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财务管理【最新3篇】

本文是勤劳的小编帮家人们整编的高级财务管理【最新3篇】,欢迎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级财务管理范文 篇1

关键词:高职 财务 二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F2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1-104-03

根据《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规定,高校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规模较大的学校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随着高职院校扩大招生规模和财政投入、学校的自筹经费的增长,高职院校经济活动和经济业务总量不断扩大,原有的财务管理体制已经难以适应,加之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力度加大,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逐步推进校院二级财务管理。

所谓二级财务管理是指学校根据各二级院系所承担的工作职责,赋予相应的财权,校级财务部门对二级院系通过编制部门预算对经费使用进行总量控制;二级院系在学校统一财务规章制度、统一财务收支计划和资源配置下,对学校下达的预算经费和分配的教育资源自主进行统筹安排和使用。

二级财务管理的实施使二级院系成为拥有一定权利和责任的办学实体,体现“事权与财权”、“责任与利益”相一致的原则,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各二级院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二级院系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机制的形成。

目前,高校实行二级财务管理都还处于探索试行阶段,还未真正发挥管理优势、产生管理效益,许多院校在试行财务二级管理中都有自己做法和步骤,也产生一些新的问题和新的管理要求。本文结合高职院校实行二级财务管理的实践和探索,就其中所产生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思路。

一、高职院校财务二级管理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1.规章制度不完善,内控体系成薄弱环节。财务规章制度是学校各项财务工作的基本行为规范,一般高校的校一级财务管理制度都比较健全,二级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的还在逐步摸索、形成中。由于工作量大、内容牵涉广、许多新问题尚未暴露,或是仓促实施,在制度修订和体系建设上往往考虑不周,如缺乏经济责任制、创收管理办法,没有设计财务公开和内控制度等,造成管理漏洞,使得学校难以对二级院系收支进行有据、有力、有效的控制。

同时,由于院系多,管理面扩大,原有的以审计为主线的内控体系面临时间紧、任务重,无力进行事前、事中控制,事后追踪也无法做到面面俱的尴尬局面,工作不得力,效果不理想。使得二级院系的财务管理中的问题难以发现和及时纠正,出现失控,积重难返。

2.管理职责不明确,经济责任难以落实。校院二级经济责任制是高校二级财务管理有效运行的基础,明确划分院校与系部的职责范围、确定责任人则是落实经济责任制的保证。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并未真正落实二级院系的经济责任,特别是二级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制缺位。缺乏科学的考核标准和相应的评价办法,没有明确的制度约束,使得一些院系只享权利而无义务,更有二级院系务工作脱离了教职工的有效监督,出现暗箱操作等问题。

与此同时存在的是二级院系责权利不统一,影响二级院系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实施二级财务管理的初衷难以达成。如经费分配没有与二级院系招生规模、毕业生就业率、学科建设等挂钩,责权利不对称,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都一样,二级院系没干劲,经费使用主要还是等、靠、要,伸手强于动手,直接影响院系积极性。

3.预算编制欠科学,管理控制流于形式。实行一级财务管理时,预算一般是由学院根据年度的财力和工作计划直接编制完成统一下达的,转型后很多院校还是沿用这一形式,并没有让二级院系参与制定预算,较少考虑二级院系的年度发展计划和具体工作任务,更谈不上发挥各二级院系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往往制定的依据和标准不科学、不明确,不容易为二级院系所接受。

预算执行的情况也不尽理想,大都缺乏刚性和力度,基本是只有总量控制,没有细化的经费使用计划、标准,约束力不强,难以落实对具体支出项目的控制。在预算考核上,跟踪、分析和评价不及时、不准确、不具体、不完整,不能真实反映预算的执行情况、存在问题,也就无法纠偏、改正。同时,对预算执行结果一般都没有同奖惩挂钩考核,没有起到激励与警示的作用,不能有效地调动二级院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传统财务未转型,分析管理有待提高。高职院校财务部门的职能、岗位设计中,传统记账、算账、报账功能仍然占据绝对份额,财务自身的定位大都停留在会计核算。因此在对财务二级管理上,没有跳出简单的业务划分、指标分解、预算下达、核算汇总的藩篱。

在财务分析上,习惯上仅限于对内部基本历史数据的解读,作时段上的比较、对预算执行率的说明,简单地反映已经存在的问题,缺乏的是对过程、原因深层次的分析、通过数据发现存在问题的能力和财务的管理建议,更无从谈起对资金统筹、成本控制、效益评价等等财务管理新理念。

