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北京天坛导游词(精选32篇)
大家好!天坛导游词欢迎来到天马旅行社,我叫张子潇,大家可以叫我小张。天坛导游词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去距今已有600余年明清两朝祭天的地方,“天坛”。
走进了公园的大门,一股淡雅清幽的花香扑鼻而来,大道两旁的古松是否给您一种庄严的感觉呢?天坛导游词现在我们来到了明清两朝祭天的祈年殿的台基,大家看,经过三层汉白玉铺成的台阶后,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一个直径246米,高38。2米的圆形大殿,这便是祈年殿。看!殿内由16根红色的柱子支撑着。那其中雕有黄金龙的4根木柱便是代表着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其余12根没雕有黄金龙的柱子则是代表12个月和12个时辰。中间的圣位是皇帝用来祭天的。大殿是否给您一种庄重典雅的感觉。蓝蓝的琉璃瓦屋顶与蓝天融为一体天坛导游词天坛导游词请在这里拍照留念,我在九龙柏等各位。天坛导游词
穿过了那条汉白玉铺成的大道,我们便看见一棵粗壮。茂盛的大树,这就是著名的九龙柏,它已经活了500余年,被一代一代的皇帝寄托了“至尊”的含义。天坛导游词
接下来,我们去大家熟知的回音壁,大家看,这白色的碧玉十分光滑,就是靠壁来传递声音的。原来此壁传递声音功效很强。但现在已被破坏,声音功效较底。 天坛导游词
游客们,今天的行程已经结束了,很高兴与大家度过了愉快的一天。天坛还有很多美丽的景色,还请您细细游赏。欢迎下次光临,再见!
北京天坛导游词
各位游客,我们今天所要参观的就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坛。
明朝永乐皇帝迁都北京以后,在北京南城仿照南京的大祀殿建立了这作用于祭天的圣坛,占地面积达到了273万平方米。主建筑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祈年殿的位置上。天坛有外坛墙和内坛墙,北面是圆形,南面是方形,取意天圆地方。在一开始,祭天和祭地都是天坛,直到明嘉靖年间在北城修建了地坛,才分开的,并且新增了圜丘坛,用于孟冬祭天,把原来的大祀殿改为大享殿,专门用于孟春祈谷,当时殿宇屋顶已经是三重檐了,从上至下的蓝黄绿三色瓦分别代表了天地万物。而在乾隆年间,有将大享殿改为现在的祈年殿,而将屋顶瓦片都改成了蓝色的琉璃瓦。从而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
可是这样一个祭天圣地,却也曾经在1860年时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继而在1900年的时候又遭到了八国联军的蹂躏。在1916年袁世凯登基的时候也曾经在天坛上演了一出祭天的闹剧。在1918年,天坛最终还是以公园开放。解放以后天坛不仅成了著名的旅游景点,而且还是北京城市绿地的组成部分,来这里的不光是旅游者,还不乏一些专门为了强身健体的老人们。
现在就让我们沿着当年皇帝登坛的路线开始此次游览。
现在我们正沿着天坛建筑的中轴线向南行进,将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坛。圜丘有两道围护墙,使外方内圆,符合天圆地方的说法。每道墙
都有四组棂星门,从东面依次是泰元、昭亨、广利、成贞,每组三门,共有24座,称为“云门玉立”。大家可以注意到,棂星门的大小都不一样,这是因为中门是上帝专用的,所以高大;皇帝只能从左侧的门进入;而其他的官员只能从右边最小的门通过。而门外的一座平台就是皇帝在祭天大典之前更换祭服和盥洗的地方,叫做具服台。来到了圜丘坛下,我们马上要开始登坛了,不过我请您留心每层坛面都要有多少台阶。到了最高层,大家也就都发现了,坛上所有的台阶数,护板数都是九或者九的倍数。每登上一层,都要有9层台阶,台面上的石板中间的叫做天心石,外围第一圈砌着9圈巨大的扇形石板,第二圈18块,以此类推,到了最外边的第九圈正好是81块;而大家抬头就可以看到的围护板被四面台阶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也都有9块,而中层的围护板是18块,下层的是27块,这些难道都是巧合么?当然不是,因为根据阴阳五行
来说,9是极阳数,所以古代的工匠便用这个数字来赋予圜丘台意念上的崇高。 说完了神坛的奇妙,我在给您介绍一下祭天大典的盛况。到了每年的冬至,皇帝就要在这里祭天。在大典前两天,皇帝要在故宫里进行斋戒,而到了第三天,也就是冬至前一天,就要到天坛的斋宫进行斋戒。冬至那天,在日出前七刻,现在的凌晨四点多,奏报时辰,皇帝起驾,斋宫东北角的钟楼开始鸣钟。到具服台盥洗更衣,神牌都送到台面相应的位置,也就是七组神位,称作七幄;在圜丘前燔柴炉上放一只牛犊,用松枝燔烧,西南的望灯杆望灯高悬,点燃蟠龙通宵宝蜡,台南广场上排列着奏乐队,配合着中和韶乐,在文武百官的陪同下,祭天大典就正式开始了,皇帝由南棂星左门登坛,这时钟声停止,到了第二层南侧拜位站好后,听候司赞人报仪程。恭读至皇天上帝的祝文。礼仪结束以后,要将神位前的贡品分别送到燔柴炉(从正位幄次撤下的祭品再次焚烧,
从正门进入,广阔的绿色草坪、高大的古柏就展现在面前。由长廊向东走,就看见祈年殿。在书册图片影视上早已熟悉的面貌,如今越来越近地映入眼球,一个真实的立体蓝琉璃瓦攒尖顶、三重檐圆形建筑,座落在三层石台基上,左有配殿,四周有围墙。
抬头仰视这古代仅存的明堂式圆坛,38米多高宝顶鎏金直上蓝天。乾隆十六年在原祈谷坛上重建,以后多次修缮扩建。自幼生长于农村,半生务农,对这个孟春祈谷建筑就有一种特别的感情。我抚摸着它的墙体转了三圈。28根金丝楠木柱环转排列稳固支撑。中间四根“龙井柱”象征一年春夏秋冬四季,中层十二根大柱象征12个月,外层12根檐柱象征一天12个时辰。中外加起来24根象征24节气。这种设计就寓意着天时气候与农业生产的紧密联系。将它固化崇拜祭祀祈求,便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二千多年前就从民间开始的祭祀天地敬神祈祷活动,自然与以农立国的国家政权产生联系,逐渐演变成属于“天子”的专权,定为国家“大典”,规模超过宗庙祭祀。由于农事生产的基础和根本是土地,就将天坛设计为北圆南方,象征天圆地方,又在北方建了地坛,东西建日月坛。天坛内一条中轴线贯通南北。
我们踏着这过去皇帝才能走的丹陛桥一直向南走,脚下感到绵软舒适。到回音壁外,在茶水滩上买了一瓶绿茶,边饮边与女掌柜了解一些天坛故事。她说圆形围墙里是“天库”。我们进去先喊一声“你好”,也没多大的回音。也许那反射声波的墙体老了或添加的建筑影响了圆周的精确度。转身上台阶,是供奉祀天大典所供神版的木拱结构皇穹宇、造型严谨精致庄重,蓝瓦金顶。环转16根顶有溜金斗拱的金柱支撑。殿内青绿基调的金龙天花藻井,中心大金团龙图案美观大气,不愧为古代杰作。主殿两侧东西配房都是歇山顶,蓝琉璃瓦面,伸出台阶,饰旋子彩画。东殿供大明(太阳)北斗七星、金木水火土五星,周天星辰等:西殿供夜明(月)神、云雨风雷诸神位。这种设置,囊括宇宙自然是皇帝“天子”驾御欲的体现,也包涵敬畏之意。,老百姓则如《击壤歌》中唱的“帝力何有于我哉。”不过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是上下都希望的,上可顺利征收赋税粮草,下则略有温饱。这就是天坛重农耕供有关诸神的原因。此时仿佛听到神乐署祭祀礼乐,呼应着我的土地自然情结,引我们向南到圜丘。
每年冬至在这个台上举行“祀天大典”,民间称“祭天台”。汉白玉石栏板,艾叶青石台面。圜丘的石阶,各层面石各石栏数量,都以“九”和“九”的倍数组成,寓“九重天”至高无上之意。这里加上祈年殿,是天坛的完整版意义。我绕三层坛转一圈,最后在“天心石”站定拍照。北望重楼阁门,遥思遐想,有几人真正能做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世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大家好!今天由我来带着大家游玩天坛公园,我叫马思宇,大家也可以叫我马导,现在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天坛公园。
天坛的美丽景色打动了五湖四海、四面八方的游客,那里的建筑十分壮观、美丽,是不容置疑的世界文化遗产。天坛建于公元15世纪上半叶,坐落在皇家园林当中,四周古松怀抱,是保存完好的坛庙建筑群。
天坛里还有许许多多有趣的建筑呢!
1。祈年殿:祈年殿大家一定不耳生,它可是天坛的代表作呢!原来它是皇帝祈祷五谷丰登的场所,是一座三重檐的圆形大殿,里面刻着精美的图画,最顶上按着一块石头叫龙凤石,可以隐隐约约的看见一条龙和一只凤,到了祈年殿大家可以看一看。祈年殿高38米,直径32。72米,蓝色的琉璃瓦顶,全砖木结构,没有大梁、长檩,全靠28根结实的木柱子和36根枋支撑,是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的艺术品。
2。回音壁:朋友们,我小的时候来这里,我们就去了这里,我在东,爸爸在西,我小声的说了个:“老爸”过来一会儿,我俩会合了,爸爸问我:“你是不是说了个老爸?”我惊奇的答道:“是,你是怎么知道的?”爸爸说:“回音壁是皇穹宇的围墙。墙高3。72米,厚0。9米,圆径61。5米,周长193。32米。围墙的弧度十分规则的。”怎么样?有趣吧!不信的话到那里试一试吧!
