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整理的2023年村级乡风文明实施方案【优秀9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和省、市关于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的安排部署,加快提升我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县文明委决定,在全县广泛组织开展“乡村文明行动”。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和县委、县政府整体工作部署,着重围绕“村容村貌、村风民俗、生活方式、乡村道德、平安村庄、文化惠民”六个方面,以文明镇村(社区)、文明户、文明集市、文明街巷和好婆婆、好媳妇等群众性文明和谐创建活动为主要载体,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着力营造新环境、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发展新文化,全面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环境。
二、工作目标
自2011年起到2015年底,经过五年的努力,使农村环境
面貌更加优美、村风民俗更加文明、道德素质更加提高、生活方式更加健康、社会秩序更加稳定、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广大农民群众过上美好幸福新生活,广大农村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县级以上文明村逐年增加,到2012年底,全县50%以上的村要达到县级文明村的标准;到2015年底,实现活动全覆盖,村村有新貌,70%以上的村庄达到县级文明村的标准。
三、工作原则
一是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服从服务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充分尊重农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切合群众切身利益,吸引农民广泛参与,为农民多办好事实事,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三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适应城镇化进程和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分类指导,统筹安排,务求实效,切忌形式主义、劳民伤财。四是坚持创新载体,加强引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和体制机制,保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旺盛生机和活力。
四、主要任务
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突出抓好“三大建设”行动:
(一)人居环境优化建设行动
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制订村庄发展规划,加快农村道路、水利、环卫、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政府投入,
调整资源配置,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逐步实现公交、供电、供水、垃圾处理等城乡一体化。
2、加强村庄生态建设。以创建“文明生态村”等活动为载体,开展绿化示范村创建活动;以建公共绿地和开展庭院植树为重点,积极推进村庄、庭院和道路绿化工作,绿化美化村庄庭院环境,建设整洁美观、文明生态的新家园。
3、综合整治农村卫生环境。以加快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为重点,大力开展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切实解决乱倒乱泼、乱堆乱放等突出问题,彻底治理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实现生活垃圾有专人清理、家家户户置物有序、村居环境整洁美观。加快推进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和改厕、改厨、改圈工作,推进清洁能源利用和生活污水净化工程处理,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加快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
(二)镇村文明风尚建设行动
1、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的积极作用,提倡正确的婚恋观、家庭观、消费观,坚持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反对婚丧事大操大办,杜绝黄赌毒,培育文明新风。
2、深化道德规范教育。利用各种宣传教育阵地,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宣传倡导社会主义道德规范。
大力推进“讲文明树新风、我为宝石之都添光彩”活动,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倡导文明言行,使懂礼节、重礼仪、讲礼貌蔚成风气。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推动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广泛开展向道德模范、文明标兵、身边好人学习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农民争当“文明户”、“好儿女”、“好婆媳”,自觉养成良好的个人品德,形成尊老爱幼、夫妻和睦、邻里友善、助人为乐、诚实守信的新型的人际关系。
3、抓好农村未成年人工作。大力实施亲子共成长工程,广泛开展社会文化环境净化活动,大力加强农村青少年宫建设,高度关注并切实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严厉查处取缔城郊结合部和农村的“黑网吧”,突出抓好农村中小学周边环境治理,为农村未成年人营造健康向上的良好社会文化环境。
4、做好农村弱势群体帮扶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县委提出的“群众第一、基层第一、弱势群体第一”的发展理念,高度关注农村低保户、特困残疾人、零就业家庭等困难群体,积极开展结对帮扶、邻里互助和“送温暖、献爱心”等弱势群体帮扶工作系列活动。积极实施阳光资助救助工程,全面落实农村家庭困难学生免课本费、免学费和生活费补助、助学金、助学贷款等资助救助政策,进一步完善救助绿色通道和阳光监管网络建设,确保实现“应助尽助”。扎实开展农村志愿者服务活
动,完善机构,积极吸纳青年志愿者、热心企业家、老党员、老模范、老教师等参与其中,把生活困难群众和老年人、残疾人作为关爱对象,开展以送温暖献爱心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志愿者参与希望工程、幸福工程、春蕾计划等公益救助行动,努力为困难群众提供帮助。
(三)镇村公共服务建设行动
1、加强科普宣传教育。健全农村科普组织和服务网络,建设农村科普示范和教育基地,大力组织开展科技下乡、科技推广和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农民群众树立科学观念,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的良好社会风气。
2、关注农民身心健康。加强农村卫生服务,强化镇级卫生院、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标准化村级卫生室建设,积极构建覆盖城乡居民、县镇村一体化配套联动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切实保障农民群众得到优质、方便、价格合理的基本卫生服务。关注农民心理健康,广泛普及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知识,引导农民群众树立正确的生育观。
