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江景色范文(优秀5篇)》由精心整编,希望在【富春江景色】的写作上带给您相应的帮助与启发。
富春江畔的山真秀啊!在富春城东南角耸立着一座小山。它不像华山那样危峰兀立,也不像黄山那样雄伟壮观。山不高,海拔不到43米;山不大,面积不足4公顷。美丽的富春江三面围拱着它。山上树木蓊郁,花草含芳,亭台翼然,风景绝佳,更有名人题咏“两岸风帆,几多名士,隐于富春深处;一江白练,数叠清螺,漂浮烟岚之间”。使着座形状鹳鸟的小山成了富阳的名山,成了部级旅游风景线——富春江畔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这就是鹳山得天独厚,回流池沼,石塔山峰,亭台楼阁,花树掩映,绿草红花,不移景换。自然之美与园林之美巧妙结合,浑然一体。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内涵,特别是“两董”与“双烈”,更为鹳山湖光山色增添异彩!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我行山度至,风景数翻新。
1.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2. 风和日丽;人杰地灵。
3. 长空溢彩;大地流金。
4. 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5. 术有专攻;业精于勤。
6. 龙吟国瑞;虎啸年丰。
7. 龙吟虎啸;腊尽春归。
8. 龙腾虎跃;水啸山吟。
9. 龙飞凤舞;月满春盈。
10. 龙兴华夏;燕舞阳春。
11. 东风解冻;春日载阳。
12. 四时吉庆;八节安康。
13. 四时为柄;万象皆春。
14. 白雪融腊;红梅赋诗。
15冬迎梅至;春伴燕归。 16. 一年肇始;百业兴隆。
17.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18. 一声爆响;万里春回。
19. 人登寿域;世跻春台。
20. 人臻五福;花满三春。
21. 人游化日;天与长春。
22. 人增寿纪;天转阳和。
23. 九州国泰;六合春新。
24. 九州永泰;四季长春。
25. 三江春水;五岳青松。
26. 三江生色;四海呈祥。
27. 三山生色;五湖呈祥。
28. 与山同静;随地皆春。
29.冬迎梅至;春伴燕归。
30. 山川添秀;大地回春。
31. 山川毓秀;松柏长春。
32. 山河似锦;岁月更新。
33. 千峰月色;五湖春光。
34. 门迎百福;户纳千祥。
35. 天开长乐;人到恒春。
36. 天开文运;人喜春暘。
37. 天开化宇;人在春台。
38. 天涯月色;芳草春晖。
39. 开门纳福;举步迎春。
40. 日上花梢;莺穿柳带。
41. 日薰春杏;风送腊梅。
42. 风光胜旧;岁月更新。
43. 风迎新岁;雪兆丰年。
44. 风调雨顺;国盛人和。
45. 风和日丽;人杰地灵。
46. 牛耕绿野;虎啸青山。
47. 风光胜旧;岁序更新。
48. 励精图治,振兴中华
49. 柳丝垂岸,燕尾点波
50. 龙吟虎啸,腊尽春归
51. 绿化祖国,林茂粮丰
52. 绿眠芳草,红插山花
53. 梅传喜讯,雪兆丰年
54. 梅花笑雪,柳浪推春
55. 梅开春*,国展宏图
56. 梅映红霞,雪兆丰年
57. 民富国强,人寿年丰
58. 民欢大有,国庆小康
59. 年丰人乐,国富民强
60. 普天同庆,日月增辉
61. 齐歌四化,共庆三春
62. 千门大喜,万户高歌
63. 勤劳致富,科学兴邦
64. 青春许国,斗志凌云
65. 鹊传喜报,风送佳音
66. 群芳斗艳,百业争雄
67. 群芳斗艳,百家争鸣
68. 人逢盛世,岁值年华
69. 人逢盛世,鸟唱新春
70. 人歌四化,鸟鸣三春
71. 人和政美,国泰民安
72. 人和政稳,世盛邦兴
73. 人间改岁,天下皆春
74. 兰芳春日;桂馥秋风。
75. 民生有幸;国运无疆。
76. 百顺为福;六合同春。
77. 百事可乐;万象更新。
78. 岁且更始;时乃日新。
79. 岁通盛世;人肇华年。
80. 岁当盛世;人逢华年。
81. 岁丰人寿;春和景明。
82. 光饰竹径;影透花荫。
83. 年逢大有;日过小康。
84. 年年大吉;岁岁有余。