3。圜丘坛:圜丘坛是皇帝举行祭天大礼的地方,站在它的最上层中央的圆石上,虽小声说话,却显得十分洪亮。还有台面上墁嵌九重天。即第一重日天,第二重月天,第三重金星天,第四重木星天,第五重水星天,第六重火星天,第七重土星天,第八重二十八宿天,第九重宗天。“
怎么样?大家一定迫不及待了吧!听了我的介绍大家一定对天坛有了一定的了解吧!不过我的口下可说不完天坛的美丽和炫丽,还需要大家去细细游赏!祝大家玩的开心!我们一会儿见!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坛。
天坛是明朝永乐皇帝建成的祭天圣殿,主建筑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的祈年殿。天坛有外坛墙和内坛墙,北圆南方,寓意天圆地方。乾隆年间,将大祀殿改为现在祈年殿,将屋顶改为蓝色的琉璃瓦,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
这一祭天圣地,在1860年遭遇了英法联军的洗劫,1900年又遭到了八国联军的蹂躏,新中国成立以后,这里成了著名的旅游景点,还有很多健身的人们。
现在就让我们沿着当年皇帝登坛的线路开始游览。
现在我们是沿着天坛建筑的中轴线在向南行进,将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坛。圜丘坛有两道围护墙,外方内圆,符合天圆地方的说法。每道墙都有四组门,门的大小都不一样,这是因为中门是皇帝专用的,所以高大,皇帝只能从左侧的进入;而其他的官员只能从右边最小的门通过。来到圜丘坛下,我们马上就要开始登坛了,不过要请您留心数一数,每一层坛面有多少台阶。到了最高层,大家都会发现,坛上所有的阶数,都是九或九的倍数。这些难道都是巧合么?当然不是,因为古人认为九的极阳数。所以工匠们变用这个数字来赋予圜丘坛的“崇高”之意。
各位尊敬女士们、先生们、小朋友们:
大家今天好!
我是今天的导游__X,大家可以叫我__。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天坛,它是世界著名文化遗产之一。今天,我很高兴和大家共同欣赏它美丽的景色和建筑,共度这段美好的时光,预祝大家玩得愉快!。
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的场所,始建于明永乐18年(1420年),以后经过不断的扩建,至清乾隆年间建成。它从建成开始,一直是皇帝祭天的专用祭坛,一直延续了490年,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封建帝制结束,它也完成了它的使命。1918年被辟为公园,从此后“任人游览”。1957年被列入北京市第一批古建筑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坛公园现有面积为205万平方米,保存有祈谷坛、圜丘坛、斋宫、神乐四组古建筑群,有古建筑92座600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形制最完备的古代祭天建筑群。天坛有3500余株古松柏、古槐,树龄逾数百年。
天坛不仅是中国古代皇帝的祭坛,也是中国悠久的祭天文化的结晶,其宏伟的建筑、苍翠的古树、丰富的文物收藏既记载了中国古代先民的企盼和希望,也记载了封建帝王的睿智、昏庸和腐朽。
各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我们今天的游览就要结束了。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共同度过这段美好的时光。对我今天的导游有什么不满意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黄山风景区。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叫靳瀚鸿。接下来,就让我为你们介绍黄山吧!
黄山是中国着名风景区之一,世界游览胜地。登黄山可从前山或后山上。慈光阁是前山票房,今天我们就从前山上。大家跟着我横穿公路走台阶道。前面就是半山寺。半山寺因为在玉屏楼和慈光阁中间而得名,半山寺为刘伯承手书,寺前可看金鸡叫天门等景点。
现在我们进入玉屏景区。看,这座就是天都峰。它位于黄山东南部,西对莲花峰,东连钵盂峰,离玉屏峰约1公里。天都峰为黄山三大主峰之一,36大峰之一,海拔1810米。古称“群仙所都”,意为天上都会,故取名“天都峰”。此峰特色是健骨竦桀,卓立地表,险峭雄奇,气势博大,在黄山群峰中,最为雄伟壮丽。与莲花峰、光明顶并称为黄山三大主峰。天都古时无路,难登峰顶。天都峰另有仙桃石、天梯、鱼背等奇景,以及探海松、舞松等奇松。峰壁巨岩上,有“登峰造极”等石刻。
这是莲花峰,海拔1864。7米,是黄山最高峰,也是华东地区第一高峰。这峰峻峭高耸,气势雄伟。因主峰突兀,小峰簇拥,俨若新莲初开,仰天怒放,故名“莲花峰”。百步云梯:200级台阶,下面的观景台可以看:猪八戒写情书(老僧入定),鳌鱼吃螺蛳,老鼠偷油。鳌鱼峰:黄山36小峰之首。有鳌鱼驮金龟景,去莲花峰方向有左右两条路,左走一线天,右走鳌鱼洞。徐霞客在游记中说:莲花峰“居黄山之中,独出诸峰之上”,“即天都亦俯首矣”。
你们看啊,玉屏峰介于天都、莲花峰间,为36小峰之一,海拔1716米。峰壁如玉雕屏障,故名“玉屏峰”。玉屏峰前有巨石如平台,左有青狮石、迎客松;右有白象石、送客松、立雪台。玉屏峰上的迎客松,则是千千万万黄山松中的至宝,她雍容端庄,仪态万方,让人魂牵梦绕,流连忘返。在这里拍照吧!迎客松是黄山的代表和象征,更是黄山人的化身和骄傲,她不仅被黄山人视为珍宝,更被中国人视为国宝。
各位游客,我的介绍就到那里,如在参观游览的过程中有其他问题,请向我询问,我会再进行讲解。谢谢大家!
游客们,大家好!此刻我们位于北京市崇文区天坛路,我想有的朋友已经猜到了,我们的下一个景点就是美丽的天坛。
天坛,在北京市南部,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占地约270万平方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南有天坛祭天,东有日坛祭太阳,西有月坛祭月亮,其中,天坛最光彩夺目。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清乾隆、光绪时曾重修改建。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的场所。
同时,它也是中国木结构建筑的顶峰,全用木材就完成了这一惊世杰作。天坛另一美妙之处,是奇妙的回声。站在中心叫一声,你会听到从地层深处传来的明亮而深沉的回响,这声音仿佛来自地心,又似乎来自天空,所以人们为它取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名字“天心石”。在皇穹宇的四周有一道厚约0。9米的围墙,你站在一端贴着墙小声说话,站在另一端的人只要耳贴墙面就能听得异常清晰,并且还有立体声效果哦!这就是神奇的“回音壁”。这证明520xx年前的中国人已经能够运用声学原理。
游客们,此刻请大家参观一小时,然后到门厅集合。
各位游客,我们今天所要参观的就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坛。
明朝永乐皇帝迁都北京以后,在北京南城仿照南京的大祀殿建立了这作用于祭天的圣坛,占地面积达到了273万平方米。主建筑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祈年殿的位置上。天坛有外坛墙和内坛墙,北面是圆形,南面是方形,取意天圆地方。在一开始,祭天和祭地都是天坛,直到明嘉靖年间在北城修建了地坛,才分开的,并且新增了圜丘坛,用于孟冬祭天,把原来的大祀殿改为大享殿,专门用于孟春祈谷,当时殿宇屋顶已经是三重檐了,从上至下的蓝黄绿三色瓦分别代表了天地万物。而在乾隆年间,有将大享殿改为现在的祈年殿,而将屋顶瓦片都改成了蓝色的琉璃瓦。从而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
可是这样一个祭天圣地,却也曾经在1860年时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继而在时候又遭到了八国联军的蹂躏。在袁世凯登基的时候也曾经在天坛上演了一出祭天的闹剧。在,天坛最终还是以公园开放。解放以后天坛不仅成了著名的旅游景点,而且还是北京城市绿地的组成部分,来这里的不光是旅游者,还不乏一些专门为了强身健体的老人们。
现在就让我们沿着当年皇帝登坛的路线开始此次游览。
现在我们正沿着天坛建筑的中轴线向南行进,将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坛。圜丘有两道围护墙,使外方内圆,符合天圆地方的说法。每道墙都有四组棂星门,从东面依次是泰元、昭亨、广利、成贞,每组三门,共有24座,称为“云门玉立”。大家可以注意到,棂星门的大小都不一样,这是因为中门是上帝专用的,所以高大;皇帝只能从左侧的门进入;而其他的官员只能从右边最小的门通过。而门外的一座平台就是皇帝在祭天大典之前更换祭服和盥洗的地方,叫做具服台。来到了圜丘坛下,我们马上要开始登坛了,不过我请您留心每层坛面都要有多少台阶。到了最高层,大家也就都发现了,坛上所有的台阶数,护板数都是九或者九的倍数。每登上一层,都要有9层台阶,台面上的石板中间的叫做天心石,外围第一圈砌着9圈巨大的扇形石板,第二圈18块,以此类推,到了最外边的第九圈正好是81块;而大家抬头就可以看到的围护板被四面台阶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也都有9块,而中层的围护板是18块,下层的是27块,这些难道都是巧合么?当然不是,因为根据阴阳五行来说,9是极阳数,所以古代的工匠便用这个数字来赋予圜丘台意念上的崇高。
说完了神坛的奇妙,我在给您介绍一下祭天大典的盛况。到了每年的冬至,皇帝就要在这里祭天。在大典前两天,皇帝要在故宫里进行斋戒,而到了第三天,也就是冬至前一天,就要到天坛的斋宫进行斋戒。冬至那天,在日出前七刻,现在的凌晨四点多,奏报时辰,皇帝起驾,斋宫东北角的钟楼开始鸣钟。到具服台盥洗更衣,神牌都送到台面相应的位置,也就是七组神位,称作七幄;在圜丘前燔柴炉上放一只牛犊,用松枝燔烧,西南的望灯杆望灯高悬,点燃蟠龙通宵宝蜡,台南广场上排列着奏乐队,配合着中和韶乐,在文武百官的陪同下,祭天大典就正式开始了,皇帝由南棂星左门登坛,这时钟声停止,到了第二层南侧拜位站好后,听候司赞人报仪程。恭读至皇天上帝的祝文。礼仪结束以后,要将神位前的贡品分别送到燔柴炉(从正位幄次撤下的祭品再次焚烧,皇帝也要一旁恭立目视,称为望燎)和燎炉(圜丘坛共有12座燎炉,在瘗坎北侧,从东向西排列着8个;内围护墙东西棂星门外各有一对。从配位幄次车下的祭品分别送到8个燎炉内焚烧,而四个从位幄次的祭品送到棂星门处)焚烧,烟雾腾空,象征着送到天庭。而后还要将牛尾、牛毛、牛血送到瘗坎掩埋,象征不忘祖先茹毛饮血之意。在这个典礼上,需要特别提到的是皇帝恭读祝文所站立的地方,就是刚才所说的台面中心天心石。他是天坛三大声学现象之一。在这里朗读的时候声音特别洪亮,而且现在这里也是一样的,各位游客不妨体会一下这奇特的效果,也像当年的皇帝一样,向上天诉说自己美好的愿望。
现在咱们继续沿着中轴线行走,面前的建筑叫做天库,而它的正殿就是皇穹宇。皇穹宇建于明嘉靖九年,起初叫做泰神殿,到了十七年,改名为现在的皇穹宇,它的作用就是在平日存放圜丘坛祭祀主神的地方,所以这里也叫圜丘坛寝宫。殿内正面的圆形石台上安放的就是皇天上帝的神牌,而前边两侧的四个方形石台上安放的则是八位祖先神主,还有东西配殿用来存放从祀神位。而皇穹宇三个字也分别代表了至高无上,天,宇宙的意思,更加显示出它的神圣和至尊。
