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中期报告【优秀7篇】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以下是美丽的小编给大伙儿整编的课题研究中期报告【优秀7篇】,欢迎参考。

课题中期报告 篇1

一、课题申请和立项程序

(一)根据学校发展和教育教学实际需要,学校每年颁布《奉贤中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指南》。

(二)每项课题限报负责人一名,课题组成员一般不超过6名。每一负责人在同一时间内只能承担一项研究课题。凡已承担研究课题尚未完成,或到期完成情况不好的课题主持负责人,一般不再申请新课题。每人原则上允许承担两个课题(一项主持,一项参加)。

(三)教师依据《奉贤中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指南》确立适合自己研究的课题,完成课题设计,填写《学校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申请书》,报校教育发展研究室。

(四)校教育发展研究室对上报的研究课题申请人资格及填表内容进行核实,然后组织三名以上与课题研究内容相关的、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成员进行立题论证。通过立题论证,并由学校批准后方可确认为校级课题。

(五)学校每年在已经立项的课题中遴选优秀课题申报区、市级课题。

二、课题实施与管理

(一)凡经学校或上级管理部门批准立项的课题,先由校教育发展研究室统一编号,然后在20天内与课题负责人签订合同书,双方就课题实施和应承担的责任各自作出保证。

(二)校教育发展研究室每学期组织一次课题中期检查,了解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同时根据需要对有关课题进行不定期抽查。各课题组应密切配合,积极接受检查,做好中期总结,填写《奉贤中学教育科研课题中期检查表》。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研究,加强指导和给予必要的处理。

(三)经批准后的课题,在实施过程中要求修改研究内容、进度、技术指标和变更研究人员,必须提出书面报告。校级课题报校教育发展研究室审批,区、市级课题上报区科研室审批。未报告或已报告而未经批准的各课题组不得随意自行修改或变更研究计划。

(四)校教育发展研究室定期出版《教育情报》,为课题研究提供情报资料。

(五)为提高科研能力,学校定期邀请教育教学科研专家来校指导。

三、课题结题

(一)课题研究终结时,课题负责人应整理好相关研究资料,并填写《课题终结登记表》,向校教育发展研究室提出鉴定申请。校教育发展研究室组织三名以上与课题研究内容相关的、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成员进行课题鉴定,并及时将课题结题材料整理存档。

(二)对因客观因素确定需要延期的课题,负责人必须在计划结题期限前3个月提出申请报告,经考核审查后由校教育发展研究室审批。一个课题只能申请延期一次,且延期时间不超过一年。

(三)学校定期举办科研论坛,推广优秀课题研究成果。

(四)学校定期组织教科研课题研究成果评比活动。

(五)继续办好校刊《教研新圃》,并积极向区、市有关刊物推荐优秀科研成果。

四、奖励与惩处

(一)奖励

1、正式立项的校级课题,学校提供课题研究经费。

(1)校级重点课题400元,一般课题200元。

(2)区级重点课题1000元,一般课题600元。(包括市级条线课题)

(3)市级重点课题2000元,一般课题1000元。

若市、区下达的课题研究经费不足学校所规定的标准,由学校补足;若市、区下达的课题研究经费超过学校所规定的标准,按实际经费使用。

课题研究经费主要用于购买研究资料、复印资料、召开小型研讨会议等。课题立项时下达一半经费,通过课题鉴定后下达其余经费。

2、凡按期较好地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并取得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的负责人,可优选申报新课题。

3、对在研究工作中表现突出,对教育教学工作有明显促进作用的个人,由校教育发展研究室向学校提供情况,作为评优、晋级、晋职的参考依据。

4、对取得重大研究成果的课题组,学校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二)惩处

1、未按合同和科研计划要求正常开展课题研究,校教育发展研究室对课题负责人视情况给予警告,冻结其科研经费,并在3年内不受理其申报新课题。

2、对在研究工作中弄虚作假,违反财经纪律,或违反政策规定,影响精神文明建设和学校管理工作正常开展,造成不良影响者,视其情况给予批评直至报请学校给予处分。

五、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课题中期报告 篇2

本刊讯 8月15日至16日,北京市档案局组织召开了“基于异构系统的电子档案凭证性保障核心技术开发与应用”课题中期总结暨评审会议。该课题是2011年12月市档案局向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申请立项的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经课题组半年来的努力,课题按计划得到有效推进,取得多项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中期总结报告和阶段性研究成果通过了以北京市档案局(馆)党组书记陈乐人、局(馆)长吕和顺等同志为组长,以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信息技术中心主任高林、北京市丰台区档案局(馆)局(馆)长董化斌、北京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发展计划部部长高顺尉等专家为成员的专家组评审。

