要实验,进行拉伸实验后可以了解钢筋的伸长率、抗拉强度及屈服强度指标,在应用传统教学设计开展实验时仅需要采用一种钢筋,这就会导致实验过程缺乏一定的比对性,也难以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塑性钢筋、冷轧钢筋、冷拔钢丝及高强钢丝之间的性质差异。对此,教师可以采用八种不同的钢筋让学生同时开展实验,对不同种类钢筋的伸长率、抗拉强度及屈服强度指标进行分析,以便可以全面了解不同钢筋塑性性质及应用范围等[3]。再如,可以采用矿物组成实验、掺量实验、养护条件实验、水泥细度实验等方法检测水泥实际强度。此外,在改革实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注意明确实验方向,以便可以通过采用具有系统化特征的实验教学设计全面分析材料性质的影响因素。例如,在对混凝土的性质实验进行教学时,可以同时制定以下实验教学设计,包括粉煤灰的活性与激发剂的关系,水泥性质及养护温度的关系,水泥性质与早强剂、缓凝剂之间的关系等,并在实验中选择多种早强剂或缓凝剂,如硝酸铵、三乙醇胺、硫酸钠、水杨酸、柠檬酸及酒石酸等。
三、改革教学体系,提高实验室的开放程度
由于实验课程针对了多种专业,不同的专业对于实验课程有不同的要求,在实验课时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应注意根据专业教学特点对实验课程的教学体系进行改革,以便可以使实验课程中的教学内容得以优化,从而确保不同专业的学生能够在实验中最大限度地提升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例如,可以在教学中将混凝土强度实验、和易性实验与砂石实验结合在一起,同时增加配合比方面的内容,以保证在改革实验体系后,学生能够在课堂中进行具有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再如,针对工程管理类专业,可在沥青软化点、延度及针入度实验中增加混合料性质检测实验内容,包括车辙实验、马歇尔实验、物理指标的测定实验及材料制备实验等。对于城市规划及建筑学等相关专业,可在墙体材料强度等级、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实验的基础上增设陶瓷砖容重试验、表观密度实验、显气孔率实验、吸水率及外观质量实验[4]。此外,在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应注重提高实验室的开放程度,以便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自主安排时间完成实验。例如,在进行周期较长、涉及环节较多的混凝土强度、性质实验时,可以增加实验室的开放次数、延长开放时间,让学生自主完成实验。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实验课程中培养实验操作技能、了解仪器设备使用方法及提升质量验证能力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为了能够实现教学目标,并保证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则应注意了解目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课程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应用具有针对性的改革方法,以期全面改善材料实验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姚俊,程华,应卫勇。Internet环境下符合工程理念的在线工程实验设计及实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2):171-176.
[2]窦德宇,柳春燕,杨丽芬,方向。利用公共实验平台开设《生物分离工程》选修课的实验教学研究[J].科技信息,2014(11):73.
[3]韩延成,杜艳青。基于课堂、实验、科研项目、真实工程的多元水力学实践教学模式研[J].课程教育研究,2013(21):164-165.
[4]杨永良,李增华,侯世松,左树勋。构建安全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平台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3,16(1):153-155.
摘要:
工程学是一种融合数学和自然科学之应用学科,需经由研究、了解、实践并结合专业判断等过程,利用具经济价值之自然物质与能源,以改进人类生活与生命的发展。工程学又枝出许多领域,工程学范围限于土木工程、环境工程等与环境相关之学门,其他军业工程、化学工程、生物工程、农业工程、电子工程、机械工程等则不在范围以内。
关键词:土木工程涵义、特点、未来发展方向
一、土木工程的涵义
土木工程的含义可从两方面去理解。一层含义是指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有关的各类工程设施,如建筑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局坝水电和水利工程、铁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工程等。另一层含义是指为了建造工程设施应用材料、工程设备在土地上所进行的勘察、设计、施工等工程技术活动。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土木工程的实践和研究己取得显著成就,无论是结构的力学分析,还是结构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以及结构的施工手段,都有了非常大的突破;特别是近若干年,在高层、大跨结构和钢结构方面成绩尤其惊人。但展望未来,土木工程领域中仍然有许多课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
二、现代土木工程的特点
(一)建筑材料方面。高强轻质的新材料不断出现。比钢轻的铝合金、镁合金和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玻璃钢)已开始应用。但是这些材料有些弹性模量偏低,有些价格过高,应用范围受到限制,因而尚待作新的探索。另外,对提高钢材和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虽已取得显著成果,仍继续进展。
(二)工程地质和地基方面。建设地区的工程地质和地基的构造及其在天然状态下的应力情况和力学性能,不仅直接决定基础的设计和施工,还常常关系到工程设施的选址、结构体系和建筑材料的选择,对于地下工程影响就更大了。工程地质和地基的勘察技术,目前主要仍然是现场钻探取样,室内分析试验,这是有一定局限性的。为适应现代化大型建筑的需要,急待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来创造新的勘察方法。
(三)工程规划方面。以往的总体规划常是凭借工程经验提出若干方案,从中选优。由于土木工程设施的规模日益扩大,现在已有必要也有可能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以提高规划水平。特大的土木工程,例如高大水坝,会引起自然环境的改变,影响生态平衡和农业生产等,这类工程的社会效果是有利也有弊。在规划中,对于趋利避害要作全面的考虑。
三、土木工程的发展趋势
(一)高性能材料的发展
钢材将朝着高强、具有良好的塑性、韧性和可焊性方向发展。日本、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已经把屈服点为700N/mm2以上的钢材列人了规范;如何合理利用高强度钢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它复合材料也将向着轻质、高强、良好的韧性和工作性方面发展。
(二)智能土木结构理论的体系构成
