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配送论文范文【优秀13篇】

转眼间充满意义的大学生活就即将结束,大学毕业前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有计划、比较正规的、比较重要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问题来了,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勤劳的小编为大家找到的13篇物流配送论文范文

物流配送电子商务论文 篇1

物流配送电子商务论文

1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实现协同发展的良好途径

1.1提高认识,强化软硬件的基础设施建设

要想实现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的协同发展,就要不断地提高思想认识,对各种软硬件基础设施进行必要的建设。首先,电子商务可谓是商业领域内一次新的革命,而现代物流则是物流领域内的一次重要改革,相关政府要根据具体的发展情况,在与企业进行通力合作的前提下,共同建设电子信息化的环境,政府要在信息网络、航空、铁路和公路等方面给予大量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逐步构建与形成一个尽可能覆盖全社会的信息网络与交通网络,为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的合理化发展提供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其次,企业要结合现实的发展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走向,借助于信息网络的力量进行商贸活动,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同时要构建符合网络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型企业营销模式,在更大的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配送的协同发展进程;再次,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保障体系,根据我国的国情,制定专用于规范与完善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协同发展的法律和规定,包括完善市场准入原则、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保险与税收、信息安全保护与网络管理、物流标准化建设等内容,运用法律的手段和方式严惩那些恶意窃取他人的机密信息、违反商业道德等不良行为,为市场秩序的完善提供更扎实的保障。

1.2建立以信息化为依托的网络信息平台

构建信息化为核心和依托的网络信息平台,有利于为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的协同发展提供更多的活力源泉。具体来说,搭建相应的信息平台,就是借助于互联网的作用,对企业的相关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电子商务是物流、商流、信息流与资金流的高度互动、融合与对称,信息流与商务活动的发展信息相关,督促和引导着商务活动的良性发展,而现代物流是商流继续的保证,是商务活动中实际性物资流通的过程,也需要信息流的。整合与支持。在各个环节层层联系的现代物流的进程中,虚拟性的路径与场景将相应的操作程序进行简化,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减少了工作的误差和失误,促使每个环节之间所存在的停顿时间都进一步的降低,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与此同时,现代物流朝着更加柔性化、网络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需要科学合理的传输系统和信息处理模式,才能更加准确、快速地获得配售的货物跟踪信息以及销售的反馈信息,促使物流企业能够根据最新的实时动态去调整工作模式和细节,为企业服务水平的提高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也提高了电子商务的质量与效率,在尽可能地降低成本的情况下赢得更多客户的青睐与支持。

1.3制订一套顺应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协同发展的可行性方案

要结合不同的消费者的收入、地理分布以及需求偏好等各种条件的差异,对销售的区域进行合理的定位,对于情况不同的销售区域进行差别性的物流服务的政策,以便减少流通中不必要的成本浪费;要对销售的品种进行认真、合理的筛选,限制品种的必要范围,选择最适合自身发展模式的销售商品,再派遣专业的人员对配送的细节进行精心的设计与完善,要考虑到送货频率、库存的可供性、订货的状况信息、反应细节等因素。与此同时,要结合电子商务的服务提供商的差异,在取长补短的前提下实现供应链的集成,在共同合作的情况下向消费者提供相应的电子商务服务;要进一步通过合理的技术和手段,对库存进行合理的控制,对相应的历史数据、实时数据等进行必要的分析,从而确定合理范围内的库存,在进一步降低成本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配送的手段与结算的方式。需要注意的是,一套可行性方案的制订需要专业人员的参与,这就必然要求物流人才综合素质的提升,相关企业要加快培育电子商务、物流领域的专业人才的培养,通过专题会议、主题性的拓展训练活动、推荐优秀人员外出深造、邀请社会专家前来指导等多种多样的手段,在此进程中要注重加强对相关人员的考核工作,从而培育既懂电子商务知识又通晓现代物流理论与技术的高素质人才,在多层次、多方面的培育与教育活动中为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的发展提供更多优秀的人才。

2结论

在新经济时代到来的今天,电子商务这一新型商务模式在短短的时间内已经获得了不少卓越的成就,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配送的完美结合、协同发展,是大势所趋。我们要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和借鉴精华,探索更多的利于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协同发展的良好途径和方式,促使我国的电子商务物流更加稳定、快速、健康发展,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风险管理论文 篇2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风险管理论文

摘要:随着烟草行业物流成本的逐渐增大,面对日益竞争的市场化格局,烟草企业本身具有强大的物流体系,但企业的实际生产和物流需求要遵循企业成本的概念,要集约化,要效益最大化的进行发展。因此不少国内烟草企业纷纷引入了第三方物流的概念,但经过几年实践的发展,特别是针对于烟草生产企业,第三方物流也带来一些风险,本文就烟草企业引入第三方物流中的一些风险进行阐述,针对烟草生产企业的特点,试论烟草企业介入第三方物流中存在的风险以及如何有效进行风险规避和风险管理。

关键词:烟草企业 第三方物流 风险管理

第三方物流作为新兴产业被我国烟草行业引入已近十个年头。

烟草生产企业利用第三方物流的最大收益是集约了成本,降低了资产规模,从而释放出更多资金作为企业发展之用或者投资于其它领域;另外通过外包能够改善企业自身的物流服务品质,提高客户服务水平。从整体看,烟草引入或者介入第三方物流长远趋势肯定能够做大做强。但烟草生产企业简单依存物流外包的模式,也给烟草企业带来了一定的风险:由于受市场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委托方与代理方信息不对称由此带来的监管不力或者缺乏有效方法进行监管的问题都是烟草生产企业值得注意的问题。以下就烟草生产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中存在的一些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进行风险管理的一些建议和方法。

1、烟草生产企业引入物流外包的风险因素分析

1.1受市场环境变化带来的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传统买方与卖方关系已经发生了根本转变,买方占据了绝对的主导权同时对产品和服务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商品也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受商品电子商务化、信息化进程的发展,销售形式和渠道的变化,导致市场需求日趋多变,由此带来了烟草企业生产以及服务的变化,以往大量生产、大量销售的形势将一去不复返,为此单一的把物流进行外包是无可厚非的,企业受市场环境的变化带来的对生产、流通、库存等整个供应链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1.2委托与代理的信息不对称和监管问题

受市场环境变化主体因素的影响,委方与代理方也受到一定的困扰,现代物流的核心使命就是减少物流资源消耗,集约化进行生产企业的发展,实现效益最优化和最大化。物流外包作为服务机构,由于委托与代理双方信息不对称会引起对客户服务的信用风险,由此增大了企业的市场交易成本。烟草生产企业以合同方式将物流活动委托给第三方物流企业,由此带来物流活动的交易和结算主体是多方面的,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如果出现了信用问题,都将增加交易成本,从而影响物流服务的整体效率。

供应链中,烟草企业绩效由于信息不对称,也会引发监测供应链绩效的问题,委托与代理双方不能保证信息沟通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可靠性,将影响企业的客户服务水平从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2、烟草企业外包物流的风险解决途径及措施

2.1强化供应链整合力度,减小市场环境带来的不利因素

现代烟草企业的`发展,因受品牌强弱、送货频率、客户布点、工业供货等诸多因素影响,是烟草企业面临的最现实问题之一。而在市场环境带来的不利因素中,货源衔接对烟草生产企业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如卷烟能否按时发货,能否准时到达。因此应着力消除客观影响因素,必须进行供应链的整合,以此减低受市场环境带来的不利因素影响。由于卷烟品牌的强弱程度不同,单一品牌卷烟的合理库存情况也是不同的,因此针对在市场上颇受青睐和周转较快的强势卷烟品牌,应根据销售反馈制定相应合理的库存弹性区间,对热销品牌库存弹性适当得以放宽,而非畅销品牌其合理库存就必须相对要小。烟草企业对不同的客户采取的送货频率也是不同的,一些客户是一周三次、或者两次、一次,送货频率的大小也直接决定了终端分销商的货源补充速度;因此也会造成消费转移和效益滞后问题。从消费购买的角度看,客户布点越密集,消费者的购买越便利,消费在客户之间的转移越容易,因此。销售网络的布局合理化也不容小觑,应根据分销反馈的客观销售情况进行合理布置,不断强化和整合供应链,以缓解和减少受市场环境带来的影响。

2.2强化物流合作与信息沟通,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在企业的供应链关系中,各环节合作、依存的风险管理的核心,是强化物流合作中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规避风险和对风险进行管理,从而建立合作开放的交流机制,从造成委托与代理双方信息不对称的角度进行分析:第三方物流首先应是烟草工业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而非单一的交易关系;因此为增强客户满意度,提高烟草企业以及第三方物流企业灵活性等诸多利益,烟草生产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应强化信息沟通机制,并且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从而更有效地进行物流流程的监督,提高委托与代理双方的积极性,避免造成交易成本的叠加。因此,应进一步强化烟草企业自身供应链中信息收集工作,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共同构建相应的市场环境以及竞争者销售等信息收集,进一步减少因信息不对称和烟草生产企业供应链绩效测定的含糊性而导致的风险因素发生。

3、总结

综上所述,针对市场环境带来的不利因素以及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加以分析,并且提出建设性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够给予同业者一定的启示和参考。从成本的角度分析,烟草行业随着实施全行业的大配送等战略,已经初具一定规模的物流网络,但烟草行业自身的强大物流网络,单纯用作卷烟商品的流通实属一种资源上的浪费,因此越来越多的烟草企业引入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商品的流通,大大集约了烟草企业的资源,但随着物流理念和消费者心理的不断变化,对于单纯依存与“物流外包”显然已不能满足客户和消费者的需求,而造成的风险因素,如不及早进行管理和规避,势必对烟草生产企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困扰。

参考文献

[1]张旭梅,金亮,宋寒,但斌。制造商监督下的第三方物流集配中心服务契约《.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16(12).

[2]徐瑜青,王瑞娟,杨露静。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成本计算及案例《.工业工程与管理》.2010,15(2).

[3]黄伟,龚本刚,汪安静,桂云苗。制造企业循环取货物流能力构成及评价《.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0,16(11).