它是一座建筑艺术价值非常高的殿宇,总体呈圆形,下边是高2.85米的圆形须弥座,为青白石筑成,有东南西三个方向的出陛,也就是台阶,而在南向出陛还有二龙戏珠的丹陛石。上边是蓝色筒瓦单檐攒尖鎏金宝顶。而在殿内还有八根檐柱和八根金柱,大殿上架没有横梁承托,全都是靠各类斗拱层层上叠来支撑,步步收缩,从而形成了精美的穹隆圆顶。这里边还运用了物理学中的杠杆原理。这组建筑不仅十分精美,而且还有回音壁和三音石,这和刚才我们说的天心石合称天坛三大声学现象。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外墙,围墙建造的磨砖对缝,十分的平滑,是很好的声音载体,可以传声,在传递途中对声音损失极小,只要对着墙说话,就算相隔四五十米,见不到面,都可以清晰的听到对方说话。而三音石则是皇穹宇大殿正前方的三块石头,您站在第一块石头上拍手可以听到一次回音,第二块石头可以听到两次,而第三块就可以听到三次回音,所以称为三音石。在后来也有人把它叫做三才石,取天地人三才的意思。
也许您刚才就已经注意到了,天坛有非常多的柏树,不错,它就好像北京一个天然的氧吧。而在这许多古柏当中,有一株500余岁的桧柏,就是回音壁西墙外的这棵九龙柏。它的树干纹理非常的奇特,布满了沟壑,而且旋转扭曲,好像9条蟠龙缠绕嬉戏,所以叫它九龙柏真是一点也不过分。
在游览过了圜丘坛和皇穹宇之后,我们就即将走进祈谷坛了,而现在我们脚下连接两个祭坛的就是丹陛桥,也叫做海墁大道,而它也是皇帝登上祈谷坛的唯一通道,长360米,桥面上分为三条道,中间的是神道,东边是御道,西边的就是王道。而它作为通道为什么又要称为桥呢?这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路面南低北高,步步高升,好像与天相连接的桥;而另一种就是说路面下边建有进牲门,类似立交桥,所以称之为桥。说到进牲门,就是在祭祀前,牛羊都要通过桥下的一个券门被赶到500米外的宰牲亭宰杀,制成供品,所以这个通道也被叫做鬼门关,因为一进去就有死无生了。
好,回到正题,现在呈现在您面前的就是祈谷坛的完整建筑群。前面的这个石台是具服台,在每年孟春祈谷祭祀之前,皇帝照例还是要来到这里搭建幄次,盥洗更衣,所以这里还有小金殿之称。
到此,祈谷坛的主体建筑祈年殿就出现在我们面前了。祈年殿下的基座是三层的圆形石台,而在正面三层石台阶中,分别装饰着巨大的浮雕,叫做殿前丹陛石雕。从下之上内容分别是:瑞云山海,双凤山海,双龙山海。各层排水孔的图案和浮雕的内容也是对应的。东西两旁的配殿个有九间,原来是安放从祀牌位的地方,不过在家靖年间,把它们挪到了先农坛,所以现在这里也就没有什么实际用途了。而祈年殿本身就是一座极具中国特色的独特建筑。圆形三重檐攒尖屋顶向上层层收缩,都是用蓝色的琉璃瓦覆盖,以此来象征天。顶部是鎏金宝顶,抬头仰视,便是龙凤藻井,中心是龙凤成祥的图案。而巨大的三层殿顶就是靠殿内的28根落地柱支撑的,中间的四柱名叫龙井柱,东南西北方向分别代表了春夏秋冬;而龙井柱外围的12个红漆金柱所分割出来的12个开间,则分别代表了一年的12个月份;外面两环的24个开间有分别代表了一年的24个节气;同时,这28根大柱,也代表了天上的28个星宿。据说这祈年殿是仿照古代明堂设计建造的。在感叹殿内建筑的同时,也让我们把注意力逐渐转移到殿内的陈设上来。这里的陈设是按照清朝咸丰年间原状恢复的,正面的雕龙宝座上供奉着的是满汉合璧的皇天上帝神版,左右两侧的石台上供奉的是清朝前八位皇帝的牌位。
和每年的祭天一样,这里是用来祈谷的地方。在祭祀的当天,有乐队在殿外月台上奏乐,身穿祭服的皇帝虔诚步入神殿,向牌位行大礼,祈祷上苍,然后把供品送到祈年门外东边的燔柴炉和燎炉焚烧,送上天宫。祈谷礼节和祭天的差不多。
到这里,祈年殿也差不多讲完了,而它还有一个附属建筑,作用和皇穹宇差不多,也是存放祈谷坛祭祀神主的地方,就是祈年殿北侧的皇乾殿。
现在我们从祈谷坛的东门出来,可以看到一条连檐通脊的长廊,共有七十二间,俗称七十二连房,它不仅用来连接神厨神库,而且也是祭祀时运送祭品的通道,在长廊的东头,就是宰牲亭,就是前面所说过了鬼门关的牲畜要道这里来屠宰。而在长廊的东南方向,有八块巨大的青石,称为七星石,都是风水镇石。可是这里命名有八块石头为什么叫七星呢?原来明代在这里放的的确是七块石头,而最小的那一块则是清代增添上的。关于七星石的说法每个朝代都不同。在明代,有个道士和皇帝说祈年殿的方位不好,不利于国家,所以就在这里放了象征着北斗七星的七块石头。而在清代,康熙皇帝为了给满族爱新觉罗氏寻找从东北如主中原的理论依据,就派人考察山脉,发现泰山是长白山的余脉,所以就在原来七块石头的东北方有放了一小块儿青石,象征东北长白山,如果按这种说法,那八块石头就应该叫做七峰东岳。
暂且不管他们怎么定论了。今天的观光游览就要结束了,在天坛的这段时光希望能成为您北京之游中的永恒记忆。同时也请您把天坛的祝福带给您的家人朋友。
北京导游词相关文章:
各位尊敬女士们、先生们、小朋友们:
大家今天好!
我是今天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天坛,它是世界著名文化遗产之一。今天,我很高兴和大家共同欣赏它美丽的景色和建筑,共度这段美好的时光,预祝大家玩得愉快!。
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的场所,始建于明永乐18年(1420年),以后经过不断的扩建,至清乾隆年间建成。它从建成开始,一直是皇帝祭天的专用祭坛,一直延续了490年,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封建帝制结束,它也完成了它的使命。1918年被辟为公园,从此后“任人游览”。1957年被列入北京市第一批古建筑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坛公园现有面积为205万平方米,保存有祈谷坛、圜丘坛、斋宫、神乐四组古建筑群,有古建筑92座600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形制最完备的古代祭天建筑群。天坛有3500余株古松柏、古槐,树龄逾数百年。
天坛不仅是中国古代皇帝的祭坛,也是中国悠久的祭天文化的结晶,其宏伟的建筑、苍翠的古树、丰富的文物收藏既记载了中国古代先民的企盼和希望,也记载了封建帝王的睿智、昏庸和腐朽。
各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我们今天的游览就要结束了。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共同度过这段美好的时光。对我今天的导游有什么不满意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导游孩子:如果是孩子的导游词只要对景点泛泛的简绍,没有对景点做有序的说明。如果按照游览顺序对标志性建筑和景物进行描述就好了。)
北京天坛导游词
各位游客,你们好!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坛。 天坛是明朝永乐皇帝建成的祭天圣坛,主建筑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的祈年殿。天坛有外坛墙和内坛墙,北圆南方,寓意天圆地方。乾隆年间,将大祀殿改为现在的祈年殿,将屋顶瓦片改成蓝色的琉璃瓦,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
现在就让我们沿着当年皇帝登坛的路线开始游览。
现在我们是沿着天坛建筑的中轴线在向南行进,将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坛。圜丘有两道围护墙,外方内圆,符合天圆地方的说法。
来到圜丘坛下,我们马上要开始登坛了,不过要请您留心数一数,每层坛面都有多少台阶。到了最高层,大家会发现,坛上所有的台阶数,都是九或者九的倍数。这是因为古人认为九是极阳数,所以工匠们便用这个数字来赋予圜丘坛“崇高”之意。
现在咱们继续沿着中轴线行走,面前的建筑叫做天库,它的正殿就是皇穹宇。皇穹宇三个字也分别代表了“至高无上”“天”“宇宙”的意思,更加显示出它的神圣和至尊。皇穹宇的外墙就是回音壁,围墙十分平滑,可以传声,在传递途中对声音损失极小,只要对着墙说话,就算相隔四五十米,见不到面,都可以清晰地听到对方说话。
今天的观光游览就要结束了,在天坛的这段时光希望能成为您北京之游中的永恒记忆。同时也请您把天坛的祝福带给您的家人朋友。
大家好,我是这次天坛旅游的导游,我叫王约,大家可以叫我王导。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天坛。天坛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家祭祀性建筑。它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的场所,主要包括祭天、祈谷,以及祈雨。天坛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420xx年,原名“天地坛”。明嘉靖九年,就是公元1530年,在北京北郊另建祭祀地神的地坛,才改名为天坛。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天坛也未免于难。侵略者盗走无数件珍宝,犯下了滔天罪行。最后一个在这里祭祀的是窃国大盗袁世凯。但天不随人愿,袁世凯也只过了88天皇帝瘾就一命呜呼了。1988年天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文化遗产名录。好,下面大家自由参观,四十分钟后门口集合。
大家看,现在在我身后的是圜坛。圜坛又称祭天台、拜天台、祭台。是一座露天的三层圆形石台,为皇帝祭天的地方,始建于明嘉靖九年,清乾隆十四年扩建。
古人认为九是自然数中最大的数,表示至高无上。皇帝是天子,也是至高无上的,所以圜坛建筑的每一个地方都藏有九或九的倍数。看,顶层圆形石板的外层是扇面形石块,共有九层,最内一层有九块石块,而每往外一层就递增九块,中下层全都是这样。三层汉白玉栏板的数量分别是上层栏七十二块,中层一百零八块,下层一百八十块,合三百六十周天度数。三层坛面直径总和为四十五丈,五九四十五,瞧,不仅有“九”还有“五”,表现皇帝的“之尊”。下面,大家可以自由参观拍照。
朋友们,天坛旅游到此结束!
我姓苏,叫我苏导游,今天带你们来游览一下我国著名的天坛。
我国天坛建于公元15世纪上半叶,坐落在皇家园林当中,四周杏松环保,是保存完好的坛庙建筑群,无论再整体布局还是单一建筑群上,到反映出天地之间的关系,而这一关系在中国古代宇宙观中占着核心位置。同是,这些建筑还体现出帝王将相在这一关系中所起的独特作用。
天坛位于北京市崇文区永定门内大街左侧,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天祈谷、夏至祈雨、冬至祭雪的圣地。
天坛主要建筑均位于内坛,从南到北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全部宫殿、坛基都朝南呈圆形,以象征天。整个布局和建筑结构,都具有独特的风格。祈年殿是皇帝祈祷五谷丰收的场所,是一座三重檐的圆形大殿,高38米,直径32.72米,蓝色琉璃瓦屋顶,全砖木结构,没有大梁长檩,全靠28根木柱和36根枋桷支撑,在造型上具有高度的艺术价格。
各位旅客:
大家好!我是这次旅游的导游,我姓X,大家能够叫我X导!