传统的土木结构是一种被动结构,一经设计、制造完成后,其性能及使用状态将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不可预知性和不可控制性,这就给结构的使用和维护带来不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发展出了在线监测结构,它赋予传统土木结构以在线监测机制,从而为探知结构内部性能打开了窗口,使人员可以方便地了解结构内部物理、力学场的演变情况,这就是结构智能化的第一层次。在在线监测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监测数据的智能处理机制,使得结构具有自感知、自诊断、自推理的能力,从而使结构实现了第二层次的智能化。进一步在结构中引入自适应及自动控制机制,即根据自诊断自推理的成果,由在结构中耦合的作动系统做出必要的反应,从而实现智能控制结构,这就是第三层次的智能化。比如,对结构的开裂、变形行为,结构的锈蚀、老化、损伤行为,以及结构的动力振动行为做出抑制性控制,在更高层次上对结构起到保护和维修作用。可见,在结构智能化演化过程中,按其智能化程度的不同可划分为如下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自感知土木结构,它是智能结构的最低级形式;第二层次:自诊断智能土木结构,具有对前一层次结果的智能化加工处理,包括结构内部力学物理场的自我计算,对结构特定目标参数的自我诊断,以及以做出结构自身行为的应对策略为目标的自我推理等功能。第三层次:智能控制土木结构,它是智能土木结构的最高形式。
(三)发展高新技术,应用结构健康监测,实现可持续发展
土木工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或性能退化,这将影响起承载能力和耐久性,甚至引发严重的工程事故,带来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产生严重的社会影响。因此,从建筑建成的一刻起,就要做好健康监测、修复和加固的准备。
随着现代传感技术、计算机与通讯技术、信号分析与处理技术及结构动力分析理论的迅速发展,人们提出了结构健康监测的概念,给土木工程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结构健康监测系统通过在结构上安装各种传感器,自动、实时地测量结构的环境、荷载、响应等,对结构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科学有效地提供结构养护管理的决策依据,确保结构安全运营,延长结构使用寿命。
近年来,大型土木工程特别是大跨度桥梁结构的健康监测技术成为国内外工程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通过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努力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国内外近年新建的许多大型桥梁都安装了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如我国的上海徐浦大桥、江阴长江公路大桥、东海大桥、香港地区的青马大桥,韩国Seohae桥和Youngjong桥、美国Commodore Barry桥和加拿大Confedration桥等。通过发展结构健康监测与安全预警,在第一时间发现建筑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复与加固,既避免了可能出现的建筑事故,也基本解决了建筑过快老化损坏,不得不拆去重修的尴尬局面,及由此造成的大量经济、资源、时间上的浪费,实现建筑使用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还不发达,基础设施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生活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所以在基本建设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并且在土木工程的各项专业活动中,都应考虑可持续发展。这些专业活动包括:建筑物、公路、铁路、桥梁、机场等工程的建设,海洋、水、能源的利用以及废弃物的处理等。
摘要:土木工程建设管理是指建筑施工单位根据工程特性及自身的内外条件,通过对管理流程进行改进、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达到合同要求,实现预期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模式。而土木工程建设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安全监督管理,其最终目标就是保障土木工程建设施工的安全性。笔者在分析国内土木工程安全监督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安全监督管理方案,并针对此方案可能潜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可供参考。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设管理;安全监督管理
引言
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土木工程建设也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土木工程的管理和建设必须与企业自身的发展条件相符,同时还应不断地优化企业的管理流程及资源配置,这样方能有效的提升企业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在土木工程的建设管理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就是安全监督管理,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直接关系着土木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及质量。因此,对土木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安全监督管理方案进行探讨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1土木工程安全监督管理现状分析
在当下土木工程建设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人们的竞争意识也越来越强烈,而土木工程建设管理却未发生太大的改变,导致项目施工企业出现诸多问题,如激励欠缺、责任划分模糊、行业保护严重、制约不足、存在过多不确定因素等,如此一来,极易引发不正当的竞争,形成行业壁垒,严重扰乱建筑市场的运行秩序,使市场陷入不公平竞争的境地,进而严重影响土木工程的安全监督管理。一方面,伴随着建筑领域的不断发展,其施工技术水平也得到了不断的提升,机械化程度也随之不断提升,倘若未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相关的安全培训与教育,则必定会埋下诸多安全隐患,这就要求施工作业人员必须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不断地提升自我的综合素养。另一方面,由于与安全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仍不是很完善,导致土木工程建设期间的安全监管制度无法真正落实到位。由此可见,探讨土木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安全监督管理方案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2土木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安全监督管理方案
安全监督与管理的项目方案