[4]何波,杨燕鸽。基于第三方物流的集成化物流网络系统优化设计研究。《工业工程》.2010,13(5)

B2C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模式探究论文 篇3

B2C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模式探究论文

[摘要]目前,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较快,消费者网络购物热情不断升温,研究B2C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并选择最佳物流配送模式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天猫商城与京东商城B2C企业物流配送模式的分析与对比表明,由于订单量增长太快,物流中心配送能力跟不上,出现配送延迟,致使许多消费者对网购产生置疑,体验不佳。对B2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的改进意见是:建立物流动态联盟,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关键词]B2C电子商务;天猫;京东;商城物流;配送模式

一、B2C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1.互联网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3年1月15日发布的统计数据《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到5.64亿,我国互联网用户连续几年居全球第一。另外,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2.42亿人,网络购物使用率达42.9%。

根据艾瑞咨询网发布的的数据显示,2012年第二季度全国网络购物市场规模达2683.7亿元,其中,B2C市场规模为893.5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40%,B2C市场部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大大推动了网络购物的发展。2012年第二季度全国网络购物市场中B2C市场的交易额为893.5亿元,占全国网络购物市场规模比例为33.3%,该比例第一次突破了30%。其中天猫季度交易额环比增长超50%,发展势头强劲,以天猫为代表的电商企业的飞速发展大大提升了B2C市场份额。

2.电子商务市场份额

而在B2C电商企业的市场上,天猫和京东商城领先电商企业交易规模平台。由于淘宝网所拥有的庞大用户基数,天猫商城交易规模占据B2C市场份额的57%。京东商城则领跑自建物流为主的B2C电商企业,市场份额超过20.0%。

面对如此快速发展的网络购物市场,如果保证网络订单的线下物流配送成为电商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2012年11月11日双11促销期间,B2C企业爆仓事件频发,线下物流配送环节是当前网络购物市场发展的一大瓶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发展B2C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并选择最佳物流配送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二、B2C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整合理论

物流配送是B2C电子商务发展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对二者的理论研究相对集中于供应链一体化配送、第三方物流配送和物流动态联盟配送方面。

1.供应链一体化

供应链一体化的概念于20世纪90年代出现,当时的美国物流管理协会改名为供应链管理专业协会。

WooldridgeMJ等人对供应链一体化作了研究,认为供应链一体化把相互独立的企业个体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提高了这些企业整体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2.第三方物流配送

Boyson等人对第三方物流有所研究,他们认为企业把物流外包非常有益,不但能够有效降低企业成本,增加效益,提高竞争力,还能改善服务顾客的水平。企业把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让企业把时间与精力放在更具竞争力的核心业务上,最终能够快速提高企业管理和运作的效率。

3.物流动态联盟

物流动态联盟是物流相关企业伙伴之间的联盟关系,物流动态联盟理论上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流相关企业达成共识,以合作的方式进行的企业间网络型经济组织,企业间资源共享、共同合作,从而节约成本,增加利润。动态联盟在国外得到了成功的实践,实践表明物流动态联盟配送能够更快地响应市场变化,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加效益,应该能够解决我国电商企业物流配送的瓶颈问题。

三、B2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的现状

在我国B2C电子商务中,天猫和京东商城占据了大半个江山。以天猫和京东商城为例来说明我国B2C电子商务企业的主要物流配送模式:1.第三方物流-以天猫为例以天猫商城为代表,天猫商城有大量的网商,这些网商面对的是全国各地不同的网络消费者,要保证商品能够比较快速有效低成本地流通到消费者手中,天猫商城的商家们就是利用第三方物流,网商们把物流配送都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利用外部物流公司的资源为企业配送。采用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

首先,网商们只需要关注商品的出售,商品的配送由第三方物流公司来解决,这样企业可以更关注网站的经营和改善提高网站的服务质量,有助于提高核心竞争力。

其次,网商们可以根据自身商品与要求主动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这种市场的竞争可以促使第三方物流公司根据市场变化与需求进行创新,使之提供的服务满足B2C电子商务的要求。有资料显示,中国70%以上的快递公司依托淘宝网生存。所以天猫上的众多商家们选择物流配送的范围很大,商家可以根据自家的商品特性选择不同的快递公司。比如:卖普通生活用品的商家,大多数都会选择圆通、中通、申通等价格相对低廉的物流公司,而卖电子产品的商家一般会选择顺丰、宅急送等相对有保障的快递公司。最后,第三方物流公司专业化程度高,物流配送资源丰富,这些优势可以帮助网商们缩短交货期,保质保量进行配送,从而改进商家形象,留住老客户,吸引新顾客。

第三方物流有它的。优势所在,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比如商家无法全程监控货物的运送,无法全面了解和掌握相关的货物运输线路和货物的即时情况等等,所以,我们看到一直声称“绝对不会做物流”的淘宝,也在悄无声息却遮掩不住地做着它的物流计划。2010年6月,淘宝网与70多个商家推出了“淘宝免邮仓”活动,这个活动可以满足买家在多家店里的买的商品打包在同一个包裹里,再由淘宝配送中心免费给买家邮递包裹,买家不用付邮费。淘宝网表示,“淘宝免邮仓”活动标志着淘宝物流配送中心正式投入运营。

2.网商自建物流--以京东为例以京东商城为代表的大型企业一般采取自建物流配送体系。商品从网民下单到货物到达客户手中,全部由京东商城负责,中间没有第三方的介入。它的一般流程是,在客户密集的地区设置配送点,在获得客户的购物订单后,由配送点的工作人员送货上门。以我个人的感觉来看,我经常在京东商城购买电子产品,一般上午订的货物,下午送货员就将商品送达,效率很高。这种配送方式可以对配送过程做到有效控制,及时响应消费者需求,服务水平高。但是京东自己的物流配送体系主要在一线城市这些购物网民密集的地区,二三线城市的物流配送主要还是依靠第三方物流。

京东商城是网商自建物流配送模式的典型代表,也可以说是比较成功的代表。京东为何自建物流配送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内部的管理、信息化水平等等已经很难适应电子商务需求。所以很多大型的电子商务公司开始自建物流,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但是自建物流配送体系无疑需要非常大的资本支撑。早在2009年初京东商城就成功融资,并将大部分资金用于物流配送,不断扩大与完善物流配送与售后服务体系。这些资金主要应用于扩大商品仓储面积,使得京东的库房吞吐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如将几个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3万平方米的仓库扩充了一倍。另外,京东商城自建物流配送模式主要在省会城市,而二三线城市是外包。在全国范围内增加商品货物的配送站。如在几个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增加了配送站数量,除此之外,在杭州、深圳、天津、南京等7个城市都建立了自己的配送站,从全国范围内来看,配送站数量有了很大的增加,大大提高了商品配送的效率。此外,京东还在不断完善物流配送体系,在2011年4月1日,京东CEO刘强东又通过微博宣布已经完成C轮融资,近百亿人民币的融资也将投入到物流配送和技术研发的建设当中。

四、当前主要B2C物流配送模式的缺点

无论是天猫还是京东,日益增长的订单量也被物流环节制约着,由于订单量增长太快,物流中心配送能力跟不上,致使许多消费者对网购产生置疑,消费者网购体验不佳。这些物流配送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主要有:

1.配送延迟京东商城的发展是飞速的,在不否认京东的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应认识到其中遭遇的物流瓶颈,因为快速发展导致的订单暴增大大超出了当时物流的配送能力,使得大量消费者的订单延误,有时甚至一个多星期都收不到货物,同时在送达的货物中也有很大一部分出现了差错与货损。而天猫商城就明显的就反映在2012年11月,由于淘宝的双十一大促销活动,暴增的订单致使整个物流体系瘫痪。而很多消费者也纷纷反映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收到货物,造成很多麻烦与困难。

2.物流成本增高

在过去的两年,许多物流公司都称物流成本增加了,并宣布要提高物流配送费用,引起广大消费者的不满。天猫主要依靠国内第三方物流公司,而这些公司也需要进行技术威的成本以及人工费用的上涨等都直接导致增加这些企业的物流成本,而对京东而言,在国内很难找到一家能在服务、速度和费用三者都能满足京东物流需求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京东自身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来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体系,这也导致京东的物流成本偏高。这些增加的物流成本还是由消费者承担,最终导致消费者购物费用增加,削弱网络购物优势。

五、B2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的发展

通过对天猫商城与京东商城B2C企业物流配送模式的分析与对比,结合B2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优缺点,本文提出对B2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的几个改进意见。

1.建立物流动态联盟,实现企业资源优化配置自建物流体系不是每个企业都如京东一样有资金实力去组建的,但是自建物流配送系统的高效率也是其它配送模式无法比拟的,可以考虑由牵头企业建立虚拟物流企业,基于物流动态联盟理论建立的虚拟物流企业的思路如下:由一个牵头企业(如京东)与若干个协议合作企业组成一个物流动态联合体,以现代化的网络技术进行运作与管理,企业间共享物流资源,实现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增加整个联合体的效益。物流动态联盟配送减少固定成本与管理成本、加快货物配送速度与商品的流通,减轻库存压力,更快地响应市场变化,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加效益。

2.推动第三方物流整合,确立经济便捷的配送方案为有效降低配送成本,可以使同一城市的几个物流公司组成专门的B2C业务部,与此同时这个城市的B2C电商企业也联合起来,最终与业务部达成联盟。这样一来,各电商网站获得消费者下的订单后,就将订单的转给业务部,业务部再查询与统筹各物流公司线路和合理发送时间,确定最经济、快捷的配送方案。这种模式能产生规模效益,合理利用物流配送资源,降低物流配送成本。

[参考文献]

[1]艾瑞咨询。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2年第二季度电子商务核心数据发[EB/0L]

[2]李吉月。浅析我国B2C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问题-以京东商城为例[J].物流科技,2011(10):108-111

[3]洪明珠。B2C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模式研究[J].金融经济,2013(1):60-62

[4]陈小娟。B2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的探讨—京东商城物流配送模式[J].科技信息,2012(15):110-111

[5]黄炎路。京东商城电子商务与物流整合模式研究[J].物流科技,2012(9):71-73

[6]孙勇。我国B2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问题与对策[J].现代商业,2010(26):69-70

[7]冉宝松。物流施压京东商城[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9(10):46-47

企业风险管理论文 篇4

摘要: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速度非常之快,而法律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使得企业经营活动更加规范。但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仍然是面临着各种风险,茶企业也不例外。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和出口国,大小茶企业数以万计,所以在风险管理方面更应该重视。从当前阶段来看,茶企业在构建法律风险管理体系过程中还存在诸多漏洞,需要尽快完善。本文主要探讨的就是茶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针对当前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从而提升茶企业法律风险管理能力。茶企业发展过程中减少了法律纠纷,就可以集中精神发展业务,既能够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又能够宣扬茶文化,对茶企业的发展非常有利。

关键词:茶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构建

中国在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以后,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有企业都迎来了更广的发展空间。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加上国家的宏观调控,提升了企业的整体实力。茶叶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商品,因为人们的普遍喜爱,除了在国内销售外,还要远销国外。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销售茶叶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茶叶出口最多的国家。因为中国生产茶叶种类较多,人们需求量大,所以茶企业的数量非常之多,因而受市场和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非常之大。中国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之后,虽然市场对经济调控的占主导,但国家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国家制定了相应的法律规范,用以规范市场,达到最终建立法制经济的目的。因此,在法治社会里,众多茶企业在提升自己经济实力的同时,应该强化法律风险意识,通过相关措施来构建企业的法律风险管理体系,从而达到维护企业的目的,确保企业能够持续发展。

1茶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概述

《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明确将法律风险纳入了风险对象之一,并被列为全面风险。《指引》对其进行了解释,全面风险指的是围绕企业的整体经营目标,在企业各个环节执行风险管理的流程,从而培育更好的风险文化,最终建立起风险管理体系。从这个解释中可以到看,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立足于分析法律风险主体目标以及所处的环境,采用全面的管理的方式,充分考虑到可能面对的各种风险,并考虑因为风险可能产生的后果。对茶企业来说,可以系统归纳和分析企业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依照不同程度的法律风险来进行深入分析。对茶企业风险进行全面测评以后,就可以根据发现的法律漏洞设计出企业的风险控制体系。因此,茶企业应该将法律风险管理作为作为企业风险控制目标之一,还应该将其作为企业日常工作内容之一。作为管理层,茶企业管理人员要有法律风险意识,提前做好预防,从而避免因为管理漏洞导致出现法律风险,从而对企业产生不利的后果。