此刻快到目的地——北京天坛,所以我先给大家将一些注意事项:礼貌、卫生、秩序、眼看手勿动、禁止乱涂乱画这五点,记得哦!
乘客们,旅游景点已到,请大家有秩序的下车!此刻我们来到了天坛的正门,那里是皇帝前来祭祀时进出的大门。此刻,就让我一一地为大家介绍吧!
天坛,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位于北京城南端,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天坛不仅仅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天坛东西长1700米,南北宽1600米,种面积为273万平方米。天坛包括圜丘和祈谷二坛,围墙分内外两层,呈回字形。北围墙为孤圆形,南围墙与东西墙成直角相交,为方形。这种南方北圆,,通称天地墙,象徽古代天圆地方之说。
以上就是天坛的故事,时间不早了,此刻,大家自由参观拍照吧!——转眼间,我们的北京天坛一日游又结束了,大家有秩序的坐车回家吧!
各位游客:
hi,你们好!我是天坛旅游社的导游,我姓徐,大家请叫我徐导游。我们旅游的地方是北京天坛。
从北天门进去,先映入眼前的是祈谷坛。祈谷坛是举行孟春祈谷大典的场所,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东西配殿、祈年门、神厨、宰牲亭、长廊,祈谷坛的祭坛为坛殿结合的圆形建筑,是根据古代“屋下祭帝”的说法建立的。
往前走,过了丹陛桥,就来到皇穹宇。皇穹宇位于圜丘坛以北,是供奉圜丘坛祭祀神位的场所,存放祭祀神牌的处所。清乾隆十七年重建,改为鎏金宝顶单檐蓝瓦圆攒尖顶。其正殿及东西庑共围于一平整光滑的圆墙之内,人们在墙的不同位置面墙说话,站在远处墙边的人,能十分清晰地听到,此为回音壁。如果有不相信的朋友,可以试一试。大家再往下走就是圜丘坛。圜丘坛是皇帝举行祭天大礼的地方,始建于嘉靖九年。坛平面呈圆形,共分三层。坛面原来使用蓝琉璃砖,乾隆十四年重建后,改用坚硬耐久的艾叶青石铺设。每层的栏杆头上都刻有云龙纹,在每一栏杆下又向外伸出一石螭头,用于坛面排水。圜丘坛有外方内圆两重矮墙,象征着天圆地方。
说到圜丘坛,我想起一个故事:中国古代有正式祭祀天地的活动,可追溯到公元前两千年,尚处于奴隶制社会的夏朝。他们对天地非常崇敬。历史上的每一个皇帝都把祭祀天地当成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动。而祭祀建筑在帝王的都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必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以最高的技术水平,最完美的艺术去建造。天坛不仅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朱棣用工十四年与紫禁城同时建成,名天地坛。
现在咱们继续沿着中轴线行走,面前的建筑叫做天库,而它的正殿就是皇穹宇。皇穹宇建于明嘉靖九年,起初叫做泰神殿,到了十七年,改名为现在的皇穹宇,它的作用就是在平日存放圜丘坛祭祀主神的地方,所以这里也叫圜丘坛寝宫。殿内正面的圆形石台上安放的就是皇天上帝的神牌,而前边两侧的四个方形石台上安放的则是八位祖先神主,还有东西配殿用来存放从祀神位。而皇穹宇三个字也分别代表了至高无上,天,宇宙的意思,更加显示出它的神圣和至尊。
它是一座建筑艺术价值非常高的殿宇,总体呈圆形,下边是高2.85米的圆形须弥座,为青白石筑成,有东南西三个方向的出陛,也就是台阶,而在南向出陛还有二龙戏珠的丹陛石。上边是蓝色筒瓦单檐攒尖鎏金宝顶。而在殿内还有八根檐柱和八根金柱,大殿上架没有横梁承托,全都是靠各类斗拱层层上叠来支撑,步步收缩,从而形成了精美的穹隆圆顶。这里边还运用了物理学中的杠杆原理。这组建筑不仅十分精美,而且还有回音壁和三音石,这和刚才我们说的天心石合称天坛三大声学现象。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外墙,围墙建造的磨砖对缝,十分的平滑,是很好的声音载体,可以传声,在传递途中对声音损失极小,只要对着墙说话,就算相隔四五十米,见不到面,都可以清晰的听到对方说话。而三音石则是皇穹宇大殿正前方的三块石头,您站在第一块石头上拍手可以听到一次回音,第二块石头可以听到两次,而第三块就可以听到三次回音,所以称为三音石。在后来也有人把它叫做三才石,取天地人三才的意思。
也许您刚才就已经注意到了,天坛有非常多的柏树,不错,它就好像北京一个天然的氧吧。而在这许多古柏当中,有一株500余岁的桧柏,就是回音壁西墙外的这棵九龙柏。它的树干纹理非常的奇特,布满了沟壑,而且旋转扭曲,好像9条蟠龙缠绕嬉戏,所以叫它九龙柏真是一点也不过分。
在游览过了圜丘坛和皇穹宇之后,我们就即将走进祈谷坛了,而现在我们脚下连接两个祭坛的就是丹陛桥,也叫做海墁大道,而它也是皇帝登上祈谷坛的唯一通道,长360米,桥面上分为三条道,中间的是神道,东边是御道,西边的就是王道。而它作为通道为什么又要称为桥呢?这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路面南低北高,步步高升,好像与天相连接的桥;而另一种就是说路面下边建有进牲门,类似立交桥,所以称之为桥。说到进牲门,就是在祭祀前,牛羊都要通过桥下的一个券门被赶到500米外的宰牲亭宰杀,制成供品,所以这个通道也被叫做鬼门关,因为一进去就有死无生了。
好,回到正题,现在呈现在您面前的就是祈谷坛的完整建筑群。前面的这个石台是具服台,在每年孟春祈谷祭祀之前,皇帝照例还是要来到这里搭建幄次,盥洗更衣,所以这里还有小金殿之称。
和每年的祭天一样,这里是用来祈谷的地方。在祭祀的当天,有乐队在殿外月台上奏乐,身穿祭服的皇帝虔诚步入神殿,向牌位行大礼,祈祷上苍,然后把供品送到祈年门外东边的燔柴炉和燎炉焚烧,送上天宫。祈谷礼节和祭天的差不多。
到这里,祈年殿也差不多讲完了,而它还有一个附属建筑,作用和皇穹宇差不多,也是存放祈谷坛祭祀神主的地方,就是祈年殿北侧的皇乾殿。
现在我们从祈谷坛的东门出来,可以看到一条连檐通脊的长廊,共有七十二间,俗称七十二连房,它不仅用来连接神厨神库,而且也是祭祀时运送祭品的通道,在长廊的东头,就是宰牲亭,就是前面所说过了鬼门关的牲畜要道这里来屠宰。而在长廊的东南方向,有八块巨大的青石,称为七星石,都是风水镇石。可是这里命名有八块石头为什么叫七星呢?原来明代在这里放的的确是七块石头,而最小的那一块则是清代增添上的。关于七星石的说法每个朝代都不同。在明代,有个道士和皇帝说祈年殿的方位不好,不利于国家,所以就在这里放了象征着北斗七星的七块石头。而在清代,康熙皇帝为了给满族爱新觉罗氏寻找从东北如主中原的理论依据,就派人考察山脉,发现泰山是长白山的余脉,所以就在原来七块石头的东北方有放了一小块儿青石,象征东北长白山,如果按这种说法,那八块石头就应该叫做七峰东岳。
暂且不管他们怎么定论了。今天的观光游览就要结束了,在天坛的这段时光希望能成为您北京之游中的永恒记忆。同时也请您把天坛的祝福带给您的家人朋友。
Der Himmelstempel in Beijing
Der Himmelstempel plex Chinas.
In der Anfangszeit trug der Himmelstempel den Namen "Himmels- und Erdtempel". Dort opferte der Kaiser dem Himmel und der Erde. Im Jahr 1530 mersonnen Huanqiutan und ist der Ort, auer" bezeichnet, auer Himmelstempel" bezeichnet.
Die Qiniandian (Halle der Ernteopfer) ist Haupthalle vom Qigutan, e Bauwerke, die in der Umgegend der Hauptbauwerke liegen. Der Himmelstempel weist eine ins Detail konzipierte Gestaltung und harmonische Farbgebung auf.
