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编辑给家人们整编的中学生法制教育精选7篇,欢迎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键词:法律教育 中学生 思想培养
国内外大量调查资料表明: 年龄在13-18周岁的青少年正处在不良品德发生和违法犯罪两个高潮时期。而这个年龄段正是应该读初、高中的时候,在我国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法制教育虽然与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被囊括在思想政治教育课里面,但是由于中考、高考不涉及,而导致很多唯中考、高考论的学校不重视这堂课的开展,使得中学生的法律意识还比较淡薄。
一、中学法制教育在我国的现状
目前,在我国的初,高中课堂,法制课主要是结合着思想品德课来上的。由于思想品德课的考试内容未被纳入中考、高考的范畴,导致很多学校对学生的法制教育不是太上心。有些学校甚至将原本用来上思想品德课的课时拿给数理化,语地英;结果导致一些青少年法律意识淡薄。我们在新闻上常常看到,很多13―18岁的小孩,由于法律意识淡薄,打架斗殴,行盗诈骗,本应当是努力读书,报效父母养育恩的时候,却走上了违法犯罪的不归路,更有甚者,年纪轻轻进了班房,将未来的人生断送。
笔者曾在基层共青团上过班,县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县关工委)和团委在一起办公,笔者和关工委的老同志经常会有工作上的交集,有时还会陪同他们去当地少管所调研。在一次陪同过程中,一个16岁的小孩由于多次偷窃被抓进少管所进行管教,当我们在和他谈话时问到,平时父母管不管他?他说父母在外打工,在家里跟到婆婆过,学校老师管不管他?他说学校老师也不管他,我又问了一下学校开不开法制教育课?他摇摇头。随后又问了几个之前有在读书的16、17岁的小孩,除了有一个小孩说,学校开了思想品德课,但是这个课都是上自习,其他的小孩在回答这个问题是均是摇摇头。当然这些小孩,很有可能长期也不上课,但是从这么些小孩里口中得出的言论,也可隐约看出学校对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
二、在中学开展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1. 法制教育能促进中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中学生既处于一个成长的关键期,又在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期,在这一时期如果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对其一生发展的益处是不言而喻的。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强调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没有不履行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通过对中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有助于他们对权利和义务的理解,进而意识到只有付出才会有收获,好逸恶劳的人在社会主义的大环境中是难以立足的,从而帮助他们进一步树立积极向上,奋发拼搏,勇于付出,甘于奉献的积极的人生观。
2. 法制教育有助于培养中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竞争和合作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二者是强有力的推动力。知识经济时代更是强调竞争与合作协调共存的时代,观察当今社会,我们常常看到,人与人之间更多的是崇尚独立、强调竞争、注重利益。强调竞争,鼓励争优,对于中学生学习而言,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里做事单打独斗都不是被提倡的,“众人拾柴火焰高”这句俗话也时常被提及。我们宪法和法律对提倡合作多有提及,如:宪法中规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民商法中的合伙,开设公司;等等。大到政治体制小到商贸往来在法律中都有所体现,通过对法律知识的传授,对相关法条的讲解,对提升中学生对合作的认识大有裨益。
3. 法制教育能培养中学生的现代法制观念
在提倡依法治国的今天,一国的公民是否具有现代法制观念是一个国家法治化程度的具体体现,良好法治环境的建立,和公民是否拥有良好的法制观念息息相关,作为国家事业的继承者们,中学生是否具有现代法制观念就显得异常重要。通过法制教育,使中学生认识到法制是治理国家和社会的最重要的手段,唯有法律才能充分保障人的权利,唯有法律才能制约权力的运作,防止权力的滥用。此外,还要用权利本位、契约自由、社会公平、效率优先等现代法制精神去引导中学生,使现代法治观念融于中学生的思想观念之中,从而使中学生产生守法观念并能积极护法,把守法内化为种道义上的义务,把护法当做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对中学加强法制教育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认识到对中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现实意义。今天进学校的中学生,明天就是社会的主人翁。在中学开展法制教育,应该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各级党委政府都应当高度重视,积极创造条件,确保所有中学都能按照规定扎实开展法制教育;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们都应当积极支持、配合学校搞好这项工作;授课教师们应当认识到国家需要大量优秀法律人才,自己负有引导、培养、输送人才的崇高使命。
二、完善中学法制教育内容。学校应当开设专门的法制教育课,并制定法律教材,让老师在中学教授这门课的时候是有章可循的;在确定中学法制教育内容中,既要体现国家基本法律制度、原则,又要体现个人基本权利、义务,既要有课堂学习内容,也要有社会实践内容,既要教基本原理,也要讲生动案例。
三、探索中学法制教育新方式。开展法制教育,讲授是教学的主要方式。但法律本身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对于法制教育仅仅闭门造车是不行的,应当安排一定量的法律社会实践活动,比如联系法院,让学生旁听开庭审理案件,联系公安机关,让学生参观监狱、看守所等,组织学生模拟法庭审理、讨论身边发生的法律事件,等等。