5.财务地位不匹配、管理力量难以适应。许多院校仍然把财务部门定位为后勤服务机构,或是在机构设置时低于其他处室,或是在授权上仅考虑会计核算内容,造成一些财务部门也自动放弃管理要求。特别是在二级管理上,牵涉面广、分管领导多,在分权、授权上如没有给予财务部门以明确和有力的地位,财务的管理功能最终会虚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的财务工作日益复杂,需要有一批懂财务会管理的高素质的专业队伍,而高校财务管理队伍一直存在人员偏紧,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等实际情况,且培训和学习机会有限。对财务二级管理这样的缺少标杆借鉴的新事物,如果没有创新思维和强的执行力,很难有管理上的突破。财务管理水平较低,造成执行不力,给二级财务管理中带来隐患。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要有效解决问题,真正提高管理水平,实现二级财务管理的目标和充分调动二级院系自主性、积极性的初衷,必须在充分满足实施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与目标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同时通过不断跟踪,修正、完善指标考核体系,并辅之以有效的绩效评价、奖惩措施。

二、高职院校财务二级管理的实施条件

1.必须有一定办学规模。一般在校生规模在5000人以上的高职院校比较适宜进行二级财务管理。一方面,在达到一定规模后,学校经费来源渠道和金额会有较大增加,二级院系可支配的资金也相应上升,开支项目逐步扩大,为相对独立的核算体制和发挥自主能力奠定基础。另一方面,由于实施财务二级管理会使部分资金沉淀在二级院系,如果在校生规模太小,资金盘子不够大,则难以实施分级管理。

2.财务管理基础比较扎实。原有的财务一级管理较完善,规章制度健全且有效、预算编制、执行基础好、内控到位,特别重要的是财务队伍的素质要高,人员的会计核算、财务管理要专业,还要善于学习和接受新生事物。同时人员配备足够,要能够满足一、二级管理两个层面上的需求。

3.二级院系的自身管理要好。二级管理与原来的一级管理相比,责、权、利划分更加明确,一方面二级院系的权力加大,另一方面它担负的责任、任务也相应加大。因此,二级院系能否正确使用权力同时完成任务成为财务二级管理成败的关键。首先,二级院系的领导要能完全理解、掌握二级财务管理的核心并能够按照既定的规则执行;其次,二级院系在其人事、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必须有相应的二级管理意识和管理办法,能够真正将事权、人权、财权统一,将任务、效益与经费、津贴分配挂钩,真正达到二级管理的目的。

三、高职院校财务二级管理的建设模式

1.财务管理架构与运行机制的再造。总体架构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在学校校长的领导下,根据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权力与责任的划分。由学校一级财务管理部门对全校的各类资金包括财政拨款、专项经费、事业性收入、捐赠资金等等从源头上实施统一安排、协调、规划、管理、监控。同时,根据事权将相应财权下放院系二级单位,并委派财务人员对其进行管理,形成财力集中学校、院系使用有限赋权的运行机制。

核算体系为学校财务处(科)作为一级主体进行校级核算,并按各院系设立独立账套统一负责对学校各院系分别进行单独财务收支核算,一方面保证院系对其财务资源拥有完全支配权,另一方面保持二级财务管理的相对独立。二级管理的会计人员,人权隶属于学校财务处(科),事权隶属于各二级核算单位,使得其可以摆脱对会计主体的依附关系,有利于客观公正地进行核算和实施监督。

在体系再造基础上,结合财务分级管理和院系业务特点重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流程,重在落实院系的理财自和学校一级财务的融资生财、资源配置、资金管控功能。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系统网络搭建两级财务管理的技术支撑平台,通过线上做账、线上审核、解决流程过长、交流障碍等问题,保证体系运行高效、有序。

2.根据一、二分级的管理需求分别建立管理制度。建立管理制度的基础是国家财经法规和高校财务制度的相关规定,同时结合学校的管理实际和相关联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从财务管理的职能、权利、义务、方法等方面去对各项财务会计义务统一进行规范。

在操作上要分层次、分顺序,首先建立校一级财务管理的相应制度,包括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建立的操作层面的有关财务会计制度;然后在此指导原则下在学校层面制订校院二级财务管理法,明确校院二级的各自职责和对二级财务管理的相关政策。二级院系还可以在与学校统一的财务规章制度不冲突前提下根据自身的实际要,制订相关管理条例和制度的具体实施办法。使分级管理的财务工作落到实处。