2茶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为了加强茶企业管理,很多茶企业采用的是从外面聘请专门的法律人士专门进行法务管理。茶企业在管理层设置专门的法务机构,聘请法律顾问全面管理企业的与法律相关的工作,从而达到控制企业法律风险的目的。这种管理模式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由企业法律顾问所在的部门来承担法律风险管理的职责;二是没有形成清晰明了的法律风险管理流程,多实在处理不同法律事务中而完成对风险的识别和评估;三是没有专门的管理工具,茶企业的对风险的识别和评估多是由法律顾问来完成,手段过于单一。市场环境是瞬息万变的,变化的因素越多,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就更多,这就给企业的法律风险管理带来了更多困难。因此,对企业来说,必须要不断提升法律风险管理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但现实中茶企业在法律风险管理方面还有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很难实现事预防法律风险的目标。从茶企业法律风险防控来说,要将企业的风险率降到最低,首先要想办法预防潜在的风险。在风险出现之前做好预防措施,就可以避免有些风险的发生,而不是等到风险出现之后再去应对;第二,茶企业难以协调控制风险和发展业务之间的矛盾。绝大多数茶企业考虑的是如何获取利润,要获得利润就需要发展业务。但是,发展业务越多,所面临的法律风险可能就更多。但很多企业并没有考虑那么多,所以没有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来控制风险,一旦出现法律问题,业务发展势必受到影响,甚至因此停滞。这是当前茶企业在风险管理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激烈的竞争面前,很多企业有侥幸心理,所以都将精力放在了业务发展上,忽视法律风险管理,往往只能通过直观经验来判断,控制策略也很单一。第三,风险管理资源严重不足。茶企业虽然数量多,但负责企业法务的人员非常少,所以管理比较缺人,而业务又比较分散,所以难以满足控制管理风险的需要,但在短时间内又无法解决。第四,法律顾问素质对茶企业风险管理有重要影响。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法律顾问,如果顾问素质较高而且经验丰富,则法律风险管理工作质量相对比较高,如果反之则质量比较低,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法律顾问手上并没有企业科学的风险管理办法。

3茶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3.1茶企业法律风险分析模块

所谓的法律风险模块指的是能够利用科学的方法来检测和识别企业面临的潜在的法律风险,依照风险性质将其分门别类,依照风险危险程度将其分级和排序,最终分析出结果。下面将详细分析法律风险模块对企业风险管理的影响。第一,能够识别风险。要管理风险,首先需要不同种类、层级的风险。比如说人事、合同等方面,基本每个企业都会涉及到;其次是识别引发风险的。具体行为,比如说不签订合法合同、违规用工等方面;再次是确定和法律风险相关联的信息,比如说企业和部门所涉及的法律法规、企业主体等方面。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案例分析方法来深入调查茶企业的风险。只有先找准了风险的源头才找准了控制风险的方向,接着可以建立茶企业风险数据库,对企业的风险进行梳理,结合企业的的管理运作流程,梳理经营管理中的风险,从而使识别法律风险成为一个系统。第二,能够测试法律风险。在识别法律风险以后要量化测试风险,测试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即风险的可能性、损失度以及风险水平。这样可以在风险发生以后能够精准判断风险可能性及可能造成的损失后作出判断,最终结果为风险的损失度和可能性之间的乘积。将企业分散的、性质不同的法律风险通过定量衡量了以后使各种风险可以进行对比,并站在管理的角度来对风险排序,依照高低顺序来划分等级。第三,对法律风险的定向分析。在完成了对风险的识别和测试环节以后,根据部门和部门主体、主体交叉及经营管理等环节来对风险进行定量分析:首先是分析法律风险的等级、数量和种类情况,比如说茶企业部门涉及到多个方面的风险,不同类型、等级的风险所占比例大小;其次是管理措施对茶企业影响及未来发展趋势,比如说为什么风险较多,风险如何影响茶企业,未来的发展态势会是什么样。

3.2茶企业法律风险模块控制

根据法律风险模块得出的的结果,制定相应的计划,有针对性采取措施来控制法律风险,一共是分两步来走。第一步是要对风险现状进行评估。在测评环节完了以后,对测评结果进行分级和排序,分析得出茶企业当前最需要控制的法律风险,再结合茶企业现实情况,从多个角度来评估风险控制的实际情况。第二步是要制定相应的计划。一是要明确企业风险控制态度;二是要制定控制风险的相关措施;三是确定茶企业有关部门的责任,尤其是管理的目标和进度。第三步是实施了风险控制计划之后,要由相关责任部门来负责风险控制的具体措施,并且依照相应的计划来完成工作。

3.3茶企业法律风险控制实施评估模块

茶企业实施控制风险的措施以后,这一措施的效果究竟是怎么样的,需要对其进行评估。一是要依照风险控制的实际情况来评估,评估的对象是风险管理完成的质量以及是否及时完成。二是依据措施实施的效果来评估,看剩下风险的数量以及风险所造成损失的大小。除了评估之外,还要定期对措施实施情况和结果进行监督,并要及时的更新。在设计了风险防范机制架构设计以后,要对整个架构的运行效果进行评价,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出现问题的原因,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从而在下个周期的风险控制和管理过程中能够得到调整,确保最大限度地降低茶企业的风险。

参考文献

[1]朱晖。现代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探究[J].商场现代化,20xx(3):23-24.

[2]吴江水。法律风险管理中的识别、评估与解决方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xx.

[3]卜华白,卜时珍,刘磊。价值网嵌入视角下的区域智能物流网络协同模式研究—以湘南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智能物流企业价值网为例[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xx(2):41-45.

物流配送管理问题及对策论文 篇5

1超市物流配送系统的发展

1.1小型零售企业的概念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规模结构呈现非均衡的发展趋势。其中一种趋势就是,一些商业企业的规模呈小型化发展。表现为“全民经商热”,企业下岗人员增加导致从事个体商业人员的增加,以及一些竞争中无力生存的企业解体后采取分散经营的方式等等。近20多年来,尽管我国的商品流通规模不断扩大,但众多势均力敌的中小型零售业仍构成我国商业的竞争主体。由于小型商业企业的创建几乎不存在政府管制或不准进入的情况,私人资本进入较早,经营方法容易被模仿,造成了我国个体商业的快速发展。

从硬性指标上来看,零售业中、小型企业应符合如下条件:职工人数500人以下,或年销售额15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100人以上,年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综上所述,小型零售企业是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一种独资性的企业组织形式,这些企业主一般在区域型或地区型集聚中的某特定商业设施内,以租赁店铺的方式进行经营。这些企业在行业中位于从属地位,多扮演市场追随者或补缺者的角色。这类小型零售企业的主要特点是:企业财产(除店铺外)归业主个人所有;企业的全部经营管理活动由业主一人负责;并享有全部经营所得,同时对企业的债务承担全部责任。

1.2超市配送中心的概念

配送中心通常指接受、处理客户的订单信息,对供货商运来的多品种货物进行分拣、储藏,根据客户需要,对订货进行拣选,加工,包装,组配,最终进行送货的机构。

超市作为零售企业,每天对物流配送的需求量巨大,它要求有众多品类,大批量,达到规模经济的订单向各供应商发出,并及时关注货柜商品销售、补货情况,同时要关注在运货品的所在位置及状态,对入库商品进行分拣,加工、组配或者再包装。在销售营业店面做这些操作显然不合适,而一般超市的仓储空间也不适合做分拣、加工、组配等工作。这就需要专门的机构,拥有专业的场地及设施、设备,将供应商发来的货品分拣、储藏,根据超市门店的订货需求,再对货品拣选,包装,配载并按时送达,超市的物流配送中心由此而来。

1.3配送中心作业流程概述

(1)接收订单。客户和业务部门商定好后给配送中心下达订单,配送中心接收订单准备处理。

(2)订单处理。在接收订单后,业务部门要查询当前时间的库存状况、装卸货能力、包装能力、配送负荷等情况,设计出满足客户需求的优化配送操作。当配送中心受到约束而无法按客户要求交货时,业务部门还需进行协调。由于配送中心不随货收款,因此在订单处理时,需要查核公司对客户的信用评价。

(3)采购订货。接收订单后,查看了现有库存,配送中心需向供应商或生产厂家订购或要货。采购部门统计出商品需求数量并查询供货厂商交易条件,确定订货经济订购批量提出采购单。

(4)入库进货。根据采购单上预定入库日期进行入库作业调度操作。在商品入库时,进行入库资料查核和质量检验。可按一定方式指定卸货及托盘堆放。对于退回商品的入库还需经过质检、分类处理然后登记入库。商品入库后有两种作业方式,一种方式为商品入库上架,等候出库需求时再出货。另一种方式是直接出库或置于暂时存放的地点。

(5)库存管理。包括仓库区管理及库存控制。仓库区管理包括商品在仓库区域内摆放方式、区域大小、区域分布等规划和仓储区货位的调整及变动;商品进出仓库的控制;商品所需搬运工具、搬运方式的确定;包装容器使用与包装容器保管维修等。

(6)分拣理货。为了满足中小型零售超市对商品不同种类、不同规格、不同数量的需求,配送中心必须有效分拣货物,按计划理货。在出库日,当库存数满足出货需求量时,即可根据需求数量打印出库拣货单及各项拣货指示,进行拣货区域的规划布置、工具选用及人员调派。

(7)流通加工。是最直接提高商品附加值的一项作业,不过它不是所有配送中心普遍具有的功能。流通加工作业包括商品的分类、过磅、拆箱重包装、贴标签及商品组合包装。

(8)出货集货。完成商品拣取及流通加工作业后,就可以进行商品出货作业。出货作业包括根据客户订单为客户打印出货单据,制定出货调度,打印出货批次报表、出货商品所需地址标签及出货核对表。由调度人员决定集货方式、选用集货工具、调派集货作业人员,并决定运输车辆大小与数量。

(9)装车配送。包括商品装车并进行实际配送,完成这些作业需要事先规划配送区域,安排配送路线,按配送路线选用的先后次序来决定商品装车顺序,并在商品配送途中进行商品跟踪、控制及配送途中意外状况的处理。

(10)制作账单。商品出库后销售部门可根据出货数据制作应收账单,并将账单转入会计部门作为收款凭据。

2小型零售物流配送的发展问题

小型零售企业的物流配送仍处于起步阶段,距离现代化、高效率、高效益物流配送体系还相当遥远,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物流运营设施现代化水平低

有些商店企业配送中心的建立,是从传统的仓库改建而成,机械化、信息化程度较低,缺乏现代物流的仓储、分拣设备。许多百货连锁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落后,造成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信息不畅,企业无法进行电子商务运作和数据源信息的收集,交流和处理货物,对货物的及时有效的处理造成影响。