陈乐人对课题组的中期报告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课题研究工作富有成效,报告全面明了、工作深入细致、人员得到锻炼,对课题组的下一步研究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课题的研究活动要对我市档案信息化工作产生强有力的指导作用;二是下半年要将通过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落实到我市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实际操作层面;三是课题组要进一步采取开放式研究方法,多借鉴、多学习,要以虚心的态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吕和顺在总结讲话中,肯定了课题组在理论、技术和实践等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绩,指出在信息化建设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该课题的研究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同时要求,下半年的研究任务较上半年更为艰巨,同志们要有紧迫感,我们的课题在创新性、实用性和复杂性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课题组要明白肩负着的重要使命,大家任重而道远。

会上,课题组向与会专家详细报告了课题的基本概况、阶段目标、研究任务完成情况、各研究组工作情况及主要成就、经费执行情况、实施亮点及下半年工作重点等内容。与会专家对课题研究工作及阶段性成果进行了评审,指出:该课题致力于破解基于异构系统环境下的电子档案凭证性保障难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处于异构系统环境下的电子档案凭证性保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填补了我国在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课题组详细分析了国内外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模式,立足北京实际,探索并首创了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区域性”数字档案馆建设方案,有望解决数字档案馆建设各自为战的现状,打破信息孤岛,提升数字档案馆的战略定位;课题的管理工作科学、有效,课题调研工作深入、需求分析详尽、方案设计合理、技术攻关成效显著,原型系统的研发工作起到了验证课题成果的应有作用。最后,专家组一致认为本课题组过去半年的研究思路科学、明确,课题管理措施完善、有力,课题成果丰硕、出色,课题中期总结报告全面、详实,希望课题组能够继续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研究工作,取得预期的成果。

课题组长、北京市档案局(馆)副局(馆)长陶水龙同志根据专家组的评审意见,在课题组内部研讨会中指出北京市的数字档案馆建设是全局性工作,课题组必须要配合好局(馆)领导完成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任务,并就课题组下一阶段的研究方向、研究目标和研究计划等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篇3

关键词:课题意识 设计意识 成果物化能力

中小学校的科学发展依承于科研活动的有效开展,科研活动的有效开展指向于中小学校的特色、优质与可持续发展。然而,当前的中小学科研活动中却普遍存在着三种问题倾向――问题意识较强,课题意识较弱;实施意识较强,设计意识较弱;成果物化意识较强,成果物化能力较弱。这三种问题倾向不仅导致中小学校无法获得预期的科研成果,而且降低了中小学科研活动的实效性,更使中小学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大受打击。由此,对中小学科研活动中存在的三种问题倾向进行深入剖析与对策分析,是有效提升中小学科研活动的实效性以及成功推动中小学校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针对“问题意识较强,课题意识较弱”的问题倾向,通过问题意识向课题意识的转化策略实现课题意识的增强。

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发现并提出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不是一件难事,但是要将其提炼并抽象为一个值得深入讨论与研究的科研课题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虽然科研课题一定来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非就是科研课题。

一个优良的科研课题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其一,价值性。即能够为教育理论的拓展提供相关的知识,或者为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直接的指导。其二,创新性。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发现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不难,但是要区分这个问题是否具有创新性就比较难了。因为大部分中小学教师都没有研究意识,他们不会甚至不知道运用文献检索来甄别已发现的问题是否具有创新性。与其花如此多的时间重复前人的研究还不如直接将已有研究成果运用于实践当中。因此,创新性是优良课题的必要条件。其三。可行性。一个有较高价值和一定创新的课题并不一定就是一个好课题,除非它切实可行,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无法成形。由此,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非一定就是个优良的课题,因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既可能没有重大的研究价值,也可能没有一定的创新性,还可能在现有条件下无法有效解决。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优良课题的产生既需要问题意识,更需要课题意识。