3、加强平安村庄建设。创新法制宣传教育机制,深入推行“周末律师”制度,开展以“和谐村庄、法律同行”为主题的“每月说法”活动,推进法律进镇村,引导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学法、知法、守法。创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在镇村推行点名接访、陪访、领访、代访制度,积极化解各类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宣传思想工作和全省乡村振兴大会精神,全面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不断提升农村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根据川文明办〔2018〕43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认真组织开展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十大行动。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真开展了自治组织建设行动。着力优化人员构成、职责范围、程序流程,根据本地特点、现实需求,建立完善五老调解会、红白理事会、道德理事会或村民议事会等自治组织。全县443个村(居)民委员会设立相应的自治组织,负责人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乡镇(街道)挂点领导或驻村干部负责指导,成员由群众中威信高、原则强、组织协调好的老党员、老干部和村(居)民代表担任。按照“一季度一期定时议、操办喜事随时议”的原则,讨论确定村(居)民红白喜事操办和精神文明建设相关问题。三是纳入村(居)条约。将治理农村滥办酒席写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增强红白理事会章程的约束力和公信力,让群众广泛参与整治行动,自觉树立勤俭节约的文明新风,全县农村2019年滥办酒席得到有效遏制,同比下降85%,农村年人均礼金负担减少2000元,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二、认真开展了文明创建深化行动。细化奖惩激励、过程管理等措施,使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更加规范高效。2019年全县创建县级文明村镇(社区)15个,评选“十星级文明户”502户,“文明家庭”20户,让创建更接地气、蓬勃开展,力争到2020年实现文明村镇创建双50%的目标,切实发挥文明创建在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认真开展了思想道德星光行动。建立健全思想道德先进典型嘉许管理办法,树立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的鲜明导向。评选表扬“最美竹乡人”49人,建立先进典型数据库,在各类阵地、载体、活动中广泛弘扬展示、学习践行,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让道德教化回归乡村。
四、认真开展了村规民约培育行动。着力在衔接法规政策、治理突出问题、群众广泛参与、语言本地化表达、有效奖惩激励、民间舆论引导上狠下功夫,发挥党员干部、道德模范、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先进典型的榜样作用,制定完善乡规民约,使乡规民约看得见、有标杆、记得住、能管用。
五、认真开展了家规,家训弘扬行动。挖掘整理一批古家谱、古家规家训,持续开展家规家训教育实践活动,推动全社会更加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大力弘扬优良家风。组织“好家风、好家训、好家规、好家书”等评选活动。2019年我县两名“家风家训家规”典型被市上表扬。各社区引导居民提炼家规家训,制成匾额、条幅,悬挂在门楣和厅堂之上,作为行为准则和处事规范,促使家规家训入耳入心、见言见行。组织各乡镇(街道)干部“写一封家书”,讲述身边的家规家训故事,引导干部带头作“立家规”的示范者、“传家训”的引领者。以“廉洁大竹”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为平台,设置家规家风建设专栏,创新对话新路径,吸引广大干部群众参与,网络发声呼吁干部群众树家风建家训。组织拍摄了《刘小红最美家庭》专题片,讲述了孝和廉的亲情故事,传承了良好的文明家风。使家规家训可见可学、深入人心。
六、认真开展了村史村志编撰行动。全县443个村(居)民委员会把村史村志编撰作为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省、树立文明乡风的细胞工程、基础工程来推进,激发村民爱党爱国爱乡爱家热情,让村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精心部署、统筹协调,支持推动部分村先行动起来,逐步实现每个村有村史村志。
七、认真开展了志愿服务普及行动。建立健全本地志愿者志愿服务和外来志愿服务数据库,对农村志愿服务做出专门部署,制定了农村志愿服务专项规划、全县共成立了443个志愿服务队,建立健全了长效工作机制,推进农村志愿服务蓬勃开展,助推乡风文明建设。
八、认真开展了城乡结对共建行动。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和智力优势,全县开展城乡结对共建活动,支持乡风文明建设。持续开展文明单位助力脱贫攻坚行动,全县省级文明单位21个(其中2个省级最佳),对口帮扶了一个贫困村、派驻了一名第一书记,一个驻村工作队,充分发挥了新时代文明单位的作用,展示了整体良好形象。
九、认真开展了环境卫生洁美行动。全县根据实际,指导制定环境卫生知识指导性标准、规范性要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通过手册、宣传单(栏)、村广播、村民会议等多种方式普及宣传,为村民个人卫生、家园美化、垃圾投放、防治性病和传染病等提供具体指引。把卫生作为十星级文明户创建的必评项目,把健康卫生要求作为村规民约、家规家训必有内容,引导村民养成讲健康卫生的习惯。
十、认真开展了文明新风传播行动。设置固定专栏、专板或其他标志标记,全县50%的村可在村广播中设置固定栏目,让村民随时随地能直观感受先进典型风采、接受文明新风熏陶,抓好先进典型、村规民约、家风家训等文艺转化工作,使之成为群众喜欢的文化项目、文化活动。开展“百场文化下乡”活动,大力发展大竹县竹乐器文化,每个乡(镇)和有条件的村,至少有1支专门本土文化队伍组织开展活动,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2019年以来,我县把十大行动融入了全县宣传思想文化提升行动中,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同时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建设一起抓,抓细抓活,抓出成效,在全市起到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十大行动是乡风文明建设的一项长期工程,我们始终贯彻贵在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突出问题导向,注重融合贯穿,以打攻坚战和持久战的理念推进该项工作。目前我县正在编制乡村振兴规划,力争把十大行动转化为各地乡村振兴战略,乡风文明建设的具体项目,以项目实施的方式促进工作落地见效,持续推进。要有针对性地治理本地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契而不舍、虚功实做,让农民群众取得满意的实效。
