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由来及习俗精选8篇

节日当天,广西各地的民族歌手和民间艺术家将在广西相聚,然后一起唱原创生态民歌。这次为您整理了三月三由来及习俗精选8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三月三广西法定假日通知 篇1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常务会议上获悉:每年农历“三月三”将成为广西公众假日,自治区全区放假两天。具体放假时间,将由自治区政府办公厅每年年初确定后公布。

2014年的三月三,广西壮族自治区定于三月初三、初四放假两天,全区放假。

2015年的三月三,广西壮族自治区定于4月20、21(三月初二、初三)全区放假两天,与周末凑成4天小长假。

2016年的三月三,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内全体公民放假2天,放假时间为4月9日(周六)、10日(周日),即农历三月初三、初四。因为今年“三月三”放假时间正逢周末,所以4月8日(周五)、11日(周一)补休,凑成4天小长假。

“壮族三月三”不仅是广西壮族的'重要节日,也是当地汉、瑶、苗等民族的重要节日,在广西各族群众心目中的地位不亚于春节。每年,广西12个世代居住民族中有2700多万人采取不同方式欢度“壮族三月三”,占全区总人口的54%。

3月14日,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23年“壮族三月三”放假的通知》出炉。今年“壮族三月三”,本自治区内全体公民放假3天。

今年农历三月初三为4月22日(星期六)。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习惯节日放假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98号),2023年4月21日(星期五)至23日(星期日)放假调休,共3天。

三月三不同民族的习俗 篇2

壮族三月三习俗:

多于三月三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壮族多于三月三来扫墓,通常在三月三时蒸五色糯米饭。

侗族三月三习俗:

多于节日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花炮节”。

布依族三月三习俗:

于节日杀猪祭社神、山神,吃黄糯米饭,各寨三四天内不相往来。瑶族以三月三为“干巴节”,是集体渔猎的节日,并将捕获的野物鱼类按户分配,共享收获的欢乐,后云集于广场,唱歌跳舞,欢度佳节。

黎族三月三习俗:

称三月三为“孚念孚”,为预祝“山兰”(山地旱谷)和打猎丰收的节日,也是青年男女自由交往的日子,人们称它为谈爱日。关于它的来历,有个美丽的传说故事

黎族“三月三”是黎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人们称它为谈爱日,与海南苗族节日相同。传说,上古洪水时期,兄妹两人躲在南瓜中幸存下来。为了成家立业,他们决定分头寻找其他人,并约好来年农历三月三会合。结果几年过去两人无功而返。妹妹见找不到别人,就忍痛用竹签将自己的脸刺上花纹,又用植物染上了颜色,不让哥哥认出自己,以结夫妻,从而使种族得以延续。这也是黎族“三月三”节和纹面来历的传说。至今在东方市东方镇中方,每年农历三月三,各地的黎族青年男女汇集一起,参加“三月三”盛会,载歌载舞、谈情说爱。

畲族三月三习俗:

以三月三为谷米的生日,家家吃乌米饭。 传说,唐代畲族英雄雷万兴率起义军抗击官军围剿,以乌稔果充饥而军威大振,于三月三这天突围成功,连战连捷。畲民为纪念此事,每年三月三要吃乌米饭,集会对歌。在畲族民众中,三月三是可以与春节相提并论的重大节日。此日,家家宰杀牲口,祭祀祖先。许多人家往往选择这一天举办婚礼。节日里吃乌米饭。夜幕降临时,则举行篝火会,竞相对歌。畲民善对歌,此日往往要邀请省内外各地的畲族歌手登台献艺,场面十分热烈。节日里还要赶舞场,跳起火把舞、木拍灵刀舞、竹竿舞、龙灯舞、狮子舞、鱼灯舞。同时还有问凳、操石磉、腹顶棍、操杠、赶野猪等畲族民间竞技。“三月三”节日活动是畲族人文历史的缩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在建设新农村和加强民族团结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由于畲族以大分散小聚居的方式居住在东南沿海欠发达地区,随着现代化进程和畲族居住环境的改变,畲族的语言、服饰、歌舞正在逐渐汉化,“三月三”传统节日活动也趋于萎缩,亟待加强保护。

土家族三月三习俗:

土家族的三月三,则是土家族的情人节了。三月三的那天,土家族的阿哥阿妹聚在一起,以山歌为媒,以踩脚定亲。

其他如水族、苗族、仫佬族、毛南族等族都有各自传统的三月三节日习俗。

“三月三、踏沙滩”是象山石浦镇的一种民俗。关于它的由来,有几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与生产劳动有关:当地农历三月初三前后,地温和水温开始升高,浅海辣螺争相爬上滩头繁殖。当地人便在这个季节去沙滩拾螺,由此产生 “三月三、踏沙滩”的劳动场景。

如今,虽然滩头资源逐渐枯竭,当地老人仍耐不住在这个日子带着晚辈赶沙滩,重温昔日拾螺的场面。“三月三、踏沙滩”的劳动场景,也逐渐形成一个全新意的民俗文化活动。

如今的“三月三、踏沙滩”,在当地已经形成了以民间民俗文化活动为主体,以体育、渔业竞技项目以及所邀外地歌舞、杂技节目为陪衬的特点。其中的文艺表演多种多样,除了跑马灯、舞龙灯、彩阁巡游等,还有据《辣螺姑娘招亲》等民间故事改编的越剧表演,以及 “辣螺姑娘抛彩球”在观众中招亲等娱乐活动。这些活动具有民俗性、群众性、参与性和娱乐性等特点。

汉族三月三习俗:

安徽霍山吃蒿子粑粑

蒿子粑粑

(一) 配料: 野生蒿子、米面、腊肉、香蒜等

(二) 制法:

1、将新鲜的'蒿子用手搓成一团,然后用木棍将蒿子的汁水敲打尽;

2、将腊肉切成小方块,先放在锅里炒,腊肉出油时,将米面、切碎的蒿子、香蒜等放进锅里拌匀,添适量凉水焖一会盛起;

3、将盛起的面做成粑粑状,要薄厚均匀,做好后放入锅内加盖,小火炕,约15分钟左右即可。

蒿子粑粑,口感香脆,味鲜色美,为霍山独有,传说每年农历三月三日,吃蒿子粑粑可“巴魂”。

三月三情人节

在少数民族内仍保留三月三情人节的习俗。比如这一天苗族姑娘穿着盛装,来到一个固定的地方展示她们的美丽。小伙子们也等着这一天,他们有机会认识很多姑娘,和她们对歌,如果相互喜欢的话,马上就可以拉回家去。所以歌会散了之后就可以看到很多男男女女拉拉扯扯的。

三月初三,上巳日也有一种食俗,就是吃“春饼”,把面赶成薄薄的饼,把鸡蛋煮熟剥去皮,捣碎,有的人家还加进去蒜泥,把薄饼卷起来吃,有的地方暖得早,已经有了小葱,用春饼卷小葱吃。

广西三月三传统食物 篇3

荠菜煮鸡蛋

农历三月三,国人有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荠菜又称地菜、田儿菜等,是生长在田头地角的一种野菜。虽说是野菜,却鲜香可口、营养丰富。民谚曰:“三月三,荠菜当灵丹。”“三月三,荠菜煮鸡蛋。”春天正是采食荠菜的季节。春食荠菜也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诗经》就有“其甘如荠”的吟咏;辛弃疾也有“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的诗句。

清朝叶调元的《汉口竹枝词》曰:“三三令节重厨房,口味新调又一桩。地米菜和鸡蛋煮,十分耐饱十分香。”词中的地米菜即指荠菜。地菜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还能治疗多种疾病。它不仅是佳肴一碟,更是灵药一方。“荠菜,别名地菜、护生草、鸡心菜,其根、花、籽均能入药。在中药里,荠菜的药用价值非常广泛,被誉为“菜中甘草”。

祖国医学认为:荠菜味甘、性凉,归肝、脾、肾经,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等效用。荠菜食用方法很多,可拌、可炒、可烩,还可用来做馅或做汤,均色泽诱人、味道鲜美,是一道药食同源的美味佳蔬。在湖南,用荠菜来煮鸡蛋是最常见的一种吃法。每到三月三这天,荠菜便长茎开花,妇女都会采摘来插在发际。