鉴于此,问题意识向课题意识的转化就成为中小学教师生成优良课题的重要策略。这要求教师,首先,从价值性的角度考虑问题解决是否能够为教育理论带来相关的知识,或者是否对同一类型的教育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其次,从创新性的角度考虑问题及其问题解决是否具有新意。比如,这个问题是否已经有人研究过了,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结论等方面是否与众不同等等。最后,从可行性的角度考虑能否成功解决问题。如果仅凭现有的研究团队、研究水平或研究条件根本无法实现问题的有效解决或很难推进问题解决的深入,那么这个问题也无法成为好的研究课题。实质上,无论是从价值性、创新性还是可行性的角度来实现问题意识向课题意识的转化,其实都是在强调中小学教师在科研活动中应具有研究意识。

针对“实施意识较强,设计意识较弱”的问题倾向,通过强化提出研究假设、设计研究变量、确定研究方法与过程以及构想预期成果等环节实现课题设计意识的增强。

从逻辑上讲,课题实施依承于理性、完整与优质的课题设计,因而课题设计是有效实施课题的基本前提。但是从现实上看,中小学科研活动中却存在着重视课题实施,轻视课题设计的问题倾向。比如,在课题实施中,教师们根本不知道课题的研究假设是什么,也不清楚是采用什么方法在进行课题研究,所撰写的课题申请报告、课题中期检查报告,甚至结题报告基本上都仅是工作报告,完全没有研究的味道。中小学科研活动中之所会存在重实施轻设计的问题倾向,其原因在于没有厘清课题设计与工作计划的异同,更不知道如何着手进行课题设计。

事实上,对于课题设计应从两个角度来理解:其一,从“做研究”的角度来看,课题设计是指对课题“研究什么”和“怎么研究”的设想,它侧重于从理论层面对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成果等问题进行构想,其具体内容包括对研究假设、研究变量、研究方法、预期成果等问题的设想。其二,从“做事”的角度来看,课题设计是指对课题“研究什么”和“怎么研究”等理论构想如何生成与实施的工作规划,它侧重于从操作层面对理论构想的生成与实施进行全面规划,其具体内容包括要做什么以及做事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基于此,优良的课题设计至少应包括提出研究假设、设计研究变量、确定研究方法与过程、构想预期成果等环节。首先,提出研究假设。研究假设是研究者根据经验事实和科学理论对研究问题设想出的一种或几种可能答案。研究假设的提出对于整个研究活动具有导向与轴心的作用,因为整个研究活动都是围绕着研究假设的论证展开的。具体而言,演绎法、归纳法和比较法是形成研究假设的三种主要方法;“提出科学问题-->形成初步假设-->不断完善假设-->研究假设的表述”是研究假设形成的主要步骤。其次,设计研究变量。研究变量一般包括自变量、无关变量和因变量。对研究变量的设计实质上就是对如何操纵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以及测量因变量的设计。研究变量的有效设计直接决定着实验过程的效果与效率。第三,确定研究方法与过程。研究假设与研究变量的提出与设计主要是对课题“研究什么”的具体设想,是课题研究的目标指向;如何依据目标指向,采用什么方法逐步展开具体研究就涉及到“如何研究”,即研究的具体方法与过程。研究的具体方法与过程不仅直接影响着研究的进展,而且直接决定着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与科学性,因而它是整个研究活动的关键,也是其成功的保障。在中小学科研活动中,观察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实验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与叙事研究法等是较为常用的研究方法。第四,构想预期成果。研究成果不仅是推动课题研究的内在动力,而且是研究价值的具体表征,更是课题评审的重要依据,还是经验交流与成果推广的重要载体。预期成果的构想主要涵盖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构想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比如是论文、著作,还是调查报告等;二是设想研究成果的名称、完成时间以及负责人等。