85. 年年如意;岁岁平安。
86. 年丰人寿;景泰春和。
87. 年年如意;处处春风。
88. 华灯飞彩;喜爆放红。
89. 华灯飞彩;喜炮迎春。
90. 江山永固;日月长恒。
91. 江山不老;神州永春。
92. 江山壮伟;桃李芬芳。
93. 庆云兆日;芳草迎春。
94. 阳春召我;淑气宜人。
95. 江山不老,祖国长春
96. 江山如画,大地皆春
97. 江山壮丽,桃李芬芳
98. 金瓯永固,玉宇长清
99. 九州安定,万众团结
100.九州共庆,两岸同春
101.九州生瑞,四海腾欢
102.九州生色,两岸连心
103.九州永泰,四季长春
104.花开富贵;竹报平安。
105.花迎喜气;鸟唱春光。
106.花香四季;月满一轮。
107.怀同霁月;量洽春风。
108.时和景奉;雪瑞花奇。
109.时和世泰;人寿年丰。
110.时和世泰;物阜民安。
111.财源茂盛;人寿年丰。
112.鸢飞鱼跃;燕语莺啼。
113.抬头见彩;动手生财。
114.抬头见喜;举步生风。
115.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116.鱼游深水;鸟占高枝。
117.河清海晏;人寿年丰。
118.诗书门第;陶淑人家。
119.春风梳柳;时雨润苗。
120.巨龙奋起,祖国繁荣
121.开门纳福,举步迎春
122.科学致富,勤俭持家
123.励精图治,除旧布新
124.人民万岁,祖国永昌
125.人民伟大,政策英明
126.春回柳叶;赋献梅花。
127.春回柳眼;红人桃腮。
128.春浓山腹;梅放岭头。
129.春临宅第;喜上梅梢。
130.春为岁首;梅占花魁。
131.春和景丽;物阜人康。
132.春燕剪柳;喜鹊登梅。
133.春透寒梅;韵偕孤竹。
134.春安夏泰;秋稔冬祥。
135.春盈四海;花漫九州。
136.人勤春早,国泰民安
137.人勤春早,民富国强
138.人勤春早,物阜年丰
139.人勤物阜,国泰民安
140.三通国瑞,两制邦兴
141.三通国瑞,两制人祥
142.三星拱户,四柱擎天
143.三阳开泰,两岸连心
144.三阳启泰,四化兴邦
145.阳春烟景;锦绣文章。
146.红楼旭日;绿柳芳春。
147.红插山花;绿眠芳草。
148.红梅点点;春意融融。
149.红梅吐蕊;绿竹催春。
150.花明柳暗;山复水重。
151.春风得意;和气致祥。
152.春风得意;丽日抒怀。
153.春风及第;瑞霭盈门。
154.春风送福;喜气临门。
155.春风吹绿;江山映红。
156.春光九十;气象万千。
157.春光满室;瑞气盈门。
158.春光骀荡;国步龙腾。
【关键词】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绘画特点;艺术成就
引 言
在“元四家”中,若论对后代山水画发展影响最深广的,无疑是黄公望。他年资最高,直接受教于赵孟頫。其《富春山居图》,可以说是代表其晚年风格的经典之作。元至正七年(公元1348年),黄公望开始创作这卷山水画名作,通过长时间精巧的构思和数年埋头作画,最终完成了这幅堪称山水画最高境界的长卷——《富春山居图》。
1、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创作背景
1.1黄公望生平经历
黄公望(1269-1354)就生活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中,他本姓陆,名坚,后出继永嘉黄氏为嗣,黄公大喜曰:“黄公望子久矣!”碎成其名字。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晚号井西道人,江苏常熟人,少年博学多能,寄希望于仕途,因其“至于天下之事,无所不能”,故中年充吏。年近50非但未能升官,反受贪官张闾牵连下狱,幸而狱中未丧其命,50而知命,仕途绝望,从此隐士飘游,遁入全真,浪迹浙江的虞山、富春山和苏杭一带,以卖卜、授徒为生,结交了不少文人名士和画家。此时致力于绘画,作画极为勤奋,常常“袖携纸笔,凡遇景物,辍即摹写”,曾得到赵孟頫指教,由董源、巨然奠定基础,进而博射荆浩、李成、范宽,至七十岁形成自家风格。尤其以山水画冠称一绝,终成“元四家”之首。黄公望的艺术思想,由“少有大志”到“试吏弗随”,至“弃人间事”,退隐而寄乐于画。因而他“耻仕胡元,隐居求是”,绝意仕途,其实皆是不得已而为之。