按照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要求,为全面促进**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同步发展。经村民代表大会研究,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十八大及十八大四中全会重要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目的,进一步强化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新型农民,为**村的经济、人文环境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具体措施
(一)改善农村环境
结合创建文明县城的要求及美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制定出**村村内环境整治规划,在实施过程中以规划为依据,与农村危房改造相结合、与中心村绿化相结合、与春季爱国卫生运动相结合。重点是规范围墙、整齐路面环境、净化街面、绿化村庄和美化庭院。
(二)完善活动场所
进一步加强村农家书屋建设和电子阅览室建设,对已建努力完善内部活动设施,确保作用的发挥。完成好农村文体广场、文化大院、图书室、村标等各项工程建设,完善农民健身体育器材,为农民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场所。
(三)科学组织实施
1.开展美化绿化评比活动。以实施农村环境整治为契机,组织发动农户定期对自家庭院、房前屋后、田间空地、邻居间隙乱堆放的废旧物品和垃圾柴草进行清理整改,引导农民不乱倒垃圾、不乱堆杂物,鼓励农民种花植树,清洁、美化庭院。开展“清洁示范户”活动,在每个组评出1~2户典型进行示范宣传,在农户中逐步树立以“洁、净、美”为荣、以“脏、乱、差”为耻的观念。
2.开展乡风民风评议活动。挖掘**村内发生的勤劳致富、孝敬父母、助人为乐、遵纪守法、见义勇为、移风易俗、讲究卫生等好人好事和封建迷信、聚众赌博等恶习陋俗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在农村党员干部、妇女、青年等群体中开展不同形式的评议活动,正面引导与反面教育相结合,摆事实与讲道理相结合,改陋习与树新风相结合,切实推进**村乡风文明建设。
3.开展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利用即将建成的文化广场与文体器材开展农民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为贯彻落实省委有关文件精神,根据市文明委工作安排,现制定20xx年全市“乡村文明行动”工作方案。
20xx年全市“乡村文明行动”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1、抓机制,夯实活动基础。一是建立完善领导责任机制。建立健全由各级文明委牵头组织实施、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市直各有关部门明确具体责任人和联络员。县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负总责,分管负责同志靠上抓。乡镇成立“乡村文明行动”工作站,村设立“乡村文明行动”指导员。二是建立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涉农项目、政策、资金的调度和整合力度,集中支持、重点投入,为“乡村文明行动”扎实有效推进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三是建立完善检查考核机制。加强对“乡村文明行动”开展情况的日常通报、定期调度和督促检查,将其纳入各级科学发展综合考评体系,纳入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县创建活动,纳入文明县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的申报评审序列,凡活动开展不力、没有具体成效的不能进入文明县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行列。
2、抓载体,推进工作落实。一是实施优化环境行动。以村庄环境整治为突破口,搞好小城镇和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深化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全力实施“三清四改四通五化”工程,推广“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生活垃圾的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模式,着力改善农村居住环境。二是实施农民素质提升行动。以更新观念、提升素质、改善生活为宗旨,通过组织宣讲团、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实施“新农村新生活”培训
计划
,围绕农村“家居净化美化、伦理道德、文化娱乐、亲子教育、身心健康”等内容,培训基层宣讲骨干人员,为“新农村新生活”进乡到村入户做好准备。三是实施文明风尚普及行动。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广泛开展“讲文明、讲科学、讲法制、改陋习”活动,引导农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利用文明一条街、科普宣传栏等阵地,通过组织“文明信用户”、“好媳妇、好婆婆”、“山东好人—每周之星”等道德模范典型评选活动,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深化道德实践活动,倡树良好的社会风尚。四是实施文化惠民行动。继续实施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互联网宽带入户、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和“全民健身设施村村有”工程,推动每个行政村建立面向农民开放、富有特色、“一院多用”的农村文化大院,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形成多样、便民、共享的乡村特色文化服务新体系。3、抓典型,推动示范引导。为加大典型示范力度,今年市里将依据工作情况和活动实效,公布一批示范乡镇(街道),并向省里推荐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示范县区。各县区要依据《“乡村文明行动”执行标准(试行)》和工作实效,公布一批示范村、达标村和民俗文化特色村,带动广大农村切实加大乡村文明建设进度。要在深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按照5%-10%的比例,从基础差的难点村、薄弱村入手,有针对性制定帮扶措施,集中攻坚,强力突破,确保“乡村文明行动”取得明显成效。
4、抓共建,整合各方资源。大力开展城乡文明共建活动,是深入推进“乡村文明行动”的重要手段。今年,市里将组织新一轮城乡文明牵手共建活动,充分发挥各级文明单位、文明机关示范带动作用,动员发动社会各界切实加大乡村文明建设力度。参与生态文明村帮扶和选派干部到农村任职“第一书记”的各级文明单位、文明机关,以帮扶和干部任职村居为牵手共建对象,积极帮助共建村居加强班子建设、健全群众组织、制定发展规划、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开展好以“建设一条文明街道,赠送一批科技图书,组建一支文艺队伍,树立一批文明典型”为主要内容的“四个一”主题活动,提升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技文化素质,推动村居形成文明新风尚,努力把共建村居建设成为“乡村文明行动”的示范村。没有参与生态文明村帮扶和选派干部到农村任职“第一书记”的各级文明单位、文明机关,要发挥职能优势,在政策、资金、信息、人才等方面,全面向农村倾斜,帮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在村容村貌整治、新型农民培育、乡风文明提升、文化设施覆盖等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5、抓宣传,形成社会热潮。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主流舆论的引导作用,及时报道各级各部门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的好经验、好做法。适时组织“乡村文明行动”好新闻评选活动,推出一批优秀新闻稿件、视听作品、媒体栏目(专题)和公益广告。注重运用互联网、手机短信以及微博、博客、论坛等新媒体,鼓励拍摄制作“乡村文明行动”微电影视频,不断拓展舆论宣传新途径和新渠道。印制发放一批“乡村文明行动”宣传画,加大主题标识、用语、歌词及公益广告宣传力度,为活动开展营造浓厚社会氛围。