现在咱们继续沿着中轴线行走,面前的建筑叫做天库,而它的正殿就是皇穹宇。皇穹宇建于明嘉靖九年,起初叫做泰神殿,到了十七年,改名为现在的皇穹宇,它的作用就是在平日存放圜丘坛祭祀主神的地方,所以这里也叫圜丘坛寝宫。殿内正面的圆形石台上安放的就是皇天上帝的神牌,而前边两侧的四个方形石台上安放的则是八位祖先神主,还有东西配殿用来存放从祀神位。而皇穹宇三个字也分别代表了至高无上,天,宇宙的意思,更加显示出它的神圣和至尊。
它是一座建筑艺术价值非常高的殿宇,总体呈圆形,下边是高2.85米的圆形须弥座,为青白石筑成,有东南西三个方向的出陛,也就是台阶,而在南向出陛还有二龙戏珠的丹陛石。上边是蓝色筒瓦单檐攒尖鎏金宝顶。而在殿内还有八根檐柱和八根金柱,大殿上架没有横梁承托,全都是靠各类斗拱层层上叠来支撑,步步收缩,从而形成了精美的穹隆圆顶。这里边还运用了物理学中的杠杆原理。这组建筑不仅十分精美,而且还有回音壁和三音石,这和刚才我们说的天心石合称天坛三大声学现象。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外墙,围墙建造的磨砖对缝,十分的平滑,是很好的声音载体,可以传声,在传递途中对声音损失极小,只要对着墙说话,就算相隔四五十米,见不到面,都可以清晰的听到对方说话。而三音石则是皇穹宇大殿正前方的三块石头,您站在第一块石头上拍手可以听到一次回音,第二块石头可以听到两次,而第三块就可以听到三次回音,所以称为三音石。在后来也有人把它叫做三才石,取天地人三才的意思。
也许您刚才就已经注意到了,天坛有非常多的柏树,不错,它就好像北京一个天然的氧吧。而在这许多古柏当中,有一株500余岁的桧柏,就是回音壁西墙外的这棵九龙柏。它的树干纹理非常的奇特,布满了沟壑,而且旋转扭曲,好像9条蟠龙缠绕嬉戏,所以叫它九龙柏真是一点也不过分。
在游览过了圜丘坛和皇穹宇之后,我们就即将走进祈谷坛了,而现在我们脚下连接两个祭坛的就是丹陛桥,也叫做海墁大道,而它也是皇帝登上祈谷坛的唯一通道,长360米,桥面上分为三条道,中间的是神道,东边是御道,西边的就是王道。而它作为通道为什么又要称为桥呢?这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路面南低北高,步步高升,好像与天相连接的桥;而另一种就是说路面下边建有进牲门,类似立交桥,所以称之为桥。说到进牲门,就是在祭祀前,牛羊都要通过桥下的一个券门被赶到500米外的宰牲亭宰杀,制成供品,所以这个通道也被叫做鬼门关,因为一进去就有死无生了。
好,回到正题,现在呈现在您面前的就是祈谷坛的完整建筑群。前面的这个石台是具服台,在每年孟春祈谷祭祀之前,皇帝照例还是要来到这里搭建幄次,盥洗更衣,所以这里还有小金殿之称。
到此,祈谷坛的主体建筑祈年殿就出现在我们面前了。祈年殿下的基座是三层的圆形石台,而在正面三层石台阶中,分别装饰着巨大的浮雕,叫做殿前丹陛石雕。从下之上内容分别是:瑞云山海,双凤山海,双龙山海。各层排水孔的图案和浮雕的内容也是对应的。东西两旁的配殿个有九间,原来是安放从祀牌位的地方,不过在家靖年间,把它们挪到了先农坛,所以现在这里也就没有什么实际用途了。而祈年殿本身就是一座极具中国特色的独特建筑。圆形三重檐攒尖屋顶向上层层收缩,都是用蓝色的琉璃瓦覆盖,以此来象征天。顶部是鎏金宝顶,抬头仰视,便是龙凤藻井,中心是龙凤成祥的图案。而巨大的三层殿顶就是靠殿内的28根落地柱支撑的,中间的四柱名叫龙井柱,东南西北方向分别代表了春夏秋冬;而龙井柱外围的12个红漆金柱所分割出来的12个开间,则分别代表了一年的12个月份;外面两环的24个开间有分别代表了一年的24个节气;同时,这28根大柱,也代表了天上的28个星宿。据说这祈年殿是仿照古代明堂设计建造的。在感叹殿内建筑的同时,也让我们把注意力逐渐转移到殿内的陈设上来。这里的陈设是按照清朝咸丰年间原状恢复的,正面的雕龙宝座上供奉着的是满汉合璧的皇天上帝神版,左右两侧的石台上供奉的是清朝前八位皇帝的牌位。
和每年的祭天一样,这里是用来祈谷的地方。在祭祀的当天,有乐队在殿外月台上奏乐,身穿祭服的皇帝虔诚步入神殿,向牌位行大礼,祈祷上苍,然后把供品送到祈年门外东边的燔柴炉和燎炉焚烧,送上天宫。祈谷礼节和祭天的差不多。
到这里,祈年殿也差不多讲完了,而它还有一个附属建筑,作用和皇穹宇差不多,也是存放祈谷坛祭祀神主的地方,就是祈年殿北侧的皇乾殿。
现在我们从祈谷坛的东门出来,可以看到一条连檐通脊的长廊,共有七十二间,俗称七十二连房,它不仅用来连接神厨神库,而且也是祭祀时运送祭品的通道,在长廊的东头,就是宰牲亭,就是前面所说过了鬼门关的牲畜要道这里来屠宰。而在长廊的东南方向,有八块巨大的青石,称为七星石,都是风水镇石。可是这里命名有八块石头为什么叫七星呢?原来明代在这里放的的确是七块石头,而最小的那一块则是清代增添上的。关于七星石的说法每个朝代都不同。在明代,有个道士和皇帝说祈年殿的方位不好,不利于国家,所以就在这里放了象征着北斗七星的七块石头。而在清代,康熙皇帝为了给满族爱新觉罗氏寻找从东北如主中原的理论依据,就派人考察山脉,发现泰山是长白山的余脉,所以就在原来七块石头的东北方有放了一小块儿青石,象征东北长白山,如果按这种说法,那八块石头就应该叫做七峰东岳。
暂且不管他们怎么定论了。今天的观光游览就要结束了,在天坛的这段时光希望能成为您北京之游中的永恒记忆。同时也请您把天坛的祝福带给您的家人朋友。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我叫,是你们这次天坛之旅的导游。现在我们的车正行驶在去天坛的路上,在这里我先简单地介绍一下天坛:
天坛位于北京城南端,是明清两代祭祀天地之神和祈祷五谷丰登的地方。它的严谨的建筑布局,奇特的建筑结构,瑰丽的建筑装饰,被认为是我国现存的一组最精致、最美丽的古建筑群。天坛不仅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好了,我们已经到了天坛公园,请大家跟我出发吧!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祈年殿。殿高33米,直径24。2米,是昔日北京的最高建筑之一。1751年重建祈年殿,更换蓝瓦金顶。1887年八月二十四日,雷雨交加,祈年殿不幸被击中,焚烧。因楹柱为檀香木,香飘数里!
下面我们来到天坛南半部的圆丘坛,它始建 于1530年,坐北朝南,四周绕以红色宫墙。子墙内部各有一大门,每座门上题有满汉合壁门额。内中央处,就是祭天台(也叫拜天台),即圆丘台。
咦,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自从我们进入天坛,到处树木葱郁,尤其在南北轴线和建筑群附近,更是古柏参天,树冠相接,把祭坛烘托得十分肃穆。
好了,我的介绍到这里就结束了,下面大家可以自由参观。
各位朋友:
现在我们来到了天坛,首先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天坛是世界上现存的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家祭祀性建筑群,它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及祈雨的地方.天坛完工于公元1420年,位于紫禁城的东南方向,全园占地273公顷,是紫禁城面积的4倍。在中轴线上有三组非常重要的建筑,自南向北依次是圜丘坛、皇穹宇及祈年殿。另外,园中西侧有斋宫等建筑,全园遍植古松、庄严肃穆,是一处非常理想的祭祀场所。
在明代,天坛初建之时,实行天地合祭,不仅祭天,而且祭地,其位置便是今天祈年殿所在的祈谷坛上。后来,在京城的北面设地坛,专门祭地,又在祈年殿的南侧修建了圜丘坛及皇穹宇,专门祭天,从而形成了今天的格局及规模。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天坛也未能幸免于难。侵略者在此胡作非为,盗走并破坏无数珍贵文物,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
最后一个在这里祭天的人是窃国大盗袁世凯,但天不随人愿,袁某只做了83天的皇帝瘾便一命归西了。解放后,国家多次拨款重修天坛,但不再是为了祭天,而是为了给世人、给世界留下一份遗产。
1998年天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遗产目录。好!下面我就带大家参观。
各位游客,我们今天所要参观的就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坛。
明朝永乐皇帝迁都北京以后,在北京南城仿照南京的大祀殿建立了这作用于祭天的圣坛,占地面积达到了273万平方米。主建筑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祈年殿的位置上。天坛有外坛墙和内坛墙,北面是圆形,南面是方形,取意天圆地方。在一开始,祭天和祭地都是天坛,直到明嘉靖年间在北城修建了地坛,才分开的,并且新增了圜丘坛,用于孟冬祭天,把原来的大祀殿改为大享殿,专门用于孟春祈谷,当时殿宇屋顶已经是三重檐了,从上至下的蓝黄绿三色瓦分别代表了天地万物。而在乾隆年间,有将大享殿改为现在的祈年殿,而将屋顶瓦片都改成了蓝色的琉璃瓦。从而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
可是这样一个祭天圣地,却也曾经在1860年时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继而在1900年的时候又遭到了八国联军的蹂躏。在1916年袁世凯登基的时候也曾经在天坛上演了一出祭天的闹剧。在1918年,天坛最终还是以公园开放。解放以后天坛不仅成了著名的旅游景点,而且还是北京城市绿地的组成部分,来这里的不光是旅游者,还不乏一些专门为了强身健体的老人们。
现在就让我们沿着当年皇帝登坛的路线开始此次游览。
现在我们正沿着天坛建筑的中轴线向南行进,将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坛。圜丘有两道围护墙,使外方内圆,符合天圆地方的说法。每道墙都有四组棂星门,从东面依次是泰元、昭亨、广利、成贞,每组三门,共有24座,称为“云门玉立”。大家可以注意到,棂星门的大小都不一样,这是因为中门是上帝专用的,所以高大;皇帝只能从左侧的门进入;而其他的官员只能从右边最小的门通过。而门外的一座平台就是皇帝在祭天大典之前更换祭服和盥洗的地方,叫做具服台。来到了圜丘坛下,我们马上要开始登坛了,不过我请您留心每层坛面都要有多少台阶。到了最高层,大家也就都发现了,坛上所有的台阶数,护板数都是九或者九的倍数。每登上一层,都要有9层台阶,台面上的石板中间的叫做天心石,外围第一圈砌着9圈巨大的扇形石板,第二圈18块,以此类推,到了最外边的第九圈正好是81块;而大家抬头就可以看到的围护板被四面台阶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也都有9块,而中层的围护板是18块,下层的是27块,这些难道都是巧合么?当然不是,因为根据阴阳五行来说,9是极阳数,所以古代的工匠便用这个数字来赋予圜丘台意念上的崇高。
说完了神坛的奇妙,我在给您介绍一下祭天大典的盛况。到了每年的冬至,皇帝就要在这里祭天。在大典前两天,皇帝要在故宫里进行斋戒,而到了第三天,也就是冬至前一天,就要到天坛的斋宫进行斋戒。冬至那天,在日出前七刻,现在的凌晨四点多,奏报时辰,皇帝起驾,斋宫东北角的钟楼开始鸣钟。到具服台盥洗更衣,神牌都送到台面相应的位置,也就是七组神位,称作七幄;在圜丘前燔柴炉上放一只牛犊,用松枝燔烧,西南的望灯杆望灯高悬,点燃蟠龙通宵宝蜡,台南广场上排列着奏乐队,配合着中和韶乐,在文武百官的陪同下,祭天大典就正式开始了,皇帝由南棂星左门登坛,这时钟声停止,到了第二层南侧拜位站好后,听候司赞人报仪程。恭读至皇天上帝的祝文。礼仪结束以后,要将神位前的贡品分别送到燔柴炉(从正位幄次撤下的祭品再次焚烧,皇帝也要一旁恭立目视,称为望燎)和燎炉(圜丘坛共有12座燎炉,在瘗坎北侧,从东向西排列着8个;内围护墙东西棂星门外各有一对。从配位幄次车下的祭品分别送到8个燎炉内焚烧,而四个从位幄次的祭品送到棂星门处)焚烧,烟雾腾空,象征着送到天庭。而后还要将牛尾、牛毛、牛血送到瘗坎掩埋,象征不忘祖先茹毛饮血之意。在这个典礼上,需要特别提到的是皇帝恭读祝文所站立的地方,就是刚才所说的台面中心天心石。他是天坛三大声学现象之一。在这里朗读的时候声音特别洪亮,而且现在这里也是一样的,各位游客不妨体会一下这奇特的效果,也像当年的皇帝一样,向上天诉说自己美好的愿望。
现在咱们继续沿着中轴线行走,面前的建筑叫做天库,而它的正殿就是皇穹宇。皇穹宇建于明嘉靖九年,起初叫做泰神殿,到了十七年,改名为现在的皇穹宇,它的作用就是在平日存放圜丘坛祭祀主神的地方,所以这里也叫圜丘坛寝宫。殿内正面的圆形石台上安放的就是皇天上帝的神牌,而前边两侧的四个方形石台上安放的则是八位祖先神主,还有东西配殿用来存放从祀神位。而皇穹宇三个字也分别代表了至高无上,天,宇宙的意思,更加显示出它的神圣和至尊。
它是一座建筑艺术价值非常高的殿宇,总体呈圆形,下边是高2。85米的圆形须弥座,为青白石筑成,有东南西三个方向的出陛,也就是台阶,而在南向出陛还有二龙戏珠的丹陛石。上边是蓝色筒瓦单檐攒尖鎏金宝顶。而在殿内还有八根檐柱和八根金柱,大殿上架没有横梁承托,全都是靠各类斗拱层层上叠来支撑,步步收缩,从而形成了精美的穹隆圆顶。这里边还运用了物理学中的杠杆原理。这组建筑不仅十分精美,而且还有回音壁和三音石,这和刚才我们说的天心石合称天坛三大声学现象。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外墙,围墙建造的磨砖对缝,十分的平滑,是很好的声音载体,可以传声,在传递途中对声音损失极小,只要对着墙说话,就算相隔四五十米,见不到面,都可以清晰的听到对方说话。而三音石则是皇穹宇大殿正前方的三块石头,您站在第一块石头上拍手可以听到一次回音,第二块石头可以听到两次,而第三块就可以听到三次回音,所以称为三音石。在后来也有人把它叫做三才石,取天地人三才的意思。
各位游客大家好!
