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苗族最大的节日,除夕晚祭祖前要先用一碗饭喂狗。吃饭时不能用汤泡饭吃,认为这样来年会遭水灾。那么,苗族有什么过年风俗?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苗族的过年风俗是什么优秀5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风格。不同的习俗造就了不同的节日习俗。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苗族的风俗习惯。苗族主要生活在贵州省东南部、广西大庙山、海南岛,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交界处。
苗族人讲究礼仪。
客人来访,必杀鸡鸭。如果是远道而来的贵客,苗族习惯于请客人先喝羊角酒。吃鸡时,应将鸡头给长辈,鸡腿应给最小的宾客。有的地方还有分心的习俗,就是家里的大爷用筷子把心或鸭心送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必须平均分。心成老人在场。
如果客人少喝酒,不喜欢吃肥肉,就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苗族人。主人会见客人,不迈出第一步,不往前走;在谈话中使用敬语;穿着喜庆的衣服迎接客人;把酒放在村外迎接客人;当客人到家门口时,主人必须打电话通知家中的女主人,女主人必须唱歌欢迎客人;在客人面前,女主人不爬上楼;宴席以鸡鸭为佳肴。心肝最值钱,必须先送给客人或老人。,客人分人享用,顺序是先成长后年轻。客人不应该称主人为“苗”,他们喜欢称自己为“萌”。苗族人敬老爱幼,为人诚恳,好客,讲究礼节。
苗族龙船节在每年农历的5月24日至5月27日,是少数民族苗族的传统节日,龙船节在苗语中叫做"咋瓮",是划龙船的意思。
龙船介绍
龙,是苗族人民心目中吉祥和力量的象征。苗族的龙船很别致,一般是一株大杉树或大梧桐挖成。分母船和两侧子船三部分,母船的船中心前后共六舱,中四舱装载着龙船节期间亲友馈赠的猪、羊、鹅和竞渡水手食品,两侧子船则为水手划桨之地。苗族划龙船是站立着划桨的,不同于汉族的坐着划桨。船身长20米左右,船头翘起水面很高,安装上一个大龙头。龙头是由水柳木雕刻而成,雕刻十分精美,上面涂着金、银、红、绿、白各色,犹如鳞片熠熠耀眼,一对龙眼炯炯有神,弯弯的比角,昂首向天,可谓神采奕奕,栩栩如生。宛似牛角的龙角上,通常写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吉祥语。
平时,龙船放在专放船体用的"龙船硼"内,有的"龙船棚"还写满楹联,如:"龙船千古事,忠孝一生兴,典祀千年重,绵延百事传,江山千古意,时序百年兴' 等等。横批则多为"民众团聚"、"万宝来朝"。两个角尖之间拉一根细绳子,挂上小红旗。角后有四根一米多长的野鸡毛立着,显得很威风凛凛。船尾也翘出水面,插着芳草,名曰"凤尾"。
苗族的划龙舟
划龙舟由鼓头、锣手和手手组成。鼓头是龙舟上的指挥,是全寨推选出来最有威望的人。一个十来风的孩子担任打锣手,水手共三十八名,由寨子里剽悍青年担任。比赛中水手每人手持一支一手掌宽,约一米五长的扁担形木桨。身披蓑衣,头载斗笠,以示祈雨。
划龙舟比赛场面十分激烈,是一项赛体力、比技术、比智慧、练勇敢、保团结的体育活动,是苗族民间体育活动中较为引人瞩目的一类,同时也深得各族人民的表睐。龙船节展示了早期苗族人民持朴的信仰,同时,追叙了苗族人民早期文明传统文化发展的历程。再现了当时苗族人民的智慧与力量的勇敢意识和团结历进的精神。
龙船节与端午节
与苗族的龙船节类似的是汉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时间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节日里同样也会举行声势浩大的划龙舟比赛,也就是龙舟竞渡。
苗族在我国分布地区很广,他们的年节,称“冷酿廖”。没有统一的日期,一般在秋叫后。按当地的传统习俗,选择在农历九月、十月或十一月份。
贵州省的苗族,在节日期间有舞狮子的活动。在锣鼓声中,一个手拿绣球的武士引出了一头纹彩斑斓的“雄狮”,后过跟着一个笑咪咪的“大头佛”。“大头佛”一步一摇,滑稽可笑。苗族舞狮子最精彩的又要数爬桌子表演:声地中央直叠起十二张高饭桌,总高度在十米以上。
狮子在武士的逗引下,从下面的一张桌子钻过去,再翻上一张张桌子。.。.。.一直爬到最高点,武士一个斤头翻落到地,狮子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踩着翻黑心放在最上面那张桌子的四条脚,表演转身,绕圈、前伸、后顾、站立、朝拜等动作,最后还要从最高处轻盈地跳下来。
1、走寨串门