1、制定下发《关于在全市农村深入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目标及责任分工。(3月)
2、召开20xx年度全市“乡村文明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就推进“乡村文明行动”进行再动员再部署。(4月)
3、组织开展城乡文明牵手共建活动,广泛发动社会各界特别是各级各类文明单位、文明机关参与支持“乡村文明行动”。(5月)
4、修订颁发《“乡村文明行动”执行标准》(试行)、《“乡村文明行动”考核办法》,为“乡村文明行动”深入开展给予具体指导、提供工作标准。(6月)
5、根据县区推荐和工作实效,市里公布一批“乡村文明行动”示范乡镇(街道)。各县区对照执行标准要求,公布一批示范村、达标村、民俗文化特色村。(7-8月)
6、组织新闻媒体进行“乡村文明行动”采风活动,对各级各部门开展“乡村文明行动”进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效进行深度报道。(8-9月)
7、召开全市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现场推进会,以现场观摩形式,总结交流经验,相互学习借鉴,深化“乡村文明行动”。(10月份)
8、开展“乡村文明行动”好新闻作品及微电影视频评选活动。(11月份)
9、印制发放“乡村文明行动”宣传画,加大“乡村文明行动”标识、主题用语、主题歌词、公益广告社会宣传力度。(下半年)
10、组织“新农村新生活”培训教育活动。(全年)
根据省委、省政府统一安排部署,在实施“乡村文明行动”中,省实施“乡村文明行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整个行动的统筹指导、市里负责组织协调、各县区负责规划实施、各乡镇(街道)负责具体落实。
市文明委及办公室要发挥好活动的组织协调作用,做好方案制定、组织实施、示范引导、检查考核、舆论宣传等各项工作。各成员单位根据任务分工,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工作方案,完善工作机制,狠抓目标任务落实,在“乡村文明行动”主题框架下,形成资源整合、共同推进格局。
“乡村文明行动”以县为单位整体推进。各县区要将“乡村文明行动”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任期目标,依据执行标准,明确所属行政村(农村社区)类型及其比例情况,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具体实施细则,建立完善切实可行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发展规划、推进措施、实现目标以及教育培训等制度和办法。
乡镇(街道)坚持“一把手”负总责,根据“乡村文明行动”目标任务,针对不同村庄条件和特点,有
计划
、有重点、有步骤地组织实施。特别在分类指导、文化惠民、骨干培训、道德建设、居住环境等方面抓实抓好、抓出成效。通过调研走访,群众普遍认为开展以干净整洁为主题的乡风文明建设是群众直接受益的民生工程,对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提高群众文明素质有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推动群众养成清洁卫生的良好生活习惯。要做到家家清洁卫生、户户干净整洁,必须按照乡风文明建设要求,对照“三定、三勤、三看”和“四个一”标准,从每个家庭做起、从每个人做起,改变脏、乱、差的现状,改正不讲卫生、不爱整洁的陋习,让干净整洁成为人的自觉行动,长期坚持推动养成为人人讲清洁卫生的良好习惯。二是有利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通过抓干净整洁,让人人参与其中,持续推进、久久为功,从而使人民从打造美好生活环境的物质层面上升到追求崇真、向善、向美的精神层面,在乡风文明建设中互帮互助、邻里和睦、尊老爱幼等典型传统美德将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弘扬。三是有利于发挥四大作用。在乡风文明建设中镇党委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牵头揽总、安排部署、宣传引导,全面推进此项工作。各村(社)党组织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广泛动员、组织实施、攻坚克难,统筹抓好本村(社)乡风文明建设。各党代表、人大代表、妇女专干等党员干部要发挥先锋模范任用,积极响应、示范带头、对结帮助,带领推动乡风文明建设。要切实发挥制度约束作用,建立完善评比表彰、执纪问责、考核奖惩等机制,结合实际制定村规民约,让制度保障乡风文明建设。
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开展以来,镇党委政府采取“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方式启动开展了乡风文明建设工作,通过树立典型、打造示范点等有效途径,不断加大软、硬件投入,扎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探索了一些有益经验。但目前全镇乡风文明建设总体效果与先进乡镇相比,差距还比较大,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足,群众参与不积极。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投入不足,思想教育跟不上,部分群众思想观念落后,对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农村的生活就这样,现有的方式生活了几十年,多年的习惯难以改变,因此对乡风文明建设参与的积极性不高,长期形成的陋习和思想引领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明风气的形成。
(二)责任落实不力,工作推进不平衡。全镇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存在“光打雷、不下雨”、观望等待等问题,个别村(社)干部重视、工作抓得紧的乡风文明建设推进效果较好,其他大多数村乡风文明建设只抓了少数示范户,面上基本没动。
(三)宣传引导不够,氛围营造不浓厚。乡风文明建设虽然在镇村(社)干部中进行了安排布置,但深入基层、向广大群众宣传引导、动员部署不够,工作氛围营造不浓厚,群众对乡风文明建设的知晓率低。
(四)措施实效不强,工作机制不完善。在乡风文明建设推进中,有的村(社)想把工作抓好、抓实,但却像“老虎吃天,不知从哪儿下口”,采取的有效措施不够,针对公共区域环境如何治理、工作责任如何落实、党员干部及代表任用如何发挥、如何抓点带面等问题,解决的办法不多,机制建立不完善。
(五)经费投入不多,卫生设施不到位。目前全镇有垃圾清运车辆1台,30余个垃收集圾箱和20余个垃圾桶主要布置在场镇周边,大龙、豆包两边山上村组无垃圾清运设施,垃圾清运及处理困难,由于公共卫生设施建设滞后,农村脏乱差现象仍有存在。
针对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我镇乡风文明建设。
(一)抓思想引领。话不说不白,理不讲不明。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工作符合中央有关精神,是区委区政府的要求,也是人民群众健康生活的需要,更是对广大村民文明素质的提升。各级党组织要把开展乡风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向群众讲深讲透,把党委政府的决定变成群众的自愿行动。
