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是细致的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次有趣的实验作文优秀12篇,欢迎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近,我在书上看到了一个“熔岩灯”的实验,看起来很神奇,于是,我准备做一做。
我找来油、水、泡腾片和颜料,开始做实验。我先加了50毫升水、50毫升油,油和水并没有混在一起,中间有一层明显的分界线。接着,我用毛笔沾了一点粉色颜料,但是颜料太厚,只有芝麻一点儿大滴到水杯里。我把泡腾片掰成两半放到水里。我原以为水会翻腾起来,可水过了好久才出现了一点点白色的泡泡,“粉色熔岩灯”根本没出现。
我只好再试一次。首先,我在杯子里加了一点水,然后加了三倍的油,油和水清清楚楚地分开来。接着,我找来一个纸杯,往里面加水和颜料,调制成深粉色的水,当做色素。我把这杯水倒入刚才的油水杯中,色素直直地穿过油层,和水拥抱在一起。现在,水杯中上面一层是油,下面一层是深粉色的水。我把一整片泡腾片全都放进杯子里,静静地等待结果。
一开始,杯子里没什么变化,油和水还是在自己原来的位置。但慢慢的,杯子开始冒出一些细密的小泡,渐渐上升,不一会儿,一个大大的,深粉色的泡泡升上来,到顶部时又一下子破了,掉了下去。此时,一个个彩色泡泡争先恐后地往上串,它们跳跃着,伴随着类似可乐倒出来的“嘶嘶”声。很快,杯中如同火山爆发一般翻江倒海。从上面看,一些泡泡堆积在一起,像鱼鳞一样,美丽又梦幻。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在网上查了一下。原来油的密度小于水,所以油会浮在水的上面。当把泡腾片放到水里时,它们会产生二氧化碳小气泡,气泡会附着彩色小液滴往上游,当游到顶部时会裂开,从而反复进行,这就形成了“熔岩灯”。
“熔岩灯”真有趣,下次我还想再试一试!
周末,我一进家门,妈妈就神秘兮兮地跟我说:“儿子,你猜这里面是什么?”妈妈指了指桌子上的大箱子。第一反应使我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玩具!”“NO,NO,NO!”妈妈摇了摇右手的食指说。突然,我心里一凉,小心翼翼地问道:“是不是……作业本啊?”妈妈又说:“不是。”我紧绷的神经终于松了下来。
妈妈看我实在猜不出来了,就告诉我:“是科学实验用具!”妈妈接着说道,“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个火山喷发的实验吧!”我和妈妈一起拆开箱子,准备做实验。
实验用具是50ml50℃的温水一杯,色素(任意颜色,我选的是大红色)一瓶,环形磁铁一块,泡腾片一个,直身瓶一个,7寸圆盘一个,80ml的食用油(我用的是家里的菜籽油),20㎝的铁丝一根,3M胶一个。
我们先向直身瓶中倒入50ml温度约50℃的温水,再滴入几滴色素,晃一晃、摇一摇直身瓶,让色素充分溶解于温水中。接着将约80ml的食用油倒入直身瓶中,然后撕下一段3M胶,粘在环形磁铁的一侧,再在3M胶的另一侧粘上泡腾片,放入直身瓶中。下面一层水好像被吵醒了,开始冒泡,5秒后,水像被针刺了一样窜了起来,景象非常壮丽,壮丽得我无法形容。
后来,我查了查资料,原来,泡腾片才是这次实验的关键。泡腾片与水接触后会产生大量的气泡(二氧化碳),气泡最终会上浮到油面以上,排放到空气中。这些气泡上浮时会带着许多小水滴一起上浮,当气泡排放到空气中去后,那些没有气泡的小水滴就像陨石一样落了下来,被新一轮的气泡带走,再一次落下来……无穷无尽地循环着。
下午第一节语文课,谢老师提前走进教室,把铁架台、酒精灯、一只纸船和一杯清水放在讲台上。大家都很好奇,不知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上课了,谢老师微笑着对大家说:“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说完,老师把铁架台的高度调整好,拿出杯子小心翼翼地往纸船里倒入一些水,把纸船放在铁架台上。一切准备就绪,老师点燃酒精灯,把它移到纸船下面。熊熊的火苗贪婪地舔着船底,我真为纸船捏了一把汗。
