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青菜,一锅香喷喷的鸡汤,一盘腊肠……妈妈把晚上的菜已经摆到了餐桌上,餐桌的两边各放着两碗饭,一双筷子,一个勺子,又到了每晚一次的干饭时刻。
妹妹和爸爸一起坐,我和妈妈一起坐。妈妈拿起筷子,从鸡汤里夹出来一根鸡腿,问:“你们谁要这鸡腿?”妹妹举起勺子:“我,我!”我摇了摇头,拿起汤勺舀起汤来,我问妈妈:“我们家现在有没有五十万呀?”妈妈摇了摇头,给我夹了一双鸡翅膀,爸爸边夹香肠边说:“我们还有银行的钱没还呢!”我的汤勺停留在半空,惊讶地说:“还有多少?”爸爸把一片香肠放在嘴里,嚼了嚼,皱起眉毛,咽了下去,“一个月还九千,二十年还完。”“啊,这么多?”我放下筷子,掰起手指来。
妹妹这时放下正在夹青菜的筷子,又像是在开玩笑,又像是在责怪地说:“连个车都买不起。”
妈妈听妹妹这么一说,哈哈大笑,连嘴里的青菜都露出来了,掰手指的我也忘记算到了哪,妹妹见我们这样又说:“连个房子也买不起。”妈妈的笑容散去了,说:“这个房子不就是爸爸买的吗?”我夹起片香肠,津津有味地嚼着。
妹妹理直气壮地反驳道:“这是我的家,又不是他的家,他的家在奶奶那里。”又对爸爸说:“快回家放牛去。”舀了一大勺饭,一口包进嘴里去。
爸爸说:“好,好,都听你的。”妈妈撇了一眼爸爸,又端起碗来喝了一口汤,我郑重地说:“我们还需要二十年就能去武汉的家了。”妈妈再次大笑,爸爸尴尬地微微笑了。
妹妹大口吃着饭,手和嘴一刻没停过,说:“二十年就是二十天吗?”妈妈说:“不是。”我放下筷子,推开碗:“那时作文吧候我都长大了。”妈妈又笑了笑,爸爸放下筷子:“不会那么久的啦!”
我站了起来,一脸难过,说:“我突然觉得我们家好穷啊!”便转身离开了餐桌……
每次吃饭时,我总是会剩饭。
这天,我又像往常一样剩了半碗饭。妈妈看到后,问我说:“为什么不吃完,是饭菜不好吃吗?”“我吃饱了。”我似乎不屑回答这样的问。“那为什么要盛这么多饭呢?”妈妈仍不死心,似乎要问出个水落石出。“如果盛少了就不够吃,那还得一趟趟地跑,多麻烦,那还不如一次盛个够,吃不完下次再吃嘛。”我理直气壮,就好像我很聪明。爷爷放下筷子,慢悠悠地对我说:“这种习惯可不好,饭菜经过二次加工,必然会少了它原本刚出锅时的美味和营养;而且你总说的下顿吃也没有见你实行过啊!”
我有些脸红,爷爷接着温柔地说:“你现在的就是在浪费粮食。可知在我们那个年代,能有一碗热气腾腾的白米饭就已经很不错了。”我仍不死心,便反驳道:“可是现在的生活水平和原来不一样了呀!”一直很安静的爸爸开口了:“你这句话就说对了,但再好好想想,这些粮食是农民用尽汗水才收获的,而你却把它们随意地剩在碗里,你觉得这样对吗?”而且今年的疫情使很多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有更多的人都吃不上一口饭。因为最近下大雨,有些农民一年的辛苦都白费了,现在你的饭菜,都是来之不易的……”爸爸还没说完,我就已经后悔了,并感到自己做法的可恶。
晚饭还在继续,我搅了几下饭菜,便端起碗将饭吃了个一干二净。妈妈笑了笑,对我说:“以后吃饭吃多少就盛多少,不要嫌麻烦。”我默默地点了点头,因为我从我们的交谈中,意识到了珍惜粮食的重要性,并且也明白了珍惜粮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虽说这顿饭的前端面不怎么“友好”但也让我懂得了很多事情。此后,我再也没剩过饭。
毕业后,当我处在小学与中学过渡期时,我的心里被中学生活的期待和恐俱充斥着,在假期经常和我玩的表哥察觉了这一点,于是他就在一天打完球后找我吃饭。
我们到了必胜客店里,点过餐后,他就问我,怎么了?明显不对劲。我毫无保留地说了。这时餐好了,表哥端过餐盘放在餐桌上道:“放开吃,你不用怕上中学后交不到朋友,你去了没朋友,难道作为同龄人他们一定有熟人吗?说不定不用你找他们交朋友,也许他们会主动找你的。”
我边吃边反驳道:“可你上的初中是和小学一体的,有不少人以前就认识,而我不是那么容易?”“没事,我是过来人,别看我上初中一年,可我交朋友方法多。首先,一定要找到共同语言,有这才能聊到一起。其次,不要害羞,要主动……
一番讨论后,这一话题和我们餐桌上的饭同时谢幕。可他却还说打球累了没吃饭,又要点餐。
回来后,还没来得及我问,他又说”还有什么害怕来着?哦,对了,害怕功课多了,看起来七门课挺多,认真学的话,和小学没两样,只不过将玩的时间改换成写作业罢了,在学习上有什么不会的题,尽管问我,只要我会,保证讲到你会为止……
这时,他点的餐又到了,随后,他将开的小票和餐盘放在桌子上说:“这顿饭我请你,你给我的报酬就是完成票上的字。”说完他又继续为我解开心结,从天色微暗聊到灯火通明。他先去打球了,而我继续吃那个一口没动的套餐。我忽然想起那个小票,望着餐桌前的套餐,望着小票上印的“天天向上套餐”的字样,回想这刚刚餐桌前的谈话。我下定决心,要“天天向上”的给我表哥这顿饭的“酬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