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故乡的味道作文精彩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还记得五年级时的美术课要求画场景画,当时就把在简阳羊肉汤铺子上的一幅场景画了下来。画上有用LED灯拼出的“汪二哥羊肉汤”的店招;有从大锅里沸腾出的阵阵雾气,还有赤裸着上半身的胖大叔,围着一条“金宫鸡精”的围裙,正熬煮着诱人的羊肉汤。
我喜欢简阳的清晨,雾蒙蒙的清晨,简阳的街是静的。这一座小城,冬天是这样的:妇女们穿着厚厚的家居服,拖着棉拖鞋,打着哈欠,拐向家门旁的老巷;老乡中腾起的“白雾”其实并非雾,而是从开了30多年的包子店的蒸笼里跑出来的蒸汽。这里算是清晨人群最密集的地方了,买完包子的人们提着大袋的包子。里面的包子,一个个玲珑可爱,有人已经从中挑几个,吃下肚,暖手,暖心。
中午时分,锅里开始翻腾的才是羊肉汤,从清早就开始下料的羊肉汤,总要临近中午,她才散发出自己的独特魅力。一锅将近一立方米的汤,想把它煮透熬浓,确实需要多花力气。
小时候馋嘴,一见那鲜香的白雾就会停下脚步。胖厨师总是很和蔼,从大锅中挑起一块羊肉,放在垫板上,割下一片,用牙签挑给我。然后用大手摸我的头说:“回妈妈身边吧,别让她等急了。”当然回去后又听着妈妈一顿臭骂:“外人给你的东西说了多少次别吃!”但是后来还是照吃不误,因为每次遇见一家的羊肉汤店,守店的好像都是那个胖厨师。后来才知道原来一直在绕圈子。
在简阳有一个故事:一个小孩迷路,去问路,那个路人直接说:“教你一个经验,一直向前走,抵拢倒拐,然后你就能回家。”小孩听信了他的话,不出两个小时,果然就回了家。这个故事的用意,就在于说明简阳的小和人们的友善。
晚上的简阳是羊肉汤的天下,不管你去哪家店,不管是“汪二哥”还是“杨大孃”。家家店都闹哄哄,热腾腾的。还有一些老板家的大哥哥大姐姐,回家过年和父母一起做生意,桌边有高龄的老人,姐姐们便帮着老人舀汤。她们离桌时,老人们会夸赞:“这女娃子真懂事啊!”她们羞涩地笑笑,有时看向我,我也会傻乎乎地冲着她们笑。我喜欢晚上吃羊肉汤的情景,很快乐。店里到处都是鲜香的肉汤味,从来不像火锅店那么呛人。每次和大人吃火锅,吃完后立刻逃离似的离开餐桌,跑到室外去呼吸新鲜空气,至于饭局那边,就不关小孩子的事了,我们总是拿起手机去“五五开黑”。
但吃羊肉汤的时候,几乎不会有这种状况,我们听95岁的祖祖和我们谈人生大道理,听外婆讲妈妈辈时的趣事,听舅舅们谈着世界经济走向,听哥哥们创业时遇到的艰辛。当然,我们十分有默契,绝不把话题扯到学习上去,更没有人会当众问:“期末成绩怎么样啊?”
当然,这是过去的事了,尤其是在去年冬天祖祖走了后。
现在,每一次舅舅从老家回来,一定会带来羊肉汤。但今年我一次都没有喝到。甚至冬至那天,因为发烧,都没尝上一口。
过年又要回老家了。这些天,我总在心里默想着:“故乡的味道还是曾经那样的吗?”