在土木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唯有编制出相对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方能保障施工现场的安全,使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率降到最低,为企业的经济效益及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提供有效的保障。然而,土木工程的管理与监督方面存在着如下一些特点:
①国内在开展土木工程建设施工的过程中,主要是采取人工操作的方式,极少采用现代化机械,这样便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安全监管的难度。
②承包土木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队伍往往并非固定的,这样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程的施工进度,而且也会对工程施工监管责任的划分产生一些不良影响,同时也会导致有关项目的安全监管出现一定的流动性。
③土木建设工程通常比较繁杂,在施工期间牵涉到诸多部门,必须协调好各个部门的施工作业,方能保证施工的顺利、有序开展,因此,对土木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安全监督与管理项目方案的要求比较高。
建筑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建筑单位若想将安全监管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则必须结合其自身的特征,编制出相应的施工现场安全文明,并将其当作企业施工的准则、行为规范及价值观期望。而若想落实好安全文化建设,则应注意如下几点:
①应制定出一套相对健全的制约体制及激励体制,如考核体制、责任和行为约束体制、奖励体制、安全体制、人文关怀体制等。
②应构建并不断地优化企业的教育培训体系,定期开展相关的安全教育培训,以增强施工人员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安全意识,同时还应将统一的思维模式、安全价值观及行为规范始终贯穿于施工的各个环节,以增强施工人员的心理认同感,营造一个和谐的安全施工环境,保证施工作业的有序开展。
③始终贯彻“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施工理念,遵循“尊爱生命、以人为本”的生产原则,严格执行安全法律法规,明确划分安全生产责任。
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模式——安全定位管理
定位管理是指将详尽的资料体系作为物与人结合的媒介,借助施工现场的监管及调整,以实现公平、公正地分配资源,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实现科学合理地管理施工现场,使企业的施工质量及效率实现全面的提升,而且可以有效地协调好施工现场中物品、人员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建筑施工得到更加科学、合理地监管。建筑施工的安全定位管理工作的一个主要环节就是对设计、实行、分析、检测以及组织等工作内容进行深入的研讨,并在此基础上对施工现场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借助工业工程学办法来对生产工艺与设备、环境与物、人与仪器之间的信息流动情况及整合状况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
施工安全监管措施
①应全面提升施工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大质量管控力度,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大对材料质量的管控力度,并对机械仪器加以合理地选取与使用。
②在开展土木工程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应严格遵循相关的安全管理原则,严格管控好施工的项目成本,如人工费支出、材料采购、项目预算等,同时还应对定额管理核算、生产组织、计划制定等环节加以高度重视,以使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实现显著的提升。
③在施工期间,应在全面考虑企业内部项目之间的时间差异及特殊性的基础上,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安全监管对策,并保证其能满足经济性、先进性及适用性的要求。
④构建安全监管对策,应全面贯彻执行责任管理,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加大安全宣教力度,做好日常的安全检查。
⑤应结合土木工程施工现场的实际状况及特征,制定出相应的对策来控制可能影响施工质量的环境因素,保证施工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营造一个文明的生产施工环境,有序地摆放施工材料及工件,保证施工现场道路通畅,从而为施工安全及质量提供有效的保障。
⑥在施工期间应合理地把控好各种生产因素,保证生产活动科学、安全地开展,将各项施工安全监管对策严重落实到位,以便为顺利、有序地开展各项施工活动营造一个优良的氛围。
3改进土木工程安全监督管理方案的建议
针对目前国内土木项目监督和管理的发展现状,考虑到安全监督管理政策的外部因素,笔者针对如下几方面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改进建议:
①我国仍缺少一套相对健全的安全监督管理体制,国家立法机构应结合土木工程的现状,不断地对法律法规加以优化,以便为土木工程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②安全监督管理人员应严格做好自身的工作,除了必须及时纠正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行为外,还必须严格控制好外部的不安全因素和施工质量,这样方能有效的保证施工的安全及质量。
③国家有关机构应加强对土木工程施工的监督与管理,并安排专业人员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安全事件记录下来,并以此作为判定建筑企业信用的依据。
④建筑企业应不断优化施工安全政策,并认真贯彻实行,通过考核制度及安全教育讲座来增强建筑企业的安全监督管理意识。
4结语
总之,土木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安全监督管理不仅与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密切相关,而且也直接关系着国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唯有将土木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安全监督管理方案严格落实到位,并不断地优化安全监督管理方案,才能有效的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我国土木工程建设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翟越,李楠,艾晓芹,何薇。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施工技术,2015(12).
[2]聂星,姚常伟。我国土木工程建设安全现状与风险监控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07).
[3]李方磊。中国土木工程建设安全现状与风险监控对策[J].住宅与房地产,2016(03).
[4]李金荣。土木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安全管理方案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17(03).