我叫。欢迎来到我们首都天坛,首先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天坛是世界上现存的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家祭祀性建筑群,它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福及祈雨的`地方。天坛完工于1420年,位于紫禁城的东南方向,全园占地273公顷,是紫禁城面积的4倍,在中轴线上有三组非常重要的建筑,自南向北,依次是圜丘坛,皇穹宇及祈年殿。在明代天坛初建之时,实行天地合祭。其位置便是今天初年殿所在的祈坛上。后来在京城的北面设地坛,专门拜祭,后来又在祈年殿的南侧修建了圜丘乒坛及皇穹宇,专门祭天从而形成了今天的格局及规模。
天坛有很多美丽的地方,现在大家自由游览吧!请大家不要随地扔垃圾,祝大家旅途愉快。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来到天坛。我叫“汤采璇”,你们可以叫我“汤导游”。希望大家玩得开心,玩得愉快!朋友们,现在到的地方就是天坛。大家往上看,有三个想似UFO的天坛。这么大,真是气魄雄伟!
天坛在原外城的东南部。位于故宫正南偏东的城南,正阳门外东侧。始建于明朝永乐(1420年)。是中国古代明、清两朝历代皇帝祭天之地。总面积为273公顷,是明清两代用以“祭天祈谷“的建筑。天坛1961年,公布天坛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
天坛占地272万平方米,整个面积比紫禁城(故宫)还大些,有两重坦墙,形成内外坛,主要建筑祈年殿、皇穹宇、圜丘建造在南北纵轴。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有墙相隔。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朝乾殿、祈年门等。
“各位游客,今天的行程就到这里,欢迎大家有时间再来细细游赏。”
你们好!我是天马行空公司的导游,我叫郑梓濠。今天,我就带你们游览我国伟大的建筑工程——长城。大家和我一起登上长城吧!
你们远看,长城就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万蜿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一共有一万三千公里,多雄伟啊!
现在,我们就在长城脚下。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辅着的方砖,十分平整,像宽大的马路,城墙外有两米多高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嘹望台和射口,是屯兵使用的,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个城台,打仗时,屯兵就可以互相呼应了。
大家现在来到了长城上了。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很自然的就想起了古代人们建造长城的艰辛吧!大家看看这些条石,一块就有三千多斤重。那时候,什么车也没有,就靠这无数的肩膀,无数只手,一步一个脚印地抬上那个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啊。
好啦,你登上长城就是做了一回好汉啦!下面,大家可以自由参观、拍照!半小时后集中,请大家在游览时注意安全,谢谢合作!
我们现在们在天坛的昭亨门,也就是现在天坛的南大门。
天坛,位于北京城区的东南部,原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圣地,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的祭天建筑群。
天坛,建于明朝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与紫禁城(故宫)同时兴建。耗时20xx年,距今已有580多年历史。其占地273公顷,比故宫大3.7倍,略小于颐和园。整个建筑布局呈"回"字形,分为内外坛两大部分,各有坛墙围括。外坛墙总长6416米,原来仅设西门,为天坛的正门,是当年皇帝前来天坛祭祀时进出的大门。现在的东、南、北各门,都是后来开辟的。内坛墙总长3292米,分设有东、南、西、北四大"天门"。明代初年,祭天地都在此处举行,名为天地坛。嘉靖九年(1530年),在北郊另建方泽坛(地坛)后,才实行天地分祭,从此这里专门用于祭天,成为名副其实的天坛。 历代封建皇帝对祭天活动都极为重视,每年要两次亲临天坛祭天。第一次是在农历正月十五日,至祈年殿举行祈谷礼,祀(si)"皇天上帝"保佑五谷丰登,第二次是在冬至,至圜丘坛禀告五谷业已丰收,感谢天帝的保佑之恩。新中国成立后,天坛回到了真正当家作主的人民手中,并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从南门进去,向北走,首先看到的就是在昭亨门西面的三座高大的石台,它叫作台。台上有长杆,叫望灯杆,该杆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杆长九丈九尺九寸。祭天时,三根灯杆上各吊一只直径六尺、高八尺的大灯笼,所用特制,长四尺,粗一尺,并铸有凸龙花纺。燃点时不灭,不流油,不剪蜡花,可燃烧十二个小时,名为“蟠龙通宵宝蜡”。
此刻在我们眼前的便是圜丘坛俗称祭天台,这是名副其实的天坛。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清乾隆十四年(1749)扩建,是一座四周由白石雕栏围护的三层石造圆台,通高五米,明、清两代,每年冬至日皇帝亲临的祭天礼仪,就在此坛举行。 圜丘坛在建筑形式上,有着许多神奇有趣的说法。这是我国古代人民巧妙运用几何学原理设计的一座杰出建筑,各项建筑材料的数学计算均极其精确,其中包含"九"的含义与运用深为中外广大游人所赞叹与称奇。
圜丘坛共分三层,每层四面各有台阶九级。每层周围都设有精雕细刻的汉白玉石栏杆。栏杆的数字均为九或九的倍数,即上层72根、中层108根、下层180根。同时,各层铺设的扇面形石板,也是九或九的倍数。如最上层的中心是一块圆形大理石(称作天心石或太极石),从中心石向外,第一环为9块,第二环18块,到第九环81块;中层从第十环的90块至十八环的162块;下层从十九环的171块至二十七环的243块,三层共378个"九",为3402块。 同时,上层直径为9丈(取一九),中层直径为十五丈(取三五),下层直径为21丈(取三七),合起来45丈,不但是九的倍数,而且还有""之尊的含义。为什么要用九或九的倍数来设计建造祭坛呢?原因是:一、据神话传说,皇天上帝是住在九重天里,用九或九的倍数来象征九重天,以表示天体的至高与至大。二、在我国古代把单数(奇数)看作阳数,而将双数(偶数)视为阴数。天为阳、地为阴。天坛是用来祭天的,只能用阳数进行建筑。而"九"又被视为"极阳数",这是最吉祥的数字。除了封建迷信的因素外,而这种设计规制,却反映出当时工匠们高超的数学知识和计算才能,实在令人叹服。
从南门进入圜丘坛,在内墙南隅有一座用绿琉璃砖砌成的燔炉,是祭天时焚烧松柏木和祭祀后烧祝版、祝帛的地方,燔炉旁有一座瘗坎,祭典结束,把扬供全牛的尾毛血等埋在坎内,像征不忘祖先茹毛饮血的意思。大家看在燔炉前排有8座燎炉,这些是专为祭天时焚烧松柏枝、松花、松塔等用的,在坛东、西门内还各有一对。
现在我们来到了皇穹宇,它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殿高19.5米,底部直径15.6米。砖木结构,整个殿宇用八根檐柱支撑,顶无横梁,由众多斗拱层层上叠,天花板层层收缩,组成美丽的穹窿圆顶式的藻井。殿内正中的石台宝座,是放置皇天上帝神牌的地方;宝座前左右的石台,是放置皇帝历代祖先牌位之处。殿外的东西配殿,为供奉日月星辰和云雨风雷诸神牌位之所。现按原样陈列,并塑有清代祭天官员的蜡像。
现在是我给大家介绍回音壁,它是指围括皇穹宇和东西配殿的高大的圆形围墙而言。围墙周长193.2米,直径61.5米,墙高3.72米,厚0.9米。如果两个人分别站在院内东西配殿后的墙下,均面部朝北对墙低声说话,可像打电话一样互相对话,极其奇妙有趣,这就是回音壁得名的由来。
下面介绍的是迷人的圆心石回音圜丘坛上层中心有一块圆心石,是游人最感兴趣的又一奇妙之处。当你站在圆心石上轻声说话时,自己听起来声音很宏大,有共鸣性回音之感。但站在第二、三环以外的人,则无此种感觉。为什么呢?原来,这也是一种声学现象:由于坛面十分光洁平滑,声波传到周围等距离的石栏围板后,能够迅速地被反射回来。据声学专家测验,从发音到声波再回到圆心石的时间,总共仅有零点零七秒钟。说话者根本无法分清它的原音和回音,所以站在圆心石的人听起来,其共鸣性回音就格外响亮。封建统治者则把这种声学现象说成是"上天垂象",是天下万民对于朝廷的无限归心与一致响应,同时并赋予"亿兆景从石"的美名。
我们从在皇穹宇的西面出在,在这里有一株古柏,名为九龙柏,树干扭结纠屈,宛如九条盘旋而上的蟠龙,故此得名。据传这棵古柏生长于建坛之前,已有近千年历史。 天坛境内广植有树龄悠长、树身高大、四季不凋、繁茂苍翠的松树和柏树。树海林涛,森森淼淼,以造成一种"海阔天空"的广漠景象。