离开故乡并不是很久,可思乡之情一刻也没有间断过。离开的时间越长,思念就越浓,像有一根长长的线牵着你,一只无形的手推着你,故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仿佛在向你招手,睁眼闭眼都是那熟悉的一切一切,就像慈爱的老母亲站在村口路边,眺望着远方,期盼着你的归来。
我的村庄座落在一个小山坡上,朝阳的地方错落地分散着百十户人家。多条小溪流在村中汇成池塘,沿着小河欢快地向西流去。两岸的河堤上种着高大的白杨树,春风一吹,杨絮雪花般漫天飞舞。地里的麦苗绿油油的,一大片一大片,绿毯似的招人喜爱。地边的野花啊野草啊,都卯足了劲地生长着,争奇斗艳。远处的水库四周被枝繁叶茂的树木笼罩着,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氧吧。我的村庄就沐浴在这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里,深吸一口气,沁人心脾的清香刹那间充满你的肺腑,淡淡的麦香,清新的花香,满满的全是新鲜,令人迫不及待地要吸第二口。田间时有勤快的农人在锄草施肥,迷路的小羊调皮地蹦跳着,寻找着家的方向,迟归的大白鹅一拐一拐蹒跚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最热闹的要数夏天,这是小伙伴们的季节。用自制的鱼网河沟里抓鱼,跳进大水库里畅快地游上几个来回,最得意的还是粘知了。瞪着眼睛,两手举着长长的竹竿,伸向一只正在鸣叫的知了。知了似乎发现了什么,正欲逃走,说时迟那时快,双手猛地一伸,粘粘的面筋一下粘住了它的翅膀,看着呜哇乱叫的知了,就像打了胜仗的将军。把几长串战利品交给母亲,母亲把它们剁碎,放上辣椒一炒,哎呀!那个香呀!炎热的午后,趁着护莲人不注意,几个小伙伴便潜到村中池塘里,折几个莲蓬,末了还掐一个荷叶戴在头上。等到护莲人发现了,小伙伴们已经嘻嘻哈哈地跑远了。傍晚,家家户户飘起了炊烟,村子里弥漫着诱人的饭菜香。馋嘴的孩子来不及擦掉嘴上的油腻,抢一个马扎,来到村中大槐树下,听邻家老爷爷讲好听的故事。也有大人们打着手电,在树林里寻找“知了龟”。无数的光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长大以后竟厌倦了这里的生活,想看一下外边世界的模样,生怕被泥巴粘住了手脚。等真正来到了外边,没有多少精彩,更多的却是无奈。吃尽了百般苦,受尽了千般罪,最穷困潦倒的时候,身上只剩下五毛钱。饥寒交迫,这才想起了故乡的好,哪里是家呀!这时候,哪怕有一碗母亲熬的菜糊糊也好啊!菜糊糊是那样香甜,含在嘴里都舍不得咽下。这一刻,才真正体会到了母亲的温暖。多年打拼下来,如今在上海庙这块热土上站住了脚跟,然而,闲暇时还是思念着故乡!
将故乡的味道扯下来,揉碎了,放进嘴里慢慢咀嚼,就像煎饼卷大葱,抹上自家酿制的黄豆酱,咬上一口,满满的香,里面包容的全是故乡的味道,每咬一口都热泪盈眶。故乡的味道,永远地萦绕在你我心头,挥之不去,不管身在何方,故乡,永远是你我们思恋的地方!
昨夜,我又一次梦回故乡。我趟过故乡的小河,见到故乡的炊烟,走在故乡的小路上却闻不到故乡的味道。
记忆中的故乡很美很美。
那里的每一条路都平坦、笔直,公路两旁矗立着一颗颗俊俏的的水杉,它们手拉着手肩并着肩恣意地生长着。走在路上你抬头是看不到天空的,多情的树枝为你搭建了一个长长的绿色屋顶,屋顶下面砌着一根根又圆又直的柱子,柱子两旁温柔的伏着羞涩的小草。风一吹来,她们尽情的摇曳着自己柔软的身姿,想要为你拂去一路的尘埃。
