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整理的我和邮票的故事作文精彩5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我不是一个合格的集邮家,但邮票于我,却有着三段深刻的记忆。
上世纪的70年代,初中毕业的我就失学了,16岁的孩子,一下子变成了“农民伯伯”。我的父亲是一个教师,就在我们中学教着别人的孩子,但他的儿子却进不了他任教的学校。那时候是贫下中农管理学校,我家是上中农成分,推荐上高中就没了我的份。书念不成了,我却喜欢上了看书,看小说。当时有《苦菜花》《艳阳天》《林海雪原》等。还有一本《群众艺术》的杂志,上面常常有革命故事和革命诗歌。看着看着,我就觉得自我也能写诗,也能写故事。那个时候的革命故事常常就是好人好事,这样的事例我身边也有。于是我精心构思,熬了四个晚上,写了一篇3000多字的文章。草绿色的方格纸上,抄了整整8页多。寄给谁呢?当时我们那里经常能看到的就是《陕西日报》了,这样就决定寄给陕报。我到镇上的邮局买了两张邮票,8分的,一张贴在鼓鼓的信封上,另一张和稿件一齐装进了信封,想着人家万一回信时用。信邮走了,我的心也随着8分的邮票远远地飞走了。这是我第一次投稿,我记得很清楚,那是两张天安门图案的邮票。在把信投入邮箱的那一刻,我的心砰砰直跳。正要投进去了,却怕邮票粘接不牢,又把信封抽出来,在那8分的邮票上再按了按。看看四下没人,赶紧把信投了进去。那些年,寄信都是8分钱,都是这种天安门的图案
,以致我对邮票的印象,好像就是从这个天安门开始的。信一寄走,我就开始天天关注陕西日报,看我的文章发表了没有。一连盼了七八天,也没有看到我的稿子。我开始失望了。又连着盼了几天,最后没有信息。我投稿的事就渐渐淡忘了。突然有一天,有人喊我说陕西日报给我有一封信,我一阵惊喜,不明白是什么信。那个年代,省里的大报纸给一个乡下小娃来信,一下子就引起了轰动。我急急慌慌奔到大队会计家。会计把厚厚的一封信交给了我。我一看厚度,就意识到是稿子退回来了,顿时满脸绯红,接过信低头就走。会计在身后补充说:人家报社还给你了张邮票!他不明白,那张邮票正是我寄给报社的。回来我才仔细看到,信被大队会计拆了,他看了报社给我的信,也发现了那张邮票。此后,这件事在村子里传成了“新闻”,人们也误以为给省里的报纸投稿,人家还给送邮票。我当时好像做了见不得人的事一样,怕人提起。这是我的第一次投稿,一张8分钱的邮票,搅起了当年乡村一场小小的波澜。那张8分的邮票,也就一向深藏在我的脑海里。
到了90年代,我已经脱离了农村,成了一名城里人,并且在一家刊物做着修改。这个时候,8分钱寄一封信已经成为了历史,国家调整了信函邮资,寄一封信涨成两毛了。市面上最多的,是一种民居题材的两毛邮票。那些年我工作单位在城里,距离西安晚报并不远。有了稿子,我会直接送到报社。但有时我不在城里,或者是吹风下雨等,我还是习惯于用信封邮寄。记得当时我一取了稿费,就顺便在邮局里买邮票,一买就是一大版。在城隍庙买信封,一买也是一小捆。我觉得用信件寄稿子很顺达,也很保险。我那些年寄的稿子,好像没有丢失的。那些年我主写言论,见报频率高。记得有一年,我在西安日报、西安晚报发表的稿子一年到达了140多篇。一些人不明白我是业余作者,以为我是报社的人用了一个笔名。那些年,我的抽屉里经常有邮票,还有胶水、信封。今年年初挪动书房,一沓牛皮纸的信封被我从旧书堆中翻了出来。看到这些信封,时光一下子又回到了20年前。那些没有用完的邮票,还在散发着当年的气息。
说到那里,还有一个小补充。在杂志社的8年里,经过我手的信函有数万封。那些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邮票花花绿绿、各种各样,一下子就诱发了我的收藏兴趣。所以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在我家的玻璃窗上,贴上从脸盆里捞出来的从信封上揭下来的各种邮票。之后我一本厚厚的集邮册里,那些年的邮票插得满满当当。
从那时候开始,近20年又过去了。如今手机、互联网大发展,人们的信息传递已不再依靠信函了。写作上的投稿,更是有了十分便捷的电子邮箱。这样,家书、信封、邮票,开始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是,人们对邮票、信函的情感,却是历久弥新。去年,我在澳门一家报纸开始发表作品。当时对方确认作者以后,需要签订一份版权合同。这种纸质的文件需要信函传递,不能传真。双方信函往返数次后,事情最后搞成。那段时间,我又有了当年信函投稿的感觉:在邮局买邮票、贴邮票,收信、寄信。久违的邮票,又唤起了我亲切的记忆。说来也巧,我在澳门的报纸发稿多了,有一篇写紫阳石板房的稿子,被一位身在澳门、老家在安康的朋友看到了,十分欣喜。她从博客上找到了我,谈了她身在异地读到写故乡文章的欣喜之情。说她那里有报纸,能够寄样报与我。我遵嘱写去了邮编地址,却迟迟没有回音。半年过去了,忽然有一天,她在博客里向我致歉,说是因为忙碌迟迟未能寄出样报,说她近日立刻寄。果然,一周不到,一封软垫包装的文件包寄来了。我打开一看,二十来份样报厚厚的一沓。样报之外,还有澳门近年发行的三张邮票纪念封。我和她素昧平生,只是写作上的关系,她竟这样友情与我,让我心生感动。这些邮件、信封、邮票,把我带
回到十分完美的情境。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翻出了早年的集邮册。那些邮票、信函、明信片等,一一翻过,耳边是一片时光流逝的声音。我觉得,那些邮票的记忆,即使再久远,什么时候回忆起来,也都是温馨的。
在我家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抽屉里藏满了我的邮票,有龙邮票、兔子邮票等。
但我最喜爱的邮票是一张京剧的关公图片,这是20xx年妈妈买明信片中奖送的。这个关公他左手和右手各拿着一把长剑,腰间佩带着一把宝剑和一副精致的弯弓,背上插着一个箭袋,里面有非常多的箭。他头望向左边,留着几撇可爱的胡须。身后有数面大旗,像是身后有许多的士兵。这张邮票的左边写着:中国邮政。他身穿的盔甲有非常多的颜色:有黄色,有紫色,有绿色等等。还有他的两只手都各带着一只绿色的手镯,曾经有几个人叫我把这张邮票送个他,但我都拒绝了,因为它是我最最喜欢的邮票。
虽然这张邮票面值只是1.20元,但我一直都不舍得把它用来寄信,啊!庄严的关公邮票,你真讨我喜欢!