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教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同学们都目不转睛地看着。啊!奇迹出现了,纸船竟然像穿了一件防火衣似的安然无恙。“有白烟!”一个眼尖的同学惊呼起来。老师笑着说:“水已经烧开了,这是水气。”坐在前面的。几个同学按捺不住跑上去一看,纸船里的水果然正在冒小泡泡呢!“真有趣!”“太神奇了。”同学们议论纷纷,大家显得很兴奋。
谢老师让我们自由讨论,教室里热闹得像炸开了锅,大家的见解都不一样。最后,老师告诉我们:“物质燃烧要达到一定的温度。而纸船在加温时,水分不断蒸发带走了热量,没有达到一定温度的纸船是不会燃烧的。”
大家兴奋不已,又议论起来。“如果换成塑料盒装水,会燃烧吗?”“这只纸船在水剩下多少时会达到燃烧温度了呢?”小小的实验,既增长了同学们的知识,又激起了同学们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我们喜欢做实验。
上周日,我们迎来了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看着老师呈现给我们的一张张美丽的表面覆盖着霜的图片,我赞叹不已。可一连几天在小区里都未发现霜的影子,我实在忍不住了,决定自己制霜。
我按照网上的要求,准备好了制霜的材料:一只易拉罐、一块湿布、一些食盐,一支温度计和几块冰块。
开始制霜了!我拿起剪刀把易拉罐的顶面剪开,冰块宝宝们争先恐后地挤了进去,然后我便把温度计插了进去。"如果不放盐对霜的形成有没有影响呢!我先不放试试看!"我一边想着,一边双眼紧盯着温度计上的液压。谁知一分钟过去了,罐内的温度始终不能到零度以下。“这是为什么呢”我心里充满了疑惑。“难道盐就对制霜有着这么大的影响吗?”爸爸听了我的疑惑后向我解释说:“那是因为盐在深化时会吸收大量的热,所以导致罐内温度下降。”
“哦!原来是这样!”我恍然大悟,往罐子里舀了两大勺盐,然后拿起来轻轻地晃动。罐子里的冰块宝宝发出“哐哐哐”的声音,好像在为不想融化而发出抗议。我放下罐子,朝里面看去,原来颗粒感很强的盐和很快就溶化了,像极了冬天的积雪。
我再次把温度计插入罐中,只见红色的液压柱不停地往下降,我紧张极了。“0,降到0度!”我在心里默默地祈祷。终于,红色的液压停在了“-2”度上,我兴奋极了,双眼目不转睛地盯死着罐壁,大气也不敢出一口,生怕自己呼出的热气会影响霜的形成。
过了一会儿,罐壁上先是出现了一层白色的、象轻纱一样的霜。渐渐地,它们连成了一片。霜,越来越厚、越来越浓,甚至覆盖掉了易拉罐原来的颜色。远远望去,好似给易拉罐蒙上了一层银白的面纱。霜,在灯光下闪着五彩的光,美丽极了,像钻石一般熠熠生辉。
我小心地伸出手指在易拉罐上轻轻一抹,罐子上便留下了一个手指印。霜,凉丝丝的,舒服极了,质感有点儿像雪,而我手指尖上的霜,转眼间便融化成了水。
这次制霜真有趣!不仅收获了快乐,还懂得了科学知识,真是一举两得啊!
清明节放假,老师让我们做一个实验——杯子倒立水不漏。
首先,我们要准备材料,有杯子、水、纸板、牙签。我先把杯子用水加满,再在纸板上扎一些小洞。可是我觉得很奇怪,扎了小洞,水不就漏出来了吗?带着疑问,我继续做实验。把纸板放在杯子上,用手捂住,我心里紧张得像住着一只兔子,跳得砰砰响。万一失败了怎么办呢?我胆战心惊地把杯子慢慢倒置,一松手,担心的事居然没有发生——水真的没有漏出来。我开心得手舞足蹈,又把杯子换了几个不同的方向,水仍然乖乖地待在杯子里,我大喊:“成功啦!”我马上和爸爸妈妈分享这份喜悦。
可这是为什么呢?妈妈告诉我:加满水后,杯子里就没有空气啦,外面的空气给了纸板向上托的力,这个力叫“大气压力”。这样纸板就掉不下来了,水自然也不会流出来啦!我这才明白过来。
神奇的大气压力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还有许多类似的“魔法”,快来探索吧!