公路两旁,垂直分布着一排排白墙红瓦的平房,房子前面有一条河,人们用河里的水洗衣服和灌溉农田。河里的水是不能喝的,因为那里是血吸虫防疫区,于是每家门前都挖了一口井以解决一家人的生活用水问题。房子的后面每家都有一块菜土和一张鱼塘。菜园里“冬种萝卜夏种瓜”,一年四季都有吃不完的新鲜水果和蔬菜。而最要提的便是那张鱼塘啦。快到过年的时候,人们就会邀上三五个好友还有左邻右舍来到家里。大伙齐心协力把塘里的水抽干,等鱼都捉上来了,先捡几条又肥又大的草鱼,煮一盆又鲜又辣的火锅,十几个人围在火锅旁热火朝天的谈论着今年的收成一边开怀畅饮,吃完后每人还要带一两条回家,余下的那些大的主人就腌起来留着过年吃,而那些还没有长大的就又放回塘里。等到来年春天再添一些鱼苗,每日只需割一些青草放到塘里,到了冬天就又有肥硕的鱼儿吃啦。
鱼塘后面是大片的农田。春天,赤脚走在湿软的田埂小路上,身旁,遍地都是美丽的紫云英和金灿灿的油菜花,花间,勤劳的蜜蜂嗡嗡的忙个不停,偶尔有三两只蝴蝶翩翩起舞;清晨,暖暖的阳光洒在身上,抬起头来深深地吸一口乡野的气息,真想张开双臂去拥抱这广袤的大地,殊不知大自然早已悄悄把你揽入怀里。你一路走着、跳着,这时水沟里突然游来一条水蛇吓你一跳,可水蛇一般是不咬人的,等你刚回过神来,不知从哪里又窜出一只顽皮的青蛙引你去追它……
可你也有烦闷的时候,因为大人们早已在田里等候你和他们一起去插秧。一开始插四蔸,横竖都要对齐,秧要插稳,且要分匀,每一束七八根,要做好这些对于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来讲是不太容易的。你稍不留神就插歪了,中间留下很宽的缝隙,插歪了大人是要你返工的,你不得不把秧扯掉重新插。路漫漫其修远兮,望着身后这一百米的距离哟,好像怎么也插不到头。站在田中看着路上骑车来去的人们,你心里便有了一个念想:长大了一定要住到城里去,去坐一坐长长的公车,看一看那霓虹闪烁的夜景该多美啊!
而今我实现了儿时的愿望住到了城里,领略了城市的妖娆和繁华之后却夜夜梦回故乡,想喝一杯故乡的热茶,吃一顿外婆做的饭菜,闻一闻故乡泥土的味道。
想念故乡,是该回故乡看看了。
我想着穿过行道两旁萧萧的落木,我想着走上陈旧斑驳的平石桥,我想着踏在故乡的土地上,风里融着夜雨后松柏的清香。
一四年要结束了,落幕的余音里和着清愁与思念。
我想我的故乡了。每年春节,我们都会回老家过年。若是从我记得的那次回乡算起,今年春节回去,就是第七个年头了。回望这六年,从新奇,到期盼,到失落,我一次一次咀嚼着故乡的味道,咀嚼出了温暖,也咀嚼出了一点沉重的悲凉。
“爷爷,还有多久啊?……”
竹条背篓转过来,一直沉默的爷爷理理军绿色的毡帽,悠悠的说:“早着呢。你可别慌,山路滑,你把妈妈牵好。”
“嗯。”我把妈妈的手握紧,眼睛却四处张望着,闪着神采奕奕的光,呼出的气迅速凝结成了水滴。这山,原来就是我的故乡啊。
不高耸,不峻峭,在无云的单调的天空下,远远近近、层层叠叠的黛绿起伏显得愈发清冷。路旁,杂草荆棘掩映着山岩和碎石;有时会看见泥塘,懒懒地游着白鸭。稍平坦的地方,大抵都坐落着砖瓦房,或大或小,但都被树围绕着,路过的时候,家养的狗会伸长了脖颈朝你吠几声,并不吓人,倒可以当做是打招呼了。还有大片的梯田,剪拼成黄绿条纹的裙摆,在湿冷的山风中轻轻飘动着。
山景清秀,这山路却是那样难走。石子、泥土、杂草混成的路面凹凸不平,总得小心翼翼地走;恰逢下过雨,泥浆未干,雨靴一步一个深深的脚印,两边都沾满了泥块,又使前进变得更加困难。妈妈一直把我紧紧地牵着,我们就这样艰难地跋涉着。
近暮时分,四肢酸痛的我们总算到了——走下石阶,踩过溪上的小桥,眼前的青石砖瓦房就是婆婆爷爷的家了。水滴从檐角顺着刻满皱纹的土墙上落下,木柱子旁边还靠着镰刀和锄头,石板铺成的路面生长着青苔;旁边由茅草和木条造的简陋的灶房,再旁边就是—“呀!”一条白狗愣愣的望着我们,尾巴警惕地竖在空中,摇了两摆。我侧步躲到婆婆身后,问:“那是——?”