我们现在脚下的路叫做丹陛桥,这明明是一条笔直坦荡的大道,为何又称"桥"呢?因为在道路下辟有一个券洞,与上面的大道正好形成立体交叉,故称为桥。这是一条南北走向的石砌台基大道。全长360米,宽约30米,整个桥体由南向北逐渐升高,南端高约1米,北端高达3米左右。如此设计建造,一则象征皇帝步步高升,寓升天之意;二则表示从人间到天上,具有遥远的路程。丹陛桥为天坛内坛的主轴线,起着连接南端圜丘坛和北端祈谷坛两组建筑物的重要作用。桥面中心线的石板道叫"神道",神道左右两侧的条石道,分别叫"御道"和"王道"。天帝神灵走"神道",皇帝走御道,王公大臣走王道。
此刻我们脚下的便是进牲门-俗称"鬼门关",为什么要叫"鬼门关"呢?因为于祭日前,外坛西南隅牺牲所的"所牧"和"所军",需从此洞门自西向东赶运牛、羊、鹿、兔等至宰牲亭屠宰。这一活动叫"进牲"。因凡经过此门的牲畜,全被宰杀无存,用以制作供品,故有"鬼门关"之称。
沿着丹陛桥继续向北走,现在在我们左边的是具服台,它位设于丹陛桥北段东侧,为一座凸字形平台。这是皇帝前往祈年殿行祀谷礼时,更换冕服(祭服)的地方。
在西面是斋宫,坐落于西天门内大道南侧的松柏绿树丛中,原是封建皇帝来天坛祈谷、祀天前进行斋戒沐浴的地方。斋宫占地四万平方米,建筑呈四方形,内有正殿、寝宫、钟楼等。四周筑有两重围墙和一道护城河,建筑讲究,警卫森严。走进斋宫正门,迎面便是气势巍峨的正殿,红墙绿瓦,甚为壮观。据说用这种绿瓦以表示皇帝至此不敢妄自尊大,而只能"对天称臣"的意思。殿分五间,呈拱券形,为砖砌结构。整个殿堂不用梁、枋大木,因此也叫"无梁殿"。 殿前丹墀上有两座石亭,右边的一座较小,是放时辰牌位的地方。左边的一座呈正方形,较为高大,名"斋戒铜人石亭"。据史料记载:皇帝斋戒期间,亭内设方几一张,罩黄云缎桌衣,上设一尺五寸高的铜人像一尊。铜人双手恭奉简牌一枚,上刻“斋戒”二字,以使皇帝"触目惊心,恪(ke四音)恭罔懈"。意思是要皇帝有所警惕,不忘用心斋戒。 斋戒铜人在清代有三种形式:一为唐朝名臣魏征像,一为明初乐官冷谦像,一为明代太监刚炳像。相传这三人在历史上都以刚直敢谏而著称。此是明洪武十一年定下的制度,清代也沿用了下来。按规定,这里所设的铜人为冷谦像。
现在我们眼前的便是祈年殿和祈谷坛,这里是明清两代皇帝孟春祈谷的圣地。祈年殿采用上屋下坛的构造形式,三重檐逐层向上收束,作伞状,竖立于高5.6米,占地5900平方米的三层白石雕栏环抱的圆坛之上,祈年殿俗称无梁殿,整座建筑不用大梁长檩及铁钉,完全依靠二十八根擎天柱及众多的枋、木兑、桷、闩支撑和榫接起来。该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初名大祀殿,呈长方形。明嘉靖九年(1530),改成三重檐圆殿,并自上而下依次覆盖青、黄、绿的三色瓦,改名大享殿。清乾隆十七年(175年)改为今名,同时一律改为覆盖深蓝色琉璃瓦,以象征蓝天。光绪十五年(1889),该殿毁于雷火,次年又按原样重建。陈列于殿前的青铜大鼎炉,均是几百年前的文物。殿内柱子的数目,据说是按天象设立的。里层的四根鎏金通天柱,叫"龙井柱",柱高18.5米,底部直径1.2米,两人也难合抱,象征春夏秋冬四季。中层的12根朱红金柱,象征一年12个月。外层的12根檐柱,象征一天的12个时辰。中层12根金柱和外层12根檐柱相加为24根,象征一年中的24个节气。金柱、檐柱和龙井柱相加为28根,象征周天28星宿。再加大殿宝顶藻井周围的8根童柱,共计36根,象征36天罡。宝顶中心的雷公柱,则象征着天帝的"一统天下"。
下面我们看到的是皇乾殿,原是平时放置皇天上帝牌位和皇帝祖先牌位的地方,又有祈谷坛寝宫之称。后来,祭祀仪式中所使用的旌旗、仪仗、乐器等物亦存放于此。内藏不少祭祀文物,现按原样陈列,并塑有清代皇帝的祭天蜡像,常年供游人观览。
位于祈年殿台基前院落的东西两侧的是东、西配殿,原是分别放置日、月、星、辰和云、雨、风、雷诸神牌位的地方。现分别辟为陈列宫廷祭天古乐、礼仪,以及日、月、星、辰等神牌位之处。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神厨”从前是为祭祀宰杀牲畜和制作祭品的地方。下面看到的是神库,是收藏祭品的库房。现在经过呈"W"字形长廊,它共七十二间,起着连结祈谷坛、神厨、神库及运送祭品的重要作用。该长廊的间数正好与72地煞的数字相同,过去传说这是地煞鬼聚集的地方,廊内灯笼式竖灯暗淡,阴森可怖。后来将其窗坎拆除,从而长廊景观大变,成为人们游乐的好去处。
天泉井于神库门前有一眼水井,因其水清味甜而得名。祭天祈谷时用的供馔和糕点,全用此水调制。
现在在我们左手边的是七星石位于长廊东南侧的旷地中,共有七大一小石块。但为何称作"七星石"呢? 据传说,明永乐帝迁都北京时,想修建一座祭天地的坛庙建筑,但难找到合适的地方。这时,有一晚他梦见天上北斗七星落地于此,谓之天遂人意,为其解了不决之难,从而降旨于此地建造祭坛。 据资料记载,七星石为明代嘉靖九年,经人工雕凿后而置于此处的。嘉靖皇帝十分迷信道教,道士对他说,祈年殿东南方太为空旷,这对他的皇位、寿命不利。于是便设七星石在此,以镇压风水。在七星石东北隅还有一块小石头,据说这是清朝统治者为了纪念他们的祖先功德而增置的。其设于七星石的东北方向,用以表示不忘本源之意。
这里是天坛的东门,关于天坛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游客们:
你们好!我是今天为你们服务的导游,我叫王又立,大家可以叫我王导。今天我要陪伴大家共同游览西藏的布达拉宫,下面由我简单为大家介绍一下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建于公元7世纪,建造了999间房屋,现占地4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3万平方米。宫体主楼有13层,高115米。它下面是玛布日山,传说是当时吐蕃王松赞干布为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而建的。松赞干布建立的吐蕃王朝灭亡之后,古老的宫堡也大部分被毁于战火。直到公元17世纪,五世dalai建立噶丹颇章王朝并被清朝政府正式封为地方教首领后,才开始了重建布达拉宫,时年为公园1645年。以后历代dalai又相继扩建,才成就了布达拉宫今天这样的规模。
听了我的介绍,大家应该大体明白布达拉宫了吧!现在是上午9时整,两小时候到布达拉宫旅馆见,请不要违反游园规定,同时希望你们能在旅途中发现更多的奥秘。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天坛,首先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天坛是世a686964616fe58685e5aeb界上现存的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家祭祀性建筑群,它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及祈雨的地方.天坛完工于公元1420年,位于紫禁城的东南方向,全园占地273公顷,是紫禁城面积的4倍。在中轴线上有三组非常重要的建筑,自南向北依次是圜丘坛、皇穹宇及祈年殿。另外,园中西侧有斋宫等建筑,全园遍植古松、庄严肃穆,是一处非常理想的祭祀场所。
在明代,天坛初建之时,实行天地合祭,不仅祭天,而且祭地,其位置便是今天祈年殿所在的祈谷坛上。后来,在京城的北面设地坛,专门祭地,又在祈年殿的南侧修建了圜丘坛及皇穹宇,专门祭天,从而形成了今天的格局及规模。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天坛也未能幸免于难。侵略者在此胡作非为,盗走并破坏无数珍贵文物,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
最后一个在这里祭天的人是窃国大盗袁世凯,但天不随人愿,袁某只做了83天皇帝瘾便一命归西了。解放后,国家多次拨款重修天坛,但不再是为了祭天,而是为了给世人、给世界留下一份遗产。
各位游客朋友们,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天坛公园。我姓崔,是大家来参观天坛公园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崔导。现在我带大家一起来参观美丽的天坛公园。
北京天坛是明朝永乐皇帝建成的祭天圣坛,也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处坛庙建筑。天坛公园土也广大,古柏参天,建筑精美。苍松翠柏,绿草如茵,树干上还挂着木牌子,记着古树的年龄。
天坛公园里面有祈年殿,祈年殿是古代著名的建筑,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外围墙北圆南方,象征着“天圆地方”。祈年殿高38米,坐北朝南,气势宏伟。整个大殿全部都是木质结构,造型奇特,结构精巧,全都具有十分高的艺术价值。殿内金碧辉煌,殿顶上画着飞龙凤舞,形态逼真,仰头望去,金龙舞凤,似乎好像真的腾空跃起,中间的4根红色的柱子两个人都合抱不过来,外面的一圈还有12根盘花篮柱,它们共同支着弯形的殿。4根红色的柱子象征着一年四季。
12根蓝柱子像这种12个月和12个时辰。殿内地面上正中间有一块圆形的龙凤石,蕴藏着天然形成的龙凤图案。
好了!今天的旅程就结束了,希望这一次的天坛公园之旅给大家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印象。欢迎大家下次再来参观游玩,谢谢大家!