此外,应组织一、二级财务人员,分管财务的领导和有关经办人员进行制度、规范的教育和培训,解读政策、规定,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公开各项规章制度并加以说明(包括在校园网上),使之透明化,增强操作准确性,培养遵守财务制度的习惯。同时通过征集意见逐步完善和根据管理进程阶段性地调整,各项财务制度更贴近和满足管理要求。

3.设计完善的目标责任体系和业绩考核办法。实行二级财务管理,使学校对院系的财务管理很大程度上从过程管理转为目标管理,即从对预算过程的跟踪核算转为对院系教学、科研与相应所需经费目标的控制、评价。这种管理模式使院系实施教学、科研任务的财务保障更具独立性,为院系开源提效,合理使用资源,提高教师待遇,提供更大的空间。

目标责任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的原则是合理性、真实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一方面要考虑各院系工作任务目标和经费需要,另一方面也要纵比院系的发展前景、横比全校的发展平衡,在考虑指标的科学合理同时也兼顾到客观条件的可能性。在建立模型、设计指标时口径、范围都必须一致,数据都应是从现有的财务资料和会计核算数据中获得。目标体系尽量用数字描述,要通俗易懂,便于掌握,容易分析,便于操作。

目标绩效的内容应包含经费的自筹和使用、资产的保值增值、科研经费评价等,要有细化、数字化的体现,包括进度、关键时间节点等。更重要的是挂钩考核的办法和内容,也要一一对应到各项指标和节点进度,奖惩要明确,要落实到数字、比例,才能算是完整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4.完善适应二级管理的内部监督和审计机制。首先是学校一级财务管理部门对一、二级财务,会计的人、财、物管理具有绝对的权威性,二级院系的全部收支行为必须在校级财务机构的监管下进行,学校一级财务管理部门有一票否决权。其次是二级院系所有经济活动必须纳入学校一级财务规章制度规范内,坚决杜绝搞特殊、例外,保证自主而不逾矩。第三是要对二级财务管理的财务人员进行岗位责任目标管理,随时检查考核,先管人。

要建立和完善以经济责任审计为主要内容的内部审计制度,定期和不定期地审计校院二级经济行为的真实、完整、合法合规性,资金的使用效益,是否存在责任人个人的违法乱纪现象等,对审计中发现的内控薄弱环节,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和完善。通过监督和审计双管齐下,确保高校二级财务管理健康运行,防止和杜绝二级单位财务问题的发生。

四、实施二级财务管理的关键点

1.科学制定二级学院经费划拨办法。二级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步骤是将部分办学经费划拨给二级学院,由二级学院负责管理使用。经费划拨的原则,首先是考虑学校的基本财力,量力而行,在总体规模不被突破的情况下安排划拨;其次是要充分考虑二级院系的办学规模、学科性质、招生能力等,在合规合理的前提下兼顾公平,做到能够促进二级学院的事业均衡发展。

下拨经费的项目可以分为一般常态项目,如经常性教育事业经费包括教职工的人员经费、教学科研业务费、日常行政经费、学生事务经费等,可以按以往年度的经验值结合本期办学的实际情况进行细化计算后下拨;而如重点学科、重点专业、精品课程等专项建设经费,则需通过二级院系的申报和专家评审后,经由财务部门测算后按进度标准分期下拨。

2.精确编制并执行校院二级财务预算。精确编制二级预算并严格控制预算支出是二级财务管理的核心任务。要根据事权与财权相配比、统一管理与适当授权结合的原则,建立高校二级预算管理体系,分别由学校和各二级院系分级管理学校预算。

一级预算由财务部门根据学校学年度的事业发展计划,遵循“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预算编制原则,全面预算学校的收入和支出,按相关程序进行上报审批。一级预算通过后根据二级学院的经费划拨办法,下达预算通知书,由各二级院系根据自身发展计划和工作任务,按照预算要求的有关规定编制财务预算,按相关程序在院系内进行审批。获得通过后,上报一级财务部门进行审核、最后由在学校层面上按相关程序进行上报审批。

预算一经确定,就具有权威性、严肃性、法规性,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突破或改变。一级财务部门必须对二级学院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刚性控制,有权制约非预算事项的发生;与二级学院进行合作,提供财务咨询,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与财务管理顾问,确保学年度预算的顺利执行。

预算的执行是靠有效的内部经济责任制和完善的内部组织结构支撑的,对二级院系的预算下达,必须辅以对等的权、责、利关系,即通过相应的目标责任制和奖罚措施来实现。

3.合理设置集权、分权与审批业务。财权下放的前提是教学、科研业务的决策权和执行权在二级院系。因此,编制二级财务单位预算和下拨经费时,必须根据二级院系的相关决策权和执行权进行调整配置,既保证二级院系在权限内行事有足够财力保障,又不能造成资源浪费。