四、进一步充实法制教育师资力量。毫无疑问,由于学校长期不重视法制教育课,使得学校普遍存在法制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任何一门课程,没有好的老师教授,学生肯定是学不好的。因此学校应当引进法律的专门人才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如招聘高校法学院毕业的大学生当专职老师,聘请法官、检察官、警官等当兼职的老师以教授学生法律知识。
四、结语
加强中学生法制教育是一件功在眼前,利在久远的事情,我们的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应当加以重视,使我们中学生懂法、守法,从而使法治中国梦得以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 潘荣华 中学法制教育的特点和原则[J] . 陕西教育,2003(2)
关键词:生物教学;渗透;法制教育
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基础工作。《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把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作为对学生实施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径,要求“将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中”。可见,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学校及教师的法定责任。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渗透法制教育呢?我在生物学科教学中是这样进行法制教育渗透的:
一、加强自身学习,熟悉教材涉及的相关法律知识
教育者一定要遵循学科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科特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法制因素,对学生因势利导,潜移默化地进行法制教育渗透,使学科教学与法制教育相统一。生物学科是一门自然学科,因此关注环境方面的素材是非常多的,同时对人类的健康生活也涉及较广泛,而这些内容都具体有渗透法制教育的契合点。在《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一书中,列举了很多的渗透点,比如在讲到《水中生活的动物》时介绍水域环境的保护时,就可以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在《陆地生物的动物》中谈到动物栖息地的保护时,可以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相关的规定……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作为学科法制渗透的实际执行者,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法制意识。我们要认真钻研每一个法制渗透点,熟悉每一个涉及的法律知识点,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用简单形象的方式合理地向学生渗透,向学生解释,实现对学生的教育。
二、创设教育契合点,有效引起学生的共鸣
“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教材中的事例、生活的现象分析入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1.针对生活现象,营造讨论氛围,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我在讲到水域环境保护以及动物栖息地保护时,展示了我国多个知名水域被污染的图片,首先从视觉上给学生以震撼,然后利用身边的实例引导学生讨论,认识生活环境被污染的严重后果,这时,我再以“对立者”的身份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学生纷纷阐述自己的观点,表达对破坏环境的谴责,这时法制渗透时机成熟,我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条款,看到学生脸上写满认同的表情,我知道学生已经实现了自我教育。
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一课中,我设计了三组图片:多姿多彩的生命―多舛多灾的命运―捧在手心的宝贝。学生随着图片的转换,从惊奇喜悦到无所适从,从短暂的沉默到愤怒:“伦敦是雾都,北京是沙都……”“那只角羚那么小,他们真是太没有人性了!……”“老师,难道没有什么办法惩治一下这些人吗?”我及时给予学生明确的答案:有!我国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相关法律,把对动物资源的保护提升到了法律的层面,用强制性的手段来惩治违法之人。“对!就该严惩!”“太好了,看他们还那么嚣张!”学生感受到了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可了法制存在的必要性。
关键词:法制教育;途径;学科教学;渗透
近年来,中小学生违法案件有上升的趋势,在违法案件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这些案件的发生,触目惊心,让人痛心。中小学生本该是活泼向上、如花的年龄,但是一些学生没有人生理想,不思进取,为所欲为,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给自己和他人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他们缺乏基本的法制观念,缺乏法制教育。缺乏法制教育的教育是不健全的教育,因此加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中小学生为什么缺乏法制教育。之所以说中小学生缺乏法制教育,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一是强调受教育对象的整体性,要保证所有中小学生受到基本的法制教育。二是强调法制教育的有效性。中小学校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正规途径,容易在学生心中树立法制观念。三是强调法制教育的针对性,我们要结合中小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实施法制教育。让青少年心中有法是最根本的目的,接受义务教育既是每个未成年人的权利,也是义务,如今法制教育也成为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在所有中小学校全面推行法制教育,力争把中小学生违法案件的数量降到最低,最大限度地降低违法案件对社会的危害。这是中小学生法制教育的根本目标。