2.2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在中国的一些零售企业,物流费用占商品进销差价的70%,仅在账面上反映的物流成本就占40%货物的成本。尽管一些小型连锁经营的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配送中心,但统一配送率很低,平均只有30%~60%,这样就形成了许多商业连锁企业配送中心“双赤字”的局面:一方面,由于不能利用配送中心集中配送,连锁店物流成本不仅没有减少,但仍然很高,使企业缺乏竞争优势;另一方面,配送中心不能满负荷运行,固定成本摊销期限延长,经营十分困难。中国销售前十名的零售企业的平均毛利率为12.8%,而国外零售企业的总平均毛利率20.56%,毛利率的巨大的差距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我国零售企业物流成本高造成的。

2.3未能实现统一的存货和库存管理

在我国许多零售企业仍采用各分店白行设立仓库的旧模式。这不仅造成层层设库、库存量高、保管手段落后等现象,而且占用了大量流动资金。资料表明,我国零售企业的库存周转率仅为发达国家的30%左右。由此可见,在零售业物流乃至整个物流领域,与发达国家相比,不论在资金、技术还是在知识和观念上都有着较大差距。物流管理的落后严重制约着小型零售企业的发展。

3完善我国连锁零售业配送发展水平的'策略

3.1致力于推行即时配送,提高零售业供应保证能力

通过即时配送,以做到不同的供应要随时随到。即时分配是配送企业快速反应能力的具体体现,是重要的保障手段。当然,即时配送对于企业信息化程度和供应商信息共享程度要求高,只有企业有一定的实力才可以实现。但国内大型零售企业在发展制定物流战略时,物流配送中心设计应实现即时交货为目标,即使暂时不能实现,也可以使零售业努力加快配送速度,提高配送效率。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中国零售业成功的根本保证是高效的物流配送管理系统。在规模经营的基础上建立的高效合理的物流配送系统,可以保证货物及时到达,确保企业在低库存,成本低,高客户满意度的情况下运作,为零售企业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2培育物流配送人才队伍建设,保障配送系统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方法和技术人员已无法满足新兴技术的使用需要,所以一方面社会应该培养大批物流配送需要专业人才,特别是培养物流配送的发展现在迫切需要的人才和具有丰富的专业水平的高层次的管理人才,另一方面物流企业也要舍得投入,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员T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其次,物流配送企业加强员工的“服务”理念的宣传和培训。牢固树立“提供服务”的意识是不断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保证。

3.3制定物流战略,实施集约化配送模式

我国的零售企业必须认识到物流战略不仅是物流配送部门或者仅是配送中心的事情,而是企业决策层根据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规划做出战略决策。零售配送服务的选择主要有2种模式:一是建立配送中心,即企业经营的所有商品全部或大部分由其配送中心配送,适合拥有多个商店,规模比较大的具有较强的购买力的公司,二是一种常见的共同配送系统,即由具体的生产或批发商投资建设设计专为某一个零售高提供服务的配送中心,该零售商在参与指导配送中心管理,并且投资配送中心的信息系统,为实施“小批量,多品种”的配送。无论这两种中的任何一种都是集约化配送的最有效的方式。

4结论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生产专业化水平越来越高,更多的零售企业意识到物流配送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作用。如何在未来消费品市场的高速发展中使我国的零售企业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我国的零售业获得成功的根本保证是高效的物流配送管理系统。在规模化经营的基础上建立的高效的合理化的物流配送系统可以保证货物及时准确的到达,保证企业在低库存、低成本,高客户满意度的情况下运营,为零售企业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风险管理论文 篇6

摘要:企业合同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系统分析了合同管理中存在的资格审核不严格、条款约定不详细、履约监管不到位、归档管理不规范等方面的风险,阐述了企业合同签订全过程中需要完成的主要工作,提出了加强人员培训、完善管理机构、健全管理制度、规范合同管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合同管理;风险;防范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合同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及重要性日益凸显,防范合同管理中出现的各类风险,对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合同的内容及风险管理已经越来越被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们所高度重视。为建立健全企业合同管理体系,提升合同管理水平,要对合同的审核、拟制、履约、归档等关键环节进行分析研究,制定规避风险的具体措施,确保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企业合同管理的重要性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市场经营活动给企业带来了无限的商机,这需要通过签订合同来规避其中的风险,并对合同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督促合同签约各方认真自觉的履行合同相关条款,安全真实的开展经营活动,因此合同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合同管理主要包括调研、谈判、草拟、签订、履约、变更、转让、终止,通过对合同的审查、监督和控制进行全过程、系统化、动态化的管理。合同管理能够让企业通过对合同条款的把控,及时调整市场策略,满足市场竞争需求,有效应对市场竞争中的各种风险,合同管理能加强企业的自身约束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使企业各部门在各个环节中有效地配合,从而使合同得到更加高效的履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维护企业信誉、提高经济效益,加强合同管理,才能保证企业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效的规避签约双方的各类风险,减少或避免合同各类风险给企业带来的不必要损失。

二、企业合同管理存在的风险

企业合同管理的风险蕴含在合同管理的全过程中,在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存在,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资格审核不严格如果合同签订前不严格审核对方资质,就无法了解对方的经营范围、信誉情况、履约能力、质量保证能力、是否具备特定资质、是否具备承担合同约定项目的能力,以及经营业绩是否符合国家级行业标准、经营业绩是否符合招标要求,委托代理人是否具备代理权、有无越权代理问题等,若在未审核资质的情况下,盲目签订合同,对方就有可能无法按照约定履行合同中的相关条款,使企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造成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浪费。2.合同条款约定不详细企业在签订合同时,经常因为合同内容及条款约定的信息缺乏明确性和完善性,或者文字不严密、用词含糊不清、模棱两可,导致存在严重漏洞,容易使人产生歧义,引发争议或者重大误解,甚至基本条款缺失、其他条款遗漏,尤其是违约责任划分不明确、质量责任表达不清晰,造成事后扯皮现象。还有在合同变更时,为了图一时的省事,没有签订合同变更协议,只是口头约定,没有留存书面证据,一旦发生纠纷就难以取证,难以划分责任,这些因为合同本身存在的缺陷就会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或经济损失。3.合同履约监管不到位合同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变化,尤其是重大项目、条款复杂且数量较多、有效期限较长的合同会因为不同原因发生一些情况和形式的变化,虽然合同在签订之前通过了合同审查,但合同审查仅仅是合同管理中的一部分工作,然而有很多企业认为合同管理就是合同审查,缺乏对合同执行过程的监管,导致企业的相关管理部门不能在合同的执行过程中依据合同中的条款对具体实施部门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4.合同归档管理不规范合同签订后,合同文本应该交合同归口管理部门登记编号,将原件进行归档,由档案管理部门进行集中保管。但是在有的企业中,这些合同签署后的管理相对比较混乱,合同签署完成后,不能及时将合同文本交给归口部门,导致不能及时归档,可能会扩大合同内容的知悉范围或造成合同文本的丢失,甚至不进行正规的审批流程私自复印合同文本,存在失泄密等重大安全隐患;合同借阅时,借阅人必须按照借阅制度完成审批手续,否则就会存在合同中商业和技术秘密被泄露的隐患。

三、加强企业合同签订全过程管理

为规避企业合同拟制、签订和履约全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企业必须做好以下工作:1.全面提供企业资格审核资料合同签订需要识别和防范合同风险,签约方需对企业资质和合同信誉等方面资料进行审查,企业应该在合同签订前详细提供企业基本情况、注册资金、财务状况、经营范围、经营现状、销售情况等方面的资料,确保签约方对企业资格审查不出漏洞,获得签约资格。2.详细拟制合同条款及内容企业应当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长期经营管理经验,在合同通用条款的基础上,修改适合本项目且用词恰当、条款清晰、责任分明、约束条件完善的专用条款,严格落实合同评审及审批制度,从而规避合同风险、使合同的准确性、严密性、合法性、有效性、可行性得到充分的体现,为企业的发展带来良好收益。3.完善合同履约监控和管理合同管理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合同履行过程中的监管。企业在合同履约过程中,当遇到对方执行能力发生变化、对方或者本方违约等各种突发情况时,应及时签订相关补充、变更协议或解除合同,确保企业权益不受侵害,努力将各类风险降到最低。

四、企业合同管理风险的防范对策

1.加强合同管理人员教育培训教育培训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也是企业实现“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定期组织教育培训,邀请相关法律专家对合同管理人员和相关业务人员进行授课指导,可以使他们的素质和管理水平在学习中得到大幅提升,掌握《合同法》的相关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也有助于强化相关业务人员对合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的能力和技巧,有效的'规避合同实际操作中的风险,教育培训必须长期坚持不懈的进行,才能保证培训效果、达到教育的真实目的。2.建立完善合同管理机构有效的合同管理必须要有完善的合同管理机构作为前提保障,也是企业能够正常经营、提高经济效益的必备途径,完善合同管理机构要设立专门的合同管理部门,行使法律事务咨询、商务事务咨询、合同日常管理、合同风险管理等职能,进行全方位、智能化的有效管理,涉及合同的审批、签订、履行、监督、控制等环节,切实保证企业的相关政策、规程与合同法的法律法规相一致,企业经营活动顺利进行,有效的防范合同管理风险的产生、规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各类风险。3.制定健全合同管理制度制定符合企业自身特点、严密齐全的合同管理制度是企业合同管理实施的坚实基础,合同管理制度包含企业合同管理制度和合同风险防范内控制度两方面内容,合同管理制度使合同管理的全过程有法可依、有据可循,明确划分合同管理机构职责、确立合同审批及评审制度、完善法人授权书制度及合同专用章申请使用制度,有效的规范合同管理过程中各步骤的操作,而完善的防范合同风险内部控制制度则可以对企业经营的全过程进行监管和控制,通过改善企业内部管控的优良环境,使企业合同管理制度持续不断地完善和创新,为企业发展壮大创造有利条件。4.落实合同规范化管理合同的规范化管理,是提升合同管理效率的主要途径,只有规范化的管理,才能使合同有效、如期履行,因此就要求企业内部相关部门严格落实合同管理的相关制度和规定,任何人都有合同保密工作的义务。在合同归档时,应该及时,确保合同安全完好的交给档案管理部门,借阅使用时,必须认真办理借阅审批手续,使用完毕及时归还,控制合同内容的知悉范围,杜绝失泄密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秦亚秋,李洁。企业合同管理的风险分析及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xx,9(上):15-16.

[2]赵吉春。企业合同管理中常见风险及防范[J].工业c,20xx,(8):39.

[3]肖志英。浅析合同管理流程及其主要风险分析与控制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xx,13(35):214-215.

