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学期我们升到了三年级,所以科学课跟以前有所不同,最大的不同就是我们上科学课的时候可以做——实——验——了!
有一次的科学实验,我们小组把它叫做“爆米花雨”,实际上这个“爆米花雨”是把食盐和沙子分离出来的一部分。
这个实验的全过程如下:准备蒸发皿、一点食盐和沙子、大小烧杯各一个,大的里面装50ml水,一张圆形漏纸,一个漏斗,一个用来接水的容器,打火机、酒精灯,三角架、一根搅拌棒,一个容量2克的勺子。
先将大杯里的水往小杯子里倒10ml水,再用勺子向小杯子里舀一勺食盐和沙子,然后使劲搅拌。
再把漏纸折成“三明治”一样,把“三明治”打开,一面是一张、一面是三张这样架在漏斗上,再把漏斗架在容器上,把盐水漏进容器,沙子放一旁。
然后把容器里的盐水倒5ml在蒸发皿里,再把蒸发皿架在酒精灯上,等食盐往外蹦的时候,就成了“爆米花雨”,等会儿就可以把酒精灯灭了。
这样我们就把食盐和沙子分离了,你也快来试试吧!
有一天,科学老师说:“回家把小苏打和白醋混到一块,再点燃一根火柴放在水面上方会出现什么结果。”
放学后,我就买了小苏打和白醋、火柴。回到家,我就拿来小碗,先倒进白醋,再把小苏打粉倒进白醋里,小苏打粉一接触到白醋,小碗水面上就冒起了雪白的泡泡,像倒出来的雪碧一样,同时我闻到有一种刺鼻的味道。我点燃火柴,放到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的液体上方一厘米处,火一下就灭了。
我又把水到掉,只放了小苏打,又点燃一根火柴放到上方,但是火没有灭。我又把小苏打到掉,只放了白醋,又点燃一根火柴放到上方,火还是没有灭。现在我知道了,小苏打和白醋混到一块的气体把火灭掉的。
我想再试一试,先把小苏打粉倒进小碗里,再倒进白醋。碗里发出“嗤嗤”的声音激烈地冒出雪白的泡泡,像水煮开了一样;难闻气味一下来了。我又划了一根火柴,慢慢接近水面,离水面一厘米的地方火又灭了。
我追着问妈妈为什么?妈妈说:“上网查一下吧!”。在网上我看见是这样写的: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一种新物质,这种物质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烧着的火熄灭。
我以后要做更多的小实验,才会懂得更多的知识。
啊!好无聊啊!我呆呆地听着科学老师讲“水”,都快睡着了。科学老师突然说:“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教室里顿时变成了菜市场,一个又一个声音,犹如无数只无形的。手,快把屋顶给掀翻了。 “停停停!”科学老师敲了好几声棍子,叫了好几声“停”,才让我们安静下来。
接着,他开始用屏幕给我们看游戏规则:不能打开袋子或破坏杯子,识别出袋子里分别装的是什么。每组的组长来领装着黑袋子的盒子。 詹弘马上跑去,抢走了最前面的盒子。我们四人看着盒子,有种说不出来的不对劲。詹泓提起一个袋子,下面滴着液体。“漏了”我们四人异口同声地说。“赶紧换那!”我大叫。
还好,还有一个盒子。 “这个是啥?” 我摸了摸一个袋子,闻了闻。里面是液体,没味道。“我知道了,这个袋子里装的是……。”
“砰”! 一声巨响打断了我的话。 第十组和十一组的跑开了,我定睛一看,水池子中间的那个水龙头爆了。科学老师焦急地拿起一块抹布,捂住了水龙头。水压太强了,老师的袖子全湿了。老师叫我们把其它的水龙头都打开,又把所有的男生轰出实验室,让女生把地上的水拖干净。这水暂时能止住了。
我听别人说,是某个同学不知把什么东西扭了一下,水龙头上的塑料防不住了,水就冲出来,弄得满地都是。
我爱这节“湿淋淋”的科学课!
今天上午,在作文班的第三节课上,胡老师教我们做了一次有趣的小实验,名叫“彩虹”。
胡老师拿来了实验材料,有三个量杯、一瓶盐、一根滴管、一根搅拌棒、三瓶色素。同学们看到这些,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教室里顿时像炸开了锅一样,七嘴八舌地讨论着。老师安稳了大家激动的情绪后,教室里鸦雀无声,一个个都睁着大眼睛,耐心等待着老师的实验。
胡老师首先把等量的清水倒进了三个量杯里,又分别在杯中滴入三种不同的色素,用搅拌棒将颜色混合均匀。接着,老师往红色的杯中加入了两勺盐,往满分作文网宝蓝色的杯中加入了一勺盐,黄色的杯中没有加盐。再次用搅拌棒,使盐充分融合在液体当中。最后一步,老师小心翼翼地用滴管依次往一个空瓶中加入红色液体、蓝色液体、黄色液体。
老师让我们仔细观察,我们忍不住异口同声地惊呼:“老师,成功啦,是彩虹!”
实验成功了,老师向我们揭示了这个实验的原理。是因为这三种液体中盐的浓度不一样,才使它们没有混合在一起,而是分层形成漂亮的“彩虹”!
这次有趣的实验,让我知道了:原来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要用心去发现,就能知道它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