因荠菜的谐音是“聚财”,故此,老百姓又根据民间传说,于三月初三这一天,在祭祖的时候,借助祖先的神灵和财气,人们会将新鲜荠菜洗净后捆扎成一小束,放入鸡蛋、红枣、风球,再配两三片生姜,煮上一大锅,全家都吃上一碗,食之既可交发财运,又可防治头痛头昏病,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民间特有的食疗习俗。据说可以去风湿、清火,腰腿不痛,而且还可预防春瘟。

吃鸡屎藤

农历三月三吃鸡屎藤,是广西北海本地人的一种传统习俗,我们将叶与大米混合研磨成粉,再做成一片片的鸡丝藤面,用这种面做成的鸡丝藤粿仔汤,味道清香甜美,是本地人喜爱的特色小吃。相传农历三月初三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诞辰,北海人以此纪念这位伟人。

在诸葛亮七擒孟获的云南曲靖农村,同样有很多人喜欢吃鸡丝藤。但{BAIHUAWEN.com}曲靖不像琼海、北海等地会在三月三或七月初一专门吃鸡丝藤,带有很隆重的仪式的味道。在那里,只要是鸡丝藤发嫩芽的日子,当地人家就采摘下来食用了,或用来炒肉,或是素炒,或是凉拌,就如同食普通的蔬菜一般简单自然 。

五色糯米饭

黑、红、黄、白、紫——五色糯米饭是壮族地区的传统美食,因糯米饭呈多种色彩而得名,又称“乌饭”。壮家人把五色糯米饭看作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

传说古时候壮家村寨有个青年叫特侬,外出干活总是带着糯米饭。而山上的猴子总是把糯米饭抢去。有一次,特侬随手扯了枫叶驱赶猴子,却发现自己掐枫叶的手被染上了黑色。他灵机一动,回家后把枫叶浸泡到糯米饭里蒸煮,制成了黑色糯米饭。猴子看见一大团黑乎乎的东西,以为是毒物不敢碰。特侬吃了黑色糯米饭,口不干不燥也不腻倦,反而觉得浑身是力。后来,壮家人都学着特侬做黑色糯米饭,后又逐渐用黄栀子、红蓝草等做成了黄色、红色、紫色糯米饭。

蒿子粑

三月三吃蒿子粑,与传统习俗有关。三月初三古称“上巳节”,民间又称为“鬼节”。传说这一天,人的魂魄容易被东游西荡的鬼迷惑,朴实憨厚的乡民们认为,必须吃这种带有野味的蒿子粑,才能把人的魂儿“粑”(粘)住,不为邪恶所侵,人才能健康,不生病。这种美好心愿代代相传,使这种千年旧俗延续至今,演变成祈求康泰的地方特色风俗。

做蒿子粑的蒿子,是青蒿的俗名,又名香蒿、花蒿,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能食用的野生天然植物。春天,轻风和煦、万物复苏。据医书介绍,蒿子有清热、泻火、利湿、解暑、平肝、安神等功效。看来,蒿子粑“粑魂”虽是传说,祛病健身之言却是不虚。

薄饼

农历三月初三吃薄饼,是同安人的传统习俗之一。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其子郑经继承父业,继续抗清,多次出兵攻打闽南一带,因清军顽抗造成百姓伤亡惨重。在郑军反攻下,清军投降,郑军进入城内,老百姓一边迎郑军,一边制作薄饼祭祀死难的亲友。后来民众就用薄饼在农历三月初三日祭祀祖宗。

做薄饼单是馅就足够忙活好长时间,但是更关键的是需要薄饼皮做支撑。薄饼皮不但要薄更要劲道,这样包着馅料就不容易破裂。吃时将馅料放在薄饼皮上,卷成竹筒状,非常味香可口。因为质量好的薄饼皮很Q,所以也有很多人喜欢单吃薄饼皮。

春饼

三月初三,上巳日也有一种食俗,就是吃“春饼”,把面赶成薄薄的。饼,把鸡蛋煮熟剥去皮,捣碎,有的人家还加进去蒜泥,把薄饼卷起来吃,有的地方暖得早,已经有了小葱,用春饼卷小葱吃。