上课了!上课了!同学们向(像)闪电一样冲进教室。老师就走上讲台。今天唐老师上课时还带了一个盆子和一个盛满水的小碗,她再找来一个透名(明)的玻璃杯和一张纸。我们都伸长了脖子,恨不得把头凑到盆了里。第二排的人都站了起来,围向讲台。
只见唐老师把碗里的水倒进了玻璃杯里,再把纸轻轻地盖在杯沿上,然后把右手托住杯子,左手按在纸上,把杯子慢慢地旋转过来,现在是杯底朝上。忽然,老师说:“大家看好了,我要把左手移开了!”我提心吊胆,非常担心,我想水一定会冲开纸片“哗”的一声流出来,把老师溅得满身是水。老师把左手移开了,我们睁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巴,看见纸并没有被水冲开,而是牢牢地粘在杯沿上了,我们惊讶极了。老师说:“请大家说说,为什么水没冲开纸流出来呢?”大家马上展开了议论。“我知道!”一个同学大声说,“因为水有粘性!”“那是不是摩擦力?”另一个同学说。他一说,立马有人反对:“老师用的纸和杯子都很光滑,不可能有摩擦力的!”有个同学说:“是老师作弊,在纸上涂胶水吧……”
最后,老师释疑:“因为空气中有大气压,把杯子倒满水,空气挤出杯子,杯子里有的大气压比外面的小,外面的大气压就会托起纸,看起来,纸就像粘在杯沿上了。”我们恍然大悟。
我非常喜欢一个电视节目——《是真的吗》,因为它有一个环节是用实验来求证传言真假的,每次我都看得津津有味。有一次他们验证的是装满水的瓶子倒立过来可以吸住乒乓球,是真的吗?经过主持人的实验证明了这个传言是真的。看了之后,我也做了,而且还得出了另外的结论。
我找到了一个空矿泉水瓶子,一个乒乓球,准备了一大杯子水。第一步我先把乒乓球放在空瓶子口,然后用手扶着慢慢倒立过来,手一松乒乓球就掉下来了。经过反复几次,证明了空瓶子倒立的确不能吸住乒乓球。第二步,我把瓶子装满水,再把乒乓球放在瓶子口,用手扶着慢慢地把瓶子倒立过来。这时只听见我的小心脏“怦怦”地跳,我担心实验失败,水弄得满地都是会被爸爸骂的。最后,好奇心战胜了害怕,我还是放手了,结果乒乓球真的被吸住了,我高兴坏了。又突发奇想做了第三步,我把瓶子里面的水倒掉一半,按步骤又做了一遍,结果乒乓球仍然被牢牢地吸住了。我再减少瓶子的水,乒乓球依然被牢牢地吸住,经过不断试验求证,我得出的结论是:只要瓶子里的水能够封住瓶口倒立过来,依然能吸住乒乓球,不一定非要满瓶水。
我把我的实验结论告诉妈妈,妈妈直夸我是“实验纪博士”,并问我为什么会这样?这可把我难住了,只好上网查了,原来是空气压强的原理,太神奇了。
真是小实验大道理啊!
星期日的上午,我正在阳台上晒太阳。突然,我发现了一个小箱子,我好奇地打开一看,原来是一大包橘子皮。可是这个橘子皮为什么和平常吃的不一样呢?它又干又硬,像皱巴巴的'树皮一样。于是,我跑过去问妈妈,妈妈笑眯眯地对我说:“来,我们一起做个实验吧!”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些材料,如新鲜的橘子,盘子,塑料袋等。然后,我迫不及待地开始做实验。按照妈妈教我方法,第一步,先把橘子洗干净,用布把水分擦干。第二步,轻轻地把橘子皮剥开,去掉果肉。这橘子看起来真好吃呀,它又大又圆,穿着橘红色的外衣,里面的果肉是一瓣一瓣的,像一片片小月亮,吃到嘴里甜滋滋的。我心想:橘子的皮软软,为什么会变硬呢?于是,我赶紧进行实验的最后一步,那就是,那就是把橘子皮放到盘子里,拿到阳台上晒。今天的阳光特别好,橘子皮到底会有什么变化呢?
几天之后,我去阳台上看那些橘子皮。天哪!原来软软的橘子皮变得又干又硬,摸上去非常粗糙,但闻起来却很清香。我兴奋地拿着橘子皮给妈妈看,并问:“这些橘子皮有什么用呢?”妈妈告诉我:“橘子皮晒干以后叫做陈皮,可以促进消化,杀菌消炎,还可以用来泡水喝呢!”原来,橘子皮还有这么多作用,这可真是一次有趣的实验啊!
星期五的时候,老师教我们做了一个叫“杯子倒立水不漏”的实验。今天,我决定来露两手。
首先准备好实验材料:两个杯子,水,硬纸板。我先往杯子里倒满水,再用滴管把多余的水吸掉,接着在硬纸板上扎几个小洞。最后把纸盖在杯口,用手捂一会儿。这一步,我做得提心吊胆,生怕水下一秒就会“夺杯而出”。果然,水从杯中溜了出来,只听“哗啦”一声,纸,湿了,水,落了一地,卫生间惨不忍睹。
第二次,我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找了一张比上一次薄一点的纸。这一次,我用纸把杯子捂得更紧,时间更长,为了不让水漏出来,我用手捂住倒立的杯子,慢慢地放开手,水居然没漏出来。“终于成功了!”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水为什么不会漏出来呢?原来水的表面张力使杯子和纸完全闭合起来了,此时,杯子里的水对纸片的压カ小于杯外的大气压力,大气压力就帮纸片托住了水。
这真是一次有趣又难忘的一次实验啊!