另一方面,对于如何加强中小学生的法制教育,我们不能凭空向学生谈法律。教师要主动学习法律知识,提升自身的法律素养,教育部门也要加大对各级教师的法律培训,让广大教师心中有法。
那么,对中小学生加强法制教育有什么具体的途径呢?《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将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作为对学生实施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径。要求“中小学法制教育要以有机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为主”“将法制教育与学科教育相结合,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学习“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的相关知识,且应结合社会热点和学生身边的事谈法律,做到在渗透过程中运用自如,不枯燥。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感到学到了新的知识,一举两得。
【关键词】中学生;法制教育;问题;有效性对策
一尧中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中学生的法制教育是一项艰巨性,基础性,长期性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在马克思理论和我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的指导下我们应该重视中学生法制教育工作。中学生法制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法制教育的开展程度影响着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初中生开展法制教育正是贯彻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举措。加强初中生法制教育,有利于推进基础教育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进入21世纪,我国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方位人才。中学生加强法制教育,就是要增强法律知识,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成为一名具有综合素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初中生法制教育必不可少。加强中学生法制教育还有利于预防未成年犯罪。中学生的世界观还不健全,当面对社会中的不良现象时还不能辨别对错。所以当受到低俗文化,虚拟的网络暴力,色情等诱导时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加强法制教育宣传是预防中学生犯罪的有效方式。
二尧中学生法制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法制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学校对于中学生的法制教育并未重视,没有形成一个法制教育理念。中学生所接受的法制教育大部分来源于教材上的知识,但是教材中涉及到法制教育的内容比较零散,缺乏趣味性。在内容上主要采用说教式,很少采用案例,小故事。内容枯燥无味,学生学习起来比较难懂。对学习内容感到无趣。在目前的中学教育中,法制教育未形成一个独立学科,没有形成一个规范的教学体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般只是照着知识点讲解,着重讲解考试必考内容,对于法制教育内容一带而过,不深入讲解。长此以往学生就忽略了教材中有关法制教育的内容。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学校把教学重点放在主课上对于法制教育没有真正的重视起法制教育,在法制教育上没有作出相应的计划,也没有建立专门的法制教育课程,更没有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二)家庭教育中法制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现在的家长法律知识水平比较淡薄,无法给予孩子一个正确的指导,在生活中接触的法律知识也是零散的,与未成年的关系不大。现在家长的压力比较大,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工作中,重视家庭教育也只是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对家长来说,孩子取得好成绩才是他们教育成功的评价标准。这种想法严重忽略了法制教育,有些家长思想不够重视,没有意识到家庭法制教育的预防作用,往往认为孩子并没有犯什么错误,也没有进行违法犯罪,就没有必要对孩子进行法律知识教育。(三)社会在中学生法制教育上存在的问题社会因素在中学生法制教育中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社会也应该发挥其作用,政府部门不重视中学生的法制教育,虽然政法部门和学校联合举办过一些法制教育活动,但大多数是流于形式并未起到很好的作用,一些宣传讲座多以案例教育为主,而不是以法律知识为主,使学生只记住了故事没学会使用法律武器。当前社会呈现一个多元的文化环境,智能手机的普及使中学生能接受的多方面的内容,受一些色情,暴力等不健康文化的诱导容易引导学生走向犯罪道路。
三尧中学生法制教育的有效性对策