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有趣的春饼来历故事:相传宋朝年间,一个书生名叫陈皓,有一位贤慧的妻子叫阿玉,两人感情深厚,情投意合。陈皓专心致志读书,但常忘记了吃饭。这可急坏了阿玉,她左思右想,终于想出了做春饼这个办法,春饼既能当饭,又能当菜。陈皓边读书边吃春饼,餐餐吃得香,读书的劲头更足了。不久,陈皓赴京赶考,阿玉又制作春饼并用油炸,给丈夫当干粮。结果,陈皓得中状元,高兴得把妻子做的春饼干粮,送给考官品尝。考官一吃,赞不绝口,顿时写诗作文,称之为“春卷”。

艾叶糍粑

清明前后,是艾草生长茂盛且最为鲜嫩的时节,由于农历三月三与清明节靠近,艾叶糍粑也成了“三月三”必吃的美食。

将采摘回来的艾叶洗净,煮过以后剁碎,与糯米粉、黄糖混合后舂匀,捏成一个个墨绿色的扁圆形糍粑。最后用芭蕉叶垫底,放进蒸笼蒸熟,即成软绵香甜的艾糍,艾糍里面的馅可咸可甜。

乌米饭

畲族,家家都做乌米饭,全家共餐,馈赠亲友,欢度“乌饭节”。传说,唐代畲族英雄雷万兴率起义军抗击官军围剿,以乌稔果充饥而军威大振,于三月三这天突围成功,连战连捷。畲民为纪念此事,每年三月三要吃乌米饭,集会对歌。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梧州也有吃乌米饭的习俗。

乌米饭驱邪扶正,健身暖胃,加上独有的枫香味、乌黑油亮的颜色,再配以炒香并捣碎了的花生米及腊肠等配料一起蒸煮,吃起来味道相当美味,是一道深受市民青睐的传统美食。

壮粽

宁明壮粽是用糯米、猪肉等煮制成的一种大粽粑,是壮族“三月三”特制的传统食品。

壮家粽子起源于宋代,叫“风莫”。它是一种特大的粽粑。大年夜,姑娘们便把煮熟的“风莫”从铁锅里捞出来,以备正月食用。正月十五,出嫁姑娘都要回娘家吃风莫饭,父母打开风莫,分给全家人。儿女须将风莫吃完,以示孝敬父母,祈求父母高寿。

水菊粑

每年农历三月三,在安庆太湖县、潜山一带,有吃水菊粑的习俗。水菊又名鼠曲草,清明菜、寒食菜、粑菜,四五月开细小的头状花。在我国的华中、华东、华南及西南各省的原野、田坎、路旁均有生长。春季可以采摘嫩茎叶洗净,拌入糯米面中,蒸熟或者油炸食用,西南各省称作“清明粑”。

三月三的来历和习俗 篇4

【壮族三月三】

“三月三”是壮族的重大节日之一,是传统骆越文化的主要表现,统称为“三月三”歌圩。目前在广西壮乡南宁市武鸣县举办了六届“三月三”歌圩暨武鸣骆越文化旅游节。在歌圩旁边,摊贩云集,民贸活跃,附近的群众为来赶歌圩的人提供住食,无论相识与否,都热情接待。一个较大的歌圩,方圆几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前来参加,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煞是热闹。 田阳县的乔业都是历来较大的歌圩。人们到歌圩场上赛歌、赏歌;男女青年通过对歌,如果双方情投意合,就互赠信物,以为定情。此外,还有抛绣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动。

居住在桂西一带的壮族,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家家户户都用嫩绿的枫叶、红兰草等煮成的红、黄、黑、紫、白五色的米饭,人们在门楣上和房屋周围插上一枝枝枫树叶,在村头寨尾搭起布棚,在布棚下摆上五色的米饭等贡品,男女老少围着布棚唱歌,赶歌圩,老年人还把染色的熟鸡蛋装在小网兜里,挂在小孩的胸前,男女青年在赶歌迂时,还要“碰蛋”。

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有哪些 篇5

三月三是很多民族都会庆祝的传统节日,比如壮族、汉族、苗族等民族,会在节日当天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这个节日主要流行的地区是中国南方以及少数民族地区,那么三月三的由来和风俗是什么呢?三月三的由来和风俗如下,由来:源于中华民族原始社会的原始制度,除此之外还有从民间传说演化而来的由来,一对相爱的恋人殉情,大家通过联欢唱歌歌颂和纪念他们的爱情,三月三渐渐形成。