各位游客,我们今天所要参观的就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坛。 明朝永乐皇帝迁都北京以后,在北京南城仿照南京的大祀殿建立了这作用于祭天的圣坛,占地面积达到了273万平方米。主建筑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祈年殿的位置上。天坛有外坛墙和内坛墙,北面是圆形,南面是方形,取意天圆地方。在一开始,祭天和祭地都是天坛,直到明嘉靖年间在北城修建了地坛,才分开的,并且新增了圜丘坛,用于孟冬祭天,把原来的大祀殿改为大享殿,专门用于孟春祈谷,当时殿宇屋顶已经是三重檐了,从上至下的蓝黄绿三色瓦分别代表了天地万物。而在乾隆年间,有将大享殿改为现在的祈年殿,而将屋顶瓦片都改成了蓝色的琉璃瓦。从而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 可是这样一个祭天圣地,却也曾经在1860年时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继而在1900年的时候又遭到了八国联军的蹂躏。在1916年袁世凯登基的时候也曾经在天坛上演了一出祭天的闹剧。在1918年,天坛最终还是以公园开放。解放以后天坛不仅成了著名的旅游景点,而且还是北京城市绿地的组成部分,来这里的不光是旅游者,还不乏一些专门为了强身健体的老人们。 现在就让我们沿着当年皇帝登坛的路线开始此次游览。 说完了神坛的奇妙,我在给您介绍一下祭天大典的盛况。到了每年的冬至,皇帝就要在这里祭天。在大典前两天,皇帝要在故宫里进行斋戒,而到了第三天,也就是冬至前一天,就要到天坛的斋宫进行斋戒。冬至那天,在日出前七刻,现在的凌晨四点多,奏报时辰,皇帝起驾,斋宫东北角的钟楼开始鸣钟。到具服台盥洗更衣,神牌都送到台面相应的位置,也就是七组神位,称作七幄;在圜丘前燔柴炉上放一只牛犊,用松枝燔烧,西南的望灯杆望灯高悬,点燃蟠龙通宵宝蜡,台南广场上排列着奏乐队,配合着中和韶乐,在文武百官的陪同下,祭天大典就正式开始了,皇帝由南棂星左门登坛,这时钟声停止,到了第二层南侧拜位站好后,听候司赞人报仪程。恭读至皇天上帝的祝文。礼仪结束以后,要将神位前的贡品分别送到燔柴炉(从正位幄次撤下的祭品再次焚烧,皇帝也要一旁恭立目视,称为望燎)和燎炉(圜丘坛共有12座燎炉,在瘗坎北侧,从东向西排列着8个;内围护墙东西棂星门外各有一对。从配位幄次车下的祭品分别送到8个燎炉内焚烧,而四个从位幄次的祭品送到棂星门处)焚烧,烟雾腾空,象征着送到天庭。而后还要将牛尾、牛毛、牛血送到瘗坎掩埋,象征不忘祖先茹毛饮血之意。在这个典礼上,需要特别提到的是皇帝恭读祝文所站立的地方,就是刚才所说的台面中心天心石。他是天坛三大声学现象之一。在这里朗读的时候声音特别洪亮,而且现在这里也是一样的,各位游客不妨体会一下这奇特的效果,也像当年的皇帝一样,向上天诉说自己美好的愿望。 现在咱们继续沿着中轴线行走,面前的建筑叫做天库,而它的正殿就是皇穹宇。皇穹宇建于明嘉靖九年,起初叫做泰神殿,到了十七年,改名为现在的皇穹宇,它的作用就是在平日存放圜丘坛祭祀主神的地方,所以这里也叫圜丘坛寝宫。殿内正面的圆形石台上安放的就是皇天上帝的神牌,而前边两侧的四个方形石台上安放的则是八位祖先神主,还有东西配殿用来存放从祀神位。而皇穹宇三个字也分别代表了至高无上,天,宇宙的意思,更加显示出它的神圣和至尊。 它是一座建筑艺术价值非常高的殿宇,总体呈圆形,下边是高2。85米的圆形须弥座,为青白石筑成,有东南西三个方向的出陛,也就是台阶,而在南向出陛还有二龙戏珠的丹陛石。上边是蓝色筒瓦单檐攒尖鎏金宝顶。而在殿内还有八根檐柱和八根金柱,大殿上架没有横梁承托,全都是靠各类斗拱层层上叠来支撑,步步收缩,从而形成了精美的穹隆圆顶。这里边还运用了物理学中的杠杆原理。这组建筑不仅十分精美,而且还有回音壁和三音石,这和刚才我们说的天心石合称天坛三大声学现象。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外墙,围墙建造的磨砖对缝,十分的平滑,是很好的声音载体,可以传声,在传递途中对声音损失极小,只要对着墙说话,就算相隔四五十米,见不到面,都可以清晰的听到对方说话。而三音石则是皇穹宇大殿正前方的三块石头,您站在第一块石头上拍手可以听到一次回音,第二块石头可以听到两次,而第三块就可以听到三次回音,所以称为三音石。在后来也有人把它叫做三才石,取天地人三才的意思。 也许
您刚才就已经注意到了,天坛有非常多的柏树,不错,它就好像北京一个天然的氧吧。而在这许多古柏当中,有一株500余岁的桧柏,就是回音壁西墙外的这棵九龙柏。它的树干纹理非常的奇特,布满了沟壑,而且旋转扭曲,好像9条蟠龙缠绕嬉戏,所以叫它九龙柏真是一点也不过分。 在游览过了圜丘坛和皇穹宇之后,我们就即将走进祈谷坛了,而现在我们脚下连接两个祭坛的就是丹陛桥,也叫做海墁大道,而它也是皇帝登上祈谷坛的唯一通道,长360米,桥面上分为三条道,中间的是神道,东边是御道,西边的就是王道。而它作为通道为什么又要称为桥呢?这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路面南低北高,步步高升,好像与天相连接的桥;而另一种就是说路面下边建有进牲门,类似立交桥,所以称之为桥。说到进牲门,就是在祭祀前,牛羊都要通过桥下的一个券门被赶到500米外的宰牲亭宰杀,制成供品,所以这个通道也被叫做鬼门关,因为一进去就有死无生了。 好,回到正题,现在呈现在您面前的就是祈谷坛的完整建筑群。前面的这个石台是具服台,在每年孟春祈谷祭祀之前,皇帝照例还是要来到这里搭建幄次,盥洗更衣,所以这里还有小金殿之称。 和每年的祭天一样,这里是用来祈谷的地方。在祭祀的当天,有乐队在殿外月台上奏乐,身穿祭服的皇帝虔诚步入神殿,向牌位行大礼,祈祷上苍,然后把供品送到祈年门外东边的燔柴炉和燎炉焚烧,送上天宫。祈谷礼节和祭天的差不多。到这里,祈年殿也差不多讲完了,而它还有一个附属建筑,作用和皇穹宇差不多,也是存放祈谷坛祭祀神主的地方,就是祈年殿北侧的皇乾殿。 现在我们从祈谷坛的东门出来,可以看到一条连檐通脊的长廊,共有七十二间,俗称七十二连房,它不仅用来连接神厨神库,而且也是祭祀时运送祭品的通道,在长廊的东头,就是宰牲亭,就是前面所说过了鬼门关的牲畜要道这里来屠宰。而在长廊的东南方向,有八块巨大的青石,称为七星石,都是风水镇石。可是这里命名有八块石头为什么叫七星呢?原来明代在这里放的的确是七块石头,而最小的.那一块则是清代增添上的。关于七星石的说法每个朝代都不同。在明代,有个道士和皇帝说祈年殿的方位不好,不利于国家,所以就在这里放了象征着北斗七星的七块石头。而在清代,康熙皇帝为了给满族爱新觉罗氏寻找从东北如主中原的理论依据,就派人考察山脉,发现泰山是长白山的余脉,所以就在原来七块石头的东北方有放了一小块儿青石,象征东北长白山,如果按这种说法,那八块石头就应该叫做七峰东岳。 暂且不管他们怎么定论了。今天的观光游览就要结束了,在天坛的这段时光希望能成为您北京之游中的永恒记忆。同时也请您把天坛的祝福带给您的家人朋友。
各位游客,大家好:
我叫任恬,是你们这次天坛之旅的导游。此刻我们的车正行驶在去天坛的路上,在那里我先简单地介绍一下天坛:
天坛位于北京城南端,是明清两代祭祀天地之神和祈祷五谷丰登的地方。它的严谨的建筑布局,奇特的建筑结构,瑰丽的建筑装饰,被认为是我国现存的一组最精致、最美丽的古建筑群。天坛不仅仅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好了,我们已经到了天坛公园,请大家跟我出发吧!此刻我们看到的是祈年殿。殿高33米,直径24。2米,是昔日北京的最高建筑之一。1751年重建祈年殿,更换蓝瓦金顶。1887年八月二十四日,雷雨交加,祈年殿不幸被击中,焚烧。因楹柱为檀香木,香飘数里!
下面我们来到天坛南半部的圆丘坛,它始建于1530年,坐北朝南,四周绕以红色宫墙。子墙内部各有一大门,每座门上题有满汉合壁门额。内中央处,就是祭天台(也叫拜天台),即圆丘台。
咦,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自从我们进入天坛,到处树木葱郁,尤其在南北轴线和建筑群附近,更是古柏参天,树冠相接,把祭坛烘托得十分肃穆。
好了,我的介绍到那里就结束了,下面大家能够自由参观。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小李。
下面我要给大家讲讲天坛的传说,现在大家抬头看一下这就是美丽的天坛,从远出看是个八角形宝塔。
天坛是王屋的主峰,高峰耸寺深古纵横,一峰突起,万峰臣伏,唯我独尊,从南向北看中间高,两边低,好似屋顶像王者之屋,称王屋山。天坛原名叫琼林台,因皇帝在山顶设坛祭天,后人为了纪念,该为天坛。为了纪念皇帝老师华盖对皇帝指点,把天坛峰前的山叫华盖峰。
我们走过天坛,又来到了望景寺,这里可以这人观赏天坛的风景。
天坛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明保护单位。于北京正阳门,东南方自,为明清两朝皇帝祭天,求雨和祈,寿年专用祭坛,是世界上现在规模最大,最完美的古代祭天建筑群。总面积273平方米。作为公园正式对外开放。
坛为三层圆形石台,坛区占地20万余平方米。因此;明清时期北京的天坛与历朝代郊坛有一脉相承的渊源。
天地坛遂改称为天坛。消沿明制,天坛一称沿用至今。从乾隆八年1743年起,对天坛建筑进行了多次修理,天坛终于形成了南北两坛,规制严谨的盛郎风貌。
天坛到处有美丽的风景,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细细游赏。
各位尊敬女士们、先生们、小朋友们:
大家今天好!
我是今天的导游__X,大家可以叫我__。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天坛,它是世界著名文化遗产之一。今天,我很高兴和大家共同欣赏它美丽的景色和建筑,共度这段美好的时光,预祝大家玩得愉快!。
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的场所,始建于明永乐18年(1420年),以后经过不断的扩建,至清乾隆年间建成。它从建成开始,一直是皇帝祭天的专用祭坛,一直延续了490年,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封建帝制结束,它也完成了它的使命。1918年被辟为公园,从此后“任人游览”。1957年被列入北京市第一批古建筑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坛公园现有面积为205万平方米,保存有祈谷坛、圜丘坛、斋宫、神乐四组古建筑群,有古建筑92座600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形制最完备的古代祭天建筑群。天坛有3500余株古松柏、古槐,树龄逾数百年。
天坛不仅是中国古代皇帝的祭坛,也是中国悠久的祭天文化的结晶,其宏伟的建筑、苍翠的古树、丰富的文物收藏既记载了中国古代先民的企盼和希望,也记载了封建帝王的睿智、昏庸和腐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