(二)抓氛围营造。一是召开会议发动。各村通过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院坝会等,学校要组织召开师生大会等把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发动起来;二是开展活动推动。中心卫生院开展卫生知识进村宣讲活动,文化服务中心开展送文化下村活动把乡风文明建设工作推动起来;三是大力宣传鼓动。通过悬挂宣传标语,开设宣传栏,利用手机报,印发致全镇妇女的一封信、致家长的一封信等把乡风文明建设工作氛围造起来。
(三)抓示范带动。机关干部、村(社)组干部、党员、党代表、人大代表、妇女代表要做好示范引领,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一是党政机关、镇属单位带头,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开展门前“三包”。二是村(社)专职干部和妇联主席带头做到办公室和家里的院坝、房前屋后的干净整洁。三是组长、党代表、人大代表、妇女代表带头做到院坝、房前屋后的干净整洁。
(四)抓责任落实。把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当着“一把手”工程来抓,做到书记抓、抓书记,书记是第一责任人。一是镇里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乡风文明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的推进和检查评比等工作,各村(社)相应成立工作机构。二是机关、村组、镇属和驻镇单位干部要以“三定”“三勤”“三看”“四个一”为标准,实行包村、包组、包户,责任落实到人。三是组干部要包片,负责本组的环境卫生和干净整洁;党员、党代表、人大代表要包户,主要帮助弱残家庭。
(五)抓资源整合。充分发挥群团,特别是妇联及卫生院、学校、水利水保片站等单位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一是中心卫生院包1个村,并且每月至少到一个村(社)组织开展1次宣讲活动;各学校负责所在区域的小组;水利水保片站包1个组。二是机关、学校、中心卫生院要成立志愿者队伍,帮助弱残家庭,乡风文明办公室统筹安排志愿者队伍每月开展1次活动,主要是河道清漂或打扫公共区域卫生。三是各村(社)组织力量对本辖区内的陈年垃圾以及河道、道路、集中居住点等公共区域的环境卫生进行整治。平时产生的垃圾由村里负责处理,镇建管环保办公室负责协助。
(六)抓制度机制。投入保障机制,本着少花钱多办事,花小钱办大事的要求,一是建立工作保障机制,镇里以以奖代补的方式适当给予补助,每个村可在自有资金中适当安排一些工作经费,但必须用于表彰奖励和开展乡风文明工作中的其他开支,不得挪着他用。二是建立激励表彰机制,每季度评比各村1名组干部、10户居民户予以奖励,奖品以纪念品、小礼品为主,不搞现金奖励;每季度对村进行评比,评选6个做得好的村(社)按得分予以一、
(七)抓执纪问责。班子成员要对联系村和分管领域内落实好乡风文明建设工作“一岗双责”,机关和村(社)干部也要落实奖惩。一是在经济上,对机关干部津补贴或绩效工资的10%进行考核;二是在纪律上,对乡风文明建设工作落实不力的进行约谈、诫勉谈话,对村(社)进行通报批评。
近年来,村两委响应组织号召积极创建“乡风文明村”,经过考核成为我市首批“乡风文明村”,为进一步深化创建活动,巩固提升工作成效,以营造文明和谐农村新风尚为目标,我村认真开展“乡风文明示范村”的创建工作。申报工作开展以来,我们认真开展“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和谐家园”活动,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推进我村文明建设步伐,富民强村,并结合我村实际开展创建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班子建设,完善管理制度
1.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和先决条件,也是创建乡风文明示范村的必然要求。为创建乡风文明示范村,村成立了“以党支部负责人、村主任为正、副组长、支部委员、村委会委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党员、代表及相关配套成员的作用,按
照考核指标体系要求分工负责。根据上吴村的实际情况科学制定乡风文明建设工作计划,协调和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落实建创建任务,努力把创建乡风文明示范村工作落到实处。
2.大力推行村务公开制度,发挥监委会的作用。
加强村务、党务的公开工作力度,特别是对重大工作严格实行“一事一议”,广泛征求干部群众意见和建议,坚持民主决策。对村财务坚持民主理财制度,按时进行公开公示,增加了透明度,在经济上做到“群众明白、。八里村不断的完善村务公开制度,十分重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工作。村监会机构人员直接由村民代表选出,配备齐全的硬件设施,大大地提高了村监会的工作职能,每季度专门开会研究讨论改进村监委会工作,办公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目前,村监委会组织健全,成员分工明确,组织活动正常开展。监委会履行职责,准时列席村两委重要会议,台帐记录准确及时,深得群众信任。一年来,监委会共参加村各类会议27次,其中监委会主任列席党支部会议6次,监委会全体成员参加村“两委”会议或扩大会议30次。 干部清白”。
3.实行村干部分工和包挂制度。为使各项工作开展有序,责任到人,措施到位,杜绝推诿扯皮现象发生,提高工作效率,经村两委会研究决定,实行分工负责制,同时包挂各村民小组,按照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4.抓好政策理论学习。坚持每月一次党员学习,包括组织进行远程教育,经常不断地组织村两委成员、党员、村民代表学习邓小平
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通过健全的组织,完善的管理制度,村干部服务周到热情,廉洁自律、作风民主、办事公道、无违法违纪行为。
二、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1. 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构建文明和谐的新农村奠定基础。通过不断努力村内道路实现了全部硬化,整修了村内排水沟现已全部盖板化,彻底解决污水横流的局面,建立良好的人居环境。对全村进行整体彻底绿化,各条街道都安装路灯,主要巷道十字安装高亮照明灯。
文化硬件建设:村里建有文体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棋牌室、电视、乒乓球室。建有室外的文体活动场地灯光篮球场(村里经常组织篮球比赛),添置了多套健身器材。图书阅览室有各种书籍包括与农业有关的书籍,还有各类报刊杂志。
2.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实行因户制宜,分类指导,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以农民增收为突破口,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生态型经济发展道路,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产品。葡萄、毛芋是我村的拳头经济作物,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无公害产品价格一路走高,村民培育种植无公害水果、作物的经济效益日益提高。在邻村杨梅大村的带动影响下,杨梅也成了我村的主要经济
作物,经济效益显著。村里有许多中老年人,针对这部分劳动力村里引进来料加工工厂,增加村民的收入。村两委会积极扶持,提供后勤保障,搞好长效服务,努力使经济发展有新飞跃。今年来村民们的生活水平明显比之前提高了不少,积极性也提高了。
三、美化环境,开展规范整治,健全长效机制、实施优质管理,营造优良秩序