每年苗族端午节,其他村寨的亲朋好友都要到先过端午节的苗族村寨走寨串门吃粽粑、喝米酒,共同祭祀屈原。不论来多少客人,主人家都会陪坐到天亮。
第二天客人要回家时,主人家还要给每个客人送上一挂粽粑并亲自送出寨门口。此习俗一直沿袭至今。
2、吃“五黄”
苗家过端午节要吃端午饭。端午饭要吃“五黄”:黄鳝、黄瓜、黄鱼、黄泥蛋和雄黄酒。因此,端午饭必备的主菜有:一大盆黄鳝汤,一碗咸鸭蛋,一碗红烧黄鱼,一碗苗家腌黄瓜,一碗雄黄酒。当然,粽子是餐桌上的必备品。
开席前,长辈先从酒碗里倒雄黄酒出来,然后挨着给每个小孩的脸上、额上、脖子涂抹。开席时,由最年长者端起雄黄酒喝第一口,然后再往下传,餐桌上的男女老少都必须喝上一口。
3、粽粑节
苗族称端午节为粽粑节。苗家的粽子很有特色,馅也很丰富,豆沙粽、鲜肉粽、腊肉粽、绿豆粽、赤豆粽等等。最令人称道的是苗家“五色粽”,他们用五种植物的叶液将粽馅染成红、黄、蓝、黑、白五种颜色,然后用芭蕉叶包裹成圆柱形煮熟。
一般都是在端午节前5-10天就把粽子裹好了、煮熟了。以前苗家还要把煮好的粽子挂在堂屋里,一是敬祖先,二是表示生活美满。
4、双人咬粽子
苗家的粽文化很丰富,端午节前后还要围绕粽子开展系列活动,其中最有趣味的是“双人咬粽子”。
在欢快的木鼓声中,姑娘小伙两人一组,比赛分为绑腿走路、包粽子、双人板鞋竞走、咬粽子、一人离地返回等步骤,最先返回出发点的一组为胜。
5、抢鸭子比赛
抢鸭子比赛也是苗家村寨端午节必不可少的节目。它源于纪念古代苗族英雄杀死恶龙为民除害的传说,沿袭至今,并以鸭为吉祥物,在龙舟赛上将一大群活鸭子同时放人赛龙舟的水面上,任由人们去抢捉,谁逮着归谁,抢到鸭子视为大吉。
比赛规则是,先把鸭子放入河中,比赛口令一发出,等在河边的男女便开始抢抓鸭子。鸭子被人赶着在河里乱窜,抢鸭人沿着河边追赶,谁抢抓到,鸭子便归谁。
6、龙舟节
每年端午节起至农历五月尾是贵州苗族龙舟节。云贵一带,在气候上雨旱季十分分明,在旱季里,雨水尤为珍贵。因此,苗人划龙舟多与天气和农事活动密切相关,祈福和庆祝性质较强,龙舟比赛通常都会有驱旱求雨、庆祝插秧成功、预祝五谷丰登等实际意义。
贵州苗族所划的龙舟形状也江浙大异其趣,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母子船”,每艘龙舟以一条完整杉木或大梧桐挖空成槽形,一大二小的龙舟并排成一组,大者为母船,小者为子船,三舟竞技,很是有趣。
苗族的传统节日
苗族是一个富有古老文明、讲究礼仪的民族,岁时节庆独特鲜明。苗族传统节庆按功能含义分为:⒈农事活动节庆;⒉物质交流节庆;⒊男女社交、恋爱、择偶节庆;⒋祭祀性节庆;⒌纪念性、庆贺性节庆。按时序分,一岁分十二个月,每月都有一个以上的节庆日。
动月(鼠或子月)1—15日(第一个子日至第二个寅日)为玩年节,其中第1个子日为天岁节,苗人不出门(远门);
第1个丑日是地岁节,第1个丑日至第2个丑日(2—14日)期间,人们纷纷走亲访友、互贺新岁、男女对歌、玩龙灯、狮子等;
第2个寅日(15日)为尾巴年(烧龙灯)。偏月(牛月或丑月)第一个丑日为社日,亦称龙头节,苗人祭土地神,接龙、安龙(苗语染戎)。
1月(虎月或寅月)的第一个寅日为物质交流、男女社交节(汉籍称为三月三街节)。
2月(兔月或卯月)的第一个未日为牛王节(汉籍称四月八日)、男女社交樱桃会、佛生日。
3月(龙月或辰月)的第一个辰日、第二个寅日分别为小端午节和大端午节,其中小端午节后来为纪念苗族伟大爱国诗人屈原(芈姓),亦称屈原节、歌师节。
4月(蛇月或巳月)的第1个巳日为降龙节(汉籍称为六月六、六月场)、吃薪节(大麦熟)。
5月(马月或午月)的第1个子日是小年节(夏至日,阴旦?冢?个午日为七巧节(苗语称七姊妹,即北斗七星)。
6月(羊月或未月)的第2个寅日为鸭节,第2个辰日为赶秋节。
7月(猴月或申月)的第1个申日为酒节(糯稻收割酿制甜酒、米酒)。
8月(鸡月或酉月)为祭祀节(主要进行椎牛、吃猪、跳香、还傩愿、安龙等祭祖祀魂活动)。
9月(狗月或戌月)狩猎节,择日祭梅山三神,开始狩猎。
10月(猪月或亥月)卯日、午日为吃猪泡汤节(杀年猪),灶神节(祭灶神),除夕夜(大年夜,汉籍称苗人十月过年)。
民风民俗
苗族有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如苗年、拉鼓节、芦笙节等,但其中最隆重和内容最丰富的就是苗年。
过苗年的时间,各地并不相同。融水、三江、龙胜一带的苗年一般在农历十一月的亥日。苗年隆重热烈,除祭祖、饮宴之外,还举行各种活动。新年来临,全家守岁。吃了“过地餐”(这是苗家人与在阴间的祖先共进的团圆餐),拜过年,人们就开展各种活动。祭龙潭、祭田神、吹笙伴舞,热闹非凡,是苗年最隆重的场面祈神求丰收,是苗年活动的一个大主题。苗族过年,食品也多种多样,有米饭、糯米粑、肉(酸肉)、鱼(酸鱼)等,还有一种特殊的食品叫“辣椒骨”,它味香而辣,可增进食欲,驱风御寒,防治感冒,是苗家常备的食品,也是待客的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