摘要:文章结合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特点,从班主任职责、思想教育、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风建设、关注后进生和毕业去向等方面,对土木工程专业班主任的工作进行探讨,以期为做好土木工程高校班主任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班主任;土木工程;学风建设;创新能力
高校班主任直接参与大学生的班级管理,是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的主体之一。2016年起,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开始一本招生,生源质量较之前明显提高。本人从2016年起担任土木工程专业的班主任,结合自身实际,认识到班主任工作的工作职责,应具有责任心和奉献敬业精神。以下从班主任职责、思想教育、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风建设、关注后进学生和毕业去向等方面,对土木工程专业班主任工作进行思考,以期可为做好高校班主任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一、明确职责,提高认识
目前,高校班主任基本上都是兼任,还要承担教学和科研工作。班主任虽然不能专任,但仍须认识到班主任工作责任重大,要全心做好班主任工作。首先,班主任要端正工作态度,增强责任心,认识到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把带好班级当作光荣的事业去完成,以人为本,真正关心和爱护学生,意识到班主任对学生有一定的示范作用,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其次,跟辅导员和任课教师多沟通。辅导员参与对学生的直接管理和教育,对学生状况了解更充分,通过与辅导员的定期交流,可掌握学生的日常状况,而任课教师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对班级课堂纪律和学风建设提供意见。最后,班级干部建设,每学年开始前举行班级干部换届,鼓励学习优秀且有集体责任感的学生担任班级干部。班级干部要勇于担当,具有责任心、服务意识和工作能力,在同学心中有一定的威望和影响力,通过班级干部带动整个班级发展,提高班级凝聚力。
二、思想教育不放松
2.1利用信息技术加强施工管理
现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也逐渐被普及。在建筑企业内部也逐渐的采用信息技术管理施工工程,不仅能够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还能提高施工过程中的管理效率。比如,技术人员能够按照相应的管理要素进行数据分析,能够建立和健全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及时的获取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信息,并及时的获得反馈的消息。通过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不断的提高管理的整体水平,从而保证建筑施工的安全,促进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
2.2严格控制土木工程施工材料质量
采购员在进行材料选购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施工材料质量的保证。首先要对各供应商进行全面的分析,对材料的价格进行准确的了解,通过筛选出适合工程项目的材料和相对的供应商。在选购的过程中,应配有专业人员对施工材料进行相应的质量检测,确保其满足施工中的质量要求,避免出现不合格的施工材料。施工单位应该对施工人员建立个人负责制,从而能够对采购员的采购行进行严格的规范,避免因为个人利益而造成材料质量不合格,最终导致建筑安全事故。
2.3合理控制土木工程施工进度
土木工程在进行规划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提前对工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预防,保证工程的施工进度,并做好相应的规划。当工程出现分包的现象时,工作人员需要对所分包的单位进行科学的评估,从而确保分包单位的整体的施工水平,保证工程中的施工进度不受影响,防止由于工期延缓给建筑企业带来经济的损失。当工程在管理方面出现相应的问题时,应选择主管单位进行全面统一的规划和管理,提出适合的解决方案和策略,从而确保施工的进整体进度和质量安全。
2.4对土木工程招标体系进行完善
在进行建筑工程的招投标时,国家应该加强对招投标工程规范的制定和修改,必须严格的控制招投标的过程。由于建筑行业的投入比较大,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十分巨大,在进行招投标的过程中常会出现因为经济利益的驱使出现违反规范和法律的行为,从而保证自身的利益关系。在处理招投标工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其首先就应该严格的控制招投标的过程,建立和健全目前的招投标体系,在进行选取投标单位时应全面的分析和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尽量选择大企业、信誉好的施工单位,从而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
2.5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在进行土木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加强对施工安全的关注。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由于不合理的施工技术和缺乏的安全意识造成工程事故的发生,从而对施工人员的安全产生损害。因此,管理人员应该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对施工人员进行定期的安全培训工作,确保其自身的安全财产以及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对于工程中出现的违章操作应进行及时的禁止,并追究其责任。
土木建筑施工领域是我国各行业中事故多发,因工致病、致残、致死较多的高危行业。国家安监总局统计数据分析显示,2009年,建筑施工坍塌坠落较大以上事故多发,因施救不当造成的重大、较大事故时有发生,包括非金属矿、尾矿库、隧道施工、铁路交通等行业较大涉险事故时有发生,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可见,土木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与工程是目前需要重点研究和建设的重要方向。2002年,石家庄铁道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在国内率先开设并确立了以土木施工安全技术为特色的土木安全工程专业发展方向,依托我校具有丰富的办学经验、雄厚的师资力量和良好的教学条件的国家特色专业——土木工程专业,为安全工程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构筑了坚实的办学平台。
安全学科是理、工、文、法、管、医等学科的新兴、综合、交叉学科,土木工程也涵盖了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地下工程等近十个专业。因而,土木安全技术与工程要求学生应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非常广泛,不但要求学生具备传统安全工程专业教学培养模式中最基本的“懂技术、会管理”,而且要求具备土木安全工程的实践技能,即综合性强、专业性强、实践性强的安全技术人才。由此可见,土木安全工程专业培养过程中实践的重要性,必须贯彻以实践教学为核心的办学理念。
伴随着现代化实践教学方法在高等院校专业教学领域中日渐广泛的运用,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也开始萌生、发育与发展,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在土木安全工程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实践教学的特色办学理念
实践教学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参加一定的实践活动,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环节。通常,实践教学是为配合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专业训练和锻炼学生实践能力而设置的教学环节。
在高等教育强调重基础、淡专业、宽口径的培养模式下,安全工程的教学培养体系中,学生四年中大部分时间在学习公共基础课、人文社科类课程。同时,安全专业要求必须开设的安全类基础课和平台课也需要大量理论学时,由于受到本科教育年限和总学时的限制,特色专业技术类课程学时安排非常紧张,很多对于学生毕业后在实际工作中非常实用和现场特别紧缺的技术课程无法开设,课程设置困难,顾此失彼,课时捉襟见肘。