(一)学校法制教育的有效性对策学生大部分时间呆在学校,在中学生的法制教育还是应该以学校教育为主,把法制教育成为独立课程应该编写一本法制教育的专门教材,教材内容要具有知识性、形式上具有趣味性,教材的知识能够帮助中学生形成适应现代法治社会发展所必要的法律知识体系,能够满足教学的科学性和趣味性的要求。建立一支高素质法制教育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教师应该通过专门的培训和考核逐步学习到专业的课程知识和技能,并在教育实践当中不断的提高自身课程教育能力,成为一名专业的、合格的教师。从中学生法制教育的角度来讲必须实现中学法制教育教师队伍的专业化,这是解决当前中学生法制教育不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二)家庭法制教育的有效性对策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重视法制教育,并且在生活中要注意学习法律知识,学习法律教育方法,努力提高法律知识水平。在生活中注重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会他们为人处事的道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还要构建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多和孩子交流,不要让手机成为沟通的障碍。家庭中出现矛盾时不要以为吵架,更不要用暴力来解决问题。如果用暴力解决问题就会该孩子在思想上认为暴力是解决一切争端和矛盾的方法。(三)社会法制教育的有效性对策在社会法制教育中要加大宣传力度,这要求各级政府重视中学生普法宣传工作,建立一支专业化的普法宣传队伍。定期到各个学校进行普法宣传,建立普法宣传活动基地,接受学生的咨询和提问,充分运用学校周围的宣传栏,张贴一些法制标语。同时净化社会环境必须为中学生法制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多部门联合,净化网络和学校周围环境,对手机各大网站不定期的监管,对学校周围的娱乐场所要进行严格检查净化中学周边的文化环境社会环境。
四尧结语
中学生的法制教育必须做的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配合,以学校教育为主,家庭和社会积极配合。以保证中学生法制教育的效果,是学生成人,成才。
【参考文献】
[1]黄开学。浅谈如何加强对中学生的法制教育[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年4期
[2]闫妍。中职学生法制教育对策之浅见[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年11期
[3]谭雪晴。提高大学生法制教育时效性的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10年20期
问卷共有24道选择题,一道开放性问题。此外,结合问卷调查,还选取20名同学进行了访谈。调查对象中,包括中心城区(南开和河西)两所高中的高中生80人,三所环城区(津南、西青和东丽)学校的高中生30人、初中生90人。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大致描绘了天津市普通中学生对学校开展法制教育的真实感受。
1.学生对暴力犯罪相关法律知识的认识
由表1可见,被调查学生中,仅有6%的同学选择对关于青少年暴力犯罪的法律知识非常了解,68%的学生选择比较了解。不容忽视的是,有26%的学生对于相关法律知识并不了解,其中完全不了解的占到5%。调查数据显示:当遭遇暴力侵害时,57%的同学选择报告学校或老师;20%的同学选择告诉家长;22%的同学选择积极反抗;仅有1%的同学选择怕别人报复,悄悄忍受。
2.学生对学校法制教育的感知
如表2显示,对于学校开展法制教育活动的频率,20%的学生选择经常开展,38%的学生选择定期开展,42%的学生选择只是偶尔有。对于学校开展的法制教育,22%的学生认为非常有用,39%的学生认为比较有用,28%的学生认为几乎没用,还有11%的学生认为根本没用。调查结果显示:当自己跟同学有了矛盾时,56%的同学选择找同学倾诉,得到同学的理解;仅有15%的同学选择找老师交流,请老师帮助自己解决困难;还有29%的同学选择找家长倾诉,寻求父母的安慰与鼓励。对于学校目前开展的法制教育,13%的学生认为教育内容老套,不符合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现实需求;31%的学生认为教育形式太死板,引不起自己的兴趣;19%的学生选择教育领域具有狭隘性,有待拓宽;还有,29%的学生选择教育课时比重较少,甚至被视为无关紧要的“副科”,课时被其他科目占用。
二、中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
1.法制教育依附于德育,学校的重视度仍然欠缺
当前,我国中小学校都积极开展法制教育。但是,中学生的法制教育都是涵盖在德育课程中,法制教育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而是仅仅把法制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相对次要的组成部分。学校并不单独开设法制教育课,除初中开设的《思想品德》、高中开设的《思想政治》中含少量法律知识外,并没有正式的法制教育教材。学校法制教育不系统、不全面、无规律,缺乏内在连续性。例如,《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课程设计主要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大部分,而必修课程的4个模块,即经济与生活、政治与生活、文化与生活、生活与哲学中并不涉及专门的法制教育,只在选修的6个模块中有“生活中的法律知识”。同时,通过访谈发现,高中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难以产生真正深刻的影响,他们认为思想政治课仅仅是一门“课”,特别是理科生,高一、高二学两年,会考结束后就再也不用学了。学这门课就是为了考试,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2.法制教育内容枯燥乏味,偏离中学生实际生活
中学德育课程中相关的法制教育内容枯燥,脱离中学生生活实际。如,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教科书,在高一教材中讲授了《税法》、《银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这些法律主要以三种形式出现在教材中:一是教材正文,如第四课“劳动合同制度”,在讲述劳动合同基本原则时,还直接引用了《劳动法》的相关条款。第五课“税收及其基本特征”,在讲述税收征收管理时,也引用了《税法》和《刑法》的一些有关条款;二是教材辅助文,如第一课“纸币的产生和发展”,在讲述爱护人民币时,辅助材料中介绍了《银行法》的有关条款规定。第五课“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在讲述不同税种时,教材介绍了《税法》中有关具体税率的规定;三是资料卡或语录式的附件,如第三课“企业经营者的素质”,教材在讲述反不正当竞争时,列举出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相关资料。第七课“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讲述消费者合法权益时,也列举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资料。其中,《税法》、《银行法》中都引用了相应法律的原文条款,但是这些法律知识并没有密切结合高一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为“非纳税人”的学生,对于这些生硬的法律知识,只会觉得枯燥乏味。
