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作为我们人与人之间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是人的一种理性行为,大学生的道德行为修养极其重要。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大学生有关道德的论文范文3000字以上(2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浅谈大学生社会道德模范教育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局面,各种教育手段、方法呼之欲出。本文阐述了当代大学生社会道德模范教育的作用,提出了高校学生工作者实施社会道德模范教育应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 社会道德模范教育 作用注意
思想政治教育是有组织、有计划、自觉地培养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为目的的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创新。在政治文明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人们进行政治理论教育,帮助人们树立现代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形成符合社会发展的共同价值取向以及促进本民族政治道德情操的不断升华。
市场经济使得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产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竞争意识、危机感激励了大学生的成长。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竞争意识、功利主义淡化了大学生集体主义和无私奉献精神。如何使大学生在各种纷繁复杂的文化和思想、观念中保持主流意识形态,树立健康正确的文化心态,这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用社会道德模范进行积极引导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中华民族历来有推崇道德楷模的传统,“见贤思齐”是古之明训,我们表彰的战斗英雄和劳动模范实际上也是道德模范,是针对当时最需要突出表彰的道德行为的模范。现代教育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同时在社会思想道德领域也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这就需要我们学生工作者作出新的努力来及时应对。
一、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道德模范教育的作用
社会道德是社会主体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社会的一种自觉认识和向往,对人们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以社会道德模范为载体,有利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渗透力,有利于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用社会道德模范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以下几个作用:
1、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对社会而言,社会道德模范具有明确的价值导向作用。社会道德模范包含着人们高度认同的共同价值观念,它能产生一种感召力和环绕力。这种感召力和环绕力能够将个体导向社会培养合格公民的目标和规格方向上来,引导人们为之共同努力。一个社会的发展,本质上体现为全民精神的进步。因此,优良的道德模范可以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塑造人,社会道德模范的高尚品质可以激励大学生升华道德认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用社会道德模范来教育大学生可以起到知行合一的作用。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社会道德模范可以唤起大学生对高尚道德行为的崇敬,还可折射出激励、启发、催人奋发向上的价值取向,让大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收到熏陶,达到精神上的鼓舞,在思想上起到强烈的共鸣,从而升华道德认识,逐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从道德的角度上规范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习惯。
实践证明,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刻,由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必然会带来种种矛盾和问题,除了需要一定的法则和制度以维持基本的秩序外,也需要道德规范人们的行为。道德模范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榜样,他们身上秉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彰显出新时代的崭新的精神风貌。这充分表明他们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群众基础,为大众所接受。将社会道德模范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可以使大学生行为规范化、系统化,最终升华为个人行为的准则。
3、在大学生中具有强烈的凝聚作用。
社会道德模范在和谐社会中发挥着巨大的精神支撑和力量凝聚作用。首先,如果没有共同前进的旗帜为灵魂,如果一个社会没有道德标准,那么就不可能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整合起来,把各阶层的人们凝聚起来,也就不可能形成强大的合力与向心力。社会道德模范作为一种信仰和理想的集中表现形式,支撑起人们的精神世界。其次,社会道德模范作为价值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评判、凝聚功能,使社会和谐得以肯定。而道德在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着灵魂和指导的作用,它可以陶冶人们的心灵,激发人们建设社会的热情。
二、在当代大学生中形成社会道德模范教育的注意点
运用社会道德模范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培养大学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形成具有时代精神的大学生风范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方法,是提高大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大学生中开展社会道德模范教育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选树道德榜样,始终应注重坚持面向大多数,把重点放在基层,放在普通岗位上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大学生,着力发现他们在平凡学习生活上的不平凡创造,讴歌他们在普通学习生活中展现出来的可贵精神和高尚情操。通过加强社会道德榜样教育,可以让大学生在日常行为中加以对照,检查自己,做到自警自查、追求高尚的道德行为。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能表现出高尚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能积极参加道德实践活动,提升思想道德素质。
2、注意运用社会道德模范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马克思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本翔不境也创造人。”道德规范所秉承的祟高的价值取向及崇高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能对人产生巨大的精神激励。应创造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唤起大学生追求高尚道德的内在动力,提升责任感和人格尊严,使大学生完善自我,使道德从外部调控内化为内心的自觉要求和行为习。