安全科学的交叉性造成了学生需要几乎所有科学的相关知识基础。在教学课时极为有限的条件下,专业课程设置受到限制,而且相应的专业基础、技术基础、实践环节、课程设计等内容无法跟上,违反了教学规律,学生学习后达不到希望的效果。[3]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土木安全工程培养模式中,确立了以实践教学为特色的办学理念。将实践教学模式贯穿课堂、专业课程实验、专业课程设计、实习环节、毕业论文以及课外活动之中。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大实践教学比重,抓基础、重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促进对理论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通过实践教学,在学习中对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进行实战性演习。
二、实践教学模式的建设与应用
如何在利用好学校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加大对土木安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建立更为“接近土木施工现场安全”的实践教学培养模式,是摆在我校安全工程系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客观问题。而且只有改革实践教学环节,才能更好地适应国家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才能办出特色,专业才能得以更好地生存与发展。经过不断探索,总结出以实践为特色的土木安全工程教学模式的建立,需要重点抓好课堂教学实践、课程设计实践、实习环节实践和毕业设计实践四个关键模块。
1.课堂教学以实践为导向
贯彻实践教学特色理念,首先是把以实践教学为核心的办学思想融入课堂教学。安全工程通过生产活动中各种事故分析为途径,应用自然科学技术和管理科学知识,识别和预测生产生活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机理,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防止事故发生,这一科学技术知识体系是一门实践性、经验性非常强的工程学科。
在教学中,结合安全工程专业“安全管理学”、“安全学原理”等部分较为抽象的课程,教师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电子课件、图文影像纪录片、事故案例分析教学、事故情境模拟等方式进行授课,引导学生通过对事故分析、企业安全管理方法学习和考察等实践性活动,加强对事故理论和现代安全管理思想理念的掌握,建立和运用实践教学思想,吸引学生将精力集中到课堂教学内容之中,有效克服安全工程专业理论教学枯燥脱离实际、泛泛空谈、学而无用的被动局面。此外,鼓励学生自导自演DV小品,加强安全意识和安全文化的宣传教育。
在“土木安全工程”、“安全事故分析与处理”、“爆炸安全技术”、“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等课程中,教师采取动画演示、网络互动视频教学、事故案例分析教学,增加学生对理论学习的感官刺激,培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对事故分析的实践性活动,加强对土木施工和工程灾害发生的原因、规律和基本原理的消化理解,运用启发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式、自主式学习,强调教学的引导与互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去观察、分析、解决安全生产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课程设计以实践为检验
课程设计是工科学生完成某一课程理论学习之后进行的一次知识综合应用,是课堂学习的一种实践性延伸。在以实践教学为特色的土木安全工程专业培养模式中是一个最基本的集中实践环节。开设安全类及直接相关课程设计的课程包括“安全人机工程”、“安全系统工程”、“土木安全工程”、“应急结构工程”、“消防安全工程”等。
为了使课程设计形成体系,规范实践教学内容和过程,提高教学质量,课程设计大纲中拟定了指导性设计题目和设计方向。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学生可以依照自身的兴趣特长,运用所学的知识,自己动手,结合真实或虚拟、简化的生产现场实际,独立地展开设计工作。
“安全人机工程”课程设计让学生就土木工程现场简单施工机械工具和设备的安全可靠性进行分析,按照人机工程学要求对工具结构、尺寸、形状、不同工作环境下使用的安全性、便捷性、作业效率等进行改进和优化,设计、加装、改装安全保护设施、防止事故的报警装置等,培养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开拓创新精神,动手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土木安全工程”课程设计结合路基、桥梁、隧道、轨道结构及施工技术进行,如进行高填深挖路基、深大基坑、岩质高边坡、桥梁加固、隧道支护结构等进行安全稳定分析、对施工提出安全专项方案,还可结合特殊不良地质、病害工程结构物、既有结构改扩建等进行设计。
“应急结构工程”课程设计以我校原铁道兵时期形成并保留下来的国防交通应急工程学科前沿为导向,结合战时铁路和桥梁抢修、抢建及军事交通保障设施、抢险救灾、重载运输、大件吊装、桥梁架设等急难险重工程中的部分简单构件和结构进行简单化、虚拟化、验证性课程设计。
“消防安全工程”课程设计主要对高层民用建筑、地铁、长达隧道等重要结构进行消防设计,包括消火栓、自动喷水灭火、高压给水、消防安全门、紧急电话等设施,提出设计方案及防火安全措施,使学生从设计实践中加深消防安全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提升应用技能。
为了体现土木安全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中“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注重实际,提高素质”的总体思路,加大安全专业学生接触土木工程基础理论知识的深度,除了开设安全工程专业课程外,将土木工程与安全工程部分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实行交叉,土木工程专业方向的专业基础课程开设给安全工程专业,一方面体现淡化专业方向,使学生的专业适应能力更强,专业口径更宽;另一方面也利用土木工程实践性、综合性、专业性的特点和办学优势条件锻炼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更快掌握和了解土木施工现场最新技术,更好的结合安全专业特点真刀真枪实干,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挖掘创造力。
3.实习环节以实践为主线
土木安全工程的实习环节由专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构成,尤其是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对于安全工程专业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实践训练环节,是学生面向土木施工现场的集中训练和全方位锻炼。目前不少高校由于学生扩招等多方面原因,联系实习单位较为困难,使实习流于形式,严重影响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然而土木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由于采取小班招生培养,加上我校与中铁建、中交、中航、等大型企业紧密联系的优势,管理制度上建立了严格的实习环节质量监控措施,学生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质量能够得到扎实开展,取得显著的实习效果。
专业认识实习借助石家庄周边条件和工、矿企业建立长期合作的实习基地,内容包括危化、矿山、土木、铁路、电力、消防等方面,使学生对本专业性质、内容及其重要地位有所认识。如深入河北卫星化工厂***生产车间,学习参观危险化学品、爆炸器材生产、重大危险源监控、危险有害因素,炸药***等火工品库的主要防雷和防静电措施等;参观井陉、元氏等周边矿山企业,了解矿山开采、危险有害因素,通风系统、排水系统、供电系统、提升运输系统的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以及各种安全管理措施、各种安全规章制度。结合石太、京石、石武等周边项目参观土木施工现场,初步使学生了解土木施工安全技术、文化、管理制度、职业卫生等土木安全的有关知识,了解土木施工工地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防护措施等。
土木安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是在修完专业技术基础课与大部分主干专业课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安全技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巩固、加深所学知识,提高生产安全技术应用技能和管理能力的重要环节,实习过程中学生吃住在施工现场,跟班生产实践。为了挖掘学生用脑思维、用眼观察、动手操作的潜力,我们提出目标-调研-发现-讨论-论证“1+4”实践教学模式。