1、抛绣球:在广西壮族,农历三月三有抛绣球的习俗。在节日到临之前,姑娘们会赶制绣球,这些绣球有多角形、圆形、方形等形状。赶制完绣球后,姑娘们会进行抛绣球活动,以此来向自己的意中人传达情意。

2、包五色糯米饭:在农历三月三,壮族的家家户户都包五色糯米饭,这种风味食品常在赶歌圩时食用,或用来祭祀神灵。五色糯米饭又称五色饭、青精饭等,主要由糯米、紫蕃藤、黄花或黄栀子、红蓝、枫叶蒸制而成,其口感软糯,味道香甜,深受众人的喜爱。

3、抢花炮:在农历三月三,壮族人民有抢花炮的习俗,这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项____,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三月三日记 篇6

三月三到了我跟我的三个敌人:吉欣颖、吉芳颉、王锲桢,还有我的表姐:鲁雅宁约佳一讫往海月广场望三月三的表演。

咱们来到了三月三的现场,这面三三两两,我们瞅睹有一群我围在这里,赖奇的口让我们凑了从前,刚走到旁边,一股烤牛肉的臭味扑耳而来,我们急不可待地向人群中挤了出来,看见多少位叔叔、阿姨正忙着替大伙烤牛肉,我们的小嘴馋得直淌心水,并向他们要了一些牛肉吃。里点被人群围得跟蒸笼一样暖,我们又挤了没来。

这时表演正要启初了,首先是引导说了一番话最后,就开始载歌载舞恶不热烈。万己竹竿舞开端了,一群衣着多数官族服装的叔叔、阿姨们,正兴高采烈的跳着欢速的竹竿舞。尔也情不自杀地跟着欢钝的节奏溜入竹竿舞场,随着大伙欢乐地跳了伏去。

昨天功得真空虚实高兴。

广西三月三为什么放假? 篇7

广西的“三月三”节日是广西壮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是广西自治区的一个法定假日。因为这个节日对于广西的壮族等少数民族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所以政府决定将其作为法定假日,让广大民众能够更好地参与和体验节日氛围,也是对这些少数民族的一种尊重和支持。

广西壮族人民视“三月三”为重要的传统节日,这一天是他们祭祀祖先和先辈、祈求丰收吉祥的日子,举行各种传统庆祝活动,如龙船赛、板凳舞、打马球、踩高跷、唱山歌等,庆祝这个重要的节日。因此,政府将“三月三”作为法定假日,不仅有利于维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也可以让广大民众更好地享受假日带来的快乐和轻松。

在广西,不仅壮族人民会庆祝“三月三”节日,其他少数民族如瑶族、苗族等也会举行类似的活动。这些节日活动丰富多彩、民俗特色鲜明,不仅反映了当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成为了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月三的传说 篇8

相传,很久以前,状乡有个叫韦达桂的人,在一个土皇帝手下当臣相。达桂年纪不大,但学识渊博,才能过人,而且,十分关心壮族人民的疾苦,皇帝给他的俸禄,他都拿回乡分给百姓,自己两袖清风,一无所有。有一年,状乡大旱,乡亲们求达桂向土皇帝奏明免皇粮,达桂跪奏道:“状乡百姓颗粒无收,吾伴千岁前往视察。”达桂伴驾来到状乡,只见田土龟裂,禾穗枯焦,一群群面黄肌瘦的百姓跪在山道上告苦。达桂跪下说:“千岁亲见,万望免粮。”土皇帝无奈只可免去状乡皇粮。打那以后,他对达桂恨之入骨,可是鉴于达桂的声望,又找不出什么岔子把他除了,因此施出毒计,阴谋陷害达桂。

一天,他把达桂唤道跟前:“达桂,你向来很能干,现在想叫你给我办件事”达桂听了,就知道土皇帝不怀好意,但他还是从容地说:“请千岁道来。”土皇帝半眯着眼说:“我正在建一座楼阁,缺少瓦片,听说状人皮能防寒防暑,防水防火,经久耐用,我要你在两个月以内给我弄900张状人皮当瓦片用,到时重重有赏,如果完不成,定要从严惩罚。”达桂轻松的答道:“到时就请千岁亲自到城门下点货验收吧。”