针对“成果物化意识较强,成果物化能力较弱”的问题倾向,通过有针对性地结题报告与学术论文撰写训练实现成果物化能力的增强。

如上所述,研究成果对于研究团队而言,是推动课题研究的内在动力与研究价值的生动体现;对于课题主管部门而言,是课题汇报与成果评审的重要材料;对于同行而言,是经验交流与成果推广的重要载体。由此,研究成果的物化是课题研究的重要环节。虽然中小学教师也较为注重物化研究成果,但是他们却将成果物化停留于个案的生成、搜集与整理,或者一般意义上的经验总结。尽管个案与经验总结式文章都是研究成果的具体表现形式,但是在研究深度和广度上都亟需加强。这一点,就连教师们自己也意识到了。重庆市龙凤桥小学的教师就认为,“我们的研究成果缺乏理论深度”;朝阳小学的教师也提出,“我们需要专家在研究成果的物化上给予引领”,“新教材内容的持续调整使得我们的大量研究成果(即个案)一夜之间付诸东流!”教师们的呼声与叹惜使我们意识到,成果物化能力的提升应成为中小学科研培训的重要目标。

实质上,成果物化能力就是将研究活动中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感所悟生动体现在结题报告与学术论文中的能力。成果物化能力的提升最终表现在能够撰写出优良的结题报告与学术论文。鉴于此,成果物化能力培养的关键有两点:一是培养中小学教师撰写结题报告的能力。由于工作报告与研究报告是结题报告的核心内容,因而区分出工作报告与研究报告,并能够有效把握两类报告的侧重点就能够撰写出优良的结题报告。具体而言,工作报告侧重于从工作(即“做事”)的角度来对课题研究做了什么、怎么做的以及做的结果如何等方面进行回顾与总结;而研究报告则侧重于从研究(即“做研究”)的角度来对课题研究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研究结论与研究创新、还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研究的设想等方面进行反思与归结。二是培养中小学教师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这里的学术论文既包括普通的学术论文,也包括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叙事研究报告等。因而,中小学教师撰写学术论文能力的培养实质上就是训练中小学教师学会撰写普通的学术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以及叙事研究报告等。

实际上,透过上述三种问题倾向不难看出,阻碍中小学科研活动有效开展的症结在于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意识强于研究意识,即过多地将科研活动看作是一项工作,而没有认识到科研活动既是一项工作,也是一项研究,更没有意识到研究应着手于问题,受制于假设,依承于方法,着力于创新,着眼于结论或策略,延伸于新的问题。因而,牢固树立研究意识,注重课题意识与设计意识的强化,关注成果物化能力的提升是增强中小学科研实效性的关键,也是中小学通过科研活动实现学校科学发展的核心。

参考文献

[1]邓小华。“学术的教学”与“教学的学术”―论中小学科研与教学的关系[J]. 教学与管理,2013年27期

[2]刘尧。中小学科研兴校中的教师校本培训[J].教育研究,2002年07期

[3]王际海。我国中小学科研兴校研究综述[J].当代教育科学,2006年2期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重庆市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素质调研及提高策略研究”(编号:13SKR06)的阶段性成果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篇4

(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摘 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完全忽视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性,制约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严重束缚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研究性教学方法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实现了学生学习自主化。为了使高校考试发挥其应有的评价、检测和激励导向作用,对高校考试改革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试方案,建立了与研究性教学相适应的考试方法。实践结果表明,这种考试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方法;考试改革;形成性考核;终结性考核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8-0019-02

收稿日期:2014-12-02

作者简介:苑会娟(1963—),女,黑龙江巴彦人,哈尔滨理工大学测控技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传感器与测试技术研究。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高教综合改革试点专项项目“基于省精品课的测控技术课程体系构建及教学方法综合改革创新研究”(JG2201201114)