我第一次接触邮票还是在七岁的时候,但那时的我只是图个好玩而已。
那天我正好是生日,收到了许多的礼物,这些礼物我都非常地喜欢。在我度过了充满快乐的一天后,我回到了家里。在家里,我产生了一个兴趣爱好,当然,这是接下来发生的事。当时,爸爸从房间里走了出来,手里捧着一个很小但又很精美的礼品盒。我当然认为里面一定是一些小玩具什么的,但当我打开的时候,发现只是几张长方形大小不一的小纸片。我疑惑地问爸爸:“爸爸,这几张小纸片是什么?”“这叫邮票。”爸爸告诉我。我又仔细端详了这些邮票,一共有六枚,好像全是关于《西游记》的,尤其描写孙悟空的居多:“孙悟空龙宫借宝”“孙悟空偷吃蟠桃”“孙悟空大战二郎神”“孙悟空打上凌霄殿”……每一张都非常的精美。我捧在手里,如获至宝。以后,便时不时朝爸爸要上几张好看的邮票收藏起来。这段时间,我只是单纯地喜欢邮票的'样式。
一次数学考试,我不知怎么了,只考了个八十多分。不用想,回家迎面而来的就是父母的责骂和铺天盖地的订正惩罚。那时,我有些失落。回房间后,我拿出了自己最喜欢的那组爸爸送给我的《西游记》邮票。心想:孙悟空虽然冲动,但他在关键时刻勇往直前、毫不退缩的精神非常可贵。我不能放弃,一定要坚持下去。
孙悟空的精神,我会一直牢记心中的。每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我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邮票上的孙悟空的身影。
我在查阅资料时,认识了许多邮票。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当属关于驿路的邮票了。
驿路是指在2000多年前秦汉时期往后送信时的特殊道路。在驿路上,会建一些驿站。为什么呢?因为当时社会并不发达,输送邮件时都是用人跑马拉车。而马也会累,如果马累倒了该怎么办?所以,古人们创造了驿站。如果有人很累,而马也很累,但还在运输途中,那就得找个驿站住下来,休息完了再上路。还有,一匹马如果也累坏了,那运输的人就会把它留在这儿,再从驿站牵一匹马走,等下一个人带着疲倦的马匹来到这儿把他的马留下,再把休息好的马骑走。这样,每匹送信的马都能得到充分的休息。
我在资料上还看到了一张非常珍贵的关于驿路的邮票,它叫“车辙石”。车辙石本是马车经过以前黄土路上留下来的印子。“车辙石”这枚邮票虽然以前面值只有5分,可它存世量极少,现在已成为邮票中的珍品。
关于驿路的邮票大多记录了秦汉时期人们运输时的文化历史。现在,城市发展了,想看到运货的人们驾着马车走在路上的现象也不会再有了。但是,每当看到关于驿路的邮票,总觉得回味无穷,好像自己也生活在2000多年前似的。
我是个小集邮迷,现在已经珍藏着好几本精美的邮册。
我的邮票一小部分是从信封上剪下来,每次看到叔叔阿姨收到信件,我就央求他们把邮票给我。我把邮票小心翼翼把剪下来,再放在水中让邮票与信封纸脱离,再把邮票放在太阳下晒干,然后夹在邮册里;当然一大部分邮票还是我的零用钱买来的。
集邮是我的一大乐趣。因为从集邮中我增加了很多知识,就拿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邮票来说吧,从邮票中我知道了内蒙古自治区是1947年成立的,蒙古人民喜欢骑马、射箭、摔跤;他们有向客人献哈达、喝奶酒的风俗。集邮还让我懂得了很多道理。〖〗比如一张张植物邮票让我懂得了坚强,因为植物的生命力是那么旺盛;一张张风景邮票,让我更加热爱伟大的祖国,因为这些壮丽河山讲述着祖国光辉的历史;一张张动物邮票,让我感到了人人平等,因为动物也是弱小生命……
没事的时候,我总是喜欢和同学朋友一起翻阅我的邮册,共同分享集邮的快乐。