1.2黄公望的创作心态
《富春山居图》始画于至正七年(1347),于至正十年完成。此画是黄公望80岁所画作品,属晚年之作,此时的黄公望早于“弃人间事”,返璞归真,过着平淡、自然、天真的生活,乐于其中。此作品自然折射出画家的心态,作品中宁静平和、淡雅天真,笔简气清,荒寒平淡的意境,成为黄公望心中的世外桃源,也代表着元代文人画家的一种生存态度。
2、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绘画特点
2.1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绘画内容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为纸本水墨之作,高33厘米,长636.9厘米,以长卷的形式横向展开。图绘富春江两岸秋初的景色。开卷描绘坡岸水色,远山隐约,接着是连绵起伏,群峰争奇的山峦,再下是茫茫江水,天水一色,最后则高峰突起,远岫渺茫。山间丛林茂密,点缀村舍、茅亭,水中则有渔舟垂钓。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层次分明,大片的空白,乃是长卷画的构成特色。笔墨上简约利落。山石的勾、皴,用笔顿挫转折,随意而似天成。将近20厘米的长披麻皴,枯湿浑成,功力深厚,洒脱而极富灵气,洋溢着平淡天真的神韵。全图用墨淡雅,仅在山石上普染一层极淡墨色,并用稍深墨色染出远山及江边沙渍、波影,只有点苔、点叶时用上浓墨,但已足以醒目。从整幅作品看出前中段用笔谨而细致,至后段渐转疏松而不经意,使观赏者注意力随着作者画法变化而自由放松,变幻十分丰富。
从黄公望这幅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到,他在绘画时既注重写实又注重写意。
2.2《富春山居图》的写实性
清初画家恽寿平在赞赏此图时说:“凡数十峰,一峰一状,数百树一树一态,雄秀苍茫,变化极矣。”这幅作品在元代山水画中确是一幅从真山真水中提炼概括出来的杰作。作者在描绘富春山时,并未脱离山川的形质地貌,而是比较客观的表现富春江山石的形貌。因为黄公望晚年来到富春江,经常“终日只在荒山乱石丛木深筱(细竹)中坐,意态忽忽,不测其所为。”对山川精微的探求,已达到物我皆忘的境地,。因此在他的作品中,充分体现出对富春山客观的再现。
2.3《富川山居图》的写意性
黄公望的笔墨强调内在趣味,他曾说过“画不过意思而已”,他这种写意的笔墨趣味超越了传统得写形存质,形神兼备的标准。他把山水画的皴、擦、点、染,概括在用笔用墨中,并对用笔用墨在形态上给予独立和强调,再通过皴、擦、点、染形迹中体现出来。特别是在用“点”方面,“点”的解放和独立,使中国绘画获得了空前的自由。一个墨点,可 树的描写让人看不出其自然特征,风情物趣不是刻意描写,而皆随意柔和,使笔墨更主观,抽象,抒情,这也是元代文人画追求笔墨韵味的体现。这种笔墨直接体现了黄公望追求写意,表现,抒情的心境表达。
3、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的艺术成就
3.1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对后世的影响
黄公望为了充实这幅绘画的描写,他对真山真水作细细的观察与揣摩,据其题画中所说,此画经三、四年未得完备,据王原祁在自题的画稿中说,此画为子久“经营七年而成”,那么可想他在为这幅作品描写时,其吮毫挥笔之际,不知花费了多少心力与精神。当这幅画完成后竟成为画史上著称一代的作品,从历代著录中了解到,凡见此画者,无不叹为观止。据张庚《图画精意识》中所载:“董文敏(其昌)赏语王奉常(时敏)云:子久画冠元四家。……如富春山卷,其神韵超逸,体备众法,脱化浑融,不落畦径。”并誉为“艺林飞仙,迥出尘埃之外者也”。
《富春山居图》所画富春两岸景色,画中景随人迁,人随景移。董其昌见了此画之后说道:“展之得三丈许,应接不暇,”却有咫尺千里之势。这样的山水画,无论布局、笔墨,其经营运用,使观者不能不叹为观止。正如恽南田所说:“所作平沙,秃锋为之,极苍莽之致。”
董其昌还曾说,他在长安看了这画时,竟觉得“心脾俱畅”。图中景状,都巧妙地反映了富春江的风物与特色。这说明了黄公望山水画的感染力,那是多么的强烈。