一个月过去,达桂没有动静,五十九天过去了,达桂依然没有动静。限期到了,达桂才召集900个壮家大汉,每人带上一斤糯米,一斤米酒,一斤胡椒面,来到皇城脚下,架锅煮糯米饭,煮辣椒菜汤,一个个脱掉上衣,光着膀子,坐在城门下饮酒,喝辣椒汤,吃糯米饭。正当个个酒足饭饱,满头大汗淋漓的。时候,土皇帝坐着八抬大轿赶到了。达桂连忙上前施礼道:“货物已经给千岁送来了,可是这帮贱骨头张张皮都是漏水的,能用吗?”土皇帝下轿一看,一个个黑里透红的皮肤上都是湿漉漉的,象是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臭气扑鼻。土皇帝用手捂着鼻子,皱着眉头,后退几步道:“又漏水又臭,不能用,不能用。”说完,调转轿子回宫殿去了。

一计未成,又生二计。快到清明节了,土皇帝又把达桂换到跟前,装着十分诚恳的样子:“达桂,你向来很聪明,现在我有一件事非要你去干。”达桂一听,就知道土皇帝又怀恶意,但达桂好不畏惧地说:“请皇上明说。”土皇帝眯着眼睛说:“清明节我需要一个象宫殿后面那座大山一样重的猪头来祭祖,你给我在一个月内弄来,到时重重有赏,过期误了大事要从严惩罚。”达桂十分轻松地笑道:“好办,好办。”

二十天过去,达桂没有动静,三十天过去,达桂依然没有一点动静。限期过了,土皇帝派兵来抓达桂,达桂扛着一杆大秤和兵差一道去见土皇帝:“皇上大人,壮家比山头还要大的猪头多得很,就是不知道宫殿后面的大山有多重,请皇上用这杆秤去称一称,我好回去把猪头抬来。”“这。”土皇帝哑口无言了。

土皇帝见达桂聪明过人,留在宫殿里是祸根,非得除掉他,因此有想出一条毒计。一天,他把达桂叫到跟前:“达桂,你向来聪明能干,再过一个月就是皇后坐月了,听说壮家的公鸡蛋很有营养,你给我在二十天内弄490个公鸡蛋来,到时重重有赏。”达桂满口答应。限期到了之后,土皇帝派兵去抓达桂,达桂连忙施礼道:“非常对不起,我扶起正在坐月子,按照壮家的规矩,我得照料七七四十九天以后才能出门,到时我会给皇上送去公鸡蛋的。”兵差大喝一声:“天下男子怎么会生孩子?”“男人不生小孩,公鸡怎么生蛋?”兵差无言以对。只好回去报告皇上,皇上大怒,下令捉拿达桂。

壮家百姓闻讯立刻送达桂到山上的枫树林藏了起来。皇兵上山搜索,重重包围,只见山林里有剩下的糯米饭,就是不见人,皇上下令放火烧山,这天正好是三月初三。皇兵走后,乡亲们上山在一棵合抱不过来的枫树洞里找到了达桂的尸体,大家含着眼泪把他埋葬了。男女老少在坟前放声痛哭。哭呀!哭呀!泪水洒在坟上,坟上顿时长出了一棵棵嫩绿的小枫树,一丛丛翠兰的红兰草。为了纪念达桂,乡亲们又在墓旁边建造了庙宇,名曰:“达桂堂”。因为达桂生前喜欢喝酒,吃糯米饭,用喝酒、吃糯米饭的方法战胜了皇帝,后来又因为拿不出公鸡蛋而被害,所以,到了三月初三这一天,状乡家家户户都拿着米酒、糯米饭和熟鸡蛋到达达桂墓前祭奠。正当人们陷入哀思时,天空突然雷声大作,从庙堂里冲出一条五色大蛇,这条大蛇向乡亲们点了点头,就直奔宫殿把皇帝给咬死了。

从那时起,桂西一带壮族人家为了纪念达桂,年年到三月初三这一天,村村寨寨都搭起大棚,因为传说在外丧生的亡灵不能进家,因此人们只好在布棚下摆上五色糯米饭等祭品供祭达桂的亡灵,在布棚周围唱起赞美和感谢达桂的壮欢。一代传一代,就形成了现在赶三月三歌迂的习俗。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