财权下放后还需要进行适度管理,一级财务部门除了指导院系二级财务合法、合规使用经费和核算正确外,还需掌握经费使用进度,控制严重超进度使用预算,以防后期的事务缺乏财务支撑。同时一级财务要坚持收支平衡,超支不补原则和经费专用性原则,确保预算执行的刚性。二级财务在总量控制下,非专项费用各项目之间可以允许套用,其项目设置和开支可以由院系自主决定

要通过制度、规范明确一、二级财务审批人,授权范围、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确保审批人应在授权范围内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批,同时能够对其审批权限内的业务具有控制权。权限设置要有细化的审批内容,分别对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等进行分口把关,还要有相匹配的层级和流程,保证逐级往上审批。

4.建立有效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配合二级财务管理和目标责任制,学校要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组织,负责制定学院的经济业绩考核制度和激励制度,承担对二级院系领导进行经济业绩、资金利用效益考核,从预算审核开始对二级院系的财务管理进行宏观控制,确保二级院系财务管理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绩效考评的指标设计必须是可操作、可量化的,关注点应是二级收支平衡、资金使用效率、人均收入支出、费用控制等指标,通过二级预算执行结果和预算的偏离度来考查,结果必须是明确和结论性的。

一级财务部门根据院系预算的执行情况,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预警功能,及时跟踪反馈二级部门的财务管理问题,把关在前;另一方面要对二级管理的绩效进行阶段性分析、评价,促进其提高。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对下放的事权和与之匹配的财权,应分别制定相关的操作性的考核指标体系,并对二级院系履行相应责任的情况进行目标考核和业绩测评。

综上所述,财务二级管理是目前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中普遍进行的一项新的管理尝试,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有许多难题需要我们去破解。但是,只要定位正确,方向明晰,辅之以好的操作办法和有力的执行,就一定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曹勇。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改革——以院校两级财务管理为例。石河子大学硕士论文,2008.6

[2] 祝红霞,张美华。高校二级院系财务管理运行机制研究。事业财会,2005(2)

[3] 杨富民。高校分级财务管理体制的构建框架。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4] 邵一鸣。关于高职院校实行二级财务管理的探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5] 侯新鸿,周庆西,李若冰。高校二级学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5(8)

高级财务管理范文 篇2

【关键词】 二级部门; 财务管理; 绩效评价

自21世纪初期开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财政管理体制开始了重大改革,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措施包括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收支两条线、政府采购、绩效评价以及参照国际惯例改革政府预算收支科目等。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财〔2007〕1号)第二条用标题指出: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与公共财政体制和现代大学制度相适应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由此,高校的财务管理和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与绩效管理紧紧联系在一起。

一、关于高校财务绩效的一些表述

随着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绩效评价已经成为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3年10月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第21条指出:“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公共财政体制,明确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责任。……凡能纳入预算的都要纳入预算管理。改革预算编制制度,完善预算编制、执行的制衡机制,加强审计监督。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和对或有负债的有效监控。加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本级政府预算的审查和监督。”

2010年6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并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五十八条的标题为“加强经费管理”。其中规定:“建立经费使用绩效评价制度,加强重大项目经费使用考评。加强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建立健全学校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管理制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使用效益。”

2007年1月15日,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财〔2007〕1号)第二条第十二款规定:“高等学校应建立绩效考核和追踪问效制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2011年6月29日,国务院的《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第四条第二款指出:“全面推进教育经费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建立健全教育经费绩效评价制度。”

上述文件均对教育的财政性资金绩效提出了建立评价制度或评价体系,对绩效的具体概念有以下两个文件。

2011年4月2日财政部新颁布《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财预〔2011〕285号)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定义为:“指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单位)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2011年7月5日财政部《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财预〔2011〕416号)第一条指出:“预算绩效是指预算资金所达到的产出和结果。预算绩效管理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以支出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第三条指出:“预算绩效管理是一个由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跟踪监控管理、绩效评价实施管理、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应用管理共同组成的综合系统。推进预算绩效管理,要将绩效理念融入预算管理全过程,使之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一起成为预算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逐步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上述两个文件分别从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预算绩效管理进行了表述。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是进行全面的评价,侧重于对支出结果的评价;预算绩效管理是从预算的源头到执行的结果进行管理评价,将绩效理念融入预算管理全过程,侧重于从预算的角度进行绩效管理。