方物流仓储管理论文 篇7

防汛物资仓储调运与第三方物流

【摘要】 防汛物资品种多、储备数量大且有特殊品种,要加强存储管理,汛期按调拨方案迅速、安全、无纰漏地调运到目的地,是关系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头等大事。河北省水利物资储备仓库通过几年的摸索和实践,在防汛物资的仓储、物资调运、特种物资代储等方面与有关第三方物流方合作,在2012年7月河北、北京等地洪灾发生时,及时将仓储物资运往灾区,取得了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 防汛物资 仓储 调运 第三方物流

1、 河北省防汛物资储备现状 第三方物流

1.1河北省省储防汛物资现状

防汛物资是指由国家财政安排的资金,主要用于遭受严重洪涝灾害地区防汛抢险和救助受洪水威胁群众应急需要的各类物资。党和政府对防汛物资储备、调运十分重视。河北省防汛物资储备定额是1亿元,目前省级物资储备8522.10万元,主要包括救生器材、抢险物料和小型抢险机具三大类,61个品种 [1]。

防汛物资关系国计民生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由于体制等原因,过去防汛物资存储比较分散,河北省有100多个存储点,个体存储点规模小,存储数量少,且有“小而全”的特点,汛期调集大批物资需要调运多个点库的物资,给调运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管理成本。为此,河北省水利厅提出“优化仓储布局,实行集中存储”的原则,通过规划,取消一部分存储点,突出中心库的规划方案,并强调以人为本,突出救生,引进高科技、新物流手段。

1.2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英文表达为Third-PartyLogistics,简称3PL,也简称TPL,是相对“第一方”发货人和“第二方”收货人而言的。是由第三方专业企业来承担企业物流活动的一种物流形态。3PL既不属于第一方,也不属于第二方,而是通过与第一方或第二方的合作来提供(包括存储、运输等在内)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它不拥有商品,不参与商品的买卖,而是为客户提供以合同为约束、以结盟为基础的、系列化、个性化、信息化的物流代理服务[2]。

当前,第三方物流业迅速发展。在防汛物资的仓储和调运过程中,旧体制下防汛物资封闭式管理与经营的弊端逐步暴露,若把一部分职能交给专业的仓储公司和物流公司将会产生更好的效果,会“少花钱,多办事”。为此,河北省水利物资仓库做了有益的尝试,改变封闭式管理和经营的模式,与第三方物流方合作。通过淘汰维护费高使用率低的车辆、机器设备,撤掉和合并一些库点,优化内部管理体制,集中人员和财力做好人员培训,防汛预案设计和仓储优化管理等工作。

2、 仓储管理与第三方物流

河北省水利物资仓库位于城市核心,受交通阻塞影响,车辆出行速度慢,一些物资出入库被迫夜间进行。 城市改造征用仓库土地,仓库面积大幅减少。考虑租用仓库,这样既节约大量建库资金又能使防汛物资得到及时存放。在租库选址过程中,结合防汛物资的特殊性,提出远离城区,靠近交通枢纽,靠近交通主干道的思路。同时考虑到汛期来临时物资调拨多,仓库排水系统要通畅,不能位于城市低洼地段。经多方论证考察,最终选定位于石家庄市西北部东营村附近的一家仓库,并与之签订存储管理合同。

该仓库紧邻石家庄城市主干道北三环和友谊北大街,毗邻石黄、京昆高速路口,往西20分钟可到大郭村军用机场,往北30分钟可到达正定机场,道路开阔,没有卡脖子路段,交通十分便利。汛期来临,接到调拨任务能在最短时间依托高速公路和机场把物资发往受灾地区。仓库上下两层,有起重货梯;有专业仓库管理人员8名,24小时不间断值班;有自己专属的装卸工人和两台叉车。院子开阔,方便大型车辆进出和装卸货物。仓储方按合同要求在仓库内加装了若干摄像头,购买了两台电脑,初步建立了影像监控系统;针对橡皮船、救生衣、救生圈等橡胶制品对温度湿度要求较高容易老化的特性专门购置了4台大功率柜机空调和石灰,改造出一个恒温恒湿库。按照合同协议仓库方完善了出入库手续和仓库日志,每天有专人巡查和记录。每年对仓库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涉及货物码放、装卸物资、防火、防盗等方面。仓库人员参加汛期前的物资清点保养,通过保养掌握物资的性能和维护。

3、 物资调拨与第三方物流

防汛物资的调拨离不开运输,防汛物资有的体型巨大,如打桩机和柴油发动机;有的需要特殊车辆,如牵引机车和冲锋舟;有的一次调拨数量大,如救生衣一次调拨几千件,因此需要车辆种类齐全,大型车辆较多,实力雄厚的运输公司。在筛选运输公司时,通过上网搜索和打电话联系,确定目标后实地考察,最终挑选出4、5家运输公司,并与之签订货运合同。这几家运输公司离仓库较近,资质齐全,大型运输车辆较多,一般每车配备2-3名司机,司机驾龄长,有跑长途的经验,对全省和国内路况较熟,有的车辆已配备导航和GPS定位系统,适合长途运输。防汛预案要求车辆在接到调令后在半小时内必须到达仓库,车辆到达仓库后向司机发放安全手册,告知司机防汛救生物资的重要性和在运输途中要听从押车人员的指挥。按合同要求每年进行防汛演习,对演习中的表现用优秀、合格、不合格三档划分,不合格的淘汰,优秀的作为优先选择对象。每年不定期到运输公司座谈,查看运输车辆的状况和宣传防汛的重要性。

4、 物资代储管理

一些特殊防汛物资如炸药,是炸毁堤坝进行泻洪的必备物资,同时炸药的储存既不能受潮又具有很大的危险性,一般民用仓库不具有储存资格,因此每年汛期前都要找供销社系统或矿山代储炸药,汛期后由代储部门销售,按合同给予一定经济补偿。这样每年的特种物资都是新的,而且不需要特别存放,既安全又经济。编织袋在防洪中做为险工险段紧急处理,防止管涌和溃堤,需求量巨大,但存储中极易老化,不能长时间存储。为此与生产厂家协商,要求厂家为在汛前生产几万条编织袋存储在仓库中,以备防汛抢险急用,汛期过后厂家再正常销售。对于代储部门和厂家,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两种方式,查看物资存储情况,防止物资被调用和存储不当引起损失。

结语

在近期北京遭受暴雨,唐山乐亭姜各庄洪涝灾害中通过与第三方物流的合作,调拨防汛抢险物资5批次,包括救生衣、救生圈、冲锋舟、净水器等,在防汛减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有效地保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物流公司普遍规模不大,只是局限在仓储、运输、代储等供应链功能的一小部分,无法满足防汛物资的一体化物流服务需求,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挖掘和探讨。

参考文献:

[1] 河北省防汛物资储备年鉴 2012.

[2] 芮桂杰 第三方物流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8-2-1.

看了“第三方物流仓储管理论文”的人还看:

浅谈企业风险管理论文 篇8

浅谈企业风险管理论文

一、风险的识别

1 通过报表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

本期期初等于上期期末+调整,本期累计等于上期累计数+本期发生数。同时分析有关项目变动情况,异常变动找出原因,识别风险。对同一报表中各科目之间的对应关系,要考虑静态与动态的平衡,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收入-成本与费用,本期未分配利润=上期未分配利润+本期净利润。各项目之间也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如主营业务收入与营业税金与附加、所得税、增值税,应收账款与主营业务收入、应付账款与存货利息费用与短期(长期)借款等。

2 利用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经过细致深入的调查取证的基础上,由专业从业人员做出的,一般情况下,经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报告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虽然在目前环境下,中介机构的执业水平和职业道德良莠不齐,审计报告的真实性的可信度值得怀疑,但是对审计报告及其附注进行分析仍能对利益相关者识别与应对风险提供一定的帮助。

首先要关注会计师事务所及其变更,了解企业所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的资信状况,如是否受到注协的处罚或证监会的公开遣责,间接获取其执业水平与执业质量。对年度审计报告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更要引起关注,了解变更的背景和原因,是否通过会计师事务所操纵利润,尤其是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态度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其次要关注事务所所出具审计报告的类型,一般为标准和非标准审计意见两种类型,其中出具非标准意见又出于不同的原因,要关注具体原因是什么,在目前竞争环境下,会计师事务所很少出具非标准意见审计报告,对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要特别引起关注,同时对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也不能全盘接收,如能关注到事务所对企业会计分录的调整事项,要分析具体科目的调整原因,企业管理层对风险的态度。

3 利用财务报表附注

首先关注企业重要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会计准则不可能涉及到会计核算的所有方面,同时随着企业经营多样化,市场环境复杂化,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越来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对同一笔业务和事项的会计处理可能存在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法,弹性很大,企业拥有越来越多的自主权来选择或变更会计政策,所以要分析企业过去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合理性,企业进行变更的原因,变更理由的充分性,是否符合企业发展,对利润和其他科目的影响。

其次,关注或有事项,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不确定性事项的发生,不确定性的事项对企业未来发展可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导致企业资源的流出,其最终结果由某些未来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加以决定,比如未决法律纠纷、对外担保、售后服务、待执行合同确定亏损、固定资产弃置费用等,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如果符合预计负债确认条件,应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的预计负债科目上,其它或有事项则在附注中进行披露,企业应当披露或有负债,但是很少有上市公司在披露的财务报表上确认预计负债,甚至披露或有负债的都很少,这有是企业风险的信号,对特定行业,存在或有负债的情况或者是在其它附注中能看出企业存在或有负债,要引起特别关注。

再次,重点分析特殊会计科目,在前文对资产负债风险分析中已经分析过企业容易利用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存货、债务重组等调整会计利润,对这些科目要认真分析,查找是否存在异常变动,以发现人为进行操纵来粉饰报表的可能。

4 关注关联交易

通过分析关联交易,来判断关联交易为企业贡献的利润,剔除不真实、不公允的交易,确定企业实际盈利状况,夯实资产负债真实性,首先要关注交联交易定价公允性,其次要分析关联交易是否产生现金流,这都需要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进行合理判断。

比如应收账款正常情况下都为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带来的营业收入的增加,关联方的资金拆借通过其他应收(付)科目来反映,是否存在企业往来科目混淆,隐瞒关联交易现象,在财务报表附注披露中对关联方交易及拆借往来披露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二、风险的应对

1 剔除虚拟资产

虚拟资产是不能为企业带来价值的资产,指已发生的费用仍在资产负债表中列报的资产,除待摊、开办费外,还包括潜亏的资产项目,如账龄较长的应收账款、余额较大的其他应收款、库龄较长的存货、长期闲置的固定资产、停工的在建工程等,虚拟资产是也是企业未来随时会引爆的***,在分析企业资产总额、规模及财务报表时,要剔除这些虚拟资产。比如,账龄较长的应收款项计提坏账的充分性,关联方的资金拆借,对账龄为 3 年以上应收款项计提坏账是否充足,其他应收款年末余额有多少为关联方资金拆借,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是否符合会计政策,待摊费用摊销期间的合理性,要结合企业财务报表中各项数据进行分析,分析企业利用摊销、折旧等人为操纵利润现象,进而造成企业虚列资产,迷惑众人。

2 剔除不公允关联交易

企业为了虚增收入及利润,容易利用关联交易达成目的,上市公司也容易利用关联交易来转移资产损害小股东利益,对交易频繁的关联方,交易定价不公允及以其它方式来提供便利的交易,并非是企业真正实现的交易,会造成企业资产与负债与实际脱离,剔除该交易对资产负债的影响,才能还原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及经营状况。

3 增加表外资产与负债

并非企业所有的资产与负债都会体现在报表上,表外资产会增加企业价值,而表外负债则相反,对此我们要加上能给企业未来带来价值的资产和未来减损企业价值的负债,才能反映企业真实的资产与负债,只有如此才能了解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帮助利益相关者做出投资、借款等决策。

4 结合外部环境

对非标准审计报告或出具审计报告的事务所执业质量不高时,减少对审计报告的依赖程度,也可以请可以信赖的专业人士对其进行分析并做出判断,剔除审计报告的不可信因素,或重新对要投资或借款等决策的企业进行分析。