长期以来,高校考试一直采用单一的、闭卷笔试为主的考试方式,考试内容大多局限于书本知识,考试题型主要有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计算题以及综合题,重点考核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的考试使得学生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死记硬背书本知识上,甚至使很多学生平时不努力,期末突击背课本。而且这样的闭卷考试方式易于作弊,使得考试成绩不能公平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由于课程考试成绩不仅是升级、毕业、获得学位的主要依据,还是学生获得奖学金及找工作的主要依据,因此很多学生只重视考试分数,而忽略能力提高,造成我国高校培养的学生有很多高分低能者,严重缺乏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可以说现行考试方式没有起到考试应该具有的评定功能、区分功能、预测功能、诊断功能、教学反馈功能和激励导向功能[2],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制约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考试作为高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一种检测和评价,对高校教学和创新人才培养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近年来,随着教学方法的改革,考试改革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早在21世纪初就有学者关注高校考试存在的弊端,探讨考试改革方法[3-4]。但此时,考试的改革仅限于题型多样化,以及考试方式从单一闭卷改为笔试、口试、开卷、闭卷等多种方式。2005年前后,关于高校考试改革的呼声逐渐高涨,这时学者们从创新人才培养角度审视高校考试制度[5-6],提出考试改革的思路[7],构建了“复合式、全程性、多元化”的考试体系[8]。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考试改革的研究也更加深入[9-10],研究结果表明,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是高校考试改革的方向[11]。除了少数学者在某门课程中对所提出的考试改革进行了实践[12],大多数学者都是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个人经历,运用相关基本理论进行分析,从而提出考试改革思路及方法。改革的思路及方法已经趋同,得到了广大学者专家的认可,然而,这些方法要真正在高校考试中实施,难度还很大。因为考试的改革不仅仅涉及考试的方式、考试的方法、考试的内容以及考试的题型等等,考试的改革一定要与教学方法的改革相适应。要实现形成性考核,必须改变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人,使学生主动、自觉学习,让学生重视整个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期末终结性考试。这样形成性考试才能真正起到评价考核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作用。传统的高校考核方式已难以适应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高校考试的改革(不仅仅是理论上的)已势在必行。在这样的背景下,结合研究性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对考试改革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试方式,并在我校测控专业传感技术课程中进行了实践。

一、研究性教学方法

高校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此我们改革了传统的以教师“教”为主的教学方法,实施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性教学方法。

研究性教学方法是一种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模式,它改变了以教师为主体,真正地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13-14]。运用研究性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将课程内容按知识点划分为授课单元。在讲授单元内容前,教师设计若干问题布置给学生,学生通过自学、互学、小组讨论,完成自学报告;再分组讨论,教师进行指导,学生完成小组学习报告,然后由小组代表给全班同学讲解,由同学提问、讨论,教师亦可参与提问,并作总结指导。这种研究性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考试方式

根据研究性教学方法的教学结构,采用平时考核+实验考核+期中考核+期末考核的考核方式。平时考核占总成绩的40%,实验考核10%,期中考核20%,期末30%。

平时考核包括出勤考核与研究报告两部分。其中出勤考核占10%,研究报告考核占30%。研究报告由自学报告与小组报告组成,对自学报告的考核包括自评(学生自我评价)、互评(小组内成员互评)与教师评价;小组报告在上课班级答辩、研讨后由教师进行评价。

实验项目分为基本型、综合型、设计型和创新型,不同类型实验具有不同权值,由学生自主选择。实验考核包括实验预习报告、实验过程及完成情况和实验报告。实验考核重点考核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期中考核在课程学习中期进行,但考核内容为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包括教师讲过的内容和学生自学内容。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方式,全部题型都是填空题,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期中考试主要考核学生掌握课程知识点情况。

期末考核在课程结束后进行,考核方式也是闭卷笔试方式。题型为综合型和应用型,重点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样的考核方式将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结合起来,改变了传统的用一次终结性的期末考试评价学生课程学习成绩的方法,将考核均匀分布于整个学习过程,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不断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考试改革的实践

“传感技术”是哈尔滨理工大学测控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于2004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是学校重点建设课程之一。早在2007年,我们就对省级精品课“传感技术”进行了教学改革,将研究性教学方法应用于“传感技术”课程的教学中。相应的对课程考核方法也进行了改革,把上述的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结合起来在“传感技术”课程中进行了实践。教学计划规定“传感技术”42学时,其中理论课36学时,实验课6学时。理论课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用12学时以教师为主讲授前四章内容。第二部分用课余时间自学,然后用6学时进行课堂讨论,之后进行期中考试;期中考试范围和复习题在开始上课的时候就发给学生。第三部分用18学时进行研讨课,研讨题目也是在开始上课时布置给学生。研讨课按学习小组进行,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研讨之前,由学生自学完成自学报告,上课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讨,形成小组学习报告,并在小组内互相评定成绩。根据小组学习报告,制作PPT文档,由小组代表在全班讲解、答辩,其他组同学提问由同学代表或本小组其他同学回答。根据小组学习报告和提问及回答情况评定小组报告成绩。最后由自学报告和小组报告成绩综合为研究报告成绩。终结性考核期末考试成绩只占总体评价成绩的30%,而期末考试复习题也在课程开始时发给学生,考试题由复习题变换而来,侧重综合应用类型。