二、对高校财务管理绩效评价的认识

上述关于高校财务绩效几个方面的表述,主要针对财政性资金,特别是对教育资金从绩效角度对预算的管理、支出的控制、结果的评价、过程的监督等的规定。从高等学校的财务管理角度看,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财〔2007〕1号)第一条第三款对高等学校的财务工作的目标表述为:“高等学校财务工作要通过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制度完善、队伍建设等措施,实现‘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管理严格、监督到位、运行有效、服务优质’的目标,为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服务,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服务,为增强学校科技创新能力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据此,对高等学校财务管理进行有效的管理,是实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上海市教委的下述文件为高等学校开展具体的财务管理提供了政策和理论依据。

2010年10月27日,上海市教委《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在市教委所属高校试行财务管理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沪教委财〔2010〕84号)。其第一条指出:“开展高校财务管理绩效评价,是为了将财政投入与高校绩效考核相衔接,更好地发挥财政性教育资金政策导向作用。通过试行该项工作,引导和激励高校加强财务管理,实现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

三、对开展高校二级部门财务管理绩效评价的设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高等学校的经费投入得到了保障。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公共财政体系的建立,财政支出的规模日益增大,如何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强化支出责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

作为公共财政支出中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学校教育经费,应当在各项财政支出中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在这种背景下,高等学校应当通过内部管理制度创新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在高校内部推行二级部门财务管理绩效评价,即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学校二级部门的财务管理状况进行评价,是提高高校整体财务管理水平、优化支出结构、规范资金使用的重要手段。

(一)开展高校二级部门财务管理绩效评价的目的

我国《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第五条规定:“规模较大的学校可以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在办学规模较大的高校中,在下放财务管理权中普遍采用“集中核算、分级管理”的原则,但这种模式不可避免地使大学财力分散,削弱了大学整体财力和竞争力,而且二级部门经费管理机制在财务实践中具有双重身份,其行政管理由其所在的单位负责,财务处只对其进行业务指导,这弱化了财务处对二级部门经费管理的监管作用。同时,随着高校经费来源渠道和金额逐年增加,各二级部门可支配的资金不断上升,开支项目不断扩大,如何保证二级部门理财、用财的规范性,改变其只单纯“用财”而不“理财”的局面,强化二级部门的经济责任,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是校院两级财务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学校应强化自身的监管功能,制定有效措施,强化二级部门的支出责任,督促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证二级部门的发展方向与学校战略方向相一致,为实现学校发展目标提供财力保障。笔者自2010年起积极探索适合本单位的二级部门财务管理绩效评价机制,经过近三年的工作和实践,逐步形成一套较科学、合理的高校二级部门财务绩效管理评价体系,并在实践中达到预期效果。

(二)高校二级部门财务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在2011年9月19日财政部的公告中,被查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在财务管理上出现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会计机构不健全,会计人员配备不足,个别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二是预算编制和执行不够规范;三是一些单位资产管理基础薄弱,固定资产核算不实等问题较为突出;四是部分事项的会计核算不实等。

鉴于高校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应在纵向上进一步延伸,在横向上完善高校内部财务管理的系统性,逐渐形成一个立体式的财务管理体制。为使高校的财务管理理念不断向纵向拓展,在横向建立起“大财务”“大资产”的管理体系,为杜绝或克服上述财务管理的问题,高校二级部门的财务管理指标评价体系应有针对性,应根据高校目前财务管理的重点以及高校自身管理的实际状况,反映财务管理中最突出、最重要的方面。为此,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设计评价指标:预算管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其他综合财务管理指标。同时,为严明财政纪律,可设置否定性指标。

1.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进行各项财务活动的前提和依据,规范二级部门预算管理行为,可充分发挥预算的分配和监督职能,强化预算管理的严肃性和预算执行的约束力,合理配置办学资源、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预算管理中应主要侧重于预算编制的科学化、精细化,预算编制程序规范化,预算执行情况,预算经费投入绩效等,总体权重为40%。

(1)预算编制的科学化、精细化(10%)

主要考核预算编制是否符合学校及本单位发展规划和相关财经法规,编制预算依据资料的充分性,对已有情况、资产状况分析的清晰程度;预算编制是否完整反映了二级单位财务收支的总貌,预算结构是否合理,项目库项目的申报是否完整,项目预算是否有详细的预算细目,等等。

(2)预算编制程序规范化(10%)