由于施工现场安全是复杂的系统,人员、机械、设备、作业场所等均处于不断流动变化中,交叉作业多,临时工程多,安全隐患多,包括生产和施工技术安全、加工机具安全、供配电及临时用电安全,施工现场布置和材料加工堆放安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企业安全文化宣传和职工安全教育培训、环境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及工伤保险等,为了提高实习针对性和深入程度,参加实习的学生自愿报名,按照特点和兴趣划分实习小组,划定生产实习中主要考察、学习、研究的主要方向,帮助施工单位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解决方案建议。
“1+4”实践教学模式的“1”即是指实习指导教师在生产实习开始提出实习目标,“4”即结合选定方向深入项目部和施工现场展开调研,针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和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实习结束前,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小组答辩,实习学生对问题和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展开论证。这种实习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学生和单位的一致认可,能够以具体的实战演练代替抽象的理论说教,学生普遍感到安全专业知识实用性强,改变了以往那种对安全专业内容空洞乏味、泛泛空谈的偏见和错误看法,同时也受到了施工企业的普遍欢迎,收到了良好的实践效果和社会效益。
毕业实习在毕业设计(论文)的阶段,收集、调研与毕业设计有关的现场数据资料,为毕业设计顺利进行做好基础性准备工作。主要是结合具体指导教师的毕业设计(论文)方向安排,多数结合教师科研项目。如隧道施工安全监测、施工安全评价,土石方工程爆破振动控制测试与监控等进行安排。
4.毕业设计以实践为核心
毕业设计是高等教育培养计划方案中最后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在实践教学体系中,我们将毕业设计的选题贴近土木施工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辨、实践,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前进行一次安全工程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与业务能力的全面凝练提升。
毕业设计题目设置要求每位指导教师尽可能结合科研课题、合作项目以及技术服务项目进行题目申报,教学虚拟题目必须由具有原型依托的企事业单位安排毕业实习,由系主任和学院对题目进行审批和把关,侧重以实践为核心。毕业设计环节已经连续完成4届,每年更新毕业设计题目,基本方向涵盖了土石方工程爆破安全设计、高速铁路路基施工危险源辨识与监测、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施工安全设计与风险管理、隧道施工安全监控、深基坑工程施工风险分析、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职业安全卫生体系、人工神经网络与模糊综合安全评价、特殊地质隧道施工安全技术、地铁盾构隧道施工安全与质量控制、病害隧道安全状态评估与整治、高层建筑消防安全设计、施工现场应急响应与救援等方面。
在每届毕业生开始毕业设计的前一学期,通过讲座方式,组织每一位指导教师向学生介绍所指导的毕业设计题目、选题要求和特色,让学生做好正式选题前的准备工作。所有题目网上申报,网上选题系统可以实现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双向选择,有利于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兴趣爱好,同时也鼓励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跨专业选报,以实现学生知识结构体系的优势互补。
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在指导教师安排下,协调实习企业单位展开毕业设计工作。如将隧道施工安全分析小组的学生派驻天衡山隧道工程现场,对在建隧道进行施工过程跟踪和安全监测,现场调研施工危险源并提出解决措施和对策。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分析小组的学生走进英科特(宁波)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进行驻厂考察,对企业生产工艺、危险化学品和安全管理进行现状评价等。
以实践为核心,校企联合的新型指导模式是土木安全工程实践教学的大胆改革与创新。新举措推行的过程中,我们意识到培养土木安全工程领域高级应用型人才,必须强调与工程一线和生产一线的实际相结合,促使指导教师真正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上下工夫,炼内功。无形中给每位指导教师施加了压力,增强了责任,提升了毕业设计质量,锻炼了学生扎实的实践技能。
三、实践教学软环境
实践教学的软环境,包括实践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改革、教材建设、课程建设、教学与科研等,是保障实践教学模式顺利推进实施的基本切入点。
安全工程系将实验课程教学作为人才培养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以“工程教育回归工程”的教育理念,构建了突出安全工程技术技能培养的完善实践教学体系。高度重视实验教学的地位,将狠抓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列入专业发展规划。
在实践教学中加大投入,通过引进现代化的实验手段和实验技术,实现实验手段的现代化。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实验教学的网络化。全面开放实验室,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和以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为主的学习模式。对开设的实验课程进行整合,对整合后的实验教学修订教学计划,制定新的教学大纲,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统筹协调,建立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以能力培养为核心,规划合理、适用性强,效果良好的实验教学新体系。改革实验考试考核的方法,充分发挥实验考试考核对教学质量的双向调控作用,提高学生自主实验的能力。
加快土木安全工程系列教材建设,从安全工程专业特色出发,开发适合我校特色的专业课程教材或讲义,制定了五年发展规划,编写了《土木施工安全技术》、《爆炸安全技术》、《隧道施工安全技术与评价》、《安全检测控制原理及应用》、《工程结构安全检测实验指导》等教材,满足了理论和实验教学的需要,下一步重点抓好修订和出版工作。
在课程建设中,借助申报《土木安全工程》省精品课的契机,以评促建,巩固加强实践特色模式在课堂教学的导向作用,同时抓好“两个结合”,即实践教学与工程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紧密结合:部分实验教学项目选题来源于科研工程实践活动,指导教师也利用实验教学平台,提升教学科研能力。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从事创业研究、其中1人研究成果已获得专利,实践效果显著,成绩突出。
四、实践教学设施和基地建设
自专业筹建之初,针对如何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如何构建一个完整、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就成为重点考虑的问题。通过多方面调研,确立了“建设层次系统化、工程化、开放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指导思想。我校安全工程专业的建设目标是培养满足社会需求,能解决土木工程现场实际安全技术问题的人才。因此,实验室建设也围绕如何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了解实际工程中可能存在的具体问题,并学会如何将所学的理论灵活应用于工程实践,逐渐培养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近几年,我校为了夯实实践特色教学的基础,重点进行了实验室、校内、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在隧道与岩土工程研究所、桥隧施工地质技术研究所、岩土与环境工程研究所、岩土与结构实验中心(省重点实验室)基础上,于2001年~2005年专门筹建爆破实验室、安全工程实验室,实验面积达到200平方米,设备经费为250万元,直接服务安全工程系本科实践教学。此外,学校还建立了仿真实验室,满足了开展安全事故模拟与仿真等课程实践教学的需要。目前,分院正继续努力发展和完善安全实验室的设备投入,加强实验室管理力度,力争使60%以上的专业课程开出相关实验,开出率达到90%以上。