1.我村在整治村容村貌,加大基础建设的同时,着力加大投入,提升农村环境质量。村成立了“生态建设领导小组”,党支部负责人、村主任为正、副组长、支部委员村委会委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2.村内新增垃圾桶,实现一户一桶,并聘有专职保洁员,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建立村庄环境卫生长效保洁管理机制;改造自来水,让村民喝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进行了污水改造工程建设,实现雨污水分流;投资采购各类花卉苗木以绿化彩化村庄。农业生产全面实施测土配方施肥,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规程,严格控制农药,化肥施用量,地膜回收率达到100%。
3.目前村内正进行空心村改造,大量破旧房屋已拆除,村内环境进一步提高。村内房前屋后实行“三包”制度。近年来,我村全面实施秸杆禁烧计划,今年无一例秸杆焚烧事情发生,实现了秸杆还田综合利用。牲畜全部实行圈养。村内沟塘河渠已全部净化,水质达到相关标准。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是个系统工程,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总要求中,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在精神层面最直观的表现形式,是乡村振兴的保障。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以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载体,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建设邻里和睦、诚信重礼、勤俭节约的文明乡村。
“乡风文明”主要指的是乡村文化的一种状态,是一种有别于城市文化,也有别于以往农村传统文化的一种新型的乡村文化。它表现为农民在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知识水平、素质修养、行为操守以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摈弃传统文化中消极落后的因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有所创新,并积极吸收城市文化乃至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以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和精神风貌。对于我们当下轰轰烈烈开展的“秀美乡村”建设来说,乡村之美不仅仅是青山绿水等外延之美,更是让未来乡村充满无形魅力、吸引力和助推力的“乡风文明”的内涵之美。所以,我们将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着力培育乡村文明新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在基层一线不断推向纵深,从而为农村发展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滋养。
一、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存在的困难
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必须以问题为导向。10月份,我们对全镇14个村(居)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重点集中在基层党组织在推进乡风文明方面的作用发挥、政策宣传效果、村规民约执行情况、移风易俗现状、农村垃圾处理等方面,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
一是基层党组织作用不明显。主要表现为基层党组织软弱,特别是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在群众中威信不高,导致乡风文明建设缺乏主心骨。通过跟乡镇、村组干部随机走访,发现在一些村中,村民不愿意听村干部招呼,开个座谈会都难。对于一位称职的村干部来说,要有能把群众组织起来,劳作之余搞个活动开个会,活跃农村文化,宣传政策的能力。当下,因脱贫攻坚之需,我县的县乡干部已经沉到基层,有些同志担任了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但在常态化开展宣讲方面,磨合还不够,党建引领乡风文明建设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绕不开的话题。
二是村规民约执行情况不理想。从顶层设计层面看,我镇的14个行政村绝大多数都已经制定了村规民约,有的地方还专门召开了村民培训会推动执行。有些村的村规民约已经上墙和印发到户,但存在的共性问题就是执行难的问题。谁来执行?如何激励?如何构建村民普遍认同且自觉践行的道德约束机制?这些微观层面的问题,尚需探究解决路径。
三是移风易俗效果参差不齐。从总体上看,经过多年的努力,通过宣传教育、专项整治、技能培训、志愿服务、文化活动等方式,我镇广大农村风气习俗改观很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深入人心。但在局部区域,赌博败家、高额彩礼、铺张浪费、酗酒成习等现象,依然存在,乡风文明建设阻力不小,党的执政基础在移风易俗层面存在的风险客观存在。
四是环卫意识比较欠缺。在农村文明素质不理想的村中,村民的生活垃圾随处可见。这些环境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乡风文明水平不高的具体表现。调研中发现,农村垃圾的去处大约有三种:稍好一些的收集后运到填埋场处理;其次是集中焚烧;最糟糕的则是趁无人监管之际倾倒于交通便利的荒地。总体上看,垃圾处理无疑是当前乡风文明建设中最棘手的问题。
二、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对策建议
一是抓好农村文化建设,增强乡风文明的感召力。乡村振兴战略关键是人,说到底是人的现代化。乡村振兴,离不开思想支撑,迫切需要通过思想强农,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把理想信念教育、培育时代新农民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心从环境治理转向行为引导,进入思想引领。各村都在建设党群服务中心,设立“新时代传习所”,传习阵地整合现有的农村基层阵地,形成固定的传习场所,不搞重复建设。传习内容要突出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有所为有所不为,不搞一锅煮。传习运行要坚持常态化、机制化,形成群众约定俗成的习惯,变成农民群众的生活方式,不搞运动式。传习形式要紧贴群众需求,做到“找准切入点,把人拉进来;增强吸引力,把人留下来;触动共鸣点,让心住下来”,实现建一个成一个,不搞形式主义。传习建设要充分发挥基层首创精神,遵循当地风俗习惯,鼓励探索创新,不搞一刀切。持续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倡导科学文明生活,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二是优化农村人居环境,筑牢乡风文明的底色。环境好了,生活才能更好。持续改善环境、优化社会秩序,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会增强群众对政府的信任信赖,我们要矢志不渝的抓人居环境美起来,推动精神文明创建的有形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无形相互促进。一是抓城乡环卫一体化的巩固提升,在现有村全覆盖的基础上,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实现市场化运作、减量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数字化管理、法治化保障;二是抓农村设施环境的“七改三网”,继续推进“厕所革命”,要求2018年底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村庄道路硬化在村村通基础上逐步实现户户通、全面推进公益墓地建设等;三是抓庭院建设,以“百里生态风光示范带”建设为契机,引导农民群众改变生活方式,实现环境治理由村庄公共环境向家庭环境延伸,深化新一轮乡村文明行动,