主要考核预算编制是否实施民主决策、集体讨论,上报预算是否经部门领导班子集体决策;预算调整是否经过批准,预算调整的比例与频度;预算编报的及时性;预算编制说明是否全面反映了本单位本年度预算编制工作的全部内容,是否反映了本单位年度工作计划的重点与困难,是否对上年预算执行(决算)分析,等等。

(3)预算执行情况(10%)

主要考核二级部门预算收入的完成率,以及预算支出与预算的契合情况,预算支出执行有关政策的情况,预算支出的完成情况等。

(4)预算经费投入绩效(10%)

主要从预算经费投入后的结果角度考虑,考核预算经费投入的效果。

2.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实现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有助于提高学校会计管理水平,充分发挥会计在学校财务管理中的作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考评主要侧重于经济业务发生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办理与控制,以及经济业务的发生符合财务会计制度的情况,涉及二级部门岗位设置及人员管理、内控制度管理、执行财务规章制度情况等,所占比重为30%,具体情况如下:

(1)岗位设置及人员管理(10%)

主要考核二级部门领导对财务管理岗位的重视程度,以及财务管理岗位设置和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情况。

(2)内控制度(10%)

主要考核二级部门在财务管理中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情况。

(3)执行财务规章制度情况(10%)

主要考核二级部门对财务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包括原始凭证管理、票据管理、往来款管理等等。

3.综合财务管理指标

对于综合财务管理,主要侧重于考核二级单位的规范教育收费、固定资产管理、年度财务决算、财务管理服务特色与优势等,所占比重为30%,具体指标如下:

(1)教育收费规范性(8%)

主要考核二级部门的收费项目是否经批准,是否存在不规范收费情况;代办性收费是否做到明码标价、按成本收费,是否建立台账;是否实行公示制度、公示程度等。

(2)固定资产管理(8%)

主要考核二级部门固定资产的管理机制、运行机制、管理人员配备、执行效果等。

(3)年度财务决算(8%)

主要考核二级部门对年度财务决算报告编制情况,财务信息公开情况等。

(4)财务管理、服务特色与优势(6%)

主要考核二级部门财务管理的新思路、新措施,以及为本部门提供服务的手段、方式等。

4.否定性指标——“小金库”治理

随着二级部门办学经费来源从单一财政拨款到多渠道筹资的变化,如果不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必然会在高校内部滋生“小金库”现象。“小金库”的存在不仅扰乱了高校内部正常的财务管理秩序,而且成为干部违规违纪的诱因。因此,有必要把“小金库”的治理情况放在特别突出、重要的位置,根据学校监察部门的工作报告,对出现“小金库”现象的部门直接取消其评比资格,并作进一步严肃处理。

四、对高校二级部门实施财务管理绩效评价的几点思考

结合自身开展二级部门财务管理考核的实际工作情况,关于如何使财务管理绩效评价工作在提高高校管理水平上发挥重要作用,有以下几点思考:

第一,绩效评价要实现常态化,每年一次,不能间断,只有这样才能使各二级部门始终绷紧财务管理科学化、规范化这根弦,促进各单位在平时工作中落实科学、规范管理。

第二,绩效评价流程各环节要严格把关,重点是加强二级部门提供材料的审核,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财务、审计、监察等部门加强联系,采用联席会议的形式,以财务、审计、监察各部门对二级部门监管的工作记录作为重要客观材料,避免弄虚作假等不良现象的出现。

第三,要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最终实现你追我赶、齐头并进的形势。一方面树立先进典型,推广涌现出的好事例、好做法;另一方面要将考核结果与该部门下一年的预算挂钩,后进的要酌情减少其预算额度。

第四,年度财务管理绩效评价与财务管理专项治理工作的评价相结合,积极开展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小金库”专项治理等专项考核工作。

第五,财务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要与时俱进,是开放性的,要针对出现的突出问题不断完善。

五、结束语

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受到高校内部二级部门财务管理工作的制约。通过开展二级部门财务管理绩效评价,直接推动高校内部财务管理机制,强化二级单位的支出责任,督促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也使二级部门的财务在“大财务”的管理体系下更加规范,经济责任制落实到位,财务监管不留死角。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政治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S].2010.

[2] 财政部。财政部关于印发《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预〔2011〕285号)[S].2011.

[3] 财政部。财政部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财预〔2011〕416号)[S].2011.

[4] 教育部,财政部。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财〔2007〕1号)[S].2007.

[5] 上海市教委。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在市教委所属高校试行财务管理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沪教委财〔2010〕84号)[S].2010.