3.法制教育教材编排缺乏系统性,忽略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新课程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教材由各地自行编订,有的德育教材中,法制教育相关内容的编排缺乏系统性。如,从法制教育的视角,比较山东人民出版社与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思想品德》教材。在三大法制教育主题下涉及的17项基本内容中,仅有8项基本内容的年级分布相同,而过半内容存在年级分布上的差异。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在法制教育主题和基本内容的年级分布上,山东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编排要比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更适应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一般规律,更能突出法制教育的层次性。
4.法制教育形式单一,教育实效性不如预期
调查中,31%的学生认为法制教育形式太死板,引不起自己的兴趣。对于学校开展的法制教育,39%的学生认为没什么用。反观当前学校的法制教育,基本上都是采用说理教育法、示范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对比教育法等方式来进行,而且普遍将法制教育简单等同于法律知识的教学。因此,大多是通过传统的课堂教授模式来灌输学生知识的,都是以既定的法律规范为中心,并使学生去适应这个中心,而没有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而,这种法制教育只是强调外在的灌输、检验,很少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接受,教学停留在让学生知法这一层次上,往往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法律情感的陶冶和法律行为习惯的培养,法制教育的实效性有待提高。
5.法制教育局限于学校,家长普遍缺位
中学生法制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学校教育的孤立性,家庭没能积极参与到学校教育中,社会与学校又相隔离。虽然学校在开展法制教育活动中,也有聘请有关司法部门的同志进入校园,但这些形式的活动只是偶尔为之,缺乏持久性,很难形成深刻、长期的影响。另一方面,学校之外的有关部门也有专门针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宣传,但各部门大多是按照本部门的需要,根据本部门各自的计划单独进行。调研中发现,当前多数中学都有专门的法制副校长,大多都是由学校所在片内公安派出所的干警担任,学校也设置有专门的安全机构,但学校与社会或相关部门并没有真正建构起一个成熟完善的协同教育机制,对学生的法律影响更多的还是片断的、零散的。家庭教育现状堪忧,家庭与学校缺乏密切的沟通与合作。被调查对象都属于“90后”,推算其家长年龄区间大致居于1965年至1975年间,而我国特殊的历史背景,这一时期出生的家长正处于时期。因此,家长自身接受正规教育就受到很大影响,调查也显示,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家长的教育方式直接导致孩子个性品格的形成。所以,当孩子在学校遇到学业困难或与人交往的困惑,仅38%的同学选择找家长倾诉,寻求父母的安慰与鼓励。访谈中,同学们都非常渴望家长能够多像朋友一样与自己相处,多与自己进行沟通和交流,希望得到父母的尊重和理解。可见,孩子们都极其渴望良好的家庭教育。此外,通过调研发现,家庭与学校间非常缺乏密切的沟通与合作。有的家长忙于自己的工作,极少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一概不知,学校也没有很好的方法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
三、提高中学生法制教育实效性的对策建议
1.学校重视法律教育的地位
学校必须把法制教育同文化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对于法律教育课的课时应该给予充分保障,或作为单独课程实施教育。为了便于学校法制教育的开展,教育部门应当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编印《中小学生法制教育丛书》,循序渐进地进行法律基本知识教育。此外,还应加强法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如果没有接受过系统专业训练的专业教师,就无法树立起法律意识和专业思维方式,也就无法培养出有正确法律意识、法制观念的学生。
2.重视隐形教育,提高学生法制意识
学校应积极构建适于学生遵纪守法、健康成长的环境。如,美国教育界历来十分重视隐形教育对加强学生法律品格教育的功能,除了开设专门的法治教育课程,其内容还分散于历史课、政治课、职业道德课等课程中,进行渗透式教育。另外,美国校园的一些学术活动、庆典活动也发挥着法治教育的功能,传达美国社会的法律价值观,在日常生活中无孔不入。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法律意识的教育,减少法律知识的灌输。法律知识只是法律意识的前提和基础,传授法律知识是手段,树立法律意识是目的,法制教育的最终目的应是努力使学生将法律知识内化为自身的一种法律观念法律信仰,从而转化为守法、用法、护法的行为。同时,法律意识的培养还应从学生日常的行为规范中逐渐渗透,学生应注意从日常点滴小事中培养一种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通过行为不断巩固、强化法律意识,并形成守法、用法和护法的行为。学校要通过完善规章制度和严格管理,要通过经常性的校规校纪教育,及时纠正学生小的不良行为,做到防微杜渐,使学生能够主动约束自己的日常行为。
3.学校为主,家庭社会为辅,共同承担法制教育的任务
学校是实施法制教育的主阵地,在中学生法制教育中发挥主要作用。但是,家庭在法制教育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同样承担着教育功能。因此,学校应加强同家长、社会团体的沟通,尝试建立制度化的联系,真正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共同承担法制教育的任务。如,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家长座谈会加强家庭教育的宣传,并切实有效地通过家长座谈会或参观教学日活动等促进学校与家庭的联系。重点加强指定学生的辅导老师主动与学生家长定期取得联系,及时沟通他们的最新动态,有效监控他们的异常表现。