企业的财务状况是不仅是企业管理层的管理所决定的,同时也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各企业利益相关者在分析企业资产和负债状况也要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各种因素综合进行分析,并将其与企业发展战略结合,全面掌握企业的实际状况来综合判断。

企业风险管理论文 篇9

导语:本文首先概述了企业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并分析了现阶段我国企业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完善措施,可以为相关管理人员开展企业风险管理工作提供合理的建议。

企业风险管理是指在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通过各种管理手段对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预测、评估、分析,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控制风险的影响因素,保证企业经营发展的风险环境时刻处于可控状态。风险管理的实质为通过对于潜在的企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分析,通过识别、分析以及控制风险诱因,实现风险控制与降低损失的作用。作为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手段,风险管理可以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风险规避能力。

一、企业风险管理内容概述

(1)风险的识别。

风险识别作为风险管理的基础,主要是指企业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对于所面临的风险进行明确以及分类。风险识别现阶段主要有两种方法,第一是依靠风险管理人员的认识以及工作经验的积累进行分析确定,第二则是通过大量的财务、会计、经营资料以及统计数据等各项信息进行整理分析,进而发现风险的影响因素及有可能造成的损失。

(2)风险的分析判断。

风险的分析判断是在完成风险识别后,对于大量信息资料依据统计学、概率论等理论基础进行分析,进而对风险的发生概率以及有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进行评估。通过风险的分析判断将各种数据资料整理,并为决策者提供信息资料,并结合相应的风险准则做出进一步的决策措施。

(3)风险的控制管理。

风险的控制管理主要是,通过风险识别、分析后,综合各项风险影响因素以及发生概率,确定风险级别,并结合不同风险等级提出合理的风险控制措施。通过风险的控制管理,改变企业风险性质、风险发生几率以及风险造成的损失程度。

(4)风险监控。

风险的监控主要是指在企业投资决策过程中,除了风险的识别、分析、处理外,对风险采取全过程的监控管理,从而保证企业风险控制目标的实现。风险监控主要是对风险管理策略的事实效果进行动态的控制,并结合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环境变化,及时通过反馈信息调整风险处理措施。

二、企业风险管理问题分析

(1)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在企业的发展经营过程中,知识侧重了企业的投资、生产以及销售环节,而对于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大部分是风险问题出现后,才开始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难以起到有效的风险防范以及风险规避的作用。

(2)企业内部之间协调沟通不足,难以保证风险控制管理必要的信息支持。

现阶段虽然部分企业建立了自己内部的数据库用于信息共享,但是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仍然较差,团队协作能力不强,未能将企业凝聚成整体,造成风险控制管理识别分析阶段考虑不全面,不能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措施。

(3)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企业内部控制针对风险管理的方面内容较少。

由于对于风险管理认识不足,导致部分企业内部的'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难以充分发挥风险识别、分析、控制的作用,此外,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与风险控制管理未能有效的结合,浪费了管理资源的同时,难以实现其应有的控制监督作用。

三、企业风险管理完善措施研究

结合我国现阶段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风险管理问题,实现企业长足发展,必须对风险管理工作完善,调整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提高企业的风险意识。

市场经济环境的多边性决定了企业发展风险不断,因此对于风险管理以提高重视程度,积极主动的采取措施进行风险控制管理。在企业风险控制管理机构中,强化风险控制管理的作用发挥,将风险管理作为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把风险管理意识作为建设内容之一,在企业内部树立全面的风险意识,并且在进行关键项目决策过程中,充分的发挥风险控制对于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2)建立健全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

系统科学的风险控制管理体系,是保证风险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在企业内部应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合理的安排风险管理机构以及人员配置,明确风险控制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以及风险控制目标。同时建立风险管理责任体系,将风险控制管理效果与业绩考核直接联系,出现工作失误造成经济损失的追究责任,促进风险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此外,对于涉及到企业重大投资、发展战略调整、产权变动、资产交易以及贷款等重大经济活动,并须依据相应的规章制度制定详细的风险管理措施。

(3)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的沟通。

对于风险控制管理工作,离不开大量信息数据资料的有力支持,信息作为进行企业决策的基础,也是对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判断的主要依据。因此完善企业内部风险控制管理工作,更需要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时的信息沟通。实现信息的交流可以在企业内部网络建立信息共享数据库,作为平台实现内部信息的迅速沟通,及时结合市场情况调整变化风险管理措施。

(4)重视风险分散以及转移的作用。

由于市场条件千变万化,因此企业的发展始面临连各种各样的风险。为了实现企业的长足发展,除了进行必要的风险管理措施,同时也应重视对于风险的分散以及转移处理。在进行项目投资决策过程中,实施多元化的发展经营战略,同时通过出售或者办理保险的方式,对部分风险进行转移处理。

四、结语

市场经济环境处于时刻变化的状态,因此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用充分重视风险管理的作用。实现有效的风险管理,必须结合企业决策项目的实际情况,全面的进行风险影响因素识别,科学的作出分析判断并制定可行的控制措施。这对于保证企业的正常发展经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实现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手段。

企业风险管理论文 篇10

1企业经营风险的分类

企业的经营风险多种多样,但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企业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

1企业内部的风险

1.1.1生产管理的相关风险

在企业的生产要素中,原料的价格变化给企业带来了产品的成本风险。原料在供应的方面,尤其是价格等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预测、掌握都是至关的重要[2]。提前制定相关科学化的采购计划和对策,构建合理的库存,预防和降低成本的风险。

1.1.2合同风险

在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合同的签订、管理越来越重要。如何签订合同、合同的履行都是专业性很强的一门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否则企业就要随时面临违约责任,座上被告席的局面,不仅是给企业带来财产的损失,企业信誉还会越来越差,将会被市场无情地抛弃。

1.1.3质量的风险

企业应注重产品的质量,如若产品质量降低,给企业将带来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甚至造成致命的打击。因此,从生产设计开始,一直到原料的采购、生产等各个环节,都必须对产品的质量实行严格的监控,加之产品出厂前的检验,不论是成品的内在质量还是外包装都必须要做到精准。

1.1.4安全风险

安全生产是要求企业生产的每个环节、各个方面都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众所周知,安全事故无小事,它总是伴随着人身、财产的重大损失。媒体披露得最多的是交通事故、煤矿安全事故,每一次都触目惊心,损失惨重。降低安全风险相信已成为每一个企业的首要任务。

1.1.5营销的风险

面对多元化的营销环境、渠道以及变化多端的促销方式,给企业的经营活动都带来了多样化的风险。面对营销风险,随机应变很重要;根据不同的环境对产品的结构进行调整,从而适应市场环境的多变。企业为了促进产品达到市场的标准,从而举办了各式各样的促销活动,包括公益性的宣传、广告、人为的。推销等。但是谋划这些促销的策略时,应充分的考虑其销售利润是否能将其促销的成本收回。

1.1.6人力资源管理的风险

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时候,往往只注重对员工的招聘、培训、考评、薪酬等问题的具体操作,从而忽视了其中的风险管理问题。其实这当中的风险问题是非常的突出,如招聘失误、员工对新政策的不满、技术骨干的离职等,都会给企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甚至还会造成致命的打击。新的劳动合同法虽然规范了企业的用工制度,但也给企业带来劳动合同风险。

1.1.7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种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和控制的因素存在,使企业的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有所差异的不确定性。如果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监督不到位,无法正确地规避财务风险,将使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投资决策失误,从而导致企业丧失偿债能力,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财务风险是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也是客观存在的,企业管理者应采取有效有效措施来降低财务风险。

1.1.8涉税风险

企业的涉税风险是指企业在纳税过程中存在的两种状况:一是多纳税的风险。多交了税款本身就是风险,因为这意味着企业效益的流失;二是少纳税的风险。如果企业没有及时、足额地缴纳税款,就有随时面临着被税务主管机关稽查和处罚的风险。随着国家税收征管力度的加强,企业发生涉税风险的几率正在增加,减少企业涉税风险是保障企业利益的基本手段。减少企业涉税风险客观上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有序,财会账目清楚,成本核算便利,纳税申报合理。

1.2企业的外部经营风险因素

1.2.1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表现在两个层次:

(1)市场竞争,企业所处的区域、行业是属于完全竞争市场还是不完全竞争市场,是不完全垄断市场还是完全垄断市场甚至是寡头垄断市场。

(2)市场行情,比如原材料受国内外需求的影响,其价格往往上下波动,有时波动很大。这些必定给企业正常经营带来很大的影响。

1.2.2外部环境变化的风险

国家的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变化,都有可能改变企业所依赖的外部环境,从而影响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此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社会、政局的稳定,也是影响企业正常经营的外部风险因素。

2构建企业经营风险管理机制

建立相关企业经营风险管理制度和相关的控制制度。企业的内控,就是通过制定、执行、监控流程,从而来控制“不同人的行为”可能带来的管理风险,以至于保证风险的可知、可控制、可承受。

2.1互相牵制

企业在完成每个业务时,必须要经过相互制约的两个或者是两个以上制约才能完成。在这完成的过程中就需要保证部门之间、职位之间、上下级之间的相互监督和牵制。对授权、执行、记录、保管、核对等不相兼容的职务要互相分离监控。

2.2相互协调配合

各个部门或者是员工必须要互相的协调配合,在不同的职位和环节都必须要同步,各项业务的程序要紧密的衔接,从而保证经营管理活动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尤其是为了避免只管牵制错弊而不顾及办事效率的机械做法,达到既牵制又协调,保证效率、质量的前提下完成经营任务。

2.3程序的定位

在完成某个业务时,企业会根据性质和功能将其经营活动划分为不同的工作岗位,并赋予相关的职责权限,规定操作的规程,明确检查的标准,一定要注重责、权、利三者的统一。在企业的内外部形成有序的事有人管、人有专职、事有标准、定时检查等,并做出相关的奖惩制度,加强员工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提升工作效率。

2.4成本的控制

企业在发展某个项目或者是产品时,必须坚持成本效益原则,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效益,从而最低限度保证投资的成功。

2.5层次效益

正确的处理企业内部的控制层次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以防增加层次上的“热海战术”而获得良好的内部控制现象。以有用、高效作为基础,在企业内部合理的设置并明确各个层次的职责权限,强化其责任心,提升企业内部控制层次的有效性和有用性。

3防范企业经营风险的措施

3.1加强企业及全体员工的风险意识。

第一,树立强烈的风险意识:面对不断变化、复杂的市场形势,要随时保持头脑的清醒,面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正确的分析,并制定出相关有效的应对风险的措施。第二,超前分析风险: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做好相关的风险预测,对风险的大小以及危害的程序进行详细的分析。透彻分析可能产生的风险,从而为规避风险提供可靠的依据。第三,慎重决策:为了避免风险决策的失误,要充分的征集多方面的建议和意见。

3.2制定可行的战略和经营目标

首先,根据企业的状态制定适合本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其次,对经营的核心战略进行详细的规划,并制定计划与组织实施方案。最后,建立相关的经营风险管理的策略、风险控制的程序以及适合的措施:第一,针对特定的风险因素,制定适合的风险管理措施;第二,要不断的完善风险控制程序以及措施,并确保其有效性。