3.2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的艺术成就——画风创新
黄公望在作这幅画时极注意层次感,前山后山的关系,改变了传统屏风似的排列,而是由近而远地自然消失。他并不夸张虚境和实境的对比,而是在虚实之间用微妙的过渡层次加以渲染。画中的树木尽管未作细致的刻画,但不同树木的质感和空间对比都表现得极为充分,连作为点缀的草亭人物,也都描绘得生动严谨,比例合度。画面仅用水墨渲染,但深浅浓淡搭配的极为合理,不用的水墨在宣纸上转化为无穷的“色彩,使画面空白具有真实的空间感,给人以挥洒奔放,一气呵成的深刻印象。若明若暗的墨色,经过这位大师的巧妙处理,超越了随类赋彩的传统观念,自然地笼罩在景物之上,化为一种明媚的氛围,令人产生亲切之感,充分反映了黄公望对客观外界和主观感受的高度尊重。
黄公望在画中追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深远意境,又注重绘画本身的笔墨意趣。在黄公望看来,绘画之美并不仅仅在描绘自然景色,更重要的是笔墨本身所体现的美,所传达出的画家的主官感受、气势和意趣。
这里有美丽的风光,它如一首清新的诗,一幅淡雅的画,一条历史的长河,一首圆润的古曲……集天下奇景于一身的便是这美丽的富春江。
流连忘返
富春江,全长110公里,一头连着黄山,一头连着西湖,优异的地理位置,使它拥有了“天下独绝”的山水。
富春江,山是她美丽飘逸的长发水是她柔滑细嫩的肌肤雾气是她那轻盈透明的纱衣白云是她那扇动明亮的明眸高树是她那高立挺拔的鼻子落叶是她那长长卷卷的睫毛。
富春江,那江水犹如绿色的飘带萦绕在这青翠的群山之间,她上面缀满了无数炫目的宝石,使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而在这绿带两旁的青山,满目葱翠,似一位仙女披着翠绿的纱衣,在那里袅娜迎人。
泛舟于富春江上,既是一次旅行,更是一种享受。一叶扁舟随着将水任意漂流东西,望着清澈如镜的江水倒映着青山,蓝天,白云……沐着袭人的凉意和轻柔的微风……感受着富春江带来的丝丝美意……泛舟于雨中的富春江更有一番情趣,她似一位从水中而来的青衣女子,眨一眨水波似的眼睛,让人沉醉于他的柔美,挥一挥长长的衣袖,人们都被罩在袖中。这般享受如走进仙境一般,让人流连忘返。
富春江畔有众多的飞瀑,雄奇岩峰,古老村落,在这样的一个山中有水有山的地方,在这样的一个琉璃世界,你是否感觉走进了一个碧翠的梦境。
历史长廊
以“山青,水清史悠,境悠”为特色的富春江,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墨客的眼球,使他们留下千首传世之作。
这里有“人行千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的诗情画意,这里有“两岸画山相对出”的清清幽悠这里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秀绝人寰这里有“山瞑听猿愁,沧江急夜流。”的悠悠情思……
20lO年3月14日,总理在万众瞩目的全国“两会”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深情讲述了一幅名画的故事。一石激起千层浪,两岸媒体一时聚焦,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一位画家,一幅名画,顿时成为烁古耀今的文化热点。
黄公望的山水画,多以家乡常熟虞山、富阳富春江为写照,画格简洁明朗,平淡自然,笔法多变,着色淡赭,人称“浅绛山水”,意境“逸致横生,天机透露”。传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图》、《天池石壁图》、《快雪时晴图》、《富春大岭图》、《九峰雪霁图》、《江山胜览图》、《秋山幽居图》、《两岩仙观图》等,均系元代山水画代表之作,“大痴画格超凡俗,咫尺关河千里遥”,就是后人对他画格的称道。
大半辈子浪迹江湖的黄公望,在其耄耋之年,历时7年,积半生画艺之精湛,发夕阳残生之余辉,呕心沥血,创作了《富春山居图》,这是画坛艺林的佳话,也是画家生命的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