课后,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任务,就是做个实验,把一个生鸡蛋放进装满醋的玻璃杯里,看看鸡蛋会发生什么变化?
放学回家后,我就直奔厨房。首先,我挑了一个有光泽的椭圆形的鸡蛋,把它放进了一个玻璃杯里,再将醋倒入玻璃杯中,让醋漫过鸡蛋,然后把玻璃杯放在桌子上,等待第二天早上的结果。
第二天早上,我怀着急切和好奇的心情去看实验结果。我顿时大吃一惊,只见鸡蛋周围围拢了一圈泡泡,泡泡又小又密,都快盖过鸡蛋了。我迫不及待地用手摸了一下鸡蛋,发现鸡蛋壳经过一夜的浸泡变软了,而且鸡蛋还不时的一会上一会下。忽然,我又发现鸡蛋从醋里浮起来了。我好奇的用手按了一下鸡蛋,鸡蛋又沉到了杯底,但没过多少秒,鸡蛋又慢悠悠地上来了。我小心地把鸡蛋拿出来,把蛋壳中的气泡擦去,再放进醋中。啊,鸡蛋又沉下去了!又过了好一会儿,鸡蛋再次沾满气泡又重新浮了起来。“是什么原因呢?”我不由得产生了疑问。
于是,我带着那些疑问,在课外书中探索奥秘。原来,鸡蛋壳变软是因为:鸡蛋壳本身就含有很多碳酸钙,醋是一种弱酸,而碳酸钙在有水的条件下会生成氧化钙。蛋壳与醋反应,所以使得鸡蛋壳中钙的含量变少,就变软了。而鸡蛋反复浮起的原因是:鸡蛋在重力作用下下沉,但是鸡蛋壳的主要成份是碳酸钙,会和醋中的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围在蛋壳周围,会使鸡蛋重新上浮,上浮后的鸡蛋又会在重力作用下下沉。
通过实验,我终于弄懂了其中的奥秘。真是一次有趣的实验。
今天,在作文课上,张老师说要给大家做一次实验。
张老师拿出一个杯子和一张纸,然后,对同学们说:“同学们,如果我把纸扣在杯子上,再倒过来,纸会不会掉下来呢?”我想:这种小儿科的问题,三岁的小孩也能答出来,纸肯定会往下掉的。张老师还没有把杯口朝下,只稍微弯了点,纸就掉了下来,像一只蝴蝶一样,在空中翩翩起舞,掉到了地上。
张老师又拿出一个装满水的杯子,对大家说:“如果用这个杯子倒过来,那会怎么样?”我又想,连不装水的杯子纸也掉了下来,装上水,纸肯定要掉下去。这时,我便附和着同学们说:“纸肯定会掉下去。”过了一会儿,张老师说实验就要开始了,坐在讲台旁边的。同学紧张极了,急忙将书和本子都放到了桌子下面,生怕水把本子弄湿了。张老师把杯子倒了过来,啊!奇迹出现了,只见纸牢牢地吸在了杯子上。同学们猜测,是水把纸吸住了。张老师笑着做了解释:“这纸上面有水的压力往下面推,下面有空气的压力托着,空气的压力比水的压力大,所以才托住了纸。”
同学们这才恍然大悟。
一周一次的作文课上,老师总会让我们写各种各样的作文,这次我们会写些什么呢?
上课啦!老师走进教室,让我们准备好尺子和纸片,“哦……这是让我作静电实验吧。”我拿起纸,“哗哗哗”几下,把纸片快速撕成纸屑,一松手,白花花的纸屑像玉屑银末一样纷纷扬扬落下来。让人一眼看去,还以为是雪花呢!
我拿起尺子,在头上以发做弦,以尺做弓,拉起了“小提琴”。无奈头发实在太短,摩擦不出任何的静电。
啊!我脑袋里有一个想法浮出水面:是不是用力点擦会产生更多的电呢?想到这里,我又用尽全身力气擦头发,弄得我竟然可以清楚地感觉到有一团熊熊烈火在头皮上焚烧。当我觉得脑袋就快要炸开的时候,终于停下了手。我再次把尺子放在纸屑上方,突然发现,几个小纸屑立了起来,好似一个调皮的小孩子。它在空中摇摆不定,但就是偏偏不听我的话,非要在空中跳“迪斯科”。
我十分生气,但是我又转念一想:咦,我是不是可以把纸片撕得更小呢?说干就干,这下子,我的手一下子成了碎纸机,“咔咔咔”几下,细小的如同蚂蚁一样的纸屑就出炉了。当我再次将尺子放在它上面的时候,它不像不听话的孩子,也不像喝多酒的醉汉,而像是一个听从命令的看门小黄狗,一下子都“站”到了尺子上。
这个实验更是有趣,真心希望这样的作文课下次还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