研究性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改变了“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思想观念,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观念。终结考核与过程考核的结合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与研究性教学方法相适应,采用出勤考核+研究报告考核+实验考核+期中考核+期末考核的考试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科研写作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现代高校课程考试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谢发忠,杨彩霞,马修水。创新人才培养与高校课程考试改革[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2]钱厚斌。创新人才培养视界的高校课程考试改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9).

[3]刘继红。对高校考试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0,(5).

[4]徐中英。高等院校本科生考试改革与实施办法研究[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0,(4).

[5]王平祥。创新人才培养呼唤考试改革[J].中国高教研究,2003,(12).

[6]刘建国。创新型人才培养与高校考试改革[J].现代大学教育,2006,(2).

[7]孙锦茹。考试改革与学习方式转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4).

[8]陈倩。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谈高校的考试改革[J].高教探索,2005,(2).

[9]薛素铎,兰劲华。工科专业课考试改革和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10,(6).

[10]林静。高校考试改革的有效管理研究[J].中国高教研,2010,(11).

[11]徐爱萍。大学课程考试改革的趋向探讨[J].理工高教研究,2009,(2).

[12]谭晓玲,谭俊。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地方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3,(17).

[13]郑文。谈苏格兰大学本科教学的“以生为本”[J].中国大学教学,2010,(5).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篇5

论文关键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论文怎么写

一、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题目必须准确、简洁、规范

毕业论文题目是论文的标签,需要将所研究的领域充分准确的概括出来,并且具有一定的深度,用词造句应力求准确、简洁和规范,从而将主要研究问题抛出来,或者显示出较强的指向性,比如《xxx问题现状与对策研究》,在题目中流露研究倾向,在题目字数上应力求简洁,一般不要超过20个汉字。

二、介绍论文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个研究课题的选取,必须要有相应的研究目的与意义,否则便失去了研究的必要性,在开题报告中,“研究目的和意义”内容的填写,应该先交代问题提出的因由,这要结合目前研究趋势和现实需要加以阐述,然后从学术意义与实践意义这两个角度分析课题研究意义,要求论述的内容有针对性,尽量缩小“目的和意义”内容阐释范围,使得写出的“目的和意义”更有针对性,突显论文研究的必要性。

三、阐释毕业论文课题的研究背景与现状

研究背景与现状也就是“文献综述”,主要阐述与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是绕不开“文献综述”的,很多开题都会有这一项内容的,所要综述的具体内容是你论文题目相关学术界前人做过哪些研究,情况如何。一般形式是“XXX在《XXX》中认为(提出)……”,将研究者的主要观点和研究成果简要描述出来。然后从你描述的文献资料中,找出并说明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总体指出学术成果,思考这些研究还存在什么问题等,为你自己论文的写作提供可能性。

四、分析论文课题研究的初步方案、拟解决的重难点问题、预期效果

本部分要写主要解决什么问题,研究采取什么方法(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访谈法等)、如何分阶段进展(时间顺利、阶段任务),阶段与阶段不能注意时间的连贯性。拟解决的重难点问题一般是你论文最具有创新精神的内容,预期效果一般就是想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这样才能明白这部分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

五、阐述毕业论文的可行性与创新性、参考文献

针对自己前期准备、软硬件保障等方面,阐述采取可行的解决方法和措施,创新性要突出重点,突出自己论文与同类其他研究不同之处。参考文献一般都需要10篇以上,用标准的格式编排,尽量用一些相关的学术专著与权威刊物,时间方面尽量新近一些。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除了以上方法,还必须与导师沟通好,从而写出优质的开题报告,为论文写作奠定基础。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篇6