4.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的作用,给中学生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关键词】中职学生 法制教育 对策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目标的具体要求之一是培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民主观念和遵纪守法意识,学习和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相关法律,行使法律,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维护合法权益;遵守校纪校规和职业岗位规范。"当前中职生大部分来自于农村,法制意识比较薄弱,容易走上歧途,甚至是违法犯罪。因此,对中职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势在必行。
一、职业学校加强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一)加强法制教育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依法治国是全国人民的期望,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建设祖国的生力军。对中职生进行法制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法制意识,有利于建设法治社会。
(二)加强法制教育有助于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以中职生为代表的未成年人,由于明辨是非和自我控制能力差,很容易受到来自网络的不良影响和他人的非法教唆,可能出现一些不良行为甚至违法犯罪。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明显增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对未成年人法制教育的缺失。因此,在学校定期开展法制专题教育,增强中职生法制意识,对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行为,促进其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加强法制教育有助于建立和谐的校园环境
职业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应该给学生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学生是校园的主体,但校园犯罪的发生使得校园内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综观近年来学生犯罪的案例,不难发现,其犯罪的类型逐渐多样化,并且犯罪程度日趋严重。中职学生所实施的犯罪行为的动机往往是出于好奇心、模仿欲,或者是逆反心理,加上法律知识的欠缺,从而引发犯罪,酿成苦果。因此,加强中职学生的法制教育,使其从思想上正确认识什么是犯罪,如何预防犯罪,这有利于建设和谐校园。
二、加强职业学校学生法制教育的对策
(一)改革法制教育课程体系,使职业学校学生接受系统科学的法制教育
目前很多职业学校开设统一的法律课程,以此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忽视对学生专业法律素质的培养,法制教育的效果不甚理想。因此,教学决策部门应及时建立科学完善的法制教育课程体系,在对学生进行常规普法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专业开设不同的法制课程,如经济法可以作为会计专业学生必修的内容;旅游法可以作为导游类专业学生必修的内容。这样,学生在进行法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之外,还有针对性地学习本专业法律知识,使法制教育适应了学生的内在需求,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能力。
(二)健全各项制度,加强法制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现在很多中职学校法制教育意识比较薄弱,师资队伍比较弱,导致学校法制教育效果不好。要改变此现状,学校一定要重视,要把法制教育当做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来抓,制定好计划。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去支持法制教育,改善法制教学条件,并加强教师的法制队伍建设。一要积极引进具备高素质的法律专业教师,充实法律教师师资队伍,保证学校法制教育课程的有效实施;二要鼓励和引导现有法制教育的教师进修、培训,并对教师加以考核,促使教师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的法制素质。三要对相关专业课教师进行法律知识的系统培训和定期强化培训,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受到法制教育。
(三)从实践出发,提高法制教育实效
法制教育应从实践出发,过去我们着重于书本教学,讲授理论,学生听起来枯燥无趣,效果不好。为此,要努力探寻富有实效的途径和方法:一要努力提高法律课程的教学效率。采用案例教学法和讨论分析法,选用大家熟知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法律知识进行分析,教会学生从法律的角度思考社会问题。二要在校内开展多种法律实践活动,充实法律课程教学内容,加强学生法制意识。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和措施,如主题班会,以案说法等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讲座、演讲、征文等竞赛活动,组织和举办展览会、报告会、演讲会等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既丰富了校园生活,又对学生进行了经常性的教育和熏陶。使学生具备了必要的法律基本常识,自觉地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有效预防和减少中职生违法犯罪,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三要利用网络、报纸、电视等多种媒介进行法制教育。现代社会,报刊、电视、网络等已成为中职学生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报刊、电视、网络等多种传媒。例如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社会与法》、《案例说法》。四要让学生亲临其境,感受法律威严。如组织学生参观少管所,以其亲眼所见、切身感受告诫学生做遵纪守法的好学生,从而提高法制教育实效,达到教育目的。