“他倒也真通人性,平常早就叫了。大概是认得到你们呢!”婆婆笑了,狗狗对着她高兴地摇摇尾巴。
“叫什么?”“白花。真是通人性啊……”
接下来几天,我和妹妹就老是围着它转,我们逐渐熟络了,它也会向我们摇尾巴了。白花还很不喜欢鞭炮,每次我们放鞭炮时,它就会十分害怕地缩在窝角,有时还要发抖,定是真的害怕吧。
乡下的第一个除夕夜。我们一家围在火炉旁边看着电视,屋外不时有火炮和烟花的声音响起。十二点的时候,我们也来到屋外,在墙边昏黄的光线下看放烟花。五彩的花朵在漆黑辽旷的夜空中绽放,和着过年的钟声,温暖涌上心头。我的困倦也烟消云散,在乡下过年,也真好的啊。
不知何时,故乡在我心中的味道,淡了。
说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可校园中的月亮又大又圆,我一点想家的感觉都没有。
记得刚来的时,只要一闭上眼睛,脑海中就浮现出家里的木桌,阳台上的多肉,房间里的手办……慢慢地,这种感觉没了……
父母告诉我,这是独立性在增强,是好事,说明我长大了,“长大”一词,罪恶感快要满出来了啊……
不知为何,今夜,没有睡意。
我躺在床上,听着水管漏水所发出的声音“滴答”声,努力回想所谓“故乡”的模样。虽然有回家,可也没有细细打量一下,真是后悔啊!
第一蹦出来的,是家旁边的木材市场。邻居家的小伙伴们,总是和我一起去里面玩。过年最开心的,不是收压岁钱,而是用各种方式玩弄手中小小的鞭炮:塞在罐子里,圧在石头下,放入沙堆中……最后,在寒冷的冬夜里,燃烧一堆火,惊喜的看着纸板变成灰烬,最后被风吹去……这一切,随着木材市场的改造,消失在记忆的长河里。水滴声变大了,想必是下雨了。呵,为何那么应景的下起雨来啊……
第二个想到的是,后院的菜地了。以前,爷爷只是种种蕃薯和白菜什么的,挖蕃薯也成了一大乐趣。后来,我们又种上了金桔、海棠、君子兰、桃树、昙花。我品尝过酸甜的金桔,也赏过红艳的君子兰和海棠花,还在深夜收获过昙花的一现……那棵桃树,我等了三年,它一直在成长,可在第一次回家时,没了,什么都沒了,就因为要修路。雨,还在下……
实在睡不着,我走到窗前,看着对面的高楼大厦,散发出五光十色的色光,通过雨水折射,色彩斑斓。这是城市,而我所寻找的故乡是个小城镇。故乡的路旁,只有暖暖的街灯和卖馄饨的人敲击木槌的声音;故乡的雨也是在灯光之下的,金光闪闪,是真正的金子啊——相比之下,这五彩缤纷的城市之夜,花里胡哨。
故乡要改造了,是要变成这个样子吗?我的木材市场,我的菜院,我的回忆,我的童年,难道都是这一切的陪葬品吗?
到那时,故乡是不是不存在了?现在它还在,而我快要忘却;当它不在了,忘记它,岂不是几个月的事情?记忆中将不会有它的一席之地。
我想去感受它的夜和雨,想去感受它的人和事……还会实现吗?还能实现吗?
雨,没有停……这可恨的雨,罪恶感已经泛滥了。我讨厌它,增恨它。故乡的雨,决不可能会变成这样的,决不可能!
雨,没有收回的意思,更大了,它冲刷着我的大脑,将故乡从我的脑海中洗去。流入心里,流入心底。我想,在那里——
会有属于它的一方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