三是打好农村治理组合拳,巩固乡风文明的成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和乡村组织振兴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能孤立的就精神文明抓精神文明,要放到乡村振兴的大格局中来审视推进。一是与推进农村产业发展相融合,引导推动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让农村生态环境、设施改善、文化遗产保护等转化为产业优势,推动两个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二是与探索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相融合,善于依托村规民约,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大力推广农村志愿服务组织发展,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成效转化为制度成果,推进农村社会治理创新。三是与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相融合,把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引导各地推动城镇公共文化服务向农村延伸。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振兴之“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高度重视乡风文明建设。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保障,不断提高乡风文明水平,事关“生态立镇、旅游兴镇、产业富镇、依法治镇”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当前,虽然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已经迈出坚实步伐,但乡风文明建设注定是一个永远在路上的工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强湾移民新村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团结带领广大村民群众,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开拓,勇于创新,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抓好经济建设、带领群众奔小康的同时,强湾移民新村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树立乡风文明、建设文明新村为目标,从每个家庭入手认真实施了文明建设的“细胞工程”,提高了群众的整体素质,初步实现了内增凝聚力、外增吸引力、提高向心力、发展生产力的目标。
一、强化思想教育,提高文明素质
抓好思想教育,是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由于农村经济利益分散化、多元化、地方化和个人化,一些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集体主义观念和道德责任感淡化,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滋长,艰苦创业精神和传统美德低下。据此,我们坚持“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志”的指导思想,着力从解决广大农民的精神动力入手,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党员,教育干部和群众,指导农民进市场,奔小康;坚持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积极引导农民群众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关系,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激励广大群众爱家乡、爱集体,为改变村貌做贡献。通过上述有针对性的教育,从而实现了先进性与广泛性
的有机结合,提高了村民群众的整体素质,为推进两个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定的思想基础。
二、常抓公民道德建设,树立文明村风
强湾移民新村一直把村民道德建设当作一项大事来抓,积极采取秦腔折子戏演出、张贴标语、广播等为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宣传,进一步推动了创建文明村工作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工作中,我们一是抓制度,强化外在约束。制定了符合村情、民情的《村规民约》,并发放到各家各户,要求各家各户认真学习,遵照执行,以此来不断规范村民们的言行举止,引导广大村民争做“四有”新人。二是抓载体,提高活动质量。同时,强湾移民新村积极探索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精心举办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等一些村民喜闻乐见的活动,使村民在自我教育、自我评价中享受到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从而大大调动了广大村民参与文明村建设的积极性。三是抓风气,推进移风易俗。近年来,强湾移民新村出台了婚丧嫁娶不得大操大办、不得赌博酗酒、不得参与迷信活动、不得涉嫌违法犯罪、发现有违规现象要向村委会报告的规定,村领导班子成员向全村人民承诺,带头遵守有关规定,争做移风易俗的带头人,一个崇尚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良好社会风气已经形成。四是抓依法治村,保持社会稳定。为提高干部群众的法律素质,我们一方面在全村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活动,引导村民自觉做
到学法、用法、遵法、守法;另一方面,坚持依法进行民主选举、突出民主决策、实行民主监督、搞好民主测评,认真落实“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等制度,大大提高了广大村民的参政议政能力,使广大群众充分享受到了政治上的民主权利。
三、发挥核心作用,建设文明新村
村干部是工作中的核心,一言一行都影响着村民,因此,在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强湾移民新村时刻把两委班子及党员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来抓,从不松懈。村上要求班子成员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勤政为民,不搞特殊化,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多为群众谋福利。在工作中要走在前,干在前,不接受吃请,不以权谋私,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去影响、带动全体党员干部和村民。围绕经济建设,积极开动脑盘,出谋划策,真正当好村民的“领头雁”,真正为群众当好家、理好财。
在几年来的班子建设实践中,强湾移民新村逐步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党员队伍的管理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在学习制度上,强湾移民新村积极利用“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等多种形式,组织党员学理论、学业务、学经济、学管理,不断增强广大党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在组织制度上,充分尊重党员的民主政治权利,实行民主议事和党内监督制度。在重大决策上,坚持集体研究,科