1、开题报告的作用和整体思路

2、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

科学研究中的问题多种多样,对硕士研究生,尤其是应届本科毕业研究生,不宜选择难度太大的问题做毕业论文,因为硕士研究生尚处于科研培养初期,且时间有限;但是,在整个毕业论文过程中,需要建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整体思路。如何开拓新研究领域可以是问题,如何解决分歧可以是问题,如何提高部分技术指标也可以形成问题。没有能够较好地发现问题,深入分析问题,就不会有解决问题的良好方法,对问题的研究就谈不上深入,这与研究生培养要求是不相符合的。其表现形式之一是研究内容扩张,以数量掩盖质量不足,列举了许多难度不大的内容,而需要经过努力,克服困难才能够完成的却讲得较少。特别是有多年工作经历的硕士研究生,受完成工作任务观念的影响,容易提出过大的研究范围,在开题报告中需要纠正。文献深入调研后,研究生对研究领域的存在问题、解决方法等会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对学位论文选题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因没有实际的科研经验,对复杂的现实情况了解不够,要同时兼顾现实性与研究价值,需要在导师指导下,确定学位论文选题。这一具体如何选题的过程对培养研究生是重要的。反映在开题报告中,学位论文选题不仅要有较大意义,而且具有可行性。科研条件良好的单位,为研究生提供的选择范围更宽,学位论文选题若能够结合研究生的特长与兴趣,促进研究深度,则是更好。一般开题报告都要求明确学位论文研究目标, 但我们认为,研究目标不宜过分注重,规定得太具体和死板。其原因是,即使条件一定,目标是偏高还是偏低,往往难于准确判断。研究工作本身,涉及未知因素, 各个实验室条件不同,具体研究时条件不同,评价研究工作的水平是复杂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目的是开展研究工作,培养研究能力,而不同于完成规定任务。 研究目标与其理解为衡量指标,不如理解为努力方向,问题的解决程度。学位论文选题和研究目标体现了研究工作的价值特征。确定合适的研究内容,对硕士研究生培养具有直接作用。研究内容中各种各样的单元技术让学生实际地掌握,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是课程学习方式所不能比拟的。一边用一边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灵活掌握,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重复能力,为创造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开题报告中研究内容、技术方法应是具体而翔实的,体现以论文问题为中心,广泛深入地使用相关技术。研究内容体现了学位论文量的特征。关键技术、技术路线是达到目标、实现创新的途径,是解决问题的客观可能性与主观能动性的汇合处,体现了学位论文创造的特征。在文献调研和导师指导下,关键技术的辨别是不困难的;但是,确立技术路线与开展可行性分析,涉及多方面技术发展水平、文献调研、实验室条件、研究的共性和个性、创新、决策、逻辑和想象等,是开题报告中的难点和重点,需要深入全面地开展具体研究。技术路线与论题选择密切相关,相互依存,决定了学位论文的最终选择。在开题报告之前,文献调研的同时,研究生应该尽量熟悉实验室情况,尤其是相关系统和关键设备。在研究生提出研究进度后,需要指导老师修改确定,一方面是因为研究生缺乏实际经验,另一方面是向指导老师学习怎样制定实施方案。开题报告会上,如何安排完成研究工作通常讨论较少。实施方案对实际有效开展研究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3、开题报告的评价

课题中期报告 篇7

预期主要成果:调查报告《小学、初中、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对比研究》、《小学、初中、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方法课例集锦》

预期完成时间:2005年12月底

一、课题释义

在众多的课题中选择《小学、初中、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差异》这样一个课题,我们课题组成员曾经做过多次研讨,大家普遍认为这个课题很大,极易架空,之所以这样认为,原因之一在于:课题内容涉及外语课堂教学的多个领域,单是一个小学就足以令广大英语教学工作者潜心数年加以探索与研究;原因之二在于:关于对小学、初中、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之间存在的差异,人们尚缺乏足够的认识,在先期的课题准备过程中,我们也意识到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相对于其他课题而言是比较少的,可供参考的资料不是很多,理论储备不足。然而愈是困难重重,我们愈是感到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研究,为此我们深刻挖掘课题本身的内涵,力求把大的课题做精,把空的内容填实,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按照建构主义的理论,将课题宏观的释义为以下四个部分:

(一)小学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伴随着国家教育部下达文件要求小学自2002年秋有条件的省份、地区从三

年级起开设英语课,小学英语教学为英语外语教学回到教育的主流中提供了崭新的契机。小学外语课堂教学不是孤立的,而是整个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帮助学生学习与发展比单纯教授语言更为重要,相应地,小学外语课堂教学方法更应从卓有成效的一般教育理论与实践中汲取方法与技巧,并对课改初期的外语课堂教学的一些实际情况加以必要研究,从而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英语教学从无到有,从支离破碎到综合系统,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从

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学生发展的过程。教无定法,教必有法。灵活驾御课堂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多年来的中学外语课堂教学积累了许多优秀的教学方法,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加强对初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创新教学方法势必会为课堂教学注入了生命的活力。

(三)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高中的外语课堂教学多年来受高考这根指挥棒的影响,课堂教学方法趋于单

一,英语教学对语法性能的讲解细致入微,极为重视语言形式的传授,轻语言功能的训练。课程改革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高中外语课堂教学势必在小学、初中外语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提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重新量体裁衣,采用更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创新课堂。

(四)小学、初中、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差异的比较

综上研究(即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势必表

明,小学、初中、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之间存在着差异,因此比较差异,深刻挖掘差异形成的各种因素,分析这些因素的内在价值,有利于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教学中尊重和利用这些因素上好各个学段的英语课。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及课题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近年来,外语教学一直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特别是自1996年以来李岚清副总理对我国当前基础阶段外语教学的改革多次发表谈话指出:“我国当前基础阶段的外语教学虽然有了加强和改进,但总的情况是不能令人满意的,花的时间长,相对的效果较差。一些人比喻我们的英语教学是一壶烧了十几年也烧不开的温水。必须在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认真研究,加以改进。目前,我国外语教学效益不大,亟待改进。经过小学、中学、高中,大部分学生不能阅读原版书,不能用外语会话,外语教学效果不理想,影响着改革开放和扩大交往……”恰恰也正是基于一个这样的背景,诱发了我们对该课题的探讨与研究。

正如岚清总理所讲,学生对此不满意,教师也同样不满意。问题出在哪里?其根本原因是:英语课程的开设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缺乏“—条龙”的课程教学体系,从而导致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学习长时间在低水平上重复。许多学生在小学学习了英语,进入初中后,又不得不从头学习,中学生进入高中后,又要重复初中阶段学习的内容。这种低水平的重复,不仅浪费了教学资源,还挫伤了学习者英语的兴趣。

一时间,中小学外语教学衔接的问题成了外语教学的一个重心工作,而教材要衔接的呼声则更是一浪高过一浪。面对这种众声喧哗的局面,我们的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试图打破外语教学的这种状况,尝试以教材的衔接为突破口,但实践证明,单凭教材的衔接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学衔接问题。人们再一次陷入到深深地思索中来。而此番思索必然将人们的视野聚焦在这个课题之上。

2、课题研究的可行性

正当我们这些教学工作者举步为艰之时,

方案。并围绕该课题设计若干子课题,在全市教研活动中部署子课题认定工作,与此同时撰写课题的开题报告。

(2)设计并进行问卷调查。(2004年8月—2004年12月)

通过深入一线与学生对话与教师对话,搜集资料,在教科院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设计问卷,并在全市范围内小学、初中、高中选择同等层次水平的学校进行问卷调查,并整理分析问卷调查的结果,形成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3)深入课堂进行行动研究,精选教学课例。(2005年1月—2005年7月)

深入一线课堂进行追踪调研,选取有代表性的教学课例加以对比分析,并将精选的教学课例拍摄成教学课例光盘。

(4)研究结题(2005年8月—2005年12月)

召开课题中期研讨会,由分管各项工作的课题组成员做课题中期研究小结,

并撰写调查报告。然后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既而进一步在教学中验证、完善,完成修订稿,向上级教育科研规划管理部门申报课题研究成果鉴定。

五、课题研究经费的管理与使用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