(四)净化社会环境,减少来自社会的不良干扰
加强中职学生的法制教育离不开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为了减少来自社会的不良影响,政府要坚决取缔一些涉及的非法场所,对网吧等场所也应限制学生进入。中职生的法制教育是个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和帮助,共同努力打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大学生 法制 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7.082
Legal Education Dilemma in College Students'
Education Management
XIE Biru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44)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to young students of legal thinking and develop moral character; related to the formation of social life and values of the future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relationship to society as a whole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he legal system, has always been the party and national attention. Currently, our students as young people a large and important groups, is the concept of culture and the formation of three and a critical period, legal education will be in the legal awareness training students, correctly view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ional policy guidelines and process its own contradictions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But college students’ legal education prevailing development dilemma. Legal Education mere formality, content of a single, without practice and other issues, so that legal education is often overlooked and neglected in the daily teaching college students management activitie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legal; education management
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关系到青年学生法律思维和道德品质的养成;关系到社会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关系到社会整体法制建设和和谐发展,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大学生违法犯罪有的是不知法;有的是只知其文不知其义;有的是知法犯法;更有甚者有的是规避法,等等。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精英部分,都懂得一些法律知识,有的甚至法律知识还较丰富,而面对具体问题时,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法律意识较强,能正确行使权利,积极履行义务,对自己应当享有的合法权益极力维护,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二类是有法律知识,且了解法律规定,但由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些社会问题如司法腐败等现象,使其对法律产生误解,一些大学生犯法并非因为不知法,而是知法犯法,把法狭隘地理解为一种工具,而非追求的目标,认为法就是条文,而忽视了法所追求的价值目标,即秩序、自由、效益、平等、人权、正义等。三类是思想简单、易冲动,感情用事,往往丧失理智,根本不考虑法律规定及行为后果。总的来说,大学生违法犯罪是法律意识的欠缺、淡薄,导致违法犯罪行为的时有发生,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因此,在大学生的教育管理过程开展法制教育应该从教学和管理两个方面既要增强学生法律知识同时也要培养法律意识,用法律思维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1 我国大学生法制教育实施的现状与困境
法制健全了并不代表着法治建设就达到要求了,要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除了有完备的法律制度还有执行法律的意识、决心和毅力。当前,我国大学生作为青少年中一个庞大和重要的群体,正是培养和形成三观的又一个关键时期,法制教育将会在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正确看待和理解国家政策方针和处理自身矛盾中发挥巨大作用。但高校学生法制教育普遍存在发展的困境。法制教育流于形式、内容单一、脱离实践等问题,让法制教育在大学生日常教学管理活动中经常被忽略和冷落。
1.1 法制教育不重视,缺少关注