学决策,使全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一直立于不败之地。在工作制度上,积极组织党员参与经济建设,参与村务管理,让广大党员同志在参与经济建设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从而较好地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风带民风,以民风促村风,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
各村党支部(总支)、各乡直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县宣传部文明办关于乡风文明建设的工作精神,推动移风易俗,培育乡风文明,全面推进全乡精神文明建设,制定本方案。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牢牢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根本任务,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以文明乡风为重点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孝悌和睦家风,倡树婚丧嫁娶新风,培养新型农民,培育农村文明新风尚。深入实施“生活环境优美、生活方式健康、乡风民风淳朴,建设宣传氛围好、组织建设好、活动阵地好、典型示范好、主题特色好、人居环境好“六好”文明乡风,推动各村建设规章制度、文化主题、大讲堂、文艺队伍、评选活动、乡村志愿者、村规民约、一系列节日民俗活动、做到便民、助民、乐民、化民,努力实现乡风民风美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文化生活美起来,进一步增强农民获得感。
(一)营造文明建设氛围。乡风文明建设要始终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群众日常生活的各方面,在重要路口、乡村沿线、文化广场等显著位置,利用墙绘、宣传栏、横幅等载体,积极营造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热爱劳动、勤俭节约、邻里和谐、崇尚科学、讲究卫生的文明氛围,引导群众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倡导文明新风尚。(责任单位:乡党建办、各村)
(二)建好基层党支部。坚持基层党支部在文明乡风建设中的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选好配强带头人,切实加强党员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基层党员要按照党组织要求,积极开展组织生活,在移风易俗、培育乡风文明中率先垂范,服务乡村群众,接受群众监督,将党的优良党风融入文明乡风建设中,以党风带动村风民风明显好转。(责任单位:乡党建办、乡纪委)
(三)建设群众自治组织。各村要建立村民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成立红白理事会四个群众自治组织,积极发挥“四会”在淳化乡风、培育新风中的重要作用。成立村民理事会,组织协调村务工作,调解、化解民间纠纷,引导农民和睦团结。成立道德评议会,善于运用民间舆论、群众评价的力量褒扬乡村新风、反对不良行为,引导农民向上向善。成立红白理事会,推崇节俭办宴,指导监督本村婚丧喜庆事宜,控制规模,简化仪式,反对铺张浪费。(责任单位:乡民政办、党建办、乡纪委、派出所、各村)
(四)突出文化主题。农村文化建设是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开展文化建设,挖掘乡村传统文化和特色文化,要增加村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增建各类文化设施,积极搭建文化平台。建立文化综合服务中心、农村文化礼堂、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充分发挥以文化人、熏陶滋养的作用。(责任单位:乡文化站、交通站、各村)
(五)办好乡村大讲堂。根据需要设置不同主题,组织党员干部、专家学者、文化能人等开设法律讲堂、文化讲堂、道德讲堂等,开展普法教育、科学知识、卫生常识、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提倡健康文化生活方式。(责任单位:乡党建办、司法所、计生办、文化站、各村)
(六)打造文艺队伍。把活跃在农村的文化能人、民间艺人组织起来,创作取材于身边人和事的文艺作品,利用传统戏曲、民族歌舞、民间小调、广场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示表演,丰富村民文化生活,用先进文化占领乡村文化阵地。(责任单位:文化站、各村)
(七)开展一系列先进评选活动。把文明家庭创建作为乡村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组织开展“优良家风我来树”活动,采取村民自荐和村委会推荐两种方式,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信用户”、“优良家风家训”“好儿女”、“好婆媳”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社会主义农民家庭的好家风,撑起农村社会的好风气。(责任单位:乡妇联、各村)
(八)组织一批乡村志愿者。志愿服务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要激励、引导广大志愿者组建一支乡村志愿者队伍,构建常态化的志愿服务制度,增添乡村和谐的精神底色。倡导农村广大志愿者就近就便定期开展主题活动,帮助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残疾人和留守儿童等重点群体解决生活困难,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做到亲帮亲、友帮友、邻帮邻、户帮户,培养社会主义好村风。(责任单位:乡党建办、乡团委、各村)
(九)健全修订村规民约。村规民约和家训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发挥“两约”在维护乡村文明传承和秩序中的作用。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充分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一部村规民约。要将反对封建迷信、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和抵制黄赌毒等移风易俗重要内容写进村规民约,内容要接“地气,突显地方特色、指导劝导规范性强。每个村都要在村显著位置上墙公布,并印发到每家每户。(责任单位:乡党建办、各村)
(十)建设一个文明生态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强化环境卫生综合治理,组织农村群众开展乡村清洁行动,组织村民参与到整治行动中来,实行网格化区域责任制,推动门前“三包”。建垃圾处理设施、建卫生保洁队伍,清垃圾、清杂物、清残垣断壁,绿化、美化、亮化、净化乡村环境,引导村民及时清理房前屋后、庭院、居室卫生,摒弃落后习俗,推动村民养成爱护公共环境卫生的良好习惯,养成科学健康生活方式。(责任单位:乡农办、各村)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站办所室高度重视乡风文明建
设,站在新农村建设的高度整体部署,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注重务实创新。各村、各部门要不断创新乡风文明建设方式方法,按照乡风文明建设的重点内容,将乡风文明建设同美丽乡村建设、文明村镇等创建工作任务结合起来,做好规划,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三)加强考评监管。建立健全工作督查考评制度,各村乡风文明工作考核结果纳入党建年终考核结果中,激励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