[6] 乔春华。高校经费绩效管理基本概念研究[J].会计之友,2012(3).

高级财务管理范文 篇3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二级财务管理;网络平台建设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高校内部管理机制改革的不断推进,许多高校通过连年扩招、合并、重组等形式,迅速扩大了学校的办学规模,因此,传统的高校财务制度已经不能适应高校的需求和发展,实施院系二级财务管理已逐渐成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如何加强二级院系财务制度的建设,如何完善健全二级院系财务运行机制管理,更好地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优质的服务,具有深远的意义。但是,当前高校二级院系财务管理体系在实施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如何完善改进高校二级财务管理体系实施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高校二级院系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院系对二级财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由于高校办学资金来源渠道逐年增加,使得二级院系财务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以及实验材料等办学经费也在不断上升,但是二级院系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学校对二级院系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对于二级财务领导的经济责任,没有明确的规定,学校与二级院系之间存在财务管理工作上权责不明的现象,权、责、利关系没有理顺,造成了管理上许多的漏洞。收入与支出脱离了学校的财务管理,对预算编报工作重视的不够,没有设立院系二级财务预算编报工作委员会,能够对财务预算编制大纲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和考评。并且对财务预算在执行、控制和审核上,没有建立相应的跟踪、分析和评价体系,最终造成二级院系财务预算内容部分不实,预算约束力不强,预算执行力不够等现象的发生。

(二)内控机制不够完善,监督机制不够健全。

随着学校二级院系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施和开展,院系也制定了一些相应的财务管理办法,然而与其相应的二级院系财务管理内控制度还不够完善,监督机制还不够健全,缺乏有效的责任追究制度,使部分二级院系出现招待费、劳务费、办公费等事务性支出占经费总额比重过大,贵重设备的购置、固定资产的报废只限在少数人控制,导致了二级院系财务工作脱离了教职工的有效监督。

二、高校实施二级院系财务网络管理平台信息不够健全

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的财务管理信息量越来越大,在财务数据处理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构建现代化的校园财务信息管理体系,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建立校园财务管理网络技术和信息储量,不断完善、健全财务的信息查询系统、学费缴纳系统、计税系统以及投递报销系统,实现财务信息的扩展、减少办学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实现资源共享。目前高校实行财务二级网络管理尚处于探索阶段,实施运行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

(一)学费缴纳网络系统信息搭建不完整。

为加强学生学费收缴财务管理工作,提高学费收缴信息的透明度,确保学校办学经费的正常运转,高校财务搭建了学费缴纳网络系统,并对二级院系实施全面开放。在高校财务学费缴纳网络平台运行中,在学生人数增加,网络管理平台信息量成倍加大,管理人员编制有限的情况下,造成了学校财务的网络系统学费缴纳部分人员信息不详,使二级院系财务管理不能随时准确掌握学生缴费情况,影响了研究生导师培养经费的下拨工作。

(二)计税系统使用有待进一步优化。

计税系统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家依法纳税的相关规定编制的计税软件,近年来此软件广泛运用于高等院校财务管理工作中。专家咨询费、科研劳务费、学生助研费、单位业绩津贴等酬金,都是通过学校财务的计税系统,作为校内津贴的一部分纳入学校工资总额进行管理,以银行卡形式发放津补贴,并依法代扣代缴职工应缴的个人所得税。根据国家的税务法,学校财务搭建计税系统网络管理平台,因服务器流量、平台容积有限等因素,使得每个二级院系只开设了一个TD用户,酬金申报系统中“等待审批”菜单下,只能挂6笔酬金申报单。作为二级院系计税系统管理工作人员,就要精心组织、安排、协调有序开展此项工作,才能解决二级院系酬金申报人员排队等候的问题。

(三)投递报销系统应用程序需要进一步改进。

随着国家教育投资不断的加大,二级院系办学经费连年增加,在学校预算执行力度不断加强的情况下,日常的财务报销工作量也日益增大,师生员工排队等候报销相关矛盾不断发生,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科研工作秩序。为此,对传统财务报销模式进行改革,实行二级院系投递式财务报销模式,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解决工作矛盾。但是在投递式财务报销过程中,还存在着应用程序功能设置不够完善,如:全校所有的项目报销,都用同一个菜单栏目进行会计科目分类报销,没有针对经费项目类别设置会计科目分类菜单,导致了二级院系投递报销时会计科目归类不清,出现错误的报销投递单。针对高校二级院系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经多年工作的总结和探讨,提出了健全与完善高校院系二级财务管理构建的几点设想。