3.3加强企业经营风险的管理

在企业的内部建立健全监控制度,降低并控制其风险的发生。分析企业自身的优、劣势,长、短处,对外分析其威胁和机会,时刻关注内外的发展状况,将内部的风险降到最低。在面对柔性的风险时,企业最好是采取回避的手段;在市场竞争中,认真的观察对手,分析其优劣势,例如产品的成本、质量、技术水平、市场占有率、企业的凝聚力、财务状况等,然后再根据对手的情况制定反击方案;面对较强实力的企业,切勿硬拼,防止两败俱伤,争取互利双赢。对于刚性的不可避免的风险,例如政策的变更、金融危机等不可控制的风险,企业应早分析、早预警、早行动,尽量减小自身损失,并要随时注意政策的变动。企业的管理者一定要善于把握产业发展的趋势,及时调整企业发展的方向;在企业中建立学习型的组织,用先进的思想去教导员工;企业的经营管理要科学化、精细化、集约化,增强企业的工作效率,实现低成本、高效率、低风险的生产模式。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培养先进、高效的人才队伍;采取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的用人制度,为人才的发挥创造和谐、轻松的工作环境。

企业风险管理论文 篇11

摘要: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遭遇的风险日益突出,而税务风险则是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文章将从内部控制角度入手,探讨在新发展形势下企业税务风险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内部控制;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强化;措施

一、企业内部控制要素概述

内部控制主要是指企业在一定的发展环境之下,为了更好的获得有效资源,提高自身盈利而在企业内部所采取的一系列程序、计划和方法。总体来看,企业的内部控制要素主要有五点:第一点是环境的控制,主要是管理层和治理层对内部控制的态度以及所采取的措施,包括管理职能、治理职能等。第二点是风险的评估工作,这主要是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识别经营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第三点是信息的共享沟通。第四点是监督,主要是指企业制度以及内部工作人员的监督。第五点是控制活动,其主要包括业绩评价、实物控制、信息处理以及职责分离等方面,帮助管理层的指令可以有效执行。

二、我国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现状以及问题分析

(一)税务风险认识不足,防范意识缺乏对于企业管理层来说,其主要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产品的研发生产以及市场的开拓方面,对法律风险以及财务风险关注度较低,再加上对税务风险的认识不足,我国的大多数企业都并未构建完善科学的税务内部控制系统。具体来说,企业对于税务风险认识存在两个误区,一是企业将税务风险单纯的归纳为税务机关的管理任务,认为只需要关注财务管理,但事实上,企业税务风险涉及企业整个发展经营的过程,它涵盖了每一个生产经营需要涉及税收的环节。二是企业将税务风险防范单一的归为会计核算部门的人物,忽视了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研发、生产、经营等部门对税务风险的重要作用。

(二)企业过于强调收益而忽视了税务风险

税收具有无偿性、强制性等特点,这与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存在一定的对立性,一些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甚至不惜违反税法,以非法的方式来获得财富,这样的行为将会给企业带来非常严重的税务风险问题。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纳税人擅自更改、销毁、藏匿记账凭证、账簿或者进行虚假纳税申报、少缴纳甚至不缴纳税款等行为都属于偷税,国家相关机关将对企业偷税行为进行严惩。同时,企业为了减轻自身的纳税负担会进行纳税筹划,但一旦相关人员操作不当,企业很有可能会出现违反税务法律法规等行为,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

(三)缺乏专门的税务管理队伍以及税务风险管理机构

健全的组织机构是企业有效实施风险防控措施,及时避免风险的基础,但就目前来看,我国大部分企业在税务机构的设置上都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大部分企业在进行税务管理时都只是让公司的出纳或者会计担当相关的办税人员,并未设置独立的税务管理岗位及机构,企业税务管理的独立性与有效性得不到保障。与此同时,财务人员在承担繁重会计核算工作的同时,还需要应付税务申报缴纳工作,这些使得其很难有充分的时间及精力来关注国家税务政策变化、及时了解最新税务信息,再加上专业风险管理人才的缺乏,企业在处理复杂的税务风险时很容易出现问题,以上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税务风险。

(四)缺乏针对税收风险管理的约束机制

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以及风险管控工作都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相关的体系以及制度都还尚未完善,例如,大部分企业都尚未构建其一套科学的税务风险控制制度,严格规范纳税的各个环节阶段,规范相关工作人员的行为,并将其以书面的形式呈现,避免税务风险控制的主观随意性。同时,尽管我国企业对税收风险管理流程进行了规范,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因为缺乏相关的约束机制,多存在主观随意性,其真正的作用并未得到有效的。发挥。

三、内部控制视角下加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相关措施

(一)明确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管理目标

通过构建相关的税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来有效的防控企业税务风险,减少税务风险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的负面影响,从而实现企业盈利的最大化,以上便是企业进行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管理的主要目标。具体来说,企业加强税务风险内部控制需要从监督和制约这两个方面入手,企业在分配权责、设置机构、治理结构以及业务流程时注意其相互的监督与制约,以此来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施行。

(二)坚持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管理的相关原则

企业在进行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管理时需要遵循多个原则,包括合法性原则,这要求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时需要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牵制原则,企业在具体构建税务风险内部防控系统时,一个事项需要有多个具有相互监督制约关系的部门来完成;授权原则,企业在发展经营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岗位要求授予其工作人员相应的权责,确保其权责的明确;成本效益原则,企业之所以进行税务风险内部控制措施,主要目标是为了保证企业的发展效益,因此,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应该坚持效益大于成本的原则,保证风险管理的经济性。

(三)加强企业内部控制要素的税务风险管理

1.规范税务事项,构建科学的内部控制系统内部环境是企业进行有效内部控制的前提与基础,它主要包含了企业的内部人员分工、结构治理以及内部制度建设等多个方面。根据相关规章制度的要求,某些集团型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需求,在下属企业或者是产品事业部、地区性总部等设置专门的税务管理岗位或者是税务部门;而某些组织结构较为复杂的企业,也可以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在分支机构设立专门的税务管理岗位;对于有条件的企业来说,可以采用外包的形式将自身的税务事宜包给经验更为丰富的中介机构,从多个方面来加强自身税务风险管理,保障税务事项的规范化,构建科学的内部控制系统。2.加强企业的风险控制评估工作,降低税务风险税务风险评价和税务风险评估工作是企业进行税务风险评估需要重点关注的两个方面,企业应该提高自身对于风险的防控能力,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当遇到特定税务风险时,企业才能够对于风险可能造成的影响以及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准确的评估,并及时的借鉴相关的技术方法以及原理,对系统中所潜藏的风险进行准确的定量、定性分析,从而为企业相关的管理者进行科学决策提供基本保障,帮助企业及时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措施。3.加强企业内部业务流程规范化企业进行内部控制活动,主要是通过企业的相关领导者对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来实现的。具体来说,内部控制活动主要体现为企业管理者针对企业发展情况而制定出的一系列规章流程、制度、授权、分权与集权等。例如,企业运营部门对信息处理的控制、整理、传达,对企业的绩效进行考核、分析。不仅是企业管理层对资产进行保值,确保企业所有者利益的有效措施,更是促进企业科学、正常运营的重要保证。企业在加强内部控制,实现内部业务流程规范化的同时,还可以制定相应的税务风险应对措施,以有效、科学的内部控制机制来保证税务管理控制方法、流程的合理性,实现税务风险控制的全面性。4.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健全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的有效沟通共享,是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实现自身正常发展的关键,因此,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健全,是企业的首要工作,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形势的不断变化,企业还应该根据法律法规的不断变化来及时更新自身的信息储备系统,健全信息管理系统。除此以外,企业应该重视业务部门与财税部门,自身税务、财务人员与地方税务机关的交流沟通工作,从而保证税务风险防控措施可以有效的施行。5.加强内部监督,以税务自查、内部审计促进涉税事项的完善内部控制监督检查工作是企业进行有效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保障,因此,企业应该重视监督工作,对自身的税务事项进行定期检查,并以内部审计的方式对纳税进行统一管理,查漏补缺,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聘请专业的税务审计人员或者税务审计机构对自身税务事项进行审计,从而有效的发现潜藏的风险。

四、结语

总的来说,我国大部分企业都未设置完善的内部控制机构、构建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税务风险方面,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仍然还处于初级阶段,税务管理缺乏规范性、对税务风险认识缺乏科学性,在税务风险内部制度设计上更是缺乏合理性,但这些问题的彻底解决,还需要各个主体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进行不断努力探索。

参考文献:

[1]周志国。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探讨[J].经济研究参考,20xx(09).

[2]刘茜。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研究[J].山东大学,20xx(09).

[3]刘庆国。简论公司税务风险及防控控制[J].商场现代化,20xx(07).

[4]朱荣恩。审计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物流配送管理问题及对策论文 篇12

引言:物流就是进行生产和建设的物质前提,是形成统一市场的客观基础,是参与外部市场竞争的必要条件。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中国物流现代化具有深远的经济意义,商业活动的发展必然进一步促进社会化大分工,而分工的结果则是使得商品集中生产和分散销售,由此自然地发展产生出一个新的行业,那就是物流配送管理行业。

一、城市物流配送管理的意义

城市物流配送管理在整个城市物流配送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城市物流配送的实物流动的效率和可靠性,必须要以准确的信息作为依据,配送管理通过计划从而有效控制实物的流动,通过和配送管理系统之间进行快速的信息交换,提高物流配送的响应能力和服务水平。城市物流配送管理可以通过不断调整信息流的传递和交换速度,优化整个物流配送系统的资源配置和生产运作。

二、城市物流配送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市配送车辆存在“三难”问题

随着我国城市需求量增加和机动化的快速发展,城市机动车保有量急速增长,城市交通资源约束日益明显。城市配送车辆出现“通行难、停靠难、装卸难”三难,这些问题在一些城市特别是大中型城市表现突出,严重影响了城市配送效率,增加了物流成本,制约了现代物流业发展。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城市配送管理工作,有效解决城市配送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

(二)物流基础资产分布分散,信息化程度低

城市物流配送目前还处在粗放经营的格局,物流基础资产分布分散,技术力量相对缺乏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完善,管理手段落后,物流配送市场化程度低,影响了城市物流配送的准确性和实效性。

(三)城市物流配送管理人才严重缺失

目前,城市物流配送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专业化的人才是至关重要的,是物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必要的条件。我国大部分城市缺少高层次现代物流管理人才,中层物流管理人才和大部分一线操作人员,人才的匮乏必然成为城市物流配送可持续发展的障碍。

(四)城市物流配送管理缺少配合,政策法规不完善

城市物流的各项工作分属于交通、工商、税收等不同部门管理,而这些部门的政策法规已经很难适应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需要。我国有关物流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物流市场的竞争规则基本无统一的侦测法规可循,缺少有效约束和监督。

三、城市物流配送管理工作的具体对策

(一)注重高效人才培养

注重高效人才培养首先,注重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强物流专业学科及研发中心建设;其次,支持校企合作,引导高校和科研机构与国内外著名企业联合建立物流综合培训和试验基地,多渠道培养复合型物流高端人才;最后,加强从业人员素质教育,保障合法权益,稳定物流队伍。