为了拓宽学生接触学科前沿,开阔视野,参与工程技术实践,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我校拥有的道路与铁道工程安全保障实验室、交通环境与安全工程研究所、大型结构健康诊断与控制研究所、振动与噪声控制实验室等的资源优势,为安全工程专业本科和研究生实践教学服务,形成了递阶层次系统化的实验教学平台。
在实习基地建设上,我们就学校周边条件建立认识实习点,包括石家庄市内高架桥、地道桥等市政建设工地、元氏煤矿、邢台煤矿、井陉矿区、市桥东污水处理厂、河北卫星化工厂、朔黄铁路、京广铁路、石家庄编组站、上安电厂等,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紧跟国家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在北京地铁、天津地铁、京石客专、石武客专、石太客专等项目工地与北京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中铁隧道局、中铁十二局、中铁十四局、中铁二十局等多家单位建立了实习场所,与房山桥梁厂、河北金安、河北英博等企业公司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保证了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具有充足、优质的校外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场所,为土木安全工程实践特色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结论
摘要:当代大学生是我国工程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应利用实践对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其中,生产实习就是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工程,是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核心竞争能力的有效手段。生产实习在整个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质量好坏会影响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可忽视。本文分析部分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管理模式上的不足,并提出了在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中应采取的措施,以达到借鉴参考的作用。
关键词:土木工程;生产实习;教学管理模式;改革
一、引言
由于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深入开展,为培养适用的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为社会主义经济更好的助力,各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在不断完善实习体系,为了将专业基础知识应用于工地现场复合型操手实践,其中包括施工组织、施工技术与管理及技术经济方面等技术的综合应用。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其作用不言而喻,是大学生迈向社会的不可或缺的步骤,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以及独立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学习当下建筑企业中的新工艺、新结构和新材料,对建筑企业现行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组织机构加以了解。然而,由于受到企业生产进度安排、施工安全、实习成本等因素的制约,当下很多建筑企业对接受大学生实习具有一定的被动性,这给学校安排大学生实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生产实习教学管理模式需要改革与探索,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实习的作用和价值。
二、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管理模式中的不足
在大多数情况下,许多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安排在大学课程中的四三上学期即第七个学期,具体不同高校实习的时间可能不太相同。组织生产实习的一般形式是由带队老师带领一群学生去签订好实习协议的施工单位进行参观或者简单的操作,最后考核时提交一份实习报告即可。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安排形式上的不足
首先,由上述提到的,生产实习是要带领一群学生去签订好实习协议的施工单位,而现今愿意接收大学生进行生产实习的施工单位较少,学生能被安排去的施工单位也比较局限,很多高校学生可能被安排到住宿、饮食、交通等都比较差的地方,并且实习时离住宿的地方较远,费时费力;其次,生产实习的主体是一群学生,这在实际实习时,组织起来非常困难,会存在许多学生混在一起或者旷课现象,同时也存在一些学生“混实习”的情况,由于每个工地能够接受的学生数量有限,导致实习指导教师在各个工地之间来回跑,致使老师与学生交流上存在困难,带队老师的作用体现不出来;最后,由于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很多工作都是按照工程计划来执行的,但凡工程计划出现变动,势必会对实习计划造成影响,而且建筑工程具有系统性较强的特点,施工从开始到完成,短则数月,长则数年,而生产实习的组织一般不会超过一个月,这对于学生实习经验的积累上存在较大问题。
2.生产实习内容设置上的不足
由于生产实习中的人数众多,施工单位又必须保证参与学生的安全,因此大部分的施工单位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在施工中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安全问题,只能让实习学生从事一些危险系数很小的活动,例如讲解、参观、观摩等简单的活动,而不去组织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完成相应的实际工程操作,至多安排学生在办公室做一些看图纸、誊写等工作,使得实习的深度和广度大打折扣,无法保证学生真正学到知识,许多学生原本的学习热情也冷却下来,变成走马观花式的过场。参观讲解的时候,也存在有些讲解员水平不高,没有足够的工程实践经验,有时学生在生产实习现场所见与他们所讲授的内容有出入,有些与书本上学习到的内容不一致,学生存在疑惑,学生在这之后也难以找到相应的机会去解决或者释惑,大大降低了实习的质量。
3.考核评估工作的不足
实习结束时考核的方式基本就是最后提交一份实习报告即可,因为学校、企业都是把学生安全放在第一位,只求平平安安实习结束,至于实习质量和效果就不做过多要求了。这就导致教师无法用严标准来对学生进行实习考核,造成最终的考核就是在实习报告中,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参与以及完成情况进行记录,或者只是记录学生的一些心得体会,这就使得大部分学生的实习报告成了流水账式记录,甚至相互抄袭借鉴,内容上没有太大的差别,也完全达不到生产实习原有的目的,实践和理论完全脱节,施工单位仅仅为学生提供一个参观的机会,学生也就是完成了学分的毕业要求。这种考核评估上的不足,与组织安排形式上的不足、生产实习内容设置上的不足脱离不了联系,没有将最终的生产考核量化,未体现真正的收获,这其中存在许多的问题需要进行思考解决。
三、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本文通过对土木工程专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探索建立专业教学新模式,通过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对贯彻落实十和十二五规划,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推动应用型高校本科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应用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核心竞争力;人才培养
1国内外土木工程专业核心竞争力与人才培养模式对比