三、建立健全高校院系二级财务管理的对策

高校实施财务二级管理是适应目前改革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健全各个院系的经济责任制度。建立与高效快速发展相适应的二级财务管理体制,是高校发展的必然抉择。

(一)健全二级院系财务管理制度。

一是健全二级院系财务管理制度,高校应遵循国家财经法律法规相关规定,结合学校财务管理、会计核算体系、办学规模及特色,结合实际,制定二级院系财务管理制度。规定中要明晰二级院系的权限和应承担的责任,使其财务工作运行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要充分保证二级院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减少核算资金占有率,从而有效调度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二级院系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全面发展提供有效的资金保障。二是建立二级院系财务管理相关的组织机构,这是顺利开展二级院系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力保障。高校在开展二级院系财务管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应该重视财务机构职能建设,提升其对二级院系财务资金运作以及财务管理有效监督和检查力度。因此,在学校财务管理的组织机构监管指导下,二级院系应依法设立财务预算审核、监督检查等组织机构。针对二级院系财务预算编制的全面性、时效性、可操作性,根据院系管理任务目标及发展规划进行科学、精细、合理论证和指导。同时,对二级院系在财务资金运行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对大综项目采购和招标过程中能够有效地进行监督和核查;对于预算执行力好的项目,给予相应的奖励,预算执行力不好的项目减扣明年预算指标,充分发挥二级院系财务监督检查职能的作用。因此,二级院系财务管理组织机构的建立,是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

(二)建立二级院系多层次经济责任制。

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制,是高校实施二级院系财务管理体制下,加强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强化法规界限意识、明确责权利关系的重要实施举措。建立二级院系领导与业务分管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及系级基层单位负责人经济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秉承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在享受二级院系财务管理制度实施过程所赋予的权利的同时,也必须承担着与此相应的各种责任和义务。通过采取逐级经济责任制目标管理制度,增强负责人的责任意识,在经济工作运行中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紧紧围绕院系管理目标有序开展各项工作,保证二级院系财务管理工作可持续稳定发展。

(三)改进完善财务网络管理系统。

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推进,学校事业的迅速发展,办学层次日趋多样化,学校规模也在不断增大,为此,财务网络管理平台建设、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加强和改进财务网络平台建设工作,提高网络平台信息的透明度,提供更好优质的服务,确保二级院系财务管理工作顺利的开展。

1.增加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增设必要的筛选条件。

招聘既具有计算机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懂财务管理专业的工作人员;结合当前实际工作需要,建立完善《吉林大学研究生人员基本信息库》,增设必要的筛选条件,完善校园财务网络学费信息平台建设工作,提高学费缴纳信息透明度,实现资源共享,使二级院系准确掌握学生学费缴纳情况,保障研究生导师培养经费拨款工作顺利进行。

2.计税系统设定时段申报。

为使二级院系顺利地完成各项津补贴财务申报工作,学校财务可根据各校区、各学院的工作量,分校区、分时段开设计税系统的申报时间;或者在分校区、分时段的基础上,以项目课题组为单位,开设网络管理平台账户。实现这样的管理方式,可以大大缓解二级院系排队的等候矛盾,减少了许多中间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还不需要对当前网络服务器的客户端进行增容。

3.实施网络投递式报销管理模式,是财务管理改革创新中的一项新举措,是当前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

此项举措减少了在报销环节中产生的各种矛盾,缓解了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了工作效率。经过两年来的运行和磨合,赢得了广大师生员工的好评,但是,应用程序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在一个投递单中可设定多卡结算功能,会计科目菜单分类应根据经费项目分类进行设定。这样二级院系在进行网上投递式报销时,操作简单、减少误差、节省办公耗材、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加强财务管理队伍建设,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

建立二级院系财务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项创新,为了更好地规范财务行为,强化财经纪律,学校一是要重视财务工作的教育培训工作,定期开展职业教育和专业知识培训班,提高财务工作人员政治素质,提高道德水平,强化职业操守。二是创造机会让财务工作人员参加国内高校举办的各种学习交流和培训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开阔眼界,强化责任意识;校区之间、院系之间可定期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交流座谈会,使二级院系财务管理工作专业化、制度化、规范化,保障二级院系财务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祝红霞,张美华.高校二级院系财务管理运行机制研究[J].事业财会,2005,2

[2]吴燕波.试析加强高校二级财务管理[J].现代商业,2012,8:220~221

[3]熊敏.加强高校财务二级管理思考[J].网络财富,2008,6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