3、不同大学生群体由于各自所处环境和自身状况不同,在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上也日益呈现出差异,这就对选树不同类型的大学生榜样、增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提出了新要求,从而使不同群体中的大学生都能够更加具体深人地感受道德榜样的力量,切实做到学有目标、赶有方向。
4、立足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工作,是提高榜样感召力和影响力的关键所在。
针对当今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行为习惯,我们要注重运用影视声像等技术手段增强榜样宣传教育的直观性;注重通过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新技术平台吸引大学生参与榜样评选,参与和榜样的网络互动;注重让榜样到大学生中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努力实现榜样与青少年“零距离”。这些探索和努力,有效地增强了榜样宣传教育的说服力、感染力。社会道德规范可以使大学生树立行为的准则,激发内在需要和动机,进而达到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
【摘要】网络新媒体在现代社会传播中的影响越来越深入,对大学生的道德行为也产生影响,将新媒体互动平台引入大学生道德教育中,开展道德两难故事在线讨论,促进大学生道德认知、情感的发展,推进道德教育成效,这条路值得探索。
【关键词】新媒体在线讨论;大学生;道德教育
一、借助新媒体平台开展道德教育探索的成因
网络人际互动是以网络社会空间环境为互动场所从事的网络社会实践活动,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6.18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网民职业中学生群体占比为25.5%,远远高于其他群体,从学历结构来看,大学生(包括大专、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约为20.9%。①网络新媒体因其形式丰富、互动性强、渠道广泛、覆盖率高、精准到达等特点,在现代社会传播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并因其海量丰富的信息、高效的传播速度、图文并茂的形式吸引了大量青年大学生参与其中,对大学生的道德行为、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伦理精神及人际交往等方面构成多方面深层次的影响,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以基本道德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要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大学生的德育教育成效备受关注。本研究假定,新媒体互动平台不同于现实课堂里面对面的教育过程,在线匿名互动讨论能促进参与实验的大学生更为主动真实地表达内心的想法,也不因担忧破坏面对面的人际氛围而有理有据地坚持自己的道德观点与态度,把内心中正向积极的一面以及困惑复杂的思考表达出来,通过固定群体、匿名、连续的在线讨论,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成长、促进道德思考与发展的目标。
二、以道德两难故事讨论为核心的新媒体在线实验
(一)选用道德两难故事的原因
在道德教育的实践上,科尔伯格提出了著名的德育模式—道德两难故事法。道德两难指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且两者不能兼顾的情境或问题,最著名的道德两难故事就是科尔伯格虚构的海因兹偷药救妻。道德两难故事法一贯的做法是,由教师在课堂讲授道德两难故事,学生通过扮演故事中的角色,直面实际生活中的道德两难事件,并做出自己的选择,而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起他们对于道德冲突的认知,激发他们积极的思维。:;<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不少教育者就已经在中小学生群体中运用道德两难故事法开展道德教育教学活动(刘锋等,1993;方显岩,2002;鲁明,2010)',也有学者在关注大学生道德认知、道德判断的研究中涉及了道德两难(罗永莉,2007;马利军等,2008)。_大学生群体相较于中小学生群体在道德认知、道德情感的发展上可能更为成熟,但因受到当下多元文化环境的影响,对道德两难故事的看法也可能更为复杂,通过对道德两难故事的讨论来开展大学生道德教育活动,是道德教育值得探索的方向。
(二)新媒体在线实验的过程与结果
研究者参照经典道德两难故事,结合现实情境编制十则道德两难故事,分别涉及海因兹偷药救妻、友情与作弊请求、扶老与被讹风险、公车让座、电车困境、泄密与亲人安危、劳动权益与管理监督等冲突情境,要求被试阅读,并用主人翁与我无关、是我亲人和就是我本人三种角色代入思考。研究者通过网络招募30名被试,承诺实验过程完全匿名,将被试随机分配进入6个QQ群,要求被试在4个月内完成十则道德两难故事的阅读并进行十次在线讨论,实验启动前和结束后进行在线问卷测评。
实验历时4个月,复测时被试部分流失,故而本实验未能得到有效的可对比数据结果。对被试提交的阅读思考内容进行文本整理,发现大多数被试在线讨论时都能保持语言文明,当观点发生分歧时也能够保持理性,不随意攻击他人,常讨论到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道德两难情境下注重自我保护和科学有效地开展利他行为。在遇到尊老爱幼、正义公平、个人与国家利益冲突时,绝大多数被试首选道德利他行为,尤其当主人翁是本人时,利他态度更为明确,而当主人翁与自己无关时,包容差异态度较为多见。
例如有关扶老与被讹风险的故事,被试做的回答如下:假如主人翁跟我无关:支持扶老,并给予声援;支持扶老,帮助别人的片为是要提倡的;主人翁应该学习急救常识,并冷静地判断现场状况和老人情况,再采取合适的行动。假如主人翁是我亲人:支持扶老,如果真被讹诈我会帮忙;支持扶老,善良是一个人非常重要的品质;支持扶老,无论结果;我会鼓励主人翁的热心,并建议她用心学习帮助他人的方法;应该叫一些人一起来扶老人。假如主人翁就是我:会扶,道德比可能的后果更重要;会扶,无法对一个需要我帮助的老人冷漠;会扶,没有任何犹豫;我认为应该在社会中宣传不要做讹人的事,会有人真正需要帮助时得不到帮助,我会釆取保障自己的方式帮助老人。
三、思考与展望
新媒体互动平台作为辅助道德教育的新路径,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在新媒体互动平台上,大学生们积极地表达自己对道德情境中人的态度,分析道德两难困境里不同的内心感受,明确积极助人、弘扬美德的道德认知,通过换位思考,更多体会到不同处境下的人们面临道德困境时的内心感受,并明确自身的道德情感与行为偏向。我们能看到,当代大学生在关爱、正义、公平等道德主题上认知稳定,并愿意积极实施道德利他行为,但本研究进行的新媒体在线讨论实验,选用全匿名的方式,最终因实验号被盗无法追回而无法得知部分被试流失原因,也没有得到有效的数据分析结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实验设计中还存在一定的漏洞,同时也反映了大学生的实验契约精神不足。在今后的道德教育研究与实践中,可以考虑将新媒体在线讨论与现实情境下的角色扮演相结合,将认知与行为、线上与线下有机结合,再开展后续讨论,保障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更好地推动道德教育的开展。
注释:
①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②穆庆夏、许涛、于海。基于网络新媒体人际互动的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建构思考》⑴,高教学刊,2015年16期:174-178.
③刘源。柯尔伯格道德两难故事法及其对于我国中学德育的启示[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18-19.
④刘锋等。提高道德判断能力的好方法—道德两难故事课堂讨论⑴。道德与文明。1993年6期:24-25.
⑤方显岩。道德两难故事法—在初中学生品德培养中的应用初探⑴。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2年10期:32-33.
⑥鲁明。用道德两难法提升学生道德判断力⑴。中小学管理。2010年3期:50-51.
⑦罗永莉。低年级大学生和职业中专学生道德认知水平比较⑴。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1期:43-45.
⑧马利军、张静宇。大学生作弊行为现状调查及其道德两难分析⑴,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年12期: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