国外在土木工程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方向上,主要都是集中在追求宽口径就业上,具有非常突出的特征。岑艺璇在《美国新职业主义教育思想探析》一文中提到,最早在2O世纪70年代就有英国教育学者就提出过培养高校学生核心能力的新职业主义,并在后来的实践中被逐渐发展和完善。美国新职业主义重点强调要培养毕业生的实践适应能力,对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指明了方向,提倡强化实践教学,制订了相应的国家职业技术标准。顾祥林等在《中美英德加五国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比较研究》一文中在对国内外众多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研究后指出,各高校都应该将培养工程师作为培养方向,并且要针对不同专业各具特色。同济大学则提倡培养的毕业生必须要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在校学习期间专业课的学时数占总课时数的百分比应有所提高。德国塔姆斯塔特工业大学对专业培养的要求就非常明确,表现出德国的高等教育专业、务实的特点。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大学生普遍认为在校期间的考试成绩与将来就业情况相关性不强,因此导致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大环境下,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出现明显下降现象,导致他们的就业与实践能力都有所降低。相关调查显示:2013年全国本科生毕业后平均月薪还达不到3000元,而据2010年12月23日中国文化传媒网《北京建筑工人日薪300元,不输国贸上班白领》一文计算农民工一个月工资至少能达到6000元。如此现状使学生对成绩越来越不关注,对理论学习越来越抵触,以致使大量大学生仅满足于及格毕业,也变得越来越现实、功利,可见我国高校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能力结构培养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因此,本文通过对土木工程专业核心竞争力与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了解本科应用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模式现状,为科学预测未来应用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创业就业的发展趋势提供依据,同时还可以为应用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与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土木工程专业核心竞争力与人才培养研究和目标创新
2.1实践能力培养、综合素质提高是专业核心竞争力培养的目标在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最应该做和最急需做的一件事,所以应用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与研究则显得更加重要。当代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应该是施工管理和实际操作能力,而实践性教学环节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是提高专业人才创新管理能力、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关键途径与手段。因此应用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与研究是确定人才核心能力培养和研究的初始阶段,是培养高校核心竞争力、提高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
2.2实践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对土木工程专业核心竞争力培养的影响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应强化实践教学的内容,它不仅能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补充,更能使其理论教学内容得以强化和延伸。所以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应加以改革并完善,以适应当今市场的需求。诸如室内外实验、现场实习、模拟实训、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也包括军训、系列创业大赛以及纳入教学计划的社会调查、科技制作、学科竞赛活动等。这些内容既要符合现实社会需要,又应该体现出专业特色,逐渐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因此,改革实践教学方法,优化课程体系,选用优秀实训教材,并结合应用型高校学生培养特点、新的教学模式和学生具体现状组织编写适用教材和实训指导书,借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这对实现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教学方法的更新必须根据学科的最新发展对课程教学方法进行必要的筛选、补充、更新和重组,使其既能反映该学科领域最基本核心的技能,又能反映该学科最新实践环节的进展和动态。实践性教学是掌握专业技能的关键环节,是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桥梁,是提高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等基本技能的必要途径。应用型高校土木工程类专业的毕业生对实践能力往往要求极高,如果只靠他们在毕业之前在工程单位的短暂实习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求高校要在教学全过程中合理地结合不同专业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性和实践动手能力。实现对教学过程的合理优化整合,强化学生在校期间自我学习、自我管理和创新创造的能力,提高专业的实践教学效率和效果,同时提高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对应用型高校教学尤其是土木工程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来说:考核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在考核的内容上转变传统的考试观念,采取单独计算成绩的方式,强化以“实践能力测试”为重点的现代教育理念、人才培养理念和考试模式转变的要求,通过独立考试的引导作用,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运用能力、实践技能操作能力、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3优化教学资源、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应用型高校的专业教学对实践教学内容没有高度重视,很多应用型高校对实验人员重复使用多、系统培养少,不能形成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实践教师队伍。所以,为优化教学资源,应用型高校就要把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来抓,逐步实现数量、结构的合理性,最终实现整体优化。对土木工程专业而言,强化实践教师的培训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如:系统安排教师进入到一线施工企业参加专业技术培训、甚至直接参与工程施工、参观访问、学术交流、教学研讨等,借以提高实践教师的业务水平。还可以采用专兼职结合的方式,定期安排理论授课教师去一线施工企业实践并担任相应实践教学课程,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实现有机的结合;也可以采取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同时把实践经验丰富、具有一定实践背景的一线管理或技术人员充实到实践教学队伍中来;在校内外招聘引进学历层次高、工作经验丰富与实践能力强的教学与管理人员;引进成功创业的企业家和在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各级各类的管理人才来充实教师队伍,加强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借以实现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熊仕勇,张亚丹等。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2]岑艺璇。美国新职业主义教育思想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9,6(6):58-61.
[3]顾祥林,林峰。中美英德加五国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比较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6,15(1):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