法制教育是法制建设的奠基石,特别是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关系到自身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一方面,国家也一直很重视在大学生中开展法制教育宣传,将法制教育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来,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基础课程和法律基础等让大学生了解和接触法律,以期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另一方面,学生也仅局限于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得的法律相关的内容,除开法律专业的学生了解更多法律条款以外,大部分的同学都无视身边的法律事件,取而代之的是用极端的方式解决遇到的问题。
1.2 法制教育不充实,形式单一
法制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应当贯穿始终,将法制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赋予更多的内涵。一直以来,我国大学生法制教育在具体的教学管理活动中往往被弱化或存在流于形式的问题。说教成为法制教育最重要的一种形式,向大学生灌输法律知识体系,内容总离不开学习国家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和枯燥的法律法规条文,根本不可能提起学生的兴趣和的积极性。更不可能培养学生懂法、信法、守法和利用法律思维处理问题的能力,他们遇到问题往往缺少理智的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沉重应对的能力,往往通过自己一时的冲动或是感性认识支配自己的行为而采取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进而产生严重的后果。片面地以讲座或上课的形式代替法制教育,就认为会培养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理念,最终只能收效甚微。
1.3 法制教育不实在,脱离实践
法制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要使受教育者知法,更重要的还是懂法、信法、守法和运用法律思维来解决问题。我国现有的法制教育不仅存在形式主义,同时也存在着脱离实践运用的问题。大学校园中法制教育主要是在课堂、讲座、日常思政教育中进行的,学生们往往是被动的接受方,即使有意见也没有机会能讲出来。在枯燥的法律知识学习之后还有背诵相关条文应付更为枯燥的考试,学生们往往对法律规定一知半解,认知支离破碎,尤其是对非法学类专业的学生来说会存在极大的困惑,为什么要学习跟自己专业毫不相关的课程,对自己以后找工作至少也是起不到明显作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其实与法律是息息相关的,大学生迟早也是要回到社会中去接受社会检验的。
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以及毕业后的生活都不可能脱离社会法治的影响。大学法治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忽视了对法律知识的运用,日常教育管理活动在法制教育过程中往往是从禁止行为准则来规范和影响学生的,告诉学生哪些是不文明的违法行为,哪些行为不能去做,并未告知学生在何种情况之下运用什么方式和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学生往往在遇到麻烦之后要么按照自己感性的想法去做,要么四处打电话求援不知所措。大学生权益被不法侵害的事件常有发生,但由于法律意识的确实或者自身法律修养的不完善,往往做出极端的行为或者时候才能意识到需要通过法律方式挽回自己的损失。如果大学具备基本的法律知识和善于运用法律思维来处理问题,自己的问题也会得到妥善解决,并获得综合能力的提升。
1.4 法制教育不系统,无长效机制
大学生在学校受到的法制教育可以说是很不完整和系统的,在法制教育过程中也会存在断层无法持续。
大学生法制教育不系统第一个方面的体现是2005年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的规定,法律基础和思想道德修养合并为一门课,法律基础部分的内容仅在思想道德修养中占四分之一的篇幅,在两个章节的内容中涵盖了宪法、民法、商法、刑法、经济法、行政法以及相应的诉讼法、仲裁调节等内容。庞大系统的法律体系根本不可能在这里体现出来,所有的内容都将会很笼统和支离破碎。
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不系统另一个方面体现在所有大学生所受的法制教育重点都放在学校教育这部分上。教育应该是全方位立体的环境,学校教育固然是一个重要的组成不分,但不是唯一部分。法制教育还应该涵盖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外部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创造全方位感受法制教育的环境。
1.5 法制教育不专业,师资不齐
大学法制教育一个很现实的困境是缺少专业的师资力量,无论是在教学活动的老师,还是参与学生管理的专职人员,在专业法律知识和大学生法制教育经验方面都是有待提高的。
目前,正如我们所知,法制教育都是放在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一环,科任老师很少具备专业的法律知识,或是受过系统的法律教育培训。学生管理的老师们更是来自各种不同专业,虽然在学位上获得了入职的条件,但是在法律教育方面很多都是一无所知,充其量也只能以实际案例告诫同学们碰到问题如何去做,其中的法律道理和法律思维是没有办法传授给学生。
这样的教育和管理只会使得学生碰到同样的事情会处理,出现新情况则手足无措。法律本身具有极强的专业性,要想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稀缺的专业教师资源和良莠不齐的师资力量实在难以保障法制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欧阳庆芳。党的十对法制教育目标要求的新发展[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
[2] 吴秀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法制教育探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12.27(6).
[3] 包芳。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法制教育的重要性[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