(二)积极推进新的配送管理方式

(1)积极推进物流配送管理模式

随着物流行业的逐渐成熟,我国城市物流配送业务也得到了重视和发展。近年来,我国的许多大中城市已经建立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物流基础设施正在逐步建设,整体物流技术水平也得到提高。自“十二五”规划中将物流行业作为新兴行业以来,我国的城市物流配送业务作为城市经济流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给物流配送管理模式的定义是从物流配送的管理理念出发,在物流配送运作过程中固化下来的一种管理模式。可以用公式表述为:物流配送管理模式=物流配送管理理念+系统结构+操作方法。

(2)创新城市物流配送方法

鼓励物流配送企业针对特定的商业聚集区和生活居住区制定专业的配送实施计划,提供个性化的配送服务,提高配送效率;城市交通较为拥堵的大型城市,城市有关部门应结合实际积极推进“分时段配送”、“夜间配送”,为有需求的商贸和物流企业提供便利。鼓励快递企业建设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快件配送体系,探索“仓储一体化”等新型配送模式,提升电子商务配送水平。

(三)积极改进城市物流配送管理工作方式

(1)编制发展规划,城市规划部门要会同发展改革、交通运输、公安、工业和信息化、城乡建设、商务、邮政管理等有关部门,组织制定城市配送发展规划。规划内容应当包括:城市配送发展目标、通道与节点布局、运力投放规模与结构、运输组织、信息化建设、配送车辆通行管理措施以及城市配送基础设施用地保障等。城市配送节点布局应当考虑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分拨中心、快递营业网点、大型商业网点的货物接卸场地、大型货物装卸点和停车设施等。

(2)强化规划衔接,要将城市配送发展规划有关内容及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按照城市配送发展模式和需要,完善城市物流仓储用地、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做好城市配送发展规划与城市土地、商业、交通、物流、快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保障城市配送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满足城市配送发展要求。

(四)优化城市配送车辆通行管控措施

(1)加强配送车辆通行管理

城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城市中心区车辆流量、流向、流时、货品货类以及城市配送需求,合理确定城市配送车辆的通行区域和时段,根据需要为高峰时段通行的城市配送车辆发放通行许可,并提供通行便利;充分听取交通运输、商务、邮政管理等部门的意见,按照通行便利、保障急需和控制总量的原则,建立完善公开、公平、公正的配送车辆通行许可发放制度。

(2)完善车辆停放管理措施

城市负责停车管理的部门要会同公安、规划建设、商务、邮政管理等部门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完善城市配送车辆停靠限制措施,在部分一般车辆禁停的路段要在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的情况下给予城市配送车辆必要的停车便利;施划城市配送车辆专用临时停车位或临时停车港湾;完善标志标线及停车位设置,在大城市推广配送车辆分时停车、错时停车、分类停车,全面清理停车设施挪用、占用现象。

四、结束语

总之,城市物流配送管理极大地提高物流配送的速度和准确率,在城市物流服务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和改进城市配送管理工作是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和有效举措。

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体系构建的论文 篇13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环境的改善以及电子商务所具备的巨大优势,电子商务受到了我国企业界的高度重视,纷纷以不同的形式介入电子商务活动中,使电子商务在短短的几年中得以快速发展。然而在众多的电子商务企业中,能真正通过网络销售实现赢利的不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物流配送问题,突出表现在物流配送时间长、成本高、效率低等方面。

目前,物流配送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如果没有一个高效、合理、畅通的物流系统,电子商务所具有的优势就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如何建立一个高效率、低成本运行的物流配送体系来保证电子商务的通畅发展,已成为人们重视的问题。

一、物流配送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电子商务物流的重视程度不足

在政府方面,物流业的发展涉及到基础设施、物流技术设备、产业政策、投资融资、税收与运输标准等方面,分属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管理。但各职能部门对现代物流认识不足并缺乏统一协调的战略思想。政府职能部门对物流企业是一种多头管理体制,一些地方政府为保护本地物流企业利益,在交通运输、税收、工商等方面设置障碍,限制非本地物流企业的经营活动。现有与物流相关的法律法规多是部门性、区域性的,缺少全国统一的专门法律文件,这使全国性的物流企业缺少有效的法律规范。同时,由于缺乏对物流配送企业的正确认识和合理界定,物流配送企业的设立还受到种种限制,专业物流组织策划企业的法律地位尚未得到法律承认,从而限制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很多企业认为物流就是运输,对物流的认识仍停留在传统的货运、存储等层面上。人们在对电子商务重视的同时,却对电子商务下物流配送系统的重视程度不高,从而出现物流配送系统落后,不能与电子商务良好结合,限制电子商务快速、高效、便捷优势的发挥。

(二)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基础设施不完善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在交通运输、仓储设施、信息通讯、货物包装和搬运等物流基础设施装备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从总体上来说,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特别是在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模式下,各种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缺乏必要的协调性,因而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和兼容性差,缺乏系统功能。尤其是涉及到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国家运输系统和地方运输系统之间、不同运输系统之间相互衔接的枢纽设施和有关服务设施建设方面缺乏投入,对物流产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各种综合性货运枢纽、物流中心和基地建设发展缓慢,这些因素影响我国电子商务物流系统的协调发展。

(三)电子商务企业物流的管理程度较低

电子商务企业只有通过电子化、集成化物流管理把供应链上各环节紧密联系起来,才能对顾客的个性化需求作出快速反应,保证电子商务物流通畅。目前,就集成化而言,我国企业的集成化供应链管理还处于理论探讨阶段,实践中已在企业运行的较少。而就物流信息化而言,由于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各种先进的物流技术设备,如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以及EDI电子数据交换技术、自动识别技术、自动跟踪技术等较少应用,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四)专业技术人才短缺

从国外物流配送发展经验来看,企业要求物流配送从业人员应当具有一定的物流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国外物流业的教育与培训十分发达,形成了比较合理的物流人才教育与培训系统。相比之下,我国在物流配送人才方面的教育还比较落后,尚未建立完善的物流教育体系和人才培训体系,导致了专业物流人才的缺乏。

二、构建电子商务下物流配送体系的措施

针对我国电子商务下物流配送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能否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下物流配送体系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电子商务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从我国的现实情况考虑,在构建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时可采取如下措施:

(一)积极发挥政府对物流发展的促进作用

政府应在政策和资金上对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系统的建设进行支持和帮助。

首先,针对当前我国物流产业管理分散的现状,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应从明确管理部门入手,建立统一管理全国物流的机构或权威性的组织协调机构,由其承担组织协调职能。其次,政府要制定规范的物流产业发展政策,确立物流业发展总目标,以政府为主导并引导企业共同加大对物流业的投资力度,统一进行物流发展规划,重点建设和科学分布物流基础设施,以改变当前物流业不合理的布局状态,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我国物流实体网络,为物流产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最后,政府要在高速公路和铁路、航空、水运、信息网络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以保证交通流和信息流的通畅,形成覆盖全社会的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为发展电子商务网络配送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建立适应国际化发展的物流标准化体系

随着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物流业必然跨越国界发展,国际化物流是物流业发展的方向。要发展国际化物流必须实现国内物流与国际物流标准的接轨,包括物流术语标准化、物流条码标准化和物流设备标准化。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及行业组织要加强对物流标准化工作的重视。

一方面要在计量标准、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物流作业和服务标准等方面做好基础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标准化工作的协调和组织工作,对国家已颁布的各种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深入研究,及时淘汰一批落后的标准,增加通用性较强的物流设施和装备的标准制定。

(三)实现物流配送体系的社会化和产业化

物流配送的社会化和产业化是指流通代理制与配送制相结合,通过合理化布局的社会物流网将分散的物流集中起来,形成产业,实现物流的规模效益和企业零库存生产。要实现物流配送体系的社会化和产业化,关键是建立适合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中心。建立物流中心的途径主要有自建、改建、联建、代建四种。电子商务企业自建和改建物流中心所需的建设投资都比较大、物流成本高,而且对物流管理水平要求高。因此,在我国目前条件下不宜普遍采用。

目前,适宜的是联建或代建物流中心,联建物流中心包括电子商务企业与物流企业或生产企业联建两种形式,这样电子商务企业可以利用原有企业的储运设施,节约建设投资,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配送效益。代建物流中心又称第三方物流,是指电子商务企业委托供应商或物流中心代其完成物流服务的运作方式。这样电子商务企业可以主要精力集中在核心业务上,而与物流相关的业务环节,则交给专业化的物流企业操作,以求节约和高效。

(四)实现物流配送体系的现代化

建立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体系,应从硬件、软件两方面着手。

首先,实现物流配送手段机械化、自动化和现代化。物流配送采用机械化、自动化、现代化的储运设备和运载工具,如立体仓库、旋转货架、自动分拣输送系统、悬挂式输送机等高效、多功能的物流机械。其次,实现物流配送管理现代化、规范化、制度化。采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改革和优化物流企业现有组织结构。物流配送企业制定科学、规范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体制,从而提高物流的管理水平、服务水平以及物流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最后,实现物流配送信息化。物流配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

(五)制定适合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配送方案

要制定一套适合电子商务发展的完整的、高效的物流配送方案,必须做好一系列工作:

首先,合理定位销售区域。电子商务经营者应根据消费者的收入、需求偏好、地理分布等条件的不同,合理地定位销售区域,对不同的销售区域可采取差别性的物流服务政策。其次,认真筛选销售品种。销售商所经营的商品品种越多,进货渠道及销售渠道越复杂,商品批次越多,批量越小,组织物流的难度就越大,成本也就越高。为了将某一商品的销售批量累积得足够大,从而减少物流环节的成本和费用,销售商就必须认真筛选商品品种,确定最适合自己销售的商品。最后,精心策划配送方案。在制定配送方案时须考虑的因素有:订货状况信息、库存的可供性、反应速度、送货的可靠性、送货频率、配送文档的质量、首次报修修复率、投诉程序和可提供的技术支持等。配送方案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须由专业人员精心策划。

(六)培养高素质的物流经营管理人才

在物流人才培养上,首先,应由政府教育管理部门牵头行动,着手建立包括高校学历教育、物流职业教育、企业岗位教育、社会培训机构继续教育互相结合、多种层次、互为补充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启动我国物流人才教育工程。其次,加快我国高校的物流教育工程。政府主管教育的部门,应当积极鼓励各高校结合本身的特点探索物流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学生的培养问题,以各种形式推动我国的物流学历教育,扩大物流管理专业的教育规模。最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培养物流和配送人才的最重要方式,如开办物流职业技术学校或者培训班。

另外,大力引进国际先进的物流培训体系,在物流产业中推行物流从业人员的资格管理制度。物流相关的有关部门应当积极地引进国际权威认证机构的培训项目,从更加广阔的角度来加快物流人才的教育与培训。

综上所述,物流配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电子商务的根本保证。若想突破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配送瓶颈,当务之急是建立社会化、产业化和现代化的高效合理的物流配送体系,使我国电子商务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柯颖,王述英。中国现代化物流配送体系构建对策研究。物流技术,2005(8)

2.王道平,何海燕。我国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对策研究。工业工程,(9)

3.吴宗祥。建立和完善我国现代物流体系的对策。当代财经,2003(6)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